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厦门理工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doc.docx

    • 资源ID:13996249       资源大小:36.76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厦门理工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doc.docx

    1、厦门理工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doc厦门理工学院016200年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根据4月日专家评议会、4月日校务会议精神修订)专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组织,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的基本建设.加强专业建设规划,是实现学校创建“亲产业、开放式、国际化、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总目标的基础和保证。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性意见、福建省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关于开展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工作的通知,以及厦门理工学院6-200年建设与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特制订本规划。一、现有专业基本情

    2、况(一)专业数量与结构学校形成了工学为主,理、经、管、文、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布局。现有5个专业分布于六大学科门类26个专业类,其中,工学专业9个(占527)、理学专业2个(占。6)、经济学专业2个(占。64%)、管理学专业11个、文学专业个(占5。4)、艺术学专业个(占14.55%).(详见附件1)全日制本专科学生2147人,本科生2668人,占学生总数的96;专科生74人,014年开始停招专科生。本科生中,工科学生60人(5545),管理学04人(21%),经济学5人(.5),理学20人(252%),文学124人(6.%),艺术学224人(10.5).(二)专业建设的特色明确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3、定位办学理念:以学生为本、为产业服务。培养目标定位:以地方需求和素质养成为导向,培养集知识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职业岗位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四种核心能力为一体且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性、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成为高层次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服务定位:根植厦门、融入厦门、贡献厦门,面向海西(福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2.良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基础05年以来,学校探索“关产业痛痒、应产业所求、纳产业精华、为产业服务”的办学路径,主动与行业、企业建立持久的、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机制,协同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应用技术人才. (1)专业设置呼应产业需求厦门理工学院专业和海西(厦门)产业对应情况序号海西厦门主要产业

    4、本科专业(55个)先进制造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车辆工程、交通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汽车服务工程、工业工程现代服务业金融工程、投资学、电子商务、财务管理、英语、物流管理、国际商务、日语、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国际教育、工商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电子信息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网络工程、通信工程、软件工程、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文化创意产业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艺术与科技、播音与主持艺术、文化产业管理、数字媒体技术、表演城建

    5、与环境保护产业土木工程、建筑学、环境工程、测绘工程、工程力学、水务工程、工程管理、环境设计、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未招生)6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金属材料工程、电子封装技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2)业界参与专业建设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中,1/以上来源于校外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或经济师、会计师等)以及行业中高级管理人员,参与确定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课程体系、实验室与实践基地建设、实践教学设计与评价等。各专业至少到三家大中型企业充分调研以下信息:第一,人才需求情况及培养规格;第二,专业方向设置与调整;第三,课程体系构建与优化。 ()亲产业的师

    6、资队伍全校专任教师33人,其中硕博士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企业经历的占0,海外经历的占10,外(台)籍教师的占8%。企业技术骨干和高管受聘为学生开设课程、指导毕业设计。近五届毕业设计(论文)企业生产课题及指导教师情况表年度企业生产实践选题校企联合指导(篇)企业导师(高级工程师)企业导师(工程师)企业导师总人数1年6733182121年91138285121年130712422162014年112530356121年1490427980 (4)校内外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条件校内实验教学用房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原值1亿元(1313元生)。1。万平方米的现代工程训练中心集工程认知、工程基础训练

    7、、工程综合创新和创新创业训练等四大功能为一体。本科实验教学中心0个(共有实验室299个),文科情境体验教室12个。其中,校企共建实验室个,省级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车辆、电气、材料);中央与地方共建基础实验室个;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10 个;中央支持地方发展专项项;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与厦门开关有限公司、林德叉车(中国)有限公司等300多个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和素质教育基地。“厦门理工学院林德实践教学基地是国家级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项目;“厦门理工学院实践教学基地”等个基地获省级立项;校级重点支持建设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1个。 (5)激励产教融合的政策机制对来自

    8、企业的优秀研发人才可实行“预聘制”;将实践能力锻炼、参与校企合作、横向项目与经费等列入教师考评范围;新增“研发型”职称类别,促进教师面向产业开展技术推广与成果转化。校企共建“企业教师工作站”,实现教师企业锻炼长效化。与台湾高校以及知名企业联合成立“客车及特种车辆协同创新中心”;与厦门市直职能部门及产业研究院共建“知识产权教育与运用研究中心、“厦门模具工程公共服务技术中心、“厦门市文化企业服务平台”等。3。专业建设的初步成绩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个;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个,省级6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7个

    9、;省级精品课程26门;省级教学名师9名;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育改革试点项目9+项;省“提升计划”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立项5项(国家级1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0项。(三)专业建设的主要问题。学科与专业的相互支撑度不高,高水平的品牌特色专业缺乏,学科专业集群特征尚不明显。 学科建设对所依托的专业建设支撑度不高,部分专业缺少学科支撑.“强工程、大文化”学科专业特色不够凸显。工学只有5个省级重点学科,尚无国家级重点学科和省级特色重点学科;目前没有形成学科优势和专业品牌;文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学科专业

