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新课标中考零距离最新安徽省阜阳市中考化学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资源ID:13900398       资源大小:139.79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课标中考零距离最新安徽省阜阳市中考化学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1、新课标中考零距离最新安徽省阜阳市中考化学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2018年安徽省阜阳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合计20分,答案填入答题栏内)1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 B水的净化 C燃料燃烧 D风力发电2某饮品的主要成分为:脂肪、鸡蛋白粉、钾、钙等该饮品不能为人体补充的营养素是()A无机盐 B油脂 C蛋白质 D维生素3钨是熔点最高的金属,广泛应用于拉制灯丝,有“光明使者”的美誉我省蕴藏着丰富的钨矿资源冶炼金属钨常用到白钨矿石,其主要成分是钨酸钙(CaWO4),钨酸钙中钨(W)的化合价为()A6 B+4 C+6 D+74“豆腐起源于

    2、我省淮南八公山食用豆腐能获得人体所需要的多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多的是亮氨酸(化学式:C6H13NO2)下列有关亮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亮氨酸属于氧化物B亮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1C亮氨酸中碳、氢元素质量比6:13D亮氨酸由22个原子构成52011年1月,怀宁县部分儿童血铅超标事件,倍受社会各界关注铅元素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铅原子核内有82个质子B相对原于质量为207.2C铅有毒,儿童不能使用铅笔D铅可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6下面几种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B铁丝燃烧C实验室制取氧气 D稀释浓硫酸7我省是农业大省,每年收割时有些地区因大量焚烧秸

    3、秆,导致空气质量一度达到重度污染下列有关处理秸秆说法错误的是()A利用秸秆发酵产生沼气B秸秆腐烂后可转化为有机肥料C秸秆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D秸秆燃烧产生的大量烟尘增加了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8下列事实不能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A碳和一氧化碳都能和灼热的氧化铜反应B洗洁精,NaOH溶液都能去除油脂C稀盐酸、稀硫酸都能除铁锈D石灰水、KOH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9下表是某同学整理的实验报告;其中错误的是()选项实验内容加入试剂或方法A鉴别氮肥与钾肥加熟石灰研磨B除去FeCl2中的CuCl2加入足量锌粉后过滤C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液D分离沙子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溶解、过滤

    4、、蒸发和结晶AA BB CC DD10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2时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正确的是()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丙 D丙甲=乙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4分)11随意丢弃废旧干电池会造成环境污染,而废旧干电池中的许多物质都是可以回收利用的请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属于非金属单质的是(2)将锌皮洗净后可用于制取氢气,则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取干电池内的填充物溶于水,(填操作名称),得到一种溶液和黑色不溶物,灼烧黑色不溶物得MnO2MnO2在实验室制取氧气中起的是作

    5、用122015“地球一小时”中国区主题为“能见蔚蓝”今年的“地球一小时”将聚焦于能源议题,致力于推动可再生能源的主流化应用(1)天然气是一种化石燃料,其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若燃烧不充分会产生一种有毒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我国积极改进风电技术,扩大风电使用,并配套大型储能设备“全钒液流”储能电池,以保证稳定供电与煤炭火力发电相比,风力发电的优点是(3)近日,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发电叶子”,将这种叶子放入水中,在太阳光照射下,叶子中的催化剂会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储存在氢氧燃料电池中,再转化为电能,供家庭用电需求“发电叶子”产生氢气、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4)想加入“地球一小时”我该

    6、怎么做?13如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几种装置,请你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A装置中所用仪器有铁架台、导气管、,;(2)A装置除可用作实验室制取CO2、H2的发生器外,还可以用作制气体的发生装置,如何检查该装置气密性;(3)小张从装置A得到启发,在大试管中增加了隔离铜丝网,设计成装置B用于制H2,相对于用A装置制H2,用B装置的优点是;(4)小李回家用大小不同的两只试管设计了C、D装置,准备用于制取少量H2,你认为C、D装置中哪一种装置更好(填字母代号)原因是14在查阅资料时,小明得知CO2在高温条件下能与木炭反应生成CO他决定对该反应进行探究提出问题CO2与木炭在高温条件下反应是否生成C

