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统万城历史文化专题.docx

    • 资源ID:13913830       资源大小:47.69KB        全文页数:3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统万城历史文化专题.docx

    1、统万城历史文化专题周末讲座理论政策产业挖掘文化资源 发展文化产业陕西日报 2014年9月16日编者按 位于靖边县城北58公里处的统万城是东晋时南匈奴贵族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国都城遗址,也是匈奴族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唯一一座都城遗址,是中国北方最早、最著名的都城,已有近1600年历史。统万城不仅是多民族文化积淀的历史文化名城,还是朔方地区重要的政治、军事重镇,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业民族交往、互渗、融合的重要桥梁,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及其游牧文化与中原汉族及其农耕文化交融的例证,也是一个消逝了的民族遗留的历史见证。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政治经济、草原民族建筑艺术以及生态环境

    2、变迁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本期周末讲座邀请到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侯甬坚,为我们讲解统万城遗址的前世今生,本报特撷取精华加以摘编,以飨读者。专家讲义摘编 我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统万城遗址,建于公元413年,至去年恰好是1600周年,因为这是一座古代欧亚大陆上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交流中诞生的都城,也是中国古都建造史上一个伟大奇迹,需要与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它,并进行思考。 一、统万城遗址面面观 位于陕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的统万城遗址,坐落在无定河上游红柳河北岸,它寄身于毛乌素沙地南缘,默然无声,揭示其历史之后,会使人感受到历史风云之翻卷,有时比大海的巨浪更加汹涌澎湃,狂

    3、暴不已,难以遏制。 1、创建人及其民族和时代 统万城的创建人是十六国时期(304439年)的大夏国君赫连勃勃(381425年)。公元407年,铁弗匈奴首领赫连勃勃自称天王、大单于,建元龙升,置百官,国号“大夏”。413年,赫连勃勃开始营建新的都城,晋书赫连勃勃载记记载:“勃勃自言:朕方统一天下,君临万邦,可以统万为名。”都城故名统万城。 草原英雄赫连勃勃的传奇故事有许多,作家高建群以他和鸠摩罗什(344409年)为“大恶”和“大善”的化身,写出了长篇小说统万城,这是一次很有些飘逸超脱风格的文学描写。过去史书上对赫连勃勃的评价是“为政残暴嗜杀,狂妄自慢”,而台湾学者陈识仁先生的最新论文历史书写下

    4、的赫连勃勃与统万城,从草原民族的特点出发,为重新撰写这名草原英雄提供了颇具启发性的史学视角。 尽管此城兴建于五胡十六国那样动荡不宁、群雄逐鹿的时代,却因为兴建政权和民族(大夏国铁弗匈奴部)、地点(毛乌素沙地南缘)、方式(强制性大规模修建)、应用材料和技术诸方面的特殊性,反而给后世留下了一座沙地生土建筑的丰碑! 2、古城位置及其周边环境 赫连勃勃对于自己所选择的都址相当满意,他这么描述:“美哉斯阜,临广泽而带清流。吾行地多矣,自马岭以北、大河以南,未有若斯之壮丽矣。”许多人把这样的赞美,解释为这是一片水草丰美、景物宜人的地方。据统万城铭记述,这里“背名山而面洪流,左河津而右重塞”,居高临下,地势

    5、险要,易守难攻,周围又有广阔的牧场,是扼守边地的重要位置。 统万城建城时的自然环境是什么景象?不少人认为,古代城池(尤其是都城)不可能在沙地上建立,统万城遗址上的覆沙是隋唐时期才有的。可是,根据该地区所处地理位置及第四纪以来所遭受西北方向风沙侵袭的证据资料,在对城墙根之下做的考古发掘,发现底下为原生细沙沙层,地面则为季节性景象,夏秋时节为草场所在,冬春时节则是风沙推进。而铁弗部既然从战略和地形上选择了这里,就会采用建筑材料做成宽墙、厚基来克服沙地上的不足。于是,人们称道统万城为“沙漠古都”或“大漠古城”,都有其依据。 3、建筑方式、材料与古城形状、功能 统万城修建所使用的建筑材料,主要是天然白

