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名老中医程爵棠外用减肥方治肥胖病验方.docx

    • 资源ID:13849477       资源大小:27.34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名老中医程爵棠外用减肥方治肥胖病验方.docx

    1、名老中医程爵棠外用减肥方治肥胖病验方名老中医程爵棠【外用减肥方】治肥胖病验方 名老中医程爵棠【外用减肥方】治肥胖病验方【组成】番泻叶15克,泽泻、山楂各30克,油麻稿(又名油草)50克。【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用时每取药末1520克,以红茶水(浓汁)调和成软膏状,敷于肚脐上,外以纱布盖上,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功用】清胃热,健脾运,利水湿,散痰饮。【主治】肥胖病。【疗效】治疗50例,连用月余,有效率达100%。【附记】本方为程氏祖传秘方。本方去油麻稿,加干荷叶50克,重用泽泻为60克。验之临床,效果尤佳。【来源】程爵棠,穴位贴敷治百病大陆名老中医秘方大公开!(中)张镜人 张镜人教授

    2、,名存鉴,1923年6月生于【上海市】。张氏家世业医,以擅治热病而称着于【江南】,由明末相传至今。张镜人教授为第12代传人。深研灵素经文,探索仲景奥秘,遍览历代名著,集思广益。学识日进。治热病服膺叶、吴二氏,于染病颇崇景岳、东垣。尝谓治学当厚古而不薄今,师法而不拘方。变化在我,讲究实效。擅长治疗外感热病、慢性胃炎、慢性肾炎、心肌炎后遗症、冠心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他主张临床与科研相结合,对萎缩性胃炎的研究曾获国家级科研进步奖。曾发表论文数十篇,并参加辞海中医学科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等书的编写工作。现任【上海市卫生局】顾问、【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上海医科大学】教授、【

    3、中国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上海中医药学会】理事长、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等职。【安中汤】组成:(1)柴胡6克 (2)炒黄芩9克 (3)炒白朮9克 (4)香扁豆9克 (5)炒白芍9克(6)炙甘草3克 (7)苏梗6克 (8)制香附9克 (9)炙延胡9克 (10)八月札15克(11)炒六曲6克 (12)香谷芽12克。主治:脘部涨满、疼痛、口苦、食欲减退、或伴嗳气泛酸、脉弦、细弦或濡细、舌苔薄黄腻或白腻、舌质编红。用法:水煎,分二次,饮后一小时温服。加减:(1)疼痛较甚,加九香虫6克。(2)胀满不已,加炒枳壳9克。(3)胃脘灼热,加连翘9克(包),或炒知母9克(4)嗳气,加旋覆花9克、代赭石15克。(5)泛

    4、酸,瓦楞15克、海螵蛸15克。(6)嘈杂,加炒山药9克。(7)苔腻较厚,加陈佩梗9克。(8)苔红苔剥,去苏梗,加川石斛9克。(9)便溏,加焦楂炭9克。(10)伴腹痛,再加炮姜炭5克、煨木香9克。(11)便结,加全瓜萎15克、望江南9克。(12)腹胀,加大腹皮9克(13)X线示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加凤凰衣6克、芙蓉叶9克(14)胃粘膜活检病理示肠腺化生,加白花蛇舌草30克。(15)腺体萎缩,加丹参。俞慎初俞慎初简介详见87期【止咳定喘汤】组成:(1)蜜麻黄6克 (2)光杏仁5克 (3)炙甘草3克 (4)紫苏子10克 (5)白芥子6克(6)葶苈子6克(布包) (7)蜜款冬6克 (8)蜜橘红5克

