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

    • 资源ID:14036726       资源大小:288.44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

    1、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高新部高三开学考试历史试题1、选择题1南宋的戴表元说: “名卿士大夫,十有八九,出于场屋科举。 ”有人曾统计过文天祥为状元的宝祐四年(1256)那榜进士,来自平民家庭与出于官员家庭的人数比约为 7 比 3。据此可知,南宋科举制A使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B致力于维护下层民众权益C实现了社会的公平与公正 D有利于社会阶层间的流动2雍正十三年规定:“京城一切无帖(龙帖,即营业执照)铺户,如有私分地界,不令旁人附近开张;或将地界议价若干,方许承顶;至发卖酒斤等货物,车户设立名牌,独自霸揽,不令他人揽运,违禁把持者,枷号(拘留)两个月,杖一百。”这表明当时政府A限制商业

    2、活动 B抑制商业兼并 C加强商业监管 D鼓励商人竞争31839年9月,在广州禁烟已有9个月的林则徐在给道光帝的奏折中指出:此蕞尔小邦,若大军远征,势必路途遥远、补给困难,绝对不会出此下策。据此可知,当时的林则徐A盲目排外不了解敌情B思维固化看不透本质C顽固守旧排斥新知识D愚昧无知且刚愎自用4白话文原来是一种民间文学,被认为“不登大雅之堂”,不是正式文体。然而,20世纪初期,它却在中国流行开来。这主要是因为A政府的大力提倡 B思想启蒙的需要C政治变革的推动 D白话文通俗易懂5下面是1937年6月15日,蒋介石向周恩来提出的几项条件。它反映出国民政府 A竭力维护全民族抗战局面B与中共争夺抗战领导权

    3、 C力图削弱中共的政治实力D联合中共力量共同抗日6.宋代是雕版印刷术的黄金时代,还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书籍生产和消费成为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国出现了福建等三大印刷中心。这种状况表明A经济重心南移到珠江流域 B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C选官制度取得突破性进展 D手工行业分工呈现精细化趋势7.古代文官的最高境界是以死上谏君王,而李贽却说:“死而博死谏之名,则志士亦愿为之避害之心不足以胜其名利之心,以故犯害而不顾,况无其害而且大有利乎!”李贽意在A分析古代文人死谏的原因 B说明文人加强修养的必要C揭示借道德博名利的骗局 D批评以死谏者的愚昧无知8.1839年9月,在广州禁烟已有9个月的林则徐在给道

    4、光帝的奏折中指出:此蕞尔小邦,若大军远征,势必路途遥远、补给困难,绝对不会出此下策。据此可知,当时的林则徐A盲目排外不了解敌情 B思维固化看不透本质C顽固守旧排斥新知识 D愚昧无知且刚愎自用9.洋务运动期间,李鸿章让掌握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人才与“正途出身无异”,对于肄习西学的人,“准予照拟破格从优给奖”;1887年李鸿章还上奏,为天津水师武备学堂学生及教习人员争取科甲正途出身。这反映了李鸿章A.力图改变人才的选拔途径 B.与顽固势力展开坚决的斗争C.在传统与变革中艰难抉择 D.试图维持传统教育稳定发展10.1895年,严复在原强中阐述了“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的思想。张之洞于光绪二十四年(189

    5、8年)发表劝学篇,把“中体西用”的思想发挥到了极致。晚清“体用之争”A割裂了传统的中国文化 B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启蒙C都是为了维护封建制度 D表明民主自由深入人心11.梁启超道:“杀贵族之权,削封建之制然后君主专制之政体乃成。”该论断 A符合唐朝政体特点 B体现了古代政治转型C总结朝代更替规律 D否定了古代政治制度12临时约法开了“因人立法”之风,使国家根本大法的建设从一开始就屈从于人的理念与意志,使法随人变,表现出很强的人治色彩。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A革命党人的软弱性 B专制传统和官僚政治 C民主共和未深入人心 D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涉 13.东汉中期,对各地荐举上来的孝廉,朝廷要进行复试,

