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docx

    • 资源ID:13882622       资源大小:99.29KB        全文页数:6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docx

    1、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第八章 人体的营养第1节 人类的食物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并能举例说明各种营养成分对人体的重要作用。学会收集、整理、积累、使用信息的能力和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力等。学习用列表法比较、概括、总结知识的方法。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关注、关心自身和他人健康,用科学知识指导健康生活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说明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2、难点用化学方法检测蛋白质和维生素C。蛋白质和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教学方法 探究实验课型 探究课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2、第1课时 食物的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的作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演示 利用多媒体展示二组图片,一组是非洲难民孩子骨瘦如柴,无力行走,在地上卷曲等;另一组是现在我国部分儿童少年过度肥胖的图片。提问:为什么有的人骨瘦如柴?有的人肥胖得迈不动脚?大家能不能根据这二组图片提出问题,且作出初步的结论?学生提出问题和作出结论:(1)两组图片上孩子体态上的明显差异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可能是营养问题。(2)这两组图片中儿童少年是不是得了营养方面的病?一是营养不良,一是营养过剩。(3)是不是与生活环境有关?一个生活环境艰难,一个生活环境优越。总结并引出课题:是的,他们如此强烈的反差却是因为同一原因,就是都与营养相关

    3、,都是营养方面出现问题造成的。在日常生活中,要想健康,就是科学营养。科学营养离不开营养物质,而我们获得营养物质的主要途径是摄取食物,那么食物究竟为我们提供了哪些营养物质呢?这就是这一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小组活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将熟悉的食物名称及其所含营养物质种类写在一张纸上,再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组长负责安排、统计自己小组总共列举出多少种食物及其成分。在列举中要求能够简单地分出类别。交流 将各小组统计结果进行交流,再统计,全班总计列出多少种食物及营养成分。讨论 食物究竟给我们提供了哪些营养成分?2、演示实验:“蛋白质的检测”,“维生素C的检测”老

    4、师介绍双缩脲试剂和吲哚酚试剂的配制方法。小结 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呈现紫色反应,吲哚酚与维生素C溶液呈现褪色反应。 通过以上演示实验,同学们知道了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方法,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食物的营养成分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这里有一些食物,你能猜一猜这些食物中含有什么营养成分吗?(1)作出假设小组讨论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即将检测的食品作出假设,填入下表。水无机盐蛋白质淀粉脂肪维生素C(2)设计实验方案我们已经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所要检测的食品的营养成分作出了假设,那么供检测的食品中是不是含有这些营养成分呢?请同学们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加以证明。小组讨论 :食物中各种营养成分的检

    5、测方法,实验材料的选择,设计实验方案,实验中的注意事项,预期的实验结果等。小结:各小组交流实验方案,老师在学生的回答中指导探究方法。(三)课堂练习第2课时 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一 复习提问1、食物中营养成分有哪些?2、怎样检测蛋白质的,维生素C?二、导入新课我们认识到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它们对人体究竟有什么作用呢?指导学习。三、学习新课 指导学生自学教材第5、6页的内容。利用多媒体讲解各种营养成分的食物来源和主要功能水:约占人的体重60%-70%,是细胞达到重要组成成分。体内的养分等都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运输到身体各个部分。无机盐:无机盐占量4%,作用十分重要,如,含铁 、含磷的

    6、无机盐是构成牙和骨骼的重要成分。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能源物质。蛋白质:是构成厂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的供能物质。脂肪:也是人体重要的供能和储存能量的物质。维生素;可分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常见有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D。它们的生理作用和缺乏症见p6表。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食物中含有六大营养成分,这些成分对我们的身体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如果人体缺乏某些营养成分,就会表现出相应的缺乏症状。作业;P8 第1、2、3题板书 第一节 人类的食物一、食物中的营养成分1、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检测2、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水、无机盐、糖类、脂

    7、肪、蛋白质和维生素 (三大产热营养素:糖类、脂肪、蛋白质)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的作用1、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2、无机盐:含铁 、含磷的无机盐是构成牙和骨骼的重要成分。3、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能源物质。4、蛋白质:是构成厂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的供能物质。5、脂肪:也是人体重要的供能和储存能量的物质。6、维生素;可分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教学反思:第2节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教学目标 能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和种种消化酶的作用。 通过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说明口腔中的消化过程。 能够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能说明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活