    5、(9)结茯苓10克 (10)清半夏6克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或轻度肺气肿。尤对风寒咳喘痰多者有较好的疗效。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加减:(1)若恶寒发热、鼻塞流涕、表证明显者,可酌加荆芥、防风、紫苏叶等。(2)痰粘稠、咯吐不爽者,加桑白皮、浙贝母(3)胸闷不舒者,加瓜萎、郁金。(4)如痰黄之咳喘者,可加条黄芩、桑白皮、浙贝母等。典型病例:患者素有哮喘症,多年来经常发作。近日不慎受凉,咳嗽不已,且见喘促气急,胸闷,痰多色白,脉细缓,舌质淡红苔白。证属外邪引动内饮致肺气不喧之喘咳,治直宣肺平喘,止咳袪痰,予止咳定喘汤加味。处方:蜜麻黄6克、光杏仁5克、炙甘草3克、蜜款冬6克、浙贝母10克

    6、、盐陈皮5克、结茯苓10克、清半夏6克、紫苏子10克、白芥子6克、葶苈子6克(另包),水煎服。服五剂后,咳喘明显减轻,仍胸闷,上方加干瓜萎15克,再进五剂后,诸症悉平。何炎燊何炎燊,主治医师,汉族,【广东省】东莞市人。幼从宿儒习古文,考入高中后丧父失学,乃发愤自学中医,21岁以术问世,不久即享盛名,迄今50余载,除坚持临床第一线外,还殚精竭虑,先后培养中医新生力量5批共200余人。现任【东莞市中医院】名誉院长、【广东中医学院】兼职教授。1978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省名老中医称号,1986年【卫生部】授予全国卫生文明先进工作者称号,1991年【国务院】批准为有突出贡献专家学者,享受政府特

    7、殊津贴。何氏精勤于学,至老不倦,博览群书,学识渊博。他钻研伤寒温病数十年,主张寒温合流、对外感热性病的理于法、方、药都有所创新,并在实践中取得显著疗效。著述甚多,已在省级以上医刊发表论文51篇,其中三篇分别被译成俄文、日文,在国外医刊发表,专著有常用方歌阐释竹头木屑集。加减清海丸组成:(1)熟地24克(2)淮山药12克(3)山萸肉12克(4)丹皮9克(5)北沙参15克(6)阿胶12克(7)麦冬12克(8)白朮9克(9)桑叶9克(10)白芍15克(11)石斛12克(12)龙骨24克(13)女贞子12克(14)旱莲草12克。主治:室女崩漏。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分服。服至57剂后,崩块之热得减者,去

    8、桑叶、丹皮,加龟板、鳖甲、牡蛎。愈后每月经前服45剂,病根可除。典型案例:柴某,学生。因阴道出血淋漓不断,孩提年令有一定的恐惧感,有此症状避而不谈,但经问诊可知,其血色鲜红,心烦想哭、夜间盗汗、手心脚心发烧、腰痛及足跟痛、舌质红、少苔、脉细数。于是处方为:熟地24克、淮山药12克、山萸肉12克、丹皮9克、秦艽9克、白薇6克、地骨皮9克、白朮9克、石斛12克、麦冬12克、龙骨24克、龟板24克,上服三剂后,已见效果,阴虚症状明显改善,且下血量亦日趋见少。为巩固疗效计,嘱其每月经前按上方服三剂,后追访半年未见覆发。董漱六董漱六,男,1916年生。【江苏省】丹阳市云阳镇人,【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

    9、医师。董氏1937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毕业后师从海上名医秦伯未先生继续深造。1938年由秦伯未先生委任【上海市中医疗养院总院门诊部】主任。历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评审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上海分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上海市卫生工作者协会执行委员会】第二届执行委员等职。董氏多年来曾发表霍乱治疗专集麻疹通论咽喉病之研究麻黄治哮在临床上的配伍应用哮病的临床经验中医药治愈内科急症举例肝硬化腹水治验二例病毒性脑炎昏迷57天治验一例神犀丹治愈肝昏迷一例等学术论文40余篇,并编着秦伯未先生膏方选集一书,畅销国内外,获较高评价。麻杏射胆汤组成:(1)净麻子5克(2)大杏仁10克(3)嫩射干

