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复习题库docx.docx

    • 资源ID:13753597       资源大小:47.23K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复习题库docx.docx

    1、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复习题库docx名词解释 第一篇:1. 微生物工程:是应用微生物为工业大规模生产服务的一门工程技术。2. 微生物工业(发酵工业人是利用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生产各种有用物质的现代工业,也称发酵工业。3. 发酵(广义):泛指利用微生物细胞在有氧或无氧条件的生命活动來制备微生物菌体或其他产物的过程。4. 发酵(狭义):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分解各种有机物产生能量的过程。5. 种子扩大培养:就是将保藏菌种经过斜面活化和逐级扩大培养,而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种的过程。6. 菌种退化:是指整个菌体在多次接种传代过程中逐渐造成菌种发酵力或繁殖力下降或发酵产物得率降低的现 象。7. 种龄:正

    2、常培养条件下,种子培养的时间。8. 0D值:是细胞浓度、细胞大小和反应液颜色深浅的综合反应指数,是用分光光度计测得的吸光值。9. DE值:也称葡萄糖值,用于表示淀粉水解程度,指的是葡萄糖占干物质的百分率。10. 锤度:溶液中所含的可溶性物质的重量占总重量的百分比。淀粉糖(淀粉水解糖):淀粉糖化过程制得的水解糖液。12. 葡萄糖分解反应:葡萄糖受酸和热的影响发生分解,生成5 -耗甲基糠醛,再进一步分解成乙酰丙酸、蚁酸和 有色物质。13. 前体:指某些化合物加入到发酵培养基屮,能直接被微生物在生物合成过程屮结合到产物分子屮去,而其自身 的结构没有太大的变化,但产物产量却能因加入前体有较大提高。14

    3、. 促进剂(刺激剂):指那些既非营养物又非前体,但却能对发酵起一定促进作用的物质。15. 抑制剂:在发酵过程中会抑制某些代谢途径进行的物质。16. 生长因子(广义):凡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的有机物质,如氨基酸、卩票吟、维生素等。17. 灭菌: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或除去环境屮所有微生物,包括营养细胞、细菌芽抱和泡子。18消毒: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杀死物料、容器、器具内外的病原微生物。一般只能杀死营养细胞。19. 微生物热阻:微生物对热的抵抗力。20. 致死温度:杀死微生物的极限温度。21. 致死时间:在致死温度下,杀死全部微生物所需要的时间。22. 对数残留定律:微生物在湿热灭菌过程中,活菌

    4、数减少速度与活菌残留量成正比,用数学式表示为:dN/dt=kN第篇:1. 发酵机制:是指微生物通过其代谢活动,利用基质合成人们所需要的产物的内在规律。2. 反馈抑制:当酶反应产物达到一定浓度时,会对催化生成该反应的酶的活力起到抑制作用的调节。3. 反馈阻遏:当酶反应产物达到一定浓度吋,会对有关催化生成该反应的酶的合成起到阻遏作用的调节。4. 代谢控制发酵:人为地改变微生物的代谢调控机制,使有用的微生物的中间代谢产物过量积累的发酵。5. 巴斯德效应:即呼吸抑制发酵,指在好氧条件下,微生物口身进行厌氧发酵形成发酵产物的能力下降的现象。6. 杂醇油:碳原子数大于2的脂肪族醇类的统称。7. 同型乳酸发

    5、酵:乳酸菌利用葡萄糖经酵解途径生成丙酮酸,其作为受氢体被还原为乳酸的发酵。8. 异型乳酸发酵:乳酸菌利用葡萄糖经酵解途径生成丙酮酸后,其发酵产物除生成乳酸外,还生成二氧化碳,乙 醇或乙酸等。9. 营养缺陷型突变株:人为选育的,先天丧失合成某种或几种必须生长因子能力的菌株。10. 抗结构类似物菌株:在培养基内人为的加入某种代谢产物的结构类似物,迫使微生物发生基因突变,从遗传学 角度改变了这种代谢产物对代谢途径的反馈抑制作用的菌株。11渗漏突变型菌株:指因突变所产生的不完全遗传障碍,其基因所控制的反应程度不象野生型,但多少还能进行, 称这种现象为渗漏,具有这种性质的突变型就称为渗漏突变型。(处于野

