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广东省中医药健康促进工程实施方案.docx

    • 资源ID:13905742       资源大小:21.36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广东省中医药健康促进工程实施方案.docx

    1、广东省中医药健康促进工程实施方案广东省中医药健康促进工程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广东省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行动纲要(2014-2018年)(粤府办201414号),推进全省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大力发展各级中医医院的预防、养生、保健服务,实施广东省中医药健康促进工程,重点地市级和县区级中医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加强管理,制定如下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目标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试行版)在三年建,设周期内,通过重点扶持一批地市级中医医院、县区级中医医院加强“治未病”服务平台的规范化建设与科学管理,提高“治未病”服务水平和能力,丰富

    2、“治未病”服务项目与技术,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完善各级中医医院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功能,筑牢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网络,引领地方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 二、建设内容 按照2016年中医药强省建设专项资金使用计划,省财政按每个地级以上市、县区级中医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项目100万元的标准给予专项资金补助,共投入6100万元开展项目建设工作。经费主要用于: (一)加强中医医院“治未病”科的规范化建设与管理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修订版)的要求,加强中医医院“治未病”科的建设与管理。具

    3、体要求如下: 1.“治未病”科应为中医医院兼具管理与临床职能的一级科室,由院领导直接管理,设立专职的科室负责人,可涵盖或设置体检(提供中西医健康评估)、健康咨询指导、中医调养、随访管理及健康宣教等部门。不得把针灸科、推拿科、康复科、理疗科等临床科室及国医堂、名中医工作室等纳入“治未病”科范畴。中医医院应提供与医院规模、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备设施、技术力量和资金投入等,以保证“治未病”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治未病”服务质量。 2.“治未病”科的功能定位和应具有的管理职能:“治未病”科是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针对个体人健康状态,运用中医药养生保健技术和方法,结合现代健康管理手段和方法,系统维

    4、护和提升个体人整体功能状态,管理个体人健康状态风险,实现“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复发”的健康目标,达到预防疾病、健康长寿目的的科室。在现阶段以“未病先防、瘥后防复”作为主要功能定位。“治未病”科可具有以下管理职能:一是统筹并整合资源,构建“治未病”服务链。充分利用医院现有资源,实现健康评估、干预、追踪管理等一条龙服务。相关科室独立存在,但可纳入“治未病”服务链,或为“治未病”服务提供技术支撑。二是协调各相关专科介入疾病病前管理。协助各专科选择合适的优势病种,推进疾病管理,并前移到病前状态管理。三是基层辐射。通过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 医疗机构培养“治未病”人才、支持开展“治未病”相关业务

    5、,延伸拓展中医“治未病”服务,提高基层“治未病”服务水平。 3.“治未病”科的服务特点应以人的健康状态的辨识、评估和干预为主,而非着眼于疾病治疗;突出非药物方法的运用,注重整体调节,求得整体效果;重视连续、动态、全程的管理,并充分发挥服务对象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求得长远效果。 4.科室命名要求:中医医院原则上以“治未病科”(“治未病中心”)作为科室名称。由于历史沿革产生的“中医预防保健科”命名可保留;因整合健康管理资源产生的“健康管理中心(治未病)”等命名可采用。不得以“国医堂”、“名医工作室”、“保健中心”、“体检部”、“预防保健科”等或同类含义文字的名称作为本科科室名称。不同的科室名称涵盖的

    6、服务内容应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治未病科提供健康信息采集与数据管理、中医健康状态辨识评估、健康咨询、中医调养等治未病相关服务。 健康管理中心(治未病)整合体检部门(提供中西医健康评估),除提供治未病服务外兼具健康管理职能,开展健康宣教,实现随访管理等。 中医预防保健科体现中医治未病服务内涵的同时,兼顾计划免疫、职工保健、妇女儿童保健等综合医院或基层医疗机构预防保健科相关职能。 5.“治未病”科的服务对象主要有以下五类: 一是中医体质偏颇人群:根据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 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健康体检人群中体质辨识结果符合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血瘀质或特禀质等偏

    7、颇体质者。 二是亚健康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者,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亚健康状态涉及的范围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机体或精神、心理上的不适感或表现,如疲劳、虚弱、情绪改变,或易感冒、胃肠功能失调、睡眠质量下降等;二是与年龄不相符的组织结构或生理功能的表现,如记忆力减退、性生活质量下降等。 三是病前状态人群:病前状态是指具备与具体疾病相关的风险因素,或出现理化指标异常,但未达到相关疾病的诊断标准,容易向疾病状态转归的一种疾病前持续状态。常见病前状态有高尿酸血症、糖调节异常、血脂异常、临界高血压、肥胖、颈肩腰腿痛、代谢综合

