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资源ID:13782144       资源大小:104.67KB        全文页数:7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可行性研究报告*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0年度)内蒙古*农林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2010年7月项目名称:*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0年) 第一章 项目概要1.1项目背景国家加快西部发展,把环境保护、加强生态建设作为基本方针,把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作为保护农民的根本利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资源开发整治为重点通过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标准建设,为我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样板工程,通过示范宣传、科技培训和现场观摩,将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领导、科技人员、农民掌握对应建设环节和技术,有

    2、效推动我区玉米整体生产水平的提高和农业生产的抗灾减灾能力,为实现我区粮食稳定增产和粮食安全提供保障,且会带动我区农牧民收入持续稳定增加,社会效益显著。1.1.2 法人代表基本情况 1.2 项目基本情况1.2.1 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 1.2.2 产品方案及规模1. 规 模: 项目区建设总面积为1500亩的高产田。2. 建设内容:建设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并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为主要目标。对项目区的田、水、路、林进行综合治理,以规范农田基本建设,提高土地质量和土地利用率。1.2.3 品种、技术、设备方案在20余年春玉米高产优化栽培研究的基础上,*在全国率先进行超高产创建和大面积示范。继20

    3、06年创造内蒙古春玉米实测单产1158.9kg/亩的高产纪录后,2007年在我区3大平原灌区实现了5点7个品种亩产超过1000kg;2008年,又在赤峰市松山区创造了万亩玉米高产示范田平均亩产913.2kg的高产水平,其核心示范田最高亩产达1250.5kg,刷新了东北内蒙古玉米高产记录;2009年,万亩高产示范田实测平均亩产1002.1kg/亩,刷新东北内蒙古区春玉米万亩连片高产纪录,核心示范区最高产量达1342.8kg/亩,再次刷新东北内蒙古春玉米区高产纪录,居于国内领先水平。1.2.4 土建工程新改建田间道路2500米。1.2.5 建设期限。期限:2010年12月至2011年11月1.3投

    4、资估算和资金筹措该项目总投资261.60万元,其中:工程施工费211.60万元,占总投资的80.90%;设备购置费21.40.00万元,占总投资8.18%;其他费用17.00万元,占总投资的6.50%;不可预见费11.60万元,占总投资的4.43%。 资金来源:申请国家资金:200.00万元;建设单位自筹61.60万元。1.4项目效益 年产优质玉米900吨,投资利润率22.12%,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34.99%。长期效益上,可逐步带动我区7000余万亩中低产田增产,2020年实现增产150亿斤粮食,按亩增收100元计算,全区可新增产值70亿元1.5组织领导和管理项目的组织机构分为三个层次:项目

    5、领导小组项目管理办公室项目承担单位,为确保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顺利进行,*成立了以副校长为组长,以及校部分领导组成的项目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项目管理办公室,设在*,由*副校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项目的具体日常工作。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项目的前期工作,负责施工组织及资金、物资的使用管理和监督检查;组织施工质量检查及验收;负责项目重大问题决策、处理、协调等工作。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2.1 项目区自然状况2.1.1 地理位置 2.1.2 自然条件土默特右旗地处北纬中温带,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区,依山傍水,气候温和,风景秀丽。光能资源丰富,雨热同期,有效利用率高;地域辽阔,资源丰富,

    6、交通便利。得天独厚的自然和土地资源优势,为本旗发展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全旗地貌由北部山区、中部山前冲、洪积平原和南部黄河冲击平原三部分构成,表现为明显的纬向地带性分布的特点,北部大青山山地,山势巍峨,山姿雄伟,生物资源多样,矿藏资源丰富,土地利用以林牧为主,成为山前平原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生态地位十分重要。中部山前冲、洪积平原,地势平缓,小气候条件好,水资源优越,是发展林果、蔬菜和农畜产品的宝地。南部黄河冲积平原农田集中,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具有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的水、热和土地资源条件,是自治区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项目区位于大青山南麓,呼和浩特市与包头市之间

