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福建省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有答案AqKPnl.docx

    • 资源ID:14026764       资源大小:39.29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福建省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有答案AqKPnl.docx

    1、福建省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有答案AqKPnl养正中学、安溪一中、惠安一中2012级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 文命题:安溪一中黄艳明 审核:养正中学郑长安、惠安一中孙建泉一、古代诗文阅读(40分)(一)默写(8分)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 ,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2)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3) ,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4)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 , 。(王勃滕王阁序)(5)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 。(李密陈情表)(6)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 。(李密陈情表)(7)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2、? , 。(杜牧阿房宫赋)(8)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宫赋)(二)阅读项羽之死选段,完成25题。(每题2分,共8分)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

    3、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

    4、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每自属文,尤见其情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然今卒困于此. 项王自度不得脱,乃谓其骑曰:卒起不意,尽失其度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3.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此天之亡我 .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项王瞋目而叱之 . 平明,汉军乃觉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4.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类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直夜溃围南出

    5、.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项王则夜起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三)课外文言文阅读,完成69题(15分)福州州学经史阁记朱熹福州之学,在东南为最盛,弟子员常数百人。比年以来,教养无法,师生相视,漠然如路人。以故风俗日衰,士气不振,长老忧之。而不能有以救也。绍熙四年,今教授临邛常君滩孙始至,既日进诸生,而告之以古昔圣贤教学之意。又为之饬厨馔,葺斋馆,以宁其居。然后谨其出入之防,严其课试之法,朝夕其间,训诱不倦。于是学者竞劝,始知常君之为吾师。而常君之

    6、视诸生,亦闵闵焉,惟恐其不能自勉以进于学也。故尝虑其无书可读,而业将病于不广,则又为之益置书史,合旧为若干卷,度故御书阁之后,更为重屋以藏之。而以书来,请记其事,且致其诸生之意,曰:“愿有以教之也。”予惟古之学者无他,明德新民,求各止于至善而已。夫其所明之德,所止之善,岂有待于外求哉?识其在我,而敬以存之,其亦可也。其所以必曰读书云者,则以天地阴阳事物之理,修身事亲齐家及国,以至于平治天下之道,与凡圣贤之言行,古今之得失,礼乐之名数,下而至于食货之源流,兵刑之法制,是亦莫非吾之度内。有不可得而精粗者,若非考诸载籍之文,沉潜参伍,以求其故,则亦无以明夫明德体用之全,而止其至善精微之极也。然自圣学

    7、不传,世之为士者,不知学之有本,而惟书之读,则其所以求于书,不越乎记诵训诂文词之间,以钓声名、干禄利而已。是以天下之书愈多,而理愈昧。学者之事愈勤,而心愈放。词章愈丽,论议愈高,而其德业事功之实,愈无以逮乎古人。然非书之罪也。读者不知学之有本,而无以为之地也。今观常君之为教,既开之以古人教学之意,而后为之储书以博其问辨之趣,建阁以致其奉守之严,则亦庶乎本末之有序矣。予虽有言,又何以加于此哉。因序其事,而并书以遗之,二三子其勉之哉!(本文选自才子的散文,有删改)6.对下列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于是学者竞劝,始知常君之为吾师。 劝:劝告,劝说。B、而其德业事功之实,愈无以逮

    8、乎古人。 逮:逮捕、捕捉。C、以钓声名、干禄利而已。 干:追求,求取。、予虽有言,又何以加于此哉。 加:追加,加倍。 7.以下四组选项中,全都符合朱熹“学之有本”的治学观点的一组是(3分)告之以古昔圣贤教学之意又为之饬厨馔,葺斋馆,以宁其居明德新民,求各止于至善记诵训诂文词开之以古人教学之意储书以博其问辨之趣,建阁以致其奉守之严、8.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福州州学的学风,本是东南一带最为浓郁的。但近年来,因为教育培养不得法,不知本末,导致风俗衰弱,读书人也无法振作,德高年长的人对此忧心忡忡。B、朱熹认为,彰明品德,自成新民,并力求做到最完善的境界,这是治学的根本。“

