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课题申报模板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docx

    • 资源ID:13848234       资源大小:19.53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课题申报模板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docx

    1、课题申报模板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课题申报范例精选【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课题名称: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关键词:微课程开发 信息技术 整合申报级别: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课题类别:专项课题学科分类:语文研究类型:语文预期

    2、研究成果:立项号:课题设计论证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在国外的研究中,与“微课程”有关的名词有Minicourse、Microlecture、Microlesson等,但其对“微型课程”的研究取向不完全相同。如美国阿依华大学附属学校于1960年首先提出微型课程(Minicourse),也可称为短期课程或课程单元;新加坡教育部于1998年实施的MicroLESSONS研究项目,涉及多门课程领域,其主要目的是培训教师可以构建微型课程,其课程一般为30分钟至1个小时,教学目标单纯集中,重视学习情境、资源、活动的创设,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架,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一系列支架帮助其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200

    3、4年7月,英国启动教师电视频道(www.teacher.tv),每个节目视频时长15分钟,频道开播后得到教师的普遍认可,资源的积累最达到35万分钟的微课视频节目;2008年秋,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一分钟教授”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因首创了影响广泛的“一分钟的微视频”的“微课程”(Microlecture)而声名远播,其核心理念是要求教师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可以看出:国外越来越重视“微课程”、“微视频”的研究,但其核心组成资源不统一,有的是教案式,有的是视频式;课程结构较为松散,主要用于学习及培训等方面,应用领域有待扩充

    4、;课程资源的自我生长、扩充性不够。国内“微课程”的开展现状及成效,在不同的理解和定义下,我国多个地区的教学研究人员、一线教师,勇于实践,不断思考反思,不断归纳总结,在实践中成长,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课程和案例。例如:2010年,天津市普通高中选修课程“空中课堂”项目实现了向小学拓展。其中习字与书法网络微课程时长在15分钟左右,符合学生学习心理,既适用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又有利于基于班级授课模式下的集体学习和巩固练习。2010年秋季至2012年春季,天津市小学阶段习字与书法网络微课程成功录制、上线发布、推广应用,有效弥补了小学书法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张宝君老师主持

    5、的天津市小学“习字与书法”网络微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研究被立项为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专项课题,其目标是建设一至六年级12个学期192条习字与书法网络微课程并推广应用,提高学生、教师、家长的写字能力和鉴赏能力,传承中华文化。二、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1、选题的意义从不同层面、不同区域的研究与实践可以看出,微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不仅在新的网络技术环境下、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资源开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实现了对教师“教”的资源和学生“学”的资源的有效补充,提供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有效实现模式。当然,“微课程”这一理念还有待于进一步界定和梳理,内

    6、容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规范化,这将依赖于研究者和一线教师更深入的研究和更广泛的实践。2、研究价值微课程与信息技术是一线教师自行开发、时间在八分钟左右的微小课程,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为学生所需,为学生所用,能辅助解决了工作中的棘手问题;微课程信息技术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教师成长的新范式。这种理解体现了一线教师对这一概念理解的实践性一面,也是微课程与信息技术得到关注和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三、研究的目标、内容、观点和创新之处1、目标:(1)让教师从课程设计中去留心和审视,去研究和变革;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追问和思考;去发现和生成。(2)让学生从系统的课程中,从学习中去回味和巩固;去探究

    7、和提炼;去延伸和拓展;从知识到方法归纳。(3)让家长从设计中去了解和分享;去关注和合作。2、内容:(1)通过研究和实践,总结和形成一套小学语文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初步形成科学的设计评价体系。(2)通过研究和实践,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教科研能力的学习、借鉴、研讨。(3)通过研究和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复习、预习的能力。(4)通过研究和实践,吸引家长观摩、欣赏,提高素养,更好的了解学生学习的知识点,实现家校合力。3、主要观点、创新之处本课题的研究重点是总结和形成一套符合学校实际的小学语文微课程选题,细化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点,设计教案,制作视频,搭建微课学习的平台,进行微

