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一年级数学上册111单元全一册备课教案完整版.docx

    • 资源ID:13955488       资源大小:186.81KB        全文页数:20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一年级数学上册111单元全一册备课教案完整版.docx

    1、一年级数学上册111单元全一册备课教案完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数 学一年级(上)教案编写组集体备课人员分工主备人、记录人备课内容辅备人一年级数学上册学期备课教材分析本册共安排十一个单元。首先在数学学习的起始阶段,安排了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四个单元。让学生初步感受观察、数数、比较、分类、认识方位等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初步学习有关的基础知识,初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以后的数学学习作好必要的准备。然后分四个领域安排教学内容。其中“数与代数”领域安排了6个单元,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认数,安排在教材的第五单元认数(一)、第七单元分与合,第九单元认数(二),分别认识10以内

    2、的数和1120各数;第二部分是计算,安排在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第十单元加法,分别教学10以内的加减和20以内的进位加。“空间与图形”领域安排1个单元,即第六单元认识物体,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1个单元,即第三单元统计,初步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安排了两个实践活动,分别安排在第六、八单元里。第十一单元进行期末复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1)结合现实场景,经历数数并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各数;联系实际问题认识加法和减法,探索10以内的加、减法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应的加、减计算;能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简单的求和

    3、与求剩余(或另一部分)的实际问题。认、读、写20以内的数,会用2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2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知道几和第几,初步学会用数表示事物的顺序。认识数0,体会0的含义,知0在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应用。认识符号、和的含义,能够用符号或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以及相应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初步感受简单的估计方法。初步学会解决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或从总数里去掉一些求还剩多少的单实际问题。能探索一些简单现象中隐含的规律。(2)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长短、高矮;联系生活经验初步认识上下

    4、、前后、左右等方位;通过观察、比较,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比较简单物体的长短和高矮。联系生活经验,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能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简单的物体位置关系。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在日常生活中初步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形状的物体。(3)联系具体情境,经历把物体进行分类和整理的过程,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简单的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结果回复一些简单的问题。能根据物体的用途、颜色、形状或其他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整理。初步体会收集、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表示分类整

    5、理后的数据。能根据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问题。2、数学思考方面。(1)在认数的过程中建立初步的数感,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在数物体个数的活动中,认识数的含义,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简单的事物;在操作学具的活动中感受数的组成,具有初步的“分”与“合”的思想,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比较两种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体会初步的对应思想,掌握简单的比较方法,具有用语言或符号描述数的大小关系的初步能力。(2)在理解加、减法含义以及探索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初步学会有根据地思考;通过对10以内加、减法和20

    6、以内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初步感受思维活动的条理性;通过在多样化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体会思维过程的灵活性。(3)认识常见的几何形体的过程中,感知物体的形状、大小等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4)在把不同的物体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初步体会统计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初步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识。(5)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分析、推理,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际情境或问题,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3、解决问题方面。(1)能用20以内的数描述、交流生活中的简单事物。(2)初步学会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

    7、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联系已经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一些不同方法。(3)能与同学交流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方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4、情感与态度方面。(1)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情产生好奇和兴趣,有喜欢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2)在数学探索活动中,体会数学思考方法的合理性,感受数学思考的价值。(3)能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具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具有独立思考并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4)在观察、操作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教学重

    8、点(1)能用20以内的数描述、交流生活中的简单事物。(2)初步学会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联系已经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一些不同方法。(3)能与同学交流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方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教学难点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教学方法难点是进位加法,即要学好凑10法。这是学生学习20以内进位加

    9、法的计算方法之一,学好这部分内容将对学生计算产生积极影响。教具准备体验法、比较法、探究法、动手操作法。教学课时挂图、数字卡片、计数器、课件、投影仪以及教学中用到的各种学具。本学期共安排61课时:一、数一数 1课时二、比一比 1课时三、分一分 1课时四、认位置 1课时五、认识十以内的数 10课时六、认识图形 2课时七、分与合 7课时八、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20课时九、认识1120各数 4课时十、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0课时十一、期末复习 4课时教学进度表周 次时 间教 学 内 容第一周91-9.4第一、二单元的教学内容。第二周9.5-9.11第三、四、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第三周9.12-9