    6、土。关于这一点,匈牙利布达佩斯考文纽斯大学的安德拉斯博士认为,统万城之所以呈现为白色,是因为匈奴人尚白,“这一点在中国和匈牙利两国都能得到明证”。其实,反过来说尚白特征的形成与匈奴族生存的环境有关,会更有道理。我们在实地调查中产生的看法是:这种原生白土,只能是就地取材,取自于自然地层中,白色是它的天然颜色,有的地方称其为高岭土。采用白土修建的城池,越干越硬越结实,在阳光的照耀下,白土分外白皙。长久以来,当地民众习惯性地将它称为“白城子”。 统万城遗址的现状是分为外郭城、东城、西城三个部分,东南部的西城和东城是重心所在,外郭城墙则向西北方向拉长,在外观上出现的是一个极不规则的刀具形状。东城和西城

    7、本身略呈长方形,中间以城墙分隔。东城周长2566米,西城周长2470米,墙体残高210米,墙基宽1016米。城的四角均筑有方形墩台,现最高处达31.6米。西城的四面均辟有城门,西门瓮城尚存。城址内发现有夯筑台基等遗迹,出土有汉代至宋代的铜印、铜佛像、铜镜、钱币、石碑、瓷器、陶器等遗物。二、统万城遗址的价值 统万城之名来自十六国时期的铁弗匈奴部,使用于413427年,但研究者的眼光从未仅仅停留在赫连夏上。北魏时期称其为统万镇,以后则多以夏州城为名,包括881年党项首领拓跋思恭据守夏州,到1227年蒙古族军队灭夏,废弃该城址为止,统万城前后使用和延续的时间达到了八百余年。正因为该城池延续的时间长,

    8、经历过的王朝和地方政权多,居住和经过此城的民族和人数亦多,故而积累和蕴涵了极其丰富的历史价值。 国家以统万城之名来命名遗址,其取舍之义,一是看重建城之初作为大夏国都的一段历史,二是看重北魏灭亡赫连夏后置统万镇的60年,统万城之名不废的事实,三是取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统万城之名,有利于国内外了解和传播,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认为统万城遗址的定位主要是在“匈奴古都”和“沙漠古都”上,其突出价值和综合影响可以归纳为如下四条: (1)自公元413年起,大夏国统万城的修建,已有1600年的历史;其西城西南角楼遗迹的外观,具有罕见的真实性和强烈的震撼力,表达了人类在沙漠地带求取生存和竭力发展的愿望,它所

    9、包含的最大历史苍凉感特色和美学特征,现已成为统万城遗址的象征; (2)统万城遗址内容与现存历史文献记录的吻合和对照研究,所揭示出的行政建置及各个居住民族的大致历史,其防御功能明显,商业活动延续,构成欧亚大陆古代农业、牧业民族交往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 (3)面积近2平方千米的城址保存较好,建筑材料取之当地,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色彩;作为沙漠/黄土自然过渡地带上的古代城址,记录了该地区历史环境发生变化的完整过程,专家普遍认为这里是中国北方环境变化研究的一处重要地点; (4)无论是对中华民族建筑史,还是民族大融合,以及我国优秀民族创造的多元文化精神与物质形象的生存实体研究方面,统万城都能

    10、发掘出巨大的历史信息。简言之,统万城遗址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重要而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欧亚大陆各民族融合发展的历史见证,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科研价值,是珍贵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和旅游观光资源;统万城遗址的科学保护与合理的开发,对于提升本地文化品位,走上能源产业与文化产业并举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这正是数十年来社会各方持续研究和关注统万城历史之意义所在。 三、统万城遗址的展望 已经挺立了1600年,统万城早已显得非常苍老了!在欧亚草原民族连动的十六国时期,多个民族共同修建的统万城,至今还是引发了许多古人后裔的思念,专家学者的探寻,以及以游客身份出现的诸多外来人群的好奇心。为此,与统

