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福建师大地理真题及答案.docx

    • 资源ID:14072138       资源大小:217.60KB        全文页数:8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福建师大地理真题及答案.docx

    1、福建师大地理真题及答案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经济地理学导论一、简答题1、库茨涅兹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库茨涅兹在“配第克拉克定律”的基础上,把国民收入在三次产业之间的变化趋势 与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的变化趋势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 (1)第一次产业(即农业部门)实现的国民收入,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整个国民收入 中的比重是不断下降的;该产业中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是不断下降的。 (2)第二次产业(即工业部门)实现的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大体来看是上升的;而该 产业中劳动力的相对比重总体保持不变或略有上升。 (3) 第三次产业 (即服务部门) 实现的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

    2、大体保持不变或略有上升; 而该产业中劳动力的相对比重总的来看是上升的。 除此之外, 库兹涅茨还深入到各产业内部进行考察, 研究有关产业在产业结构变动中的 作用与影响,指出:第二次产业份额的上升,主要是由制造业促成的,而在制造业内部,加 工和化学、石油等行业的份额显著上升,而纺织、服装、木材和皮革行业的份额则下降了。 综合配第克拉克定律和库茨涅兹的研究成果, 三次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可以这 样表述: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国民收人水平的提高, 劳动力首先从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 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又会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向第三次产业 转移。 这样, 第一次产业创造的国民收

    3、入和占有的劳动力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缩小, 第二次产业的比重由上升到稳定乃至缩小, 第三次产业的比重不断扩大, 成为最庞大的产业。 也就是说,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产业结构的重心沿着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产业的顺序 逐步转移。一般说来,一个国家经济技术发展水平越高,第三产业即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比重 越高,第一次产业和第二次产业,即物质生产领域的比重就越低。2、高技术工业与传统产业的区别高新技术产业通常是指那些以高新技术为基础, 从事一种或多种高新 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的企业集合,这种产业所拥 有的关键技术往往开发难度很大, 但一旦开发成功, 却具有高于一般的经 济效益和社

    4、会效益。 判定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指标有两个:一是研发与开发强度,即研究 与开发费用在销售收入中所占比重; 二是研发人员 (包括科学家、 工程师、 技术工人)占总员工数的比重。此外,产品的主导技术必须属于所确定的 高技术领域,而且必须包括高技术领域中处于技术前沿的工艺或技术突破。3、第三产业的基本特点1)投资小、吸收快、效益好、就业容量大,与开发区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的行业,如批发零售餐饮服务业等; (2)与科技竟部相关的新兴行业,如信息咨询、技术服务、科技推广等; (3)社会服务也,如市政公共服务、社区服务,居民生活服务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行业; (4)与提高居民素质有关的文化产业,如科技

    5、、文化、教育、体育等; (5)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行业,如信息产业、金融保险业、中介服务以及陆游业和交通通信业。 4、航空运输的主要优缺点.优点:高速直达性 因为空中较少受自然地理条件限制,航线一般来取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安全性能高 随科技进步,飞机不断地进行技术革新,使其安全性能增强,事故率低,保险费率相应较低。经济性良好,使用年限较长。包装要求低,因为空中航行的平稳性和自动着陆系统减少了货换的比率,所以可以降低包装要求。而且在避免货物灭失和损坏后还有明显优势。库存水平低。保持竞争力和扩大市场。缺点:受气候条件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运输的准确性和正常性;需要航空港设施

    6、,所以可达性差;设施成一高,维护费用高;运输能力小,运输能耗高;运输技术要求高,人员(飞行员,空勤人员)培训费高。二、论述题1、论述人口对产业布局的影响.人口数量, 人口数量,特别是劳动力资源充足有利于 充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生产。 充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生产。并且 人口数量对产品消费有重大影响, 人口数量对产品消费有重大影响,因此特 大城市区域都分布着为本市人口消费服务 的都市工业和城郊农业。 的都市工业和城郊农业。 人口的质量或素质高低对产业布局有重大 影响。 影响。 人口分布及迁移对产业布局也有影响。 人口分布及迁移对产业布局也有影响。2、中国在指导农业生产布局上为什么要强调因地

    7、制宜?请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给予阐明.3、阐述经济区以及经济区划的基本原则.经济区是在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形成的各具特色的地域生产综合体。社会劳动分工 。表 现为不同部门之间产品交换的部门分工 ,表现为不同地区之间产品交换的地域分工。劳动 也分工 首 先 以部 门 分 工 出 现 , 当它 落 实 在 一 定 空 间上 时 , 成 了地 域 分 工 。地 域分 工 反 映 了部门分 工 的性 质 和 特 点 ,同时 决 定 着 经 济 区的 发展 水平 和 成 熟 程度 。经 济 区域 主 要 包括功 能 经 济 区和 综合 经 济 区 两 大类 。单 功 能 经 济 区 指 为解 决 社

