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和变法运动导学案.docx

    • 资源ID:14059435       资源大小:87.33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和变法运动导学案.docx

    1、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和变法运动导学案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标要求1、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2、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学习目标1.通达时空观念掌握对比春秋战国形势图,分别列出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掌握田氏代齐、三家分晋的大致过程及其标志性意义。2.运用史料实证探究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各国为了富国强兵,变法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百家争鸣”是大变革的思想反映。3.明确历史解释研思对列国争霸的实质及华夏民族的融合进行历史解释,掌握春秋战国时期

    2、的大变革、大发展。4.立足唯物史观认知春秋战国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大变革时期,充分体现了经济基础推动上层建筑的变革。5.渗透家国情怀感悟华夏作为族群、文化、国家政权,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所认同,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滋生发展。自主学习知识点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1列国纷争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1)春秋五霸春秋时期,一些大的诸侯国 ,力图号召和控制中小诸侯国,确立霸权地位。东方的齐国、北方的晋国、南方的楚国、长江下游的吴国与 先后建立了霸权,统称为“春秋五霸”。(2)战国七雄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一些诸侯国的卿大夫掌握了实权。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将晋国瓜分,齐国大夫 也取代了原

    3、来的姜姓国君。经过长期纷争,许多中小诸侯国消失了,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7个大国,史称“ ”。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各国国君纷纷称王,周王室也在公元前256年被秦国吞并。2.华夏认同从春秋到战国,民族关系出现了重要变化。(1)春秋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较四周 先进而自称为华夏,这些周边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2)进入战国之后,内迁戎狄蛮夷已经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成为更加稳定和分布更为广泛的 。自主探究:漫画通常以含蓄、隐晦的方式评说世事,具有趣味性和形象性,耐人寻味。结合春秋时期的社会背景,解读下图漫画,你从中能够获得哪些有效信息?提示:反映了春秋战国时

    4、期周天子权力衰落,地方诸侯势力壮大,形成列国纷争局面。知识点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1.经济发展春秋战国的经济有重大发展。(1)农业的发展冶铁技术出现,铁制农具广泛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各国纷纷兴建水利灌溉工程,如 、郑国渠,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率。(2)工商业的繁荣战国时,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 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 。不少私营工商业主聚集了大量钱财,有的富比 。2.变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1)各国的变法运动战国兼并战争日益剧烈,为了 ,各国努力提高统治效率。各国通过变法,先后建立了代表 利益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郡县官僚制国家。(2)商鞅变法时间:商鞅变法开始于公元前3

    5、56年。内容经济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强调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推动土地 发展。政治在民间实行 ,互相纠察告发;行政管理上普遍推行 ,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军事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 特权。影响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 的一次变法。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 奠定了基础。自主探究:商鞅变法材料一商鞅变法令规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材料二商鞅规定: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爵位一级、田宅一处和仆人数个。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

    6、材料三(商鞅)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居五年,秦人富强。史记商君列传(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提出的重要经济思想及根本着眼点。提示:重农抑商。根本着眼点:使农民附着在土地上,保护地主土地所有制,建立封建经济基础,确立封建制度。(2)指出材料二反映了商鞅的哪一项变法措施?有何影响?提示:军功授爵制度。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3)说明材料三中商鞅变法的措施及影响。提示:措施: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知识点三孔子和老子1.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1)孔子的思想主张孔子思想的核心观念是“ ”,主张统治者顺应民心,爱惜民力,推行“仁政”,通过以身作则的 来治理国家。孔子

    7、对现实不满,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 ,但也承认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改良。(2)孔子教育方面的显著成就孔子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办学,推动了 的发展。相传孔子晚年对诗书礼易乐春秋等文献进行整理,后来这些文献成为 的经典。孔子的主要思想和言论记载在由弟子整理成的 当中。2.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1)老子的哲学思想将天地万物本原归结为抽象的“ ”。老子思想包含着朴素的 ,揭示出事物存在着互相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认为物极必反,柔能克刚。(2)老子的思想主张老子在政治上对现实不满,反对 束缚,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甚至退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老子的观点见于 一书。自主探究:2018年中国国

    8、际孔子文化节暨第五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曲阜尼山举行,本次论坛围绕“文明的相融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展开国际跨文明沟通对话。你知道孔子哪些思想切合了本次论坛的主题?这些思想的现实意义是什么?提示:提倡“仁”的思想,克己复礼,“和而不同”,“德治”等。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关系,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知识点四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1)社会变革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 出现新变化。士人从各自代表的阶级阶层集团利益出发,提出了自己的 主张和要求,影响社会现实。(2)新兴的士阶层崛起战国时期,学在官府的传统被打破,文化知识向民间普及。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新兴的士阶层崛起。(3)“百家争鸣”

