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自环渤海港口物流竞合态势与区域整合研究.docx

    • 资源ID:13841816       资源大小:128.12KB        全文页数:2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自环渤海港口物流竞合态势与区域整合研究.docx

    1、自环渤海港口物流竞合态势与区域整合研究环渤海港口物流竞合态势与区域整合研究 课题组 执笔:陈晓永 环渤海经济圈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是中国欧亚大陆桥的东部起点之一。狭义上指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经济带,同时也延伸辐射到山西、河南及内蒙古中东部等地区。这一区域紧邻东北亚经济圈,是中国北方最重要的城市群落,也是我国乃至世界港口群最为密集的地区。依托东北三省和蒙东地区,京津冀等华北地区和山东及山西、河南等中原省市,环渤海地区沿海港口物流服务范围广泛,在国际经济中心向亚太地区转移和打造“中国增长第三极”的大趋势下,加强港口物流合作已远远超出区域范畴,越来越具有全球意义。一、环境分

    2、析:机遇与挑战(一)环渤海区域正处于历史性的战略机遇期一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由认知转入推进阶段。相对于“双三角”地区,环渤海区域在行政区间合作、市场要素整合等方面都存在比较典型的跨省市需要协调的问题,需国家政策支持,加强统筹协调。京津冀都市圈发展列入规划、京津两大城市的功能区别与重新定位、天津滨海新区和河北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等一系列国家层面上的重大举措,带动环渤海区域一体化由认知转入推进阶段,区域合作氛围已经形成。二是区域创新带动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环渤海地区本身有较好的重化工业和能源供应基础、发达的现代交通和通讯网络,电子信息、钢铁、石化、汽车制造四大产业集群基础雄厚,

    3、沿海港口集群也已形成。北京强大的科研实力、以研发为主的知识型生产性服务优势,为依托创新推动区域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动力源泉。以北京创新型服务业为中心,融合区域内的制造业产业链,充分利用京津冀都市圈、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三大港口群综合物流体系,有利于形成高效低耗的创新型临港产业集群。三是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积极推进。随着亚太地区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中、日、韩等国都在为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行积极努力。日本更加注重把国内结构调整与中国华北结合,寻找新的发展机遇,同时把开发西海岸列为本国21世纪的战略目标。韩国政府经济上提出的重大举措之一就是把中国作为它的第二内需市场,同时重点开发与中国邻近的

    4、西海岸地区。中、日、韩新的开发计划同时集中于环渤海地区,而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又使三国的相近城市在经济上存在着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交叉的依存关系。可以预见,在日本、韩国产业继续向外转移的过程中,由于地缘优势,以京津冀为核心的环渤海地区,将与日本、韩国产业继续向外转移形成互动,其联合趋势将为环渤海经济区提供发展的极大空间。(二)环渤海港口群面临的挑战在国际港口物流竞争中,挑战来自全球经济一体化,要求资源配置提高流速、扩大流量。目前世界港口发展总体上正在经历由低附加值的接卸、仓储和中转等传统物流功能向现代物流服务功能进行转变,包括上海洋山港在内的国际性枢纽大港以国际航运中心为依托的高端航运服务职能越

    5、发明显,港口物流功能创新成为港口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环渤海港口群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国内层面的挑战目前国内比较有竞争实力的区域板块,如表1所示。表1 中国主要区域的综合竞争力城市价格优势排名GDP总量排名人均排名地均GDP排名增长率排名就业率排名效率排名创新排名开放度排名综合排名竞争力指数平均澳门062179894294.455.403 深圳53661222733164.490香港306124226833133260.5293珠海896464482233524.285广州53926328152927266100.333北京593277579429567604570305 大连91880332

    6、27279231227231259青岛5168288298722278247263.2402天津599393820296109223.266高雄241198341023029172220.2980.28台北2475207492621291720.3809厦门59262743404342742932370.2539杭州599290214166287032272.260.2922 南京5904313864603091920240.2上海592265674222687841.42苏州59151271022026923226180.265温州927936523669526406380.181长沙593