    10、建设基础薄弱,尚无一个省级以上重点学科,更谈不上学科龙头的引领。 在省内高校中有鲜明特色与影响力的专业很少,个别专业办学条件不足。部分学院没有根据行业产业发展需求前景,而是根据现有师资和投入产出状况来设置专业,缺乏对学校学科专业总体布局考虑;部分院系在专业设置上贪多求全,专业间缺乏交叉融合;部分学科专业建设战线拉得较长,分散了发展力量.面对地方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学科专业群建设缺乏战略规划,协同创新与支持服务的意识不强、目标定位不明.基础性、引领性专业缺乏,专业之间相互支撑、相得益彰的专业群格局尚未真正形成。 .招生类别虽然多种多样,但生源参差不齐,人才培养模式的适应性、特色化不强.省内与省外

    11、录取分数线还有较大差距,省内尤其是厦门市域生源人数多、录取分数较低。第一志愿录取率与满意度不高;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可选择性教育机会较少;学生在学期间转专业的机率较低。各种特色项目的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区分度不大,特色性不明显。3.师资总量不足,专业领军人物匮乏,师资结构与发展目标之间的差距较大。有丰富企业实践工作经历以及有海外留访学经历教师比例偏低,“双师型师资严重不足;青年教师比例高,教能提升亟需加强;高层次人才数量偏少,特别是高水平专业带头人与专业领军人物极度匮乏,造成专业建设水准低,人才培养的质量、水平不高。专业间的师资数量、结构失衡,部分专业师资严重不足。由于高水

    12、平学科带头人与专业负责人的总量不足,专业建设水平不高,标志性的成果缺乏,社会的产出度不高,毕业生中杰出校友的社会影响力还不够广泛,所以造成了优势品牌专业少,影响力不够。专业建设体制机制不够健全与规范。 从体制上来看,学校正在实行重心下移的校院二级管理,校、院、系(教研室)之间的关系还没有理顺。学院主要负责人、系主任与专业负责人在专业建设、人才引进、经费使用等方面的职权责利关系不清晰;专业负责人只挂名不负责的现象较为普遍。 从机制上来看,学科建设由科研处负责,专业建设由教务处负责,不同的部门各自为政,不利于学科专业之间的融合以及跨学科专业的发展。根据第一志愿率、就业率等进行专业调整的动态机制未开

    13、始落实,校内专业评估机制还未健全,国内行业与国际专业认证的工作刚刚启动。5专业改革方向还不明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待深化. 在“转型特色提升的进程中,教学改革还需进一步按照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定位来重构人才培养体系.尤其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改革以及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产学研用交互式”人才培养模式有待深化,并须建立起满足社会/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国际化办学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 由于闽台合作项目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海外师资数量偏少、比例偏低,以及课程的国际化水平不高,因此,对全校其他学院和专业的课程体系及教学方式辐射度不大.与国外优质高校学术、教学交流

    14、以及科研合作成果偏少,显示度不高. 二、福建省及厦门市人才需求状况调研与预测(一)2016年度厦门市急需的人才根据福建省以及厦门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发布的近年来尤其是16年度紧缺人才目录,当前厦门市急需的产业发展人才主要领域是:。电子信息:平板显示、及太阳能光伏、下一代互联网关键设备、物联网感知端设备、下一代数字终端设备、关键电子元器件设备、高端软件、应用电子产品。2机械及装备:汽车、工程机械、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船舶、游艇与邮轮、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装备、航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3节能环保: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设备、新能源装备、节能技术装备、环保技术装备、环保产品、海洋再生能源、机电

    15、产品再制造、水处理.。新材料:稀土功能材料、信息功能材料、稀有金属材料、膜材料、先进陶瓷、高性能膜材料、工程塑料、碳纤维及复合材料、芳纶及复合材料、钨产业链、铝箔、香精香料、节能建材。生物医药: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制造、生物环保、生物服务、海洋生物、谷物磨制产品、食用植物油、水产品加工、蔬菜、水果加工、液体乳及乳制品、饮料、发酵制品。现代服务:工业设计及研发服务、现代物流业及电子商务、安全与绿色生产服务、节能环保服务、制造服务化及生产制造服务、企业经营管理服务。.轨道交通:高级管理、项目管理、设计及科研管理、土建结构设计管理、建筑设计管理、机电系统设计管理、车辆段建设管理、供电系统建设