    9、根本”没有建立起来,学习也就变成了追求名誉、禄利的工具而已。C、常滩孙来到福州,先开示以古人的教学之意,然后为学生“宁其居”、“严其防”、“严其法”,并为他们储书建阁,等等举措,符合朱熹“本末有序”的观点。D、朱熹的观点有些未免失于偏颇。比如,书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宝库,朱熹却认为天下的书越多,道理就越昏昧不清,这是书的罪过。这一观点就值得批判。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故尝虑其无书可读,而业将病于不广。(3分) (2)因序其事,而并书以遗之,二三子其勉之哉!(3分) (四)古代诗歌鉴赏(9分)10.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舟中读元九诗白居易把君诗卷灯前读,诗

    10、尽灯残天未明。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注】元九,即元稹,白居易的朋友,二人一同倡导“新乐府”运动。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江州途中,而元稹已于五个月前被贬通州。诗家向来最忌“犯复”,即一诗中不宜用重复的字,而这首诗前三句却连用“灯”字,创设出“灯前读诗”、“诗尽灯残”“灭灯暗坐”三个情境,请简析其效果,并分析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1.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5分)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注】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省太和县东南,是颍水和其他河流汇合处,宋时属颍州。欧阳修晚年退休后

    11、住在颍州,写了一组采桑子(十首)。诗人擅长写景,在意境的营构上往往别具匠心。请问,诗人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西湖春色图,并简要分析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5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12下列各项对红楼梦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只听山坡那边有呜咽之声,一行数落着,哭得好不伤感。宝玉心下想道:“这不知是那房的丫头,受了委曲,跑到这个地方来哭。”黛玉由落花想到自己凄苦的命运,口吟葬花词,令人想到一个高洁多情而又孤独绝望的闺中少女形象。宝玉听了,不觉为之痴倒。.刘姥姥又惊又喜,迈步出来,忽见有一副最精致的床帐。他此

    12、时又带了七八分醉,又走乏了,便一屁股坐在床上,只说歇歇,不承望身不由己,前仰后合的,朦胧着双眼,一歪身就睡熟在床上。刘姥姥因为喝多了酒,吃了油腻食物,大泻一阵后,晕乎乎地走到宝玉的卧房,看到精美的床帐,便歪身睡倒,酒气臭气熏了一屋。幸亏袭人发现,及时收拾妥当,才没被宝玉知道。.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语,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挨打,被抬回怡红院。宝玉恍惚听到悲泣之声,看是宝钗,又心疼她暑天跑来看他。而宝钗万般言语无从说出,只一句“你可从此都改了罢”,表达了无限感情。.话说宁国府中都总管来升闻得里面委请了凤姐,因传齐同事人等说道:“如今请了西府里

    13、琏二奶奶管理内事,倘或他来支取东西,或是说话,我们须要比往日小心些。每日大家早来晚散,宁可辛苦这一个月,过后再歇着,不要把老脸丢了。那是个有名的烈货,脸酸心硬,一时恼了,不认人的。”众人都道:“有理。”又有一个笑道:“论理,我们里面也须得他来整治整治,都忒不像了。”凤姐答应来宁府协助办理丧事,心中早就清楚宁府管理不善的病症,因此来到宁府便因人治事,因事治人,对症下药。众家人奴仆无不小心谨慎,认真办事,对凤姐也无不怨声载道。.黛玉只作不闻,回手又把那诗稿拿起来,瞧了瞧又撂下了。紫娟怕他也要烧,连忙将身倚住黛玉,腾出手来拿时,黛玉又早拾起,撂在火上。这段文字选了第九十七回,说的是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14、黛玉命紫鹃找出旧日题诗的绢子,撕扯不动,就撂在火盆上烧了。紫鹃悲愤交加,却见不到贾母、宝玉等人的踪影。13简答题。(本题为选作题,请选择一题作答)(5分)(1)阅读下面的红楼梦一段判词,回答问题。下面是“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一段判词,暗指红楼梦中一个女子的命运。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请指出此女是谁,并简述她的身世与命运。 (2)阅读下面的红楼梦的选段,回答问题。说着,都走来看时,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磴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蜜蜂蝴蝶闹嚷嚷的围着。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

