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扬名版本1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人教版.docx

    • 资源ID:13963045       资源大小:178.65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扬名版本1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人教版.docx

    1、扬名版本1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人教版学案1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目标定位1.掌握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理解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明确其过程及图示。3.结合具体地貌景观,分析其成因和分布。课前准备 一、地质作用(塑造地表形态的自然作用)1、概念:地球上由于自然界各种原因,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2、内力作用 (1)概念:来自地球内部的使地壳发生变化的作用 (2)能量来源:地球内部的 产生的热能 (3)表现形式及作用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举例相互关系表现形式地壳运动水平运动概念: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图示:对岩层:使岩

    2、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对地表形态:形成绵长的 和巨大的 。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地扩张、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等。它们相伴发生;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垂直运动概念: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垂直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图示:对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对地表形态:引起地势的起伏和 。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附近的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变质作用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发生变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岩浆只有 时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地震地表下岩层的断裂、错动,引起地震造成地壳的断裂和错动,

    3、引起海陆变迁和地势起伏(4)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塑造者” 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3、外力作用 (1)概念: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的作用 (2)能量来源:地球外部的 。 (3)表现形式:表现因素作用风化作用温度、水、生物使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为其他外力作用提供条件侵蚀作用水、冰川、空气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搬运作用风、流水、冰川等移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堆积作用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

    4、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上演变而来)普遍例:黄山“飞来石、猴子观海”侵蚀作用风力侵蚀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流水侵蚀侵蚀使谷地、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形成“红色沙漠”“石漠化”等。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的千沟万壑、瀑布溶蚀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下水易渗漏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

    5、、北美五大湖海浪侵蚀形成海蚀柱、海蚀涯、海蚀穴、海蚀平台等海蚀地貌滨海地带例:天涯海角、女王头(台湾野柳)堆积作用冰川堆积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流水堆积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颗粒大、比重大的先堆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堆积(有明显的分选性)出山口和河流东部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风力堆积形成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黄土高原的黄土海浪堆积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滨海地带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表趋于平坦 “雕刻者”图解外力作用之间的关系:风化使地表岩石由坚硬变得松动、破碎、易被侵蚀,形成散落的碎屑,在搬运过程中不断发生

    6、堆积,结果使下层的碎屑物质被压紧、固结形成新的岩石。新的岩石出露地表后再次发生上述过程,如右图所示:【方法技巧】主要外力作用类型的判断技巧(1)依据地貌形态判断高山上的破碎岩石显示为风化作用;山谷中的碎石堆积显示为流水的搬运、沉积作用;坡面的沟壑纵横显示为流水的侵蚀作用; 峰林和溶洞等显示为流水的侵蚀作用;沙丘显示为风力的搬运、沉积作用; 海边的嶙峋沿岸显示为海浪的侵蚀作用等。(2)依据区域环境判断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搬运和沉积地貌;湿润、半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最为显著,多流水侵蚀和流水堆积地貌;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沿海地区多海浪侵蚀、沉积作用等。4、内、外力作用的相互关

    7、系: 时间上,二者是同时进行的,空间上,二者是相互联系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往往是某一种作用占优势,一般来说,内力作用对地表的发展和变化起主导作用。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喷出型岩浆岩:玄武岩(含有气孔) 岩浆岩 侵入型岩浆岩:花岗岩(颗粒结晶度较好)1、岩石 沉积岩:石灰岩、砂岩、页岩 (含有化石) 变质岩:大理岩、板岩2、过程代码原物质地质作用生成物质a b 沉积岩c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生成的变质岩 d 岩浆3、三大类岩石的成因与常见岩石成因常见岩石岩浆岩侵入岩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凝成为岩石花岗岩(最常见)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玄武岩和流纹岩、安山岩沉积岩裸露于地表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产生