    7、,高速公路与110国道穿越其间,空气清新,交通便利,环境无污染,电力保证,地下潜水资源丰富(其水质符合灌溉但不符合生活饮用),具有良好的自然气候特征和农业种植条件;种植业产品销售方便,又是城市居民闲暇游览及青少年学生观光农业的大好去处。见图2.2.1项目区位置图。 图2. 1 项目区位置2.1.3 气侯项目区属半干旱性气候,春季风大少雨(5月份前),气候干燥,夏季炎热多暴雨;冬季寒冷、漫长、雪少。多年平均气温6.9,无霜期110150天,大于10积温3053度。多年平均降水量400mm,降水年内分配不均,7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降水的另一个特点是年际间变化大,丰水年与枯水年相差3.5倍。多年

    8、平均蒸发量2103mm,多年平均蒸降比5.86。春季风力(34月)常在4级以上,有间歇停顿,在林网防护措施的作用下,小气候条件比较优良,最大冻土层1.50m。项目区光热资源丰富,晴天多,阴雨天少,太阳辐射强度大,作物生长季日照时间长,利用潜力大。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优越条件,能够满足一年一季农作物的生长需要。项目区所在区域气侯特征表表2.1项 目单 位特征值多年平均气温6.9年平均蒸发量mm2103多年平均降雨量mm400多年平均风速m/s410积温3053无霜期d110150最大冻土深m1.502.1.4地形地貌项目区位于土默特右旗北只图行政村,属*所有。项目区地貌类型为平原,地形西北高东南低

    9、。地面高程在1007m1015m之间,地面坡降2,微地貌起伏较小。2.1.5 土壤项目区土壤肥沃,但砂质含量较大,渗透性较强,地面灌溉因深层渗漏严重,水的总有效利用率低,旱季尽管连续不断抽水灌溉,一次灌溉持续时间长达20天之久,作物仍处于受旱状态,不仅浪费地下水资源,而且多耗能,使灌溉成本增加,故不宜采用。经现场取样实测,其物理指数如下:(1)容重:1.58gcm3(2)田间持水量:F012(体积);(3)凋萎系数:W0 = 4(体积);(4)平均渗吸速度:K = 2.64(cm分)。项目建成后,通过土地平整、深松翻耕、增施肥料等措施将有效地提高土壤肥力,有效地提高了生产能力。2.2.5 水文

    10、地质土默特右旗地下水资源已探明可开发利用总量2.2835亿m3。地下水的补给途径主要有地表水灌溉入渗补给、地下侧向径流补给、垂直越流补给。水位埋深210m,属于富水性较弱岩层,水量不大,水化学类型复杂,主要有HCO3-Na-Mg2型;HCO3SO42Na-Mg2型及HCO3SO42ClNa-Mg2型水。a)降水项目区所在地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00mm,降水多集中在汛期七、八、九三个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b) 地表水项目区西侧水涧沟内建有小型水库一座,总库容630万m3,但由于淤积严重且年久失修,已起不到调蓄供水的功能。因此,区内无可利用地表水资源。c) 地下水项目区钻井深度120m时,单井

    11、出水量为50m3/h,动水位为35m,静水位为20m,地下水水质较好,水温12,pH值7.12-7.93,属中性水,总硬度156-435.3mg/L,矿化度259.9-978.5mg/L,符合生活饮用与农田灌溉用水水质标准。项目区地下水水资源较为丰富,其补给来源主要为:降水入渗补给和北部山前侧向补给。项目区地下水资源量为104.38万m3a,地下水可开采量为78.29万m3a(可开采系数取0.75),灌溉用水量43.63万m3a,富余水量34.66万m3a。地下水的补给条件有两方面:一方面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另一方面来自侧向径流的补给。项目区农田灌溉不会对周边地下水位及水质产生较大影响。2.1

    12、.6 天然建筑材料根据工程设计特点,不同建筑材料满足不同的工程需要。施工用的砖、碎石及砂均可从当地市场上购买,可以满足本项目建设使用。土默特右旗有专业的建材市场,可以提供项目建设所需的水泥和各种钢材及其它的建筑材料等。2.1.7 自然灾害项目区主要自然灾害是:季节性干旱。春夏旱情时常发生,雨季(月下旬至月上旬)已是作物生长后期而且多以暴雨形式集中宣泄,有时甚至形成洪涝灾害。2.2 项目区社会经济情况2.2.1社会经济情况土默特右旗依山傍水,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具有土地资源深度与广度开发明显的区位有利条件。全旗辖18个乡、3个镇,旗政府所在地萨拉齐镇,东距呼和浩特市102km,西距包头市45