    7、O?实验探究小胡设计了如图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1)A中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B中装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其作用是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HCl气体C中装有浓硫酸其作用是(3)E中装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实验结论经检验F处的气体为CO结论:CO2在高温条件下与木炭反应生成了CO实验反思(4)有同学对A装置作如下改进:在锥形瓶中放入一小试管,将长颈漏斗下端插入小试管中改进后的优点是实验拓展(5)撤去B,按ACDE顺序连接然后A中用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混合生成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此时要检验该实验条件下D中木炭所发生反应的生成物,还需要在D、E之间增加一个装

    8、有的洗气瓶15同学们来到化学实验室,意外看到了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如图)由此,激发了同学们的探究欲望(1)同学们取该瓶中少量溶液滴加稀盐酸,看到冒气泡,说明药品已变质,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进行猜想】小天的猜想:NaOH 溶液部分变质;你的猜想:【实验探究】小天设计如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请完成下表:探究步骤预计现象探究目的: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CaCl2试剂:向实验过滤后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实验反思】(1)下列物质1BaCl2溶液 2Ba(OH)2溶液 3Ca(OH)2溶液4Ca(NO3)2溶液,不能替代小天实验中CaCl2溶液的是(填序号)(2)小天第二次滴加的试剂除

    9、用指示剂外,还可以用替代三、计算题16非物质文化遗产“芜湖铁画”(镀金)含有金铁(其他成分忽略不计)某同学取一定质量的铁画边角料,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放出0.3gH2,剩余固体质量为0.1g(1)求样品中铁的质量(2)求样品中金的质量分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合计20分,答案填入答题栏内)1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 B水的净化 C燃料燃烧 D风力发电【分析】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否生成新物质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解答】解:A、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水由固体变成液体,没有生成新物质,

    10、属于物理变化;B、图中净化水的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C、燃料燃烧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D、风力发电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点评】判断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不是化学变化2某饮品的主要成分为:脂肪、鸡蛋白粉、钾、钙等该饮品不能为人体补充的营养素是()A无机盐 B油脂 C蛋白质 D维生素【分析】钾、钙属于无机盐;脂肪属于油脂;鸡蛋白粉属于蛋白质【解答】解:钾、钙属于无机盐;脂肪属于油脂;鸡蛋白粉属于蛋白质因此该饮品不能为人体补充维生素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人体的六大营养

    11、素,难度较小3钨是熔点最高的金属,广泛应用于拉制灯丝,有“光明使者”的美誉我省蕴藏着丰富的钨矿资源冶炼金属钨常用到白钨矿石,其主要成分是钨酸钙(CaWO4),钨酸钙中钨(W)的化合价为()A6 B+4 C+6 D+7【分析】首先要熟记常见元素与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如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价的原则(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求CaWO4中钨元素(W)的化合价【解答】解:已知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CaWO4中钨元素(W)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价的原则(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2)+x+4(2)=0,解得x=

    12、+6,故CaWO4中钨元素(W)的化合价是+6价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元素与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以及化合价的规律和原则,掌握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方法4“豆腐起源于我省淮南八公山食用豆腐能获得人体所需要的多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多的是亮氨酸(化学式:C6H13NO2)下列有关亮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亮氨酸属于氧化物B亮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1C亮氨酸中碳、氢元素质量比6:13D亮氨酸由22个原子构成【分析】A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来分析;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计算;C根据化学式进行计算亮氨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D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解答】解:A氧化物中只含有两种元素,而亮氨酸中含有四种元素

    13、,所以亮氨酸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B亮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113+14+162=131,故正确;C亮氨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13)=72:13,故错误;D亮氨酸是由亮氨酸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式的含义以及有关计算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52011年1月,怀宁县部分儿童血铅超标事件,倍受社会各界关注铅元素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铅原子核内有82个质子B相对原于质量为207.2C铅有毒,儿童不能使用铅笔D铅可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分析】根据铅元素相关信息原子序数=质子数=82,相对原子量为207.

    14、2,和金属活动顺序,进行解答【解答】解:A、根据铅元素相关信息可知原子序数=质子数=82,故A说法正确;B、根据铅元素相关信息可知,相对原子量为207.2;故B说法正确;C、根据铅笔芯是用石墨制成的,不含铅;故C说法错误;D、根据金属活动顺序可知铅可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故D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元素的相关信息与金属活动顺序表的知识进行分析解题,并能灵活应用的能力6下面几种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B铁丝燃烧C实验室制取氧气 D稀释浓硫酸【分析】此题涉及实验装置的选取及实验步骤正确操作的一类题型,针对图示的实验操作,选出合理准确的选项【解答】解:A、用稀