    6、“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即中央对儒生出身的孝廉,要考试经术,文吏出身的则考试笺奏。这说明当时察举制A注重选拔特殊人才 B忽视了真才实学C具有明显的程式化 D实现了公平公正14学者时殷弘认为美苏冷战在很大程度上孕育于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苏关系之中。学者王玮认为冷战源于美国一直坚持的门户开放原则与苏联从沙皇时代继承来的势力范围原则之间的根本性对立和冲突。对材料中有关冷战原因分析最为准确的是A冷战源于意识形态对立与地缘政治环境中的利益之争B美国推行的门户开放政策推动了冷战时代的到来C苏联沙文主义与美国的扩张是冷战爆发的主要原因D美苏冷战孕育于二战前一个较为漫长的历史时期15.日本学者斯波

    7、义信认为,随着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市场半农村城市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包括工商城市在内的城市经济网日益稠密,使农村经济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这说明,唐宋时期城市经济的变迁A.促使城市功能完全经济化 B.使商品生产规模空前扩大C.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 D.使农村经济实现了商品化16. 西汉大臣贾谊曾上奏“君之宠臣虽或有过,刑戮不加其身”,得到汉文帝的认可。而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认为:如果让恶人逃脱罪责“就会挖空社会安全的基石,扼杀正义”。由此可见A. 罗马法对中国古代法律观念影响深远B. 罗马法更强调公平和正义C. 罗马法维护社会各阶级的利益D. 中国人法律意识淡薄17

    8、. “古罗马众多的英雄豪杰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帝国的辉煌给整个欧洲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不可磨灭的烙印”突出表现在A. 罗马法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B. 罗马法成为近代欧洲法律的源头C. 罗马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D. 罗马建成了地跨亚非两洲的大帝国18. 英国历史学家屈维廉指出:16881689年威廉入主英国“成为英国历史上的决定性的转折点”。“转折点”在此主要是指A. 王权结束B. 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C. 国王与议会之间形成了制衡关系D. 责任制内阁形成19. “光荣革命就是革命的反革命它在社会结构和价值取向的意义上,起到了革命的意义,同时却抑制了激进革命的发生”。据材料判

    9、断,“反革命”指A. 资产阶级向旧贵族妥协B. 议会违背了人民的意愿C. 避免了再次暴力斗争的出现D. 资产阶级政变更换国王20. 易中天在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一书中说:“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是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材料中“精巧的设计”指的是A. 君主立宪政体B. 社会主义联邦政体C. 联邦共和政体D. 君主专制政体21. 某同学在上大学先修课中国古代文化时,在周振鹤的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一书中看到下图,请问这幅行政区划图描述了哪个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A. 西

    10、周B. 秦朝C. 汉初D. 元朝22. 唐代的科举制有“投牒自举”一项,就是自学有成就的人可以书面提出申请,经考试合格后,再由州县送尚书省参加考试。而宋代的科举制建立了糊名和誊录制度,既糊住举人试卷上的名字、乡贯,也糊住初考官所定的等级。对于唐宋科举制变化的理解,下列正确的是A. 唐代考生只能通过“投牒自举”方式参加科考B. 宋代糊名和誊录制度从根本上杜绝了舞弊现象C. 反映了科举制在人才选拔机制上的进一步僵化D. 严格选拔途径和手段从而使人才选拔更加公正23. 俞森荒政丛书卷5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古代中国A.

