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4 文言文二则部编版.docx

    • 资源ID:13786282       资源大小:103.19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4 文言文二则部编版.docx

    1、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4 文言文二则部编版14文言文二则本课安排了学弈两小儿辩日两篇文言文,都是通过一个小故事来阐明某个道理,深入浅出,引人深思。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上。全文短小精悍,仅有五句话,虽不足百字,却把两个人学弈的过程写得清楚明白:一个人专心致志地听讲,另一个人表面虽然在听,实际上却神游八荒之外了。虽然两个人一起学下棋,但学习效果差异巨大,对比鲜明,令人忍不住探究背后的原因。最后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总结全文,通过否定智力因素,让读者意识到是因为不专心致志,所以才会落后。全文通过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于事中见理,告诉人们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全文共分七个自然段,篇幅短小

    2、,故事简单,构思却颇具匠心。开头以无名小儿与圣人孔子对举,其地位和学童的对比本应高下立现,但作者通过一个“辩”字为后文制造了悬念。文章随后以人物对话的方式,讲述了两小儿各自的观点和依据,紧扣“辩”字,既有观点,也有事实依据,增强了论辩性。文中出现了八个“日”字,反复强调所辩的对象是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事物和现象。随着两小儿对话的结束,孔子“不能决”,将开篇的悬念一笔击破,结尾余味无尽。课文配有一幅插图,画的是弈秋在教两个人下棋,两个学习下棋的人神情截然不同:右边的人托着腮,看着棋盘认真思考;左边的人手里拿着棋子,头却抬起来看着天空,等待鸟来。这幅插图形象地表现了学弈的故事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3、解课文。 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认读、观察比较、自主练习等方式学会书写“援、俱”等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3通过结合旁批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通过对照注释,想想每句话的意思,了解两个小故事的内容。4懂得学弈中蕴含的道理,知道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5通过学习,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引导学生明白求知路上应该专心致志,需要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要求会写的生字,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2初步疏通并理解文意,把握两则故事的内容。教学难点1懂得学弈中蕴含的“

    4、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的道理。2知道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懂得“遇事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道理。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不多,但都容易写错,教学时要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生字,认清字形,在反复练写中加强识记。教师应重视指导文中的多音字和通假字,在预习和自读课文时,提出识字要求:借助字典和拼音,读准字音,在文中画出生字词,并用结合注释、查阅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式来理解字词的意思。2朗读教学本课文言词汇丰富,朗读时不易上口,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朗读教学,让“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韵味,在读中感悟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在读中获得思想启迪,

    5、在读中提高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在读中背诵积累。首先,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读课文,教师根据情况进行示范朗读。学生读不准的字音,可以提示学生联系注释和上下文来理解字义,从而确定读音。其次,要提示学生把握节奏和停顿,力求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教师还可以创设弈秋诲二人弈、两小儿辩日的情境,指导学生开火车读或分角色朗读。最后,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文章的层次结构进行记忆、背诵。3阅读教学本课可以按照“朗读课文理解内容领悟道理”的教学思路展开。首先,指导学生朗读文言文;然后结合注释,理解文言词句;最后引导学生试着讲述故事,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多种方法来疏通文意。如,“弈秋,通

    6、国之善弈者也”的“善”字,“孔子不能决也”的“决”字,都可以借助现代汉语的字义来推测。对于句子的意思,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理解,如,“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这两个句子,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联想早晨和正午时太阳的大小差别和冷热对比,从而理解两小儿各自的论据。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两则故事的内容。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讲述,一个学生讲,其他同学补充,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是否理解了重点字词,并及时进行指导、纠正。教师可引导学生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故事,提示学生注意人物的语言和神态;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

    7、经验,根据课文内容展开适当想象,体会人物的心理和作者的情感态度。4理解运用引导学生理解两则故事中蕴含的道理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学弈于事中见理,理解难度不大。两小儿辩日则需明确两小儿各自的观点和理由,难度相对较大,教学时可以联系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引导学生梳理两小儿用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说明观点的过程。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在小组内分角色读一读两小儿的对话,说说对话的内容,再找出各自的观点和相应理由;也可以利用表格,帮助学生整理从文中提取的相关信息,从而梳理出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观点的。在理清两小儿的观点和理由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情,引导学生进一步展开思考,启发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试着说说自己的理解

