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考广东卷语文真题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版.docx

    • 资源ID:13845768       资源大小:31.87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广东卷语文真题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版.docx

    1、高考广东卷语文真题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版2014年高考广东卷语文真题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版) 2014年高考广东卷语文真题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版)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驰骋/聘请 饶恕/夙愿 塞翁失马/敷衍塞责 B.瑕疵/遐想 遏止/摇曳 是否/臧否 C.诽谤/磅礴 洗涤/嫡亲 累积/劳累 D.渗透/掺杂 俯仰/辅导 屡见不鲜/鲜为人知 【参考答案】A 仍旧是自主命题以来稳定的考查形式,四项三列,分别考查形近字、音近字和多音字。同时延续上年的小变化,引入成语的考查,仍旧是两组成语。 B中xi&aacut

    2、e;、C中dí、D中f。D,”俯仰”考查了两个第三声相遇,前者发第二声的经典知识点。 A.chng/pìn shù/sù sài / sè B.xiá è/ yè fu/ p C.bàng/páng dí li / lèi D.shèn /chn f xin/xin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与连篇累牍的电视剧本身相比,剧中翻书的动作、人物的坐姿等,只是一些细节。然而,令专家

    3、如鲠在喉、遭观众调侃的,正是其中与历史常识相冲突的文化”倒刺”。梳理这些细节,无论是将死后谥号、庙号当作生前名号,还是”早产”的线装书、字画、历史事件等,其中的知识性错误都不难发现。只要多一些检查环节,多一些细节上的较真,在文化产品正式推向受众之前做好知识核查,诸多类似笑话或许是可以避免的。 A. 连篇累牍 B. 如鲠在喉 C. 梳理 D. 受众 【参考答案】A 没有了去年的虚词。两个成语、两个词语(实词,一个动词,一个名词)。 A连篇累牍:累,重叠,堆积;牍,古代写字的木片。 形容篇幅过多,文辞长。多为贬义。此处并没有体现出贬义。 B如鲠在喉:鱼骨头卡在喉咙里。比喻心里有话没有说出来,非常难

    4、受。此处使用正确。 C梳理:梳爬整理。这里指对细节的整理,使用正确。 D受众:指的是信息传播的接收者,包括报刊和书籍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影电视的观众、网民。受众从宏观上来看是一个巨大的集合体,从微观上来看有体现为具有丰富的社会多样性的人。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贝母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鳞茎具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的神奇功效,常常采集起来,加工成药材。 B.此次环境保护法修订,历时两年,前后经过了多次审议,如今终于定稿,在环境优先于经济的原则上已达成一致并写入法律。 C.一段时间以来,汉字书写大赛、非遗保护等文化现象引人注目,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国人所认知。 D.

    5、马尔克斯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拉美”大学爆炸”的先驱,还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作者。 【参考答案】C。 A项偷换主语。”采集”的主语应该是”人”,偷换主语。”贝母”应该是”被采集起来”。 B项语序错乱。应该先是”达成一致”,再”定稿”。 D项”不仅……还”属于递进关系,前后内容倒置,应该是不仅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作者”,还是”……的先驱”。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然而,我们的大脑对音乐的感知却不是这样。 所以要有交响乐,也正是这样的”和声”才使得我们这个世界充满

    6、趣味。 例如管弦乐的合奏,音波虽然混合,但是管乐声和弦乐声仍然保持各自的特点。 物理学家们长期热衷于研究的现象都是整体等于所有部分的加合,声音就是这样的。 整体可以大于部分之和,这一事实现在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但是曾经让物理学家们感到非常窘困。 虽然管乐声和弦乐声独立地进入我们的耳朵,但是这两种声音的”和声”对我们的情感所产生影响却远远大于这两种乐器的单独作用。 A. B. C. D. 【参考答案】D 乱序排列衔接题最重要的就是掌握行文的逻辑关系。先看选项,首项不是就是,寻找两项的共性-”物理学家们”,它在的句首,在的句末(由事实引出物理学家),可见,在前,排除AB;观察CD差异

    7、,、以及、两组的先后关系是重点,只需要判断一组即可。讲”管弦乐”,由”物理学家”引出”声音”,”管弦乐”是”声音”的一个表现,所以应该先后。答案出来,为D。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5-9小题。 刘敞,字原父,临江新喻人。举庆历进士,廷试第一。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通判蔡州,直集贤院,判尚书考功。 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千里,欲夸示险远。敞质译人曰:”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译相顾骇愧曰:”实然。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顺州山中有异兽,如

