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初中历史精选教案参考.docx

    • 资源ID:13825146       资源大小:25.43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初中历史精选教案参考.docx

    1、初中历史精选教案参考初中历史2020精选教案参考 历史叙述过去,但是这个过去乃是现在的历史.历史把老人们的经验传给儿童,若没有历史,老人也如儿童.以下是整理的关于初中历史的有关教案,欢迎查阅!初中历史教案1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的气节。【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蒙古族

    2、的兴起及其所建立的元朝在我国历的贡献,涉及元朝的政治史和经济史内容。“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及“民族融合”是本课的重点。其中“行省制度”又是本课的难点。另外,本课内容繁多,讲述时如何做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也是个难点。【教学过程】导入:播放腾格尔的蒙古人。由学生介绍蒙古族的情况:生活在蒙古高原,从事游牧,住在蒙古包里,吃羊肉、喝奶茶。一、“一代天骄”统一蒙古1、马背上的民族蒙古出示公元12世纪中国各政权形势图。当时在中国有哪些政权:金、南宋、辽、西夏、吐蕃。当时蒙古分为许多部落,各部落互相征伐。在蒙古秘史记载:“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成吉思汗

    3、就是生活在这样的动乱岁月。2、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看录像成吉思汗。思考:铁木真面对逆境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被尊为成吉思汗?铁木真童年时,父亲被杀,部族背弃了他,他自己也被仇敌追杀。面对这样的逆境,铁木真是怎样做的。铁木真说过:“拼杀冲锋的时候,要像雄鹰一样;高兴的时候,要像三岁牛犊一般欢快;在明亮的白昼,要深沉细心;在黑暗的夜里,要有坚强的忍耐力。”重重的磨难没有把他-,反而磨练了他的意志。经过多年的征战,铁木真打败了周围的各部落,统一了蒙古草原。1206年,铁木真被推选为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蒙古统一后,成吉思汗又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出示蒙古帝国形势图。蒙古帝国形势图,讲解成吉思汗的扩张

    4、战争。二、忽必烈建立元朝1、元朝的建立时间:1271年都城:大都开国皇帝:元世祖忽必烈2、元朝灭南宋和文天祥抗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谁的诗?你能解释它的意思吗?这是文天祥的诗。意思是,自古以来,人都不免一死,但死要死得有价值、有意义,名垂青史。(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的气节。)三、元朝的政治与经济1、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元世祖从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世祖的经济政策与蒙古初入黄河流域时有何不同?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元世祖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还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

    5、北方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联系前面学习的“江南经济的发展”,这时,元朝的经济重心在哪个地方?“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国家主要的粮食供应来自南方,要运到北方,有哪些途径?2、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1)漕运对比隋大运河与元朝的运河,有什么不同?元世祖开凿了两段新运河会通河、通惠河,与原有运河连通,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通大都。(2)海运海运比漕运有哪些好处?载重量大,费用便宜,所以粮食运输逐渐变成以海运为主。3、繁华的大都当时元朝的首都大都成为繁荣的大都市,以大都为中心,元朝的对外往来十分频繁。4、频繁的中外往来元朝时对外往来的一个使者就是马可波罗。(出示马可波罗旅行路线图)5、行省制度的建立蒙古

    6、帝国空前辽阔,为了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学生根据元朝的疆域图,注意以下地区:中央:中书省、宣政院地方:行中书省-宣政院负责管理西藏地区的行政事务。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和澎湖列岛地区。广州处于江西行省的管辖之下。四、民族融合的发展引导学生简要回忆汉以来,特别是三国以来我国民族融合的史实,以突出元朝民族融合的发展和加强。关于民族融合的情况,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找出其四种表现。1、汉族外迁边疆2、边疆各族迁入中原、江南3、契丹、女真同汉族融合2、回族的形成通过图片了解回族生活习俗(强调其是由多个民族融合而成,信仰伊斯兰教)五、小结(略)初中历史教案2灿烂的宋元文化【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

    7、习,使学生比较清楚地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包括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绘画及书法成就。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史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学技术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地位,以及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通过了解资治通鉴的写作过程,及资治通鉴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宋元文化,