    8、征、更年期、经前综合征等。 四是慢性疾病需实施健康管理的人群:指已达到相关疾病的诊断标准,处于疾病稳定期,愿意接受中医健康管理,通过生活方式改变与自我保健,可以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疾病向愈的人群。 五是其他关注健康的特殊人群:如育龄妇女(孕前调理)、男性(育前保健)、老年人(延年益寿)等。 (二)加强服务提供平台的规范化建设 1.完善科室的服务区域 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应设置健康状态信息采集与辨识评估区域、健康咨询与指导区域、健康干预区域、健康宣教区等辅助区域,各区域布局合理,工作流程便捷,保护服务对象隐私。区域设置只需体现相关功能即可,不要求对各区域对应挂牌命名。各服务区域的功能要求按照国家中

    9、医药管理局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修订版)要求执行。“治未病”区域指导中心、研究中心以及有条件的单位可增加健康管理区,完善健康追踪与管理功能。 2.完善设备、设施配置 设备配置应与中医医院“治未病”服务功能、医技人员医技水平、开展的服务项目及工作量相适应。常规的理化、影像等辅助检查设备可与本单位资源共享。 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应根据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建设基本规范、中医诊疗设备评估选型推荐品目配置健康状态信息管理设备(如专用计算机、文件柜等);健康状态辨识及其风险评估设备(如中医健康评估设备,中医体质辨识评估系统,常规的理化、影像等辅助检查设备等);健康咨询与指导设备(如健康宣

    10、教宣传栏、影像等演示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及信息网络系统设备等);健康干预设备(如各类针灸、拔罐、刮痧板等器具,中医治疗设备等)等。常规的理化、影像等辅助检查设备可整合本单位的其他相关资源。同时,根据本单位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需要,可配置其他相关的设备、设施。 各级“治未病”服务点应配备健康状态信息管理设备、中 医体质辨识评估系统,以及与所提供中医健康干预服务相关的疗法如针灸、拔罐、刮痧、艾灸等所必须的器具。 健康状态辨识及其风险评估设备按照分层分级实施要求进行配备(见表1),设备的功能简介参阅广东省中医“治未病”服务网络建设工作指导手册。 表1:中医“治未病”评估设备分级配备表 设备类型 乡镇

    11、卫生院 县区级中医院 地市级及以上中医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中医体质辨识 中医经络检测 * 电子扫描整合系统功能检测 虹膜全息检测 红外热成像检测 * 身体成分分析 精神压力分析 注:必须;*:可选或不选;:至少配备1种:区域内技术支持 3.建设信息支撑平台 中医“治未病”服务信息支撑平台是供医护人员使用,用于管理“治未病”服务对象相关健康信息的平台。为实现中医“治未病”服务的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提高“治未病”服务水平和能力,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应配置中医“治未病”服务信息支撑平台。中医“治未病”服务信息支撑平台应具有以下八大基本功能:录入信息、查询信息、随访管理、就诊预约、报告出具、统计分

    12、析、数据导出、系统管理。功能说明见表2。各中医医院建设“治未病”服务信息支撑平台时,要按照当地中医“治未病”服务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完善有关技术支撑,以发挥网络信息平台作用,促进当地中医“治未病”服务网络 的建设。 表2:中医“治未病”服务信息支撑平台基本功能 功能 说明 录入服务对象的基本人口学特征信息和健康体检结果的相关信息。 录入信息 查询服务对象的基本人口学特征信息和健康体检结果的相关信息。 查询信息 安排服务对象的随访计划、自动提醒近期的随访任务、随访结果的记录。 随访管理 根据服务对象的具体健康情况与医生就诊安排进行就诊预约。 就诊预约 医护人员通过平台可以根据服务对象的健康体检结果

    13、,出具健康状态报告以及调养建议报告出具 报告。 可对服务对象的人数、人口学特征、健康体检结果相关信息、随访情况等进行群体性的统计分析 描述性统计分析。 导出服务对象的基本人口学特征信息和健康相关信息的数据。 数据导出 服务对象账号管理、多级权限的管理账号管理、健康状态报告模板管理、调养建议报告系统管理 模板管理。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完善人员配备 “治未病”科人员包括中医执业医师、医技人员、中药师、护理人员、管理人员等。专职医护人员二级中医医院应当不少于5人,三级中医医院应当不少于6人,中医类医护人员比例不低于70%。医技人员和中药师可整合本单位的其他相关资源。中医医院“治未病”科负责

    14、人应由从事中医专业工作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并具有一定行政管理能力者担任。二级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主任应具备从事中医专业学习和工作10年以上经历,同时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三级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主任应具备从事中医专业10年以上工作经历,同时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建设人才梯队 “治未病”科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比例应合理,年龄及学历构成基本均衡,具有支撑科室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二级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应当有一名具备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中医执业医师;三级中医医院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中医执业医师占科室医师比例不低于20%。

    15、二级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应当有中医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三级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中医专业硕士以上学历人员占科室医师比例不低于20%。中医医院“治未病”科护理人员应接受“治未病”服务的专门培训,熟悉健康管理和中医预防保健基本知识,掌握“治未病”科常用中医护理技术,能为患者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护理服务。 “治未病”科医师应接受“治未病”服务的专业培训,掌握中医“治未病”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治未病”科常用健康评估技术、干预技术操作、常用的预防调养方案或常见健康状态的高危人群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技术指南等,积累一定的健康评估及干预经验,如健康状态调养经验(包括药养食养和非药物疗法等

