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国家社科基金申请书.docx

    • 资源ID:13807440       资源大小:68.76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国家社科基金申请书.docx

    1、国家社科基金申请书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国家社科基金申请书登记号项目序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 请 书项 目 类 别 一般项目 学 科 分 类 应用经济 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课 题 名 称 基于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现实背景 项 目 负 责 人 乐亮伟 负责人所在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填 表 日 期 2014年3月20日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2004年12月修订重印申请者的承诺: 我承诺对本人填写的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如获准立项,我承诺以本表为有约束力的协议

    2、,遵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有关规定,按计划认真开展研究工作,取得预期研究成果。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有权使用本表所有数据和资料。 申请者(签章): 2014 年3月20日填 表 说 明 一、本表用计算机认真如实填写。所用代码请查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数据代码表。 二、封面上方2个代码框申请人不填,其他栏目由申请人用中文填写,其中“学科分类”填写一级学科名称,如“哲学”。 三、数据表填写和录入参阅填写数据表注意事项;若有其他不明白的问题,请与当地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联系。 四、申请书报送一式5份,其中1份原件,4份复印件。复印请用A4纸,于左侧装订成册,活页附在申请书内。在京中

    3、央国家机关及其直属单位的申请书报送中央党校科研部,在京部属高等院校报送教育部社政司,中国社会科学院报送本院科研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报送当地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军队系统(含地方军队院校)报送全军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五、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通讯地址:北京市西长安街5号,邮政编码:100815。填 写 数 据 表 注 意 事 项 一、本表数据将全部录入计算机,申请人必须逐项认真如实填写。填表所用代码以当年发布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数据代码表为准。 二、表中粗框内一律填写代码,细框内填写中文或数字。若粗框后有细框,则表示该栏需要同时填写代码和名称,即须在粗框内填代码,在其后的

    4、细框内填相应的中文名称。 三、有选择项的直接将所选项的代码填入前方粗框内。 四、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申报青年项目必须填写第一推荐人和第二推荐人两栏内容。五、部分栏目填写说明:课题名称应准确、简明反映研究内容,最多不超过40个汉字(包括标点符号)。 主 题 词按研究内容设立。最多不超过3个主题词,词与词之间空一格。项目类别按所选项填1个字符。例如,选 “重点项目” 填“A”,选“一般项目” 填“B”,选“青年项目”填“C”等。申请青年项目请注意申报人的条件。学科分类粗框内填3个字符,即二级学科代码;细框内填二级学科名称。例如,申报哲学学科伦理学专业,则在粗框内填“ZXH”,细框内填“哲学伦理

    5、学”字样。跨学科的课题,填写为主的学科分类代码。“公共管理学科”填写“政治学其他学科”代码(即ZZE),管理学其他学科选择相关的学科分类代码。所在省市按代码表规定填写。地方军队院校不按属地填写,一律填写“军队系统”。所属系统以代码表上规定的七类为准,只能选择某一系统。工作单位按单位和部门公章填写全称。如“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不能填成“北京师大哲学系”或“北师大哲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不能填成“中国社科院数技经所”或“中国社科院数技经所”,“中共北京市委党校”不能填为“北京市委党校”等。通讯地址按所列4个部分详细填写,必须包括街(路)名和门牌号,不能以单位名称代替通讯地址

    6、。注意填写邮政编码。主要参加者必须真正参加本项目的研究工作,不含项目负责人。不包括科研管理、财务管理、后勤服务等人员。栏目不够可加附页。预期成果指最终研究成果形式,可选报1项或2项。例如,预期成果为“专着”填“A”,选“专着”和“研究报告”填“A”和“D”。字数以中文千字为单位。申请经费以万元为单位,填写阿拉伯数字,注意小数点位置。申请数额可参阅本年度申报公告。一、数据表课题名称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基于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现实背景主题词农村金融 可持续发展 体制改革项目类别BA.重点项目B.一般项目C.青年项目D.一般自选项目E.青年自选项目学科分类JYM应用经济 农村经济研究类型BA

    7、.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 C.综合研究 D.其他研究负责人姓名乐亮伟性别男民族蒙古族出生日期1988年08月27日行政职务专业职务A教授研究专长JYM农村经济最后学历A研究生最后学位A博士担任导师B硕士生导师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A湖北省所属系统A高等学校工作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联系电话通讯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华中师范大学邮政编码430079主要参加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职务研究专长学历学位工 作 单 位李亮男讲 师农村金融研究生博士生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管理学院李娜娜女讲 师农村经济研究生博士生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管理学院赵双林男讲 师农村金融研究生硕 士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管理学院张文娟女学 生农村

