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docx

    • 资源ID:13937389       资源大小:28.69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docx

    1、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中国汽车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目 录内容摘要IAbstractII1 导言11.1 研究背景11.2 研究意义12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概述22.1 中国汽车业的历史过程22.2 中国汽车业的现状22.3 中国汽车业的发展趋势33 全球汽车产业发展分析43.1 美国开始重视经济型汽车市场53.2 日本的节能品牌力度有所下降53.3 德国在高端市场占据主导地位53.4 英国、法国、意大利日益没落63.5 韩国成为后起之秀63.6 新兴经济体将引领汽车业的未来64 中国汽车业的SWOT分析64.1 中国汽车业的优势64.2 中国汽车业的劣势74.3 中国汽车业的外部机会84.4

    2、 中国汽车业的外部威胁85中国汽车业发展对策95.1 制订国家战略规划,促进汽车产业发展95.2 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抢占节能环保高地105.3 提高产品管控水平,树立品牌服务意识10参考文献11致谢12内容摘要改革开放30余年带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从1978年的“市场换技术”到2013年全球产销量世界第一,中国汽车业走过了非同寻常的35年。在肯定中国成为世界汽车产销大国的前提下,必须认识到与汽车强国之间存在着管理、技术、品牌、营销等诸多领域的巨大差距。在这样的背景下,必须全面分析中国汽车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全面总结中国汽车业面临的机会与威胁,存在的

    3、优势和劣势,最终提出了促进中国汽车业发展的三大战略:制订国家战略规划,促进汽车产业发展;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抢占节能环保高地;提高产品管控水平,树立品牌服务意识。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汽车业与钢铁、机械、电子、铸造、焊接、有色金融、纺织、玻璃、电力等十几个部门具有密切联系。穷尽一切策略与方法,提升中国汽车业的竞争力,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汽车业;汽车产业;竞争力;国际竞争力Abstract3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 econo

    4、my, the automobile as a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into the homes of ordinary people. From 1978s market for technology by 2013 the global production and sales in the world, Chinese automobile industry through beautifully 35 years. In China premise to become the world automobile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5、 power, there must be a huge gap management, technology, brands, marketing and many other fields with auto power aware.In this context, we must analyze the Chinese auto industry: past, now and in the future, a comprehensive summary of China auto industry facing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advantages

    6、and disadvantages,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three strategi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utomobile industry China: the formulation of national strategic planning,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the increased R & D efforts,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oducts t

    7、o seize the heights;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establish brand awareness of service.In the whole system of national economy, more than a dozen Department of automobile industry and steel, machinery, electronics, welding, casting, textile, glass, nonferrous finance, electric power is closely rela

    8、ted to. Exhausted all the strategies and methods, improving China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to promote sound and fast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the overall high level of well-off society, has the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Key Words: Automobile Import and Export In

    9、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1 导言1.1研究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建立了以世界银行为核心的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机构和平台,建立了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核心的世界金融秩序,建立了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国际贸易规则。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共同推动下,全球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类也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而迈入了汽车时代。汽车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多个部门具有十分紧密的关系,而且兼具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两大特点,因此,一个国家或地区汽车产业的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1956年7月13日,一辆“解放牌”载

    10、重汽车从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下线,中国告别了自己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2008年,中国国内汽车产销量超越美国,位居全球第一。2013年,中国汽车产销量达到1800多万辆,超越整个欧洲。我国经济在建国之后的快速增长,极大的推动了我国汽车业的长足发展,成为汽车史上难得一见的奇迹。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看到,我国汽车业的成绩是建立在中外合资的基础之上,我国汽车产业与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相比,总体竞争力偏低。1.2研究意义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汽车业与钢铁、机械、电子、铸造、焊接、有色金融、纺织、玻璃、电力等十几个部门具有密切联系,根据经济学家对发达国家汽车产业对经济发展拉动作用方面的研究,汽车产业与相关产

