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解析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

    • 资源ID:13784451       资源大小:307.31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解析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

    1、解析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我国荒漠化类型有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等4种。以下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的四类荒漠化比重表,读表完成下面小题。1. 该省级行政区最有可能位于我国四大地区的A. 东部地区 B. 中部地区C. 东北地区 D. 西部地区2.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方针,下列措施对该省级行政区荒漠化防治最有效的是A. 禁止采矿 B. 建设防护林C. 实施封沙禁牧 D. 实施生态移民【答案】1. D 2

    2、. B分析】考查西北地区环境特征,荒漠化防治的有效措施。1题详解】该省荒漠化以风蚀荒漠化为主,应是在我国的西部干旱地区,气候干旱,大风天气多,风力侵蚀作用强,D正确,ABC正确。故选D。【2题详解】荒漠化主要是人为破坏植被造成的,对荒漠化防治措施主要是退耕还林还草、建设生态防护林,增加地表植被的覆盖,可以改善局部地区小气候,有利于荒漠化治理,B正确;禁止采矿、实施封沙禁牧、实施生态移民,不能根治荒漠化。故选B。【点晴】荒漠化防治应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以防为主,保护并有计划地恢复荒漠植被,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

    3、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因地制宜进行综合治理。治理措施:1. 合理利用水资源2.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3. 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 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 控制人口增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 图a中区域土地类型的变化,正确的是A. 高草地减少,旱地增加 B. 灌木林增加,旱地减少C. 高草地增加,旱地增加 D. 灌木林减少,旱地减少4. 区域土地类型的变化对区域的影响,正确的是A. 河流径流量增加 B. 土地荒漠化加剧C. 水土流失严重 D. 洪涝灾害多发5. 该流域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错误的是A. 合理控制上游地区的用水量 B.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C

    4、. 进行全流域合理开发规划 D. 上游大力发展灌溉农业【答案】3. A 4. B 5. D【3题详解】读图b,图a中的区域内,灌木林、高草地、水浇地、农居地面积变化幅度为负值,表明面积减少,而旱地面积增加,A正确,BCD错。故选A。【4题详解】根据小题(1)可知,区域旱地增加,读图a,该区域河流发源于祁连山,相比而言,区域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区,旱地增加,表明耕地增多,对河流水资源的利用加大,导致区域水资源数量减少,河流径流量减少,水土流失不会加剧,但土地荒漠化加剧,AC错,B正确;该区域位于我国内陆地区,洪涝灾害相对较少,且区域河流径流量减小,洪涝灾害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轻,D错。故选B。【5题详

    5、解】若在上游地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会导致河流下游地区水资源急剧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土地荒漠化加剧,不利于流域的可持续发展,D错;其他选项均是该流域实行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措施。故选D。中央气象台2017年5月5日6时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下图为运用3S技术生成的“5月5日8时至6日8时全国沙尘落区预报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 本次沙尘暴的沙源主要为A. 甲、乙 B. 乙、丙 C. 甲、丙 D. 乙、丁7. 扬尘、沙尘暴天气造成的影响主要有A. 传播流感病毒,诱发呼吸道疾病 B. 大风吹散污染物,改善大气污染C. 加重大气的酸性,腐蚀文物古迹 D. 影响大气能见度,引发交通事故【答案】6. C

    6、7. D【6题详解】读图,此次沙尘暴主要影响区域为东北、华北地区。图中沙尘落区主要位于沙尘暴核心区以南,说明该时间段盛行偏北风,故沙源主要为甲、丙;丁位置相对偏南,乙距离沙尘暴的主要影响区域较远,不是主要沙源地。故选C。【7题详解】扬尘、沙尘暴天气使大气能见度降低,从而容易引发交通事故,D正确;扬尘天气与传播流感病毒等关系不大,A错;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增多,大气污染加剧,B错;扬尘呈碱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减轻大气的酸性,C错。故选D。【点睛】沙尘暴的利弊总结如下:弊:风蚀(土壤肥力下降)、大风袭击(毁坏房屋、摧毁电杆、造成人畜伤亡等);沙埋(埋压农田、村庄、工矿、铁路、公路、水源等);污染大气环

    7、境(浮尘弥漫,空气浑浊,危害人体健康);影响生产生活(交通出行与安全、室外作业等)。利:一定程度上增加降尘区的土壤肥力;可以减轻酸雨危害等。机械防沙措施特别适用于无灌溉条件的流动沙丘地区,在工程防沙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机械防沙的材料可分为3类:传统生物质材料(作物秸秆为主)、矿物质材料(黏土和砾石为主)和新型材料(以石油化工产品为原料或以农作物经发酵生成的产品为原料)。草方格(下左图)是常用的传统防沙材料,尼龙网沙障(下右图)是一种新型的防护材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 相对于生物措施,机械防沙措施在流动沙丘地区得到更广泛应用的主要优势是A. 对环境污染小 B. 环境适应性强C. 需要劳动量小

