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小学语文扩句专题说明文阅读复习各类教材通用.docx

    • 资源ID:14132221       资源大小:24.41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小学语文扩句专题说明文阅读复习各类教材通用.docx

    1、小学语文扩句专题说明文阅读复习各类教材通用小学语文扩句专题、说明文阅读复习(各类教材通用)扩句专题【考试说明】扩句就是把内容比较简单的句子,加上一定的修饰、限制和补充说明的成分,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扩句要尽量保留句子主干结构。如果把一个句子比作一棵大树,那么,缩句就是给“句子”这棵大树修枝剪叶;扩句就是给句子添枝加叶。扩句是小学中高年级考试的常见题型。从汉语语法上来说,扩句就是给一个句子增添定语、状语、补语等修饰成分,有时也可以通过增添新的分句来使句子变得更加具体形象。【方法点拨】1.局部扩句法把句子分成两部分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先扩前面部分,再扩后面部

    2、分。如”张华写作业”,前面部分是“张华”,先补充张华是谁,与我的关系,这样前面部分可扩充为“我们班的班长张华”;后面部分可补充“在什么地方”“怎样写作业”,这样后半部分可补充为“在明亮的教室里全神贯注地写作业”。全句扩为“我们班的班长张华在明亮的教室里全神贯注地写作业”。2.整体扩句法把句子的两部分一下子扩充。如“太阳落山了”,按 “什么样的”太阳“在什么地方”“怎么样地”落山了,可扩成“红彤彤的太阳在远方渐渐地落山了”。3.修辞扩句法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为原句增添修饰成分,进行扩充。如“月亮挂在夜空中”可以运用比喻修辞扩充为“月亮像一个美丽的大圆盘挂在夜空中”;又如“月亮升起

    3、来了”可以运用拟人修辞扩充为“月亮姑娘升起来了,正悄悄地对身边的小星星说话。”4.复句扩句法在单句的基础上,增添若干个分句,使之成为复句。如“春风来了”可以运用复句扩句法将其扩充为“春风来了,她吹青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花苞”。又如“溪水唱着歌”可以扩充为“溪水唱着歌,欢快地向前奔跑,一路上播撒着欢笑。”5.综合扩句法在扩句时,不单纯使用一种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扩充。如“心灵是一方天空”可以运用综合扩句法将其扩充为“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又如“教室里很安静”可以扩充为“窗明

    4、几净的教室里安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见,同学们都在聚精会神的看书”。【注意事项】1.扩句时要根据表达需要合理增添有效的成份,不要生硬地堆砌意思相同的词语,不能前后重复,不能乱加修饰词造成句子罗唆。比如把“阳光照射着草原”扩写成“温柔的阳光照射着一碧千里的广阔的草原”,这里的“一碧千里”和“广阔”就重复了,应删去其中一个。2扩写时补充的内容要与原文内容一致,衔接要自然、流畅。比如把“水珠飞腾着”扩写成“水珠飞腾着,溅到地上,一只蚂蚁被吓了一跳”,这样的扩句从语法上来说并没有错误,但是所扩充的内容和句子的主要内容“水珠”联系得不够紧密。3.想象要大胆,要与众不同,努力营造新环境,创造新形象。

    5、比如把“月亮挂在夜空中”扩写成“月亮像大圆盘挂在夜空中”,这个扩句首先是符合要求的,也是正确的。但显得很平淡,因为这种比喻人们都能想象到,所以如果把它扩充为“十五的圆月像一只雪球,镶嵌在墨蓝墨蓝的夜空中,显得格外皎洁”就更加新颖,更加容易打动读者。4.要保留句子实质,不能一味地扩充而改变句子原来所要表达的意思。比如把“我爱春天”扩写成“我爱春天,但更爱夏天”这种扩句就改变了原句所表达的主要意思。5.要尽量保留句子的语法结构,不能为了使句子更加生动而破坏原句的语法结构。比如把“列车驶过大桥”扩写成“崭新的列车和沿途的风景有说有笑。突然看到了一条很长的大桥,于是就和大桥聊起天来”。这个句子虽然写得

    6、很生动,但是没有保留原句的语法结构,因此它是不符合扩句的基本要求的。6.要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扩句。在考试中,对于扩句,命题人一般都有明确的要求,如“至少扩两处”“用比喻修辞进行扩句”等,我们在扩句时一定要看清楚这些要求。如果没有,我们一般扩写两到三处即可,扩写多了也容易出错,特别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的同学,很容易写出错别字和病句。因此,扩句不求多,符合要求即可。【举一反三】1.我们走过来。2.远方有一条彩虹。3.体育健儿取得了成绩。4.鬼子查看着每一个人。5.小蜜蜂飞来飞去。 6.海鸥飞过海面。7.战士保卫边疆。8.鲜花盛开了。9.小华做操。10.星星眨眼。11.小蝌蚪游着。12.小燕子休息。1