    11、业在GDP的增长中,其贡献力量为1:1。由于汽车业对企业产业的延伸半径比较长,因此在不同国家,汽车业对第三产业的促进作用略有不同。整个第三产业中,涉及汽车产业的比重在印度为30%,在美国为62%。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就是中国汽车业不断与国外汽车业合作与竞争的30多年。由于缺乏核心技术,我国在发展汽车产业的过程中不得不采取“以市场换技术”的方略,企图通过开放国内汽车市场,取得发达国家的汽车研发、制造技术。事与愿违的是,合资品牌汽车凭借强大的技术、品牌和渠道,在中国市场长驱直入,占据了主要市场份额。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人居收入逐渐提高,国际上大量的高端汽车开始出口到中国,而中国汽

    12、车出口量增长缓慢,国际竞争力相对低下。在2003年的东京汽车展销会上,法国雷诺汽车驻日本代表卡洛斯戈恩曾经说过:中国的汽车产业之落后,远超业界想想。长期以来,中国汽车业缺乏自主创新与核心技术,国际竞争力低下是不争事实,如何提升整个民族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社会各界广泛思考的重大问题。研究中国汽车业的国际竞争力,尤其是在整个国际市场中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从而采取有力措施提高中国汽车业的技术水平,建立健全营销渠道,扩大成本优势,在激烈竞争的世界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2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概述领先了世界几千年的中华民族,随着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走进了积贫积弱的时代。1921

    13、年成立的中国共产党,率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斗,建立了新中国。与中国的民主革命道路相似,中国的汽车业也经历了一个极其曲折而艰难的发展之路2.1中国汽车业的历史过程新中国成立以后,经历了短暂的平稳政权措施之后,开始于1953年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以156个工业项目为龙头的工业化进程正式启动。1953年7月15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正式奠基。不到三年的时间,成功研究制造了第一辆汽车。“解放”牌汽车下线,不仅在于完成了一个重大工业项目,更是矗立了一座关乎民族尊严与自豪的丰碑。因中苏关系恶化等原因,党中央决定在中国腹地再建一个汽车厂。1969年,在四川、湖北、陕西三省交界之处的十堰市,第二

    14、汽车制造厂破土动工,随后“东风”牌卡车横空出世,并且在改革开放之后出口到国外。1978年10月,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率代表团访问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在双方探讨重型卡车的合作项目时,美国人提出合资经营的想法,即:共担风险、共享利润。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得知之后,亲自做了批示:合资经营可以办。1983年5月5日,北京汽车与美国汽车公司签署合资协议,中方持股68.65%股份。1985年3月,上海汽车与德国大众公司签署合资协议,双方各持股50%。1992年,广州汽车与本田合资。至此,世界汽车界三大主要生产国都与中国建立了合资关系。2.2 中国汽车业的现状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3年汽车产销双

    15、双超过2100万辆,增速大幅提升,并且再次刷新全球记录,已连续五年蝉联全球第一。除极个别品牌外,大多数车企都实现了两成左右的高速增长,可谓全线飘红。表1 2013年主要汽车品牌在华销量品牌所属国汽车品牌销售量(万辆)增速(%)中国东风自主127.113.42长城75.421.25吉利54.9514.23比亚迪50.6210.99奇瑞42.32-19.68长安40.9677.38中华23.2425.88上汽自主2315.01东风风行18.0232.11德国大众327.1416.21宝马39.1419.75奔驰23.0711.12美国通用31611.29福特93.5849.41日本丰田91.759

    16、.05本田7526.26日产12717.51马自达18.67-0.28韩国现代127.3518.72起亚54.2413.64由表中数据可见,德国大众与美国通用在华合资品牌汽车,都超过了300万辆大关,在数量上远远的将国产品牌汽车抛在身后。从增长速度看,合资品牌汽车增速最高的是福特汽车,达到49.41%,国产品牌汽车增速最高的是长安汽车,高达77.38%。如果站在世界的角度看,各国数据有所差别。表二 主要国家汽车产业出口额国家进口额(亿美元)出口额(亿美元)中国1584744美国17291487日本8721284德国9242225韩国103682在主要国家的比较重,中国汽车产业的逆差最大,而德国