    8、D. 治理成本低9. 机械防沙的原理是A. 增加降水 B. 削减风力C. 提高地下水位 D. 增强光合作用10. 相对于草方格沙障,尼龙网沙障的优势主要是A. 地形起伏适应性好 B. 短期救急防护效果好C. 截留水分效果突出 D. 材料易降解【答案】8. B 9. B 10. B分析】通过文字材料可分析与生物措施相比机械防沙措施在流动沙丘治理广泛主要是机械防沙措施侧重于工程措施,地理环境适应性强;通过机械防沙措施方法分析其原理主要是防风固沙;结合草方格沙障与尼龙网沙障的材料即可对比分析两种措施优劣。【8题详解】根据图文材料机械防沙措施对自然条件要求低,无需灌溉水源,与生物措施相比机械防沙环境适

    9、应能力强,B选项正确;与生物措施相比,机械防沙运用到矿物质材料、石油化工原料、尼龙网等,环境污染更大,成本更高,投入劳动力更多,A、C、D选项错误。故选B。【9题详解】根据图文材料分析机械防沙主要适用于流动沙丘,运用草方格、尼龙网削减风力,固定沙丘,B选项正确;与机械防沙相比生物措施原理是通过植树造林,恢复植被,增加空气湿度,增加降水,A选项错误;机械防沙措施主要是对地表沙丘固定,对地下水位影响小,C选项错误;机械防沙措施适用于无灌溉条件地区,植被缺乏,主要运用工程措施,其原理与增强光合作用无关,D选项错误。故选B。【10题详解】尼龙网沙障,受自然条件限制小,建设时间短,见效快;草方格沙障受自

    10、然条件限制大、建设时间长,见效慢,尼龙网沙障更适用于短期救急防护,B选项正确;尼龙网沙障要求地形起伏小,草方格沙障地形适应性强,尼龙网地形适应性差,A选项错误;尼龙网沙障材料为工业产品,材料不易降解,草方格沙障材料为草类生物,利于涵养水分、水分易截流,C、D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该组试题主要考查荒漠化几种治理措施的优缺点,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运用水循环原理、区域自然特征、地理实践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关键考查学生运用地理基本原理推理分析的能力。位于长江中上游的某茶场,茶园面积600亩,每年四月、六月、十一月要锄草三次,久而久之,茶园“消瘦”了,同时,锄草需要大量劳动力,困惑之际,茶场主人想到“羊

    11、喜吃嫩草,却不吃嫩茶”,于是把羊引进茶园,既节省了人力物力,又保持了水土,肥沃了茶园,可谓一举多得。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1. 根据长江流域地理特征可以推知,三次锄草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 )A. 四月、五月 B. 四月C. 六月 D. 十一月12. 茶园“消瘦”的主要原因是( )A. 缺乏分解者 B. 缺少枯枝落叶C. 土壤中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 D. 表层土壤被大量冲走【答案】11. C 12. D本题考查水土流失。【11题详解】每年四月、六月、十一月要锄草三次,长江中上游地区6月降水量大、最为集中,流水侵蚀作用强,所以6月锄草最易造成水土流失,故选C。【12题详解】长江中上游植被破坏后,表

    12、层土壤被坡面径流带走,土层变薄,营养元素流失,所以茶园肥力下降,致使茶园“消瘦”,故选D。下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分布简图,回答问题。13. 下列判断正确的叙述是( )A. 甲区比乙区纬度高,故热量较乙区少B. 乙区因比甲区纬度低,故太阳光照比甲区强C. 乙区与丙区南部距海远近不同,故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两区界线D. 甲区比丙区北部距海远,降水少,故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两区界线14. 关于三大自然区划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是地貌、水文两大要素B. 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是气候、水文两大要素C. 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是地貌、气候两大要素D. 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可分

    13、成东、中、西三个地带15. 有关东部季风区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地形较平坦,海拔均在500米以下B. 夏季普遍高温多雨,年降水在400毫米以上C. 植被以森林为主,部分为森林草原D. 河流多为外流河,以雨水补给为主【答案】13. D 14. C 15. A考查三大自然区的特征,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13题详解】由图可知,甲乙丙分别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东部季风区。乙区地处青藏高原因,海拔高,热量少,故甲区比乙区热量多,A错误;乙区地处青藏高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被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故太阳光照比甲区强,B错误;乙区与丙区以3000

    14、m等高线为两区界线,C错误;甲区比丙区北部距海远,降水少,故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两区界线,D正确。故选D。【14题详解】三大自然带内部各自然要素均存在诸多差异,但以地貌、气候差异表现最明显,所以,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是以地貌、气候作为划分依据的,C正确,ABD错误。故选C。【15题详解】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又可以划分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其中,南方地区多山地丘陵,山地海拔大于500m,A错误;东部季风区季风气候典型,夏季普遍高温多雨,年降水在400毫米以上,B正确;气候较湿润,植被以森林为主,部分为森林草原,C正确;河流多为外流河,以雨水补给为主,D正确。本题要求选择错误选项,故选