    9、局面的形成各国统治者出于竞争需要,礼贤下士,争相 。士人周游列国,颇受重用。他们的活跃推动了 的繁荣。当时出现众多学说、学派,各自提出对政治、社会乃至 的看法,形成“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2.“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及主张(1)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和荀子孟子和荀子的学说从不同角度发挥并补充了孔子的思想,为新兴的 提供了理论基础。(2)道家代表人物庄子庄子的思想比 更加消极保守(3)新出现的重要派别有墨家、法家。墨家代表下层 利益;法家则适应专制集权的社会趋势,主张 ,君主独裁,反映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政治思想。自主探究:“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材料一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

    10、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地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与发展。据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材料二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间很长,问题很多,情况很复杂。但简要一点,也可以概括为三场大辩论,或者“三大战役”。第一场是儒墨之争,争论的焦点是“仁爱还是兼爱”;第二场是儒道之争,争论的焦点是“有为还是无为”;第三场是儒法之争,争论的焦点是“德治还是法治”。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1)有学者认为,“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潮流发展的产物,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的时代潮流是什么?提

    11、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社会制度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受到冷落,而法家思想备受推崇的原因。提示: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分裂割据,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孔子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当时统治者的需要;法家的中央集权、严刑峻法等主张适应了时代要求。自主检测1鼎,是周朝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春秋时期,出现了楚庄王问鼎事件。对此表述正确的是()A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全国的统治B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受到公开的挑战C分封制等级森严,统治集团内部稳定D周王室土地被吞并,完全失去分封大权解析:春秋时期的楚庄王问鼎事件,表明诸侯已公开挑战周王室的权威,故选B项。答案:

    12、B2铁犁牛耕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在中国最早出现于()A商朝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铁犁牛耕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故B项正确;A项主要是骨器和石器;C、D两项都晚于B项。所以答案选B。答案:B3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实际上反映了()A新兴地主与奴隶主贵族的斗争B奴隶主阶级内部的斗争C周王室与诸侯王之间的斗争D奴隶和平民与奴隶主的斗争解析:本题考查对战国时期史实的掌握情况。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特点是封建制的确立时期,三家、田氏代表的是新兴地主的利益,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反映了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的夺权斗争,故选A

    13、项。答案:A4商鞅变法功不可没,但他本人却被贵族诬告谋反,惨遭杀害。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贵族利益的是()A重农抑商 B实行什伍连坐C奖励耕织 D按军功授爵解析:解题关键是弄清被选项中各种措施的影响。依据教材相关内容可知,按军功授爵,贵族无军功不再授爵,其利益自然受到损害,故D项符合题意。答案:D5在商鞅变法的法令中,禁止弃农经商的规定主要是为了()A保证战争的兵源 B废除旧贵族的特权C建立县制 D奖励军功解析:小农经济不仅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而且也是我国古代兵源的主要来源。当时的军队士兵必须自备武器甚至鞍马,只有大量自耕农的存在,兵源才能得到保证,故选A项。答案:A6(公元前33

    14、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引自战国策秦策一)文中“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A没落贵族的利益 B立功将士的利益C新兴地主的利益 D富裕农民的利益解析: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解题时首先要读懂材料,正确理解材料,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找出正确答案。通过阅读本题的材料,便知文中的“人”对商鞅变法持反对态度,那么谁会反对商鞅变法呢?它是变法的受害者,依据教材可知,商鞅变法触犯了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所以文中的“人”很可能代表选项A没落贵族的利益,选项B、C、D都是变法的受益者,不会持反对态度。

    15、这样确定正确答案为A。答案:A7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解析:从题干材料中可以看出题目考查的是对宗法制的理解和运用,在中国古代思想流派中对等级制度观念要求比较强烈的是儒家学派,故本题选择A项。答案:A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篇材料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材料三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

    16、乎诸侯为大夫。”孟子尽心下材料四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1)材料一到材料四是我国古代思想家们关于和谐社会的观点,请分别概括出其侧重点。(2)从上述材料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历史上几位思想家的主张,第(1)问题解的关键在于结合材料分析观点,要注意和题干中的“和谐社会”相对应,指出各自的侧重点。第(2)问可根据自己的理解说明实现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构建和谐社会是人们的美好追求。答案:(1)材料一的侧重点是人际关系的和谐或人我和谐;材料二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或天人和谐;材料三主张君民和谐或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关系的和谐;材料四要求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和谐或身心和谐。(2)追求和谐是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构建和谐社会,是人们的美好追求。(其他言之有理的观点亦可)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和变法运动导学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