    11、重农抑商已有所改变B. 农业是财政的主要来源C. 已显露近代化的曙光D. 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24. 下图漫画是“孔子”照“镜子”,四只镜子分别是全球化、权利、自由和资本主义。下列分析最符合漫画主旨的是A. 儒学压制人性,违背人文精神的时代潮流B. 儒学是小农经济的产物,不符全球化潮流C. 儒学价值观与现代的价值观可以相容相通D. 儒学主张“有序”,可用来促进世界的和平25.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当时(18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达到饱和点,此时再想创新创业增加投资,不但无利可图,甚或会本钱无归(经济学上的“边际获利递减率”);因此富裕人家;多不愿其子弟外出“开创”新天地。而设计使其安守

    12、家园,娶妻纳妾之余,抽上大烟,胜于出外生事冒险。材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A. 农耕经济的领先B. 自然经济的解体C. 资本主义的萌芽D. 重农抑商的风气26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A历史现象往往具有较大的复杂性B历史现象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27. 二战后,法国加大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力度,以实现调整经济结构和加快经济发展的目标。下列项中不属于法国政府采取的干预措施是A. 确定大规模实施企业国

    13、有化、经济计划化和建设福利国家的发展方针B. 提高国有企业比重和制定经济计划,对社会经济进行全面指导和调节C. 实行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用收入调节政策来实现相对的社会公平D. 利用财政、税收、价格等手段,使计划达到预期目的28. 旧唐书吐蕃传上记载: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弃宗弄赞(松赞干布别名),令李道宗持节送公主于吐蕃。弄赞率其部兵亲迎于河源。见道宗,执子婿之礼甚恭。既而叹大国服饰礼仪之美,俯仰有愧沮之色。 遂筑城邑,立栋宇以居处焉。结合所学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吐蕃与唐朝确立了“翁婿”关系B. 体现了唐太宗开放的对外政策C.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吐蕃的风俗习惯D.所建城邑成为世界

    14、上海拔最高的古宫殿群29. 学者罗素说:“这场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发展的原因则是由于以下因素:俄国渴望占有君士坦丁堡;德国在控制土耳其后,还渴望扩展到巴格达和波斯湾;而对于波兰的独立问题而言,虽然德国希望波兰享有自治权,但是俄国却并不希望如此。”罗素强调的是A.帝国主义国家政治发展不平衡演化成战争B.列强争夺势力范围斗争的发酵引发了战争高三期末历史试题 第 5 页(共8页)C.巴尔干地区成为一战前欧洲的“火药桶”D.德俄两国的极端民族主义思想孕育了战争30对称是指一种同形同量的形态,对称性的结构形式使建筑物富有重力感,对称往往与均衡联系在一起,让人产生健康和平静的均衡感。下列建筑布局讲究

    15、对称特点的是?平遥古城 ?图拉真广场 ?皖南宏村 ?明清故宫A?B?C?D?二、非选择题(40分)31.(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下表是中国近代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中国历史著作关于鸦片战争主要观点的对比。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倌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32(10分)建国后,价格制定机制的演变印证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价值规律对生产不起调节作用,是说不起决定作用,起决定作用的是计划。在我国,还存着商品生产,价值规律还起作用。计划和价值规律的作用是“计划第一,价格第二”。毛泽东文选第七卷(1957年

    16、)材料二1985年以来,形成了国家定价、国家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三种形式。1990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指导性价和市场价所占比重占到70%以上,在农民出售的农产品总额中,市场调节价比重达到52%,工业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中市场调节的比重占到37%左右。李凤瑞、万国庆对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的回顾与思考材料三 全国抽样调查12个钢厂的自销率与产量增长率(单位:%)钢厂自销率平均自销率产量增长率平均产量增长率排名前6位07.82.9610.985.809.32排名后6位103418.782.3069.7314.38改革:我们面临的挑战与选择(1985年10月)20世纪80年代因为改革进展太慢,于是给寻租活动

    17、形成了很大空间。物资分配体制和物资价格的双轨制,使得“官倒”通过倒买倒卖能够从中获利。当时生产资料、物资是双轨制,一部分是计划调拨的,另外一部分是通过市场的。计划调拨的部分是计划价格,通过市场的是市场价格,在物资紧张的情况下,两个价格就拉得很大。吴敬琏政府与市场材料四可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技术和生产组织方式都在供给侧,都在企业和市场侧,市场中的企业是提升技术的主体,市场中的企业和微观经济单位是资源组织方式的创新主体。供给侧根本不需要管理,而且想管也管不了。如果生产能力确实改进而提高,供给将自动创造需求。新技术、新产品必然有新的需求与之对应,就像一款新上市的智能手机,价格高出其他手机几倍,还出现排