    8、。课前准备1了解作家作品,搜集与孟子、孔子、列子有关的文字资料、图片等。2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学弈一文。会认“援、俱、弗”等字,巩固识字、写字的能力。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字词含义,疏通文意,了解故事内容。4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教学过程板块一故事导入,解读课题1教师结合课件,讲述“孟母三迁”的故事:古时候,有个孩子名叫孟轲。他小时候很贪玩,还喜欢模仿他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所以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孟轲的母亲认为儿子这样很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可是孟轲又模仿做生意的人夸口叫卖。孟母认为这个环

    9、境也不好,于是把家搬到学堂旁边。从此,调皮的小孟轲就跟着学生们学习起了礼节和知识。孟母心里很高兴,认为这里才是适合儿子居住的地方,就不再搬家了。2教师提问,由故事中的人物引出作者:故事中的孟轲长大后,学问满满,成为了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同学们知道他被后世尊称为什么吗?(学生答:孟子)3了解孟子。学生自由交流预习所得后,出示课件。教师可根据情况,指名学生对孟子进行简要介绍,其他学生作补充。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国(今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后被尊为“亚圣”,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性本善,将

    10、道德规范概括为仁、义、礼、智,并将伦理与政治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政治的根本。孟子一书集中反映了孟子的基本思想。4过渡: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还常常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孟子中的一个故事。(板书课题,学生齐读)5解释课题。(1)提问启思:“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弈”作名词时,指围棋;作动词时,指下棋。“学弈”指学习下围棋。(2)课件出示古人下棋的图片,引导学生直观感受,理解文题。6引导质疑。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梳理问题并归纳。(板书:谁学下棋?跟谁学下棋?学的结果怎么样?)板块二学认

    11、字句,熟读课文1学生试读课文,提出问题。(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注出朗读时出现困难的地方。(2)指名读,发现容易读错的词句。2教师范读课文,指导朗读。 (1)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2)学习本课易读错的字,着重指导多音字“缴”“为”和通假字“与”。“援”是前鼻音,读yun,不要读成shu。“弗”读f,不要读成f。“缴”是多音字,在“弓缴”一词中读zhu,其他情况下都读jio。“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中的“为”,当“认为”讲,应读wi;“为是其智弗若与”中的“为”,当“因为”讲,应读wi。“为是其智弗若与”中的“与”是通假字

    12、,同“欤”,读y,不要读成y。3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注意书写要点。指导学生书写,强调书写的规范、正确。“援”要写得左窄右宽;注意右边是“爰”,不要写成“爱”或“受”;右边第六笔横要比第五笔横略长。“俱”也要写得左窄右宽;注意左边是单人旁,不要写成双人旁;右边的“具”内部是三横,不要少写或多写一横。“弗”是独体字;书写时注意笔顺,第三笔为竖折折钩,第四笔为竖撇(不要写成竖),第五笔竖要比第四笔撇略长。4教师提示学生注意语气词和重点句子,适当进行教读,提示学生读出恰当的语气。(1)“弗若之矣”中的“矣”,“非然也”中的“也”,可用重读的方法读出陈述、判断语气;“为是其智弗若与”

    13、中的“与”,可用提高声调或重读的方法读出反问语气。(2)理解作者对二人的不同态度,在此基础上分别读出肯定和否定态度。如,“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要重读“专心致志”和“惟”。再如,“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前一句语调上扬,读出反问语气;后一句读出重音,强调“非”字。5课件出示全文朗读节奏、重音,全班齐读。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6教师指导归纳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7反复练读,熟读课文。(

    14、1)让学生反复朗读,读通读顺。(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纠正错误。(3)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趣味朗读,如指名读、赛读、小组轮读等。板块三理解词义,把握文意1对照注释,理解词句。学生对照文旁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弈秋:“秋”是人名,因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善:擅长,善于。使:让。诲:教导,指导。专心致志:一心一意,精神集中。致,极,尽。志,志向,志趣。通国:全国。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诲。鸿鹄:指天鹅、大雁一类的鸟。将至:将要飞来。援:引,拉。缴:系在箭上的丝绳,文中指带有丝绳的箭,射出后可以将箭收回。弗若:不如。矣:了。与:同“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曰:说。然:这样。2疏通句子

    15、,概括大意。(1)学生结合注释读懂句子的意思,再将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2)小组合作交流,说说故事的内容。(3)指名概括课文大意,教师适时点拨。(课件出示)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指导两个人下棋,一个人专心致志,一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却一心以为有天鹅、大雁将要飞来,想拿弓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与别人一起学棋,但是棋艺比不上人家。这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人家吗?当然不是这样的。板块四阅读思考,领悟道理1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解答之前就课题提出的问题,理解文意。(1)谁学下棋?谁是老师?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句段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明确:有两个人学下棋,老师是全

