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完整版成套安装工艺.docx

    • 资源ID:14134339       资源大小:243.16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完整版成套安装工艺.docx

    1、完整版成套安装工艺 本守则适用于低压成套开头控制设备中的主电路元器件安装与调整。1 元器件安装、调整应根据安装调整的对象,采用适当规格的下列若干工具、量具与仪表: a. 活动扳手; b. 螺丝刀; c. 套筒扳手; d. 尖嘴钳; e. 剥线钳; f. 钢板尺; g. 钢卷尺; h. 游标卡尺; i. 兆欧表;j. 万用表等。 2 工艺准备2.1 按图样或元器件明细表要求的型号、规格、数量备齐所需的元器件。当元器件与图样或元器件明细要求不一致时,应与项目设计负责人进行沟通并确认。2.2 检查元器件合格证并妥善保存好,无合格证者应经质检人员确认是合格品件后,才能进行安装,3C认证范围内的元器件,

    2、应标有认证标志。2.3 检查无器件是否完好无损如绝缘电阻等,备件、附件是否齐全,线圈等有无断线(可用万用表检查)等,如有缺损,应予配齐、修复,并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安装。2.4 清除元器件上的灰尘和异物。2.5 按安装要求准备好所需的紧固件和配件以及有关零件(如支架、衬垫等)。3 工艺过程3.1 元器件安装原则一般是从上到下,最后安装母线和配制辅助回路导线。3.2 对需要先安装在支架或安装板上的元器件,应先装好,当安装用的螺孔若在涂漆时被堵者应用相应规格的丝攻将其疏通。3.3 将元器件按图纸规定位置就位,并用紧固件固紧,拧紧时顺序进行,如四角紧固时应按对角逐对进行,对于瓷或胶木底座的

    3、元器件其底座平面与钢构件平面之间应垫入绝缘纸板。3.4 凡元器件配用分立操作机构者(如断路器、刀开关的杠杆操作机构),在安装时,应按要求调节(如调整杠杆等),使元器件的闭合、断开灵活可先靠。 3.5 按元器件说明书要求对需作调整的零部件进行调整。3.6 按定货要求对有关整定值(如断路器过电流脱扣器整定值等)予以整定,整定经检查条款合要求后,一般应将整定螺钉用红漆点封。3.7 元器件标志牌的表示符号或代号应与原理图以及接线图相一致。3.8 将元器件的安装使用说明书、合格证等装入出厂文件袋中,以便提供给用户查用。3.9 产品安装好后,将安装调整过程中拆下的罩(或盖)按原规定状态装好。4 工艺要求4

    4、.1 元器件应按说明书及本守则要求进行安装,其使用条件、飞弧距离、拆卸灭弧栅、线圈、触点所需的空间等均应符合要求。4.2 元器件应牢固固定在骨架或支架上,固定螺钉应拧紧,无打滑现象,并有防松措施,螺钉紧固后螺纹应露出螺帽,但不应超过6牙,不接线的螺钉也应拧紧。4.3 紧固件的镀层不得有起皮、脱落、发黑、发霉及生锈现象。4.4 安装后,元器件外壳的油漆表面及绝缘表面应完好无损,绝缘不得受损。4.5 装设的元器件的与发热件间应有一定距离(见附录A)。4.6 布置元器件时,不同极性的裸露带电导体之间及它们与外壳之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4.7 主要元器件的安装调整尚应遵守附录C的规

    5、定。5 注意事项5.1 安装过程中,元器件不得直接落地放置。5.2 元器件均应轻拿轻放,严禁摔打、撞击、磕碰、不得破环铝封,不得拧动或移动元件制造厂用油漆等定位的零部件,不得拆卸元件上与安装、调整无关的任何零部件。5.3 生产现场应保持自行洁净,操作应注意安全。 5.4 安装调整后应自行检查,确保无漏装、错装。5.5 所有导电接触处均不得涂油,沾上油污时应用洁净的布将其擦净,为了保持改善其导电可靠性,可涂适量的导电膏。附录A发热元件与周围元件之间的距离(补充件)A1低压固定面板式成套开关设备及低压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的发热元件与附近元器件距离应不小于表A1的规定。A2 低压电器电控设备以及装有电子

    6、器件的电控设备的发热元件与附近的元器件的距离应不小于表A2的规定。 注: 此行数值是考虑柜内该处空气温升为+10K时的数值。 此行数值是考虑柜内该处空气温升为+20K时的数值。B2 低压电器电控设备中,一个电器元件与另一个电器元件的导电部件之间,或一个导电部件与另一个导电部件之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不小于B2的规定。B3 装有电子器件的电控设备中,各带电回路之间以及带电的零部件与导电的零部件与导电的零部件或拉寻的零部件之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不小于表B3的规定。 附录C主要元器件的安装调整要求 (补充件)C1 刀开关C1.1 通常应采用垂直安装,且合闸时操作手柄应位于上方,仅在不需要切断电流