    8、而且是灿烂的宋元文化,可见宋元文化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特殊地位。它上承隋唐、下启明清,以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创造了中华文明又一个文化高峰。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与“宋词和杰出的词人”是本课的重点子目。本课的难点,是在介绍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成就时,如何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文化现象的能力。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回忆隋唐时期雕版印刷的发展状况以及现存的雕版印刷品等相关知识。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1)隋唐时期,我国人民发明了雕版印刷术;思考“雕版印刷的缺欠和不便之

    9、处”?教师适当举例说明。如:宋太祖时由官方主持刻印大藏经,耗时12年、雕版13万块,印完后堆积如山的雕版派不上用场。另外,当时一个刻工一天只能刻四五十个字,一本六万字的书就需要三四年才能刻完。由学生通过示例归纳出结论,并切实感到改革雕版印刷术的必要。(2)北宋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观察教材中毕升的画像,阅读小字部分,了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简要归纳出活字印刷中的四道工序:刻制单字、排版、印刷、拆版。对比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不同,引导学生思考“活字印刷术发明的作用”。体会毕升的创“新”在哪里?突出两个“变”:变死字为活字,变死版为活版,既经济又省时。结合地图了解活字印刷术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指导学

    10、生观察插图,进一步了解活字印刷术在以后的不断改进和发展的状况(木活字、锡活字、铜活字以及套色印刷等)。并引导学生联想到今天,印刷业已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进入到“光与电”的时代。(3)15世纪,欧洲出现活字印刷术,比中国晚约四百年。概括活字印刷术发明和推广的情况。2、指南针的应用(1)战国时期,制成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出示司南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司南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根据磁石指南的原理制成的)培养学生观察、识图的能力。(2)北宋,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3)南宋,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事业;思考:罗盘针比司南有哪些进步?它是用什么方法制成的?这种导航仪器为什么

    11、会在北宋末年得到很快的应用?它的广泛应用对中国和世界有何作用?(4)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3、火药的应用(1)唐朝中期,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2)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3)宋元,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4)13、14世纪,火药及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二、史学成就资治通鉴取名的由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史学上的“两司马”史学家 年代 著作 体例 叙事范围司马迁 西汉 史记 纪传体通史 黄帝到汉武帝时期司马光 北宋 资治通鉴 编年体通史 战国到五代三、宋词出示宋词的三个代表人物的作品,鉴赏并概括其特点:派别 词人 代表作品 风格婉约派 李清照 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于运用口语

    12、,显得清新自然。豪放派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慷慨激昂,气势豪迈。辛弃疾四、元曲(1)由杂剧和散曲组成。(2)秀的剧作家:关汉卿,其代表作是窦娥冤。学生讲述窦娥冤的故事情节。五、绘画(1)宋代绘画,突出表现在:山水画、花鸟画和风俗画的创作中。(2)李公麟,人称“宋画第一”。(3)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讲述风俗画与清明上河图时,可指出风俗画通过表现城乡百姓的社会生活,展现具有鲜明民俗特色的时代风貌,折射出北宋经济的发展状况。清明上河图以浓厚的生活气息、精湛的笔墨及淳朴的艺术格调代表了宋代风俗画的突出成就。(4)赵孟頫的画,人称“神品”六、书法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

    13、芾、蔡襄。七、小结(略)八、作业:课后作业初中历史教案3明朝君权的加强【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以及明成祖迁都北京、实行削藩、增设东厂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包括政治、文化方面的措施及特点。通过联系以往封建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的措施与明朝的相关措施对比,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14、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教材分析】本课的重点是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的时期。明太祖通一系列措施加强君主集权,奠定了明朝君主专制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这些措施具有不同于前代的明显特点,如特务统治的出现、思想专制的强化等,其作用一方面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创造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另一方面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本课的难点是八股取士。这是明代科举考试的重大变化,是君权加强在思想文化方面的体现。【教学过程】一、明朝的建立时间:1368年都城:应天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1368年秋天,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二、明太祖加强

    15、君权的措施1、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对比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与明朝的中央政权机构示意图,有什么变化?少了三省这一环节,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对比元朝的行省制度与明朝的三司,有什么不同?地方三司直属中央。朱元璋为什么要取消三省,设立三司。从中央到地方政权组织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谁的权力增强了?皇帝明朝时期,皇帝的权力空前加强。丞相被废除后,全国的重大政务都由皇帝亲自处理。明太祖平均每天要批阅奏章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忙得不可开交。2、特务统治朱元璋设立的特务机构:锦衣卫。说明特务机构的功能在于监视官员、平民的活动及生活。3、八股取士朱元璋用什么方法选拔人才。政府规定科举考试