    8、的碎屑物质经过漫长的岁月,沉积、固结为岩石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变质岩由于岩石存在的条件,如温度、压力等产生变化,导致岩石原先的结构、矿物成分等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岩石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4、三类岩石的转化规律:岩浆只能生成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生成。只要经过外力作用的各类岩石,都可以生成沉积岩。各类岩石只要经过变质作用,生成的都是变质岩。有一个箭头指出的,应为岩浆,指向的是岩浆岩(一进三出);有两个箭头指向的一般为沉积岩和变质岩(二进二出);有三个箭头指向、一个箭头指出的必为岩浆(三进一出)。判断箭头含义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固,是内力作用。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

    9、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指向岩浆的箭头重熔再生作用,是内力作用。5、意义(1)在循环过程中,形成了地球上多样、丰富的矿产;(2)改变了地表的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3)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了地表的环境。【技巧点拨】1. 岩层新老关系判断方法(1)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2)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3)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多受岩浆活动的影响,因而变

    10、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4)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2地壳物质循环在实际考题中有许多种变式图,如下图所示:【问题思考】1比较:喜马拉雅山脉和东非大裂谷都是主要由地壳水平运动形成的,你知道二者的形成有何不同吗?2比较:形成长江三峡和长江三角洲的外力作用有何异同?3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地质时期的生物遗体、遗迹的总称,化石只可能存在于哪类岩石中?4辩一辩:岩石圈的三类岩石都能直接相互转化吗?课堂活动区探究点一内、

    11、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一地理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收集到了如下几幅地貌景观图片,并提出了以下问题,请你帮他们完成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形成这些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2)F图景观在我国_高原分布最广泛,成因主要是 ;B图地貌在我国最典型的地区是_;D、G图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_地区;H图中是_;C图中岩层发生了_,引起了地势的_。(3)某同学认为上述八幅图从地貌成因来看,可以分为两大类,应如何分类,说出你的理由。【反思归纳】 1判断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区分两者要抓住关键的两点:一是二者都是自然作用;二是内力作用能量来自_,外力作用能量来自_。在对内外力形成的地貌进行判断时,应用二步法逐一分析:

    12、第一步,首先结合地貌形态的_特征,确定属于内力作用的结果,如看火山关键看_的外部特征;看断层主要看岩层 。第二步,应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通过_四种方式,在这四种方式作用下会形成相应的地貌类型。2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干旱、半干旱地区以_作用为主,多 地貌和_地貌;湿润、半湿润地区 作用显著,多_ 地貌和_地貌;高山地区多_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沿海地区多_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探究点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1)(2)题。(1)图中表示变质作用的序号是()A和 B和C和 D和(2)下列岩

    13、石中都有可能找到化石的一组是()A页岩、石灰岩 B砾岩、大理岩 C砂岩、玄武岩 D石英岩、花岗岩【反思归纳】1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岩浆岩只能由_冷凝而成;三大类岩石中只有_岩含有化石和层理构造,已形成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都可以形成_岩;已形成的岩石在_作用下都可以形成变质岩;三大类岩石最终都可能重熔再生形成_。2地壳物质循环图的判读:此类图在实际考题中有很多变式图,在判断时牢记以下“窍门”:一是自_始,到_终;而且生成岩浆岩的只能是_;二是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方框应为_;有两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一般为沉积岩或变质岩;有三个箭头指向的方框比为 ;三是沉积岩中含有化石。课后作业提升一、选择题读“五种外力作

    14、用相互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1下列地貌与a、b、c、d所示外力作用对应正确的是()A溶洞a B裂谷bC瀑布c D沙丘d2沙尘暴发生时,“天昏地暗,日月无光”,造成此现象的外力作用属于()Aa Bb Cc Dd读下面的“地质剖面图”,回答34题。3图中处的岩石最有可能是()A花岗岩 B大理岩 C砂岩 D砾岩4图示地段发生过的地质作用不能确定的是()A水平拉伸作用 B岩浆活动 C变质作用 D堆积作用“血迹石”是约三亿年前,海水中一些具有钙质硬壳骨骼的海洋生物的遗体,在沉积期间,与海水中的氧化铁和氧化锰成分发生作用后形成的一种奇特岩石。“千人石”为距今约一亿五千万年的中生代侏罗纪时代喷发的岩浆凝

