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诗歌鉴赏解题技巧.docx

    • 资源ID:13741206       资源大小:29.32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诗歌鉴赏解题技巧.docx

    1、诗歌鉴赏解题技巧天津市南开翔宇学校2015届高三总复习资料诗歌鉴赏解题技巧一、内容简介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古诗词鉴赏考查的要求有两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古代诗歌鉴赏以简答题形式考查,分值810分。二、 炼字型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4、答题模式: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

    2、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5、答题示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问题】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答案示例】我认为是” 明”和”出”两个字。田野外面,银白色的河水闪动着粼粼波光,因为雨后水涨,晴日辉映,比平时显得明亮;山脊背后,一重重青翠的峰峦突兀而出,峰峦叠现,远近相衬,比平时更富于层次感。随着目之所及,由远而近,又由近及远,有层次,有格局,有色彩,有亮度,意境清幽秀丽,俨然构成了一幅天然绝

    3、妙的图画。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注潘大临(约1057一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问题】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答案示例】“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

    4、回答问题。春日即事李弥逊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注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 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问题】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答案示例】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丝雨虽欲网春,但春毕竟网留不住。眼前所见,唯有落花狼藉,是风雨摧残的结果,也是春天消逝的标志。春残加上日暮,景象更加凄黯,诗人的寂寞愁怅也更深了。从这些凄凉的景色可以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

    5、后的寂寞愁绪。 三、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4、答题模式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5、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诗意。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如幽静、萧瑟、生机勃勃、孤寂凄清、雄浑壮丽、沉郁忧愁、和谐静谧、开阔苍凉、高远辽阔等 。注意要能恰切地吻合景物的特点和情调。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等,但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

    7、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6、答题示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之时。【问题】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示例】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暂时定居草堂的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2)阅读下面这

    8、首宋诗,完成89题。 题李世南画扇蔡肇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注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蔡肇(?一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瓮:这里指水瓮。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问题1】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面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答案示例】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画面里呈现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表现了作者恬淡自适、安详宁静怡情山水、向往自然的生活情趣。画面中应有小溪,

    9、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描述出一至二种景物的,给1分;三至四种景物的,2分;五至六种景物的,3分。答出画面呈现出什么样气氛和答到主旨,2分。意思对即可。【问题2】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分)【答案示例】“水潺潺”声音的描写;“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的好处是: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能答出作者加入“水潺潺”声、“秋风瑟瑟声。“钟”声并联想到附近有村庄的,

    10、给4分,每答对一点给1分;能答出好处的,给2分四、分析句意型1、提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2、提问变体: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3、解答分析: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理解一句诗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行。4、答题模式: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简要说明艺术效果。5、答题示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注】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

    11、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问题】“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示例】这句诗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寥的景象,以环境的冷清孤寂衬托内心的孤苦无依和难以恢复中原的惆怅。表达了诗人孤傲寥落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问题】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答案示例】写

    12、出了曲终时的景色:不知不觉中,暮色已笼罩了青山,天空中浓云密布。(释句)通过寓情于景的手法,表现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手法+作用)五、分析语言特色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这类题要求学生最好能知人论事,因为不同的作者语言风格不一样,如李白雄浑飘逸而杜甫则是沉郁顿挫。但有时候我们不熟悉作者也可以从诗中读出语言风格,有的晓畅明快,有的民歌风味十足等等。这类题,不重在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重在整首诗语言风格

    13、的品味。要充分调动感受,准确运用术语。 古诗词常见的语言风格有:清新自然与华美绚丽;庄重严肃与诙谐风趣;形象生动与平淡质朴;简练简洁与缜密工丽;细腻委婉与豪爽热烈;含蓄蕴藉与明了直白;犀利激越与平和舒缓;沉郁顿挫与明白晓畅;深沉苍凉与明快淡雅;多用口语与用典绵密。等等。 4、答题模式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即:术语+分析+感情(或作用)5、答题示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山中寡妇杜荀鹤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桑

    14、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注释:纳税:缴纳丝税。征苗:征收青苗税。【问题】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答案示例】该诗语调沉郁苍凉、悲愤凄苦。(选择术语)诗人用饱含血泪的语言刻画出一个极端贫苦饱经忧患的山中寡妇的形象。概括了在唐末战乱中,生活在下层的苦难农民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情形。(分析特色)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的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横征暴敛,鱼肉人民,的强烈抗议。(谈情感作用)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栾家濑王维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问题】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答案示例】此诗语言清新自然,风格

    15、明丽,诗中有画。(点明特色)叠词的运用凸现了秋雨洒脱,水流的轻盈,溅起的水珠与白鹭嬉戏着,一派和谐。动感十足的画面,却使意境显得更为幽致(具体分析)诗人用”清水出芙蓉“表现出一种淡远恬适的心态,和其对圆融和谐之美的追求。(情感表达及作用)六、形象分析型1、答题模式 (1)用准确的词语概括形象。(2)结合诗句分析这一形象。(3)指出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意义(或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用意)。即:概括分析意义(或用意)2、形象分类(1)人物形象:诗中人物;诗人自我。(2)事物形象:自然景象;物象;生活场景。3、五类典型人物形象(1)豪放洒脱的形象。旷达潇洒、豪放不羁、傲岸不屈、追求自由、积极昂扬、豪气干云