    16、管理、接触网系统建设管理、信号系统建设管理、综合监控系统建设管理、车辆及工艺建设管理、轨道专业建设管理、造价管理、车辆检修、电客车、工程车驾驶、轨道信号、调度、轨道变电、接触网。(二)厦门市“十三五”发展规划与人才需求国务院批复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200年)(国函【2016】35号)指出,厦门是我国经济特区,c:iknowdocsharedatacur_work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风景c:iknowdocsharedatacur_work城市。要逐步把厦门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化城市,在促进两岸共同发展、建设2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发挥门户作用。厦门市国

    17、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明确提出,要以加快产业、城市和社会转型为主线,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争当“五大发展”示范市,建成美丽中国典范城市。1。厦门市主要发展目标-培育形成一批千亿产业链(群),第三产业比重力争突破60,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7。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创新型城市建设和人才强市战略实施取得重大进步,研究与开发()占比重达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成为区域性创新中心、研发中心。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节能减排降碳和生态环境质量等主要指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自由贸易试验区和“2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建成国

    18、际一流营商环境。-成为两岸经贸合作最紧密区域、两岸文化交流最活跃平台、两岸直接往来最便捷通道、两岸同胞融合最温馨家园和两岸民间交往最亲密基地。厦门产业发展目标和重点将构建形成“5+3+”的现代产业体系,成为海峡西岸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最具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立足城市资源禀赋和功能定位,聚焦发展电子信息、旅游文化、现代物流等三大主导产业;培育发展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海洋高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打造平板显示、计算机与通信设备、机械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旅游会展、航运物流、软件信息、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等十余条千亿产业链(群)。 ()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聚焦发展电子信息(包括平板显示、半导体

    19、和集成电路、计算机与通讯设备、软件和信息服务等)、旅游文化(包括旅游会展、文化创意、健康产业等)、现代物流三大主导产业,培育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海洋高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实施“中国制造20”行动计划,重点发展平板显示、计算机与通讯设备、机械装备等产业,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入融合,着力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和基础能力,促进产业集聚化、高端化、特色化发展,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 (3)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试点为契机,放宽市场准入,优化政策环境.大力发展旅游会展、航运物流、金融服务、商务服务、健康产业,推动生产性服务

    20、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 (4)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软件信息服务、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文化创意、海洋高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创建国家信息消费、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服务外包等试点示范城市,推动“互联网”向更广领域拓展,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5)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模式,改造提升轻工建材、纺织服装、商贸服务等传统优势产业,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水平,健全质量公共服务平台,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品牌质量和竞争力。三、“十三五”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基本思路与目标(一)

    2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植厦门,紧密呼应产业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通过稳定规模、优化结构、着重内涵、凝练特色、提升质量,加强办学质量监测与调控,构建“强工程、精理科、大经管、特文化”的学科专业新格局,培养厦门主导产业急需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二)基本原则坚持内涵发展的原则。结合学校总体发展规模,呼应海西厦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对人才结构的需求,对部分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专业加以更新、调整、改造或停止招生,同时依据国家专业目录,有计划地增加前景广阔、社会急需的新专业。既要目标集中,重点突破,集全校优质教育资源培育品牌,强化特色,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2.坚持“四个结合的原则。专业建设是一项系

    22、统工程,必须做到四个结合,即与学科建设相结合,与师资队伍建设相结合,与课程建设(含教材建设)相结合,与实践教学条件(实验、实习基地)建设相结合,整体推进,和谐发展,全面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再上新台阶.坚持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的原则.专业建设必须结合我校的发展目标定位和“理、工、经、管、文、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总体定位,以学科引领专业,以专业促进学科,着力整合、优化配置全校资源,加强相关、相近学科的交叉融合,形成新的专业增长点,努力提升学校综合办学水平。4。坚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在创建“亲产业、开放式、国际化、高水平的应用技术型大学”进程中,要重视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

    23、支撑,理工类学生的人文素养本身就是人才培养质量与专业品牌的良好体现。加强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专业建设,适度发展应用类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建设门类较为齐全、工科重点突出、文理工相互融合共生的特区城市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新格局。(三)基本思路1。以厦门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走产教融合发展之路。立足于省级重点学科基础与平台,以协同服务产业链为目标,通过资源优化配置或资源重组,促进相关、相近学科的交叉融合,实现优势特色专业的错位发展,形成新的专业增长点.根据海西(厦门)支柱产业、美丽厦门建设和自贸区建设对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数量、类型与规格等),重点支持与厦门市“十三五重点培育的十大(千亿)产业链相

    24、关的专业集群建设.2以专业认证和分类管理为牵引,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完善校内专业评估与国内国际性专业认证制度,有计划、分层次、分类别地开展专业建设,扶植新办专业、重视基础专业、做强优势品牌专业.针对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按照专业认证的要求,优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的改革,形成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的长效机制.。以闽台合作项目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特色,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总结闽台合作项目与中外合作办学等项目办学经验,加大引进高水平的海外师资与课程体系,嵌入式跟进专业师资培训、课程建设等工作,不断提高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提升学校的海外影响力.(三)建设目标1适度增加新专业数量,严格控制学