    6、生型和营养缺陷型间的中间型,也叫 缓慢生长型。)12. 菌株回复突变:指在生产过程屮经多次传代而导致丧失遗传标记,回变成原养型或原敏感型。13. 核葫酸全合成途径:其生物合成由磷酸核糖开始,逐步加上必要的成分,最后闭合成环(卩票吟或卩密吸环)。14核昔酸补救途径(分段途径):从培养基屮吸取瞟吟或吨啖碱基、戊糖、磷酸,通过一系列酶的作用合成核昔 酸。15. 葡萄糖效应:在抗生素发酵生产中,葡萄糖有明显降低抗生素合成量的现象。16. 分叉中间体:生物代谢途径中既能用來合成初级代谢产物,又能合成次级代谢产物的中间体。17. 分解代谢物阻遏:一种物质被微生物利用所形成的代谢产物使其他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

    7、酶反应受到阻遏的现 象。18. 分解代谢物抑制:一种物质被微生物利用所形成的代谢产物使其他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酶反应受到抑制的现 象。19. 初级代谢产物:是指微生物合成为它们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如糖、氨基酸、核背酸等以及由这些化合物 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质、多糖等称为初级代谢产物。20. 次级代谢产物:指微生物在一定的生长和繁殖时期(一般是稳定生长期),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合成的一些 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没有明确功能的物质,如抗生素、酶抑制剂、色素等。21. 质粒产物:由质粒产生的酶所控制的代谢途径所形成的代谢产物。第三篇:1. 发酵动力学:发酵动力学是研究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率、基

    8、质消耗率、产物生成率的动态平衡以及它们与发酵 条件Z间关系的学问。2. 比生长速率: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单位质塑干菌体单位时间内增加的干菌体的质塑。3. 耗氧速率:指单位体积培养液在单位吋I可内的吸氧量。4. 呼吸强度:是指单位质量干菌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吸収的氧量。5. 临界氧浓度:微生物对发酵液中的溶氧浓度有最低要求,这一溶氧浓度叫临界氧浓度。6. 对数穿透定律:表示进入滤层的微粒数与穿透滤层的微粒数Z比的对数是滤层厚度的函数。7. 通风比:表示空气流量”通常以一分钟内通过单位体积培养液的空气体积比来表示。8. 稀释率:稀释率是单位时间里流过单位体积发酵罐培养液的体积数。9. 发酵热:发酵过程屮

    9、产生的热量,即产生的热量减去散失的热量所得的净热量就是发酵热。10. 介质过滤效率:指被介质层捕集的尘埃颗粒数与空气中原有颗粒数之比。11 介质过滤除菌:使空气通过高温灭菌的介质过滤层,将空气中的微生物等颗粒阻截在介质层中而达到除菌目的 的方法。12. 染菌:发酵过程屮,因各种原因培养液屮侵入了杂菌的现象。13. 杂菌:对纯种发酵来说,除生产菌种之外的微生物的统称。14. 发酵染菌率:是指一年内发酵染菌的批数与总投料发酵批数之比。15. 化学消泡:利用表面活性剂等化学试剂作为消泡手段,对发酵液进行消泡处理。16维持常数:单位质量干菌体在单位时间内维持代谢消耗的基质的量。17. 分批发酵:即在一