    8、马而食虎豹,契丹不能识,问敞。敞曰:”此所谓驳也。”为说其音声形状,且诵山海经、管子书晓之,契丹益叹服。使还,求知扬州。 扬之雷塘,汉雷陂也,旧为民田。其后官取潴水而不偿以它田,主皆失业。然塘亦破决不可漕,州复用为田。敞据唐旧券,悉用还民,发运使争之,敞卒以予民。天长县鞫王甲杀人,既具狱,敞见而察其冤,甲畏吏,不敢自直。敞以委户曹杜诱,诱不能有所平反,而傅致益牢。将论囚,敞曰:”冤也。”亲按问之。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相传以为神明。 敞以识论与众忤,求知永兴军,拜翰林侍读学士。大姓范伟为奸利,冒同姓户籍五十年,持府县短长,数犯法。敞穷治其事,伟伏罪。未及受刑,敞召还,判三

    9、班院,伟即变前狱,至四五,卒之付御史决。 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以讽谏。时两宫方有小人间言,谏者或讦而过直。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帝竦体改容,知其以义理讽也。皇太后闻之,亦大喜。 积苦眩瞀,屡予告。帝固重其才,每燕见他学士,必问敞安否;帝食新橙,命赐之。疾少间,复求外,以为汝州,旋改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熙宁元年,卒,年五十。 (选自宋史.刘敞传,有删节) 【注】潴:蓄积。傅致:罗织。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素习知山川道径 素:向来 B. 将论囚 论:讨论 C.

    10、持府县短长 持:挟制 D. 卒之付御史决 决:判决 【参考答案】B B的”论”是”评定”之意。 6. 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口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 伟即变前狱,至口四五,卒之付御史决 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口以讽谏 A. 且 则 所 B. 以 于 因 C. 且 则 因 D. 以 于 所 【参考答案】B 选项中,和是保持一致的。所以和只需要会判断其中一句即可。中指王尧臣为了避嫌,就把刘敞排为第二名。”以”字是介词,表原因,”因为”的意思,而”且”要么递进要么并列要么让步,这里都不通。排除AC。直接看。中刘敞陪伴英宗读书,利用历史故

    11、事和典籍来讽谏的意思,”因”和”所”都有凭借的意思,但是这句凭借的内容在前,行为目的在后,用”因”字比较恰当。”所”引导的凭借,往往凭借的内容在后。 7.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B. 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C. 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D. 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参考答案】C 实在是太喜人的一道题。听过新东方高考语文课的学生应该觉得轻而易举。整个句子延续了”四六”的基本

    12、句式,去掉人名”尧”、副词”惟”、语气词”耳”,都是四字结构!又对仗整齐-”天地享之”“百姓戴之”。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雷塘曾被官府征作其它用途,刘敞经过努力,将它归还给百姓。 B. 刘敞曾经在扬州和永兴军等处任职,为当地做了不少实事。 C. 范伟多次犯法,在刘敞的审理下伏罪,但刘敞被召还之后,他马上翻供。 D. 当皇帝不听其他大臣进谏时,刘敞犯颜直谏,用一身正气折服了皇帝。 【参考答案】D 此题相比往年,难度下降。考查题干信息与文本的信息对应,考查文意理解、疏通能力。A提到征作他用、经过努力与归还百姓三点,一头一尾都能在文中找到对应,

    13、经过努力体现在”发运使争之”。发运使是官名,他不同意刘的做法,但”卒以予民”,可见是刘使他折服,自然刘也是经过努力的了。B中任职地扬州与永兴军(西安)都是对的,扬州雷塘一事,永兴军范伟一事,都可说明”为当地做了不少实事”。C主要是翻供,这一点在”即变前狱”中非常明显。D中”犯颜直谏”错误,而是用典籍和历史故事来”讽”谏。 9.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4分) 【参考答案】(道路)非常笔直、好走,用不到几日便可抵达中京,因为什么缘故要走这条路呢? 关键字词”径”,名词活用为形容词,翻译为”笔直的”

    14、;”易”,与语境切合,翻译为”好走”;”道”,名词作动词,翻译为”走”。 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3分) 【参考答案】王甲知道刘敞能为自己申明冤屈,才敢告发,原来杀人的人,是姓陈的富人。 关键字词在”直”、”乃”、”盖”。”为己直”是为王甲做主,结合字义翻译为伸冤、洗冤。”乃”可以是”才”或”于是”,这里表条件,译为”才”。”盖”之后为原因,且此处用了一个判断句式,翻译时要注意。 (2)契丹人为什么对刘敞表示叹服?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3分) 【参考答案】契丹人的叹服,是因为两件事。一是刘敞能记忆地图,准确地说出道路的不妥当。一是大家都不认得的野兽,刘敞不但认得,还能

