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防雷装置检测方案.docx

    • 资源ID:14011316       资源大小:35.86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防雷装置检测方案.docx

    1、防雷装置检测方案防雷检测方案一、概述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智能设备及电子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对雷击灾害的预防越来越严苛,雷电灾害的发生往往对此类场所造成及其严重后果。为把雷电灾害减少到最低程度,我们必须增强防雷减灾意识,防雷装置安全检测尤其值得我们重视。现代建构筑物综合防雷包括了直击雷、雷电感应、雷电波侵入防护三大部分。一套完善的防雷设施,为了实现其对不同雷害的防护目的,必须采取接闪、分流、屏蔽、均压、接地等技术措施。因此,建筑物防雷设施应包括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屏蔽、等电位连接、合理布线、浪涌保护等技术环节。检测工作应根据建构筑物防雷措施的实际情况及设计图纸,依照不同防雷措施的特点

    2、全面、有序的开展工作,同时注重重点场所,重点部位的雷电防护安全性能的检测工作,真实反应建筑物综合防雷系统安全性能的实际状况。二、检测依据1、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 21431-20152、接地系统的土壤电阻率、接地阻抗和地面电位测量导则 第 1 部分 常规测量GB/T 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5、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2015三、检测内容1、接闪器检测检查屋面设备、设施应处于直击雷保护范围内,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没有得到接闪器保护的屋顶孤立金属物的尺寸不过以下数值时,可不

    3、要求附加的保护措施:1)高出屋顶平面不超过 m。2)上层表面总面积不超过 m2。3)上层表面的长度不超过 m。(2)不处在接闪器保护范围内的非导电性屋顶物体,当它没有突出由接闪器形成的平面 m 以上时,可不要求附加增设接闪器的保护措施。检查接闪器与建筑物顶部外露的其他金属物的电气连接、与引下线的电气连接,屋面设施的等电位连接。检查接闪器的位置是否正确,焊接固定的焊缝是否饱满无遗漏,螺栓固定的应备帽等防松零件是否齐全,焊接部分补刷的防腐油漆是否完整,接闪器截面是否锈蚀 1/3 以上。接闪带是否平正顺直,固定支架间距是否均匀,固定可靠,接闪带固定支架间距和高度是否符合要求,且固定支架的高度不宜小于

    4、 150 mm。布置方式扁形导体和绞线固定支架的间距 (mm)单根圆形导体固定支架的间距 (mm)安装于水平面上的水平导体 500 1000安装于垂直面上的水平导体 500 1000安装于从地面至高 20 m 垂直面上的垂直导体 1000 1000安装在高于 20 m 垂直面上的垂直导体 500 1000明敷接闪导体和引下线固定支架的间距每个支持件能否承受 49N 的垂直拉力。检测时,应检查接闪网的网格尺寸是否符合要求,建筑物防雷类别 滚球半径 hr(m) 接闪网网格尺寸 (m)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30 55 或 64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45 1010 或 128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60 2020

    5、或 2416接闪器布置检测时,应用测高仪测量接闪器的高度、长度,建筑物的长、宽、高,并根据建筑物防雷类别用滚球法计算其保护范围。检测时,检测接闪器的材料、规格和尺寸是否符合下表的规定。材料 结构 最小截面(mm2) 备注单根扁铜 50 厚度 2 mm铜,镀锡铜单根圆铜 50 直径 8 mm铜绞线 50 每股线直径 单根圆铜 176 直径 15 mm单根扁铝 70 厚度 3mm铝 单根圆铝 50 直径 8mm铝绞线 50 每股线直径 单根扁形导体 50 厚度 单根圆形导体 50 直径 8mm 绞线 50 每股线直径 铝合金单根圆形导体 176 直径 15 mm外表面镀铜的单根圆形导体50直径 8

    6、mm,径向镀铜厚度至少 70m,铜纯度 %单根扁钢 50 厚度 热浸镀锌钢单根圆钢 50 直径 8mm绞线 50 每股线直径 单根圆钢 176 直径 15 mm单根扁钢 50 厚度 2mm不锈钢单根圆钢 50 直径 8mm绞线 70 每股线直径 单根圆钢 176 直径 15 mm外表面镀铜的钢单根圆钢(直径 8mm)单根扁钢(厚 )50镀铜厚度至少 70m,铜纯度 %接闪线(带)、接闪杆和引下线的材料、结构与最小截面检查接闪器上有无附着的其它电气线路。检测时,应检查建筑物的防侧击雷保护措施。当低层或多层建筑物利用女儿墙内、防水层内或保温层内的钢筋作暗敷接闪器时,要对该建筑物周围的环境进行检查,

    7、防止可能发生的混凝土碎块坠落等事故隐患。除低层和多层建筑物外,其他建筑物不应利用女儿墙内钢筋做为暗敷接闪器。接闪带在转角处应按建筑造型弯曲其夹角应大于 90,弯曲半径不宜小于圆钢直径10 倍、扁钢宽度的 6 倍。接闪带通过建筑物伸缩沉降缝处,应将接闪带向侧面弯成半径为 100mm 弧形。当树木在第一类防雷建筑物接闪器保护范围外时,应检查第一类防雷建筑物与树木之间的净距,其净距应大于 5m。砖烟囱、钢筋混凝土烟囱,宜在烟囱上装设接闪杆或接闪环保护。多支接闪杆应连接在闭合环上。当非金属烟囱无法采用单支或双支接闪杆保护时,应在烟囱口装设环形接闪带,并应对称布置三支高出烟囱口不低于 m 的接闪杆。钢筋

