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六 第二节 罗斯福新政测试.docx

    • 资源ID:13946707       资源大小:26.09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六 第二节 罗斯福新政测试.docx

    1、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六 第二节 罗斯福新政测试第2节 自由放任的美国1、选择题1.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全国劳动关系法,规定雇主不得干预和图谋控制劳工组织,不得拒绝与工人进行集体谈判。同年,美国国会又通过财产税法,规定对盈利超过15%的公司征收超额利润税,对5万美元以上的收入者征收超额累进税。这表明新政注重调节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积极运用立法手段干预经济发展着力增加就业扩大社会购买力力求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A.B.C.D.2.当最高法院宣布农业调整法违宪以后,在时任农业部长的竭力争取下,美国国会通过了土壤保持与作物调配法,法案规定:对凡不再种植消耗土壤肥力作物,而改种保持土壤肥力作物

    2、,且进行土壤整治的农民,由国家发给奖金。这一法案的通过A.掀起了一场现代环境保护运动B.意味着美国分权制衡的原则已被打破C.有利于合理调节农产品的供应D.实现了对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全面控制3.罗斯福传记的作者弗雷德尔评论道:“尽管他希望通过国际经济合作以克服萧条,他仍然步其他工业强国的后尘,走向一种经济民族主义的政策。”罗斯福新政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A.计划指导,国家干预B.放弃金本位制,美元贬值C.以工代赈,剌激消费D.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4.两会期间,中央政府一再强调要加强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加法减法一起做”,“调整产品产业结构,让它与需求结构相适应。”罗斯福新政

    3、与之相对应的措施是()A.成立美联储,加强对金融行业的监管 B.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C.实施国家工业复兴法 D.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5.美国著名学者威克特指出,罗斯福的理论是让普通大众生活得舒适而安全,让普通阶层的繁荣如酵母般带动各个阶层蒸蒸日上。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特征是A.政府立法干预经济运行秩序 B.以普通大众为经济发展核心C.拉动大众消费活跃市场需求 D.扶持普通阶层压制特权阶层6.在罗斯福新政期间,从前属于州权范围的一些权力,如教育、卫生、社会福利、工业管制、劳资关系等等,均受到总统和联邦政府的干预。拔款和政策制定之权均在联邦,而州和地方只有执行和管理之权,甚至在州权范围内的事务也

    4、有了联邦政府插手的现象。以上现象表明( )联邦政府担负起稳定和发展经济的职责新政扩大了总统和联邦政府的权力新政结束了美国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新政改变了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A B C D7.我国提出促进经济增长而采取的十项措施,其中有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罗斯福新政中也曾提出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的措施。两者的共同之处是()A克服生产的盲目性B放弃市场机制,实行国家干预政策C扩大内需D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8.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

    5、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由此说明()A新政后美国推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B新政后美国政府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C新政后美国政府大力发展国营经济D新政后美国政府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9.我国提出促进经济增长而采取的十项措施,其中有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罗斯福新政中也曾提出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的措施。两者的共同之处是()A克服生产的盲目性B放弃市场机制,实行国家干预政策C扩大内需D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10.美国通史:“农业调整局还运用它的巨大权力以其他方式限制生产与提高价格。除为1934年主要农作物规定生产指标,并派出10万代

    6、表去说服农民签订合同外,还于1933年10月18日设立商品信贷公司,使棉花与玉米生产者可以用他们收成作担保贷款,并将收成储存起来以待善价。”这些措施的直接目的是()调整全国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克服生产的相对过剩提高农产品的价格 保障农民的最低生活。A B C D11.罗斯福新政时期,反对者一直存在。有人称他的方案“本质上就是共产主义”,可以叫做“斯大林迪兰诺罗斯福”这个“合成人物”构思出来的“杂种”。还有人称他为“法西斯主义者”。这些反对的声音反映出当时()A美国放弃了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B一些美国人对新政的本质认识不清C新政从根本上改变了工人的处境D新政的实施缓解了美国的阶级矛盾12.1933-

    7、1939年美国联邦资金在全美各地区的分配中,美国西部17个州获得的资金在各州中名列前茅。有人认为“在促进密西西比河以西的经济发展中,公共资金正在取代私人资本,使一些西部人关注点从华尔街转向了华盛顿”。这说明了罗斯福政府A.扩大了在西部的影响力 B.把西部开发作为新政的核心C.推动了西部的经济转型 D.打击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扩张13.从1935年开始的第二期“罗斯福新政”,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着重通过社会保险法案、全国劳工关系法案、公用事业法案等法规,以立法的形式巩固新政成果,同时推动工会建设。其价值在于A.确定法治为社会发展的基石B.使自己的政策通过立法得以长期推行C.稳定资本主义,遏制社会主义

