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版高考地理第三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一讲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精选教案.docx

    • 资源ID:13918564       资源大小:691.26KB        全文页数:4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版高考地理第三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一讲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精选教案.docx

    1、版高考地理第三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一讲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精选教案第一讲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一、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1自然条件主要有气候、土壤、地形等。2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地价、农业技术等。温馨提示农业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往往占主导地位。二、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1原始迁移农业(1)分布:热带雨林地区的某些原始部族。(2)生产过程: (3)影响:森林破坏土壤侵蚀肥力下降谷物产量_低_。2传统旱作谷物农业(1)生产特点:自给自足式的农业,耕地稳定。(2)生产方式:以种植旱作谷物为主,精耕细作,农业区内同时

    2、饲养牲畜。(3)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的东岸及亚热带干旱的山地,包括中国东部东北、华北及西北部分地区,中南半岛的山地、丘陵,印度的德干高原和西部地区,巴基斯坦、阿富汗以及尼罗河、两河流域等地区。3现代混合农业(1)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的区位优势:地形平坦广阔、灌溉条件好、气候温暖、地广人稀、机械化程度高。(2)生产方式:种植谷物和放牧牲畜。具体如图所示:(3)生产优点:两种生产方式互惠互利,形成良性循环;时间互补,忙闲错开;两种生产方式的结合可以保证农场经济收入稳定。温馨提示(1)世界重要的农业地域类型还有商品谷物农业、水稻种植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等。(2)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的混合农

    3、业的限制因素是灌溉水源,解决措施是东水西调。三、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地球面貌产生深刻影响。2不合理方式:砍伐森林、过度垦殖、过度放牧等。3农业技术的负面影响:造成土壤板结、土壤污染和生态破坏。温馨提示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易形成土地荒漠化和土壤盐渍化,湿润半湿润地区易形成水土流失问题。一、知识联系串一串二、核心问题想一想1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2如何合理地进行农业区位选择?3农业地域的形成条件有哪些?4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有什么生产条件和生产特点? 以考纲为纲以真题为范 考题精妙典例(2017全国卷节选)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西班牙是欧洲发达国家中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

    4、。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位置见图a)的甲地附近干旱少雨。1956年当地勘探到深层地下水后,灌溉农业得到发展。1971年引入滴灌技术,日光温室(不需人工增温)快速普及,生产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出口量大增,主要出口西班牙以北的欧洲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后,甲地温室农业进入集温室安装维护、良种培育与供应、产品销售、物流等为一体的集群式发展阶段,产品出口量加速增长。图b示意甲地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的年内变化。(1)从气候角度分析甲地普及日光温室的原因。(2)分析20世纪7080年代甲地温室生产的农产品出口西班牙以北欧洲发达国家的优势条件。(3)分析甲地温室农业集群式发展对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作用。解

    5、析第(1)题,可从甲地的气温、光照、降水等方面分析。该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光照充足,气温相对较高,不需要人工增温;高温季节农作物生长旺盛,但降水较少,温室可以减少蒸发,这都是甲地普及日光温室的原因。第(2)题,该地发展农业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其北侧的欧洲发达国家冬季气温较低,冬季蔬菜、瓜果的市场缺口大。第(3)题,可从保证产品质量、维护与更新设施与设备、将农产品快速运达市场等方面分析。答案(1)地处地中海沿岸,冬季温和(最冷月最低气温为8 左右),日光温室可满足蔬菜、瓜果生长需要;当地干旱少雨,日光温室可减少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2)蔬菜、瓜果成熟早,可反季节供应;冬季气候温和,温室设备

    6、简单,不需要加温,生产成本低;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3)有利于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保持产品质量优势;能及时维护、更新各种设施、设备,保证生产的稳定和供应的连续;完善的销售网络与现代物流业,能将农产品快速运达市场。命题出发点日光温室的形成条件、温室农业的特点。命题落脚点考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及特点。试题评价 (1)选材之“新颖”:本题以西班牙日光温室的快速普及、温室农业的发展为背景材料,设置情景素材鲜活,情景真实,且图文结合。(2)考查之“全面”:考查内容涉及区域地理知识:欧洲西部的气候特征;农业区位因素分析;新型农业类型的形成条件及特点,集群式农业发展的作用;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试题

