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大汉语言文字学笔记.docx

    • 资源ID:14122889       资源大小:145.84KB        全文页数:1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大汉语言文字学笔记.docx

    1、人大汉语言文字学笔记第一编 古代汉语第一章 字典辞书1、辞书源流(1)义书:按义类编排的训诂之书,如尔雅(最早),广雅(2)音书:按字音分韵编排的韵书,如声类(最早),切韵,广韵(3)字书:按部首编排,通过分析汉字形体结构解释字义,如说文解字(最早),玉篇,字汇2、字典辞书类型(1)查检字音和字义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康熙字典:清代张玉书、陈廷敬等奉敕撰,书成于康熙五十五年,今有1958年中华书局据同文书局原版影印本。康熙字典是在明代字汇、正字通的基础上增订而成,收字47035个。全书按字汇首创的214部首列字,同部首的字以笔画多少为次。根据十二地支分为十二集,每集又分上中下

    2、三部。释字体例是先音后义,注音列历代主要韵书的反切,释义兼引古注。这部字典在中国字典辞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当代出版的字典辞书,无论是部首的设置还是编排体例,都脱胎于康熙字典。但这部字典错误颇多,且使用起来比较困难:一是注音用反切和直音;二是字的归类与当代通行的字典辞书不完全一样;三是没有标点;四是释义往往拘泥于古代原有的训诂,或不够准确,或失于简略。汉语大字典一部以解释汉字的形、音、义为主要任务的大型语文工具书。该字典收单字56000左右。说解注重形音义的配合。每个单字条目下列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和隶书,并简要说明其结构的演变。注音分现代音、中古音、上古音三段。本义诠释以说文解字为依

    3、据。该字典共8卷,前7卷为正文,每卷卷首有部首检字,部首以康熙字典214部为基础,酌情删并,共为200部。第八卷有附录、分卷部首表、笔画检字表和补遗等。汉语大字典是目前收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由于成书于众手,各字在释义、义项分合等方面的质量难免参差,引文文字亦时有脱误。(2)查检词语和典故古代汉语词典辞源辞海等。汉语大词典:一部大型的、历史性的汉语语文词典。全书12卷,共收词目约37万条,5000余万字。该词典单字采用部首检索法编排,立目用字均采用繁体字,古代书籍例证用繁体字,释义用简体字。注音依次标注现代音与古音。古音包括中古音和近古音,以中古音为主,用反切标注。反切后依次

    4、列声调、韵部、声类。汉语大词典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是目前最重要的大型工具书之一。(3)查检虚词和特殊词语古汉语虚词通释诗词曲语辞例释等。助字辨略清人刘淇撰。清代第一部研究虚词的词典。出版于康熙五十年,共收字476个。全书按四声分卷,依韵排列。取材从先秦到元代,内容包括经传、诸子、史书、诗词、小说,资料比较丰富。但该书对“助字”的分类,标准不一,名目繁多。经传释词清人王引之著。我国第一部专讲虚词的著作。出版于1819年,共收字160个,一一解释其用法及源流情况。全书分十卷,按古声母排列。该书体例严密,解说详备,突破了字形的局限,用同音假借的道理说明一些虚词的意义。但是对虚词的分类不够科学,收字太少

    5、。词诠近人杨树达编。出版于1928年,是一部专门解释古汉语虚词的词典。全书收古汉语虚词五百多个,按注音字母顺序排列。对每个虚词的解释,都先标明词类,然后解释意义,再列举大量例句,例句注明出处。眉目清楚,系统性强。但语法用语比较陈旧,分类过细,释义也有欠妥的地方。佩文韵府清代张玉书等奉敕编撰,成书于康熙五十年。全书依韵编次,按平水韵分106卷。该书在编排上以单字统词语,齐下字。即单字下,列尾字与此字相同的词语典故。每个字头之下分三部分:韵藻、对语、摘句。该书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一是按韵编排难于查检,二是诗文只提作者,不列篇名。诗词曲语辞汇释研究唐宋元明诗词曲中习用的特殊语辞,这些语辞大半出于当时通