    11、万城遗址有关的人士们,还需要做不少的工作。 1、匈奴后裔的故乡 人们普遍认为草原游牧民族的流动性,决定了他们不可能也无必要建设永久坚固的要塞,安德拉斯博士对此提出了质疑。通过大量史料证明,他认为草原游牧民族完全有能力建设坚固的要塞,然而游牧民族要塞的功能,无论是从环境、经济还是生活方式上都完全不同于定居人群的建筑。同时,绝大部分游牧民族的要塞都建筑在游牧民族和定居人群的交界处,因此其建筑风格兼具两种文化。除了统万城曾是匈奴族唯一的都城话题之外,还有匈奴族文化是可以认真加以发掘和探讨的。众所周知,历史发展到秦汉时期,北方草原上的匈奴民族也成长起来了。在风俗、语言、血缘关系、牧业生产诸方面,已经有

    12、了相当多的经验和积累。他们的衣、食、住、行,极富草原特色,娓娓道来,不啻一道道鲜美的风情餐饮。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统万城研究,吸引了许多国外学者的关注,尤其是在去年6月份在靖边县召开的“统万城建城一千六百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匈牙利国家电视台及布达佩斯考文纽斯大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8位匈牙利籍人士参加研讨会的热情及其在东方寻找其祖先活动印记的工作,都给与会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志于此的靖边县地方政府工作人员和部分与会学者,发出了期待匈牙利等东欧国家民众前来统万城展开“国际寻根热”的活动。 2、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之路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

    13、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最新一版的我国各地45项不同类型文化遗产,被国家文物局列入更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于2012年11月17日正式对外公布。与陕西有关系的内容,只有“统万城(陕西省靖边县)”是被独立列出的,虽然在这份名单中排在第42位,这并不是一种分量的排列,而是一份多因素并存的排列名单。 去年夏季,排在第39位的云南哈尼梯田,以“红河哈尼水稻梯田处于云南南部,在过去的1300年中,哈尼族人已经形成了一种将水从森林覆盖的山顶运送到梯田的复杂通道系统”的评价获得极大的认可,成为我国第45处世界文化遗产,其内容和过程就颇有启发性。这其中最大的启发就

    14、是:单个申报最有特色,只要自身建设保护得当,不受其他地方的影响,容易获得成功! 3、如何保持这座古城的原貌 文化遗址的保护尤其是修复问题历来有争论,社会公众和学术界都很关注。在统万城遗址上,最先进行建筑遗址外观保护的是永安台(龙墩)。20122013年间,陕西省文保部门对统万城最重要同时也是日渐残破的西南角楼遗址展开了加固维修工程,带来了遗址外观的部分改变,从而引起了部分学者的强烈关注和讨论。我们对此的看法是,当地常年的风蚀、雨蚀现象以及人为破坏带来的影响,已经影响到遗址本体的稳定性和展示效果,文物保护部门对此采取抢救性保护措施,的确很有必要。相对于遗址本体的毁灭性塌陷,不能完全保证遗址原貌的

    15、保护措施也很有必要。 如今学者们的普遍共识是,在当前经济建设迅速迈进、文化发展走向繁荣的背景下,要更好地保护文化遗址,必须走出学科分野,在经济利益和历史意识之间求取最大公约数,为子孙后代尽可能留下更多的传世遗存。 4、统万城旅游方式建言 无论你是什么心情,在走向统万城遗址的时候,都只应该是步行,最多是骑马代步,由远及近地逐渐靠近统万城!所有的旅游设施,不论有多么重要的理由、多大的道理,记住:都不要靠得统万城遗址太近!最好是站在一个地形的凹陷处或稍远的地方,当走上了沙梁,你才渐渐瞄见了统万城。简言之,越是包含历史苍凉感的沙漠遗址,越是能够吸引那些怀有别样见识的中外旅游人群,对于他们的欣赏口味来说