    10、个密闭系统中一次性投入有限数量的营养物进行培养的方法。18. 补料分批发酵:补料分批发酵是指在分批发酵过程中,间隙或连续地补加新鲜培养基的发酵方法,是分批发酵 和连续发酵之I可的一种过渡发酵方式。19. 连续发酵:是指以一定的速率向发酵罐内添加新鲜培养基,同时以相同的速度流出培养液,从而使发酵罐 内的液量维持恒定,使培养物在近似恒定的状态下生长的发酵方法。20. 莫诺常数(半饱和常数):微生物的比生长速率等于最大比生长速率的一半时所对应的单一限制性基质的浓度。 第四篇:1. 结品:溶质从溶液屮以固体形式析出,即溶液屮形成固相的过程。2. 干燥:在不沸腾的状态下用加热汽化方法驱除湿物料中所含液体

    11、(水分)的过程。3. 蒸发:将液态物料中的水分在沸腾状态下汽化,以便溶质浓度得以提高的过程。4. 助滤剂:是一种可形成一层不可压缩的多孔且极为细密的过滤层,起到截留悬浮杂质,隔离固形物和过滤 介质的接触,保证过滤操作顺利进行的物质。5. 离子交换树脂:是不溶于酸、碱和有机溶剂,化学稳定性良好,具有离子交换能力和网状交联结构的固态高分 子化合物。6. 絮凝剂:是一种能溶于水的高分子化合物,含有很多的离子化基团,对胶体物质的凝聚能力很强。7. 膜分离技术:用半透膜作为选择障碍层,利用膜的选择性(孔径大小),以膜两侧存在的能量差作为推动力, 允许某些组分透过而保留混合物中其它组分,从而达到分离目的的

    12、技术。问答1. 微生物工业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微生物工业的主要优点是:1) 微生物种类多,繁殖速度快,代谢能力强,易通过人工诱变获得有益突变株,使生产产率提高。2) 微生物酶的种类很多,儿十个反应过程能像单一反应一样在发酵设备中一次完成。3) 反应常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条件温和,能耗少,能用简单设备生产多种产品。4) 原料来源丰富,常以糖蜜、淀粉质为主,也可以是农副产品,工业废水,可再生资源。5) 能高度选择性地在高分子化合物特定部位进行氧化还原,容易生产一些有用产物。微生物工业的主要缺点是:1) 微生物反应是活细胞反应,除受环境因素影响外,还受细胞因素影响,且菌体易变异,实际生产较难控制。2

    13、) 底物不可能完全转化为产物,副产物生成不可避免,造成下游分离提取困难。3) 原料是农副产品,虽价格低廉,但质量和价格不稳定,波动大。4) 生产前准备工作量大,为防止杂菌污染,需要对原料和设备进行严格灭菌,空气要过滤等,花费高,生产效率 低。5) 发酵废水常具有较高的COD和BOD值,废水、废气、废渣排放量大,需要治理。2. 典型的发酵过程有哪些基本组成部分?答:典型的发酵过程可以划分成以下六个基本组成部分:(1) 生产菌种选育和扩大培养,培养基的配制;(2) 培养基、发酵罐及其附属设备的灭菌;(3) 生产菌种接种入生物反应器中,无菌空气的制备与通风;(4) 控制生产菌种最适生长和代谢条件,进

    14、行发酵生产;(5) 产物提取和精制;(6) 过程中排出的废弃物的处理。3. 微生物工业对生产用菌种的要求是什么。答:发酵工业中对微生物菌种的基本要求是:(1) 菌种能在廉价原料制成的培养基上迅速生长和大量合成目的产物。(2) 菌种能在要求不高、易控制的培养条件下迅速生长和发酵,以缩短发酵周期。(3) 菌种抗杂菌和噬菌体的能力强,以防止染菌造成的不良后果。(4) 根据代谢调控要求选择高产菌株。(5) 菌种纯粹,不易退化,可保证发酵生产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6) 菌种不是病原菌,不产生任何有害的物质和毒素,以保证产品的安全。4. 微生物湿热灭菌的原理是什么?其遵循什么规律?选择湿热灭菌条件的原则是