    7、3.奶奶打水。14.天气热。15.钱塘江罩着雾。16.小松树跳。17.小鹿欣赏影子。18.草地盛开鲜花。 19.太阳高高挂天空。20.我怀念朋友。21.私塾先生讲着故事。22.列车奔驰。23.旅客们走进车厢。24.黑熊表演节目。25.浪花跳跃。26.猫捉老鼠。27.兄妹俩陶醉了。28.少先队员挥舞着花束。29.秧苗生长。30.船开得快。参考答案1.我们慢慢地向玄武湖走过来。 2.远方有一条美丽的彩虹,就像一座美丽的仙桥。 3.体育健儿刘翔取得了空前的好成绩。 4.凶残的日本鬼子仔细查看着每一个人。 5.一只只小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6.一群可爱的海鸥飞过风平浪静的海面。7.边防战士日日夜夜保

    8、卫祖国的边疆。 8.五颜六色的鲜花在花丛中盛开了。9.热爱运动的小华在操场上认真地做操。10.夜空中的星星在眨眼对我说晚安。11.可爱的小蝌蚪在湖里自由自在地游着。12.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停在细细的电线上休息。13.勤劳的奶奶在水井边用水桶打水。14.南京的夏天的天气热得像个蒸笼。 15.宽阔的钱塘江笼罩着一层薄薄的雾。16.活泼的小松鼠在松树上蹦来跳去。17.小鹿侧着脑袋欣赏自己在水里的影子。 18.绿油油的墓草地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 19.夏天,火辣辣的太阳高高地挂在蔚蓝的天空。 20.我常常怀念故乡的许多熟悉的朋友。21.我私塾先生有声有色地讲着少年岳飞的故事。22.一列旅客列车在轨道

    9、上像箭一样奔驰。23.站台上的旅客们有秩序地走进车厢。24.一只肥大的黑熊在游乐场表演精彩的节目。25.一排排的浪花欢腾地跳跃,展现优美的舞姿。26.机灵的小猫正在捉一只敏捷的小老鼠。27.善良的兄妹俩在优美的琴声中陶醉了。28.戴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高兴地挥舞着花束。29.田里的秧苗正在快乐地生长。30.江上的汽船开得像火箭一样快。说明文阅读专题【考试说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初步了解说明文这一文体,掌握相关文体知识,其中包括以下常见考点,分别是:整体感知,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理清说明顺序,明确文章结构;辨别说明方法,分析说明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准确筛选、提取信息、归纳概括;根

    10、据文章内容,联系实际,拓展延伸。【文体知识】一、概念常识1.说明文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以介绍或阐述事物的性质、状态、结构、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2.说明文与其他文体的区别:记叙文以情感人,生动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以知授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3.说明文类型: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根据说明对象进行划分)。二、说明对象1.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有时也为事理(阅读中,一般不需要答人或事物的具体特点)。2.知识点拨: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因为说明对象

    11、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三、说明方法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引资料、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等。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举例子:通过列举事例,具体明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打比方: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作比较: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引资料:通过引

    12、用使说明的内容更加具体而准确、更有说服力。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故事性和趣味性。E.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四、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一般都有明确的

    13、时间标志。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2.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一般都有常用方位词。例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3.逻辑顺序: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等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等。4.知识点拨:说明建筑物、景点等通常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事物各阶段的特点或制作过程时,往往采用时间顺序。介绍抽象事理时,则往往需要采用逻辑顺序。近几年说明文选段多为科技类说明文,此类说明文一般是事理说明文居多,故多用逻辑顺序。5.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标准化答题格式:本文使

    14、用了_的说明顺序对_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五、说明语言1.说明文语言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准确性;科学性;严密性(周密性)2.规范性的答题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像这样的例子文章中还有很多。3.具体考查形式及应对策略: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对策:某某一词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15、事理。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对策:不可以;解释原词的意思或内容;解释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对策:表态(删还是不删);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对策:一般情况下,找限制性词语进行分析即可。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

    16、”“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六、说明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学以致用】(一)昆虫的“鼻子”触角古代流传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秦朝灭亡后,楚汉相争,刘邦节节胜利,项羽步步败退,一直被逼到乌江边,项羽在江边看到由无数蚂蚁麋集而成的六个大字:“霸王自刎乌江”,以为蚂蚁代表了天意,于是拔剑自刎身亡。其实哪有什么天意啊,这只不过是刘邦手下足智多谋的军师张良所施的小

    17、计!张良算计着项羽必定要退到乌江,便事先派人用蜜糖水在江边写了六个大字,引来了无数的蚂蚁在字迹上吃糖,鲁莽的项羽果然上了当。蚂蚁怎么会知道江边有蜜糖吃呢?这全凭着它头上长的两个小“犄角”触角!我们知道,昆虫头上都长着触角,只是不同种类的昆虫有着不同形态的触角而已。就拿我们常见的昆虫触角的形态来说吧:蟋蟀的触角像一簇_;蝴蝶的触角像两个_;白蚁的触角像一串_;苍蝇的触角像多芒的_;而蛾子的触角则像一片小_。形形色色的昆虫触角虽然很不起眼,却在昆虫的生活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例如蝴蝶的聚会、蜜蜂的采蜜、蚂蚁的麇集、苍蝇的逐臭等现象,无一不是依靠触角的作用。触角就是昆虫灵敏的“鼻子”。触角为什么能闻