    6、俗口语,过去没有专著论及。全书共释单字、词语537项,附目600有余。每条排列的次序,先诗后词再曲,引证相当丰富,对阅读诗词曲等作品很有参考价值。(4)其他专门性工具书查检人名和人物生平:中国人名大辞典查检职官:历代职官表查检地名: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查检书目文献:四库全书总目书目答问3、古代语言文字学专书(1)说文解字东汉许慎撰,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音读的字典,也是一部杰出的语言文字学专著。全书分15卷,第1-14卷为正文,第15卷为叙目,每卷各分上下,共收字10516个。说文首创部首检字法,按照字形将所收字分属540个部首之下。基本上从字的意

    7、义、构形、读音三方面对每字进行说解,通过对字形的分析来解说字的本义。说文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王筠说文句读 桂馥说文义证(2)尔雅我国最早的一部纂集词义训释材料的专著,也是我国最早的语义分类词典。现存尔雅分19篇,依次为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全书共收语词4300多个,分列条目2091个。前三篇是对一般的词义或字义作解释,后十六篇是对指称专门事物的语词作解释。 (3)释名东汉刘熙撰,是一部从语音角度来推求字义由来的著作。现存释名分为8卷,共27篇。解释名源,采用声训的方式。释名为因声

    8、求义开辟了道路。(4)方言西汉扬雄撰,中国第一部汉语方言比较词汇集。今本方言分13卷,卷一、二、三是语词部分,卷四释衣服,卷五释器皿、家具、农具等,卷六、七又是语词,卷八释动物名,卷九释车、船、兵器等,卷十释语词,卷十一释昆虫,卷十二、十三与尔雅“释言”相似,往往以一词释一词。方言以各地活方言作为记录对象,不受文献记载和文字形义的限制,并注意综合时地的不同区研究方言,为后世树立了优良传统。(5)广雅三国魏张揖撰,是汇集汉代及汉代以前语词与解释材料的一部著作。书名含义即“增广尔雅所未备”,即对尔雅加以增补,内容较尔雅广博。第二章 古书的注解1、古注的产生古书的注解萌芽于先秦,如韩非子中解老喻老是

    9、对老子的注解,墨子经说上是对经上的注解。大规模给古书作注始于汉代,从先秦至汉,语言、文字发生了较大变化,后人阅读古书出现障碍,需要文人学者作出疏通解释,再加上汉代尊儒,大量学者开始为经书作注。2、古注的发展(1)两汉时期两汉时期注释古书,以解经为目的,所注释的绝大部分是儒家经典,并出现了今文经学派和古文经学派。西汉今文经学家作了一批阐释六经大义的传和记,如旧题伏生的尚书大传,董仲舒春秋繁露。东汉则有桓谭、班固、贾逵、马融、郑众、许慎、郑玄等一大批古文经学家。重要著作:毛亨毛诗故训传,何休春秋公羊传注,郑玄毛诗笺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赵歧孟子章句,王逸楚辞章句,高诱战国策注(2)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

    10、时期,在清谈和讲经风习影响下,注书开始采用一种新的体式义疏。既释经义,又释注文。范围拓宽,除了儒家经典,史子集部均有。重要著作:王弼、韩康伯易注,何晏论语集解,皇侃论语义疏,杜预春秋经传集解,范宁春秋谷梁传集解,裴骃史记集解,裴松之三国志注,王弼老子注,郭象庄子注,郭璞尔雅注方言注(3)隋唐五代时期隋朝经学家刘焯、刘炫成就较高但著作亡佚。唐代初年为促进思想统一,唐太宗命颜师古定五经定本,颜师古等定五经正义,使经学定于一尊,异说纷争局面终结。重要著作:五经正义:周易正义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尚书正义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毛诗正义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礼记正义汉郑玄注、