    15、什么?影响因素有哪些?答:微生物湿热灭菌的原理是微生物受热变性失活,其遵循对数残留定律:即微生物热死规律,微生物在湿热灭菌 过程屮,活菌数减少速度与活菌残留量成正比,用数学式表示为: 一dN/dt二kN选择湿热灭菌条件的原则是既能达到灭菌目的,又能使对培养基营养成分的破坏减至最小。影响微生物湿热灭菌的影响因素有:主要是灭菌温度和灭菌时间,其它因素有:培养基的组成、pH值、培养基的形 态及颗粒大小。5. 湿热火菌的优缺点是什么?答:湿热灭菌的优点是:1) 蒸汽来源容易,操作费用低廉,本身无毒;2) 蒸汽具有很强的穿透力,灭菌更彻底;3) 蒸汽具有很大的潜热,蒸汽冷凝放出大量的热量,蒸汽冷凝后的水

    16、分乂有利于湿热灭菌;4) 蒸汽输送可借助本身的压强,调节方便,技术管理容易。湿热灭菌的缺点是:(1) 设备费用高。(2) 不能用于怕受潮的物料灭菌。6. 分批灭菌和连续灭菌在操作上有何不同?各有什么特点?答:连续灭菌与分批灭菌一样,同样有加热、维持和冷却阶段,不同之处为:分批吋,这三个阶段在吋间上错开 (在同一设备,不同时间内完成);连续时,这三个阶段在空间上错开(同一时间,不同设备内完成),故连续灭 菌需分别设置加热设备、保温维持设备和冷却设备.分批灭菌的特点:(1)设备造价低(2)易人工控制(3)适合小批量生产(4)适合培养基屮含有大量固体物 质(5)时间长、耗热能多、热效率低、设备利用率

    17、低。连续灭菌特点:1)可以采用高温短吋灭菌(HTST); 2)发酵罐利用率高;3)蒸汽负荷均衡;4)热效率高;5) 可采用自动控制,降低劳动强度;6)不适合含有固体颗粒或含有较多泡沫的培养基灭菌,连续灭菌适合大批量 培养基灭菌,对容量小的培养基灭菌体现不出其优势,有些浪费。7. 试比较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的特点?答:种子培养基的特点是:(1)营养成分丰富而全面,用料少而精,总浓度低,糖分要求少,氮源比例较高;(2) 一般采用易被菌体吸收利用的原料;(3)尽量考虑各种营养成分的特性,使pH稳定,以利于菌种的正常成长和发 育;(4)种子培养基的主要成分应尽可能同发酵培养基保持一致。发酵生产培养基

    18、的特点是:(1)数量大,配料粗,营养丰富完全,碳氮比合适,pH值适当而稳定;(2)宜于进行 大规模生产的操作和管理;(3)原料应是来源充足和成本低廉;(4)有利于大量积累产物,缩短发酵周期,方便提 取工艺,利于产品质量提高等方面。8. 淀粉水解方法中的酸解法和酶解法分别是指?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有哪些?答:1)酸解法以酸(无机酸或有机酸)为催化剂,在高温高压下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的方法.优点:设备要求简单,水解时间短(20 min),设备生产能力大;缺点:高温高压下进行,设备要求耐腐蚀、耐高温、耐高压,副反应多,对原料要求严格,淀粉颗粒不宜过大,淀 粉乳浓度不能过高。2) 酶解法是用淀粉酶将淀粉水解

    19、转化为糊精及低聚糖,用糖化酶将糊精及低聚糖进一步水解为葡萄糖,也称双酶 法。优点:1、反应条件温和。2酶的专一性强,副反应少;3、可在较高的淀粉乳浓度下水解;4、糖液的营养物质丰 富;5、糖液色浅、较纯、无苦味、质量高,有利于糖液的精制;缺点:1 反应时间较长(从投料到糖化完毕需2 3天),要求的设备较多;2.需要具备有专门培养酶的条件;3.由 于酶本身是蛋白质,易造成糖液过滤困难。9. 说明双酶水解法制备淀粉水解糖工艺的步骤和优缺点。答:双酶水解法制备葡萄糖是目前大多数发酵工厂普遍采用的制糖方法,其主要过程包括两步:第一步是利用 Q -淀粉酶将淀粉液化转化为糊精和低聚糖,使淀粉的可溶性增加,