    7、8326119429723029920.241.7 成都5963353314882362011230259合肥52931188139333266.46西安592354252673812313300875郑州9266683256170591353290.1875重庆9737409429436223292.2070注:本表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0072008)整理;表中效率排名是按劳动生产率排名;创新排名是按专利申请数排名;开放度排名是按跨国公司数量排名。表1将我国的中东部区域分为5大区域(该项研究的样本集合为全球的10个主要城市),这5大区域的平均综合竞争力指数排序为:“珠三角”

    8、(0031)、海峡两岸(0.298)、环渤海(0.307)、“长三角”(0.29)和“泛中原”(02174)。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对环渤海区域构成挑战主要是“珠三角”,其次是“长三角”和海峡两岸。以上三个区域,不仅是潜力丰厚的经济带,而且都是沿海区域。环渤海区域由于对外开放程度较晚,经济外向度相对较低,要建立起新型的产业基地,完成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进而实现腹地货运量的迅猛增长和货种结构的显著变化,还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2、国际层面的挑战物流中心城市在区域物流合作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珠三角物流合作得力于香港的带动;长三角物流合作与上海的龙头作用密不可分。环渤海地区也迫切需

    9、要物流中心城市发挥龙头作用。如果以城市为竞争单元,以环渤海首位港口城市天津为样本,可以看到这一区域港口群主要受到来自日本、韩国的挑战。如表所示。表2 亚洲主要城市的竞争力排名情况城 市国家地区价格优势GD规模人均规模地均规模增长率就业率劳动生产率专利申请数跨国公司分布综合指数综合排名纽约美国35321410321251.000 伦敦英国704132521420.93 2东京日本4481394812269150.790 3巴黎法国42123445904730.75984华盛顿美国3567427293269214190.693 5洛杉矶美国3635518253815069 斯德哥尔摩瑞典48601

    10、63336171020 新加坡新加坡31413521840941606465 8旧金山美国35381542451738.646 芝加哥美国35642337392310.630910首尔韩国981613591406618.617 2名古屋日本448215448561107120.47076横滨日本4483617397102113299046857北京中国5227358491670.457066大阪日本448191617648931210.457067京都日本44843110152321588202370.3984101神户日本40131098187154350.3137大田韩国931691822

    11、3270131233520.252203吉隆坡马来西亚1834126211285752228025420滨松日本448112264631016290.274315仁川韩国9370121332521810570.276221天津中国95929338202962101910.26523釜山韩国2953221683252522715259.2500 243备注:本表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0708)整理。该项研究的样本集合为全球的50个主要城市。从表2中可以看出:一是排名110位的城市主要集中在欧美,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对天津的挑战相对要小一些;二是对天津的挑战主要来自东北亚地区的

    12、日韩港口,渤海周边的日韩几大港口,除韩国釜山竞争力排名低于天津外,日本神户、东京、横滨、大阪及韩国仁川等港口的综合竞争力均高于天津;三是天津在全球50个主要城市排名中,排名比较靠后,综合竞争力排在2位,表明天津在经济总量、产业级次、城市功能等方面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与所担负的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任务还有一定的差距。二、区域内港口竞争态势分析 目前,在我国五大港口群中,环渤海港口密度最大、竞争也最为激烈。根据空间分布状况,这一区域港口大致可分为三大子港口群:一是东北港口群,以大连港为核心,葫芦岛、锦州港、营口港、丹东港为主要支线港;二是山东港口群,以青岛港为核心,以龙口港、威海港和烟台港为主要