    16、国最擅长下棋的弈秋。指导学生理解句意:“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指出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由此引出下文,为下文写两个人跟他学下棋做铺垫。(2)这两个人是怎么学下棋的?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句段2: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明确: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大雁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鸟,学习时注意力很不集中,三心二意。理解句意:用对比的写法描述两个人跟弈秋学下棋的过程。“专心致志”“惟”写出一个人聚精会神,一心一意听课的状态;“一心以为”“思”“射之”则写出另一个人听课三心二意,不

    17、够专心的状态,使下文的结论水到渠成。(3)学的结果怎么样? 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句段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明确:虽然后一个人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但学得不如前一个人。理解句意:用一个转折句式,指出两个人虽然同时学习,但学习效果差异巨大,对比鲜明,引人探究背后的原因。(4)教师追问,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原因使后一个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句段4: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教师提问(两个人学下棋时各持什么样的态度),引导学生回顾前文,寻找答案。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引导理解。明确: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有多大的差别,而是他们的学习态度不同一个专

    18、心致志,一个三心二意。理解句意:这两句以设问的修辞手法总结全文。一问一答,起突出强调的作用,从而说明专心致志地做事和三心二意地做事,其结果是完全不同的。寓说理于叙事之中,明晰自然,水到渠成,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词语拓展积累:还能用不同的成语概括这两个人的表现吗?(一心一意、心不在焉)2学生自读思考,感悟寓意,体会道理。(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通过再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2)教师提问启思: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3)指名回答,教师适时点拨、纠正。(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3联系生活,深化认识。(1)学生分组讨论,谈谈学习体会。(无论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才能成功

    19、)(2)教师引导、深化。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中的经历发言,认识到凡事三心二意就会产生的不良结果,增强学习、做事应专心致志的意识。4复述故事,背诵课文。(1)同桌之间互相讲一讲这个故事。(2)教师指导学生按照“老师是谁两人学下棋两人不同的学习态度学习结果不同点明原因”的顺序,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板块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1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课文内容,并利用图示结构指导学生背诵。学弈2小结:同样是学下棋,一人专心致志,学有所成;一人三心二意,技艺平平。是后者不如前者聪明吗?不,是后者求学时不能专心致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脚踏实地、一心一意地朝着目标坚定地走下去。

    20、 完成本课对应的字词书写训练。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两小儿辩日一文。会认“辩”字,巩固识字、写字的能力。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字词含义,疏通文意,了解故事内容。4明白课文中两个小孩的观点各是什么,懂得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教学过程板块一品读名句,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论语中的名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教师提问激趣:同学们知道这两句话是谁说的吗?(学生答:孔子)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另一则故事,它出自列子,讲的正是与孔子有关的故事。学习之前,大家先来了解一下孔子和列子这部作品吧。(课件同步出示)(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21、,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2)列子是中国道家典籍之一,相传为战国时期的郑国人列御寇所著。列子共8篇,其中保存了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一些为人熟知的寓言故事,如“纪昌学射”“愚公移山”“杞人忧天”“歧路亡羊”等皆出自此书。3过渡:孔子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然而,两个小孩提出的问题竟难倒了孔子,这是怎

    22、么回事呢?大家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板书课题,学生齐读)板块二学认字句,熟读课文1学生试读课文,提出问题。(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注出朗读时出现困难的地方。(2)指名读,发现容易读错的词句。2教师范读课文,指导朗读。 (1)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2)学习本课易读错的字,着重指导通假字“为”“知”。“辩”是前鼻音,读bin ,不要读成bn。“孰为汝多知乎”中的“为”是通假字,同“谓”,读wi;“知”也是通假字,同“智”,读zh。3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注意书写要点。指导学生书写,强调

    23、书写的规范、正确。“辩”是左中右结构,书写时注意中间的“讠”要写得小而窄,三个部分要紧凑,左边的“辛”第七笔竖要变成撇;注意与形近字“辫、辨、瓣”区分。4教师提示学生注意语气词和重点句子,适当进行教读,提示学生读出恰当的语气。(1)“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和“孰为汝多知乎”中的三个“乎”,可用提高声调或重读的方法读出反问语气。(2)变换角色,体会两小儿辩斗时针锋相对、斩钉截铁的自信,以及嘲笑孔子时的得意。课文没有描述孔子“不能决也”时的神情,可展开想象,以增加情感体验。5课件出示重点句子朗读节奏划分,学生练读。全班齐读课文。(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