    11、唐孔颖达等正义春秋左氏传正义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史部:司马贞史记索隐,张守节史记正义,颜师古汉书注,李贤后汉书注子部:杨倞荀子注,尹知章管子注集部;李善文选注(4)宋代宋代理学盛行,学者注书摒弃汉儒训诂章句之学,直寻经文微言大义。重要著作:北宋邢昺论语疏孝经疏尔雅疏,孙奭孟子疏(5)清代清代古书注释达到前所未有的鼎盛局面,使用“因声名义、以义证音”的方法,建立起形音义互求的语言文字研究体系。著作有孙诒让周礼正义,郭庆藩庄子集释等。小学兴盛,著作有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郝懿行尔雅义疏,王先谦释名疏证补,戴震方言疏证,王念孙广雅疏证等。清代还开展训诂材料的纂集工作,著作有阮元编的经籍籑诂。3、古注

    12、的类型(1)传注类侧重于对字词、名物的意义作出解释诂、训、传、注解释经文字词、名物的意义,阐明其大义。如:西汉毛亨毛诗诂训传;春秋三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东汉郑玄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笺对传文进行补充、订正或有所阐发的注解。如:东汉郑玄毛诗笺。(2)章句类侧重于串讲文义、归纳章旨如:赵歧孟子章句,王逸楚辞章句。(3)集解类汇集各家对同一部书的解释,并加上编著者的意见如:何晏论语集解,颜师古汉书集注。(4)义疏类既注释典籍原文,又兼释前人注文如:唐孔颖达五经正义,唐贾公彦仪礼疏。(5)音义类兼释字音和字义,以注音为主如: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慧琳一切经音义。4、古注的内容和术语(1)

    13、解字词校勘文字A.讹字/讹文错字 术语:当作,当为如:墨子尚贤下:则王公大人之亲其国家也。孙诒让间诂:“亲”,疑并当作“视”。B.倒字/倒文顺序倒置的字 术语:倒文C.衍文误加的文字 术语:衍,衍字,衍文如:墨子尚贤下:未有尝能有以此王天下正诸侯者也。孙诒让间诂:苏云:上“有”,衍字。D.脱文脱落的文字 术语:脱,夺,脱文如:墨子尚贤下:皆明于小而不明于大也。孙诒让间诂:毕云:旧脱“明”字,一本有。E.异文某字在不同版本或篇目中换成了另一个字 术语:本作,本或作,本亦作,一本作如:春秋经传集解春秋经隐公元年: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杜预注:蔑,姑蔑,鲁地,鲁国卞县南有姑城。经典释文:卞,本或作

    14、弁。释义A.曰,为,谓之被释词置于其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叫作、称为”可以单用来解释词义,也可以连用来对同义词、近义词或同类事物作对比性的辨析。B.浑言/统言/通言,析言;散言/散文,对言/对文a. 浑言/统言/通言笼统地说,析言分析地说如:说文宫部:宫,室也。段注:宫言其外之围绕,室言其内。析言则殊,统言则不别也。b.散言同义词语单独使用,对言两个同义词同时使用,相对为文如:诗经齐风南山:南山崔崔,雄狐绥绥。孔疏:对文则飞曰雌雄,走曰牝牡。散则可以相通。C.犹被释词置于其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如同,相当于”D.谓被释词置于其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说的是,指的是”E.之言,之为言声训用语,被释

    15、词置于其前F.貌,之貌被释词通常是形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样子”注音古书注音往往兼有释义的目的。A.读若,读如主要作用是注音,有时也可以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B.读为,读曰破读术语破读是用本字来改读古书中的假借字。“读为、读曰”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C.如字用于注释多音多义字,“如字”即依照本音读,读为默认的常用读音。如: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陆德明经典释文:好,毛如字,郑呼报反。也就是说,依据毛传,“好”读其本音上声;依据郑笺,读去声。(2)释文句分析句读先秦古书不标点断句,也不分篇章。古注分析句读,主要出现在对文意容易产生误解的地方。常用方法:a.通过讲解句义来暗示句读起止的