    15、引用古书来例证。 在文中第二段中找。段中讲到两事,一是带路,一是认兽。 10.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望江怨 送别 清万树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愁云清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注 杪:树梢。 (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3分) 【参考答案】描写了在春天的傍晚,诗人在江别送别友人,看着前方江水渺茫,友人的扁舟渐行渐远,被岸边的树梢遮住了部分;天边云霞点点,帆船越来越远,比沙鸥还要小,整个送别的画面悲凉寂寥。 抓住总体之景:时间、地点、氛围;细致描写每一个画面,将每一种景物写出来即可。 (2)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

    16、。(4分) 【参考答案】诗人在友人的帆船出发之后仍旧不忍离开,目送扁舟渐行渐远,第一次渲染了不舍之情;一直看到帆船比沙鸥还小,还不忍离开,”愁云”再次渲染;最后,看这时夕阳,还有”一竿红”,反倒怪起友人离别时催着要早早离开,使自己不能和友人多聚片刻,这里的”怪”进一步反衬了”不舍”,此时情感已经得到三重渲染。”怪”的反常心理,使诗人的离别之情渲染到了极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浓烈的不舍和留恋,可见两个友情之深。 抓住”怪”这个心理描写,着重分析其对抒发诗人情感的作用。注意题干”结合全词”,一定要梳理出全文的情感脉络。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7、(1)子曰:” ,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 (2)开荒南野际, 。 ,草屋八九间。(陶渊明归园田居) (3)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 。(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4)元嘉草草,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参考答案】 (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2)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 (3)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4)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再次反猜题,再次考论语!其余三篇都属于诗文短篇,易记。总体难度易。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从形而上的层面上讲,审美也是一种终极关怀。我们知道,人的独立意识,

    18、产生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历史性分裂。这种分裂是文明的结果,同时也带来了文明的问题。于是,生的孤独、爱的寂寞、死的烦恼,便成为一切文明社会中所不可避免的精神疾患。为了解除这些疾患,人们不仅追求物质的满足,而且需要精神的慰藉,这也便是”终极关怀”的动因所在。 大致说来,人类的终极关怀主要有三种方式:一种是给多样的现实世界以统一之本体存在的哲学承诺,一种是给有限的个体生命以无限之价值意义的宗教承诺,一种是给异化的现实人生以多样之审美观照的艺术承诺。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哲学之本体论和宗教之形而上学纷纷面临着学理上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艺术便需要自觉地承担起为人类提供终极关怀的历史使命。 一般认为,艺

    19、术的价值是多重要,这其中既有认识论的内容,也有伦理学的成分。而在我们看来,认识内容的多少并不是艺术价值的关键所在,否则,徐悲鸿笔下那幅不太合乎解剖学原理的奔马便不会价值连城了;伦理成分的强弱也不是艺术价值的关键所在,否则,贝多芬谱写的那首不太具有道德色彩的月光便不会被千古称颂了。说到底,艺术之所以为艺术,不在于认识,不在于教化,而在于给人想象的空间和情感的慰藉,是对遭受异化痛苦的人们所进行的精神关怀。相对而言,我们可以将这种精神关怀分为初级和终极两种类型。所谓”初级关怀”,是对人们生活情绪的放松、抚慰、宣泄,并通过这种形式使其恢复到健康状态。比如我们在一天的辛苦劳作之后,到影院中去观赏一部惊心

    20、动魄的美国大片,到歌厅里去唱几首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虽然没有什么强烈的精神波澜、深刻的灵魂触动,但总归是一种精神享受。所谓”终极关怀”,则是对人们生存意义的感悟、理解、追问,并通过这种形式使其获得一种精神的升华。比如我们在孤独、寂寞或遇到情感危机的时候去音乐厅欣赏一部交响乐,去歌剧院观看一部悲剧,虽然不见得开心、解闷儿,但常常会有一种心灵的触动、情感的慰藉。对于不同层次、不同状态、不同境遇中的欣赏者来说,这两种艺术各有其存在的理由。但是,就艺术自身的价值而言,后者显然要比前者更有意义。 一部优秀的艺术品,哪怕是写平平常常的事物,也总能上升到”终极关怀”的高度加以理解。譬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年轻时