    24、也。(2)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3)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4)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5)孰为/汝多知乎?6教师领读,循序渐进,提升能力。(1)学生跟随领读,读通读顺课文。(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纠正错误。(3)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趣味朗读,如分角色读、赛读、小组轮读等。板块三掌握词义,疏通文意1对照注释,理解词句。学生对照文旁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辩斗:辩论,争论。故:缘故,原因。以:认为。始:刚刚。去:离。日中:正午。初:刚刚。车盖:古时车上的圆形篷盖,像雨伞一样。及:到,到了。盘盂:

    25、盛物的器皿。圆的为盘,方的为盂。沧沧凉凉:寒凉。及其:等到。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文中指天气很热。汤,热水。决:判断。孰为:谁说(的)。孰,谁。为,同“谓”,说。知:同“智”,智慧。2疏通句子,概括大意。(1)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每句话,再连起来说说故事的内容。(2)指名概括课文大意,教师适时点拨。(课件出示)孔子在游历东方的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辩,于是询问他们争辩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到了正午时离人远。”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到了正午时离人近。”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那样大,到了正午却像盘盂一样小,这不是因为远的东西看起来

    26、小,近的东西看起来大吗?”后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天气很寒凉,到了正午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 这不是因为离得近让人感觉热,离得远让人感觉凉吗?”孔子无法判断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很聪明呢?”板块四研读课文,感悟寓意1解疑释惑,感悟道理。(1)课件出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两小儿争论的是什么问题?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2)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在书上圈点勾画,整合答案。(3)交流讨论,解决问题。两小儿为什么争辩?争论焦点: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句段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明确:小儿甲的观点是“日

    27、始出时近,日中时远”。句段2: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明确:小儿乙的观点是“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提示:注意句中比喻、对比、反问的运用)句段3: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明确:小儿甲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近,中午离人远。他是根据肉眼所见的太阳形状大小来判断的。(大小差别、视觉效果)句段4: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明确:小儿乙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远,中午离人近。他是根据太阳照在人身上的温度来判断的。(冷热对比、温度感知)2汇报交流,理解原理。(1)过渡:他们争执不下,就去问谁?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学生答:

    28、问孔子)孔子最后做出判断了吗?是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句段5:孔子不能决也。(2)明确两小儿争辩的结果:两小儿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同一个问题,他们的观点都有事实和常理作为支撑,各有各的道理,都不能说服对方。所以,就连博学多才的孔子也不能判断他俩谁说得对,谁说得不对了。(3)教师提问引导:两小儿争辩的问题究竟怎样解答?这个问题能难倒古代的圣人孔子,但难不倒掌握科学知识的我们,同学们愿意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帮他们解答吗?(4)学生汇报自己查找的资料和对问题的解答。(5)课件出示“错觉演示”和“太阳辐射演示”动画,让学生通过形象的画面,得到直观、理性的认识。教师适时补充资料供学生阅读:其实太阳早上和中午离我

    29、们的距离是一样的。远小近大的原因:a早晨和中午的时候,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 由于视觉的误差,同一个物体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则显得大。同样的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时的背景是树木、房屋、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就显得大了。b同一物体白色的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作“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时,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格外明亮,也就显得大些;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近热远凉的原因:a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的热量高。b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

    30、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3学生再读课文,分组自由讨论学习收获。4教师提问启思,引导学生感悟寓意: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和讨论,同学们从课文中受到什么启示?两小儿辩日所表达的道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释。(1)从“辩日”的角度,本文告诉我们:即使是非常熟悉的事物和现象,也可能包含着我们不了解或不确定的知识,需要多观察、多思考。(2)从两小儿的角度,本文告诉我们:只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即使是小孩子也能有独特的发现和独到的思考(论说应当有理有据)。(3)从孔子的角度,本文告诉我们: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孔子能在两个小孩子面前坦率承认自己“不能决”,而不是故作高深或恼羞成怒,他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态度也很令人敬佩。(4)从两小儿笑说孔子“孰为汝多知乎”的角度,引发人们的思考:一个人无论知识多么渊博,也无法回答所有的问题,这就是“学无止境”的道理。5背诵课文,表演故事。(1)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孔子见小儿小儿辩日孔子不能决小儿笑”的顺序背诵,并提示学生关注两小儿语言的对应性,以帮助记忆。(2)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个角色,四人一组合作练习创造性表演,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可自由选择使用文言文或现代汉语)板块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1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课文内容,并利


    注意事项

    本文(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4 文言文二则部编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