    17、汽车产业的顺差最大,国际竞争力也最强,其次是日本和韩国。2.3中国汽车业的发展趋势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由于对进口汽车的关税逐渐下调,尤其是5年的过渡期之后,中国车市狂飙猛进,以超高速增长成为全球汽车业最亮丽的风景线。有专家指出,当今中国,一种产品零件以万计、年销量以千万计、保有量以万万计,唯有汽车。汽车覆盖产业链之长,对社会变革影响之深远,也是独一无二。2.3.1中国车市将步入稳步增长期虽然最近几年,中国汽车业的总体需求呈现一定波动状态,但是从宏观走势看,汽车产销两不断刷新纪录,并且连续5年位居世界第一。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已逐步告别汽车业超高速增长期,开始进入平稳的增长周期。随着汽

    18、车消费鼓励政策陆续退出,巨大基数和各种环境资源限制,中产阶级对汽车需求总量的持续减少,促使中国汽车市场增速逐步转向平缓。虽然超高增速难见,但较快增长依然可期。预计今后10年之内,中国汽车产业会以年均10%至15%的增速发展,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持续,都将支持中国汽车业继续以较快速度发展。2.3.2新能源汽车将出现突破中国汽车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无疑就是能源供应。随着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未来汽车的能源问题将是影响中国汽车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实际上,除了传统动力技术上的节油努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是大势所趋。在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方面,诸如动力电池、燃料电池、驱动电机等领

    19、域,因为涉及到安全性、可靠性、成熟性和成本 、效益等各种指标,在短期内仍然无法彻底解决。但是随着油价不断攀升,开发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动力将越来越足,因此新能源汽车将逐步由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向纯电动汽车方向发展毫无疑问。3 全球汽车产业发展分析迈尔克波特在其著作国家竞争优势中指出,产业竞争力的构成基础是产业内的各个企业,产业竞争力不仅体现了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而且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发展潜力。波特认为,一国的特定产业能否在国际竞争中崭露头角,取决于该国的生产要素、内需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以及企业结构、企业战略和同业竞争等四个关键因素,这四个因素构成了该产业国家竞争优势的“钻石体系”。研究中国汽车产

    20、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在全球视角下总结各国的汽车产业现状。传统的汽车产业格局是美国、德国、日本为第一梯队,法国、意大利、英国、韩国为第二梯队,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为第三梯队。随着中国、韩国等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世界汽车产业的格局正在逐步发生变化。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球汽车市场增长率40%以上为“金砖四国”所贡献 ,相应生产能力的增长可能达到55%左右,世界汽车也开始进入群雄逐鹿阶段。3.1美国开始注重经济型汽车市场低油价时代一去不复返,面对咄咄逼人的节能日本车,美国汽车工业三巨头通用、福特和戴姆勒-克莱斯勒为适应高油价时代的来临,要么与日本汽车企业合作诸如福特与马自达,要么到海外扩大生产

    21、规模到中国扩大产能,从而降低汽车的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从而获得利润最大化。3.2日本的节能牌力度有所下降第四次中东战争结束以后,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扬,日本汽车业以节能牌迅速占领了世界市场,节约能耗成为日本汽车的核心竞争力和不二法宝。随着美国日益重视汽车节能问题并增加研发力量,再加上韩国车企以日本车企为标杆,不断在节能领域进行精益管理,日本汽车的节能牌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屡试不爽。3.3德国在高端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德国作为世界汽车的鼻祖之一,凭借其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扎实的工艺水准,德国汽车一直是高端市场的领头羊。2012年全世界汽车销量6800万辆,德系汽车销售1350量。在高端市场,2012年全年销售

    22、930万辆,德国的奥迪、宝马、奔驰三大高端品牌销售了326万辆,超过三分之一。虽然各国汽车企业都十分注重利润率更高的高端市场,但是日系和美系车辆的品牌或者经营理念存在诸多问题,一直无法全面超越德国车企。3.4英国、法国、意大利日益没落作为三个老牌的汽车大国,受制于本国整体经济形势,这三个国家的汽车业已经褪去了往日的辉煌。虽然法国的标致、雪铁龙与中国合资,并且在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单,但是从全球范围内仍然无法摆脱颓势。3.5韩国成为后起之秀韩国汽车业起步于组装外国车,此后通过自主开发实现飞速发展。这既得益于政府政策和财政支持,更缘于韩国企业具备的学习和创新精神。在韩国汽车业每一个发展阶段,政府战略