    21、写的那首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从字面上看,通俗易懂,仿佛没有什么深奥的道理,但它之所以被人们千古传颂,自有其”终极关怀”的重要意义。那”一岁一枯荣”的生命历程,就像代代不息的人生一样,在宿命的轮回中不断燃起新的希望。一首40个汉字的短诗如此,一场戏剧、一部电影、一篇小说更是如此。古今中外凡是超越民族和地域从而具有永恒价值的艺术品,无不具有形而上的”终极关怀”。 与西方社会相比,中国古代的哲学本体论并不发达,宗教也并不占据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因此古人的”终极关怀”往往是通过审美活动加以实现的,这种”代偿功能”也正是中国古典艺术特别发达的原因所在。我们知道,文明的人类之所以陷入异化的痛苦,乃是因

    22、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利刃斩断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原始纽带。因此作为治疗异化痛苦的古典艺术,最常用的方式是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断裂重新弥合起来,从而将短暂的现实人生与永恒的自然存在联系起来,将有限的个体生命与无限的族类生活联系起来。 (选自中国审美文化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有删改)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关于”终极关怀”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5分) A.具有终极关怀的艺术作品,能使欣赏者得到精神升华。 B.艺术品总能上升到”终极关怀”的高度来加以理解。 C.欣赏一部歌剧比看

    23、一部美国大片更具价值,因此更能得到终极关怀。 D.只有超越民族和地域限制而承担起终极关怀的艺术才具有永恒的价值。 E.文明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包含对生存意义的感悟、理解与追问。 【参考答案】AE 此部分内容考查集中在重点段落3. 1 1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A.艺术价值便现在情感慰藉方面,并不表现在伦理教化方面。 B.遭受异化痛苦的人更需要具有初极关怀的艺术作品。 C.赋得古草原送别语言通俗易懂,所以被人们传颂至今。 D.中国古典艺术能给异化的现实人生以审美观照,给人以情感的慰藉。 【参考答案】A 难度较大,涉及文本各处多样具体、综合信息的整合。 1 14.如果一个时代的

    24、艺术与哲学不发达,那么人类的终极关怀主要会以什么形式实现呢?为什么? (4分) 【参考答案】 以宗教实现。因为人类的终极关怀主要以三种形式实现:一是哲学承诺,一是宗教承诺,一是艺术承诺。如果一个时代的艺术和哲学不发达,那么就主要以宗教承诺来实现人的终极关怀。 考查对全文结构的梳理。全文主要的论述对象是艺术,主要谈到是艺术给人带来的终极关怀。但在第二段中讲到了艺术承诺只是人类终极关怀三种方式之一。 15.结合文中的观点,谈谈你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4分) 荷兰画家凡.高的名画星夜所描绘的景象与现实世界的星夜不同,画面上11颗星星聚集在月亮周围翻滚着,像炽热燃烧的火球。评论家说,这幅画象征着人类的

    25、挣扎与奋斗精神。 【参考答案】 (1)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总能上升到”终极关怀”的高度加以理解。评论家认为凡高的星夜象征着人类的挣扎与奋斗精神,便是把它上升到了”终极关怀”的高度。 (2)艺术之所以为艺术,不在于认识,不在于教化,而在于给人想象的空间和情感的慰藉,是对遭受异化痛苦的人们所进行的精神关怀。因此,画中景象虽与现实世界的星夜不同,同样能成为名画,就在于此。 外在材料对应文中观点是这两年的热点题型。既能考查对文中观点的全文 梳理,又能考查对文中观点的理解程度。做这种题,一般先对材料进行分解,抓住两个信息点:1是画中景象与现实世界不同;2是画的象征意义。接着根据这两个信息点对应原文观点。

    26、即可形成答案。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小题。 鹤 陆蠡 一个初冬的薄暮,弟弟气喘吁吁地从外边跑进来,告诉我邻哥儿捉得一只鸟,长脚尖喙,头有璎冠,羽毛洁白。”大概是白鹤吧。”他说。他的推测是根据书本上和商标上的图画,还掺加一些想象的成分。我们从未见过白鹤,但是对于鹤的品性似乎非常明了:鹤是清高的动物,鹤是长寿的动物,

    27、鹤是能唳的动物,鹤是善舞的动物,鹤象征正直,鹤象征淡泊……鹤是隐士的伴侣,帝王之尊所不能屈的…… 当我们看见它的时候,它的脚上系了一条粗绳,被一个孩子牵在手中,翅膀上殷然有一滴血痕,染在白色的羽毛上,她们告诉我这是枪伤。瞧它哪种耿介不屈的样子,一任孩子们挑逗,一动也不动,我们立刻便寄予很大的同情。我便请求他们把它交给我们豢养,答应他们随时可以到我家里观看,只要不伤害它。大概他们玩得厌了,便毫不为难地应允了。 我们兴高采烈地把受伤的鸟抱回来,放在院子里。复拿水和饭放在它的面前。看它不饮不食,料是惊魂未定,所以便叫跟来的孩子们跑开,让它孤独地