    16、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应考的人不能有个人见解。文体要死板地分成八个部分,叫做“八股文”。想想参加科举考试的人,他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升官发财。读书人为了参加科举考试,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文,不讲求实际学问。“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出示举子看榜图)可以想象这些人当上官以后会是什么样子。所以顾炎武说:“八股文的毁灭文化,等于秦始皇的焚书!八股文的败坏人才却比秦始皇在咸阳外郊坑儒还要厉害。”想想朱元璋为什么要采取这样死板的考试方式。加强思想控制评价:明朝规定,科举专取“四书”“五经”命题,并以宋儒朱熹的四书集注为依据,不能随意发表自己的见解,所谓“代圣贤立言”。行文格式有严格规定,

    17、*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体用排偶,谓之八股文。这种高压专制、严格控制的奴化训练对中国的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但又是考试向标准化的重要发展。思考:你认为明太祖朱元璋加强君权对当时的社会有何作用?”经过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得出结论:“其作用一方面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创造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另一方面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三、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1、明太祖的分封藩王2、建文帝削藩3、靖难之役简要介绍靖难之役的经过。4、明成祖强化君权(1)1421年,迁都北京明成祖迁都北京的目的是什么?”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得出“此举意在加强边防,是有利于明

    18、朝统治的举措,也是充满勇气的行为”的结论。(2)削藩政策;(3)增设特务机构东厂。5、小结(略)6、作业:课后作业初中历史教案4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及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通过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

    19、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自唐朝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及其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南方商业的繁荣”是本课的重点。本课的难点是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教学过程】导入:复习辽、北宋、西夏、金、南宋的建立。北宋与辽、西夏,南宋与金都发生过战争,战场主要在北方。这时,南方相对安定,在这种有利的环境下,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并逐渐超过了北方。一、南方农业的发展出示耕获图指导学生看图,并回答:仔细观察耕获图,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宋朝农业生产的情况。图画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这幅

    20、图反映了宋代南方地区田庄里的农民繁忙劳动的景象。图中的农民在从事犁地、车水、挑送、插秧、扬场、舂米、磨粉等劳动。种植的主要作物是什么?稻谷插秧和扬场的场面同时出现,说明什么问题?证明宋代已有了双季稻了。为什么在宋朝时能够由一年一熟变为一年两熟?新引进的品种占城稻耕作周期短;南方气候温暖。总结南方农业的发展的表现:1、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占城稻)2、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产量的大幅提高(“苏湖熟、天下足”)3、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棉花:从两广、福建到长江流域)学生思考: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1、经济因素:大量中原人口的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2、自然因素:宋代

    21、南北气候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南方自然条件保持较好。3、政治因素:南方战乱较少,为经济发展提供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思考“宋代南方手工业与前代相比有哪些发展?”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归纳:丝织业水平超过北方;棉织业首先在南方兴起并初步发展;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的重心,制瓷工艺取得新的突破;造船业发达,居世界首位。1、丝织业水平的提高(蜀地、江浙)2、棉织业的兴起(海南岛发展到东南沿海)3、制瓷业的成就(哥窑的冰裂纹瓷器,瓷都:景德镇)4、造船业的发展(广州、泉州)(通过图片展示说明南方手工业的水平)三、南方商业的繁荣1、南方商业都市的发展(商业都市:开封、杭州)强调杭州改

    22、为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了北宋时的开封。2、海外贸易的发展(1)外贸港口:广州、泉州;(2)市舶司的设立3、货币制度的变化(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已经超过了北方,对朝廷的财政收入起着重要作用,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最终完成。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进行归纳、总结,对历史发展的脉络形成较为完整的认识。4、小结:类别 发展成就农业的发展粮食作物 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苏湖成为粮仓;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经济作物 棉花、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手工业的发展纺织业 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棉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制瓷业 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冰裂纹瓷;景德镇成为瓷都造船业 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商业的繁荣商业都市 杭州是南宋时的商业都市对外贸易在当时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广州、泉州是大商港;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外贸收入是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货币 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5、作业:课后作业2020精选教案参考


    注意事项

    本文(初中历史精选教案参考.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