    7、的使用条件下才允许水平安装。C1.2 合闸时各极应同步,除元件制造厂另有规定外,其不同期性应不大于2mm,有消弧触头的刀开关,各极的消弧触头分闸动作应迅速,且无明显不一致现象。 C1.3 刀片与固定触头的接触应良好,触头接触的线长度,一般应不小于动C1.4 双投刀开关在分合闸位置时,应能可靠地固定。C1.5 杠杆传动的刀开关应使操作手柄与开关上的动触头在合、分状态下应同时到达相应的终点位置。操作过程中无卡阻现象。C1.6 刀开关或熔断器式刀开关在分闸位置时的开距,当元件制造厂有规定其最小极限值时,应按制造厂规定核查,若未获得此资料,则至少应不小于表C2的规定。C2 熔断器C2.1 当熔断器的安

    8、装位置在设计图样中未对其定位尺寸作出明确规定时,则在确定安装位置时应充分考虑有足够的能安全方便换熔体或抽插熔体所需要的操作空间。C2.2 对设有熔断器指示器的熔断器,在安装时应保证指示器的动作能得到观察。C2.3 抽插式熔断器的熔管与插座之间的接触应良好,接触线的长度一般应不少于插头宽度的75%,且插座对熔管有足够的夹紧力,使熔管插入位置时能可靠地保持住。C2.4 所装入的熔管(熔芯)(熔体)的规格应符合图样(或元器件明细表)的规定。C3 组合开关C3.1 开关的转动部分应能灵活,可靠地进行分、合操作,当缓慢地转动操作手柄至分合之间的中间位置时,放开后其手柄应回复到原始位置或转换到相邻位置,不

    9、应出现卡住或停留在中间位置的现象。C3.2 开关操作的手柄应能正确指示其触头的分(或合)的状况,当手柄停留在分(或合)位置时,手柄中心线与该位置的中心线若不能重合时,其间夹角不得大于10。C4 自动开关与接触器(包括磁力起动器)。C4.1 安装前应特别注意检查产品的铭牌以及线圈(特别是电压线圈操动电机等)的数据以及自动开关的脱扣器类型等是否符合图样的规定。C4.2 确保无螺钉、垫圈、接头等外来异物落入元件内,元件的各活动部分作灵活、无卡阻现象,各种采用螺钉、铆钉或销进行联结的部位无松动、脱落现象。C4.3 铁芯极面若涂有防锈油(元件制造厂涂的)若不妨百吸合和释放时则可不必擦去,若会妨百则擦去待

    10、产品出厂试验完毕后再给以涂上。C4.4 采用手力对自动开关进行分、合闸操作时,无论其触头与操作 手柄都能分、合到位,无操作力过大的异常感觉,其辅助触点亦应正确、可靠地分、合。C4.5 自动开关在合闸位置时除元件制造厂在使用说明书中另有规定外,其操作手柄应位于上方。C4.6 除非元件制造厂在使用说明书中注明电源为上进线或下进线不影响分断能力外,自动开关的电源均应接于靠近灭弧室一侧的接线端上。C4.7 灭弧室应完好无损、固定牢固,其电弧通道应畅通,动触头在闭合、断开的过程中与灭弧室应无碰触现象。C4.8 触头接触面应光洁,自动开关主电路各触头(主触头、副触头、弧触头)的接触线一般应不小于动触头宽度

    11、的70%,如发现触点表面有毛刺、颗粒等时应予清理修整,以保证接触良好。C4.9 确保元件有足够的飞弧距离,当未获得元件制造厂提供的有关飞弧距离要求时且本厂技术文件未作特定规定时,则应符合表C3的要求。C4.10 对于100A以上的塑壳自动开关,当电源进线采用板前裸导体接入时,应在离绝缘底垫200mm范围内包扎(或套上)绝缘层或加装相间隔板。 C4.11 接触器的衔铁和自动开关的各种脱扣器应能可靠地执行其功能。当未获得元件制造厂的有关规定时,可按下列要求检查有关脱落的可靠性。 通电吸合使用电器元件动作的电压线圈在线圈额定电压Ue的85%-110%应能可靠地动作,释放电压应不大于75%Ue。 欠电