    8、课程资源的积累,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科学的课程。四、.研究过程与方法及实施步骤1、过程第一阶段(2016年6月-2016年7月)课题申报与开题阶段阶段达成目标:完成课题申报工作;成立课题组,主持人张素花召开课题组会议,完成课题开题工作,明确研究目标和任务,根据分工,规划、细化研究内容的目标、任务以及成果预设。组织课题组成员有目的地进行理论学习和梳理。阶段成果形成:张素花完成课题申报活页、课题评审表的填写;杜有兵完成课题方案设计;陈晓芳、王晓兰、王丽娟撰写理论学习心得,完成理论综述。根据调查,张润芝做出调查研究报告。第二阶段(2016年7月-2018年3月)课题展开阶段阶段达成目标:主体完成课题研究

    9、内容中“微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项目。张素花定期召开课题组会议,课题组成员及时交流研究进度、成果以及困惑;邀请专家作讲座或入驻课堂,进行指点与提升。及时发表研究论文,微课教案的设计和视频的拍摄与制作。阶段成果形成:完成相关研究论文、微课教案和视频的制作,并接受课题中期验收。第三阶段:(2018年3月-2018年6月)课题总结、结题阶段阶段达成目标:完成课题研究材料的收集以及整理、出版等。阶段成果形成:发表的论文、课程视频的整理;完成课题研究工作,接受专家评估验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依据及国内外相关经验的研究,明确“微课程”的理论支点,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详实的理论依据

    10、。(2)行动研究法。通过教学实践、反思,发现“微课与信息技术”个性特征,研究教学、活动开展策略,总结行之有效的教学,这是课题的立足之本。(3)调查研究法。针对当今学习模式和学生学习兴趣等进行调查分析,摸清问题结症,从中梳理“微课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对学生学习的意义,使研究工作有针对性和成效性。为观察研究的有效性,进行观察、调查、分析,进行实证分析。(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的理论研究和成果反映中,将积极鼓励课题组成员总结研究成果。课题可行性分析 课题研究前期相关情况:经学校批准准备申报课题后,我们于2015年10月,组织了一批科研热情高、教学能力强的骨干教师组成了研究组,明确了方向,分配了任务。研

    11、究组内的计算机老师主要负责理论和技术培训,其他学科的老师则思考如何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并在师生互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收到理想的成效。为了提高课题教师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水平,2014年以来,我们组织了5期相关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2015年5月我们开始对教师进行网络基础知识、浏览网页、搜索资料、收发电子邮件等网络知识的培训。2015年10月开始在校园网上逐步开设了相关专题的网页。并在此基础上信息技术组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和需求,开发出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博客网站。近几年中,我们第二小学组织或参加过全区和张家口市教科所举办的8次公开课教学,开展了10次针对教学的专题讨论,取得了较

    12、好的效果,这为准备申报的科研课题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研究条件和相关成果:我校有课题研究及先进的电教设施的良好基础,能够按预定目标开展研究:有1个微机室、1个多媒体室,配备班班通,教室配有SMART白板,多媒体投影仪等教学设施,计算机都是100M宽带网连接,能满足实验的需要。我校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承担多项县市级课题,其中研究的“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以优秀等级结题。全校教师有着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师资充足。本课题能得到县教研室、教师进修学校、县电教馆的支持和指导。主要参考文献:1 姚宏伟;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思考 J;长春金融高等学校学报;2008年02期2蒋小花;信息

    13、化背景下学校教学改革探讨 J;职业教育研究;2011年05期3杨文艺;创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策略探究 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4年10期.4毛美玲;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与学的创新与应用;J;祖国(教育版);2013年第5期5王海军;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有效性的分析研究 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第7期6王吉庆.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7李艺,李冬梅.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苗逢春信息技术教育评价:理念与实施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武晶晶.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分析及教学建议.课程教材教法,2002(4)10黄甫全.整合课程与课程整合论.课程教材教法,1996(10)11钟柏昌,李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信息技术整合的状况分析(上).学育,2004(5)经费预算(包括资料费、打印费、复印费、调研费、会议费、计算机使用费等)根据研究共同制定经费使用预算建立明细账目,共同监督。经费使用主要包括:资料费:500元;国内调研差旅费:2000元;小型会议费:200元;计算机使用费:1000元;印刷补助费:500元;管理费:800;其它:1000元。预期研究成果


    注意事项

    本文(课题申报模板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