    8、金融研究生硕士生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管理学院张公男副教授农村金融研究生博 士西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邱春芳女副教授农村金融研究生博 士西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李佳美女副教授农村金融研究生博 士重庆市社会科学院第一推荐人姓名专业职务工作单位第二推荐人姓名专业职务工作单位预期成果DAA.专着B.译着C.论文集D.研究报告E.工具书F.电脑软件字数(单位:千字)250申请经费(单位:万元)800预计完成时间2015年12月31日二、课题设计论证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价值。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基本思路和方法。3课题负责人近年来的前期相关研究成果,主要参考文

    9、献(两类限填20项)。限3000字以内。(一)选题依据: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价值。1、选题意义和价值:基于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现实背景,研究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旨在为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指导。本选题基于:(1)可持续发展作为“发展观”的发展,已成为人类选择发展模式的共识(Passmore ;Lowe P. and Goyder 。(2)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对我国这样一个处于“转型”时期、具有典型“二元”特征,金融正在WTO下全面开放的发展中“小农大国”而言,更具特别重要意义。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必须沿“可持续发展”方向进行。(3)农村金

    10、融不可持续发展是制约我国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是内生于重工业倾斜战略的国家金融在农村的延伸,农村经济的内生金融不是被政府“升级”,就是被打压而处于“地下”和“非法”状态。1978年开始的农村改革是在没有触动金融体制下自发进行的。农村改革成功后,改革的重心便在政府的主导下,很快就转向了城市和工业。农村改革最终没有能诱导出内生的农村金融(张杰,1998)。城市和工业改革迫使政府通过金融向低效率的国有企业注入资金(章齐,2004)。市场化过程中,政府更是依赖于金融实现自己的经济目标(林毅夫,200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南亚等连续不断的金融危

    11、机,以及加入WTO后金融的不断开放,使我国政府对金融的依赖变得谨慎起来,金融监管和控制更加严厉(张杰,2003)。农村经济一直无法内生出可持续发展的农村金融。与此同时,为化解国有金融风险,政府发起了以强化自我约束为特征的国有金融改革,而在这一改革中,农村金融发展的不可持续问题日益显露并不断恶化。直接表现为:外生的农村国有商业金融在改革中逐渐显露出“嫌贫爱富”的本性,大规模撤出农业和农村(林毅夫,2003;何广文,2002;张杰,2003)。政策性金融发展不到位(何广文,2003)。合作基金会被取缔。农村信用社为了脱困,也走上了规模经营,撤并集中,权限上收,业务非农化之路(何广文,1999,张杰

    12、,2003;夏斌,2003;章齐,2004)。小额信贷过度依赖财政和外援,大都以具有期限的项目为基础,缺乏持续发展能力(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3),而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又受到严厉的制度限制,始终处于“黑市”和“非法”状态(张杰,2003)。(4)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受“工具金融观”、“机构金融观”、“政府金融观”等计划经济金融理论的影响,总停留在“就事论事”、“分分合合”的层面上,基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农村金融发展机制和模式尚未形成。虽然近年来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问题开始受到关注(陈建新,2003),但系统的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远未形成,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亟需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支持。2、国内外

    13、研究现状述评:(1)国外研究现状述评。20世纪中后期以来,金融发展理论研究十分活跃。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金融发展。Hugh (1966)提出了金融发展的“需求追随”和“供给领先”“金融结构论”。RIMckinnon、ESShaw(1973)以发展中国家为对象,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金融抑制论”和“金融深化论”,认为市场机制可以使金融发展推动经济增长。此后,Kapur(1976)、Galbis (1977)、Fry(1978,1980)、Lee(1980)、Mathieson(1980)等基于MckinnonShaw的分析框架,相继提出了一些金融抑制模型,扩展了其理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

    14、在Romer(1986)和Lucas(1988)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影响下,内生金融发展理论兴起。BencivengaandSmith(1991)、Ross Levine(1992)、BoydandSmith(1992)、Schreft and Smith(1998)、Durra and Kapur(1998)等构建了内生金融中介模型,Greenwood & Jovanovic(1990)、(1993)、Boot and Thakor(1997)、Greenwood and Smith(1997)等构建了内生金融市场模型,De Gregorio(1992)、Robert. G. King and

    15、 Ross. Levine(1993)、Atje and Jovanovic(1993)、King and Levine(1993)、Sussman(1993)、King and Levine(1993)、Levine(1997)、Levine and Zervos,(1996,1998)、Rajan and Zingales(1998)等对金融发展作了大量实证。(近年研究见以下部分)在农村金融发展理论上,20世纪80年代前主流的“农业信贷补贴论”认为农村贫困居民没有储蓄能力,农业不可能成为商业金融对象,必须从农村外部注入政策性资金,并建立政府控制的金融机构来进行分配。20世纪80年代后,主流