    7、全面性、综合性强,且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这就要求考生必须运用系统的知识全面分析问题。(3)设问之“创新”:本题注重对试题设问思路和形式的探索和创新设计,设置有限度的开放性设问,给予考生进行个性表达的广阔空间,第(4)题的设置,既保证考生有话可说,又使能力目标可测、答案可控。这样的试题使考生能够从标准答案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鼓励考生主动思考。从不同角度认识和理解地理事物,充分考查考生思维的敏捷度和创新度。考点(一)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学法:练全悟透快速通关1(2016海南高考)如图所示区域中,秋明、汉特曼西斯克等城市的蔬菜供应主要依靠进口,波动较大。2014年起,这些城市郊区以及周边地区采用

    8、荷兰等国的技术,修建了大型温室蔬菜培植基地。生产的蔬菜可满足当地约20%的需求。据此完成(1)(3)题。(1)该地区蔬菜种植的限制性自然因素是()A热量 B水分C光照 D土壤(2)该地区利用温室培植蔬菜的优势条件是()A劳动力成本低 B生产技术先进C种植历史悠久 D能源供应充足(3)该地区扶持温室蔬菜培植基地建设的直接目的是()A减少蔬菜对外依赖 B增加农业经济收入C改善当地种植结构 D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解析:(1)A(2)D(3)A第(1)题,该地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修建大型温室蔬菜培植基地就为了改善热量条件,所以该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热量。第(2)题,从材料提取信息“2014年起,这

    9、些城市郊区以及周边地区采用荷兰等国的技术”说明该地区的温室培植蔬菜的生产技术比较差,同时也说明该地区温室种植刚起步不久,称不上历史悠久。该地区经济发达,人口较少,劳动力的成本较高;但该地区具有丰富的天然气和石油资源,能为温室培植提供充足的能源。第(3)题,从材料提取信息“蔬菜供应主要依靠进口”和该地区引进的温室培植“生产的蔬菜可满足当地约20%的需求”,说明政策扶持最直接的目的是让蔬菜尽可能满足当地需求,减少对外依赖。2(2015全国卷)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

    10、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1)(2)题。(1)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鱼塘的直接目的是()A提高土壤质量 B节省劳动力C促进生态循环 D提高经济收入(2)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解析:(1)D(2)A第(1)题,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很大,随着珠三角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的增多,花卉和蔬菜的市场需求量增大。农民用花基、菜基取代桑基、蔗基,生产花卉、蔬菜,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提高了经济收入,故选D。第(2)题

    11、,城市数量增加,使城郊农业发展较快。城郊农业深受城市市场的影响,要为城市人口提供大量的花卉、蔬菜、肉蛋奶等农产品,种桑、种甘蔗显然与城郊农业的发展方向不一致,故选A。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自然因素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决定某地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分析时可依据其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去分析,具体总结如下:2社会经济因素、农业技术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现代农业中,市场、交通、科技、政策等决定农业生产的方式、水平和效率,所以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是决定性因素,图析如下: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4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一般方法(1)整体评价法这种方法常用于分析某一区域某种

    12、农作物或地域类型的发展条件,即从有利、不利方面分析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2)关键因素法主要因素:某一区域某种农作物发展所必需的所有因素,要完整、全面地列出。主导因素: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即没有这种因素该农业就不可能在该区域分布。限制性因素:类似于木桶原理的短板,其他条件满足,唯有某一条件不能满足,此条件为限制性因素。(3)发展分析法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市场是最富于变化的因素,市场的大小、区位、产品的价格、竞争对手以及政府政策等都从不同侧面影响市场的需求量,进而影响农业区位。交通运输、技术条件的变化: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大大缩短了产品运输时间,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市场和农产品生

