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单元导学案.docx

    • 资源ID:13803117       资源大小:205.58KB        全文页数:4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单元导学案.docx

    1、2单元导学案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1从微观的角度认识水的三态变化,建立宏观和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2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认识分子的特征及其应用。(重难点)3体会水的三态变化对生命体的重要意义,初步建立节水观念,感受化学对改善人们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二、知识链接1酚酞试剂(无色液体)与浓氨水(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混合将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紫红色物质2酒精和水在常温下不会发生化学反应自主学习案阅读课本P22自主完成以下问题:(老师相信通过你的仔细阅读一定能解决这些问题!)活动一:水是由 构成的;活动二:请你描述或

    2、形容一下一个水分子的大小? 活动三: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中,关于水分子的大小、体积、数目、间隔等,哪些改变了?哪些没有变?该变化属于什么变化?合作探究案探究一:水分子所具哪些有的特征?水分子很 。水分子间有 。状态不同间隔不同,间隔最大的是 。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间隔 ;温度降低,间隔 。水分子在不停的 。温度升高运动 ,温度降低运动 。探究二: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特征?除了分子还有原子、离子,它们也具有像水分子一样的特征,我们可以描述成:微粒具有 、 、 、的特征,请你描述下它们的特征 。探究三:怎样利用微粒的特征,解释生活中的宏观现象?物质的发生的各种变化都跟微粒有关,有一些变化是因为构成物

    3、质的微粒间的距离、排列方式发生改变而引起的,学习化学就要从微观的角度去分析物质的变化。请用分子的知识解释(参考教材23页)要求语言准确,简洁!注意是从微观的角度!(1)路边的斑斑水渍为什么会消失?(2)湿衣服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比晾在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干的快?当堂检测案(限时5分钟完成哦)1用打气筒将空气压入自行车胎内,主要是因为 ( )A气体分子很小 B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C气体分子可分 D气体分子在不断运动2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微粒之间有间隔,下列现象不能用上述两点知识解释是 ( )A气体受压,体积缩小 B樟脑丸放在衣箱中逐渐变小C大豆和芝麻混合在一起总体积小于混合前两者的体积之和D热

    4、变成碘蒸气,遇冷后又变成固体碘3下列关于构成物质的微粒,说法正确的是 ( )A精易挥发是由于构成酒精的微粒易发生变化的缘故B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微粒体积大小发生变化的缘故C坐在教室里嗅到从窗外飘进来的桂花香气,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断地运动D.食盐溶于水后,水变成了咸的原因是食盐和水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了有咸味的物质4一壶水烧开了,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 ( )A水分子间隔变大 B. 水分子体积变大 C水分子数目增多 D. 水分子质量变大5雪花,被人们称为“冬之精灵”,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的形状完全相同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雪花的形成过程中,水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

    5、B雪花融化时,水分子之间的间隔没有发生变化C不同雪花中,水分子化学性质不相同D不同雪花中,水分子数目都是巨大的能力提升训练案1请用分子的知识解释:(1)冬天,铁路工人在铺铁轨时,经常在各段铁轨之间留一小段空隙,这是为什么?(2)为什么气体易被压缩,固体不易被压缩?(3)香水,汽油为什么要密封保存?三、课后反思:我的收获:我的疑惑: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 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学会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水的天然循环现象;2学会分离液体中的固体杂质的方法过滤法。(重难点)二、知识链接1人工净化水的方法有:静置(即自然沉降)、过滤、吸附、煮沸、蒸馏(净化程度最高)等。自来水厂净化水的

    6、程序是按照净化的程度由 低 到 高 的顺序来进行的:(1)静置(沉降):沉淀水中的大颗粒不溶性杂质;(2)加明矾充分搅拌后静置除去小颗粒不溶性杂质; (3)过滤:除去不溶的固体颗粒; (4)加氯水:消毒杀菌除去微生物。2过滤操作的要求:一贴:滤纸紧贴 滤纸边缘 。二低:滤纸的边缘低于 漏斗边缘 ;漏斗内的液体低于 液体边缘 。三靠:倾倒液体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侧 漏斗末端紧靠 烧杯内壁 。3吸附:利用有吸附性的物质(如活性炭)除去部分可溶性杂质(如异味、色素)。自主学习案活动一:(第P25页)水的天然循环中, 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水通过 实现自