    16、)以及健康宣教经验等。“治未病”科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中医医师还应具备较高的健康评估、健康咨询与指导、健康干预的能力并能指导下级医师开展“治未病”服务工作。 执业医师人数在10人以上的三级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可建立学术带头人制 度。 学术带头人应从事中医工作20年以上,具备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在“治未病”专业领域有一定学术地位。学术带头人负责组织研究确定本科室学术发展方向,指导本科室的科研创新工作,指导重点项目的制定与实施。 (四)提供规范化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 “治未病”科开展的服务项目应当不少于5项。“治未病”服务项目、服务流程、服

    17、务内容和服务技术要求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修订版)和广东省中医“治未病”服务网络建设工作指导手册相关内容执行。 “治未病”科要按照相关要求,规范应用相关中医技术,建立有关工作制度、服务规范和技术操作规范。 结合本科室实际,制定本科室主攻方向或常见健康状态的高危人群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技术指南,定期对指南的实施情况和效果进行分析评价,不断优化指南,提高中医“治未病”服务水平。根据专科发展方向和建设规划,注重引进吸收新的健康信息采集、评估、干预技术,并以干预效果为核心,在技术方法、干预手段、设备研发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 (五)加强中医“治未病”理念和中医药养生保

    18、健知识的传播 中医医院应根据本单位和“治未病”科的实际情况,在环境形象建设上注重体现中医药文化特点,在“治未病”科、医院广场及有关区域加强中医“治未病”理念和中医药养生保健 知识的宣传,介绍中医药养生保健的方法及专家特长,彰显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的特色和优势。中医医院网站应设立内容规范的中医药养生保健专栏(专题),以健康讲座、疾病预防保健沙龙等形式加强门诊及住院患者养生保健健康宣教。组建专家团队和中医健康讲师团进社区、进单位、进校园,开展中医药健康巡回宣讲。编制实用性的中医科普养生资料,传播“治未病”理念和养生保健方法,营造良好的中医药“治未病”健康文化氛围。 三、实施与管理 (一)组织实施 1

    19、.省中医药局负责对项目实施进行宏观管理与效果评价,并会同省财政厅负责对项目实施进行监督管理和评估。 2.各项目建设单位和所在区域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和日常管理。区域中医药管理部门同时负责项目建设的业务指导,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与评估。 (二)资金安排 2016年省财政按每个项目建设单位100万元的标准给予专项资金补助,用于开展项目建设工作。省中医药局、财政厅联合制定经费管理办法。 (三)招标采购 各项目单位所在区域中医药管理部门会同本级财政部门应根据项目建设需要,合理制定采购品目、规格和数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采购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完 成招标采购工作,并将采购结果报省中

    20、医药局备案。 四、项目执行时间 项目执行时间为2016年2018年,共三年。每年度年底前项目经费预算全部执行完毕。 五、项目监督 (一)各项目建设单位所在区域中医药管理部门要加强项目的组织管理,落实专人负责,建立绩效考核机制,省中医药局会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进行中期考核与评估。 (二)各项目建设单位要指定专人负责项目的实施,制定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引进绩效考核机制。切实加强项目经费管理,做到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三)项目完成后3个月内,省中医药局将会同财政部门对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并将项目执行的实际效果作为今后安排相关项目资金的依据。 附件 2016年广东省中医药健康促进工程 建设

    21、单位名单 地区 单 位 省属 省第二中医院 省中医院 广州市 广州市中医院 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深圳市 深圳市中医院 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 珠海市 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 (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汕头市 汕头市中医院 潮阳区中医院 澄海区中医院 佛山市 佛山市中医院 韶关市 韶关市中医院 乐昌市中医院 翁源县中医院 河源市 河源市中医院 和平县中医院 紫金县中医院 龙川县中医院 连平县中医院 梅州市 梅州市第二中医院 平远县中医院 蕉岭县中医院 丰顺县中医院 五华县中医院 惠州市 惠州市中医院 惠阳区中医院 惠东县中医院 博罗县中医院 汕尾市 海丰县中医院 东莞市 东莞市中医院 中山市 中山市中医院 江门市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 新会区中医院 鹤山市中医院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恩平分院 阳江市 阳江市中医院 阳春市中医院 湛江市 湛江市第一中医院 湛江市第二中医院 雷州市中医院 徐闻县中医院 茂名市 茂名市中医院 电白区中医院 高州市中医院 肇庆市 肇庆市中医院 广宁县中医院 怀集县中医院 封开县中医院 德庆县中医院 清远市 清远市中医院 阳山县中医院 英德市中医院 潮州市 潮州市中医院 揭阳市 揭阳市中医院 惠来县中医院 普宁市中医院 云浮市 云浮市中医院 郁南县中医院 新兴县中医院 罗定市中医院 顺德区 顺德区中医院


    注意事项

    本文(广东省中医药健康促进工程实施方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