    16、,毫无疑问的是倾向于尽可能地保持历史原貌,以便他们自己可以从中读出什么感觉来。沿着遗址南面城墙遗址,开辟一条环遗址内外侧,可供电瓶车载客参观的路线,为目前的当务之急。四、学界的热切期待 我们在实地考察和研究中感觉到,站立于已有1600年城龄的古城址上,古城墙可见、可触摸、可攀越,这种情况在全国是不多见的!能够围绕着统万城遗址进行研究和考察,是我们的一种满足感,我们感到很幸福和激动!凡是与统万城遗址的保护和传承有责任、有关系的人士,都应该拨冗去看一下。在近距离的接触中,在相关历史资料、考古现场、出土文物的了解中,增加对古遗址的感情,以有利于最有效、最有张力地展开工作。 我们热切地建议:我省以统万

    17、城遗址作为文物考古工作的突破口,以申报和建设世界遗产目标为推动力,汇集多学科专家学者的意见,拿出一个大胆、新颖而有魄力、有远见的方案,将统万城遗址及其周边环境的保护、推介、传承工作做起来,将大多数人的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将一直欠缺的工作补起来,经过若干年细致超群的建设工作,达到甚或超过国家对大遗址保护的要求和指标,产生推动我省各方面工作的实际效果。挖掘文化资源 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系列讲座之五:统万城历史文化专题讲座心得体会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 江泽林 一、统万城的历史追溯 (一)名称来由 统万城是我国东晋时五胡十六国之一的夏国(407431年)赫连勃勃建都的地方,始建于公元413年,建成于公

    18、元419年,至公元427年被北魏占领,作为都城仅存在了8年。遗址位于陕西省靖边县北部,虽历经1600年风雨沧桑,至今仍气势恢宏,是我国古代匈奴族遗留的一座重要都城遗址,有着无可替代的历史地位。晋书赫连勃勃载记记载:“勃勃自言:朕方统一天下,君邻万邦,可以统万为名。”都城故名统万城。都址处于奢延水和黑水之间。奢延水就是今靖边县无定河上游的红柳河,黑水则是无定河北岸的支流淖泥河。 (二)选址原因 一是地理环境相对优越,适宜发展畜牧经济。尽管统万城周围土壤以沙质土为主,但由于当时的天气有春夏冷湿的现象,尤以每年的春季至秋季为最好的季节,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因而当时的统万城周围应是水草丰美,是大夏国最重

    19、要的畜牧业生产区。此外,无定河流域的生产方式已从秦汉时期的农业经营转为畜牧业经营,而夏国的居民构成以游牧人口居多,把都城选在无定河流域的统万城,其目的之一就是考虑这种基本之需。二是在军事上具有战略地位。从对外发展和防御来看,统万城在军事上具有战略地位。日本学者市来弘志指出:统万城位于鄂尔多斯沙漠南缘路之上,不仅进攻陇东便利,并且如溯无定河支流而进马上便可由洛水而出,正处夺取长安的两条进军路线的交汇处。另外,若沿沙漠西行,再急转南下,又可顺高平川谷直达高平城。可以说在以河套为进退之地,视南下为争夺目标的格局上,统万城作为向外发起攻击的据点,具有其他地方无可比拟的战略地位。在袭取东晋占领长安以后,

    20、赫连勃勃留子赫连王贵镇守长安,自己仍回统万城,其重要目的就是为了凭借黄河天堑和统万城的坚固来防御仇敌北魏。 三是交通便利。统万城正处在一个“十”字的交汇处,向西与高平有道路可通,向东有道路可以到达黄河边,向南与长安有道路可通,向北与代来城、大城等也有道路可通,因而交通比较便利。另外,赫连勃勃曾是后秦将军,长期活跃于陕甘及山西一带,地形熟悉,在当时兵荒马乱的岁月,在此占地为王也是正常选择。 (三)轮廓构成 统万城由宫城、内城和外城组成,宫城内有赫连勃勃居住的皇城,内城是各级官署和王侯贵族的居所,外城则是一般居民区。内城垣保存比较完整,分为东西两部分,东南部的西城和东城是重心所在,外郭城墙向西北方