    8、动中,学习探究实验的研究方法。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概述食物中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解释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特点。2、难点举例说出消化系统与其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认识酶在消化过程的重要作用。描述食物在口腔、胃、小肠内的主要变化。;描述小肠结构特点,解释为什么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教学方法:探究活动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系统(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当我们见到美味可口的食物,总是又想吃又怕胖,这可怎么办呢?你有没有同样的烦恼?难道食物中所有营养物质都会被身体吸收?有的人吃得再多仍然很瘦,有的人吃得很少也发胖

    9、,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观看小品:(课件演示) 胖生: 饭菜不好吃,我坚决不吃;饭菜好吃,我就狼吞虎咽。过了一阵,糟了!胃胀得受不了。哦,肚子又疼起来了。老师,我要上厕所。胖生:唉!我走路好累哦,跑也跑不动,穿衣服又难看,真羡慕你们那么苗条。哼!平时我还没有他们吃得多,真是喝水都要长胖哦!小结:看来,人体的消化吸收与体态的胖瘦有密切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食物在人体内是怎样被消化吸收的?(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消化系统的组成演示 用挂图或课件演示消化系统的整体形态和各部分的模型,辨护消化管各部分和消化腺各部分。小组合作学习 在四人学习小组内交流,说出消化系统的组成。尝试说出消化管各

    10、部分的形态和位置。尝试描述消化腺的形态和位置。游戏 把消化系统组成的各器官名称卡片,打乱顺序分发给参加排序游戏的同学,看看大家对它们的结构位置掌握的如何?2、消化道(1)、口腔 讨论并小结: 牙:人体中的牙齿是最坚硬的器官,可分为门齿、犬齿的臼齿。 舌:肌肉质的舌,主要的功能是辨别食物的味道、搅伴食物、辅助发音等。(2)、食管 食物进入体内的通道。(3)、胃小结:胃是消化管最膨大的部分,位于腹腔左上方。(4)、小肠3、消化腺 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和胰腺(能分泌消化液)演示:用挂图或课件演示各种消化腺的位置和结构。小结:唾液腺分泌唾液,胃腺分泌胃液,肠腺分泌小肠液,肝脏分泌胆汁,胰腺分泌胰液

    11、。(三)、本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明白了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和胰腺,它们能分泌消化液,大部分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酶,能促进消化管中的食物分解。(四)、巩固练习(五)、作业布置教学反思:第2课时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复习提问:进化消化系统是由什么器官组成?各有什么功能?导入新课:进入消化系统的食物为什么必须经过消化呢?食物又是怎样被消化的呢?演示实验 淀粉和葡萄糖透过透析袋的差异。讨论 淀粉和葡萄糖这两种物质哪种能透过透析袋?如果细胞膜具有和透析膜相似的功能,请推测食物中的确良淀粉能不能直接被细胞吸收呢?

    12、小结:淀粉不能透过透析袋,因为淀粉分子较大;而葡萄糖分子较小,能穿过透析袋进入烧杯内水中。因此,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必须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后,才能被消化管壁上皮细胞吸收。这一过程叫食物的消化。那么,在消化管内食物是怎样被消化的?食物的消化过程需要哪些条件呢?(一)合作交流,解读探究活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创设实验情景:分发给每位学生一小块馒头让他们细嚼馒头时,有什么感觉?提出问题:由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由学生根据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实验:由学生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得出结论:师生共同得出结论1、在唾液的作用下,淀粉分解成麦芽糖;讨论:“细嚼慢咽”的道理

    13、。(二)总结实验的过程情况(三)作业布置,写实验报告。教学反思:第3课时 食物的消化(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复杂的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人体生命活动的实现也是通过细胞完成的,营养物质首先要进入细胞才能被细胞利用,参与生命活动。食物中的有些营养物质必须经过加工后才能被人体利用。对,是消化液中的各种消化酶。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各种消化酶的怎样将大分子物质“拆”成小分子物质的。(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口腔内的消化讨论 食物入口,口腔中的器官会对食物进行怎样的处理?小结 食物入口,首先要经牙齿咀嚼、切断、撕裂、磨碎,使食物和消化液接触。口腔口舌的味觉可避免吃下有害的物质,在咀嚼食物时,又可借助舌的运动,