    10、.18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第四周9.19.-9.25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第五周9.26-10.21.元:认识图形(一)。2、第七单元:分与合。第六周10.3-10.9第七单元:分与合。第七周10.10-10.16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八周10.17-10.23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九周10.24-10.30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十周10.31-11.6期中复习考试。第十一周11.7-11.13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十二周11.14-11.20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十三周11.21-11.27第九单元:认识11-20各数

    11、。第十四周11.28-124第十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第十五周12.5-12.11第十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第十六周12.12-12.18第十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第十七周12.19-12.25期末复习。第十八周12.26-1.1期末复习。第十九周1.2-1.8期末复习。第二十周1.9-1.15期末考试。第二十一周1.16-1.22批改试卷、散学典礼。第一单元主备人发言稿集体研讨记录第一单元数一数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情境中数出在10以内的物体或人,这是儿童进入小学后第一次的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对于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数学学习、初步建立数学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影响,同时,通过

    12、本单元的数一数,可以为后面正式学习认数和计算做一些准备。教材编写特点这部分教材主要有如下特点:1.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作为数数的素材。儿童乐园是儿童喜欢的游乐场所。选择这个场景中的物体或人让学生数一数,符合刚入学儿童爱“玩”、熟悉“玩”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主动参与观察和数数等活动。2把数数与具体数量的认识相结合。数数是数学学习的起点之一,数数也是计数和认数活动中最为基本的方法。而实际情景中的数数活动离不开物体的具体数量。教材通过巧妙的场景设计,让学生再数数的过程中认识一些具体的数量,如3匹木马、7朵花等,知道表示物体的数量,通常

    13、需要把数和合适的单位名称结合起来,这就为今后的学习做了有效的铺垫。3适当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口头用1-10各数表示相应物体的个数。2初步感受分类、一一对应等数学方法,感受用“数”描述现实生活问题的重要性和独特性。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1会按顺序数出10以内的数。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难点从儿童乐园的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教具准备10根小棒、课件课时安排本单元1课时完成。数一数 1 课时第一单元数一数(第1课时)课题数一数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口头用1-10各数表示相

    14、应物体的个数。2初步感受分类、一一对应等数学方法,感受用“数”描述现实生活问题的重要性和独特性。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1会按顺序数出10以内的数。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教学难点从儿童乐园的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学具准备:点子图教学过程教学创新一、【导学设疑】设疑导入,板题示标。1.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儿童乐园吧!在儿童乐园里你们都玩了些什么?今天老师也要带你们到一个好玩的地方去瞧一瞧、看一看,大家想去吗?2明确目标。3出示课件,提出要求:让我们一起去书中的儿童乐园“游玩”吧!二、【自学质疑

    15、】1.课件出示自学目标,学生齐读。2.学生根据自学目标自学新课,在学习的过程中记下自己有疑问的问题。3.教师巡视个别指导。三、【合作排疑】探究新知,巡回指导。1.初步感知:(1)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画了些什么?(2)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3)师描述: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阴,鲜花怒放,鸟儿欢快地唱着歌,花蝴蝶欢乐地飞舞着,小朋友们自由自在地在儿童乐园里尽情游玩着,他们有的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呀2.看图数(1)提出要求:你能数出画中每样东西各有多少个吗?学生先自己数,再数给同桌听。(2)集体交流,老师不限制数什么东西和怎样数,但注意引导学

    16、生把话说完整,并对学生数的方法进行点评。(3)开展讨论:怎样数才能又对又快?同桌讨论后再集体交流。(4)小结:数数时,要一个一个按顺序数,可以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数,这样就不会多数或少数了。(5)按顺序抢答:要求学生按顺序回答数量是1.2.3,10的物体或人各是什么?3用点子图记数。(1)课件呈现左起第1-3副小图,谈话:老师觉得书上的儿童乐园太美了,就把其中的一部分拍了下来。(2)启发:这三幅小图上分别画了什么?小图下面的圆点表示什么意思?(3)追问:为什么滑梯图下面只有一个圆点,而木马图下面会有3个圆点呢?(4)明确:小图中的物体一共有几个,小图下面就要有几个圆点