    21、向拉长,在外观上出现的是一个极不规则的刀具形状。东城和西城本身略呈长方形,中间以城墙为隔。东城周长2566米,西城周长2470米,墙体残高2米10米,墙基宽10米16米。城墙的四角筑有方形墩台,现最高处达31.6米,城基最厚处达25米,墙体高处达20多米,周围筑有马面30余座。建筑材料主要是天然白土,据记载,城墙是以此土经蒸煮压实而成,故当地俗称白城子。 二、统万城的历史地位 统万城是匈奴族大夏国的都城,虽然大夏国在中国历史上仅存在了28年,但统万城却在建成之后的5个多世纪里一直是鄂尔多斯高原南部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也是扼守“草原丝绸之路”的东西交通重镇之一,有行政建制历时八百多年之久。统

    22、万城不仅是多民族文化积淀的历史文化名城,还是朔方地区重要的政治、军事重镇,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业民族交往、互渗、融合的重要桥梁,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及其游牧文化与中原汉族及其农耕文化交融的例证,也是一个消逝了的民族遗留的历史见证。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政治经济、草原民族建筑艺术以及生态环境变迁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从建筑学看,统万城具有多种特点,是我国早期大规模使用木筋建筑的首例,也是我国早期使用三合土的范例。1996年该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国家100处重要大遗址,2012年被列入我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三、统万城遗址的现

    23、代价值(一)历史文化价值。统万城具有很强的历史性、时代感以及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它作为历史的见证,积淀了唐、宋时期党项西夏文化与鲜卑、西羌、吐蕃、回鹘、契丹、汉文化,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文化最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文化古城遗址,是窥探中华沧桑历史和文化精华的一个窗口。(二)考古文物价值。统万城是我国也是世界上遗留下来的早期匈奴古都,具有重要文物保护价值。同时它也是我国现存较完整的古城遗址之一,城内遗留文物丰富,是研究大夏和西夏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科技、军事、城市、建筑、生态环境变迁、民俗和匈奴民族的重要文物资料和第一手实物资料。(三)建筑艺术价值。统万城是匈奴民族遗留下来的一座城墙

    24、轮廓、众多建筑保存较完好的都城。该城的地形和城体是一个典型的军事城堡,城体高大宽厚且坚固硬实,是难以逾越与攻破的军事屏障。规划设计从战防的实际需要和效用出发,用三合土筑城并修筑马面,利用马面中的空间作为战备仓储,这些都匠心独具,富有创造性,对现代的筑城技术和战争防御工程设计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四)生态环境价值。统万城从“沃野千里,水草丰美”、“背名山而面洪流”,到“大风积沙”,到“堆沙高及城堞”,再到“深在沙漠”,一直到高耸于沙海之中的白色城垣与角楼残迹,反映出当地生态环境的巨大变化,它的兴废不单是一个城市的历史问题,同时也揭示了北方生态环境敏感带地区人地关系的变化过程。作为反映环境变迁的一个

    25、尺度,具有非常典型的意义。(五)旅游观光价值。统万城虽然饱经风霜,仍卓然挺立、雄浑苍茫,残垣断壁间仍然透出雄伟气势,昔日繁华依稀可辨。这座古城遗址是一座历史文化纪念碑,可以让游客同样具有“经过此地无穷事,一望凄然感废兴”之慨。作为一处历史文化遗产,它体现的是千年古都深厚的人文意蕴,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重要的考古文物价值、建筑艺术价值及科学研究价值及重大的生态环境意义都赋予了统万城旅游观光价值。 四、国内外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实践经验 统万城遗址的保护利用要充分吸收借鉴国内外大遗址保护的实践经验。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在遗址保护方面已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各国在保护和利用的方式上又各具特色,我们要趋利

    26、避害加以借鉴。 (一)欧美发达国家的保护利用方式。欧洲是近代考古学的发源地,19世纪初就已开始从搜求古物艺术品转为完整的发掘、保护、展示大遗址,并与美化城市相结合。法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是世界上十分出色的。法国致力于对历史地段内的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善以及对遗址的再利用,保持历史文化遗产的活力并使其价值在新的时代得到提升。德国保护大遗址主要方法是建立公园和博物馆。意大利的一些大遗址则把考古遗迹的维护和文化、生态景观的建设与保护结合为一体,尤其重视保护遗址周围的地形地貌和环境。美国在遗址保护方面主要是遗址区与绿色廊道相结合,在大区域内运用遗产廊道的保护模式对遗址进行整体保护。 (二)亚洲国家的保护