    8、D.为保障国民生存权转变政府职能14.针对美国联邦法院在19351936年间判决全国工业复兴法等法令违宪,罗斯福总统提出了司法改革法案。虽然改革法案最终夭折,但却迫使最高法院转变了态度,随后几年罗斯福新任命了5位最高法官。这反映了当时美国A.新政改革的缓慢 B.司法部门的僵化 C.制衡机制的失灵 D.行政权力的膨胀15.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活来源。”从中可以看出,罗斯福摆脱经济危机的手段之一是()A关注民生问题 B遏制两极分化 C削减政府开支 D控制生产规模二、非选择题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西方各国

    9、从一战中恢复过来。各个主要工业国家的工业生产总值都达到或超过一战前水平的1.5倍。一些欧美经济学家称资本主义已消灭了贫困,空前的繁荣让他们充满信心美国作为西方世界的代表,一度曾被人们看作“繁荣”、“发展”、“强大”的典型。几乎在同一时期,在东方一个国度,也正在诞生奇迹,从1917年十月革命开始。这个占世界陆地总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莫斯科一时成为红色麦加,受世人膜拜。摘编自美苏交锋材料二 罗斯福政府在1933年5月颁布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暑,旨在通过“联邦与各州、各领地以及哥伦比亚特区合作,减轻因失业造成的艰难和痛苦”。德怀特现代美国1

    10、9331939年PWA帮助建造了全国近70%的新校舍。65%的县政府办公楼、市政厅和污水处理工厂,35%的医院和公共卫生设施,10%的道路、桥梁、地铁和类似的工程建筑。福克纳美国经济史下卷材料三 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斯大林就认为,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我的工业化资金只能靠我自己内部来积累,那主要当然要来自于农业,斯大林在苏联工业化时,实际上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缴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要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价格剪刀差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

    11、于提高人均产量。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摘编自(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请回答:(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和苏联成为世界共同关注的目标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说明罗斯福新政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是什么?(3)材料三中,苏联在30年代实施什么农业政策?这对苏联国民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17.危机,危中有机,危机,不是一味的贬义,危和机是对立又并存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这些埠口,在中国封闭的社会体系上戳开了大大小小的窟窿。外国资本主义的东西因之而源源不断地泻入、渗开。这是一种既富于贪婪的侵略性,又充满进取

    12、精神和生命力的东西。它们在旧社会的肌体里沉淀、发芽、生根、膨胀。于是二千年来的清一色变成了斑斑驳驳的杂色。通过这些窟窿,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下半叶,“在中国封闭的社会体系上戳开了大大小小的窟窿”的不平等条约有哪些(写两个即可)?用一句话概括这些不平等条约对近代中国的危害?在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的同时,19世纪下半叶的中国城乡社会孕育着哪些新机?材料二:经济萧条不仅使资本主义经济沦为废墟,还使西方自由民主制度陷于防御地位,并使人们对它将来是否能存在下去产生了怀疑。美国历史学家梅尔文杜博夫斯基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

    13、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 罗斯福战争爆发后,美国经济被纳入政府的全面管制之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迅速发展。在战争需求的刺激下,经济出现战时繁荣。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激增,从1939年的910亿美元增加到1949年的2136亿美元。1943年,失业现象基本消失。 人民版必修二P118材料三:20世纪2030年代苏联大事年表年份事件1929年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专门设立外国咨询局,负责引导引进技术工作;10月签订70个外国技术援助协议1930年联共(布)十六大通过:“进一步推广聘请外国工程师、技师和熟练工人的做法”的决议1931年全

    14、世界机器出口的1/3销往苏联1932年全世界机器出口的1/2销往苏联;在苏工作外国专家近2000人,技术人员10000多人;共派遣2000多人次出国考察、学习,购买外国技术书刊1933年苏联和美国正式建交;苏联向西方国家贷款总额高达14亿卢币;与外国签订“技术援助协议”124个1934年苏联加入国际联盟1935年苏联与法国建交,出现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高潮(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经济大危机对美国国内的政治和经济造成怎样的破坏?面对大危机的破坏,美国如何危中求机,走出经济大危机的?(3)根据材料三回答,面对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苏联如何抓住机遇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试卷答案1.B“规定雇主不得