    23、规划和政策保护都起到重要作用。很长一段时间,海外市场对韩国汽车的印象是价格便宜、质量不高。为提升韩国汽车形象,韩国政府向汽车科研开发项目提供大量资金。与此同时,韩国政府支持汽车零部件企业进行收购和合并,积极吸引国外先进汽车零部件企业来韩国建厂,建立世界水平大型零部件企业。3.6新兴经济体将引领汽车业的未来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因为经济快速增长,而目前汽车人均保有量却相对偏低的现实情况,意味着这些国家的汽车市场和未来潜力都十分巨大。无论是从提高生活水平的角度,还是政府提高就业率的角度,这些国家都具备充足的发展汽车产业的理由。从数据上看,但是中国一个国家,2013年的产销量就已经超越了

    24、整个欧洲。4中国汽车业的SWOT分析经过三十余年快速经济发展,尤其是加入WTO以后,中国汽车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肇始于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严重影响了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汽车业必须积极审视自身存在的优势与劣势,分析外部的机会与威胁,以便提升整个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4.1中国汽车业的优势4.1.1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国历届政府一直十分重视汽车产业,并且鼓励汽车业走出国门与国际汽车业的企业进行竞争。早在1985年,国务院发表的128号文件中就将与汽车有关的产品就被列入国家重点支持出口的机电产品,在外汇分成、原材料进口、出口补贴等方面就享有与其他产品相

    25、区别的优惠政策。虽然最近几年我国的出口政策一直在不断调整,但是类似于出口退书等鼓励汽车进行出口贸易的政策依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这是中国汽车业具备的巨大优势之一。4.1.2成本优势突出多年来,我国的贸易顺差和经济发展就是建立在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基础之上。从目前来看,我国拥有一批数量相当庞大的熟悉产业的技术人才,并且每年约有10万名左右与汽车产业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到汽车行业,这构成了世界上总体数量最多的汽车业劳动力供给群体,而且中国的人工成本相当于美国、日本、欧盟等经济体的十分之一,存在着巨大的成本优势。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的技术扩散速度非常快,因此许多与汽车相关的产业,诸如轮毂、轮胎、玻璃、油漆

    26、等产品,已经成为地道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因此放大了中国的成本优势。4.2 中国汽车业的劣势4.2.1研发能力相对较弱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在开放汽车领域时的思想是“以市场换技术”。在实践中,通过市场换来的技术大多属于汽车业的下游技术,诸如采购、制造、营销,在研发方面没有获得预期效果。由于研发不仅需要大量的费用支持,而且失败的风险极大,因此中国的汽车业热衷于短平快式的引进开发和跑马圈地,规模至上成为主导思想。汽车业已发展了100多年,虽有共通的成熟技术,但知名企业都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专长,像沃尔沃的安全技术、奥迪的发动机技术、日产的无级变速,正是这些核心技术奠定了各个跨国车企的国际竞争力。如果我们一

    27、直停留在劳动力密集型的成本优势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其地位必然会逐渐被印度或越南所取代。4.2.2自主品牌知名度低以“品牌引进”为依托继续做“世界工厂”,还是以打造自主品牌为基石走自己的路,一直是企业车争论的焦点问题。从长远看,只有在全世界范围内增强自己的产品开拓能力,才能在21世纪的全球资源竞争中取得先机。因为未来的产品竞争,不仅要立足于成本优势,而且还要不断依靠研发和精准制造提高产品寿命,因此不掌握核心技术,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打造自主品牌,很难取得市场竞争中的主导权。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可以追溯到建国初期,但是受制于整个经济发展形势与水平,以及汽车人才的匮乏,我国汽车业一直缺乏自主品牌。时至今日,虽然有了长城、比亚迪、吉利、中华等一系列车企极力推动自由品牌建设,但是因为综合实力相对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