    8、会经 济 发展 中某 项 特 定 目标 、 求 某 方 面 最 大 效 益 而 形 成 的 区域 ; 功 能 经 济 区 又 称 作 综 合 经 济最多的地区, 它是 为了充分发挥各地医 自然 、 社会 、 经济、 技术等各 方面的综合优 势 , 优化 区域 内产业结 构和城 乡结构 , 建立合理的区际分 工和协作体 系而形 成的区域。不同的国家划分经济区的原则有所不同。中国划分经济区的主要原则是经济原则,其内容是: 国民经济全面发展与充分发挥地区经济优势相结合。划分经济区时要从总体利益出发,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全国的和地区的综合平衡,合理地确定地区经济专业化发展的规模和综合发展的程度

    9、。 地区经济的现状与远景发展相结合。划分经济区要从历史上已经形成的社会劳动地域分工的特点出发,充分考虑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并以对全国和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科学预测为划分依据。 地区经济中心与其经济吸引范围相结合。经济中心即全区生产、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最集中的城市, 是地区经济联系的枢纽,对周围地区具有经济上的吸引力。结合交通运输条件正确地估算经济中心的经济吸引范围是划分经济区的重要依据。 经济区划要与国民经济计划管理体制相适应,以利加强对宏观经济的计划指导。 充分考虑建立外贸出口基地和发展国际分工合作的需要,利用国际市场促进国内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划分经济区还要考虑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态原则、

    10、有利于民族自治和发展的民族原则、国防建设的需要以及促进合理的国际分工发展。4、何谓大城市经济圈?阐明大城市圈逐渐成为现代区域经济发展主导模式的原因.经济圈是生产布局的一种地域组合形式。主要从地域的自然资源、经济技术条件和政府的宏观管理出发,组成某种具有内在联系的地域产业配置圈。以一个或多个经济较发达并具有较强城市功能的中心城市为核心,包括与其有经济内在联系的若干周边城镇,经济吸引和经济辐射能力能够达到并能促进相应地区经济发展的最大地域范围。城市经济圈的基本特征是高聚集、高能级、开放型。人们一般把若干密集城市构成的经济区域,称为“城市经济圈”,或“城市经济群”、“城市经济带”。福建师范大学200

    11、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经济地理学一、简答题1、产业集聚是如何对经济活动区位起影响2、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与廖什中心地理论的差异一、中心地理论产生的背景与目的背景:进入20世纪,资本主义经济的高度发展,加速了经济活动集聚的进程。城市在个社会经济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目的:探索“决定城市的数量、规模以及分布的规律是否存在,如果存在,那么又是怎样的规律”这一课题。二、中心地理论的有关基本概念(一)中心地、中心商品、中心地职能中心商品(含服务) 在少数的地点中心地)生产、供给,而在多数的地点消费的商品。中心地职能供给中心商品的职能。中心地供给中心商品职能(中心地职能)的布局场所。 (二

    12、) 中心性概念:中心性是指就中心地的周围地区而言,中心地的相对重要性。也可理解为中心地发挥中心职能的程度。测度:中心性一般可用下式表示:C = B1B2式中:C中心地的中心性;B1中心地供给中心商品的总量;B2中心地供给中心地自身的中心商品的数量。(三) 补充区域概念:补充区域以中心地为中心的区域,也称市场区域或中心地区域。具体地说,是中心地的周围从中心地接受中心商品供给的区域。形成:在中心地,中心商品有剩余,而在中心地的周围区域中心商品不足。中心地中心商品的剩余部分便用于补充周围区域的中心商品的不足部分,当两者(供给和需求)均衡时的区域范围也就成为补充区域的范围。 (四) 商品服务范围商品服

    13、务范围有上限与下限两种:商品服务范围上限是由对中心商品的需求所限定的,为中心地的某种中心商品能够到达消费者手中的空间边界。商品服务范围下限是由中心商品的供给角度所规定的边界。中心地为供给某种中心商品而必须达到的该商品的最小限度的需要量,叫做门槛值或最小必要需求量。 (五) 中心商品与中心地职能根据中心商品服务范围的大小可分为高级中心商品和低级中心商品。 高级中心商品商品服务范围的上限和下限都大的中心商品。 低级中心商品商品服务范围的上限和下限都小的中心商品。 供给高级中心商品的中心地职能为高级中心地职能,反之为低级中心地职能。(六) 中心地的等级1.中心地等级划分及特征2.不同等级中心地之间的

