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满井游记》优质教案.docx

    • 资源ID:13924311       资源大小:22.17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满井游记》优质教案.docx

    1、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满井游记优质教案满井游记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词语,增强文言语感。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3、 体会本文作者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诵读教学法,使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体会语感,掌握作品的艺术风格。2、比较阅读法,通过与其他同类篇目的比较,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北方早春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点】1、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2、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1、体会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2、理解“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

    2、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的丰富意蕴。教学方法:诵读法 、合作探究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袁宏道的资料,掌握本文出现的生字词并结合文章下面的注释能自己疏通课文。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古代文人喜欢寄情于山水。我们曾学过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明代文学家袁宏道的脚步到北京郊外满井去走一走,看一看,领略一下那时那地的春之美景吧!二、出示活动任务1、积累文言词语,增强文言语感。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3、 体会本文作者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三、

    3、汇报自学,展示自我说说你自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搜集的作者简介及其他资料。1、作者简介袁宏道(1568年1610年),字中郎,号石公。湖北公安人,明代文学家。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2、写作背景满井游记写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作者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领钦命入京,作顺天教授,国子助教,事务很清闲,便于次年早春二月和几个朋友一起游览了京郊的满井。这是北京东北一口古井,当时泉水喷涌,冬夏不竭。

    4、井旁草丰藤青,渠水清流,亭台错落,作者心情愉悦,写下了这篇春意盎然的游记。3、体裁“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4、展示重点词语的读音。廿(nin) 鹄(h) 靧(hu) 髻(j) 鬟(hun) 鬣(li) 茗(mng) 罍(li) 蹇(jin) 劲(jng) 浃(ji) 曝(p) 呷(xi) 夫(f) 恶(w)四、课堂新授活动 活动一:听读课文,疏通文意 请同学们认真倾听课文录音,然后结合注释,参考下面提示,把课文翻译为现代汉语。1、翻译提示留-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替-用现代汉语

    5、双音节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词;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补-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删-删去无实意在意义的词,不译。2、展示重点词语的意思。砾:小石块,碎石子。作:兴起。局促:拘束,形容受到束缚而不得舒展。辄:立即,就。稍和:略微暖和。土膏:肥沃的土地。膏,肥沃。若脱笼之鹄:好像从笼中飞出去的天鹅。于时:在这时。乍明:开始发出亮光。乍:初,始。晶晶然:清洁明亮的样子。泠光:清冷的光。为:被。娟然如拭:姿态秀美的样子像擦洗过一样。靧:洗脸。掠:梳理。披风:在风中散开。披:分开。麦田浅鬣寸许:麦田里的麦苗像短短的鬃毛,只有一寸左右高。泉而茗:汲泉煮茶而饮。罍而歌:边喝酒边唱歌。浃背

    6、:湿透了背部。浃:湿透。曝沙之鸟,呷浪之鳞: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吸水的鱼。毛羽鳞鬣:这里借指鸟和鱼。未始:未必。以游堕事:因为游赏而懈怠公务。堕:通“惰”,懒惰,懈怠。潇然:潇洒无牵挂的样子。唯此官:只有这种官职。适:正好。恶能无纪:哪能没有记游的文章。恶:怎么,如何。 3、疏通文意原文: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译文:北京一带气候寒冷,花朝节过后,冬天余下的寒气还很厉害。冷风时常刮起,刮起就飞沙走石。拘束在一室之中,想出去不可得。每次冒风疾行,不到百步就(被迫)返回。原文: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

    7、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译文: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偕同几个朋友出东直门,到满井。高大的柳树夹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一望空旷开阔,(觉得自己)好像是逃脱笼子的天鹅。这时河的冰面刚刚融化,波光才刚刚开始明亮,像鱼鳞似的浪