    17、。(5)课件呈现左起第4-6幅图,提问:飞机图下面应该有几个圆点?你能画一画吗?蝴蝶图与小鸟图呢?大家各自动手画一画。(6)课件呈现其余几幅小图,启发:你能看懂这几幅小图的意思吗?把你想到的和同桌说一说。(7)组织交流:7个圆点上面的小图里画的应该是什么?气球图的下面应该画几个圆点?小图中另外两处问号各表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8)你能按顺序再说一说每幅小图上画了什么,各有几个吗?四、【展学释疑】互评互议,小结提升。1谈话:书上的儿童乐园里藏着许许多多的数,我们的身边也藏着很多很多的数呢!2找一找:我们每个小朋友的身上也藏着一些数,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并说给大家听吗?3画一画:我们教室里也藏着一些

    18、数,你能先把它们找出来,再用圆点表示吗?五、【用学生疑】精当练习,适度拓展。回家数一数家中10以内的物品有哪些,说给爸爸、妈妈听。六、总结提升,激发学习责任感。 谈话: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在儿童乐园里好好的玩了一回,知道有好多东西不仅好玩、好看,而且还可以用数来表示它们。其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可大呢!希望同学们都能成为数学的好朋友,在数学的王国里快乐成长!板书设计数一数 1.按顺序数数 2.用点子图记数课后反思第二单元主备人发言稿集体研讨记录第二单元比一比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学习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基础是儿童在生活中已经积累的一些直接经验。比较是常用的思维

    19、方式,它可以帮助人们确定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也是一种基本学习方法,它有助于人们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发现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教学这部分内容,不仅可以让学生初步建立长短、高矮、轻重的观念,而且可以让学生体会比较的基本方法,形成初步的观察和比较的意识,初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教材编写特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主要有以下特点: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主动进行比较,获得认识。教材从生活场景中选取学生熟悉的事物,直接要求对相应人或物的长短、高矮和轻重做出判断。这样安排是考虑到学生对长短、高矮、轻重并不陌生,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比较的经验。2重视比较方法的引领。一方面,教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受

    20、比较方法,另一方面,注意通过一些稍复杂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推理、判断,或采用更为灵活的比较方法,以锻炼思维和提高能力。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2 学生通过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3.初步感受生活现象与数学的联系,建立用数学眼光和数学方式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现象的意识。教学重点物体长短、高矮和轻重的一般比较方法,包括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时,要把物体的一段对齐;比较物体的轻重时可以借助简易天平。教学难点1. 多个物体之间比较长短、高

    21、矮和轻重的方法。2. 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教具准备课件,实物。课时安排本单元一课时完成。比一比1课时第二单元比一比(1课时)课题比一比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7页的内容以及对应的“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 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2.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3.感受生活现象与数学的联系,建立用数学眼光和数学方式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现象的意识。教学重点物体长短、高矮和轻重的一般比较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教学难点1多个物体之间比

    22、较长短、高矮和轻重的方法。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学具准备:实物教学过程教学创新一、【导学设疑】设疑导入,板题示标。1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和老师比身高,请学生说一说比的结果。说明:高和矮是比较的结果。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比一比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好吗?(板书课题:比一比)2.明确目标。二、【自学质疑】1.课件出示自学目标,学生齐读。2.学生根据自学目标自学新课,在学习的过程中记下自己有疑问的问题。3.教师巡视个别指导。三、【合作排疑】探究新知,巡回指导。1比长短。(1)课件出示主题图,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从上往下观察主题图,说说图上画的是哪儿?从图中你能看到些什么?(2)观察两根跳绳

    23、,通过讨论和交流,弄清图上画的两根跳绳就是两个小朋友用的。(3)指导学生用在里画的方法在书上比较两根跳绳的长短。(4)同桌交流比较的结果,相互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为全班交流做准备。(5)交流反馈,说说比较两根跳绳长短的方法,感受长短是比较的结果。2比高矮。(1)出示主题图,观察,说说图中两个小朋友谁高谁矮。(2)追问:从哪幅图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出两个人的高矮?学生汇报交流,体会高矮的基本方法。(3)请两个学生上来,照样子比一比。3比轻重。(1)出示天平,进行介绍。(2)掂一掂钢笔和橡皮哪个重,然后放到天平上称一称,观察谁重。(3)看主题图,说明石榴和柿子是从树上采下来的,观察一下哪个重些。指名