    13、支线港;三是津冀港口群,以天津港为核心,以曹妃甸港、秦皇岛港、唐山港、黄骅港为主要支线港(如图)。图1环渤海主要港口分布图区域内港口物流竞争有四个突出特点:一是与韩国釜山港及日本太平洋沿岸港口群之间的竞争激烈。韩国正在打造以釜山港为中心的“东北亚物流中心”。日本一方面大力发展东京湾三大港口,壮大单个港口的实力,另一方面,又采取港口合并政策,增强港群的整体竞争力。在此背景下,如果周边的国际大型港口整合为区域性的龙头港口,环渤海港口群将面临着成为日韩港口支线港的危险。二是彼此实力相差不大。在改革开放后,中国北方各省经济逐步发展,各自环境虽有所不同但地域相近沟通便利,相互间的经济政策具有一定相似性,

    14、导致港口发展彼此拉不开距离,三大干线集装箱港青岛港、天津港、大连港从三港自身条件看,彼此实力相当,基本属于同一层次共同发展,但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后,无疑给天津港的发展带来重大发展机遇。三是政府支持举足轻重。天津、青岛、大连三大主枢纽港(航运中心)在地方政府支持下,在规划、项目、地位等方面竞争激烈,都在不断加大港口投资,建设深水泊位,完善配套设施,相似或雷同的定位带有浓厚的地方行政色彩。四是在一些区域性港口、机场、跨地区高速公路和城际快速通道建设中,缺乏必要的统筹安排,产能过剩趋势开始显现。如河北省港口在铁矿石进口、煤炭输出等问题上与天津、日照等港口的恶性竞争已初现端倪。再从

    15、地理位置来看,曹妃甸港距天津港仅8海里,黄骅港距天津港也只有6海里,在距离不到10海里的范围内集中着三大港口,再加上秦皇岛港,到2020年将形成每年近4亿吨的煤炭“下海”能力,供给过剩在所难免,港口产能的结构性过剩局面可能会提前到来。三、影响环渤海区域港口物流竞合关系的关键性因素在环渤海地区进一步开发开放的大背景下,周边各省市都把加快港口物流发展放在重要位置,与此同时,产能过剩趋势开始显现。如河北省港口在铁矿石进口、煤炭输出等问题上与天津、日照等港口的恶性竞争已初现端倪。环渤海港口群急需资源整合,从单纯的竞争走向竞合,形成竞合同盟,实现共赢。从产业所处的环境分析,影响区域内港口群竞合关系的关键

    16、性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东北亚地区日、韩港口的挑战。伴随着东北亚地区投资与贸易的快速增长,港口经济已成为东北亚地区各国发展的重点。渤海周边有韩国釜山、日本神户、东京、横滨及大阪等大港口。韩国正在打造以釜山港为中心的“东北亚物流中心”。日本一方面大力发展东京湾三大港口,壮大单个港口的实力,另一方面,又采取港口合并政策,增强港群的整体竞争力。在此背景下,如果周边的国际大型港口整合为区域性的龙头港口,我国环渤海港口将面临着成为日韩港口支线港的危险。二是来自珠三角和长三角港口群的激烈竞争。当前,港口物流业务竞争的新增长点集中在集装箱业务上。相比“双三角”地区,环渤海区域对外开放程度较晚,各沿海城市经

    17、济特别是临港产业发展缓慢,由于缺少临港产业的支撑,再加上港口与其陆向腹地的联系,即经济网线的发达程度落后于“双三角”地区,环渤海港口群集装箱吞吐量规模一直小于珠三角和长三角港口,多数港口仍处于散货装卸的较低层次。相关数据表明,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三个区域性港口群腹地的“单位GDP集装箱生成率”相差悬殊,珠三角、长三角单位GD集装箱生成率分别是环渤海的30%和20%。短期内,我国沿海港口“北散南集”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改变。三是体制性障碍阻滞生产要素按市场规律流动和配置。青岛、天津和大连三大港是环渤海经济圈港口群中的核心,目前彼此的关系以竞争为主。其特点表现在:政府支持举足轻重。由北往南的大连港、