    16、的“农村金融市场论”认为政府的低息政策和政策性资金注入抑制了农村金融发展,主张仰赖市场机制促进农村金融发展(Adams,2000,2002;沃格尔,2000)。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以来Thomas Hellman、Kevin Murdock and Joseph Stiglitz等新凯恩斯主义者依据金融发展的事实,运用“有效需求理论”和信息经济学工具,形成了被认为是适合农村金融发展的“金融约束论”,认为政府对金融部门选择性地干预有助于金融深化。与之相对应,近年来一些学者则依据哈耶克局部知识理念(local knowledge,Hayak,1948),从知识论角度,提出了适用于农村金融发展的局

    17、部知识分析范式(Local Knowledge Paradigm),认为农村金融发展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不应是政府干预理由,而应该依靠市场机制加以解决,政府必须找准自己的位置。这些理论极为丰富和深刻,也蕴涵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为本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但在总体上其始终被置于传统的经济发展理论之下,未能真正涉及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问题。(2)国内研究现状述评。自在Our Common Future,WECD,1987中明确定义“可持续发展”以来,“国内外有关可持续发展的纲领性文献一直没有提及金融问题。同样,在权威的金融发展研究中也未涉及可持续发展问题”(胡章宏,1999)。针对这一事实,1998年5

    18、月25日,在成都召开的“面向21世纪全球金融发展国际研讨会”上,白钦先率先发出了“实施金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呼吁(白钦先,2001)。至此,金融可持续发展研究在我国迅速展开。白钦先等(2000)以金融资源论为基础,论证了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战略原则;胡章宏等(1998)研究了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和中国金融可持续发展战略。冉光和(2000)进一步提出并组织开展了“金融产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认为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在于金融产业化(冉光和、熊德平等,2004;熊德平、冉光和,2003;熊德平、冉光和,温涛,2003a、2003b、2003c;)。近年来农村金融机构可持

    19、续问题开始受到关注(陈建新,2003),熊德平(2002)主持的“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与模式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进一步揭示出本研究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及其必要性与紧迫性。何广文(2003、2004)、何广文、冯兴元(2004)、张杰(2003)、王家传(2003、2004)等从农村金融机构的角度指出了农村金融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隐含性地指出了本研究的重要性。这些成果对本研究或是给出了价值所在,或是提供了理论借鉴,或是形成了逻辑起点,无疑,是重要和必须的。但由于研究目的的限制,这些研究并没有给出“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理论内涵,更没有能基于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现实背

    20、景,展开系统的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其结论也难以满足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特殊要求,也难以对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提出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应该说在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领域,至今“对这个新的发展模式的细节尚不清楚,实施可持续发展还面临着很多问题”,“主要问题在于如何使新思想具有可操作性”(伊恩莫发特,2001)。本研究将从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现实背景出发,用全新的视野、思路、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揭示和探寻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原理。(二)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基本思路和方法。1、基本思路 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广泛挖

    21、掘和科学吸收、利用已有理论资源,以适用的研究成果为起点,在充分认识我国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及其关系特殊性的基础上,将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置于整个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中,从历史与现实、微观与宏观、经济和社会、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视角,依据“概念是反映客观现实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的展开就表现为理论”的哲学认识,联系客观现实深入剖析基本概念,界定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内涵,揭示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机理、内在要求、实现途径等,系统构造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完整框架。并进一步借鉴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经验,完善和检验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运用历史分析和计量分析方法,从制度和数量关系两方面,实证转

    22、型时期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效应,揭示不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表现及其影响和原因,并依此就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中,可持续发展机制与模式的形成,从战略和政策两个层面,提出操作性的对策建议。2、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基于现实背景和实证分析基础上的应用性理论研究。研究将以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中的现实问题为出发点,以实现中国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将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规范研究注重基本概念的界定和内涵的揭示,并以此为基础展开理论分析;实证研究在规范研究的基础上展开,将定性的、定量的、时序的和横断面的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注重制度和历史分析法的运用;定量分析强调数据可靠、方法实用、手段先进。数据分析以相关、回

    23、归、因果分析为主。因果分析采用Clive . Granger提出的Granger Causality Test等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计量经济模型,但不排斥常规分析方法。3、技术路线:如下图。4、研究内容:包括理论、实证和对策三部分。具体可概括为:(1)回顾、评述与借鉴;(2)理论内涵(概念、特征、关系、目标、过程、要求等);(3)必要性和可行性;(4)机理(包括可持续发展系统构成、关系、内在动力、约束条件、影响因子、决定因素、微观基础、理论模型等);(5)实现途径(包括内在要求、原则、手段、过程及其评价标准、方法和预警等);(6)国际经验;(7)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绩效评价(包括改革