    15、盐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不需要加热的固液反应,发生装置选择正确;又由于二氧化碳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用用向上排空气法的收集,方法也正确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会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飞溅物会炸裂瓶底,所以事先应在集气瓶底放一层沙或水;C、制取氧气的装置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水珠倒流炸裂瓶底;D、浓硫酸稀释时,应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的搅拌图中的操作会导致浓硫酸飞溅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题型的关键是掌握科学规范的实验操作步骤,采用排除法即可筛选出正确的选项7我省是农业大省,每年收割时有些地区因大量焚烧秸秆,导致空气质量一度达到重度污染下列有关处理秸秆说法错误的是()A利用秸秆发酵

    16、产生沼气B秸秆腐烂后可转化为有机肥料C秸秆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D秸秆燃烧产生的大量烟尘增加了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分析】秸秆发酵能够生成甲烷,腐烂后能生成有机肥料;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重要物质;秸秆燃烧能生成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能够污染环境【解答】解:A、利用秸秆发酵能够产生沼气故选项正确;B、秸秆腐烂后可转化为有机肥料故选项正确;C、二氧化碳不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重要物质故选项错误;D、秸秆燃烧产生的大量烟尘增加了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故选项正确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废物的再利用和环境污染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

    17、做出正确的判断8下列事实不能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A碳和一氧化碳都能和灼热的氧化铜反应B洗洁精,NaOH溶液都能去除油脂C稀盐酸、稀硫酸都能除铁锈D石灰水、KOH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分析】A、根据碳和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分析;B、根据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NaOH能与油脂反应分析;C、根据稀盐酸、稀硫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分析;D、根据石灰水、KOH溶液能与酸碱指示剂起作用分析【解答】解:A、碳和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能和灼热的氧化铜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B、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NaOH能与油脂反应,都能去除油脂,但原理不同,故B符合题意;C、稀盐酸、稀硫酸都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都能除铁锈

    18、,故C不符合题意;D、石灰水、KOH溶液都显碱性,能与酸碱指示剂起作用,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常见物质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基础知识9下表是某同学整理的实验报告;其中错误的是()选项实验内容加入试剂或方法A鉴别氮肥与钾肥加熟石灰研磨B除去FeCl2中的CuCl2加入足量锌粉后过滤C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液D分离沙子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溶解、过滤、蒸发和结晶AA BB CC DD【分析】铵态氮肥和氢氧化钙反应能够产生氨气,氨气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锌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铜;利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沙子不溶

    19、于水,氯化钠易溶于水【解答】解:A、铵态氮肥和氢氧化钙反应能够产生氨气,氨气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加熟石灰研磨时,能够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是氮肥,另一种是钾肥;B、锌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铜,因此加入足量锌粉后过滤,得到的是氯化锌溶液和铁、铜、锌等,因此不能用加入足量锌粉的方法除去FeCl2中的CuCl2;C、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因此可以用加入肥皂液的方法区分硬水和软水;D、沙子不溶于水,氯化钠易溶于水,通过溶解、过滤、蒸发和结晶的方法可以分离沙子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

    20、,只有掌握了物质的性质,才能够对各种问题作出正确的解答10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2时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正确的是()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丙 D丙甲=乙【分析】根据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比较出t2时的溶解度的大小,从而判断中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然后判断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比较出降温后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解答】解:由于在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乙丙,即在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丙;由于甲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因此降温至t1

    21、时,甲和乙的溶液中都会有晶体析出,溶液都还是饱和溶液,由于在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即它们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而由于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此降温至t1时,它的饱和溶液就会变成不饱和溶液,但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由图可知,丙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还是最小,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温度的变化引起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4分)11随意丢弃废旧干电池会造成环境污染,而废旧干电池中的许多物质都是可以回收利用的请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塑料,属于非金属单质的是碳(2

    22、)将锌皮洗净后可用于制取氢气,则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3)取干电池内的填充物溶于水,过滤(填操作名称),得到一种溶液和黑色不溶物,灼烧黑色不溶物得MnO2MnO2在实验室制取氧气中起的是催化作用【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物质分离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1)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碳属于非金属单质,故填:塑料,碳; (2)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故填:Zn+H2SO4ZnSO4+H2; (3)过滤是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方法,二氧化锰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作用中是催化剂的作用,故填:过滤,催化剂【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有关