    16、地方;b.以“绝句、句、某字属上读、某字向下读”等用语明确指出断句之处。串讲文意说明修辞表达方式归纳章旨讲解语法A.解释虚词 术语:词,辞,语助,发声如:左传隐公元年:尔有母遗,繄我独无。杜预注:繄,语助。B.分析词类活用C.说明词序变化的现象(3)说明用典(4)考证名物制度5、古注的局限 (1)古人的注释不可避免地要打上封建社会的烙印。以毛诗正义为例,毛传、郑笺注诗都以小序为纲,而小序多为糟粕。关雎本是描写爱情,而小序却说“关雎,后妃之德也”,言此诗是歌颂周文王之妻太姒的。(2)古人对语言现象缺乏科学理解,以致望文生训,穿凿附会。如文字通假现象。左传隐公元年“庄公寤生”,杜预注“寐寤而庄公已

    17、生”,“寤生”本就是“难产”,“寤”通“牾”,逆。杜氏不懂因声求义,未摆脱字形束缚,由是错注。(3)旁征博引,繁琐冗杂。汉书艺文志载,秦延君说尚书的“尧典”二字用十余万言。过于繁冗,极不可取。第三章 文字1、汉字形体的演变(1)汉字字体的演进汉字的形体演变可划分为两大阶段,以隶书为分水岭,分古文字阶段和今文字阶段。古文字: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秦代小篆;今文字:汉代隶书(包括草隶即章草),魏晋至今的楷书(包括行书与今草)。甲骨文甲骨文又称卜辞、殷墟文字,主要是指商代契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内容主要是卜辞,也有少数非占卜的记事刻辞。甲骨文的发现,为研究上古史、古汉字和上古汉语提供了大量材料。特

    18、点:A.甲骨文具有独特的书写风格,由于大部分是用刀刻的,呈现出笔画瘦削方折、刀笔味浓的特点。B.在构形上,甲骨文虽已是成系统的文字,但也带有明显的早期文字的特点。a.象形、象意字多,形声字只占很小一部分,图画性较强。b.字无定格,异构较多。c.异字同形。C.甲骨文行款不固定。行款即字的刻写顺序。甲骨文行款复杂,有直书,有横书,有左行,有右行。有的杂乱无章、颠三倒四。金文金文又称钟鼎文、铜器铭文,是古代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西周时期最为盛行。特点:A.直观表意的象形、象意结构形态减弱,便于书写的符号形态增强。B.字形结构趋向定型化,但异体依然不少。C.形声字大量增加。D.在书写形式上,越来越注意

    19、字形与铭文整体的协调、美观。战国文字A.战国文字品类颇多,有简册文、帛书、盟书、铭文、符节文、货币文、石刻文、玺印文。B.战国文字最突出的特点是形体歧异多。小篆古文字的终结小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书同文”政策时颁行的标准字体。特点:A.固定了偏旁部首的位置和写法,基本做到了定型化。B.书写形式整齐划一,笔画粗细等匀,更加符号化。C.使整个汉字构形系统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基本部件更加纯净,部件之间的组合调整得更为合理、规范和完善,为今文字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隶书隶书也称佐书,是以点、横、掠、波磔等点画结构取代篆书的线条结构而使之便于书写的一种字体。特点:A.彻底摒弃了象形特征,由象形符号变