    7、身的天然循环,通过这一过程既实现了水的 ,又完成了 。 活动二:(第P26页)过滤是分离 的混合物的方法。活动三:(第P26页)过滤操作所需要的仪器有哪些呢?活动四:活性炭具有什么性质,原理是什么?有什么用途?合作探究案探究一:过滤操作的要点有哪些?(补充完成知识链接2小题)探究二:阅读27-28页自来水厂的请列出自来水厂净化水的顺序? 当堂检测案(限时5分钟完成哦)通过预习和探究相信你已经对本堂知识完全掌握,试试你的身手,老师相信你一定行!1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利用 等方法可以净化水。其中净化成都最高的是 。2用下列化学用语填空:溶解、过滤、煮沸、 吸附:(1)除去粗盐水中泥沙的方法;(2

    8、)用活性炭除去毒气的方法 ; 3过滤液体时,除使用漏斗、滤纸、烧杯、铁架台以外,还需要使用下列仪器中的( )A.酒精灯 B.量筒 C.胶头滴管 D.玻璃棒4过滤是一种净水的方法,利用过滤的方法,可将不溶于水的固体杂质与水分离开来。如下图是过滤操作示意图,请指出错误,并加以改正错误之处改正方法能力提升训练案1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原因可能有: 2去年冬天,我国西南地区遭遇大范围干旱。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抗旱。(1)有些村民取浑浊的坑水作生活用水。有同学利用所学的知识将浑浊的坑水用右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进行净化,其中小卵石、石英沙的作用是 。如果将石英沙与小卵石的位置颠倒是否可以,为什么? 。(2)

    9、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净水时需加入明矾的目的是 。(3)在实验室,欲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需进行过滤操作,该操作过程中玻璃棒所起的作用是 。三、课后反思:我的收获:我的疑惑: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 第三课时 一、学习目标1学会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方法蒸发法。(重点)2认识并学会区分硬水与软水。3会区分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难点)二、知识链接1硬水与软水的鉴别:取少量样品于一只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几滴肥皂水后震荡,若泡沫较少浮渣较多则为硬水,若能产生丰富的泡沫则为软水。2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煮沸、暴晒、蒸馏。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有:煮沸自主学习案活动一:蒸发(阅读教材P27)(

    10、1)蒸发适用于分离哪两种状态的物质? (2)蒸发操作所需要的仪器有哪些呢? (3)蒸发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蒸发的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停的搅拌,你认为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你认为蒸发过程中是等到液体完全蒸发干再停止加热好,还是待蒸发皿中有较多量固体出现就停止加热好? 热的蒸发皿是否能立即放在实验台上,为什么?是否能立即清洗,为什么? 活动二:硬水和软水(1)(阅读课本第P27页“多识一点”)什么是硬水?什么是软水? 硬水: 软水: (2)(阅读知识链接)怎样鉴别硬水和软水?(要求:描述出操作的方法、现象、结论) (3)(阅读知识链接)软化硬水的方法有哪些?合作探究案探究一、混合物和纯净物1(阅读

    11、课本第P27页)什么是纯净物?什么是混合物?混合物: 纯净物: 2请你列举常见的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 纯净物: 3你能用物质的微观构成的知识解释混合物与纯净物吗? 当堂检测案(限时5分钟完成哦)1玉树地震后饮用水主要取自于地下水,如井水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井水是混合物 B静置对井水有净化作用C用肥皂水可以检验井水的硬度 D用过滤的方法可以使井水软化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洁净的空气 B清澈的海水 C蒸馏水 D自来水3水是人及一切生物生存所必需的,为了人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了解一些有关水的知识。请你回答: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可利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净

    12、化,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 。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用 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常用 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农业和园林浇灌植物时,将大水漫灌改为喷灌、滴灌的目的是 ;当你身处在地震灾区时,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必须经过净化处理后才能饮用。下列各项与水的净化过程无关的是 (填标号)A静置 B消毒 C蒸发 D过滤 E暴晒 F煮沸 E蒸馏能力提升训练案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蒸馏水 B白酒 C矿泉水 D粗盐2现有一杯食盐水,小明想将食盐水中的食盐提取出来,可以选择的方法是( )A静置 B.蒸发 C.蒸馏 D.过滤3现有下列物质:A.碘酒 B.蒸馏水 C.可乐 D矿泉水 E软水

    13、F酒精溶液 G.液态氧 H.洁净的空气 I.氢气。请将它们分类并用番号填空: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有: ;属于混合物的有: 。4天然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后,得到的水是否为纯净物?为什么? 三、课后反思:我的收获:我的疑惑: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 第二节 水的分解与合成 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掌握电解水实验的原理和结论。(重点)2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分成了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难点)3认识并能够辨别什么是分解反应二、知识链接: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因此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氧气。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纯净的氢气可以在空气中安静