    24、交流。4体会比长短、高矮和轻重的方法。(1)提问:图中哪些物体之间还可以比一比长短与高矮?(2)组织小朋友先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搜集讨论信息,以便有目的地指导交流。(3)要求小组内推选代表交流找到的比较物体,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以不同的方式表述比较的结果。如两棵树的高矮等。四、【展学释疑】互评互议,小结提升。1组织讨论,加深认识。教师出示一枝铅笔,组织学生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没有比较就没有长短、高矮之分。要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必须再拿一枝铅笔来比一比才能确定。教师拿出不同长度的铅笔分别与之比较,使学生明确长短、高矮是相对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2小结

    25、。比较长短和比较高矮都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单个物体不存在长短、高矮的。比较长短和高矮的方法一样,一定要把一端对齐,才能正确比较出长短和高矮。五、【用学生疑】精当练习,适度拓展。1“想想做做”第1题。(1)课件出示两幅图,观察第一幅图中谁的铅笔长,再说说第二幅图中哪支铅笔最长。(2)同桌比一比铅笔的长短。指名汇报交流。2.“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说说比较的过程,突出:两条路中,一条是直的,另一条是弯的,直的路近,弯的路远。3.“想想做做”第3题可以先让学生试着看图判断,再通过追问判断的理由,引出通过“数方格的个数”比较长短的方法。4.“想想做做”第4题(1)明确题目要求。(2

    26、)学生按要求在书上练习。(3)提问:为什么小鹿最高,小白兔最矮?(“最”加重音,学生体会最高、最矮的含义)5.“想想做做”第5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条件的可以用实物演示,引导学生从水面高度和杯子的粗细这两个角度综合考虑。6. “想想做做”第6题。引导学生说明比较1个红萝卜和一个胡萝卜轻重的推理过程,强调因为因为一个红萝卜与3个胡萝卜一样重,所以一个红萝卜比一个胡萝卜重。7拓展练习,提升新知。可以先让同桌学生交流,然后指名说说图意,明确一个菠萝比一个梨重,一个梨与2个桃一样重;而一个梨与2个桃一样重,就表明一个梨比一个桃重。由此对三种水果的轻重做出正确的排序。六、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这

    27、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谈谈你的收获。板书设计 比一比比长短、比高矮、比轻重课后反思第三单元主备人发言稿集体研讨记录第三单元分一分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让学生学习把一些常见的或熟悉的物体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生活中有很多物体是分类摆放的,应该说大部分学生对此都有一些感性认识。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在以后的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常应用这一方法,同时分类也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是学习统计、开展统计活动的基础。教材编写特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主要有以下特点:1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分类的意义和必要性。2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精心选择供学生分类的物体.(1)学生熟悉的各种玩具。(2)学生喜欢的小动物。(3)日

    28、常生活中最常见且特点十分明显的物品。3采用合适的活动方式和练习方式,以便于学生自主完成相关的分类活动。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现象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2. 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3. 感受生活中的分类现象与事实,初步养成通过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教学重点按照同一种标准对给出的物体进行分类。教学难点把一些物体按不同标准依次分类。教具准备课件、文具、学具。课时安排本单元1课时完成分一分 1课时第三单元分一分(1课时)课题分一分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9页的例题以及对应的“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现象体会分类

    29、的含义,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2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3感受生活中的分类现象与事实,初步养成通过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教学重点按照同一种标准对给出的物体进行分类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难点把一些物体按不同标准依次分类学具准备:文具、学具教学过程教学创新一、【导学设疑】导入新课,板题示标。1课件出示商店情境的主题图,谈话:这里有一张商店货架图,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货架上的商品,你觉得这些商品摆放得怎么样?(很整齐)2.设疑激趣:货架上有很多物品,却摆放得既美观又整齐。那么,营业员是按照什么标准把商品分开摆放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问题。(板书课题:分一分)3明确目标。


    注意事项

    本文(一年级数学上册111单元全一册备课教案完整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