    15、瓣枕着。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推唤搀扶。上面这则语段,所记何事,请简述该事的主要情节。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14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1)选择上面语段中的词填空。(2分)战国时期各国间存在“王道”和“霸道”两种政治观,孟子反对的“霸道”,主张的“王道”,认为通过民本思想与仁政思想的运用,可以实现“王道”这一国家政治的最高理想。(2)结合上面语段,分析下面的选段,谈谈你对孟子的“

    16、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的观点的理解。(4分)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517题。老水车旁的风景梁晓声其实,那水车一点儿都不老。它是一处旅游地最显眼的标志。旅游地原本是一个村子,两年前,这地方被房地产开发商发现并相中。于是在盖别墅和豪宅的同时,捎带着将这里开发成了旅游景点,使之成了小型的周庄。在双休日或节假日,城里人络绎不绝地驾车来到这里,吃喝玩乐,纵情欢娱。村里人终日里耳濡目染,思想迅速地商业化着。

    17、城里人成群结队地来到的时候,必会看到,在那水车旁有一老妪和一少女。老妪七十有几,少女才十六七岁,都穿着清朝的衣裳。老妪形容枯瘦憔悴;少女人面桃花、目如秋水,顾盼之际,“道是无晴却有晴”。老妪纺线,少女刺绣,成为水车的陪衬,景观中的风景。她们是景区雇来在那儿给观光客们看的,若有观光客与她们照相,或可得些小费。老妪是村里的一位孤寡老人,在村里有一间半祖宅。村子受益于旅游业,有了些公款,每月亦给她50元。少女是从外地流落到这儿的。她的家在哪里,家境如何,身世怎样,没人知道。只有老妪觉得她是个好女孩儿。她们成为“同事”几天以后,老妪曾问过少女住在哪儿,少女说住在一家饭店的危房里,每天五元钱,晚上还得帮

    18、着干两个多小时的活。饭店里面有老鼠,她最怕老鼠。“就是每月150元,也花去了我半个月的工资,还得看主人两口子的眼色”少女说得泪汪汪的。“闺女,住我家吧。我那儿就我一个人,我也喜欢有你这么个伴儿,不会给你气受。”于是,少女作为老妪所希望的一个伴儿,住到了老妪家里。少女脸上的笑容多了,老妪脸上的皱纹少了。熟悉她那张老面孔的人,发现她脸上几条最深的褶子变浅了,有要舒展开来的迹象了。她脑后的抓髻也好看了,不像以前那么歪歪扭扭的了。她的指甲不再长而不剪。指甲缝也不再黑黢黢的了。她那身“行头”显然洗得勤了。她的好心情让她的小费也多起来了。有好心人提醒她:“你让那小人精住你那儿去了?千万防着点儿,万一你那点

    19、钱被她偷了,临走连件寿衣都穿不上”老妪不爱听那样的话,她爱听少女的话。少女常对她说:“奶奶,尽量想高兴的事儿,那样您准能活一百多岁。”经历了许多年孑然一身,形影相吊的孤寡生活以后,忽然有了一个朝夕相处的女伴儿,老妪返老还童了似的。然而有一天老妪忽然失明,接着咯血了。村里不得不派人把她送到县医院,一诊断是癌症,早扩散了。那么老的人了,也只有回家挨着。村里的负责人就对少女说:“她都这样了,你搬走吧,爱住哪儿往哪儿去吧。”少女哭着说:“我不搬走。奶奶对我好,我也要服侍服侍她”非亲非故,来历不明,还口口声声“奶奶,奶奶”叫得挺亲,就是不搬走,图什么呢?村里的负责人想到了老妪的一间半祖屋。于是,在老妪精

    20、神状态稍好的某日,村里的负责人带着一男一女来到了老妪家里,他介绍那男的是县公证处的,女的是位律师。他开门见山地对老妪说,她应该在临死前作出决定,将一间半的祖屋留给村里。那屋子是可以改装成门面房的,稍加改装以后,或卖或租,钱数都很可观。老妪说:“行啊!”村里的负责人又说:“那你就在这张纸上按个手印吧!” 老妪不高兴了:“我觉得,我一时死不了。”村里的负责人急了:“所以趁你还明白,才让你按手印嘛!”老妪就不理他们三个男女,把身子一转,背朝他们了村里的负责人没主意了,找来另外几个有主意的人商议,他们都认为老妪完全有可能被那个外省的小人精蛊惑了,把一间半祖屋“赠送”给那小妖精了于是全村男女老少同仇敌忾