    13、km,是全旗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2007年底全旗总人口31.06万人,人口密度143人/km2。农村人口22.04万人,城镇人口9.02万人,2007年全旗工农业总产值678433万元,农牧民人均国民生产总值6155元,社会总产值27.9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74元,综合经济处在自治区上等水平。以粮糖、蔬菜和副食品生产为主的城郊型用地结构,是该旗经济结构的突出特点。土默特右旗地处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三个经济活跃的“金三角”腹地,区位条件和地缘条件比较优越。京包铁路、110国道、呼包及京包高速公路横贯旗境东西,萨托、萨五、萨大、萨明、萨苏等省县级公路纵横交错,形成以萨拉齐为

    14、中心,通往周边盟、市、旗(县)及旗内各乡镇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伴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号角及内蒙古自治区“中间突破、两翼展开、带动全盘”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凭借着我旗优越的区位、交通、资源和人文环境条件,必将带动和促进我旗经济和社会建设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2.2.2土地利用现状土默特右旗土地总面积235736.83hm2,占包头市土地总面积的8.53,人均土地面积0.69hm2,人均耕地面积0.30 hm2。土地总面积中农用地面积201511.50 hm2 (其中:耕地103209.16hm2,园地1508.66hm2,林地34270.43hm2,牧草地56211.75hm2,水面用地6311.

    15、50hm2,占土地总面积的85.48,建设用地面积24111.59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0.23,未利用地面积10113.74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4.29,土地利用率高达95.71。 依据内蒙古土默特右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对土地资源进行的评价结果可知,全旗现有耕地中,一等耕地59964.76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58.10;二等耕地20464.01hm2,占耕地总面积的19.83;三等耕地15835.70hm2,占耕地总面积的15.34;四等耕地6734.69hm2,占耕地总面积的6.53;五等耕地210.00hm2,占耕地总面积的0.20。后备宜农土地资源约5000 hm2,主要为三

    16、等和四等农用地。从总体来看,土默特右旗土地资源质量总体质量较好,但地区间和地类间差异非常明显。全旗农耕地质量较好,林地次之,牧草地偏低,后备宜农土地资源质量较差,普遍受水分、盐碱、土壤质地等因素的限制,开发利用难度较大。2.3 项目区基础设施2.3.1 交通条件项目区内有一条东西走向由教学实习基地通往*职业技术学院4m宽农村道路,长度约725m,此外还有3m宽农村道路约3415m。项目区外南侧有东西方向包头至呼和浩特市的110国道通过。项目区内的现有道路均结合本次高标准农田建设做相应的调整。项目区的交通基础条件较好,交通便利,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2.3.2 排灌设施项目区内现有

    17、机井4眼,井深10m左右,这些井成井时间较早,井深较浅,出水量不足,且破坏严重,均年久失修,并且有干枯现象,不能满足项目区灌溉要求,所以规划中全部废弃,重新规划新的机电井。项目区内现状土质沟渠宽度均小于2m,并且长年不予利用,全部废弃,所以本次规划对这些沟渠全部进行平整。2.3.3 电力设施项目区有10KV高压线路通过,分布比较广泛。项目区内高压线总长度3520m左右,高压输变电线总长度6695m左右,低压输总长度4405m左右。项目区电力设施完备,其所提供的电力完全能满足项目区农田灌溉用电的需要,同时也为项目区施工用电提供便利条件。2.3.4 农田防护设施项目整理区内有一些零星的独立树,共计

    18、57株(其中散树15株、独立阔叶树31株及独立果树11株),这些独立树分布散乱,树种、大小不一,且种植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难以起到防风功效,故本次重新规划农田防护林设施。项目区内部非整理区有0.15 hm2成片有林地以及0.065 hm2果园等不应计算在项目建设规模中的面积。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1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我区的1.07亿亩耕地中,缺乏灌溉条件或地力偏低的中低产田占74,粮食单产水平低,抗灾减灾能力差,成为我区粮食总产的提高的瓶颈,因此,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田整体综合生产能力,是保证我区粮食增产目标实现和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对影