    27、利用方式。从20世纪70年代起,日本采取保护与利用协调共进的方式,对大遗址投入较大力量进行史迹公园建设,既保护了大遗址,又发掘了新的旅游资源,为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提供了持久动力。韩国则非常注重文化遗址的原貌保存,严格保护文化遗址及其周围环境,不允许盲目开发。 (三)国内大遗址的保护利用方式。目前,国内提出了许多关于大遗址的保护与利用方式,包括整体保护和局部保护与利用。整体保护与利用主要有四种方式:一是将整个遗址区建成遗址公园。二是将遗址区与风景区结合,建成旅游景区。三是将整个遗址区建成森林公园。四是将遗址保护与现代农业园区结合,建成遗址历史文化农业园区等。局部保护与利用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将部分

    28、遗址建成遗址展示区,二是将部分遗址建成遗址博物馆。对比国内外的遗址保护实践经验,统万城大遗址保护利用中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正确认识统万城遗址的价值。大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是根本,必须先保护好,才能谈合理开发利用。二是应立足于统万城遗址身处沙地的特点,科学借鉴国外可行的实践经验。三是应针对统万城遗址的自身情况,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加强环境治理,改善城乡生态,创造美好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生活品质,让全社会共享发展成果。 五、统万城遗址保护与利用的若干思考 (一)统万城遗址保护利用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长期保护原则。从长久保存遗址的完整性、真实性出发,再现统万城的基本规模和整体格局,

    29、再现统万城源远流长的历史,内涵丰富的文化,气势宏伟壮观的基本风貌。二是坚持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有机结合的原则。从中外实践来看,大遗址保护有助于提升一个地区的文化形象,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构建优越的文化软环境,为一个城市或地域确立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的文化坐标。因此,统万城遗址的保护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城乡基本建设、环境改善相结合,达到以保护带动利用,以利用促进保护的目的。 三是坚持突出民族文化特色的原则。遵从我国传统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注重遗址的整体风格、人文环境与象征意义,有效保护遗址本体,改善遗址周边环境,凸显遗址的人文精神、人文价值和人文环境。通过各种形式及科学的陈列手段,

    30、展示有教育意义的历史典故,有突出贡献的各类专家,有传世价值的诗文书画,有代表性的出土文物精品,以求展现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 (二)统万城遗址保护与利用的思路 强化保护意识、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一致,走“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社会参与”的路子,依据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指向,综合考虑旅游文化内涵、景观审美特征和地域文化背景,把握最有开发价值的文脉,注意民族文化传统的发掘、保护和提高。保持统万城特色,展示原始风格和古城风貌,再现历史情景;利用人文旅游资源稀有性、历史远久性的优势,向游客展示民族风情;突出匈奴文化与草原文化,挖掘民族内涵,强化特色化开发,展示

    31、独有韵味民族文化风采,以物化的古城遗址遗迹和凝结的民族风情去打动游客的心,让游客亲身体验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增添怀旧情调,给人以探究神奇的愉悦和美好难忘的回忆。 (三)统万城遗址保护与利用的着力点 一是加强科学研究,深挖文化内涵。大遗址的经济价值源自它的文化价值。要发挥文化价值的导向、取向作用,在此基础上获得应有的经济价值。遵循正确的价值导向,加强大遗址的考古调查、考古勘探和考古发掘工作力量,最大限度地掌握大遗址的历史文化信息,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提升旅游品位和附加值,增强其旅游竞争力。在统万城的旅游开发中主打“匈奴文化”和“草原文化”这两张牌,加强与国内知名历史研究所的合作,定期召开统万城学术研讨会。 二是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树立科学保护意识,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指导下进行开发,绝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在旅游项目的名称、风格、形象策划、产品的设计、市场营销策略等方面突出特色。根据统万城的人文、自然资源特点,经充分论证后,


    注意事项

    本文(统万城历史文化专题.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