    21、起来。没人愿意去照顾那糊涂的老妪了,少女就连她那份儿工作也不能干了十几天后,老妪走了。老妪攒下的钱不够发送自己,少女为她买了一件寿衣。又没了几天,那少女也消失了,没跟村里任何人告别,也没留下封信(选自东南西北,因原文较长,有删减)15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老妪最初“形容枯瘦憔悴”,在收留少女后,“她脑后的抓髻也好看了,不像以前那么歪歪扭扭的了。她的指甲不再长而不剪。指甲缝也不再黑黢黢的了。”老妪的变化,显然是源于少女的照顾。作品通过人物外貌的变化,表现人物生活状况的变化。.村里人对少女的称谓,前后也出现变化,先是“小人精”,这是他们认为少女住到老妪的家里是为了

    22、老妪的钱,认为她精明;后是称她为“小妖精”,这是村里人认为老妪经她的蛊惑。作者把村里人对少女的敌意融于称呼的变化之中,真是匠心独运。.作品最后安排少女为老妪买一套寿衣的情节,既回应了上文村里人说的“临走连件寿衣都穿不上”的无端猜测,同时也表现了少女的心灵之美,少女真正把老妪当作自己的奶奶,尽了孝心。.梁晓声的作品始终关注人物心灵,展现内心世界,主张回归正义、质朴、知足的美好人生,以及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这也是梁氏作品的价值与灵魂。本文以老妪和少女随缘结成情谊、并给彼此带来幸福与安慰的故事,正延续了作者一贯的创作理念。.关注人的心灵,重新唤起真善美,梁晓声曾说,他的作品就是要把自己心中最温馨的那

    23、部分写出来献给读者。老妪忍受村里人的闲言碎语坦然接受少女,少女对老妪的照顾,以及村里“好心人”的提醒,都是人物内心美的体现。16.从全文看,文章写村里人对老妪接纳少女这一行为的种种反应,有什么用意?请说说你的理解。(3分) 17.文章的标题是“老水车旁的风景”,含义深刻,可以唤起读者更深层次、更丰富意韵的思索,但对标题的理解是本文的一大难点。有人说,主要的难点有两重,第一重是对“老”的理解;第二重是对“风景”的理解。你是否赞同,并谈谈你对本文标题的理解。(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0分)1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分)菊不随秋叶飘舞,寒深露重,香味依然(mmn),与月共醉,与霜

    24、共舞。“雪清玉瘦”是写菊的高洁,“暗香盈袖”是写菊的情怀。菊,清静无为,于那山野之中不媚世好,翻阅了三千年,依然铿锵有声。(1)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填写正确的词。答: (l分)(2)给上述文段中加点的词标上拼音。答: (1分)19请找出下列三项中有语病的一项,并进行修改,修改后需保持原意。(3分).也许,每个人的心里,都曾经播下两粒宝贵的种子:一粒叫做梦想,另一粒叫做信念。.作为父母,他们逐渐认识到,在做游戏时总是让儿子取得胜利,其实是在溺爱他,对他的成长不利。.对涉及百姓健康和公共利益的研发活动能否进行科学伦理的评价把关,是防止技术滥用、纠正科技应用偏差的重要保证。(1)有语病的一项是:_(1分

    25、)(2)病句修改: (2分)20.阅读下面这篇新闻,请自选角度,写一段新闻短评。不少于50字。(5分)全球各界人士哀悼曼德拉南非前总统、95岁反种族隔离斗士纳尔逊曼德拉12月5日因病逝世,引发全球各界人士哀悼。“我们的民众失去了父亲。尽管我们知道这一天终将来临,但没有什么能够缓解我们深远而持久的失去的痛苦。他为自由而作的不倦斗争为他赢得世界的尊重。他的谦逊、热情和仁爱为他赢得世界的爱。”南非总统雅各布祖马“他的成就超越任何人所能被期望的我是无数从纳尔逊曼德拉一生中获得启示的人之一。与全球如此多人一样,我无法完全想象自己的生活如果没有纳尔逊曼德拉树立的榜样会怎样。只要活着,我就要尽我所能向他学习