    20、这个过程称为“液化”;第二步是利用糖化酶将 糊精和(或)低聚糖进一步水解,转变为葡萄糖,称为“糖化”。由于淀粉的液化和糖化都是在微生物酶的作用下 进行的,所以该法又叫“双酶法”。双酶水解法制备葡萄糖的优点是:(1) 淀粉水解是在酶的作用下进行的,酶解反应条件比较温和,如液化酶作用温度一般在8595C,pH6.07. 0, 而糖化酶作用温度一-般在5060C, pH3.55.0,不需要耐高温高压、耐酸的设备,便于就地取材,组织生产。(2) 微生物酶的作用专一性强,淀粉的水解副反应少,采用的原料可以比较粗放,水解得到的糖液纯度高,淀粉 的转化率髙。(3) 可在较高的淀粉浓度下水解(淀粉浓度可达34

    21、旷40%,而酸法制糖一般为18%20%),可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4) 由于微生物酶制剂中菌体细胞的自溶,使糠液的营养物质较丰富,可简化发酵培养基的组成。(5) 酶法制得的糖液颜色浅、较纯净、无苦味、质量高,有利于糖液的精制。该法的不足Z处:酶解反应时间比较反(从投料到糖化完毕需要旷3天),要求的设备较多,且由于酶是蛋白质, 容易造成糖液过滤困难,并需要专用的酶制剂。10. 糖酵解途径有什么特点?答:1)、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胞中,每个反应都不需要氧参与。2) 、分为两个阶段:60 (葡萄糖)一3C (3-磷酸甘油醛):消耗2ATP3C (3-磷酸廿油醛)- 丙酮酸:生成4ATP3) 、糖酵解有1

    22、0多个反应组成,每个反应都在酶的作用下完成。4) 、其他糖类作为碳源和能源时,是通过葡萄糖或其他中间产物并入糖酵解途径的。5) 、在不同的有机体和不同条件下,H的受体不同,丙酮酸的去路也不同。11. 说明微生物进行糖酵解生成的产物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进一步代谢的去向有何不同?答:糖酵解所得三种产物ATP、丙酮酸和NADH2变化方向:(1) ATP分子作为产能代谢相对稳定的产物存在于细胞中。(2) 丙酮酸无论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都要继续转变:1)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进入TCA循环氧化分解为二氧 化碳和水,释放出化学能;2)在无氧条件下,根据微生物和生产条件的不同,丙酮酸将转化为乙醇、乙酸、 乳酸、甘

    23、油、丁醇、丙酮、丙酸等产物。(3) NADIb是辅酶I,是生物氧化过程中最重要的载氢体,但不能作为氢的终受体,须将所携带的氢转交给其它 受氢体,再以NAD形式进入代谢循环:1)有氧条件下,NADH?的最终受氢体是氧,产物是水;2)无氧条件下, 将由丙酮酸或丙酮酸的代谢产物或EMP中的中间代谢物作为受氢体,因而得到不同的还原产物,这就是狭义的 发酵作用,因为这种发酵必须发生在无氧条件下,所以称为厌氧发酵或厌氧呼吸,也称为EMP型发酵。12、 什么是酵母的第一型发酵?第二型发酵?第三型发酵?答:酵母的第一型发酵是指酒精发酵,酵母在无氧且微酸性条件下,利用葡萄糖经酵解途径生成丙酮酸,丙酮酸 在丙酮酸