    14、将食物与唾液拌和在食团,以便吞咽。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消化为麦芽糖。食物经咽吞下,食道受到食团的刺激,管壁的肌肉自上而下地扩张和收缩,交替活动,称为蠕动。2、胃内的消化食物进入胃内,唾液淀粉酶是否还能继续消化淀粉?不行,因为胃液是酸性的,唾液淀粉酶在酸性的胃液中失去活性。那么食物在胃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食团进入胃内,胃的肌肉收缩、蠕动,一方面揉碎食物,另一方面使食物与胃蛋白酶结合,在酸性条件下,胃蛋白酶活动,将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为多肽。3小肠的消化 小肠是消化食物与吸收养分的主要部位。食物进入小肠后,进行最完全的消化和吸收。食物消化的过程。教学反思:第4课时 营养物质的吸收导入新课出示下

    15、列情境:医院里医生给一位病人诊断时说:“你尽管吃得多,吃得香,胃口好,但你还是营养不良。因为,你吃进去的东西不仅消化不好,而且吸收也不好。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活动:观察鸡小肠的结构实验 用放大镜观察培养皿中的一段鸡小肠。讨论 在用放大镜观察小肠绒毛,用手指在肠膜表面左右抚摸,会有什么感觉?小肠内表面绒毛状的突起,这种结构对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有什么意义呢?多媒体展示 展示出一段小肠,先展示小肠内表面皱襞,然后展现皱襞上一个小肠绒毛,和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结 由于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吸收面积增大了三十倍。在小肠绒毛的柱状上皮细胞的向肠腔一侧,还有一些指状突起,叫做微绒毛。2营养物质的吸收食

    16、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在消化管内消化管内消化成小分子后被吸引,而食物中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经过消化,在消化道内直接被吸引。讨论(1)消化后的营养物质如何进入人体内的细胞呢?(2)人体的哪些部位吸收呢?(3)你认为吸收营养物质是多的是什么结构?为什么? 营养物质吸收途径的动态过程:分别用各种符号表示水、无机盐、葡萄糖、维生素、氨基酸、甘油、脂肪酸,通过动态过程展示这些营养物质分别被胃、小肠、大肠吸收的过程。(胃吸收少量水和酒精,小肠吸收大量水、无机盐、维生素和全部的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维生素)吸收的概念: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以及食物经过消化后形成的

    17、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通过消化管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的过程。(营养物质 绒毛壁 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 静脉 血液。)(二)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小肠,因为小肠细长,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使表面积大大增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样的结构特点使营养物质很容易被吸收而进入血液,再由血液运送至全身,用于全身的生命活动。板书 第2节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消化系统的组成1、消化管 口腔、咽、食管、小肠、大肠和肛门2、消化腺 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和胰腺 二、食物的消 1、口腔的

    18、消化2、胃的消化3、小肠的消化三、营养物质的吸收胃的吸收小肠的吸收大肠的吸收教学反思:第3节 合理膳食教学目标1、能说出合理膳食的原则,获得有关人体营养成学方面的知识。2、通过“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尝试运用有关合理营养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学习怎样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4、学习探究实验中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合理膳食的意义;评价自身营养状况的方法;学习调查研究的方法,体验调查研究的过程;尝试设计营养结构较为合理的食膳。2难点学生活动的组织教学和交流方式。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 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美食图片。食物种类丰富,因为我们的选择

    19、不同,所以我们所得到的营养也各不相同,那么你想知道当今青少年的营养状况如何吗?怎样才能使自己吃得更好,身体更棒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内容。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活动:评价自身的营养状况和调查自己的饮食结构和习惯要做到合理膳食,首先要了解自身的营养状况,如何评价自身的营养状况呢?交流 投影学生绘制的统计图活动 根据体重与标准指数两项指标的数值引导学生讨论自己目前的营养状况是否满意。要求学生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自己在饮食结构和习惯上做得好的地方和存在的不足,提出更好的建议。小结 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都属于营养失调。造成营养失调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通过刚才同学的讨