    26、。”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纳尔逊曼德拉是正义的巨人和人类实实在在的启示。纳尔逊曼德拉表明了如果我们相信正义和仁爱并为之梦想和共同奋斗,世界和我们每个人将有怎样的可能性。”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我惊诧地看到,经过26年监禁,纳尔逊曼德拉以非凡的胸怀原谅了囚禁他的人,为我们所有人树立了救赎和仁慈的有力榜样。他是一个拥有极大道德勇气的人,改变了他的国家的历史。”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妻子)梅琳达和我每次见过纳尔逊曼德拉,离开时都比以往更受鼓舞。他的仁慈和勇气改变了世界。今天是悲伤的一天。”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摘自新华网,2013.12.07,原文有删减) 五、写作(70 分)21.阅读下面两句名言

    27、,按要求作文。1.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尼采2.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难道还有其他原因吗?乔布斯尼采告诉我们,生命不是用来虚度的,而是用来绽放的;乔布斯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在于改变世界,而非碌碌无为。你认为呢?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你可以选择一句或整体把握,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标题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养正中学、安溪一中、惠安一中2012级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参考答案一、古代诗文阅读(40分)(一)默写(8分)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云无心以出岫(2)曷不委心

    28、任去留(3)潦水尽而寒潭清(4)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5)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6)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7)复道行空,不霁何虹(8)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二)课内文言文阅读,完成24题(每题2分,共8分)2.选。项的“属”分别为跟随、写文章。项“期山东为三处”中“期”为约定,“期功”指古代丧服的名称。期,服丧一年。功,按关系亲疏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丧九月,小功服丧五月。亦用以指五服之内的宗亲。项“卒”分别指最终、通“猝”。项都是指骑兵。3.选。项“此天之亡我”的“之”,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必三胜之”中的“之”为代词。项第一句为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第二句为代词,的人。项均为

    29、表修饰的连词。项第一句为副词“才”,第二句为副词,“只有”。4.选。项为名词活用作动词,其余三项为名词作状语。5.选。项“地方”古义是土地方圆,今义多指某一区域;项“山东”古义是指崤山以东或一般指山的东面,今义指山东省;项“左右”古义指身边的侍从,今义多指方位或约数。项古义今义都指战败、失败的意思。(三)课外文言文阅读,完成69题(15分)6、CA项“劝”,勉励。B项“逮”,赶得上,比得上。D项“加”,超过。7、B全都符合朱熹“学之有本”的治学观点的是,其余属于“末”。8、DD项中朱熹并没有认为道理昏昧是书的罪过,他说“然非书之罪也”。读书人因为不知读书的根本,因此,惟书是读,惟功名是举,才导

    30、致道理昏昧。9、(1)因此(常君)曾忧虑他们没有书可以读,并担心他们的学业不能得到拓广。(得分点:虑,忧虑;“业”,学业;“病”担忧,忧虑。以上实词1字1分,)(2)于是将这件事记下来,并连同书籍赠送给你们,你们可要好好努力啊。(得分点:“因”于是;“遗”,赠送;“二三子”,你们;“勉”,努力。“其”,祈使语气的副词,可要。)【参考译文】福州的学习风气,在东南一带最为浓厚,从师学习的弟子常常达到几百人。近年以来,因为教育训养不得法,师生彼此相对对待,冷漠得有如路上擦肩而过的行人。因此,风俗一天天地衰败下来,读书人气度不能振作,德长年老的人很忧虑,却不能有什么方法来补救。绍熙四年,现在的教授、临邛人常浚孙才来到这里,然后每天规劝学生,把古代圣贤治学的态度告诉他们。又替他们整饬厨房饮食,修葺斋馆,使学生们住得安宁。之后严格规定进出的戒备,严肃上课及考试的方法,常君朝夕处于其间,训导劝诱不感到厌倦。于是学习的人竞相劝勉,才知道常君是我们的老师。而常君对待各位学生,也是深怀忧虑,担心他们不能自我勉励而使学业精进。因此常君曾忧虑他们没有书可以读


    注意事项

    本文(福建省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有答案AqKPnl.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