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初中鉴赏古诗文.docx

    • 资源ID:13804309       资源大小:49.43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初中鉴赏古诗文.docx

    1、初中鉴赏古诗文学生李佳欣学 校细滘小学年 级六年级教师丘老师授课日期2015/12/05授课时段16:00-18:00课题古诗鉴赏重点难点掌握诗歌的常识知识学会鉴赏的突破方法教学步骤及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的常识知识2.掌握鉴赏诗歌的突破方法3.提高自身情操教学过程:一 复习巩固 导入新课二 走进诗歌 理清知识三 突破方法 品味创新四 学生总结 勇于创新五 老师补充 巧记提分PS:教学生品味诗歌,自己学会鉴赏,提高情操。良驹教育1对1个性化教案 教导主任签字: 日期: 年 月 日课后评价一、 学生对于本次课的评价O 特别满意 O 满意 O 一般 O 差二、 教师评定1、 学生上次作业评

    2、价 O好 O较好 O 一般 O差2、 学生本次上课情况评价 O 好 O 较好 O 一般 O 差作业布置背诵默写小学必背75首古诗尝试自己去品味自己喜欢的诗教师留言 教师签字:家长意见 家长签字:日期: 年 月 日古诗鉴赏知识清单借景抒情清单一:诗歌分类 直接抒情 按内容有无 抒情诗 完整的古诗 间接抒情 和人物分 借物抒情 叙事诗 1.诗歌 格律诗 按形式分 自由诗 散文诗 古诗、楚辞、乐府等 唐代律诗、绝句 古典诗歌 宋代的词 旧体诗 按时 元代的散曲 期分 现代诗歌 新诗(即新体诗) (1919年)以旧体诗形式反映现代 生活思想感情的诗 四言古诗:诗经 古诗(唐以前诗歌) 五言古诗:成熟于

    3、汉代 古体诗 楚辞:具有浓郁楚地色彩,代表作离骚 乐府诗:标题有的加有“歌”“行”“歌行” 诗 “引”“曲”“吟”等名称 五言绝句(王焕之登鹳雀楼 ) 2.古典 近体诗 绝句 诗歌 (形成于 七言绝句(杜牧泊秦淮 ) 唐代) 五言律诗(杜甫春望 ) 律诗 七言律诗(杜甫蜀相 ) 排律(白居易长恨歌 ) 词(又称“诗余”“长短句” ):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以两宋的成就最高 小令(短小的曲子) 曲(又称“词余”以元代的成就最高) 散曲 套数(散套)(雎景臣哨遍高祖还乡 ) 杂剧清单二:古代诗歌内容分类及赏析要点一、 怀古诗怀古诗一般以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为主要内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

    4、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年过半白,功业无成的个人遭遇以及理想和现实的矛盾。鉴赏咏史怀古诗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2.内容特点 (1)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2)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3)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混用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4)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二、 咏物诗 1.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

    5、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手法。这类诗的题目:(1) 以物象为题。(2) 咏(题、赠、赞)+物象 2.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3.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什么志。三、 写景诗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这类诗抒情上

    6、常常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写法上常常是白描、衬托。1.内容范围一般是山水田园诗和其他写景诗。2.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于景。3.分析重点景物特征。4.山水田园的主题(1)归隐田园,钟情山水。(2)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山河。(3)厌弃黑暗官场,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四、 战争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寨、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寨诗便发展起来了,形成了一种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1.形式标志标题中常出现“寨”“征”“军”等字

    7、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2.基本主题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愁乡;寨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3.分析重点鉴赏边寨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的是什么,抒发了哪一类型的情感,要注意富有边寨特征的景物和表现战争特征的事件以及战争中人们的心理。五、 行旅诗和闺怨诗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戌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古之情,所以这类诗就特别多,他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月、雁、笛、

    8、柳)传情,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1.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2.闺怨诗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二是表达对宦游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离情别绪、忧愁伤感;三是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六、 送别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之事。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

    9、代文人诗作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此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恋;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或对有人的担忧思念。3.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清单三:古代诗歌中景物的象征意义杨花:写离愁 杨柳:暗喻离别,有惜别怀远之意青草:喻离恨 燕子:因结伴而成为爱情的象征春雨:喻离绪 菊花:常是恬然自处、傲然不屈品格的象征骏马:比喻志向 梅花:常

    10、是坚忍不拔、高风亮节的人格象征流水:常以水喻愁 月亮:往往是思念的代名词,是相思之情的载体丁香:指愁思或相思 青松:常被看作刚正节操的象征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 莲花: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又由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于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故被视为处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于浊世而仍保持气节的高洁之士的象征乌鸦:表现凄清的气氛 寒蝉:常成为诗人自比清高的载体;而秋蝉命在旦夕, 杜鹃:常常是凄凉、哀伤的象征 一番秋雨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鸿雁:诗人常借雁抒情,寄寓乡愁 因此,寒蝉又成为悲凉的代名词突破方法一、诗歌鉴赏常用术语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

    11、、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衬托、对比、用典等。表现手法有: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思想感情有: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作用: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等。二、诗歌鉴赏解题技巧1、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象、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12、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迟

    13、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意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2、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

    14、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早行 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3、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

    15、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4、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

    16、析。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南浦别 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5、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解答分析:

    17、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答题示例: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6、第六种模式 情感、主旨型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8、?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答题步骤:(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3)抒发什么情感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06年全国卷2)南柯子 王炎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注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答: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没有什

    19、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再如: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5年全国卷2)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答: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一)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表现“思家”的。(步骤三 题目已经说明情感)(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7、第七种模式 评价题型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

    20、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答题思路:(1)认真审题(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答题示例:赤壁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

    21、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8、第八种模式 比较评价题型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

    22、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答题思路:(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答题示例: 1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05年浙江卷)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

    23、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解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答:第一问: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第二问: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附录:诗经采薇(节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登鹳雀楼王焕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意事项

    本文(初中鉴赏古诗文.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