    8、纹一层一层,清澈得可以看到河底,光亮的样子,好像明镜新打开,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中射出来一样。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美好的样子,好像刚擦过一样;娇艳光亮,(又)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的髻寰一样。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梢头在风中散开,麦苗破土而出,短小如兽颈上的毛,才一寸左右。游人虽然还不旺盛,(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拿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风力虽然还很强,然而走路就汗流浃背。举凡(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上戏水的鱼,都悠然自得,一切动物都透出喜悦的气息。(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曾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原文: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

    9、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译文:不会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能无拘无束潇洒在山石草木之间游玩的,恐怕只这个职位了。而此地正好离我近,我将从现在开始出游,怎能没有记述?(这是)明万历二十七年二月啊。活动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课文,概括段落大意。第一部分(1):城中“余寒犹厉”的景象。第二部分(2):满井春色。第三部分(3):抒发自己的感受和情怀。活动三:积累文言知识1、通假字(1)夫不能以游堕事“堕”通“惰”,懒惰。(2)恶能无纪“纪”通“记”,记载,记游。2、词类活用(1)泉而茗者:泉,名词作动词,汲泉。 (2)泉而茗者:茗,名词作动词,

    10、煮茶。(3)罍而歌者:罍,名词作动词,端着酒杯。(4)红装而蹇者:蹇,名词作动词,骑驴。(5)作则飞沙走砾:飞,动词使动用法,使飞;走,动词使动用法,使走。3、一词多义之若脱笼之鹄 (助词,的)局促一室之内 (助词,表限定关系,以)髻鬟之始掠也 (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乍波色乍明 (副词,初,始)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副词,突然,忽然)然晶晶然如镜之新开 (助词,的样子)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连词,但是)得欲出不得 (动词,能,能够)悠然自得 (形容词,得意)时冻风时作 (时常)亦时时有 (常常)于时冰皮始解 (这时)始于时冰皮始解 (开始)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才)髻鬟之

    11、始掠也 (刚)于于时冰皮始解 (在)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从)4、古今异义(1)柔梢披风。古义:在风中散开;今义:披在肩上没有袖子的外衣。(2)麦田浅鬣寸许。古义:表约数。今义:许可。(3)局促一室之内。古义:拘束,限制。 今义:空间的狭窄,时间的短促。(4)土膏微润古义:土地肥沃。今义:很稠的糊状物。(5)恶能无纪古义:怎么。今义:恶人,罪恶。5、特殊句式倒装句(1)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宾语前置句,“未之知”就是“未知之”)(2)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状语后置句,“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就是“冷光之乍于匣出也”)(3)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状语后置句,正确语序为“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潇然”)被动句山

    12、峦为晴雪所洗。(“为.所”被动句式标志。)省略句:(1)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偕”前省略主语“余”(2)局促一室之内。省略介词“于”,即“局促(于)一室之内”。(3)柔梢披风“披”“风”之间省略介词“于”。判断句: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6、成语、熟语飞沙走砾: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高柳夹堤: 高高的柳树生长在岸的两旁。悠然自得:形容悠闲而舒适。 活动四:读课文,合作探究 、北京一带早春气候有什么特征?写城中余寒景象表达作者什么心情? 气候特征是“余寒犹厉”“冻风时作”“飞沙走砾”。表达了作者“局促一室之

    13、内,欲出不得”的无奈心情。 2、第段描写初春景物,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怎么描写的? 先写全景:“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和其独特的感受“若脱笼之鹄”,再以独特感受为审美中心,分别描写“冰皮”、“山峦”、“柳条”、“麦田”、“游人”、“鸟”、“鱼”等种种景物,抓住了初春的特征,运用新颖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幅生机勃勃,喜气洋洋的画卷。在景物的描写中也寄寓了作者欢快、恬适的心情。写得景中有情,情景交融。3、第3自然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是全文的主旨所在,既高度概括了上述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的内容,表现了作者的欢快心情,