    16、、独立不屈、乐观自信、才华横溢(2)忧国忧民的形象。关心民生疾苦、同情弱小、忠心耿耿、仁民爱物、悲天悯人、心忧天下、心系社稷(3)归隐田园、寄情山水的形象。不慕荣利、淡泊自守、清高出尘、清高脱俗、纵情山水、安贫乐道、崇尚自然、返璞归真(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渴望建功立业、才华不得施展、报国无门、寂寞失意、苦闷郁愤、理想成空、不甘闲置、激愤不平、(5)爱恨情长的形象。情意绵绵、满腔痴情、满腹柔情、思乡恋家、坚贞执着、孤独寂寞、幽怨凄楚4、答题示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

    17、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问题】试分析诗中主人翁形象。【答案示例】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却怀才不遇士大夫形象。(概括形象)该形象伫立在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表现出旷世的孤寂。(分析形象)诗歌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塑造这一形象的意义)(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江雪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问题】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答案示例】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概括形象)四句

    18、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结合诗句分析形象)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塑造这一形象的用意)七、艺术手法欣赏1、基本概念 虚与实、动与静、意与境、其它。2、意与境交融(1)触景生情: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2)移情入景/物: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白居易长相思)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 黯黯生天际。(柳永

    19、凤栖梧)(3)寓情于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4)寄情于物: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无名氏题红叶) 3、虚和实虚写,不是写眼前的实景,而是写想象中的景象。实写,恰好与之相反。柳永雨霖铃上片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写,状不在眼前的事物如在眼前,引起读者的想象。虚实结合,淋漓尽致

    20、写出了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实写实,指诗人描写刻画的实体形象;虚,指实体形象所暗示出来的空白形象。实,指客观有形的物象;虚,指主观的无形活动。实,指具体描绘;虚,指抽象的议论。实,指眼底景象;虚,指意中景物。总之,眼见为实,心想为虚;已然为实,未然为虚;身临其境,仰观俯察为实,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为虚,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描写为实,抒情议论为虚;正面为实,侧面、对面、反面为虚等。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实景;“须晴日,看红装素裹”是虚景。又

    21、如卜算子咏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是实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是虚景。 4、动与静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对事物特征做动态或静态的描写,两者互相映衬,形成一种情趣。在运用时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化静为动,或化动为静,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这里的“动”含动与声: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喧”为声,“动”为动),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1)衬

    22、托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有“以喜衬喜”,“以悲衬悲“反衬以动衬静,以喜衬悲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以高衬高,属于正衬;“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是以悲衬悲,也属于正衬。“去年今日此园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出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和“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李煜望江南),是以喜衬悲,属于反衬;“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和“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

    23、,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是以静衬动,也属于反衬。a.用美好之景衬托欣喜之情 美好之景通常给人愉悦的感受,诗词中也常用美好的景物来烘托美好的心情。b.用衰败之景衬托愁苦之情情随事迁、情随景迁,面对衰败、萧飒之景,人们通常会引发出伤感愁绪。诗词中常用衰败、萧飒之景来烘托人的这种愁苦、伤感之情,景物带上作者的感情色彩。c.用动态之景衬托闲适、旷达之情 为了表达感情的需要,诗人常常采用以动衬静的手法。d.用美好之景反衬愁苦之情诗词中为了突出人的痛苦、哀愁,有时也用令人愉悦的情景来作衬托,借助情景的不协调形成鲜明的反差,达到强化人的愁苦之情的意图,以欢悦之景写愁苦之情更加凸显人之愁苦。e.用衰败

    24、之景衬托人的昂扬、欣喜之情衰败之景通常引起人的愁苦之情,但诗词中也时常有写面对这样的景引起与愁苦相反的心情,通过景情的反差来达到强化昂扬、欣喜之情的目的的诗词。(2)对比是把对立或相似的事物前后相叙,加以比照,使人从中有所感有所悟,更鲜明强烈地表达某种意旨,以增强艺术效果的表现手法。它强调的是通过比照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a.对比也叫对照,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对照比较,使好的更好,坏的更坏。b虚实对比是指虚景和实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主旨。虚实对比在怀古伤今类咏史诗中运用得比较多。c有些诗常运用明暗、动静、虚实、哀乐等多组对比写景抒情,d对比与反衬的区别主要有:

    25、对比的两个事物是不分主次的并列关系,突出两事物共同说明的问题。反衬的两个事物是主次分明的偏正关系,只突出一者。而对比常用于议论,而反衬常用于描写。 f对比主要有两种作用:突出特点,形象鲜明;揭示本质(矛盾),启示深刻。(3)侧面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4)用典:古典诗歌中常常引用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来表达思想情感,这就叫作用典。点化前人语句。引用神话故事。运用历史故事。(5)白描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

    26、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 (6)渲染是指对景物作多方面的浓墨重彩的正面描绘,以突出形象。(7)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 。(8)托物言志托,寄托,借助;物,客观事物;言,表达;志,志向,志愿,思想,情感,哲理,等等。简单地说,托物言志,是借助具体外物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9)抑扬抑扬是诗文写作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即在表扬或批评某一事物时,为了使别人信服或预先防止别人的反驳,往往把要表扬的先从某一缺点加以批评,或把要批评的先从优点加以表扬。抑扬手法往往能使行文反差强烈、出人意料, 于反差中产生盎然的情趣,于曲折中增添隽永的意味。抑扬手法可分为两种: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Copy RightTianjin Nankai Xaingyu School,2015


    注意事项

    本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