    18、到气味呢?原来触角上分布着许许多多能辨别气味的嗅觉器。据动物学家研究,蜂王的每个触角上有2000多个嗅觉器,工蜂有6000多个,雄蜂有3000多个;雄金龟子的每个触角上有40000多个嗅觉器昆虫的嗅觉器如此之多,难怪昆虫的触角要比人的鼻子灵敏亿万倍啊!触角除了有嗅觉功能外,有的还具有触觉、听觉等功能。像蟑螂,如果你在它探头探脑觅食时,轻轻地碰一下它那细长的触角,它便会立即逃掉;雄蚊子凭着触角,能听到雌蚊子发出的营营声,找到雌蚊子在哪里呼唤;水中生活的仰泳蜻蜓用触角来平衡身体;水龟虫则用触角来帮助呼吸仿生学家们也因此受到启迪。他们模拟触角的特点,制造出现代化的精密仪器。如装置在宇宙飞船座舱里的一

    19、种仪器,能及时发出警报,以避免事故的发生。看来,昆虫小小的触角里大有学问啊!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_。题目中“鼻子”加上引号表示_。2.开头为什么要讲述“霸王自刎乌江”的故事?_3.在第段的横线上依次选填恰当的词语:_、_、_、_、_。A.小麦穗 B.小鼓槌 C.小胡子 D.小小的羽毛 E、念珠4.第段主要运用了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_。5.第段加点词“有的”不能去掉的理由是什么?_6.第段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是_。7.第段“因此受到启迪”中的“此”指代_;“启迪”具体表现为_。(二)人类水资源现状水是人类及其他生物繁衍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们生活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

    20、因素,具有许多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独特的性能和多重的使用功能,是工农业生产重要资源。工业生产中,水具有冷却、加工、沸腾、蒸发、传送等一系列功能。农业用水占了全球使用量的73%,这里主要指灌溉用水。全球有水139万亿立方米,其中97.3%是咸水。2.7%的淡水中又有69%以冰雪形式存在或作为冰帽集中在南北极的高山上难以开发利用。只有很少的水可供人们使用,有直接经济效益。水的数量虽在一定时期内是保持平衡的,但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又是非常有限的。目前,世界上早已有出现了水危机的国家如埃塞俄比亚。联合国已发出警告:“水将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危机。”水资源已成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持续发展的非常稀缺

    21、的资源。现在世界上约23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水的危机。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尽管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左右,但地区分布十分不均,有八成分布在南方,而南方耕地只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3左右。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我国地域广阔,南北跨度极大,远距离调水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并不很大。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300立方米,到2030年人口高峰将达到16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700立方米,将接近或达到世界公认的用水警戒线。缺水将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中国平均每年因旱受灾的耕地面积约四亿亩。

    22、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全国年排放废污水总量近600亿吨,其中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在全国调查评价的700多条重要河流中,有近50%的河段、90%以上的城市沿河水域遭到污染。供需失衡的结果,一是国民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二是城市与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目前,北方水资源开发程度已超过50%,导致河道断流和湖泊萎缩;南方水网地区污水超标排放,造成水体污染;西北干旱区大量挤占生态用水,荒漠化趋势蔓延;西南山丘区坡陡田高水低,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艰巨。从全国看,水资源现状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已经明显不足。1.段中“繁衍”的“衍”读音是_,加点词“这里”指

    23、的是_。2根据语境,段中加点词“脆弱”的意思是:_。3.这篇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_,说明顺序是_。4.这篇说明文采用的说明方法有_、_等。5.从段中看,我国水资源十分短缺的主要原因是:(1)_(2)_(3)_6第段“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一句中的“仅”能否删去?为什么?_7第段中,作者举出北方地区、南方水网地区、西北干旱区、西南山丘区等几个地区的用水情况,是为了具体说明_。8针对我国目前水资源现状,请你提两条合理化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_参考答案(一)1.昆虫的“鼻子”触角 特殊含义2.增添说明文的趣味性3.C B E A D4.举例子列数字 昆虫嗅觉器多,嗅觉灵敏5.“有的”表明

    24、昆虫的触角并非同时具有这些功能,所以不能去掉6.昆虫触角的其他作用7.昆虫触角具有各种功能 模拟触角特点,制造出现代化的精密仪器8.略(二)1.yn。本文所说的农业用水(或:农业用水)。2.自我调节能力差。3.人类水资源现状。逻辑顺序。4.列数据、作比较(或:举例子)。5.地区分布不均(或: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资源相对脆弱)。南北跨度大,远距离调水困难(或: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不大)。人口越来越多(或: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越来越小。6.不能。因为用上“仅”可以突出地说明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程度,去掉则无此效果,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7.水资源供需失衡的结果,一是国民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二是城市与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或:水资源供需失衡的结果)。8.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提出两条合理建议,并能说明理由即可


    注意事项

    本文(小学语文扩句专题说明文阅读复习各类教材通用.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