    18、天津港、青岛港各自隶属于辽宁、天津、山东,都属于中国北方较发达的港口城市,在“以港兴市”甚至“以港兴省”的思路影响下,地方政府纷纷加大对港口建设的投入力度,期望在未来的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由于区域内港口群地域相近、干线相同、腹地叠加以及地方利益驱动等因素,港口间存在着非良性竞争,港口物流的整体效益和区域竞争力受到削弱。如河北秦皇岛港和黄骅港,一南一北,再加上天津港,到2020年将形成每年近4亿吨的煤炭“下海”能力,供给过剩在所难免。综上,可以认为:目前在我国环渤海、长三角、东南沿海、珠三角和西南沿海等5个港口群中,环渤海区域港口密度最大、竞争也最为激烈。以上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地方政府成为港口

    19、竞争中的重要因素。由于环渤海区域包括三省两市(辽、冀、京、津、鲁)共五个省级行政单元,地区政府对资源控制能力强,在行政区间合作、市场要素整合等方面都存在强烈的“行政区经济”属性。因此,环渤海港口物流的竞争实际是在城市政府之间。只有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方向,突破行政区域界限,区域内各港口才能从单纯的竞争走向竞合,实现联盟发展。四、环渤海港口群从竞争走向竞合的对策建议综上,可以认为,由于港口群地域相近、干线相同,腹地叠加以及相互间的经济政策具有一定相似性等因素,环渤海区域港口业务结构单一,物流联盟程度低,同质竞争激烈,港口物流的效益和竞争力受到削弱。以上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地方政府成为港口竞争中的重

    20、要因素。在“以港兴市”甚至“以港兴省”的思路影响下,各地政府纷纷加大对港口建设的投入力度,期望在未来的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寻求地方行政区域边界内的垄断利益最大化是万恶之源”。尤其是在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时,往往是高速发展掩盖管理问题。当供给一旦能够满足需求时,“好不好”的问题就显现出来。有数据表明,在由地方政府主导的港口投资冲动下,我国沿海港口到2010年总体供需状况才能实现基本平衡。具体到环渤海,由于本区域包括三省两市(辽、冀、京、津、鲁)共五个省级行政单元,地区政府对资源控制能力强,政府对企业干预较大,在行政区间合作、市场要素整合等方面都存在更强烈的

    21、“行政区经济”属性,问题将更为严峻。只有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加快资源整合,区域内各港口才能从单纯的竞争走向竞合,发挥优势,实现共同发展。在路径选择上,应在以下三个方面着力推进、重点突破。一是强化区域整体意识,科学制定物流规划,建立有效的物流合作协调机制。港口物流规划有战略性、全局性和地域性的特点。没有一个统一的整体战略思想,很容易造成重复建设(如盲目上马大型物流项目、开发物流园区)等问题,浪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这就要求环渤海三省两市之间要进行积极有效的协调对话,加强合作,而且应有专题研究。在国际上,相近的港口之间建立协调沟通机制有很多先例。例如美国纽约港与新泽西港之间、德国的不莱梅港与汉堡

    22、港之间都较早地建立了港口协调机构,相关做法有力地促进了港口之间的优势合作。我国长三角地区港口职能部门协调竞合模式也可借鉴(见图2)。近期国家制定的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为环渤海港口之间的物流合作创造了一个良好开端。当前可利用滨海新区先试先行的政策优势,以物流业为对象建立三级发展协调会议机制。第一级是指中央已经设立的13个部委联席会议制度,可建议中央在该联席会议办公室单设环渤海区域性物流运行协调小组,重点解决部门和中央政府对环渤海地区物流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第二级是指建立环渤海三省两市的主管省(市)长物流工作协调机制,重点解决跨省市物流业务协调、定价、转关、信息交换、企业网络开发等问题;第三级是