    13、产地在地域上出现分离,逐渐形成跨地区以致世界性的农业区域专业化。考点(二)农业区位选择 学法:研一题悟一法通一类(2017江苏高考)河南淅川是我国南橘北种的最后一站,因其个大、质优、早熟,深受消费者喜爱。如图为汉中、淅川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与同纬度汉中相比,淅川柑橘上市较早的优越自然条件是()A北部山地阻挡南下冷空气,冬季气温高B地处山间谷地,云雾多,气温日较差小C位置偏东,受东南季风影响大,降水多D临近水库,水体对当地气候调节作用强(2)最适宜种植柑橘的地区是()A BC D学审题析题(在“_”上填关键点)1从题干中获取信息题干中“南橘北种的最后一站”说明影响其种植的主

    14、导因素是热量。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答案(1)D(2)A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1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首先根据经纬度位置及其他信息确定各地的气候特征;根据等高线等信息分析各地的地形特征;结合各种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区位选择。(1)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盆地地区。水稻玉米棉花甘蔗甜菜水热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节较长的平原地区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 地 区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 地 区气候凉爽的中温带地区(2)林业: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区。种类分布柑橘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地区苹果湿润、半湿润的暖温带地区(3)畜牧业: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区。(4)渔业:

    15、主要分布在湖泊、水库、池塘、沿海海域等地区。2从微观角度对小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在进行局部地区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2013全国卷)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完成(1)(2)题。(1)每年情人节(2月14日),在美国销售的鲜切玫瑰花多来自哥伦比亚。与美国相比,在此期间,哥伦比亚生产鲜切玫瑰花的优势自然条件是()A地形较平 B降水较丰沛C气温较高 D土壤较肥沃(2)目前,墨西哥已成为哥伦比亚在美国鲜切花市场的竞争对手,与哥伦比亚相比,墨西哥开拓美国鲜切花市场的优势在于()A运费低 B热量足C技术高 D品种全解析:(1)C(2)A第(1)题,情人节时

    16、北半球处于冬季,此时美国气温较低,而哥伦比亚位于赤道附近,此时气温较高,有利于鲜切花的生产。第(2)题,由图可知,墨西哥的纬度高于哥伦比亚,因此其热量条件不会比哥伦比亚更充足;墨西哥与哥伦比亚同属于发展中国家,两国技术水平相差不大;哥伦比亚位于纬度较低的赤道附近,热量充足,其鲜切花的品种应多于墨西哥;墨西哥离美国较近,将鲜切花运往美国的运费低于哥伦比亚。2自20世纪90年代初,浙江温州的一些瓜农到海南岛承包土地,种植西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他们每年8月底到海南岛种西瓜,次年5月中旬返回温州。据此完成(1)(2)题。(1)温州瓜农选择在海南岛种植西瓜,是因为海南岛()A西瓜品种优 B种植成本低C

    17、种植利润高 D市场需求大(2)温州瓜农每年58月离开海南岛,主要原因是此期间()A温州正值农忙季节 B海南岛不宜种植西瓜C瓜地休耕以恢复肥力 D海南岛西瓜竞争力弱解析:(1)C(2)D第(1)题,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农业追求的是经济利润。第(2)题,58月正值我国的夏季,全国各地西瓜纷纷上市,海南岛西瓜便失去了冬季所具有的市场竞争优势。3(2018福州一模)娃娃菜为半耐寒性蔬菜,生长周期约为55天,有肥大的肉质直根和发达的侧根,生长适宜温度为1022 。兰州市郊(海拔2 0002 800 m)是优质娃娃菜的主产区。如图示意兰州市区(海拔1 520 m)气候统计。据此完成(1)(2)题。(1)该