    14、关系 (七) 经济距离决定各级中心地商品和服务供给范围大小的重要因子是经济距离。经济距离为用货币价值换算后的地理距离,是主要由费用、时间、劳动力三要素所规定的距离,但消费者的行为也影响到经济距离的大小。 三、中心地三原则与中心地系统的空间模型(一)市场原则与中心地系统 (二)交通原则基础上的中心地系统 (三)行政原则基础上的中心地系统 (四)三原则适合的条件 (一) 市场原则与中心地系统在市场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的空间均衡是中心地系统的基础。 1.基本前提 第一,中心地分布的区域为自然条件和资源相同且均质分布的平原。人口均匀地分布,且居民的收入和需求以及消费方式都相同。中心地在区域内的任何地

    15、方都可布局。 第二,具有统一的交通系统,且同一规模的所有城市,其交通便利程度一致。运费与距离成正比。 第三,消费者都利用离自己最近的中心地,即就近购买,以减少交通费。 第四,相同的商品和服务在任何一个中心地价格和质量都相同。消费者购买商品和享受服务的实际价格等于销售价格加上交通费。 第五,供给中心商品的职能,尽量布局于少数的中心地、并且满足供给所有的空间(所有居民)的配置形式。 第六,中心地职能在同一中心地集聚。3.中心地市场区之间的关系各等级中心地的市场区域数具有如下关系,即:1,3,9,27,81,。从这一数字排列关系可看出,是按3的倍数在变化,因此在市场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也称为K

    16、=3的中心地系统。4.中心地之间的数量关系各等级中心地的数量关系,为1,2,6,18,54,。即从区域内次级中心地开始,中心地的数量关系为低级中心地数量为其上一级中心地的3倍。5.市场原则中心地系统的特点中心地具有等级性,且各级的中心地与中心职能相对应。中心地按照一定的规则分布,一般是三个中心地构成的三角形的重心是低一级中心地布局的区位点。各等级间的中心地数量、距离和市场区域面积呈几何数变化。(二)交通原则基础上的中心地系统1.特点 各个中心地布局在两个比自己高一级的中心地的交通线的中点。因此,如果同一级的中心地间铺设一条交通线,那么在这条交通线上布局着比它等级低的所有中心地。2.中心地市场区

    17、之间的关系各等级中心地的市场区域关系为: 1,4,16,64,256,。因此,在交通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也称为K=4的中心地系统。 3.中心地之间的数量在交通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的中心地的数量关系为:1,3,12,48,192,。 (三)行政原则基础上的中心地系统1.特点 在行政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中,低级中心地从属于一个高级中心地。原因是在行政区域划分时,尽量不把低级行政区域分割开,使它完整地属于一个高级行政区域。2.中心地市场区之间的关系在行政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中,各等级的中心地的市场区域数为:1,7,49,343,以7的倍数增加。因此,在行政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

    18、地系统也称为k=7的中心地系统。3.中心地之间的数量关系在行政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中,中心地间的数量关系为:1,6,42,294,2 058,。(四)三原则适合的条件市场原则适用于由市场及其市场区域构成的中世纪的中心地的商品供给。 交通原则适用于如19世纪交通大发展时期,以及新开拓的殖民地国家、新开发区、交通过境地带或聚落呈线状分布区域。在文化水平高、工业人口多(人口密度高)的区域,交通原则比市场原则的作用大。行政原则比较适用于具有强大统治机构的绝对主义时代,或者像社会主义国家以行政组织为基础的社会生活。 四、中心地理论的实证研究克里斯塔勒计算了德国南部中心地的中心性。然后,根据计算结果

    19、把当时德国南部的中心地划分为7个等级(L,P,G,B,K,A,M)。 测定了各级中心地间的距离,发现最低一级的中心地(M)间的距离为7 km,高级的中心地间的距离是次一级中心地间距离的31/2倍。五、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一)意义(二)存在的问题(一) 意义(1) 引入演绎的思维方法,研究空间法则和原理,带来地理研究思维方法大革命。(2) 中心地理论是城市地理学和商业地理学的理论基础。(3) 中心地理论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一。 (二) 存在的问题(1)只重视商品供给范围的上限分析,缺乏对供给下限的详细分析。(2)K值在一个系统中固定不变。(3)把消费者看作 “经济人”

