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最新高三地理专题人口与环境 精品.docx

    • 资源ID:13955856       资源大小:446.18KB        全文页数:4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最新高三地理专题人口与环境 精品.docx

    1、最新高三地理专题人口与环境 精品专题十 人口与环境【教材内容】高中地理(选修第一册)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高中地理(必修下册)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初中地理(第1册)第六章“世界的居民”;初中地理(第3册)第二章“中国的人口和民族”。【知识体系和要点】 (一)人口与环境1人口再生产(1)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 概念:老一代陆续死亡,新一代不断出生,世代更替的过程,使人口总体延续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 全世界:属于“过渡型”,处在向“现代型”转变的阶段 发达国家:“现代型”德国、匈牙利等负增长,美、加、澳、新西兰等国自然

    2、增长率稍高发展中国家:多为“过渡型”(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大部分、大洋洲除澳、新外)但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中国已进人或正要进入“现代型” 2人口数量与环境(l)人口数量的变化(2)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 (3)人口数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原始社会:人口少,影响小 农业社会:社会经济水平有了提高,生态环境有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工业社会:人口激增,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压力;生活排污量增多,污染环境;生产扩大、污染扩大人口与环境的关系:环境污染主要原因不只是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于不重视保护环境等原因造成3环境人口容量(l)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 影响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3、资源是首要因素(2)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 4人口素质与环境(1)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环境因素人口身体素质的概念:人口群体平均的身体健康状况 (2)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好坏,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有着特殊的影响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从整体上影响着人们的环境观、资源规和发展观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直接的影响科学文化素质不同的人口,对资源利用的充分程度也大不相同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类活动的环境后果5人口迁移与环境(l)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概念: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涉及人口由迁出地到迁入地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4、人口迁移的拉力和推力:拉力一个地区吸引人口迁移的因素,推力一个地区排斥人口迁移的因素 (3)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原始社会和农业社会,人们为了寻找食物、土地而迁移,受自然环境影响深刻 工业社会,为了寻找优化配置而使劳动力不断迁移,社会经济因素成为迁移的主要因素 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对迁出地: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对迁入地:使其综合环境有了较大的改观,但也产生一些生态环境问题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既有积极意义,也给城市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6中国人口迁移 (1)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 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一:黄河中下游平原 迁移

    5、方向:从秦汉开始人口由黄河中下游平原向四周扩散,重点是向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扩散由“安史之乱”引发的人口大迁移,使南方人口第一次超过了北方地区 原因:移民支边、战争、自然灾害 (2)新中国成立后到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 特点:迁移规模比较小、频率比较低 原因:实行计划经济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加上政策不允许农村居民迁入城市 阶段:19541960年活跃时期;19611976年低潮时期;19771984年回升时期 方向:净迁出省区:辽、鲁、沪、川;持平省区:西藏;其余为人口净迁入省区 方式:安置失业人员和闲散劳动力;支援新开发地区工业建设;移民垦荒支援边疆建设;高等学校搬迁、招生与分配;新修水利和水库

    6、移民;压缩城市人口规模;少量的自发迁移 (3)80年代中期以来的人口迁移 特点:流动人口增加,自发流动为主 方向: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 目的:务工和经商;学习、培训、分配工作迁移的人数增加变化:原来人口的净迁出地区,有些开始变为净迁入地区,如上海 (二)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1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 (1)人类与环境 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另一方面,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排放到环境中,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物具有的容纳和清除能力,叫做环境自净能力。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

    7、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出现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的表现 环境污染: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 生态破坏: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臭氧层破坏、物种灭绝等 (3)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 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而人口增长却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限于经济、技术水平,没有足够的能

    8、力进行环境保护,发生环境问题不能及时充分解决;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有些环境问题不只影响某一个国家或地区,而且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 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人口压力 (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可再生资源超过其再生能力、不合理开发引起生态破坏 非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开发加速其枯竭 (3)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传统发展模式关注的只是经济领域活动,其目标是产值和利润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增加,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增长,带来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 3可持续发展 (1)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 崇拜自然:采猎文明时期一环境对人类制约作用较强,人类改造环境