    24、脱竣酶作用下脱竣生成乙醛,乙醛在乙醇脱氢酶作用下成为受氢体被还原成乙醇。酵母的第二型发酵是指甘油发酵,在酵母乙醇发酵时,当加入某种抑制剂,例如亚硫酸氢钠时,亚硫酸氢钠与乙 醛反应生成难溶的乙醛亚硫酸盘钠加成物,使乙醛不能作为受盘体,而由磷酸二疑丙酮作为受盘体,生成大量廿 油。酵母的第三型发酵是当酵母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发酵,所生成的乙醛也不能作为受氢体,两个乙醛分子起歧化反应, 相互氧化还原,生成等量的乙醇和乙酸,而由磷酸二耗丙酮作为受氢体生成甘油,总的产物为甘油、乙醇、乙酸等。13. 柠檬酸发酵机制是什么?柠檬酸的生物合成途径是什么?答:1)由于Mn2 +缺乏抑制了蛋白质合成,导致细胞内NH4

    25、+浓度升高和有一条呼吸活力强的不产生ATP的侧系呼 吸链,这两方面的原因分别解除了对磷酸果糖激酶(PFK)的抑制,促进了 EMP途径的畅通;2) 市于丙酮酸竣化酶是组成型酶,不被调节控制,就源源不断地提供草酰乙酸(C02固定)。丙酮酸氧化脱酸生成乙 酰-CoA和C02固定两个反应的平衡,以及柠檬酸合成酶不被调节,增强了合成柠檬酸能力。3) 顺乌头酸水合酶在催化时建立以下平衡一柠檬酸:顺乌头酸:异柠檬酸=90 : 3 : 7;4) 控制Fe2+含量,顺乌头酸酶活力低,使柠檬酸积累;5) 旦柠檬酸浓度升高到某一水平就抑制异柠檬酸脱氢酶活力,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柠檬酸自身积累;6) 柠檬酸积累使pH值降

    26、低,在低pH值下,顺乌头酸酶和异柠檬酸脱氢酶失活,就更有利于柠檬酸的积累并排出体 外。14. 说明谷氨酸生物合成途径及其氧化还原共轨体系。答:葡萄糖经酵解(EMP)途径和IIMP途径生成丙酮酸,丙酮酸一方面氧化脱竣生成乙酰-CoA,另一方面 经过CO?固定作用生成草酰乙酸,二者在柠檬酸合成酶的作用下合成柠檬酸,然后进入三竣酸循环, 进一步反应生成异柠檬酸,异柠檬酸在异柠檬酸脱氢酶的作用下生成a-酮戊二酸,然后在谷氨酸脱氢 酶作用下还原氨基化生成谷氨酸。(EMP、HMP、TCA、二氧化碳固定、DCA)氧化还原共饥体系:异柠檬酸 Q -酮戊二酸 谷氨酸NADP NADPIh NADP15. 什么叫

    27、营养缺陷型突变株?选育生物素营养缺陷型突变株为什么有利于谷氨酸的过量合成?答:(1)营养缺陷型突变株是指微生物缺少或丧失其合成某一种或儿种必须生长因素能力者,微生物只能在添加该 物质的培养基上生长的突变株。(2)由于生物素是脂肪酸生物合成中乙酰CoA竣化酶的辅酶,该酶催化乙酰CoA合 成丙二酰CoA。生物素充足促进脂肪酸的合成,进而由脂肪酸合成磷脂的量将增加。选育生物素缺陷型的突变株, 阻断生物素合成,在限制外源生物素供应量的情况下,使脂肪酸的合成受到抑制,从而使磷脂合成的量减少,由于 磷脂的多少与细胞膜的通透性有直接的关系。磷脂减少,细胞膜的合成不完整,提高了谷氨酸发酵中谷氨酸的通透 性,使