    18、主产区娃娃菜品质优良的原因有()水源充足气候冷凉土质疏松空气潮湿A BC D(2)为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该主产区最适宜种植娃娃菜的时段是()A25月 B58月C69月 D912月解析:(1)B(2)B第(1)题,娃娃菜“半耐寒性”生长习性:温度适宜在1022 、生长周期约为55天,而兰州符合气温条件的时间长达半年时间,可使娃娃菜充分进行有机质积累,则气候冷凉是其品质优良的重要原因;“发达的侧根”要求有疏松的土壤条件;则正确。两项材料中没有反映而不能确定。第(2)题,图示兰州市区气温在10 以上时间为410月,兰州市区海拔为1 520 m,而主产区海拔2 0002 800 m,则主产区气温正常情

    19、况下要低于兰州市区38 ;结合图示兰州市区气温可判断适宜生长的时间为59月,但由于娃娃菜生长周期为55天,9月种植后,10月的温度条件不利于生长;故最适宜种植时段为58月。考点(三)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学法:练全悟透快速通关(2015安徽高考节选)如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题。1下列选项中,符合乙地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是()A机械化水平高 B水利工程量大C经营方式粗放 D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低解析:选B乙地位于东南亚地区,该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该种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特点有: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水利工程量大、生产规模

    20、小等。故B项正确。2(2018西宁模拟)如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斜线部分为玉米带。读图,回答(1)(2)题。(1)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热量丰富,生长期长地广人稀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A BC D(2)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劳动力充足机械化程度高市场广大复种指数高交通运输便利ABCD解析:(1)D(2)C第(1)题,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都地处较高纬度,热量条件相对较差,而地广人稀不是自然条件。第(2)题,中美两国玉米带都地处地广人稀的地区,机械化程度较高,中美两国本身都是人口、经济大国,则玉米的市场需求大,两地

    21、交通线稠密,交通条件便利。3(2015重庆高考节选)如图是某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与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农业地域类型类似的区域是图中的()A BC D(2)区域大规模农业生产活动对当地原始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是()A温室气体减少 B森林覆盖率减小C入湖泥沙量降低 D草原生产量降低解析:(1)B(2)B第(1)题,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的农业地域类型为混合农业,由图中的图例可以看出地区既发展畜牧业又发展种植业,属于混合农业。第(2)题,由图可知区域主要从事养牛业,养牛业对温室气体排放影响不大,A项错;养牛业会垦殖牧场、破坏森林,故B项正确;养牛业不可能减少入湖泥沙量,C

    22、项错;该地属于温带森林带,因此对其“原始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可能是对草原的破坏,D项错。4(2018开封模拟)读我国内蒙古呼伦贝尔牧区(甲)和阿根廷潘帕斯牧区(乙)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1)下列区位条件中,不属于甲、乙两牧区发展畜牧业共同具备的条件的是()A夏季气候温暖B土地辽阔,地势平坦C临近海港,便于出口D草类茂盛(2)关于甲、乙两牧区畜产品生产和销售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牧区产品主要面向国际市场;乙牧区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B甲牧区主要为城市提供肉、奶、禽、蛋等;乙牧区主要出口羊肉到北美C甲牧区产品主要靠铁路运输;乙牧区产品主要靠航空运输D甲牧区生产依赖天然草场,“超载放牧

    23、”严重;乙牧区种植饲料作物或牧草,补充天然牧草的不足解析:(1)C(2)D第(1)题,根据两牧区的区位图可知,内蒙古呼伦贝尔牧区位于我国内陆地区,远离海港,而潘帕斯牧区临近海港。其他三项均属两牧区共同的区位条件。第(2)题,呼伦贝尔牧区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皮、毛、肉、奶的重要供应地,其产品靠铁路或公路运输,牧区内普遍存在“靠天养畜”和“超载放牧”的现象;为我国城市提供肉、奶、禽、蛋的主要是农耕区畜牧业。潘帕斯草原的牛肉主要依靠海上运输,出口到欧洲国家,产品主要面向国际市场。5(2018河南十校联考)如图为欧洲某地区农业地域类型中的土地利用示意图,夏季上山放牧、农田两年轮种和种植橄榄是图示地区重要的