    9、作用微弱,人与环境是恐惧和依赖关系 改造自然:农业文明时期一人对自然的依附性减弱,对抗性增强,地理环境趋于恶化 征服自然:工业文明时期一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以牺牲自然为代价,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人地关系呈现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谋求人地协调:后工业化时期人类被迫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行为,环境和发展开始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寻求一条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互协调的道路 (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概念: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内涵:生态待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 (3)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 认识、愿意接受并积极参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

    10、必要条件 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进而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来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才能使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 实行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社会公众积极参与:不同于对一般活动的参与,不仅包括积极参加有关的行动或项目,更重要的是改变自己的态度和习惯选购带环境标志的产品:表明该产品在生产、使用和处理处置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低毒少害、节约资源等优点 4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l)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有可持续发展的萌芽改革开放的成就:以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21的人口 发展道路:走可

    11、持续发展道路。1994年3月发布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中国实施可持续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这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 (2)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中国能否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至关重要 (三)人种、民族、语言 1人种及其分布 白种人:白皮肤、蓝眼睛、高鼻梁、薄嘴唇、卷头发。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西亚、北非及印度,人数最多,分布最广 黄种人:黄皮肤、黑眼睛、直头发、体毛中等。东亚、东南亚,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爱斯基摩人)黑种人:黑皮肤、黑头发、黑眼睛、厚嘴唇,卷头发。撒哈拉以南非洲及美国 2中国民族

    12、 构成:汉族占92 少数民族:55个,占8,超过400万的有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壮、满、土家。人数最多的是壮族,分布最广的是回族 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民族政策:各民族一律平等,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3世界语言主要有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这六种语言是联合国工作语言,其中汉语使用最多,主要在中国、东南亚。英语使用最广(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等)【典型例题解析】【例1】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l)读出图中有关点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AB(2)计算图

    13、中C、D中的人口自然增长率:C D (3)ABCD表示不同的人口增长类型,下列国家分别属哪种类型:类型ABC国家 德国 中国 印度 日本 美国 英国 尼日利亚 巴西 (4)中国属于ABCD中的哪类? ,七十年代以来,人口增长速度减缓的原因是 。 【解析】 (l)此类图表关键是看清纵横坐标的含义、单位和数据。 (2)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一定时期内净增人数(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与同期平均人数相比,用千分数表示。其数值也就是该地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数。(3)人口的增长是有地区差异的,发达国家一般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较小;发展中国家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较大;发达国家中

    14、的德国、英国、挪威等一些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接近于零或负增长。【答案】 (l)人口出生率: A.15 B 35 死亡率:A 7 B 12 (2)人口自然增长率 C 0 D 11 (3)A: B: C: (4)D类 实行计划生育【例2】 图中A、B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读图解答: (l)A、B两国人口年龄构成所反映的人口问题。 A国 ; B国 。 (2)上述人口问题对两国人口增长及社会产生的影响是: A国 ; B国 。 (3)针对以上人口问题,两国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A国 ;B国 。 【解析】 人口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人们往往认为人口问题就是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过多。其

    15、实这只是人口问题的一个方面。人口问题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具有多层含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和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既相似又有区别。“二战”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过快、过多增长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严重不利影响,表现出了一系列的人口问题,主要有贫穷和饥饿问题、失业问题、城市化问题和难民问题。发达国家主要有人口老化问题、失业和劳动力短缺问题及城市化问题等。我国的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数量大、增长快;人口老龄化进程迅速和人口城市化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特别是人口生育水平的迅速下降,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人口老龄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人口增长,使人口年

    16、龄结构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但老龄化的到来与经济发展的滞后,将给我国社会经济带来一系列问题。主要有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力老化和不足;老年人口问题更加突出,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高峰,我国必须在高峰到来之前的2030年的时间内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养老保障体系,顺利度过老龄化这一关。【答案】 (l)A国人口严重老龄化 B国少年儿童比重大 (2)A国人口死亡率回升,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下降;劳力不足,社会负担过重。B国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快,导致经济、教育、就业、环境等社会问题,甚至陷入恶性循环。(3)A国鼓励生育或移民 B国计划生育,降低人口增长率【例3】 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7、(l)圈层代表 ;圈层代表 。 (2)A表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从环境中获取 和 ;B表示人类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产生的 又要排放到环境中去。 (3)C表示 作用于环境;D表示环境也会把它受到的影响 作用于人类。 (4)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中,当人类向环境 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 速度,或者向环境 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 (5)开发煤炭、石油,可用图中的箭头 表示,任意排放有害物质可用图中箭头 表示;酸雨可用图中箭头 表示;植树种草可用图中箭头 表示。 【解析】 人类生存于环境之中,每时每刻都与环境发生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得物质和能量;同时