    19、响项目区土地有效利用的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生态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土地利用的限制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1) 项目区分布着一定数量的荒草地、其他未利用地及墓葬地等非农用地,这些非生产用地,不但降低了整理区的土地利用率,而且限制了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的提高。2) 项目区的降水量小,且分布不均匀,蒸发量大,造成项目区干旱;同时还有大风、冰雹、寒潮风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3) 农业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差,基本没有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直接影响土地利用效益。4) 项目区内的田间道路标准低,影响了机械化作业。5) 项目区整体生态环境质量较差,制约土地的有效利用,同时也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区

    20、是我区唯一具有综合性现代农牧业技术集聚的示范基地,其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在我国北方地区具有典型的代表性。项目区内土地集中成片,地势平坦,水源水质良好,而且拥有一批有文化、懂专业的种植队伍,加之农大各类专业专家教授的长期渲染和亲临指导,实现现代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客观条件完全具备,项目实施后,不仅可保证项目区经济增长,大幅度降低成本(电费、水资源费和劳资),真正实现增产增收(详见效益分析);而且可为我区开创此类技术方面的现代管理模式,随着我国目前节水灌溉形势的发展,必将带来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3.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项目区地理位置优越,项目的实施具有代表性;2.同时*雄厚的技术力量,将为项目

    21、给予可靠的技术保障。为今后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土地利用率树立了样板;3.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整理规划与保护有机结合,预期效益明显;4.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建立了相应的项目管理机构和技术力量;5.国家加快西部发展,把环境保护、加强生态建设作为基本方针,把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作为保护农民的根本利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资源开发整治为重点,在政策上给予倾斜。综上所述,项目的建设不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行的。第四章 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4.1 项目区水资源概况项目区土默特右旗地下水资源已探明可开发利用总量2.2835亿m3。地下水的补给途径

    22、主要有地表水灌溉入渗补给、地下侧向径流补给、垂直越流补给。水位埋深210m,属于富水性较弱岩层,水量不大,水化学类型复杂,主要有HCO3-Na-Mg2型;HCO3SO42Na-Mg2型及HCO3SO42ClNa-Mg2型水。a.降水项目区所在地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00mm,降水多集中在汛期七、八、九三个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b. 地表水项目区西侧水涧沟内建有小型水库一座,总库容630万m3,但由于淤积严重且年久失修,已起不到调蓄供水的功能。因此,区内无可利用地表水资源。c. 地下水项目区钻井深度120m时,单井出水量为50m3/h,动水位为35m,静水位为20m,地下水水质较好,水温12,

    23、pH值7.12-7.93,属中性水,总硬度156-435.3mg/L,矿化度259.9-978.5mg/L,符合生活饮用与农田灌溉用水水质标准。项目区地下水水资源较为丰富,其补给来源主要为:降水入渗补给和北部山前侧向补给。项目区地下水资源量为104.38万m3a,地下水可开采量为78.29万m3a(可开采系数取0.75),灌溉用水量43.63万m3a,富余水量34.66万m3a。地下水的补给条件有两方面:一方面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另一方面来自侧向径流的补给。项目区农田灌溉不会对周边地下水位及水质产生较大影响。4.2 项目区供需平衡分析水量平衡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指在一定的保证率下的水量供需平衡

    24、。因此,在进行水资源平衡分析之前,首先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根据项目区的气候特征,依据土地开发整理标准,规划采用低压管道节水灌溉方式,灌溉设计保证率为75%。4.2.1 灌溉水源及现状需水量供求平衡计算因此项目区选择开采地下水作为灌溉水源,采用低压管道进行田间农业灌溉。考虑项目区采用低压管道节水灌溉,地表水不列为可供利用的水资源量评价范围。根据土默特右旗水资源评价结果分析,项目区地下水主要补给源由降水入渗、及侧向径流补给等组成,地下水可开采量采用开采系数法计算,根据项目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开采经验,开采系数选用0.75。a.降雨入渗补给量 W降apF (4.2.11)式中:W降 年降水入渗补给量(万

    25、m3); p 多年平均降雨量(400mm); a 降雨入渗补给系数(取0.15); F 计算区面积(104.28hm2)。W降=0.1540010-3104.28104=6.26万m3按下渗系数0.15计算,项目区每年约有6.26万m3 降水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的补给源。b.侧向径流补给量W侧补365KBhI (4.2.12)式中:W侧补侧向径流补给量,万m3/a;B含水层过水断面宽度,(取600m);h最低水位时含水层厚度,(取18m);I水力坡度,(取0.014);K含水层渗透系数(根据项目区地下水含水层岩性确定为16m/d)。W侧补=36520600160.014=98.12万m3c.