    18、队抢购的现象,否则就不是创新了,需求不足的现象只发生在旧产品的能力扩张上。换言之,过剩产能的实质是创新能力的欠缺。许小年寻求经济增长新动力以供给侧改革开拓创新空间(2016年)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当时商品价格产生的方式和经济基础。(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价格双轨制产生的主要因素。(3)据材料三分析价格双轨制产生的影响。(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材料四中智能手机热卖的社会因素。这体现了什么经济学原理?33.(10分)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9、。”这进一步表明中国共产党善于通过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揭示社会主要矛盾、分析和把握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制定党在各个阶段的纲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但是从鸦片战争后,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前者又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但这并不能说明“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始终是近代中国社会中最主要的矛盾。因为在不同历史阶段,主要矛盾呈现出不同的矛盾形式。当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帝国主义与中

    20、华民族的矛盾突出,成为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当帝国主义采取较温和的形式侵略中国时,封建地主阶级则向帝国主义投降,共同压迫人民大众,人民大众往往以国内战争的形式反抗二者的同盟,这时,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显得特别尖锐;当国内的革命战争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存在形成根本威胁时,则两个主要矛盾重合为一。 摘编自王卫恒对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三个误区 材料二 1956年9月26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提出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八大的共识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三大改造取得的决定性胜利以及亚非地区的和平和国际形势的缓和,阶级斗争已不再是主要矛盾,

    21、经济不发达才是主要矛盾,其实质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遗憾的是,八大精神没有得到持续的全面贯彻。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次会议重新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确立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对“八大”精神的继承和超越。摘编自杨鹏中国社会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什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演变的特点,并简要说明新民主主义时期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矛盾特征及中国共产党所做出的相应政策调整。(11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党的十一届

    22、三中全会作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判断的主要历史依据,并简述建国以来我党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启示。(6分)42.(18分)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所谓人的现代化即是要实现传统的臣民转变为现代意义上的公民。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法与刑是相通的,其作用就是诘奸除暴,惩贪黜邪,人们从法律体系中,所感受到的不外是禁止做、必须做的义务性要求,而不是可以做的权利性规定。法律成了压制性的力量,是记载义务的文本,而不是权利的宣言书。” 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材料二 罗马法律对待外来民族的人较为开明。它“准许半岛约四分之一的居民享有充分的公民权,其余的人享有拉丁公民权,即一种大而不充

    23、分的特权。所有的人都享有人身自由,由此造成的唯一不足仅在于不能控制外交事务,不能强制人们服兵役。” 摘自邵龙宝超越政治权威的罗马法 材料三 康德是德意志著名的哲学家。著有纯粹理性批判等著作,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的总结。他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他强调人的重要性,提出人就是人,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他相信主权属于人民,相信自由和平等是人生来就有的权利,但他更强调人的思想自由,并且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历史必修3 材料四 现代公民意识主要体现在公民对于自身人格尊严、自由平等、权利义务以及

    24、自身在政治和法律上的地位、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自我感知和体认。中国梦就是要让每一个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让人民感到安全有保障;让社会实现公平正义;让每个人对未来有信心。而要实现中国梦就离不开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 熊晓梅当代中国公民意识的现状与培育根据材料一、二,比较罗马公民与中国古代臣民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1分)34.材料 一战的突然爆发,使欧成为一块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是非之地。绝大多数美关侨开始到美国驻欧州各国的大使馆和领事馆前示威,强烈要求美国政府采取行动,保护公民的安全。为此,8月4日,美国总统威尔逊向国会提交了一份紧急拨款案,要求国会“拨款250万美元,用于