    15、结而成。阅读材料,完成56题。5分别与“血迹石”和“千人石”成因类型相同的是()A花岗岩和石灰岩 B大理岩和砂岩C石灰岩和玄武岩 D砂岩和片麻岩6关于“血迹石”和“千人石”的形成,叙述正确的是()A“血迹石”的出现经历了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过程B“血迹石”的形成经历了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和地壳运动等过程C“千人石”中一定会有化石D“千人石”的形成经历了变质作用和冷凝作用下面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回答78题。72008年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A B C D8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

    16、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A B C D9峰林、石芽等地表形态大量发育的地区,其主要岩石类型是()A变质岩 B花岗岩 C玄武岩 D石灰岩10下图是八达岭长城照片,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读图分析,八达岭地区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二、综合题11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甲、乙分别代表_和_。(2)下列选项中,符合沉积岩两个突出特征的是(双选)()A具有层理构造 B具有气孔构造 C常含有化石 D坚实致密(3

    17、)图中序号中,表示变质作用的是_,表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的是_。(4)在台湾东北海岸的“野柳公园”内,有一群海岸怪石,其中以“女王头”(如上图)最为著名。但其“玉颈”逐年变细,预计15年后将面临“断头”危机。你认为其“玉颈”变细是受_作用的影响,该作用对应于图中的_(填序号)。(5)石材已是许多家庭房屋装潢的必需品,请列举家庭装潢中常用的甲、乙类岩石各一种。 12下面为“我国沿90E附近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填表比较甲、乙两地形区主要外力作用形式的差异及其对应的地貌形态。主要外力作用形式对应的地貌形态甲乙(2)图中河大拐弯地带形成世界最大的峡谷,该峡

    18、谷的成因主要是 。(3)乙地形区的东南边缘和中部都有典型的谷地发育,其中东南部多峡谷而中部谷地较为宽广,两者差异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4)图中甲、乙两地都是我国能源资源丰富的地区,其中甲地常规能源中油气资源丰富,由此可知_岩的面积在该地分布应比较广,同时也说明地质时期该地的古地理环境应为_。(5)图中山脉的走向是_,该山脉是我国西部两大盆地的分界线。山脉北侧的盆地中多半为固定沙丘而南侧多为流动沙丘,试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差异形成的自然原因。学案1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答案课前准备区放射性元素衰变断裂带褶皱山脉海陆变迁喷出地表太阳辐射能岩浆冷却凝固 岩浆岩岩浆岩、变质岩和已生成的沉积岩外力作用变

    19、质作用变质岩各类岩石重熔再生问题思考1喜马拉雅山脉由板块碰撞挤压形成,而东非大裂谷则是由板块张裂形成的。2均为流水作用,前者为流水侵蚀而成,后者以流水堆积为主。3化石只能存在于沉积岩中。4不能。岩浆岩只能由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课堂活动区探究点一(1)A流水侵蚀作用B流水堆积作用C地壳运动D风力沉积作用E岩浆作用(火山作用)F流水侵蚀作用G风力侵蚀作用H冰川侵蚀作用(2)黄土流水侵蚀而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西北干旱半干旱“U”型谷断裂下陷高低起伏(3)可分为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A图、B图、D图、F图、G图、H图中的地貌形成,其能量来源于地球外部,即外力

    20、作用引起的;C图、E图中的地貌形成,其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即内力作用引起的。反思归纳1地球的内部地球的外部外部结构火山锥体断裂并有明显错位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2风力风力侵蚀风力沉积流水流水侵蚀流水沉积冰川海浪探究点二 (1)D(2)A反思归纳1岩浆沉积沉积变质岩浆2岩浆岩浆岩浆岩浆岩岩浆课后练习区1A由图可知,a、b、c、d对应的外力作用分别是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溶洞是由流水对石灰岩的溶蚀而形成的;裂谷是板块张裂而成,属于内力作用的结果;瀑布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沙丘是沙漠地区常见的风力沉积地貌。2B题中“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反映的是大气中悬浮颗粒物密度很大,这是风力搬运作用的表