    14、也反映了作者对哲理的追求。从这次出游他认识到城居时所以不知有春,是因为自己“局促一室之内”,而实际上春已降临人间。这是思想境界升华的表现。这就表明:美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由于这样那样的限制而看不到它,这是很可惜的。懂得了这个道理,人们才能自觉地摆脱某种限制,不断地去扩大自己的视野,去发现生活中本来就有的美好的东西。表达自己将以这次游览满井为起点,在公事之余继续出游的愿望。4、如此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可作者为什么要在开篇写燕地的寒呢?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极写燕地之寒、渲染被拘束的苦闷,为下文写天暖出游作了铺垫,两相比较之下,更突出出游时的快乐、舒畅。5、作者给我们描绘了满井醉人

    15、的春色之后似乎应该结束全文,好给人留下回味。但作者却又生发了些议论,这是否有些多此一举?并非多此一举。这正体现了作者厌恶官场生活,热爱大自然、寄情山水之间的思想感情,也是作者作此记的缘由。6、本文在记叙描写中,用了很多比喻句。有的是以物比人,有的是以人比物,有的是以物比物。试举例说明。(1)若脱笼之鹄:以人比物(把人比作物)。(2)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物比物。 (3)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以物比人(把物比作人)。(4)麦田浅鬣寸许:以物比物。活动五:细读课文,体会文章之美1、写景之美:春水之美、春山之美、春柳之美、春苗之美,它们构成了一幅北国郊原的早春风光图,令人目不暇

    16、接,心旷神怡。 2、写人之美: 作者写了游人的几种情态:饮泉水煮茶的人,显得清雅而悠闲;边喝酒边唱歌的人,显得豪爽而痛快;穿着艳丽服饰的女子,显得从容而舒适。这各得其乐的种种情态,无疑是一幅郊原春游图。3、写物之美: 曝沙,写鸟的安闲恬静;呷浪,写鱼的自由天真。作者通过鸟、鱼一静一动的情态,概括了大自然一切生物在春光中的“悠然自得”之感。作者甚至发现和感受到在鸟的羽毛和鱼的鳞鳍之间,都洋溢着一股喜气。4、写情之美:作者的情,表现在出游之际。来到野外,看到堤岸两旁高高的柳树,闻到滋润的泥土的芳香,他快乐的心情就像脱笼之鸟一样,飞向那辽阔的春天原野。作者的情,还表现在写景、写人、写物之中,表现在他

    17、游玩之后的美好感受中。活动六:拓展延伸袁宏道的山水游记能从审美的视角,表现山水之美和主体的审美体验,更注重对大自然的客观描写,也揭示出人们游山玩水的愉悦心情,这与唐宋时代的游记重寄托重理念的写法完全不同,如小石潭记借景抒贬官失意的孤凄之情;岳阳楼记借景抒忧国忧民之情;醉翁亭记抒发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情怀。五、课堂作业仿照本文的风格写一篇游记。要求语言简练,写景中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和景物描写方法。六、课堂小结满井游记是一篇写景抒情的山水游记。作者用细腻而充满诗情的笔调,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活力无限的满井春光图:河面浮冰刚刚融化,波光粼粼,一池春水清亮得如同新开之镜;山峦积雪刚刚消融,座座青山秀丽,好像晨妆少女;柳条鹅黄初染;麦苗冬眠初醒;鸟儿晒太阳;鱼儿戏水戏浪。这些富于早春特征的景物组成一幅层冰解冻、波光粼粼、山川氤氲、田野生机勃勃的图画,给人以高度谐和的美的享受。游人相偕出游,作者将品茶、饮酒、骑驴观赏诸画面合为一组镜头,热闹非凡。自然风光与人物活动相映成趣。既表达了一种轻快喜悦的心情,又流露了对自然重新焕发生机的欣赏和赞美之情。板书设计:城中余寒-(叙事)-欲出不得 总:全景-微润、空阔 心情-若脱笼之鹄 满井春色-(描写) 分:水、山、柳、麦、人、鸟、鱼 结束全文 -(议论) -表明寄情山水的意趣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满井游记》优质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