    25、救济、保护和运送美国公民”。1914年8月6日晚,装载着价值450万美全的救济资金和近50名救济人员的美国军舰,从纽约港出发。各救济单位抵达指定的救助地后,立即有大量的滞留者前去寻求救助。在救助美国公民的基础上,美国救济委员会还为南美洲国家的公民提供了除兑换现金外的救助。前往欧陆腹地进行救济的美国官员,积极与欧陆相关国家的政府及美国驻外机构进行协商,建立起一连串的站点,随后安排许多专列,将分散搁浅于欧陆各国的美国公民,分批运送至伦敦、鹿特丹港。在滞欧美国人于伦敦或鹿特丹港等待回国的轮船班次期间,美国救济官员还向他们提供信息和精神救济。据统计,自8月4日至9月19日间,仅从伦敦撤离回美的美国公民

    26、就达87,000人。到10月初,大部分滞留欧的美侨都已撤回,美国的救济官员也陆续回国。美国政府此次撤侨行动到此基本结束。摘编自一战初期美国对滞欧侨民的救济和撤离行动初探(1)根据材料,指出美国政府在撒侨行动中的反应。(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撤侨行动给我们的启示。答案1. D 2.C 3.B 4. B 5.D 6.B 7.C 8.B 9.C 10.B 11.B 12.B 13.C 14.A 15.C 16.B 17.B 18.B 19.C 20.C 21.C 22.D 23.D 24.C 25.D 26.A 27.C 28.B 29.B 30.B 31(10分)答案要点:示例一:国

    27、人对鸦片战争危害的认识日益加深1903年的版本只介绍了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南京条约的内容,说明还没有认识到鸦 片战争的主要影响与危害。此后版本对鸦片战争所带来的鸦片泛滥和国家主权受损等危害进行了讲述,说明对鸦片战争危害的认识日益加深。究其原因是随着清王朝统治的瓦解、民主革命的兴起以及中华民国的建立,国人对近代民族危机加深和社会落后的反思日益加深。示例二:鸦片战争对国家主权的危害认识逐渐加深1922年以前的版本主要讲述鸦片战争后鸦片泛滥对中国的影响,说明当时人们只注意到鸦片输入的危害。此后版本则把鸦片战争的影响认识深入到关税主权等国家主权的受损,说明当时人们的国家主权意识以及对帝国主义侵略的认识加深

    28、。这主要是因为民主革命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使人们对国家经济和政治主权重要性的认识日益增强。32(10分)(1)方式:国家定价(行政命令)。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2)改革开放;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实行政企分开,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3)调动了个人和企业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出现“官倒”等腐败现象;产生了不公平竞争。(4)因素: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减少对市场的干预;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方式的创新。原理:供给创造需求。33.(10分)特点:主体

    29、性(民族矛盾为近代最主要矛盾);多样性(存在两对主要矛盾阶段);性或不平衡性(不同历史时期矛盾形式有异或突出程度不同)。(2分) 政策调整:国民革命运动时期,北洋军阀与中国人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主要革命任务,中国共产党谋求国共第一次合作,共同发起北伐战争。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代表中国人民利益的共产党和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中国共产党坚持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中国共产党提出同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广大

    30、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决定通过人民战争的革命手段推翻国民政府的专制统治。(8分)34.【答案】(1)反应:向国会提交拨款法案;派出军舰和人员前往救济;向侨民提供现金、信息和精神救济;建立站点,安排专列、轮船,撤回侨民。(2)启示:政府要积极保护和救助本国公民的海外权益;撤侨需要强大的人力物力,必须保持国家的强大;应力所能及地给他国的急需救助者提供帮助,这不仅是人道主义的表现,更能够彰显大国形象。【解析】(1)依据材料中“拨款250万美元,用于救济、保护和运送美国公民”“美国救济官员还向他们提供信息和精神救济”“积极与欧陆相关国家的政府及美国驻外机构进行协商,建立起一连串的站点”的信息回答。(2)结合所学从“政府要积极保护和救助本国公民的海外权益;撤侨需要强大的人力物力,必须保持国家的强大;应力所能及地给他国的急需救助者提供帮助”以及积极和消极作用回答。


    注意事项

    本文(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