    23、物质的分类和提纯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22015“地球一小时”中国区主题为“能见蔚蓝”今年的“地球一小时”将聚焦于能源议题,致力于推动可再生能源的主流化应用(1)天然气是一种化石燃料,其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若燃烧不充分会产生一种有毒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CH4+3O22CO+4H2O(2)我国积极改进风电技术,扩大风电使用,并配套大型储能设备“全钒液流”储能电池,以保证稳定供电与煤炭火力发电相比,风力发电的优点是可再生能源,无污染(3)近日,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发电叶子”,将这种叶子放入水中,在太阳光照射下,叶子中的催化剂会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储存在氢氧燃料电

    24、池中,再转化为电能,供家庭用电需求“发电叶子”产生氢气、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十O2(4)想加入“地球一小时”我该怎么做?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缓温室效应;及时关灯等【分析】(1)根据甲烷若燃烧不充分会产生一种有毒气体,据此回答问题即可;(2)根据与煤炭火力发电相比,风力发电的优点是可再生能源,无污染解答;(3)根据信息“叶子中的催化剂会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储存在氢氧燃料电池中,”回答;(4)根据“地球一小时”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节能减排,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缓温室效应解答【解答】解:(1)甲烷若燃烧不充分会产生一种有毒气体,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H4+3O22CO+4H2O

    25、;(2)与煤炭火力发电相比,风力发电的优点是可再生能源,无污染;(3)根据信息“叶子中的催化剂会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储存在氢氧燃料电池中,”知,反应物是水,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条件是太阳能和催化剂,故方程式为:2H2O2H2十O2(4)“地球一小时”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节能减排,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缓温室效应;符合该主题的做法有:植树造林、合理的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及时关灯等;故答案为: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缓温室效应;及时关灯等答案:(1)2CH4+3O22CO+4H2O;(2)可再生能源,无污染;发电叶子(3)2H2O2H2十O2(4)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缓温室效应;及时关灯

    26、等【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13如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几种装置,请你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A装置中所用仪器有铁架台、导气管、试管,长颈漏斗;(2)A装置除可用作实验室制取CO2、H2的发生器外,还可以用作制氧气气体的发生装置,如何检查该装置气密性先关闭排气导管,从漏斗口注水,当漏斗下端被水封闭后再注水,水面不下降,表明装置气密性好;(3)小张从装置A得到启发,在大试管中增加了隔离铜丝网,设计成装置B用于制H2,相对于用A装置制H2,用B装置的优点是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4)小李回家用大

    27、小不同的两只试管设计了C、D装置,准备用于制取少量H2,你认为C、D装置中哪一种装置更好C(填字母代号)原因是C装置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到氢气,D装置会造成生成的部分氢气从两试管之间的缝隙跑掉【分析】(1)据常用仪器回答;(2)A装置属于固液常温型,实验室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也可用此装置,并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解答;(3)B装置可通过活塞的开闭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4)C装置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到氢气,D装置会造成生成的部分氢气从两试管之间的缝隙跑掉【解答】解:(1)A装置中还有试管和长颈漏斗;(2)A装置属于固液常温型,实验室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也可用此装置,检查该装置气密性可用的方

    28、法是:先关闭排气导管,从漏斗口注水,当漏斗下端被水封闭后再注水,水面不下降,表明装置气密性好;(3)B装置可通过活塞的开闭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4)观察CD装置可知:C装置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到氢气,D装置会造成生成的部分氢气从两试管之间的缝隙跑掉,所以C装置更好;故答案为:(1)试管、长颈漏斗(2)氧气; 先关闭排气导管,从漏斗口注水,当漏斗下端被水封闭后再注水,水面不下降,表明装置气密性好(合理即可);(3)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4)C; C装置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到氢气,D装置会造成生成的部分氢气从两试管之间的缝隙跑掉;【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于常用仪器和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

    29、相关知识的掌握,考查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14在查阅资料时,小明得知CO2在高温条件下能与木炭反应生成CO他决定对该反应进行探究提出问题CO2与木炭在高温条件下反应是否生成CO?实验探究小胡设计了如图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1)A中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2)B中装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其作用是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HCl气体C中装有浓硫酸其作用是吸收水蒸气(3)E中装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实验结论经检验F处的气体为CO结论:CO2在高温条件下与木炭反应生成了CO实验反思(4)有同学对A装置作如下改进:在锥形瓶中放入一小试管,将长颈漏斗


    注意事项

    本文(新课标中考零距离最新安徽省阜阳市中考化学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