    10、9克(4)玉桔梗6克(5)杜苏子9克(6)净蝉衣克(7)炒僵蚕9克(8)制半夏9克(9)广陈皮克(10)生甘草克(11)鹅管石12克(缎、杵)(12)江枳实6克(13)指胆星6克。主治:支气管哮喘、慢性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症见咳嗽痰多、咯吐不爽、胸闷气急、喉痒作呛有哮鸣音,夜间不得平卧,乳蛾肿胀、苔薄白腻、脉浮滑数。中医辨证为风寒客肺、痰浊内阻、肺气失于宣降者。用法:根据药剂大小,先将冷水浸过药面,约半小时再加水少许,煎沸后再煎10分钟左右,头煎取汁一碗,接着加水煎熬二煎,取汁大半碗,把头煎、二煎药汁一同灌入热水瓶内,分2次顿服。如小儿可分3-4次服,当天服完。加减:本方为急性支气管炎慢性喘息性

    11、气管伴有肺气肿等疾病的有效方剂。(1)如有口渴烦燥、痰粘、舌红苔黄者,上方可去半夏、陈皮,加石膏30克、知母12克、贝母12克。 (2)如形寒肢冷无汗、痰白呈泡沫状、舌苔白滑者,可去蝉衣、僵蚕、桔梗,加桂枝克、细辛3克、干姜克。(3)如咽红乳蛾肿痛、痰稠、舌红脉数者,可去半夏、陈皮,加银花9克、连翘9克、炒牛蒡子12克、生麻黄改用水炙麻黄5克。(4)如溲黄便秘舌红者,可去桔梗、甘草,加黄芩9克、桑白皮12克。生麻黄改用蜜炙麻黄5克,制半夏改用竹沥、半夏9克,广陈皮改用广橘络5克。(5)如咳喘气逆、腹胀胁痛者,去桔梗、甘草,加菜菔子9克、白芥子9克。(6)如脘腹痞胀、口粘纳差、苔白腻者,去蝉衣、

    12、僵蚕,加厚朴克、焦六曲12克。(7)如有头胀头痛、鼻塞多涕者,可去半夏、陈皮,加辛夷9克、苍耳子9克。典型病例:吴某,男,13岁,学生,1989年7月10日初诊。有奶癣史,咳嗽反复发作,日久发展为哮喘,每逢秋冬之交必发,已达四五年之久。今感时寒,咳嗽随起,痰吐不爽,胸闷气急,喉间有哮鸣音,夜卧不得安枕,舌苔薄白、脉浮滑数,拟麻杏射胆汤连服3剂,哮喘得止,咳减痰亦少,夜寐已安,仍口干咽燥、舌红、苔薄黄、脉象滑数,上方去半夏、陈皮,加桑白皮9克,再服3剂,咳平,痰鸣、哮喘未作,因大便干结,上方去半夏、陈皮,加全瓜萎12克、浙贝母12克、净麻黄改用蜜炙麻黄,迄今年余,哮喘未见覆发。董氏多少年来在日常

    13、诊疗工作中,咳喘病人较多,单属寒型或热型不少,而寒包热型者属多数。临床上常用宣上寻下法,以麻杏射胆汤加减,既可宣肺达邪,又能清热寻痰,对证下药,咳喘病每多获得良好疗效,这是董氏临床辨证经验之处。李振华李振华主任,名巨镔,号醒齌,1922年生于【河南省】文安县一个中医世家,自幼受家庭的熏陶,对中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曾祖父李大椿精通医术,善用验方治病,效如桴鼓,颇有名气。先生在其祖父的指导下研读内难伤寒本草脉学诸书,平日侍诊,耳提面命,尽得真传。先生为求深造,于1938年考入【北京国医学院】,曾从师于孔伯华等中医名流,于1941年毕业并经考试合格,悬壶于【天津】,时年20岁。现任【中华全国中医