    20、为书写符号;B.冲破了篆书线条结构严密的束缚,使用不同点画,改变了行笔方向。楷书楷书又称真书、正书,产生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南北朝。特点:A.彻底摆脱了篆书的影响,构形单一。B.点画形态比隶书丰富。(2)汉字构形的演变汉字构形的趋繁与趋简纵观汉字发展与演变的过程,字形的趋繁和趋简是相互交错、间而有之的。汉字构形部件的变异与混同构形的变异是指汉字或其部件由于某种原因产生繁体,是一个形体演变成几个形体;构形的混同是指汉字或其部件因形体变化而与其他汉字或部件完全同形,是几个形体演变成一个形体。汉字在演变过程中构形理据的变化汉字形体在演变过程中的各种变化,都会导致原初构形理据发生变化。汉字隶变、楷化为今

    21、文字后,原初的构形理据有的仅在部件内部有风格或笔画上的变化,有的理据重组,有的理据半失,有的理据完全丧失。汉字构形的形声化汉字在发展过程中,因形声字具有较强的优越性,形声化程度越来越高。2、汉字的形体结构传统分析汉字结构,有“六书”之说。“六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但未列出具体名目。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首次将六书细目罗列出来。许慎最早为六书下具体定义。(1)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象形即通过描绘物体的轮廓图形来造字。象形字有独体象形与合体象形之分。独体象形字如豆、鼎、牛、羊;合体象形字如向、齿。(2)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指事就是在象形的基

    22、础上加指事符号,或用象征性符号来造字。分类:纯符号指事字,即全部用指事性的符号来表示,如一、二、三、四;合体指事字,即在象形字的某一部位加上指事性符号,以表明造字的意图所在。如“刃”是在刀口处加一点,指明刀刃;“本”是在“木”字下方加上一短画,指明是树木的下端;“末”与此相反,指明是树木的上端。(3)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会意就是把表示有关事物的字按照一定方式组合在一起,合并它们的意义来表示新的意义的造字法。分类:同体会意字,如从、林;异体会意字,如取、牧、莫。(4)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形声就是两个字复合成体,其中一个表示事物的类别而另一个用来

    23、标音的造字方法。意符和声符的配置方式左形右声:江、河左声右形:锦、刊上形下声:草、房上声下形:想、袈外形内声:街、衷外声内形:闻、衡省声和省形A.省声就是省去声符的一部分,如夜,从夕,亦省声;珊,从玉,删省声。B.省形就是省去意符的一部分,如弑,从殺省,式声;耆,从老省,旨声。(5)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转注就是两个字的意义可以相互解释,是用字法而非造字法。例字“考、老”,说文:“老,考也。”“考,老也。”二字互训,其意可以互相授受。(6)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假借就是是说语言中的某一个词,本来没有替它造字,就依照它的声音假借一个同音字来寄托这个

    24、词的意义。如“完毕”的“毕”借用本为田网的“毕”来记录。六书贡献及不足:贡献六书理论奠定了中国文字学的基础并成为一门新学问。其中许慎的贡献最大,他明确了六书的条例和具体内容,并付诸实践,编写学术巨著说文解字,首创部首,将汉字依类系联,初步揭示了汉字的构形系统,为中国文字学掀开光辉的第一页。不足A.由于材料不足和时代局限,六书说抓住了汉字的本质但并不完全科学和精密,不能对所有汉字给予圆通的解释。B.说文对于某些部首的确立,对部首次第的排定,以及某些字的归部也不完全合理,对具体字的析形释义也有谬误。3、汉字的使用(1)古今字古今字指先后产生的、有区别字义作用的、形体不同的字。产生在前的称古字,产生

    25、在后的称今字。古今字是汉字孳乳分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历史现象。造字之初,字的数量有限,而语言中的词汇非常丰富,为了适应记录语言的需要,解决字少词多的矛盾,古人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假借,二是词义引申分化,而字形不变。但一个字的职能太多,或者说它兼有太多意义,容易混淆,影响交际。为了交际需要,人们就要分散这个字的职能,主要是以这个字为基础另造新字。假借使字义过多,需要分化,都发生在没有本字的假借阶段。A.加意符为字的假借义造区别字被借字和借字形成古今字如:栗,本义是树名,假借为“战栗”之意。论语八佾:“使民战栗。”后来为“战栗”义加意符造了“慄”字。B.加意符为字的本义造区别字如:其,本义是簸箕