    20、,认为其首先是利用离自己最近的中心地。(4)忽视了集聚利益。(5)没有研究需求增加、交通发展和人口移动带来的中心地系统的变化。第二节 廖什的中心地理论一、廖什的中心地系统 二、廖什理论与克里斯塔勒理论的差异 一、廖什的中心地系统(一) 假设条件 廖什在建立供给多种职能的中心地系统时进行了如下前提条件假设: 第一,最小聚落A1,A2,A3呈类似蜂窝状分散分布,其间隔为a km。 第二,生产工业产品的最小中心地B1,B2,B3之间的间隔为b km。 第三,B1供给的聚落包括自身共有n个。 第四,必要运输距离,即使商品销售能够获利的最短距离(相当于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中的商品服务的下限)为nV。第五

    21、,正六边形市场区域的面积为F。(二) 中心地系统的构建1.基本原则2.市场区域的形成机制1.基本原则基础聚落不仅是消费者的居住地,同时也是企业布局的地点。基础聚落能够供给等级低的自给性商品。比自给性商品等级稍高的商品同时也供给相邻的6个基础聚落。2.市场区域的形成机制随着商品的门槛值增大,市场区域规模也在扩大,同时拥有的基础聚落也在增加。高级市场区是低级市场区以区域中心为圆心按一定角度旋转而成的,通过不断地旋转和扩大,并进行叠加,就可形成所有市场区域。二、廖什理论与克里斯塔勒理论的差异第一,两种模型建立的前提条件不同。第二,市场区体系的构建方式不同。第三,克里斯塔勒的模型是明显的等级结构系统,

    22、而廖什的模型属于非等级系统。第四,关于中心地的等级与所供给商品的种类间的关系,两者也存在着差异。第五,在克里斯塔勒的模型中,中心地的职能规模和人口规模完全相对应,在廖什的模型中,中心地的职能等级结构和规模等级结构未必一致。第三节 中心地理论的发展一、贝利和加里森的中心地模型 二、中心地的等级性 三、中心地系统的变化 四、人口密度与中心地3、何谓区位指向?简述经济活动的区位指向的通常表现形式.区位指向:经济活动各要素在区域内分布的不平衡性,以及不同经济活动对各要素的依赖强弱不同,因而产生经济活动的区位选择,从而使其它的经济活动、各要素向这一区位集中,导致区域空间结构的产生和发展。 经济活动区位指

    23、向是各类区位因子共同作用所形成的合力。在形成此合力的过程中,不同因子所施加的影响是不同的,有的表现为主导作用,有的表现为次要作用。起主导作用的就代表了经济活动的区位指向。通常有如下几种:1、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指向农业、采矿业对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有较强的依赖性,受自然因子的制约最强烈,属于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指向。如商品粮生产基地、石油生产基地、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2、燃料动力指向一些高耗能的产业,包火电站、铝、镁、钛等有色金属精练,电冶合金,稀有金属生产,合成橡胶生产和石油化工等,其区位一般指向能源地。如建坑口电站、水电站附近建有色冶金基地等。3、原料地指向一些物耗高的产业包括钢铁、有色金属粗炼

    24、、建材、森林工业、重型机械制造、化纤、制糖、罐头、乳肉加工、水产加工、以及茶叶、棉花、毛皮的初步加工等,其区位多指向原料地。4、市场指向主要指为当地消费者服务的产业,如食品、服装等,以及第三产业。一般多集中在大城市或特大城市。5、劳动力指向对劳动力需求量大的产业,主要包括纺织、制鞋、缝纫、制药、塑料制品、烟草等。其区位一般指向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的地区;而高科技产业如电子、新型材料、宇航等,其区位一般指向劳动力素质很高的地区。6、交通枢纽指向有许多产业分布在综合运输枢纽、海港、河港、铁路枢纽、航空港附近。形成“临海型”、“临河型”“临空型”布局。如一些加工业、汽车制造业、造船、炼油。微电子

    25、、须指出:经济活动区位指向仅仅表示某产业布局的基本倾向或趋势,具体布局要对具体产业和具体条件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经济活动区位指向是随着各类区位因子的变化其指向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4、何谓区域分工?区域分工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二、论述题1、土地作为经济活动的一个因素,其通过哪些方向对经济活动起影响?结合实例分别阐述2、如何正确看待韦伯工业区位论3、产业结构对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应如何评价一个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性?4、农村工业化是广大农村地区发展中的重要组织过程,阐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工业化对农村发展的作用.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经济地理学一、简答