    18、通过消费活动(包括生产和生活消费),以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热、噪声、电磁波等形式把物质和能量输出给环境。环境又把它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人类社会就是在与环境密切联系,互相制约,互相影响中不断向前发展的。如果人类生产活动符合自然规律,对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则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环境造福于人类,形成人类与环境之间的良性循环;如果人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滥采滥用自然资源,任意排放有害物质,则环境质量不断下降产生种种环境问题。此图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人类是如何与环境发生关系的,明确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答案】 (1)人类社会 环境 (2)物质 能量 废弃物 (3)人类 反 (4)索取资源 再生

    19、排放废弃物 (5)A B D C 【例4】 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模式图”。完成下列各题: (l)填写图中符号代表的地理事物: A B C D (2)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 是基础, 是条件, 是目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强调要与 相协调;经济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 ,更要追求 ;改变传统的 模式,实施 。社会可持续发展强调要以 为目的,与 相适应。 (3)如果图中经济系统为钢铁生产系统,将各组词相应的字母填入图中括号内:工业产值、利润 工人、技术人员 铁矿石、煤炭 土地、水、空气 厂长、经理、车间主任钢材 工业“三废” 生活垃圾 【解析】 可持续发展是指人类既能满足当前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又

    20、不损害后代人的生活质量,当今世界的各个部门都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可持续发展是中学地理教学的一条主线,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教育是中学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学习时应注意掌握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内涵以及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在分析人类已有行为方式过程中,正确认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把可持续思想和观念落实到具体行动中。本题考核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系统之间的关系及其有关知识的运用能力。 【答案】 (1)A人的管理调控 B生活废弃物 C生产废弃物 D劳力、科技 (2)生态持续发展 经济持续发展 社会持续发展 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 增长数量 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

    21、源、减少废物 生产和消费 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 社会进步(3)见图 【例5】 读我国1950年至2000年人口数量变化表回答问题:年份(年)19501955196019651970197519801985199019952000全国人口5.56.16.67.28.29.29.810.511.312.112.6(1)从下表中画出我国人口增长的曲线图。(2)从19501975年的人口年均增长率为 %,1975年2000年的人口年均增长率为 %。从计算可以看出我国的人口增长速度明显放慢,但每年还要增加一千多万,其原因是 。(3)从下表分析人口增快引起的一系列问题世界中国美国俄罗斯A

    22、 人均耕地面积(公顷/人)024008076087B 1998年人均GDP(美元)5020775312502300 A B 2000年我国每10万人拥有各种文化程度人数大学及以上高中初中小学文盲、半文盲3611111463396135701870 (4)“中国人口文化程度构成表”说明我国人口的存在问题是 。近年来,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高校扩招,这种情况已有显著改善。(5)读“1981年我国育龄妇女文化程度与生育率之间的关系表”分析提高人口素质与控制人口数量之间的辩证关系。 。文化程度大学高中初中小学文盲、半文盲生育率%41.563.967.686.494.4多胎率%1.23.49.126.74

    23、0.2 (6)我国采取的人口政策是 。 【解析】 本题对人口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考查。第(1)(2)小题考查学生的画图、计算技能。第(3)(4)(5)小题考查学生运用地理材料说明地理问题的能力。第(6)小题考查我国的人口政策,要注意的是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其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学习时应注意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第(5)小题应回答的是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 【答案】 (l)见图 (2)2.7 1.5 人口基数大 (3)A我国人均耕地少,仅占世界人均数的1/3 B我国人均GDP远低于世界人均GDP (4)文化教育水平