    24、农业生产特点。据此完成(1)(2)题。(1)该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A稻作农业 B混合农业C大牧场放牧业 D商品谷物农业(2)该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水源不足 B土壤贫瘠C洪涝频繁 D气温较低解析:(1)B(2)A第(1)题,读图可知,该地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商品率较高,为混合农业。第(2)题,由图中的地形区名称及该地大面积种植橄榄可知,该地为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最适宜植物生长的夏季,降水少,水源不足。1稻作农业(1)区位条件(2)特点、成因及发展措施特点原因发展措施小农经营人均耕地少集约经营,适当扩大生产规模单产高精耕细作商品率低

    25、农村人口多,以自给为主控制人口数量,增强商品意识机械化水平低经济水平低,田地规模小大力发展工业,加快机械化发展科技水平低农民文化科技素质低,凭经验生产加大科技宣传与投入水利工程量大季风气候水旱灾害频繁大力投资建设水利工程2混合农业(1)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优势区位因素区位优势自然因素气候气候暖湿,光热充足,降水相对较多地形地势平坦开阔(东南部的墨累达令盆地)土壤土壤肥沃水源灌溉条件较好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密度地广人稀,农场规模大交通交通发达便利市场面向国际市场机械化机械化水平高科技科技水平高,牧草和畜种优良政策政府鼓励、扶持(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生产特点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以小麦绵羊混合生产为

    26、主,是现代混合农业的典范。其特有的生产优势如图所示:3商品谷物农业(以美国为例)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便利的交通运输是商品谷物生产的基础,地广人稀和机械化水平高是大规模经营的条件,先进的农业科技是现代化生产的保证。商品谷物农业形成的区位条件及主要影响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区位因素分析形成条件评价自然因素地势平坦开阔(位于美国中央平原)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作物的高产、稳产;地势开阔平坦,为机械化生产和大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气候温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土壤肥沃(是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水源充足(五大湖与密西西比河)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广阔(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促进了商品粮的大规模生产和农业的现代化交通

    27、便利(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的水运与铁路、公路交织)便于商品集散,降低运费,提高经济效益地广人稀(中部平原,人口密度小,土地租金低)有利于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商品率机械化水平高(发达的工业提供了支撑)为大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农业科学技术先进(建立了全国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系统)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促进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科技化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4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1)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和西欧乳畜业的区位条件、特点(2)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和西欧乳畜业的对比分析项目异同西欧乳畜业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产品相同点畜牧业

    28、,生产乳畜产品不同点牛奶及其制品牛肉市场相同点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不同点满足城市人口生活需要的国内市场主要面向国际市场经营方式相同点集约化、专业化经营不同点生产规模较小生产规模较大交通条件相同点快速、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不同点依赖于城市与郊区联系的铁路、公路需要依赖国际联系的铁路、海运原料供应相同点牧草、饲料不同点种植牧草、饲料作物以天然牧草为主区位不同点城市郊区优良的天然草场地区科技相同点机械化、培育良种、冷藏和保鲜技术等考点(四)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与评价 学法:研一题悟一法通一类(2014全国卷节选)下图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 下列农业生产类型中,最适宜在图示岛屿发展的是()A水田农业 B迁移农业C种植园农业 D畜牧业学审题析题(在“_”上填关键点)答案D1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方法(1)根据气候判断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种植业的发展,可以发展稻作农业;夏季风不稳定多旱涝灾害,需兴修水利,工程量大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较丰富,热量、光照不足,不利于谷类作物成熟,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适宜发展乳畜业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烈,昼夜温差大干旱区可以通过解决灌溉问题发展优质农产品,如温带水果、棉花等的生产,因而多为灌溉农业或绿洲农业;半干旱区可利用天然牧场,发展大牧场放牧业(2)根据分布判断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地域性明显,首先根据经纬度和陆地轮廓进行


    注意事项

    本文(版高考地理第三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一讲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精选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