    25、生规模。到200年,本科专业数达到0个,工学类专业不少于1个;全日制本科生为000人左右,工科学生约占55%,其他门类学生约占4.重点发展工学、经济学及文创类专业,促进专业协调发展。围绕厦门支柱产业需求进行专业结构优化,以调整二级单位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重点优化工科专业,扩大财经文化艺术类等现代服务业专业比重,做强做特机械制造(车辆工程)、电子电气、土木建筑、计算机与信息、商贸金融等领域的专业,壮大光电、新材料、生态环境、旅游会展、文化创意等领域的新兴专业。3.形成亲产业、重产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文化.以招生与就业信息为杠杆,以专业认证评估为引领,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课程体系改革为基础

    26、,以课程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为支撑,注重学生学习成效产出(或 ),构建“质量意识、质量标准、质量监控三位一体的教学质量文化体系。4.建设一批在省内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的示范性特色品牌专业.通过综合改革,所有有毕业生的专业均要通过校内合格评估;校内个国家级“卓越计划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住建部认证或台湾认证;建成一批(%左右)学生满意度高、社会评价优的“服务产业特色专业”,有个专业基础密切关联、服务面向一致的应用型专业群。四、主要任务与战略举措(一)优化本科专业结构(详见附件2)1.围绕产业链及专业集群建设布局新专业.面向“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福建自贸区、“互联网”、“中国

    27、制造2025”等国家及区域战略需求,申报增设支撑福建省和厦门市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的新专业,构建起“大机电、大信息、大土建、大经管、大文化”的专业集群新格局.拟增设物联网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工业设计、机械电子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安全、旅游管理、会计学、金融学、网络与新媒体、艺术设计学、应用统计学等新专业。.现有专业的关停并转.结合各专业办学条件、毕业生就业率,实施动态调整,逐步撤销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工程力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等专业和部分项目专业,调整工程管理、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业工程等专业的学科门类,灵活设置传统专业的培养方向,扩大现代服务业专业比

    28、重。3有序实施对外合作专业办学。认真评估和筛选现有的中外合作项目、项目和闽台合作项目的成效,严谨选择国外优质高校开展合作办学,以“滴灌”思维培育国际教育项目,形成“开放、优质、高效”的对外合作办学专业教育体系。(二)强化专业内涵建设 1.坚持亲产业应用型为主的人才培养定位.面向闽西南主导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以地方需求和素质养成为导向,培养集知识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职业岗位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四种核心能力为一体且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创新性高级专门人才,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构建应用技术型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以专业认证为引领,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辐射,

    29、注重人文素养教育和因材施教,全面重构课程体系与专业能力体系。研制应用技术型人才质量标准,优化“一条主线、两相结合、三大体系、四个环节、五种平台”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思想为指导,准确描述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具体描述毕业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尤其是专业核心能力体系的构建,严密设计“可描述、可测量、可区分、可评价”培养目标实现矩阵和课程教学体系。3。创设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打造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平台、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培养方案和学分认定办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培养机制,化解学涯职涯规划自主性与必修课程比例过大之间的矛盾,为学生提供更多可选择的教育发展机会与

    30、路径.(三)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1. 统筹校内各类实践教学资源,构建专业类或跨专业类实验教学平台。根据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定位,整体建构实践教学平台,完善现代工程训练中心、2个校内实验教学中心、创新创业训练平台等硬件平台建设.不断完善教学资源信息平台、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考证考级平台等软平台建设,满足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选择的需要,满足教学改革与管理改革的需要.利用国家、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特色学科竞赛等创新实践活动,吸纳本科生走进实验室,实现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早进课题组的实践育人模式.以专业群建设带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资源共建共享。专业群内各专业通过共同建

    31、设生产化实习实训基地和技术服务平台,引进企业研发、生产、培训等资源,建立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大型实验实习实训中心、毕业设计和员工培训基地。完善学生校内实验实训、企业实训实习和假期实习制度,实践性教学课时比例达到30%以上,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实训实习的时间累计达到一年。(四)深化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1。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指导,构建符合办学定位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以注重学理、基础扎实为原则,按照科技发展水平和职业资格标准优化专业课程结构,整合专业基础课、主干课、核心课、专业技能应用和实验实践课,形成突出专业伦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应用型课程群或“企业课程”模块。建立课程责任教师制度,设立课程建设专项基金,制定课程建设规划与课程评估指标体系,以突出创新性、先进性,加强应用性、实践性为目标,构建国家、省、校、院(部)四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体系。推进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注意事项

    本文(厦门理工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doc.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