    8、混凝土烟囱的钢筋应在其顶部和底部与引下线和贯通连接的金属爬梯相连。当符合本规范第 条的规定时,宜利用钢筋作为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可不另设专用引下线。高度不超过 40 m 的烟囱,可只设一根引下线,超过 40 m 时应设两根引下线。可利用螺栓或焊接连接的一座金属爬梯作为两根引下线用。金属烟囱应作为接闪器和引下线。2、引下线检测检查专设引下线位置是否准确,焊接固定的焊缝是否饱满无遗漏,焊接部分补刷的防锈漆是否完整,专设引下线截面是否腐蚀 1/3 以上。检查明敷引下线是否平正顺直、无急弯,卡钉是否分段固定。引下线固定支架间距均匀,是否符合水平或垂直直线部分,弯曲部分 的要求,每个固定支架应能承受 49

    9、N 的垂直拉力。检查专设引下线、接闪器和接地装置的焊接处是否锈蚀,油漆是否有遗漏及近地面的保护设施。检测时,应用卷尺测量每相邻两根专设引下线之间的距离,记录专设引下线布置的总根数,每根专设引下线为一个检测点,按顺序编号检测。检测时,应用游标卡尺测量每根专设引下线的规格尺寸。检测每根专设引下线与接闪器的电气连接性能,其过渡电阻不应大于 。检查专设引下线上有无附着的电气和电子线路。测量专设引下线与附近电气和电子线路的距离是否符合 GB50057-2010 中第 条的规定,应不小于 1m。检查专设引下线的断接卡的设置是否符合 GB50057-2010 中第 条的规定:(1)采用多根专设引下线时,应在

    10、各引下线上于距地面 m 至 m 之间装设断接卡。(2)当利用混凝土内钢筋、钢柱作为自然引下线并同时采用基础接地体时,可不设断接卡,但利用钢筋作引下线时应在室内外的适当地点设若干连接板。当仅利用钢筋作引下线并采用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接地体时,应在每根引下线上于距地面不低于 m处设接地体连接板。采用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接地体时应设断接卡,其上端应与连接板或钢柱焊接。连接板处宜有明显标志。测量接地电阻时,每年至少应断开断接卡一次。专设引下线与环形接地体相连,测量接地电阻时,可不断开断接卡。检查专设引下线近地面处易受机械损伤之处,地面上 m 至地面下 m 的一段接地线应采用暗敷或采用镀锌角钢、改性塑料管或橡胶

    11、管等加以保护。采用仪器测量专设引下线接地端与接地体的电气连接性能,其过渡电阻应不大于。检查防接触电压措施是否符合下列规定之一:1)利用建筑物金属构架和建筑物互相连接的钢筋在电气上是贯通且不少于 10 根柱子组成的自然引下线,作为自然引下线的柱子包括位于 建筑物四周和建筑物内的。2)引下线 3 m 范围内地表层的电阻率不小于 50 km,或敷设 5 cm 厚沥青层或 15cm 厚砾石层。3)外露引下线,其距地面 2 .7 m 以下的导体用耐 1 .2/50s 冲击电压 100 kV的绝缘层隔离,或用至少 3 mm 厚的交联聚乙烯层隔离。4)用护栏、警告牌使接触引下线的可能性降至最低限度。3、接地

    12、装置检测检查接地装置的结构型式和安装位置;校核每根专设引下线接地体的接地有效面积;检查接地体的埋设间距、深度、安装方法;检查接地装置的材质、连接方法、防腐处理是否符合要求。检查接地装置的填土有无沉陷情况。检查有无因挖土方、敷设管线或种植树木而挖断接地装置。首次检测时,应检查相邻接地体在未进行等电位连接时的地中距离。检查防跨步电压措施是否符合下列规定之一:1)利用建筑物金属构架和建筑物互相连接的钢筋在电气上是贯通且不少于 10 根柱子组成的自然引下线,作为自然引下线的柱子包括位于 建筑物四周和建筑物内。2)引下线 3 m 范围内土壤地表层的电阻率不小于 50 km。或敷设 5 cm 厚沥青层或 15 cm 厚砾石层。3)用网状接地装置对地面作均衡电位处理。4)用护栏、警告牌使进入距引下线 3 m 范围内地面的可能性减小到最低限度。用毫欧表测量两相邻接地装置的电气贯通情况,判定两相邻接地装置是否达到共用接地系统要求或独立接地要求。检测时应使用最小电流为 的毫欧表对两相邻接地装置进行测量,如测得阻值不大于 1,判定为电气贯通,如测得阻值大于 1,判定各自为独立接地。每次接地电阻测量宜固定在同一位置,采用同一型号仪器,采用同一种方法测量。使用接地电阻表(仪)进行接地电阻值测量时,应按选用仪器的要求进行操作。4、等电位连接检测


    注意事项

    本文(防雷装置检测方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