    28、细胞内的谷氨酸浓度降低,削弱细胞内市谷氨酸引起的反馈抑制与反馈阻遏,最终使谷氨酸得以过暈合成。16. 什么是连续发酵?连续发酵有什么优缺点?答:连续发酵是指以一定的速度向发酵罐内添加新鲜培养基,同时以相同的速度流出培养液,从而使发酵罐内的液 量维持恒定,使培养物在近似恒定状态下生长的培养方法。连续发酵具有以下优点:(1)提供了一个微生物在恒定 状态下髙速生长的环境,便于进行微生物代谢、生理生化和遗传特性的研究。(2)在工业生产上可减少分批培养屮 每次清洗、装料、消毒、接种、放罐等操作时间,提高生产效率。(3)连续发酵生产出的发酵产品质量比较稳定。(4)连续发酵所需设备和投资少,而且便于自动控制

    29、。连续发酵具有的缺点有:(1)在长时间培养中,菌种容易 发生突变。(2)发酵过程容易染菌。(3)如操作不当,新加入的培养基与原有培养基不易完全混合。(4)丝状真菌 的输送存在一定难度。17. 什么是补料分批培养?其意义是什么?有什么优缺点?答:补料分批发酵是指在分批发酵过程中,I可隙或连续地补加新鲜培养基的发酵方法,是分批发酵和连续发酵之间 的一种过渡发酵方式。意义:补充菌体营养,延长发酵期,提高发酵产量;优点:可以解除底物的抑制,产物反馈抑制和葡萄糖分解阻遏效应。(2)对于好氧发酵,对以避免在分批发酵中 因一次性投糖过多造成细胞大量生长,耗氧过多导致通风搅拌设备不能匹配的状况;(3)可以减少

    30、菌体生成量,提 高产物的转化率;(4)对真菌培养,菌丝的减少可以降低发酵液的粘度,便于物料输送及后处理;(5)菌体可以被 控制在一系列连续的过渡态阶段,可以控制细胞质量;(6)研究补料分批培养是达到自动控制和最优控制的前提。(7)补料分批培养不需要严格的无菌条件,也不会产生菌体老化和变异问题,其适用范围比连续发酵广,最终产 物含量高,有利于产物的分离。缺点:(1)如果没有物料取出,产物的积累最终导致比生产速率的下降。(2)由于物料的加入增加了染菌机会。18. 什么是空气介质过滤除菌?其除菌机理是什么?答:介质过滤除菌是使空气通过经高温灭菌的介质过滤层,将空气中的微生物等颗粒阻截在介质层中,而达

    31、到除菌 目的的除菌方法。其作用机理是主要依靠气流通过介质过滤层时受到滤层纤维网络的层层阻碍,迫使气流作出无数次的改变方向和 速度的绕流运动,从而导致微粒与滤层纤维间产生撞击、阻截等作用,而把微生物截留、捕击在纤维表血上,达到 过滤除菌的目的。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作用:惯性碰撞作用、阻截作用、布朗扩散作用、重力沉降作用和静电吸附 作用。19. 发酵过程中通风供氧的传递途径与传质阻力分别是什么?氧的传递途径分为供氧和耗氧两个方面:供氧:空气中的氧从空气泡里通过气膜、气液界面和液膜扩散到液体主流中。其传质助力分别是气膜助力、气 液界面助力、液膜助力和发酵液助力。耗氧:氧分子自液体主流通过液膜、菌丝丛、细胞膜扩散到细胞内。其传质助力分别是胞外液膜助力、菌丝丛 助力、细胞膜助力和胞内传递助力20. 为什么说发酵液的pH值的变化是发酵过程是否正常的综合指标?答:因为:(1)、微生物不断吸收、同化营养物质和排出代谢产物,所以发酵液的pH值一直在变化中。(2) 、发酵过程中各种反应都会影响pH值的变化,pH值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菌体特性、培养基组成和发酵工艺条件。(3) 、凡是导致酸性物质的生成或释放,碱性物质的消耗都会使pH值下降,反之,凡是导致碱性物质的生成或释 放,酸性物质的消耗都会使pH值上升。(4) 、为了使微生物能够在最适pll值范围内生长和代谢,应根据不同微生物的特


    注意事项

    本文(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复习题库docx.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