    14、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不纯的氢气点燃会发生爆炸,所以点燃氢气前应该检验其纯度。自主学习案活动一:水的三态变化中改变的是水分子的 ,这个变化应该属于 变化。活动二:如果给水中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会有不同呢? 活动天地 探究课题: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分解探究目标: 1通过实验,验证电解水的产物。2通过电解水实验,进一步从分子、原子角度理解什么是化学变化。查阅资料:纯水几乎不导电,向水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是为了 。实验步骤:(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两个电极和两支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化。现象(观察实验后填写): , (2)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

    15、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现象: 证明该气体是 。 (3)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小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现象: 证明该气体是 。实验结论(1)电解水是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2)水通电分解生成的两种物质,正极是 ,负极是 ,二者的体积比为 ; 质量比为 。(通常情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克/升,氢气的密度0.0899克/升)(3)该变化的文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 (4)水的分解反应实质是 ,水由 和 组成。合作探究案探究一:结合课本32页水电解的微观粒子模型,请总结出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 探究二:从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多少的特点,可以将水的分解反应归纳为什么反应?这类

    16、反应有什么特征?探究三: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哪几种,其中分子与原子之间有何联系?当堂检测案(限时5分钟完成哦)1水的分解实验:(1)由实验现象确定A端接电池 极 (2)A试管里产生的是 气;B试管里产生 气;B试管里的气体可用 来检验。2电解水是 变化,水的蒸发是 变化。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 (填“有”或“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的 和 改变了。3化学变化的实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构成反应物的分子分裂成 , 又重新组合成新的 。能力提升训练案1通电使水分解,若得到10mL氧气,则得到氢气的体积是 ( ) A. 5mL B. 10mL C. 15mL D. 20mL2下列微粒在

    17、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的是 ( )A. 水分子 B. 二氧化碳分子 C. 氧原子 D. 氧化汞分子3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C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D原子是最小的粒子4右图是某物质分解的微观示意图。(1)图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2)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三、课后反思:我的收获:我的疑惑: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第二节 水的分解与合成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1会区分简单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重点)2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3通过氢气的燃烧反应,了解化合反应。二、知识链接: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

    18、气体,纯净的氢气可以在空气中安静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不纯的氢气点燃会发生爆炸。点燃氢气时一定要检验纯度,怎样检验氢气的纯度呢?可用一小试管收集一试管气体,试管口朝下移近燃着的酒精灯,若有尖锐的爆鸣声则该氢气不纯,反之则纯净。我们又怎样检验一种气体是否是氢气呢?可以从氢气的性质下手,请同学们多动脑思考哦!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案探究一:从电解水的实验中我们看到,氢气可以被点燃,这是氢气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结果是不是还能生成水呢?请用实验来证明你的猜测:实验探究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课本P33)观察:观察发生的现象,然后用手轻轻触摸烧杯现象: 实验结论:1水的分解和水的合成都属于

    19、变化2水的分解和水的合成这两个反应说明:水是由 和 组成的3水的分解 能量,水的合成 能量;说明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伴随着 的变化。4 氢气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 探究二:由氢气燃烧的现象请总结:怎样检验一种气体是氢气?探究三:请由氢气的性质总结出氢气做燃料的优点?探究四:像氢气燃烧、镁条燃烧这样反应物有多种,生成物只有一种的化学反应叫什么反应?这类反应有什么特征?探究五:根据课本P34,填写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定义。物理性质: 。举例: 化学性质: 。举例: 总结:性质与变化:性质是一个静止的属性。变化由性质决定,性质在变化中表现出来。变化的叙述模式为:某物质怎么样了性质的描述模式

    20、为:某物质易、可、能(或不易、不可、不能)如:“蜡烛在燃烧”是化学变化,而“蜡烛能燃烧”则是化学性质。“酒精挥发”是物理变化,“酒精易挥发”则是物理性质。当堂检测案(限时5分钟完成哦)1我国使用“长征3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号”送上月球轨道,该运载火箭的动力是由高氯酸铵(NH4ClO4)分解所提供的,反应方程式为2 NH4ClO4N2+Cl2+4H2O+2O2,请判断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2下列结论中,不能由水的化学式得出的是 ( )A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B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C水是无色液体 D有水