    15、干预和图谋控制劳工组织,不得拒绝与工人进行集体谈判”体现出新政注重调节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全国劳动关系法财产税法表明积极运用立法手段干预经济发展,“规定对盈利超过15%的公司征收超额利润税,对5万美元以上的收入者征收超额累进税”说明政府力求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故B.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排除。2.C土壤保持与作物调配法颁布的目的是让农民进行土壤整治,显然是调整农产品的种植类别,这有利于调节农产品的供应,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目的是度过经济危机,故A项错误;美国中央政府一直奉行分权制衡的原则,故B项错误;罗斯福新政是部分干预经济,并不是全面干预,故D项错误。3.B材料中的经济民族主义是指国家采

    16、用的对外贸易保护主义,结合史实可知罗斯福新政时期实行的美元贬值具有此项特征,故B项正确;A C D三项不具有题意要求中的特征。4.答案:C分析:材料涉及对工业生产的调整,符合国家工业复兴法,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金融,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美元贬值的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兴办公共工程的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5.C“让普通大众生活得舒适而安全,让普通阶层的繁荣如酵母般带动各个阶层蒸蒸日上”,表明罗斯福新政要通过刺激社会大众的消费能力来释放市场活力,缓解生产与销售的矛盾以渡过经济危机,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政府怎样干预经济运行秩序的信

    17、息,A项错误;材料强调普通大众消费能力提高的作用,不是以普通大众为经济发展的核心,B项错误;提高普通阶层的生活不等于压制特权阶层,C项错误。6.A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题干中描述的是罗斯福新政时期政府对地方各种权利的干预和管理的现象,这是政府宏观管理经济的表现,也是其扩大政府职能的体现,所以符合题意的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但不是结束自由市场经济体制,排除项;美国没有改变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排除项。7.考点:D4:罗斯福新政分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新政实际上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迅速推向美国式

    18、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正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具体体现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说法适合于罗斯福新政,排除;放弃市场机制对于两者都不符合,故B项错误;两者的做法都属于拉动内需,刺激生产和消费,故C项正确;D项说法适合于后者,排除故选C8.考点:D4:罗斯福新政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和新政前后政府在经济职能的变化解答:材料中“守夜人”形容国家对本国经济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而罗斯福新政后国家开始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所以成了“二老板”,故D项正确;A、B、C三项表述均错误,与所学不符,故排除故选D9.考点:D4:罗斯福新政分析:

    19、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新政实际上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迅速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正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具体体现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说法适合于罗斯福新政,排除;放弃市场机制对于两者都不符合,故B项错误;两者的做法都属于拉动内需,刺激生产和消费,故C项正确;D项说法适合于后者,排除故选C10.考点:D4:罗斯福新政分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政府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使退休工人可以得到养老金和保险,失业者可以得到保险金,子女年幼的母亲、残疾人可以得到补助解答: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价格”“指

    20、标”“善价”,由此可以看出罗斯福新政对农业生产、农产品价格等方面都进行了国家干预,故正确;材料中没有对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作出规定,故错误故选A11.考点:D4:罗斯福新政分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主要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的实质理解解答:根据所学,罗斯福新政,是在坚持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采用国家干预的方法对经济进行调节,不是完全放弃市场调节作用,故A错误;C项与史实不符,新政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故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材料中主要对新政的认识上出现误解,新政根本上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和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故B正确故选B12.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罗斯福新政。材料表明罗斯福政府对西

    21、部的国家投资比例提高,这会使西部的影响力扩大,A项正确;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是工业恢复与发展而不是“西部开发”,B项排除;经济转型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制度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根本变化,具体地讲,经济转型是经济体制的更新,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经济结构的提升,是支柱产业的替换,是国民经济体制和结构发生的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材料信息无法体现,C项排除;加强国家干预不等于打击私人资本,美国依然坚持私有制,新政主要是要规范私人垄断资本行为,规避自由放任、盲目生产,D项排除。13.D解析:根据材料反映的主要为保障民生而制定法规,说明该项措施的价值在于以立法形式为保障国民生存权而转变政府职能。

    22、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不能准确反映材料主旨,排除ABC项。14.A本题考查美国的1787年宪法及民主政治。材料反映了美国在罗斯福新政期间经过行政权与司法权的斗争和妥协,最终最高法院作出了让步,并由罗斯福新任命了几位最高法官,可见新政改革进展的缓慢,故选A。最高法院否决全国工业复兴法在于其“违宪”,可见上述裁决出于维护宪法的权威,不能反映美国司法部门的僵化,故B项错误;罗斯福新政的法案被否决及司法改革法案夭折,均能体现了制衡机制的重要作用,故C、D项错误.15.考点:罗斯福新政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材料关键句子“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活来源”解答:由“而