    24、低,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少,与实现现代化要求不适应 (5)生育率和多胎率随着育龄妇女文化程度的上升而下降。文化程度的高低是人口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文化教育程度低,人口素质差,生育率高,人口增长快;人口增长快,教育基金少,受教育程度下降,人口素质低,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反之,则形成良性循环。因此,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既提高了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也有利于人口数量的控制。(6)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综合能力测试】一、选择题(每题有一至二个答案正确) 1“原始型”人口再生产类型的特点为( ) A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 B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C极高死亡率,很高出生率,极低自然增长

    25、率D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2关于目前世界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达国家或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已处于“现代型” B我国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再生产已接近“现代型” C非洲国家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代表D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大洋洲的其他国家和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表现为“过渡型” 3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自然环境是( ) A克山病和大骨节病 B心血管病和癌症 C地形、气温、湿度、降水等原生环境因素D受人类影响的次生环境因素 4次生环境因素对身体素质的影响正确的是( ) A主要有物理、化学两方面环境污染对人口身体素质的危害 B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食用绿色食品,

    26、因为这样的食品中无化学添加剂,对人体无害 C公共场所禁止吸烟,主要是因为吸烟危害吸烟者自身健康D某些食品中的黄曲霉素,食品中含有的亚硝基化合物及防腐剂、抗氧化剂属于化学污染 5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经济越发展,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就越明显地受自然条件的影响 B从宏观上看,经济布局的改变,也会造成大量的人口迁移 C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D政治因素对人口迁移影响不大 6我国人口地区分布的中心首次由黄河流域移到长江流域的时期是( )A秦始皇统一中国 B东汉末年和三国C两晋南北朝 D唐朝“安史之乱”719541984年我国省际人口迁移,迁出与迁入持平的省区是( )A山西省 B内蒙古自治区

    27、C西藏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8引起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最直接的原因是( )A移民支边、战争和自然灾害 B政府采取措施强制移民C生存的自然环境恶化 D海外的就业条件好9属于原生环境对人口身体素质影响的是( )A环境中硒过剩,引起克山病和大骨节病B有些地区自然放射性高,易引起畸形胎儿出生较多C高温多雨季节,垃圾污染使蚊子大量繁殖,乙型脑炎流行D烟草燃烧产生的烟雾有多种致病作用10关于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环境是影响人口迁移及空间分布的最主要因素B美国很多老年人在退休以后从东北部向南部、西部迁移是气候对人口迁移的很好例证C历史时期,气候的优劣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D因土

    28、地不足和土地生产力衰竭进行的人口迁移是工业社会前的特有现象11下列反映人口文化素质对环境影响的有( )A良好的生活环境使人延年益寿B内蒙古草原退耕还牧C食品中的化学物质致人畸形D环境污染导致人类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12对环境人口容量不确定性的认识错误的是( )A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环境承载能力发生相应的变化B人均消费水平的差异C不同的假设条件和估计方法的结果是不同的D因为人口容量是不可能估计的13下列属于人口迁移现象的是( )A陕西的大学生毕业后由西安去上海工作B中国的学者到美国去进行学术访问C华裔科学家回国探亲D节假日到外地休假14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一个地区的资源状况 B当地

    29、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消费水平C居民的膳食结构 D以社会的生活习惯与习俗等15下列国家组合中,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现代型”的是( )A中国、印度 B澳大利亚、巴西C巴布亚新几内亚、尼日利亚 D日本、芬兰16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国土面积大小是制约一个国家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B一定历史阶段,一定范围内的环境人口容量有相对确定性C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的变化不影响环境人口容量D科技发展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1720世纪末因战争而大规模迁移的一组国家是( )A伊拉克、伊朗、科威特 B古巴、海地、巴拿马C卢旺达、刚果、前南斯拉夫 D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18在下列关于人类不同历史阶段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中,说法正确的是( )A原始社会古人类受环境制约,人口相对稳定B农业社会,农业人口逐水土而居,迁移频度加大C现代工业的发展要求劳动力不断进行迁移D在人类社会不同历史阶段,自然环境始终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19关于人口迁移影响


    注意事项

    本文(最新高三地理专题人口与环境 精品.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