    21、参加的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中,一定含有氢、氧两种元素3下列四种性质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这种性质是 ( )A状态 B硬度 C颜色 D可燃性能力提升训练案1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情况中应用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应用化学性质的是( )A金刚石加工成钻石 B木炭可以燃烧,人们利用木炭燃烧放出的热量煮饭取暖C铁、铝等金属可制炊具 D干电池能供电能2右图表示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3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气中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通常情况下,它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为了防止煤气中毒,常在煤气中加一些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2、硫醚。当有煤气泄漏时,人们可以从硫醚的气味觉察到煤气泄漏了,以便采取措施。一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略小。一氧化碳能燃烧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 。三、课后反思:我的收获:我的疑惑: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第三节原子的构成 一课时一、学习目标认识原子的构成及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重难点)二、知识链接核电荷数,即是指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原子序数,即不同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排列顺序;氢原子有三种,分别叫做氕(pie)、氘(dao)、氚(chuan)。氕也是通常说的普通氢原子,其内有一个质子无中子;氘,其内有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氚,其内有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自主

    23、学习案活动一、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谁?他提出了什么原子模型?活动二、填写原子的结构。以及其所带的电荷情况 ( ) 原子子 ( ) ( )合作探究案探究一、阅读36页物理学家卢瑟福所做的用阿尔法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总结所观察到的阿尔法粒子运动的三个现象。根据以上三个现象分别能得出什么结论?现象(一)_ 结论(一) 现象(二) 结论(二) 现象(三) 结论(三) 探究二、因为原子不带电,你认为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探究三、电子的质量很小,只相当于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在 。当堂检测案(限时5分钟完成哦)1发现电子的科学家为( )

    24、A拉瓦锡 B汤母森 C道尔顿 D舍勤2原子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 ) A核电荷数 B中子数 C原子序数 D核外电子数3原子由_ _和_ _构成;其中原子核由_ _和_ _构成。4解释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能力提升训练案1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的。已知氧原子的质子数为8,碳原子的质子数为6,则该分子中共有 个原子核、 个质子和 个电子。 2有两种原子,一种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另一种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则这两种原子不相等的是 ( )A原子的带电量 B原子的核电荷数 C原子的质量大小 D核外电子数3某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8,中子数比电子数多4,则该原子中所含

    25、微粒总数(质子、中子、电子)为 ( ) A18 B40 C58 D62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再发生改变C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也可以 D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隙5核能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能源,氘和氚都是未来生产核能的燃料。氚是氢元素的一种原子,氚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A1 B2 C3 D4三、课后反思:我的收获:我的疑惑: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1了解核外电子分层排布能量变化及离核远近的关系。2学会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及意义。(重点)二、知识链接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1核外电子总是从能量低

    26、的电子层到能量高的电子层排布;2每个电子层上最多容纳2n2个电子;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电子;4次外层(即是倒数第二层)一般不超过18个电子;5核外电子排布时需要同时满足这些规律。自主学习案活动一: 叫做电子的分层排布;电子的能量高低与它离核的远近的关系 。活动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可以用 来表示,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表示 ,圈内数字表示 ,“+”表示 ,弧线表示 ,弧线上的数字表示 。合作探究案探究一:你会画原子结构示意图了吗?请依次在下列横线上画出前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试一试你一定行!注意排版整洁美观哦)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7、6 17 18 探究二:观察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你发现核外电子排布有什么规律?当堂检测案(限时5分钟完成哦)1同一原子中,下列电子层的能量最低的是( )A第一层 B第二层 C第三层 D第四层2原子中占有运动空间最大的粒子是( )A电子 B中子 C质子 D原子核3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 B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C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 D原子的体积及在化学变化中的表现是由电子决定4下列图中质子数是正确的,请判断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正误并改正。能力提升训练案1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

    28、题:(1)表中磷原子的核电荷数x=_ 。(2)表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元素是_ 。(3) 上述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_。三、课后反思:我的收获:我的疑惑: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 第三课时 一、学习目标1了解离子的含义,对阴离子和阳离子建立初步的认知(重点)2会写常见的离子符号(重点)二、知识链接1离子是指其原子为达到最外层电子数为8电子(或2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失去或得到电子后形成的带电荷的微粒。与分子、原子一样,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2离子通常用离子符号来表示。离子符号即在元素符号右上角表示出离子所带正、负电荷数的符号。如:一个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就形成了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其离子符号为:Na+。3阴离子:当原子得到一个或几个电子时,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从而使其带负电荷,称为阴离子。 通常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的原子容易得到最外层电子而形成阴离子。常见的阴离子有: SO42-、CO32-、SO32-、Cl-、Br-、I-、NO3-、OH-等。4阳离子:当原子失去一个或几个电子时,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从而带正电荷,称为阳离子。通常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而形成阳离子。常见的阳离子有:Na


    注意事项

    本文(2单元导学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