    12、压脱扣器在85%Ue时应能使开关电器可以闭合,在35%Ue时应使开关电器不能闭合。当电压缓慢下降至Ue的70%-35%范围内应使开关电器断开。C4.12 电动(或电磁)操动的自动开关,在开关合闸后,限制电动机或电磁铁通电时间联锁装置及时动作。C4.13 对触头的压力、开距、超程、同期性等结构参数有怀疑时,应按元件制造厂提供的使用说明书进行检查。无资料时按表C4-C5检查。表C4为DW10型自动开关的结构参数。表C5为DJ10型接触器的结构参数。 本守则适用于开关控制设备中辅助电路元件的安装。1 工具 a.活动扳手; b.套筒扳手、呆扳手; c.螺丝刀; d.钢卷尺、钢板尺; e.尖嘴钳、钢丝钳

    13、; f.万用表; g.兆欧表。2 工艺准备2.1 按图样和元器件明细表要求的型号、规格,数量备齐所需的辅助电路元件并检查其是否合格、完好。对于实施生产许可证或认证管理的产品,必须有许可证编号或认证标记,所有元件都应有合格证或合格标记。2.2 备齐安装过程中所需的工具、材料、备品备件。2.3 清除元件上的尘埃和可能带有的异物。3 工艺要求3.1 元件的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做到端正、整齐、美观。3.2 所有元件应按照其制造厂的使用说明书(如:安装方式、需要的飞弧距离、拆卸灭弧罩需要的空间等)进行安装。3.3 所有元件均应牢固定在骨架或支架上,每个元件附近应标有完整、清晰正确和牢固的标志牌,且应有与

    14、原理图和接线图一致。标志牌应贴在易于观察的位置,典型粘贴方式见图1图3所示。3.4 用以固定元件以及接线的螺钉拧紧,无打滑及镀层起皮脱落、发黑、发霉、生锈等现象,并应有防松措施,螺钉紧固后螺纹应露出螺帽,但不超过6牙,不接线的螺钉也应拧紧。3.5 当盖门、隔板和类似部件上装有电压超过60V的电器时,则门上应设有接地端子并用导线与壳体相连接。导线的截面积至少应等于从电源到电器引线截面积的最大值,接地部位应保证电接触良好,不准有流漆和黄锈现象,并应标有明显的接地符号。3.6 指示灯和按钮的颜色应符合GB2682-81指示灯和按钮颜色的规定。3.7 安装后元件的油漆表面和绝缘表面均应完好无损。3.8

    15、 管型电阻等发热元件的安装位置应不小于表1规定。3.9 GL-25(15)/10(5)A型反时限过流继电器装配时,先把防震装置装上元件,然后再装到开关控制设备上。3.10 DX-11系列信号继电器装配时,应尽量保证装于面板开孔中心,不得上下左右明显歪斜,更不得碰触孔沿,以满足防震要求,如有歪斜碰触,可用小扳调整DX-11的安装支架或缓冲弹簧。 3.11 YY1-S连接片装配时,应检查安装孔与连接片的中心距离是否一致,如果两者孔距不一致,不能强行插入,以免损伤绝缘体,使连接片承受不了绝缘耐压试验,为此可用圆锉刀修整孔中心距,保证两者中心距离一致,才能进行装配。3.12 端子排安装时,首尾两端必须

    16、装有终端挡板,不同的安装单位的端子排也须用终端挡板分隔。3.13 凡是板后接线的继电器,其接线柱均应采取套上塑料管等加强绝缘措施。3.14 1T1-A、1L1-A、1D1-W、1D1-HZ型等嵌入式测量仪表及电器元件的安装,应保证顶针螺丝旋至仪表牢固为止,但应避免损坏元件。3.15 XD系列信号灯、LA系列按钮等元件的安装,应无打转、松动现象。3.16 LW系列万能转换开关等元件安装时,应注意检查其挡数、位置、手柄的方向等是否符合图样的规定。3.17 当装有可能产生冲击振动的元件(如弹簧储能操作开关、额定电流较大的接触器等)的开关设备中,装有弱电元件时,应考虑采取减震措施。4 质量检查 按第3

    17、章的工艺要求进行各项检查。5 注意事项5.1 操作应注意安全。5.2 严格按标准、图样、工艺的要求施工。1.适用范围 本守则适用于照明配电箱的整机安装。 2.材料 a.绝缘导线 b.断路器 c.隔离开关 d.漏电元件(包括漏电断路器、漏电保护器、漏电附件) e.插座 f. 配电箱体 g. 配电箱面盖 h. 配电箱保护门 i.安装板 j.其它配件3.工具 a.铅笔 b.钻头 c.台钻 d.卷尺 e.搪锡设备 f.锉刀 g.螺丝刀 h.舌口钳 i.剥线钳4.工艺准备4.1 认真阅读图样及有关技术文件,按图样或元器件明细表要求的型号、规格、数量备齐所需的元器件及整套箱体,当元器件与图样或元器件明细表