    20、论,我们可以得出科学的饮食方法。科学的饮食方法概括为:“食物要多样,饥饿要适当,粗细要搭配,油脂要适量,甜食要少吃,食盐要限量,豆菜要增加,三餐要适当,膳食要平衡,防病增健康。2活动:自我高计并分析一天食谱的营养状况 一份食谱:早餐:馒头、稀饭 中餐:米饭、白菜、土豆、酒晚餐:米饭、萝卜、韭菜、酒请同学们展示教师上节课后布置的任务-为家长或自己设计一份午餐食谱,请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按次序将它贴在黑板上。分组讨论 (1)老师提供的食谱是否合理?(2)哪个小组设计的食谱是合理呢?(3)你们小组设计的食谱存在哪些问题?(4)你认为较合理的饮食结构是什么?小结 健康是每个人的愿望,除了做到平衡膳食外,还

    21、要经常进行体育锻炼,适时调节自己的心态等。更好地学习,为以后成为祖国的参天大树,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反思:第九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第一节 血液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位于教材2734页,本节内容包括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量、输血和献血两部分,有1个演示、2个活动、1个建议活动及2个小资料。由于学校条件,演示和活动只能采取分析的方式进行。教学目标: 1、能感知血液是体内物质运输的工具。2、能描述血液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能。3、能解读血液常规化验单,了解贫血、化脓和伤口处血液逐渐固等相关知识。4、能描述血型与输血的关系。5、认同无偿献血和骨髓捐献的意义,提高自己的公民意识,培养高尚情操。珍爱生命和关爱他人。

    22、教学重点: 1、血液的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能。2、义务献血的教育和骨髓捐献的教育。教学难点: 1、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的问题的能力;模拟血型鉴定。教学课时: 2 课时教学设计导入新课也许同学们感觉不到,在你的身体里有一条条繁忙的运输线,它们将来自消化道的营养物质、来自肺部的氧气,迅速运往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同时将细胞生活中产生的废物及时运走。这些运输线就是遍布全身的大大小小的血管,血管里流动着血液。血液对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对血液是那么熟悉,因为我们几乎都经历过流血和验血,经常从报纸、电视等渠道获得许多有关血液方面的信息。今天开始我们就一同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合作交流,

    23、拓展延伸分析演示实验 血液的组成 对于血液我们都很熟悉,但是如果说血液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如果不看课本的话,肯定没有几位能说全面,这不要紧,因为我们都不是医生。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观察课本28页的活动并去阅读28页至课本31页血液的组成和功能部分。(学生阅读、思考、教师简述实验的做法:将一定量的新鲜鸡血放入装有抗凝剂-柠檬酸钠的试管内,用离心机离心或者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观察要点(1)量简中的血液有几种颜色?(2)根据量简内血液的颜色,可以将血液分为几部分,各部分占体积的比例约为多少?(学生阅读完成后,可根据观察要点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交流完

    24、成后教师进行小结)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出:通过实验可以看到,试管中的血液分为两部分:上面部分是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这就是血浆,血浆占血液容积的55左右。下面的部分是血细胞,不透明、呈暗红色的是红细胞,在红细胞和血桨的交界处,有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这部分是白细胞和血小板。可见,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1血桨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是血浆,它里面溶有多种物质。讨论 血浆中主要含有哪些物质?小结 师生共同得出:(1)性质:血浆是一种溶有多种物质的液体,略呈淡黄色。(2)成分:含水分约90血浆中还含有以下物质:A、细胞所需的养分,主要是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多是由消化管吸收

    25、而来,经血液运输,供各部分细胞利用。其中血液中的葡萄糖占0。1,此浓度为血糖浓度,正常人空腹时为100毫升全血中含80120毫克葡萄糖。葡萄糖为细胞的新陈代谢提供能量,血液中无机盐的浓度小,为0。9,此为生理盐水浓度。B、细胞代谢废物,如尿素和尿酸等含氮废物。 C、蛋白质,简称血浆蛋白。基中有些与血液的凝固作用有关,一些免疫球蛋白也是血浆蛋白的一部分。血浆蛋白在血浆中的含量占78,分子量大,使血液具有适宜的粘度和浓度,除此以外,血浆中还含有氧和二氧化碳。(3)功能: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等。2血细胞(1) 红细胞:A、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中央凹的圆饼状。B、红细胞