    14、药学会】理事、【天津市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天津市中医学会】常委、【天津市中医医院】技术顾问、天津中医杂志副主编、【天津市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等职。李师在学术上,勇于探索,善于思考,精于辨证,不囿一家之言,50余年中,在中医内、妇、儿诸科均累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治疗脾胃病,承东垣学说,强调后天之本的作用,临证倡燮理中焦、理气宽中之大法。对慢性胃病炎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有着深入的研究,并独具匠心,采用整体用药与局部灌肠法治疗慢性结肠炎,曾获天津市科技进步成果奖,同时曾主编了中医秘方验方汇集,中医内、外科、针灸等教材,并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香砂温中汤组成:(1)党参1

    15、2克(2)白朮10克(3)茯苓15克(4)陈皮10克(5)半夏10克(6)木香6克(7)砂仁8克(8)厚朴10克(9)干姜10克(10)川芎10克(11)丁香5克(12)炙甘草3克主治:适用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返流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等病。症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遇冷加重、腹胀纳差、暧气泛吐清水、大便溏薄、倦怠乏力、神疲懒言、畏寒肢冷、形体消瘦、舌质淡、舌体胖大、苔薄白、脉沉细无力等,中医辨证属于脾胃气虚、阳虚者。用法:日一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服。加减:(1)兼肝郁甚者,加香附10克、乌药10克。(2)兼血瘀,加丹参15克、元胡10克。(3)湿盛泄泻者,加薏仁30克、泽泻10克、桂枝5克。

    16、(4)湿阻呕恶者,加苍朮10克、藿香15克。(5)食滞不化者,加焦山楂、神曲、麦芽各12克。(6)阻虚甚者,加制附子10克。(7)气虚甚者,加黄耆1530克。典型病例:王某,男54岁,干部,1987年4月13日初诊。患者自述10年前因饮食不当致胃脘疼痛,10年来虽经中西药治疗,病情时轻时重,每因饮食失宜、情志不遂则症状加重。1987年10月经胃镜检查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活检:胃粘膜萎缩性胃炎伴轻度肠上皮生化。病人恐惧癌变,前来请李氏诊治。诊视中见:胃脘隐痛,喜嗳喜按,遇冷痛甚,脘痛时连及两胁,腹胀纳差,肢倦乏力,大便溏薄,日行23次,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舌质淡,舌体胖大,边见齿痕,脉弦细。

    17、证属脾胃阳虚,兼肝郁气滞。治宜温中健脾,疏肝和胃。方用香砂温中汤加香附10克、乌药10克,水煎服。二诊:上方服用18剂,胁痛消失、胃痛大减、纳食增加,仍便溏,日行2次。方中去香附、乌药,加薏仁30克,以增健脾袪湿之力。三诊:上方又服18剂,大便正常、胃痛消失,仍感身倦乏力、食后腹胀。方中去薏仁,加焦三仙各12克,继服。上方前后共服3月余,精神饮食好,大便正常、诸症消失、面色红润、体重增加。后覆查胃镜及胃粘膜活检,胃粘膜轻度浅表性炎症。一年后追访,知其身体健康,正常生活工作。娄多峰娄多峰教授,汉族,1929年3月生于【河南省】原阳县祝楼村,出身中医世家,自幼随当地贤儒名医祖父娄宗海习歧黄,精通三

    18、土文,尽得真传。现任【河南中医学院骨伤科】教授、主任医师,【河南中医学院类风湿病研究所】所长,享受国家级政府津贴。其临床50余载,即承家传,又博采众家专长于痹证研究,对各科杂证均有心得。提出痹证病因病机责之于虚、邪、瘀。其创办的【河南中医学院类风湿病研究所】,集医、教、研为一体,从事治疗类风湿病的系列中成药的研究,古今论治痹病文献整理,成绩蔚然。化瘀通痹汤组成:(1)当归18克(2)丹参30克(3)鸡血藤21克(4)制乳香9克(5)制没药9克(6)香附12克(7)延索胡12克(8)透骨草30克。主治:瘀血痹症(损伤后遗症、网球肘、肩凝症等)。用法:日一剂,水煎服。加减:(1)偏寒者,加桂枝、细