    15、A。下图为松嫩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6. 关于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二者都是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B. 长江三角洲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配合条件好C. 松嫩平原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温度高且多雨,但是由于纬度位置高,所以热量条件不如长江三角洲D. 松嫩平原的温暖季节长,所以造成农作物的生长期长17. 以下错误表达松嫩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条件比较的是A. 松嫩平原黑土土壤肥沃,而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水稻土,不如黑土生产力高B. 松嫩平原人少地多,农业生产规模大,粮食的商品率高C. 长江中下游平原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一年两熟或

    16、三熟,生产规模大,粮食商品率高于松嫩平原D. 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湖面广,水产业比松嫩平原发达18. 地理环境对松嫩平原农业生产的影响,正确的是()A. 水热条件好,种植棉花 B. 西部森林的分布广,发展了种植业C. 一年一熟 D. 湖面较宽,水产业较发达【答案】16. D 17. C 18. C【16题详解】松嫩平原纬度较高,温暖季节短,农作物生长期短,D错;其他选项描述均正确。故选D。【17题详解】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农业地域类型为季风水田农业,生产规模较小,商品率不如松嫩平原,C错;其他选项描述均正确。故选C。【18题详解】松嫩平原纬度较高,热量不足,熟制为一年一熟,C正确;在我国,棉花主要分布

    17、在新疆、黄淮海平原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松嫩平原棉花种植很少,A错;森林地区发展的是林业,B错;松嫩平原湖泊分布较少,水产业不发达,D错。故选C。2009年2月7日上午我国西北某军用机场,三架轰炸机相继升空,先后5次进入内蒙古段黄河冰凌区实施轰炸,24枚炸弹全部准确命中目标,炸凌任务圆满完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 黄河凌汛灾情监测中主要用到的技术是()A. GIS B. GRS C. GPS D. RS20. 地面测控中心人员能够准确确定“神七”飞船的太空位置是因为飞船中安装有何种装置A 计算机 B. 监控器 C. GPS信号接收机 D. 传感器【答案】19. D 20. C【19题详解】注

    18、意关键词“灾情监测”,属于遥感的技术范畴,D正确;GIS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查询与分析,GPS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定位,地理信息技术中无GRS技术。故选D。【20题详解】注意关键信息“准确确定飞船的太空位置”,是因为飞船中安装了GPS信号接收机,C正确;其他选项的装置均不能确定飞船的位置。故选C。【点睛】遥感的主要应用:资源普查、植被分类、环境污染监测、灾害监测、农作物病虫害和产量调查等。二.非选择题,40分21.读下列材料,思考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西北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图。材料二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分布图(甲图)以及呼伦贝尔草原出现的斑点状荒漠化圈图(乙图)。(1)材料一中表现了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

    19、素有哪些? (2)读材料二中的甲图回答现代城市的位置与古代城市遗址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3)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为了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人们常常采用现代技术掘井以获得稳定充足的水源供应,然而在水井的周围往往形成斑点状荒漠化圈(如乙图所示),为什么?【答案】(1)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2)现代城市的位置与古代城市遗址相比,逐渐向盆地的边缘迁移。原因是上游过度用水,造成下游水源不足,绿洲被沙漠侵袭,人口向上游移动。(3)在水井的周围,由于大量的牲畜集聚饮水,造成草场超载,过度放牧引起土地荒漠化。试题分析:(1)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认为因素表现在五大方面: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

    20、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在这五大方面中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是形成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但是不同的地区产生问题的原因又有区域差异。(2)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及图列信息可知,甲图是我国塔里木盆地,降水稀少,人口必定向有水源地区迁移。(3)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斑点状荒漠化圈的形成是草场超载放牧造成的。考点:该题考查荒漠化。22.读我国自然区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e、f两大区域大致以_为界,(2)a、b、c、d四个区域的气候对农业生产共同的有利之处为_,不利之处为_(3)制约f区域农业的生产发展的主要的自然因素是_(4)就种植方式而言,b地以_为主,c地以_为主,f

    21、地以_为主,导致其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5)不同区域粮食作物也有所不同。b地以_为主,c地以_为主,d地以_为主,g地以_为主,导致其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答案】 (1). 贺兰山 (2).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3). 多旱涝灾害 (4). 水源不足 (5). 水田种植 (6). 旱作 (7). 灌溉农业 (8). 水分 (9). 水稻 (10). 冬小麦 (11). 春小麦(玉米) (12). 青稞 (13). 热量【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自然区域划分以及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农业生产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内容较为基础,需要加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详解】(1)e、f两区域属于我国

    2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其内部降水量存在差异,大致以贺兰山为界,e属于半干旱区,f属于干旱区。(2)a、b、c、d均位于我国的季风区,其气候对农业生产的有利之处在于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不利之处在于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变率大,多旱涝灾害。(3)f区域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水源不足。(4)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b位于我国秦淮线以南,以水田种植为主,c位于我国秦淮线以北,以旱作农业为主,f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以灌溉农业为主,影响其农业生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水分。(5)b位于我国秦淮线以南,农作物以水稻为主,c农作物以冬小麦为主,d位于东北地区,纬度偏高,农作物以春小麦为主(玉米的种植面积也较大),g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热量不足,农作物以青稞为主。


    注意事项

    本文(解析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