    28、留在院子里。 第二天一早,我们便起来观看这成为我们豢养的鸟。它的样子确相当漂亮,瘦长的脚,走起路来大模大样,像个”宰相步”。它的头上有一簇缨毛,略带黄色,尾部很短。只是老是缩着头颈,用金红色的眼睛斜看着人。 昨晚放在盂里的水和饭粒,仍是原封不动。鹤是吃什么的呢?人们都不知道。书本上也不曾提起。”从它的长脚着想,它应当是吃鱼的。”弟弟也赞同我的意见。我们把鱼放在它的面前,看它认识趔趄踌躇,便捉住它,拿一尾鱼喂进去。看它一直咽下,并没有显出不舒服,知道我们的猜想是对的了,便高兴得了不得。而更可喜的,是隔了不久以后它自动到水盂里捞鱼来吃了。 从此我和弟弟的生活便专于捉鱼饲鹤了。它渐渐和我们亲近,见我

    29、们进来的时候,便拐着长脚走拢来,向我们乞食。我们时常约邻家的孩子来看我们的白鹤,向他们讲些”乘轩”“梅妻鹤子”的故事。受了父亲过分称誉隐逸者流的影响,羡慕清高的意思是有的,养鹤不过是其一端罢了。 我们始终不曾听到它长唳一声,不曾看到它做起舞的姿势。它的翅膀虽已痊愈,可是并没有飞扬他去的意思。一天舅父到我家里,在园中看到我们的鹤,他就皱皱眉头说道: “把这长脚鹭鸶养在这里干什么?” “什么,长脚鹭鸶?”我惊讶地问。 “是的。长脚鹭鸶,书上称为’白鹭’的。唐诗里‘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白鹭。” “白鹭!”啊!我的鹤! 到这时候我才想到它怪爱吃鱼的理由,原

    30、来是水边的鹭啊!我失望而且懊丧了。我的虚荣心受了欺骗。我的”清高”,我的”风雅”,都随同鹤变成了鹭,成为可笑的题材了。舅父接着说: “鹭肉怪腥臭,又不好吃。” 懊丧转为恼怒,我于是决定把这骗人的食客逐出,把冒充的隐士赶走。我拳足交加地高声逐它。它不解我的感情的突变,徘徊瞻顾,不肯离开。我拿竹帘打它,打在它洁白的羽毛上,它才带飞带跳地逃走。我把它一直赶到很远,到看不见自己的园子地方为止。 次晨踏进园子的时候,被逐的食客依然宿在远处。好像忘了昨天的鞭挞,见我走近时依然做出亲热样子。这益发触了我的恼怒。我把它捉住,越过溪水,穿过溪水对岸的松林,复渡过松林前面的溪水,把它放在沙滩上,自己迅速回来。心想

    31、松林遮断了视线,它一定认不得原路跟踪回来的。果然以后几天内园子内便少了这位贵客了。 几天后路过一个猎人,他的枪杆上挂着一只长脚鸟。我一眼便认得是我们曾经豢养的鹭。这回子弹打中了头颈,已经死了。它的左翼上赫然有着结痂的创疤。我忽然难受起来,问道: “你的长脚鹭鸶是哪里打来的?” “就在那松林前面的溪边上。” “鹭鸶肉是腥臭的,你打它干什么?” “我不过玩玩罢了。” “是飞着打还是站着的时候打的?” “是走着的时候打的。它看到我的时候,不但不怕,还拍着翅膀向我走近哩。” “因为我养过它,所以不怕人。” “真的么?” “它左翼上还有一个伤疤,我认得的。” “那末给你好了。”他卸下枪端的鸟。 “不要,我要活的。” “胡说,死了还会再活么?”他又把它挂回枪头。 我似乎觉得鼻子有点发酸,便回头奔回家去。恍惚中我好像看见那只白鹭,被弃在沙滩上,日日等候它的主人,不忍他去。看见有人来了,迎上前去,但它所接受的不是一尾鱼,而一颗子弹。 (选自美丽中国.自然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有删改) 16.”我”为什么会以白鹭为”鹤”?(3分) 【参考答案】(1)我们都没有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广东卷语文真题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