    26、1 区位理论的基本内涵,古典区位理论与现代区位理论的主要区别.2 政府行为与政策环境如何对经济活动起影响.市场机制是经济活动形成与发展的基础。然而,适当、合理的政府行为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有利于促进经济活动的发展。第一,政府首先作为一个消费者,政府购买本身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市场。政府作为消费者表现在:为维系政府管理职能的正常运转必须拥有政府用建筑物、政府办公用设备以及其它政府所需求的产品或服务;政府为维系国家安全以及社会治安所产生的设施与装备需求;政府对外交往行为以及对外援助所产生的需求;政府建设与管理的为公众服务的公用基础设施(文化教育设施、公用城市基础设施等)建设与管理需求;政府的其它需求,

    27、例如,地震、水灾等灾害发生下的需要以及战争状态下的紧急需求等。在上述需求中,尤其是政府对基础设施投入以及军事需求对于经济活动区位的选择给予很大影响。政府常常在国内市场需求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来刺激市场的有效需求。而对于一般消费者市场规模尚小,且不成熟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初期阶段,政府定货对于培育新兴产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美国高科技产业尤其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就是得益于美国政府的军事定货。第二,政府通过规划和政府对特定地区的基础设施的投入,引导经济活动在空间上向某一特定区域发展。政府在对经济活动影响上除上述作为市场的作用外,其中一个重要的作用是通过制定规划以及通过对特定地区

    28、的基础设施的投入,来引导、调节经济活动的空间区位。作为政府,不仅要有促进经济发展的职能,也要有促进国土与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职能。在促进国土与区域经济均衡发展中,政府制定相应的鼓励经济活动在某一地区发展以及限制经济活动在另一地区发展的规划,并在鼓励经济活动发展的地区,率先进行基础设施的投入,这将起到促进经济活动向政府鼓励的地区发展。第三,政府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规范经济活动行为,保证自由竞争环境的形成。良好的政策环境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保证,政府以有利于经济活动的发展为原则,增加市场的开放度,维护市场秩序并加强管理,加强市场的法制环境建设,都将促进经济活动的发展。第四,政府通过税收优惠以及财政补

    29、贴的经济政策的实施,调节经济活动的区位。经济活动区位一般是经济活动的行为主体的期待收入大于成本下所决定的。地区或场所不同,经济活动有成本上的差异,期待收入也有差异,当期待收入低于成本时,经济活动将不会在那里产生与发展。对于那些成本高、期待收入低于成本的地区,如果政府鼓励发展的这一地区,政府给予税收优惠以及财政补贴,客观上起到增加该地区期待收入的作用,当期待收入大于成本时,经济活动就可以在这一地区兴起与发展。3 何谓主导产业?简述主导产业的重要功能.4 何谓技术创新?简要说明技术创新的主要表现和结果.二、论述1 简述农业用地的杜能圈结构形成机制,简明如何正确看待杜能农业区位理论2 简述跨国投资的

    30、微观区位理论选择特征,并结合实例论述跨国公司对投资地经济发展的影响.3 何谓经济全球化?简述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影响因素.4 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努力方向,你认为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解决好哪些问题?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经济地理学一、简答1 从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角度出发,简述经济地理学可为解决当前世界重大实际问题做出哪些贡献.2 简述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现实意义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最初是美国数学家柯布(C.W.Cobb)和经济学家保罗道格拉斯(PaulH.Douglas)共同探讨投入和产出的关系时创造的生产函数,是以美国数学家CW柯布和经济

    31、学家保罗H道格拉斯的名字命名的,是在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上作出的改进,引入了技术资源这一因素。用来预测国家和地区的工业系统或大企业的生产和分析发展生产的途径的一种经济数学模型,简称生产函数。是经济学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生产函数形式,它在数理经济学与经济计量学的研究与应用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3 简述区域合作应遵守的基本原则4 简析区位条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区域经济增长是一个多因素作用的过程。 从资源配置的角度, 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包括资源禀赋、资源配置能力、区位条件和 外部环境等四个方面。 (一) 资源禀赋 一 1资源分类;2自然资源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3劳动力 资源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 4 资金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 技术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 5 6社会环境因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 (二) 资源配置能力 二 1经济体制;2政府经济管理能力;3企业组织水平;4区 域经济结构 (三) 区位条件 三 的影响。 (四) 外部环境 四 1全国经济发展格局;2区域经济关系;3国际经济背景二、论述


    注意事项

    本文(福建师大地理真题及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