    19、辛、制川草乌。(2)偏热者,加败酱、丹皮。(3)气虚者,加黄耆。(4)久痹骨节肿大变形者,加穿山甲、全虫、乌梢蛇。典型病例:刘某,女,16岁。一年前不慎跌倒,左膝关节着地,当时听到口卡嚓声响,随后膝关节处肿痛,经治疗局部肿胀消失,留有持续性左膝关节疼痛,经常打软腿,甚者跌倒,遇冷加重,局部怕冷,舌质淡红,脉弦。证属外伤瘀血,覆感寒湿,经脉闭阻。用化瘀通痹汤加细辛3克、桂枝9克、川牛膝9克、木瓜18克、薏仁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15剂,疼痛消失,未再出现打软腿。随访一年未覆发。何任何任教授,汉族,1921年1月11日生于【浙江杭州市】,其父何公旦乃【江浙】名医,幼得庭训,精研医典,尤崇仲

    20、景之学,深得医道之真谛。1941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后,悬壶于故里,名声日噪。1959年筹建成立【浙江中医学院】后长期从事医、教、研工作。曾先后任【杭州市中医协会】会长、【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校长、【浙江中医学院】院长、【中国报社】社长、【浙江省】四届政协委员、【五、六届省人大】常委、七届人大代表,现为【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中医学会】会长、【浙江中医学院】顾问。何教授认为,中医事业发展之根本在于中医本身的提高,而中医本身之提高,关键在于提高临床疗效与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之特色。因此,其从医50余年来,临诊治病注重实效,对疑难杂证、肿瘤病的诊治均有独到之处,屡起沉。同时,长期致力

    21、于金匮要略的整理研究与临床应用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继承和发展仲景学术思想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曾应邀赴【日本】做学术讲座,其金匮要略解说在【日本】出版。为了发展中医事业,近时投资成立【何任中医基金会】任会长。补益冲任汤组成:(1)小茴香3克(2)炒当归9克(3)鹿角霜6克(4)女贞子12克(5)沙菀蒺藜9克(6)党参15克(7)淡苁蓉9克(8)补骨脂12克(9)淡竹茹15克(10)紫石英12克(11)枸杞子9克(12)旱莲草9克。主治:崩漏久治不愈(包括经西医妇科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或人流后出血量多如崩或淋漓不净,或疑似子宫内膜异位致崩等)。用法:崩漏一般以塞流止血为多,摄止以后,即服

    22、本汤以补益冲任,以覆其正,连服一、二个月,每日煎服一剂,崩漏即不再覆作。典型案例:曹某,45岁,工人。不规律出血10个月,有时量多,有时淋漓不断,血色淡。畏冷,6月中旬夜眠尚需棉被,没有气力,总想躺着,吃不下东西,腰酸腿痛,每晨5点左右,准有大便,为不成形便,舌质胖,苔薄白,脉沉细,尺脉尤甚。妇科检查,除子宫略大,别无阳性发现,宫内膜病理检验结果为增生期子宫内膜增殖现象。诊断:功能性子宫出血,冲任虚寒性崩漏。治当温补肝肾、调理冲任奇经。方以上为基础,加熟附片3克、肉桂6克、艾炭10克、炮姜炭10克,用药3周后,血止又来月经5次,分别为5/23天、5/28天,每次用纸一包,自觉症状完全消退。追访

    23、一年无覆犯。盛国荣盛国荣教授,汉族,1913年11月25日生于【福建省】南安县诗山村,其祖辈世代业医,自幼耳闻目濡,13岁起攻读内经难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脉经等经典著作,1946年悬壶于【厦门市】,并得到陆渊雷、章次公等名医指点,1947年考取【中央考试院】行医执照,1979年任【福建中医学会】副会长、中国大百科全书内科编委、【全国高等院校中医专业编审】委员、历任【福建省】和【厦门市】人民代表、政协委员、省人大常委、全国第五、六届政协委员。现任【福建中医学院】教授、【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名誉校长、兼职教授、【香港中医诊疗院】名誉院长、【厦门国际中医培训中心】客座教授、【厦门苏颂学术研究会】会长