    18、要求不一致时,应具有按规定批准的代用单或更改单作为依据。4.2 检查元器件合格证并妥善保存好,无合格证者应经检验部门确认是合格品后,才能进行安装,凡实行生产许可证与认证管理的元器件,应标有许可证标志。4.3 检查元件是否完好无损,如绝缘电阻等,备件、附件是否齐全,如有缺损,应予配齐,修复,并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安装。4.4 按3 .676.200-205检查整套箱体是否备齐。5 工艺过程5.1 接地部份的安装5.1.1 将接线扣串入铜排,并适当加固接线扣5.1.2 通过接地座把铜排固定在安装板左边5.2 接零部份的安装5.2.1 将接线扣串入铜排,并适当加固接线扣5.2.2 通过绝缘

    19、垫把铜排固定在安装板右边5.3 S型挂钩与安装板的连接5.4 元器件排列5.4.1 元器件安装原则一般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5.4.2 将元器件按图纸规定位置就位,并卡在安装板上,电气间隙及爬电距离应符合0CT.972.000附录B中表1规定。5.4.3 凡元器件为拼装型者(如梅兰日兰开关配漏电附件),安装时,应按说明书要求装配,保证元器件的接线正确、安全、可靠,使元器件的闭合、断开灵活可靠。5.4.4 将元器件的安装使用说明书、合格证等整理好后装入文件袋中,以便提供给用户查用。5.4.5 元器件安装好后,将安装调整过程中拆下的罩(或盖)按原规定状态装好。5.5 S型挂与滑扣的连接5.5.1 将

    20、与安装板连接的挂钩装在箱体左右两侧的滑扣上5.5.2 适当调整挂钩及元器件的位置,直到元器件与面盖的孔位相一致。5.6 布线5.6.1 根据产品结构型式,图样中出线回路数及每回路安培数以及本规范的要求等确定布线方案和主电路中所采用导线的截面。主电路的导线截面积应符合表1规定的要求,绝缘导线的额定电压不得低于各电路的额定工作电压。5.6.2 确定走线方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a.主开关任一相出线最多不超过三条; b.主开关任一相出线多于三条时,多出部分应在支路开关进线端或接线板上分配; c.主开关任一相出线按表2要求排列(排列时,A、B、C、N的相序应符合“从左至右”、“从上至下”、“从远至近”

    21、的原则)。5.6.3 按确定好的布线方案量线下料,下料时应注意留出剥去绝缘层部分的长度。应保证在101mm。5.6.4 导线的剥线、弯圆圈按0CT.955.001中第6章的规定。5.6.5 接线板的制作5.6.5.1 在照明配电箱中当同一相的单极开关数多于1个时,一般应使用接线板进行连接。5.6.5.2 根据图样确定接线板的N值(N的含义详见8CT.516.200-201)。5.6.5.3 按8CT.516.200-201制作接线板。5.6.6 导线用裸压接端头的压接详见0CT.919.000。5.6.7 将根据图样及本规范要求制作好的导线进行搪锡处理,搪锡详见0CT.920.000。5.7

    22、软连接5.7.1 软连接所用导线选择黄、绿相间的双色铜导线。5.7.2 双色铜导线的截面积应不小于表面中给出的值。 2)在安装板左、右边分别贴上“PE”、“N”标志。 b.当主电路为单相三线系统时,则按5.9 A中2)操作。5.10 配电箱加装保护门(若不带保护门,则本节略去)。 5.11 面盖下方贴回路标志5.11.1 将面盖于箱体之上,使开关凸出面盖。5.11.2 在面盖下方贴回路标志,贴回路标志时应注意与每一回路对齐。5.12 贴注意事项5.12.1 若配电箱带保护门,则把注意事项贴于保护门后5.12.2 若配电箱不带保护门,则把注意事项贴于面盖之后5.13 钉铭牌5.13.1 将图样中规定的的型号及编号钉入铭牌;5.13.2 将备好的铭牌钉于面盖右下方。6 质量检查6.1 检查导线颜色是否符合要求6.2 检查接头质量,接点螺钉(栓)是否都有弹簧垫圈,且已紧固。导线绝缘层及导体有无损伤等,并检查接点的平垫圈有无压住导线绝缘层的现象。6.3 检查线束是否整齐、美观、牢固、可靠。7 注意事项7.1 操作应注意安全7.2 严格按标准、图样、工艺的要求施工。会 签编 制 人审 核 人批 准 人日 期签 字


    注意事项

    本文(完整版成套安装工艺.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