    26、寿命一般为120天。骨的红骨髓可以产生新的红细胞。C、静脉血一般是暗红色的,而动脉血由于含氧较多一般为鲜红色,这是由于红细胞中含有一种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它有一个特性,就是在氧含量多的地方与氧结合变为鲜红色;氧含量少的地方与氧分离变为暗红色。D、数量成年男子女子红细胞5.01012个/L4.21012个/L血红蛋白120160g/L110150g/LE、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含量过少,叫贫血。会导致血液运输氧的能力降低,影响身体的各项生理活动,如面色苍白、头晕、疲乏、食欲不振和心慌等症状。(2) 白细胞 A、形态结构:球状,都有细胞核。B、数量:(410)109个/L C、功

    27、能:对人体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3)血小板 A、形态结构: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B、数量:(13)1011个/LC、功能:血小板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 课堂练习完成课本34页思考与练习1、2、3题教学反思:第二课时:血量、输血和血型复习,导入新课1、血液有那些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2、什么叫动脉血和静脉血?(学生结合上节课知识进行回答,教师小结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同学们回答的都很不错,由此看来,血液对人体的生命活动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血液的多少关系到人体的生命活动能否正常的进行。那么,一个正常人的血量是多少呢?对于失血过多的人我们应该怎么办?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现在请大家用最快的速度阅读课本

    28、31页至33页“血量、输血和血型”。阅读后小组内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是血量?正常人的血量是多少?失血多少会对人有什么影响?2、什么是输血?输血有何意义?输血的原则是什么?3、什么是血型?基本的血型是那种?合作交流,拓展延伸(学生阅读完成后,教师引导分析)大家阅读完课本后,对于我们刚才提出的问题有何感受?(学生以小组进行交流,教师小结)小结:1血量是指人体内的血液总量,血量的稳定有利于人体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成年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8。一般血量在4 2004 800毫升左右,如果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失血不超过血量的10(约400mL)靠自身调节,可以完全恢复正常;一次失血超过体内血量的30(

    29、1200毫升1500毫升以上),就会危及生命。2输血:输血是抢救失血过多病人的有效措施之一,输血是将献血者的血液输入失血者的体内。输血一般以输同型血为原则输血意义:一个人因大量失血而危及生命的时候,必须通过输血进行抢救,使病人补充血量。输血前一定要检查献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是否符合。输血时若血型不符,受血者体内红细胞会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而引起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3血型:人类有多种血型系统,最基本的是ABO血型系统,包括A型 、 B型、 AB型、 O型 巩固提高 在生活中常会发生血液缺乏的现象,假如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现在我们结合课本32页“模拟血型鉴定”看一看没有同类型血的情况应该怎样

    30、办?指导学生分析课本33页图表(提示:“+”表示有凝集反应,受血者不能接受献血者的血液;“”表示无凝集反应,受血者可以接受献血者的血液。(教师板图)小结 一般情况下,输血时应该以输同类型血为原则,紧急的情况下,o型血可以输各类血型的病人,AB型血的病人也可以接受任何血型的血液。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献血200300Ml,只有总血量的5%,不会影响健康。而在生活中,由于一些不法分子以卖血为生,大大降低了血液的质量,同时使一些传染病加快传播速度,因此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自1998年10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课堂练习完成课本34页思考与练习41、人类有多种血型系统,最基本的是ABO血型系统,包括 型 、 型 、 AB型和 型。2、输血时一般应以输 为原则。3、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失血不超过血量的 (约400mL)靠自身调节,可以完全恢复正常;一次失血超过体内血量的 (1200毫升1500毫升以上),就会危及生命。教学反思:第2节 血液循环教学目标1能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说明不同类型血管的功能,及其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2能够描述


    注意事项

    本文(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