    24、。盛国荣教授毕生精力,勤学博览、善于探索,学术上无门户之见,他认为中医好、西医好、中西医结合更好。主张无论中西,择善而从,祖国医学源远流长,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限于时代,不无存在一些不健康的因素,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必须取长补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知古以鉴今,遵古而不泥古,以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不能因循守归,固步自封,在临床上应结合现代医学检验,作为客观标准。在60年代的临床诊疗中,提倡胆大心细,坚持辨证论治,做到理要通顺;法要周到;方要灵活;药要对症。处方用药才能出奇制胜,屡起沉,声名远播海内外。他著述颇丰,并在海内外有影响杂志发表医学论文100多篇,其中多篇论文早在6

    25、0年代初曾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译成外文,向国外交流,并先后应邀赴【香港】【新加坡】等地做学术讲座和交流。资肾益气汤组成:(1)生晒参10克(药汤炖)(2)黄耆30克(3)车前子20克(4)茯苓皮30克(5)杜仲20克(6)地骨皮15克(7)泽泻15克。主治:慢性肾炎,神疲倦怠、腰酸腿软、四肢轻度浮肿、小便短赤、大便时溏时秘、口干而喜饮、舌质淡有齿痕、脉沉细等。用法:日一剂,文火久煎,分温服。加减:(1)脾虚气滞、全身浮肿明显者,加川花椒10克、生姜皮3片、另以玉米须60克、水3大碗先煎,去渣将汤分2次煎上药。(2)肾虚水泛、面浮身肿,按之没指,乃肾阳不化,加肉桂3克、漂川附子10克、破故纸8克

    26、、桑螵蛸8克。(3)瘀血阻络、水肿久留、面色暗滞、舌质紫暗者,加生蒲黄10克、五灵脂10克、红花5克、益母草10克。(4)脾虚失运、食欲不振、脘腹胀满、舌淡苔白腻者,加白朮15克、砂仁10克、陈皮10克。(5)肾衰水泛、头目眩晕、恶心呕吐者,加吴茱萸8克、半夏8克、陈皮8克、代赭石20克。(6)若出现尿毒症者,可配合宁元散。(7)如血压升高、头晕脑胀、手指蠕动、面色潮红、舌干咽噪、烦燥不眠,属于阴虚阳亢者,加夏枯草15克、炒枣仁30克、龟板20克、地龙干20克、天麻10克。(8)如邪毒内闭,用安宫牛黄丸,每日服一粒,日服2次,羚羊角尖磨温开水,每日服2克,日服2-3次。中医治疗慢性肾炎,因症状

    27、不同治法亦异,主要以辨证论治,随症加减,因势利寻,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或标本兼治。善后可用安肾汤以资巩固。姚子扬姚子扬,汉族,生于1916年,【山东省临沂市】人。姚氏系五世中医,15岁父殁,受业于祖父【临沂】名医姚武璨先生。先研经典,后学唐宋,以降诸家学说,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曾先后任中医科主任、【临沂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山东省中医学会】理事、【山东省科协】会员、【临沂地区中医学会】副理事长、现为【山东省临沂地区人民医院】中医主任医师。姚子扬主任医师,学术上倡中和之道,认为人乃有机整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失调,诸病由生,故常道谨察阴阳之所在而调之。姚师坚持临床实践,功于辨证施治,深