    26、,假借为虚词“其”,后来加意符为本义造区别字“箕”。C.一个字借为它用,既为假借义造字,也为本义造字如:采,本义是采摘,假借为“彩色”义,后来加意符为本义造区别字“採”,又加意符为假借义造区别字“彩”。一个字的本义和引申义过多,也需要分化。A.一字产生引申义后,为其本义造区别字如:禽,本义是捕获鸟兽,引申为鸟兽,后来为“捕获”义加意符造区别字“擒”。B. 一字产生引申义后,为其引申义造区别字如:竟,本义是乐曲终了,引申为边境,后来为引申义造“境”字。(2)异体字异体字指音义完全相同、记词职能也完全一样,只是形体不同的字。如:够夠,峰峯,灾災,丘坵(3)繁简字繁简字指简体字及其所对应的繁体字。如

    27、国國,词詞。(4)文字通假文字通假指古代文献书面语中音同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被借来记录同音词的字称作通假字,简称借字。如史记项羽本纪: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就是“早”的通假字。文字通假与“六书”中假借的区别“六书”中假借本无其字;一旦借用之后,就成为该字固定用法而被普遍使用文字通假本有其字,只是书写时借用另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借用只是暂时的文字通假和古今字的区别古今字汉字在孳乳分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历时现象;今字在古字基础上产生,二者在形音义上有密切联系文字通假汉字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共时现象;通假字和本字之间除了语音相同或相近之外,字形字义不一定有联系第四章 词汇1、古今汉语词

    28、义的异同(1)古今词义完全不同如:履帝武敏歆。(诗经大雅生民) (踩着上帝的足迹的拇指而歆动,“武” 当“步迹”讲。)官宿其业。(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宿”意为“安守”。)及年岁之未宴兮,时亦犹其未央。(楚辞离骚)(“央”意为“尽、完结”。)(2)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发展词义范围差异A.词义范围扩大a.具体意义引申为抽象意义,如:间:门的缝隙隔阂、嫌隙;节:竹节节令、节拍、章节b.专名引申为普通名词,如:江:专指长江泛指大河c.其他,如:菜:专指蔬菜肉类、蛋类也可称菜;睡:坐着打盹儿泛指睡觉B.词义范围缩小如:虫:一切动物的通称昆虫;臭:泛指一切气味难闻的气味C.词义转移如:汤:热水菜汤、米

    29、汤等;脚:小腿足词义感情色彩差异A.由褒义变为贬义如:爪牙:武臣、重臣党羽、帮凶B.由贬义变为褒义如:锻炼:玩弄法律诬陷人锻炼身体、能力等C.由中性变为褒义如:祥:吉凶的预兆吉祥D.由中性变为贬义如: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诽谤词义程度轻重不同A.词义程度由重变轻如: 怨:痛恨埋怨B.词义程度由轻变重如:诛:责备诛杀(3)古今词义基本未变汉语中一些基本词汇的含义从古至今基本未变,如马、牛、羊、日、月、人、手等。2、古代汉语的多义词(1)古代汉语多义词义项的类别本义词的本义指造词之初所表示的意义,即词的原始义。但文字产生之前某词的原始义已经无从得知,所以通常所说的词的本义,不一定是词的原始义,而是造字之初所记录的词的意义,即文字形体结构所反映的且具有文献材料印证的意义。如:行,甲骨文字形像十字路口,本义是道路。诗经豳风七月:遵彼微行。引申义在词的多个义项中,很多新的义项与旧的义项相关,是旧义项的延伸,引申产生的义项称作引申义。假借义由于文字的同音借用关系,有些字承担了借字的意义,即假借义。


    注意事项

    本文(人大汉语言文字学笔记.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