    21、现。3B从断层左侧的岩层关系可以看出处位于砾岩的下方,而从断层右侧的岩层关系可以看出砾岩的下方是石灰岩,说明处原为石灰岩,后因接触高温岩浆而变质形成大理岩。4A据图可确定有岩浆活动形成的花岗岩,变质作用形成的大理岩,堆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物层,而不能确定该地段是否发生过水平拉伸作用。5C由材料可判断“血迹石”属于沉积岩,“千人石”属于岩浆岩。选项中花岗岩、玄武岩属于岩浆岩,石灰岩、砂岩属于沉积岩,大理岩、片麻岩属于变质岩,因而C选项正确。6A“血迹石”形成于海洋沉积环境中,后随着地壳运动而抬升才被人们发现,因此A选项正确。7D8.A第7题,学生可能对“昆仑玉”的形成过程不太了解,但从题干中的“与大

    22、理岩同属”可知其为变质作用形成。而图中箭头表示固结成岩,箭头表示重熔再生,箭头表示熔岩冷却凝固,箭头表示熔岩在内力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箭头表示变质作用,箭头表示变质岩受到的外力作用。第8题,含有化石的应是沉积岩,此过程属于沉积过程。9D峰林、石芽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岩石的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其最主要的可溶性岩石是碳酸盐类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10C本题主要考查地壳物质运动与循环过程,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这说明该地区的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首先是地质历史上的岩石形成,后来发生地球内部物质的上升运动。岩浆上升涌出侵入到地壳中,形成侵入型岩浆岩(即花岗岩侵

    23、入体),后来发生地壳上升运动,花岗岩出露地表,受到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等过程,选项C正确。11(1)岩浆岩变质岩 (2)AC (3) (4)海水侵蚀 (5)甲:花岗岩;乙:大理岩。解析根据该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可知,甲为岩浆岩、乙为变质岩,表示冷凝作用、表示外力作用、表示变质作用、表示重熔再生作用。沉积岩是已形成的岩石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作用形成的,一般具有层理构造,且常含有化石。台湾的“女王头”玉颈是在海水的长期侵蚀作用下不断变细的。家庭装潢用的花岗岩属岩浆岩中的侵入岩,大理岩属变质岩。12(1)主要外力作用形式对应的地貌形态甲风力侵蚀和风力堆积为主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或答

    24、具体类型)乙流水侵蚀和冰川侵蚀为主河谷地貌和冰川地貌(或答具体类型)(2)流水侵蚀(3)青藏高原中部谷地多为冰川侵蚀而成,呈“U”型;东南部谷地多为河流侵蚀而成,呈“V”型(4)沉积内陆湖泊或浅海大陆架(5)东西走向 天山北侧的准噶尔盆地西部有一些山口,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的气流可以深入,因而降水多于南部地区,沙漠地区水分条件优于南部,因而多半为固定沙丘,而天山南侧的塔里木盆地是封闭型的,降水很少,所以沙漠中多流动沙丘。解析该地形剖面图是我国沿90E附近的地形剖面图,乙应为青藏高原,外力作用以冰川侵蚀、流水侵蚀为主,对应相应地貌,甲为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外力作用以风力侵蚀、风力堆积为主,对应相应地貌。河应为雅鲁藏布江,其大拐弯地带形成世界最大的峡谷,是流水侵蚀的结果。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丰富,说明在地质时期应为内陆湖泊或浅海大陆架。山应为天山,东西走向,天山之南的塔里木盆地降水稀少,多流动沙丘,天山之北的准噶尔盆地西部有一些山口,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的气流可以深入,降水稍多,多半为固定沙丘。


    注意事项

    本文(扬名版本1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人教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