    23、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活来源”可以看出罗斯福是十分关注民生的,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故选A16.考点:D4:罗斯福新政;C9:斯大林模式分析:(1)本题考查20世纪美国苏联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主要考查根据材料联系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概括的能力(2)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和作用,是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再现能力(3)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主要考查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解答:(1)本题考查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和苏联的发展状况美国作为西方世界的代表,一度曾被人们看作“繁荣”、“发展”、“强大”的典型因为20年代经济的高度繁荣,成为资本主义学习的样本;30年代罗斯福新政成功地摆脱了经

    24、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改革提供了一种新模式几乎在同一时期,在东方一个国度,也正在诞生奇迹20年代:十月革命的成功,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权;30年代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成为工业强国(2)从材料二,可以明显看出罗斯福新政采取的措施包括:颁布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以工代赈帮助建造了全国新校舍,政府办公楼、市政厅和污水处理工厂,医院和公共卫生设施类似的工程建设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机会;作用: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3)依据材料联系所学可知,主要政策体现为:实行农业集体化,计划经济;实行高积累这些政策对

    25、国民经济的影响要全面考虑它们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积极作用是短期内使苏联工业特别是重工业飞速发展,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消极作用是农民为工业化付出的代价过大,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形成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答案:(1)美国:20年代经济的高度繁荣,成为资本主义学习的样本;30年代罗斯福新政成功地摆脱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改革提供了一种新模式苏联:20年代:十月革命的成功,建立世界上一个工农苏维埃政权;30年代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实现了社会义工业化成为工业强国(2)措施:成立失业救济署;以工代赈,提供

    26、尽可能多的就业机会作用: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3)政策:实行农业集体化影响:短期内使苏联工业特别是重工业飞速发展,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但农民为工业化付出的代价过大,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形成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17.考点:A2: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影响;C9:斯大林模式;D1:1929193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D4:罗斯福新政分析:(1)本题考查不平等条约对近代中国的危害,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2)本题考查经济大危机对美国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3)本题考查苏联抓住机遇促进

    27、本国经济发展的措施,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解答:(1)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下半叶不平等条约有: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第二小问,“在中国封闭的社会体系上戳开了大大小小的窟窿”“通过这些窟窿,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表明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由一个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第三小问,“外国资本主义的东西因之而源源不断地泻入、渗开”“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旧的经济结构的瓦解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新的经济因素产生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新的阶级诞生买办、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诞生(2)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破坏:经济方面:严重破坏

    28、美国的社会生产力,浪费大量社会资源,失业人数剧增;政治方面:引起阶级矛盾尖锐,工人罢工、农民运动高涨,法西斯势力乘机兴风作浪,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重挑战第二小问,“美国经济被纳入政府的全面管制之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迅速发展在战争需求的刺激下,经济出现战时繁荣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激增,从1939年的910亿美元增加到1949年的2136亿美元1943年,失业现象基本消失”实行罗斯福新政,采用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缓解了经济大危机;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实现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局部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利用二战,建立起庞大的统制经济,最终摆脱危机(3)“全世界机器出口的1/2销往苏

    29、联;在苏工作外国专家近2000人,技术人员10000多人;共派遣2000多人次出国考察、学习,购买外国技术书刊”“进一步推广聘请外国工程师、技师和熟练工人的做法”苏联和美国正式建交;苏联向西方国家贷款总额高达14亿卢币;与外国签订“技术援助协议”124个“抓住机遇,引进西方国家的机器、技术、人才,缓和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使苏联发展成世界工业强国答案:(1)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危害:使中国由一个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新机:旧的经济结构的瓦解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新的经济因素产生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新的阶级诞生买办、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诞生(2)美国:破坏:经济方面:严重破坏美国的社会生产力,浪费大量社会资源,失业人数剧增;政治方面:引起阶级矛盾尖锐,工人罢工、农民运动高涨,法西斯势力乘机兴风作浪,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重挑战走出危机:实行罗斯福新政,采用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缓解了经济大危机;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实现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局部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利用二战,建立起庞大的统制经济,最终摆脱危机(3)苏联:抓住机遇,引进西方国家的机器、技术、人才,缓和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使苏联发展成世界工业强国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六 第二节 罗斯福新政测试.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