    24、历程、制度变迁、数量特征);(8)中国农村金融不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分析;(9)中国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与障碍;(10)中国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与模式(11)中国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与路径;(12)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结论与政策运用。5、重点难点 本研究的重点是在于揭示中国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实现路径,具体包括上述研究内容的(4)、(5)、(7)、(8)和(9)。难点是将可持续发展理论、金融发展理论和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现实相结合,进行应用性理论创新。在研究内容中的体现同研究重点。6、主要观点:(1)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在农村金融领域的体现。中国国情和农业与农村

    25、经济的特点,决定了中国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特殊性和理论创新的必要性、紧迫性。(2)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是开放的农村金融系统内外互动的过程,不仅机理极为复杂,而且,难以自发实现,必须借助政府、市场、社会等多种手段和机制的协调。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共识”是前提。(3)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不可持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本上是制度抑制的积累。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不能脱离宏观制度安排,但又必须具有自身独立运动的农村经济和金融制度创新。(4)发挥政府职能和政策性金融的诱导性作用,在农村实现“差别化、多样化金融”,在积极推进农村经济产业化过程中,同步推进农村金融产业化,有效开发和配置农村金融资源,是农村金融

    26、走出“不可持续发展”的切入点,但“治本”还在于市场制度在农村的确立、完善和“二元经济”的“一元化”。7、创新之处:(1)将可持续发展理论、金融发展理论和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现实相结合,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基础上,形成能指导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系统、完整的应用性理论,将填补国内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空白,达到国内相关研究的先进水平。(2)研究范式将突破传统的机构范式,实现多视角下的交易范式和功能范式结合,多学科下的内涵分析与模式设计结合,多手段下的制度分析与计量分析结合,拓展农村金融研究方法的新边界,为中国农村金融问题研究范式的转换和深化奠定基础,丰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方法。8、应用价值 (1)研究结

    27、论可以深化前人的研究成果,丰富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完善农村金融发展的理论体系。(2)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实证和经验支持,一些研究结论可直接作为政策参考。(3)研究方法、理论创新和结论及有关资料也将为相关研究和教学提供借鉴。(三)研究基础:课题负责人近年来的前期相关研究成果,主要参考文献。1、课题负责人已有相关成果:(因篇幅限制,只按时间顺序,列出与本研究密切相关10篇)(1)“金融产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管理世界2004年4期;(2)“金融产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年3月(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重点推荐成果);(3)“农村劳动有序转移的金融约束与金融支持”财经理论与实践20

    28、04年2期; (4)“农户信用评估系统的设计与运用研究”运筹与管理2004年第5期(5)“金融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内涵”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科)2003年4期; (6)“论金融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战略”福建论坛(经济社会)2003年3期; (7)“我国金融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战略研究”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3期; (8)“我国金融产业可持续发展诚信化战略研究”海南金融2003年6期;(9)“我国金融产业规模化发展问题研究”上海金融2003年11期; (10)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机制与模式研究(课题报告,2014年1月); 2、主要参考文献:(按出现顺序列前10篇,其他文献

    29、省略,特对作者表示歉意)(1)Passmore .(1974)Mans Responsibility for Nature:Ecological problems and traditon Western (London:Duckworth);(2)Lowe P. and Goyder J.(1983).Environmental Groups in politics.(London:George,Allen and Unwin);(3)张 杰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结构、变迁与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4)章齐、刘明兴、陶然和Vincent,Yiu Por Chen:中国金融发展与城

    30、乡收入差距,2003年;(5)林毅夫、蔡肪、李周: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6)夏斌:近期金融热点问题和银监会成立的利与弊,金融时报,2003年1月22日;(7)(英)伊恩.莫发特:可持续发展原则、分析和政策北京.经济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8)陈建新:农村金融研究的最新进展金融时报2003年9月02 09(9)白钦先等:金融可持续发展研究导论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第1版;(10)胡章宏:金融可持续发展论.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年4月第2次版; 三、完成项目研究的条件和保证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的重要研究课题;科研成果的社会评价(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采纳情况);完成本课题研究的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等科研条件。项目负责人 先后主持和参加的国家、省、市级项目15项。其中近3年与本研究相关的主持项目有:(1)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机制与模式研究”(完成)。(2)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金江苏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机制与模式研究(结题)。主要参加研究的项目有:(3)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金融产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规划办推荐优秀成果,被评为重庆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4)重庆市软科学项目“


    注意事项

    本文(国家社科基金申请书.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