    23、指三省两市建立委办局联席会议制度,通过有效的协调制度,清理阻碍区域内物流市场发展的行政性法规、规章和文件,调整和理顺各行业部门的关系,为物流业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二是错位发展,互惠共赢,防止因过度竞争而导致集体衰落。港口的竞争,实质上是港口腹地及货源的竞争。在环渤海港口群中,天津、青岛、大连3大港各有特点,具有合作的基础,应在良性竞争中实现互惠共赢。天津港作为区域内的龙头,要实现国务院确定的发展定位,必须协调与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京津冀周边省市的关系,承担起带动中国北方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历史重任。滨海新区东疆港口的建设,将显著提升天津港的深水吞吐优势,而且随着采购、生产和销售的全球化,保税功

    24、能对国际物流的影响越来越大。综观鹿特丹、汉堡、香港、迪拜和新加坡等区域物流中心,自由贸易区或自由港政策是其成功的必备要素。应在理顺天津港保税区与东疆保税港区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天津港向自由贸易区自由港方向发展。山东半岛港口群依托青岛、烟台、日照三大港口,占据对日韩港口的地缘优势。应以青岛港为干线港,烟台港、日照港为支线港,龙口港、威海港、蓬莱港等为喂给港,形成整体优势,建设以青岛为节点的中日韩区域物流中心,发展东南亚、欧洲、北美国际物流。东北作为老工业基地,有足够的技术储备,知识储备和人才储备,这些优势极为深厚,也极为独特。以大连为中心的辽东半岛应更加突出自身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主要出海口

    25、的优势条件,发展成为北方地区航运中心、物流中心。河北省几大港口从地理位置、腹地和功能上,与天津港都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虽然天津港目前仍然作为国家主枢纽港,但是天津港却存在一些先天不足,如航道水深仅为1米,难以满足巨型船舶进出港口的要求,泥沙淤积严重,港口维护运行成本高等,而曹妃甸作为环渤海地区最大的天然深水良港,正好可以弥补天津港的劣势。河北省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精心谋划,积极推进与天津港资源的整合,探索天津港与曹妃甸港两港共建的可能性,力争将天津曹妃甸组合港打造成为中国北方的国际航运中心。在曹妃甸的拉动下,河北港口群发展的总体定位应是继续巩固中国北方能源主枢纽港群地位,逐步确立中国北方矿石主枢

    26、纽港群地位,而这又可能加剧与天津港的竞争。解决这一矛盾的前提是,深入研究每个港口在功能上的细分定位,寻求差异发展、合作共赢的可能性,使河北成为天津物流供应链的一个主要环节,在配合与协作中拓展业务,并以物流带动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的聚集与扩散,提高整体竞争实力。 三是完善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尽快形成互联式、一体化交通网络体系。现代物流中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要实现不同流转环节之间的高效率无缝衔接。但目前环渤海的公路、铁路、水路等物流网络不能很好地适应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瓶颈效应明显。为打造以环渤海港口群为基础的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三省两市要从整体上规划区域交通设施的战略布局,推进区域的支线运输,疏

    27、港公路实现零距离对接。首先要突破行政区域界限,大力推动区域交通一体化,实现三省两市之间的高速公路直通,形成与京津冀都市圈、胶东半岛、辽东半岛、中原经济区和西北地区之间的便捷通道,以拓展沿海港口腹地。同时,进一步加快铁路等集疏运大通道建设,搞好路港对接,正在规划中的天津物流中心建设应充分考虑到北京铁路交通枢纽的作用,将首都机场、京津、京石城际高速铁路和其他高速公路纳入规划中,从而实现优势互补。总之,一体化是环渤海区域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重要原则。应在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港口发展总体规划布局,加强港口与港口、港口与腹地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加强整合力度,鼓励联合建港用港;实现沿海重点港口之间的高速连接,联动发展,重点解决路、港无缝衔接、流径优化与高效集疏问题。从长远看,环渤海港口群特别是天津、青岛和大连这三个综


    注意事项

    本文(自环渤海港口物流竞合态势与区域整合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