    28、研内、外、妇、儿诸疾,并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了根据疾病不同阶段,分层次、抓重点、灵活的辨证论治方法。对常见病,多发病讲求速效;对疑难杂病,要找出至要矛盾,拟定治则,攻其重点,对危重病,提高治愈率;对现代难治绝症,要积极地扶正为先,力求控制病情发展,提高存活率。并重视调和肝脾,疏通气血,疗效甚好,注意总结经验,有内经五郁治则的临床应用、肾炎尿毒症临床小结、崩漏治验等10多篇论文在省地级刊物和学术会上交流。安神达郁汤组成:(1)炒枣仁30克(2)合欢花15克(3)龙牡各20克(4)炒栀子15克(5)郁金12克(6)夏枯草10克(7)柴胡10克(8)佛手柑10克(9)炒白芍12克(10)川芎10克(1

    29、1)甘草6克。主治:郁证(胃肠神经官能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精神抑郁症)久治不愈者。用法:水煎300毫升,早晚分服,每日一剂。患者就诊时,先作思想安慰工作,服上药1-2剂有效时,停药2-3日。再服2剂。再停,再服。不要连服。1个月为一疗程。加减:(1)舌尖红、心烦重者,加黄连10克。(2)胃气上逆、有痰者,加半夏10克。瓜萎泻心汤组成:(1)瓜萎3060克(2)制南星10克(3)姜半夏10克(4)黄连610克(5)栀子15克(6)枳实15克(7)竹沥10毫升(兑入)(8)橘红10克(9)柴胡10克(10)大黄10克(11)菖蒲10克(12)郁金12克(13)白芍15克(14)甘草3克。主治:精

    30、神分裂症、烦燥不安、多语善疑、或哭笑无常、夜不安寐、或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或滑数。用法:日一剂,水煎,分2次温服。加减:(1)躁狂不安、便秘者,加礞石1015克。(2)失眠重者,加朱砂研细冲服1克(3)口渴喜饮者,加知母15克。查玉明查玉明主任医师,回族,1918年2月10日生于【辽宁省】新民县大民屯镇。祖父业医,幼承家传。于1934年从师京城名医杨耀泰先生,攻读中医典籍,勤学八载,深得师教。1942年考取中医执照,行医于【沈阳】。至今从事中医临床及教学50余春秋,长期于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及人才培养工作。曾参加编写国家药典及全国妇科辞典的审稿工作。现任【辽宁省中医研究院】主任中医师;兼【辽

    31、宁省新药】评审委员;【省中医高级职称卫生专业技术】评审委员;【沈阳中医专家临床研究会】副会长;【辽宁省】及【沈阳市中医学会】顾问。查老治学严谨,精研医理,认为内经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伤寒金匮是辨证的准绳,金元四家的学术论点,是达变之法。几十年医疗实践,擅长内科,尤对糖尿病、心脑血管病、肾病及胶原性疾病,有所建树。审证求因,论治消渴,认为本病发展变化规律,由实转虚的演变。提出分型论治,诊断,施方,用药自成体系。对冠心病临床研究,重视脏腑功能内在联系,认为发病机理,根源在肾(阴阳失调),变动在肝(气机阻滞),其制在脾(代谢障碍),气本在肺(气血关系),归宿在心(病变在血脉)的学术观点,发表学

    32、术论文近50篇。宜导通闭汤组成:(1)黄耆15克(2)车前子30克(3)甘草20克(4)升麻克(5)怀牛膝25克(6)淫羊藿15克(7)滑石25克。主治:老年前列腺肥大。用法:每剂药煎4次,头煎药用水浸泡半小时后煎煮,首煎沸后,慢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20分钟,每次煎成100毫升。两次混合一起,分两次,早晚餐后1小时服用。加减:凡症见小腹坠胀,时欲小便而不得出,或量少而不爽利,或小便不能控制,时有夜间遗尿,神疲倦怠等可选用本方。(1)若大便秘结者,加肉苁蓉20克。(2)尿道涩痛者,加蒲公英25克、木通10克。(3)咳喘者,加杏仁5克、细辛5克。赵棻赵棻,男,满族,1911年9月16日生,【福建省福州市】人,【福建中医学院


    注意事项

    本文(名老中医程爵棠外用减肥方治肥胖病验方.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