    26、地下水总补给量 W总= W降+ W侧补 (4.2.13)W总=6.26万m3+98.12万m3=104.38万 m3d. 地下水可开采量 W开采=0.75W总 (4.2.14)W开采=0.75104.38万m3=78.29万m3根据以上计算汇总结果可知,项目区现状地下水总补给量为78.29万m3/a(详见表4.1)。项目区地下水资源计算成果表表4.1 单位:万m3/a降雨入渗补给量侧向径流补给量地下水总补给量地下水可开采量6.2698.12104.3878.29经计算项目区现状地下水可开采量为78.29万m3/a,能够满足项目区作物灌溉需水量43.63万m3/a的需求。4.2.2 灌溉设计标准

    27、a.灌溉设计保证率根据项目区水文气象、水土资源状况、作物种植结构、项目区规模、灌水方式和经济效益等因素,并参照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SL/T1531995)和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程(GB 502881999),确定选用灌溉设计保证率P75。b.灌溉水质标准(1) 本项目以地下水作为灌溉水源,其水质均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1992)的规定。(2) 灌区内外农田排入排水沟的地面水水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90901988)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90781996)。(3) 在作物生育期内,灌溉时的灌溉水温与农田地温之差应小于15。4.3 项目区需水

    28、量预测项目区主要开发种植业,其用水只有人员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a.人饮用水量项目区现有人口450人,根据国标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定额(GBJB-86),每人每天用水定额按40升计算,则年用水量0.66万m3b. 农业灌溉用水量项目区农田灌溉采用低压管道节水灌溉措施,地块全部进行格田布设,主要种植青贮玉米、牧草、果树与苗圃和蔬菜。项目实施后项目区总耕地面积增加到98.18hm2,本次整理除耕地用水外,还有3.39hm2 的林地用水,因此整理后项目区总灌溉面积为101.57hm2。根据对项目区灌溉制度的分析,玉米在75%的中等干旱年份,年需灌溉5次,综合净灌水定额为50m3/亩,净灌溉定额可控制在

    29、250m3/亩,项目区实际控制灌溉面积为101.57hm2,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90。计算灌溉年需水量为: W=SM/ ( 4.3.1)式中: W年灌溉需水量(m3); S灌溉面积(亩); M综合灌溉定额(m3/亩),取255 m3/亩;灌溉水利用系数(取0.92)。计算项目区年灌溉总需水量为W101.5715250/0.9010442.97万m3。所以项目区年总需水量为43.63万m3。4.4 项目区供水量预测项目区实际控制灌溉面积为101.57hm2。项目区建成后,实际每年用水量43.63万m3;项目区供水主要依靠10眼机电井供水,每眼机电井出水量为50m3/h,平均年灌水5次,每次历时1

    30、0d,每天按18h开机计算,这样项目区年供水能力在(10505101845m3)45.00万m3,完全可满足项目区年需水的需求。4.5 项目区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a.平衡原则1.积极发展节水灌溉,充分利用当地地下水资源。2. 保证项目区内农作物及林地得到适时适量的充分灌溉, 农村饮用水、乡镇企业用水和其它部门用水,因不通过水利工程供水,故不参与平衡计算b.供需平衡分析根据项目区的地下水可开采量、农业种植结构、灌溉用水量可知(见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平衡表4.2),项目区地下水资源较丰富,可以满足农业灌溉用水需求,并可以保持地下水长期稳定利用。 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平衡表 表4.2 单位:万m3/a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可开采量灌溉用水量余缺水量备注余()缺(-)104.3878.2943.6334.66第五章 规划设计5.1 指导思想本项目严格贯彻农业部、水利部有关政策,以高起点、高标准高科技含量的建设目标集中财力,综合投入、综合制理,成片地、高规格地改善生产条件。通过节水改造工程的建设实现农业灌溉的现代化,增加抵御自然灾害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使土地的生产率、收益率和利用率大大提高。5.2 建设规划和布局据项目区地形以及现状改建或新建田间道路的布局,规划田块规格根据1眼


    注意事项

    本文(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