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部编版必修下第一单元古文选择题及答案.docx

    • 资源ID:13737666       资源大小:34.63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部编版必修下第一单元古文选择题及答案.docx

    1、部编版必修下第一单元古文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普高必修二第一单元古文选择题及答案班级: 姓名: 第一单元古文目录: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齐桓晋文之事/孟子庖丁解牛/庄子2、烛之武退秦师/左传3、*鸿门宴/司马迁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率尔(shui) 长乎尔(zhng) 为小相(xing)B饥馑(jn) 千乘之国(shng) 喟然(ku)C鼓瑟(s) 以俟君子(s) 冠者(gun) D哂之(x) 浴乎沂(y) 铿尔(kng)2. 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摄(夹)乎大国之间 比(比较)及三年B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 何

    2、伤(妨害)乎C吾与(赞成)点也 宗庙会(诸侯相见)同D其言不让(谦让) 孰(谁)能为之大3下列各句中的“如”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如或知尔,则何如哉 如:假如B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如:至于C宗庙之事,如会同 如:至于D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如:或者4下列句子中不是宾语前置句式的一项是( )A浴乎沂,风乎舞雩 B不吾知也C则何以哉 D毋吾以也5联系全文,下列哪些句子体现出了孔子的循循善诱( )A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B吾与点也C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D夫子哂之 6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孔子提问时,曾皙鼓瑟正近尾声,他“铿”的一声把瑟放下,站起来回答,生动地体现了

    3、曾皙洒脱而又知礼的形象。B曾皙的回答直接用理性的语言述说他的志向,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C曾皙描绘的这幅理想蓝图既符合儒家礼仪之邦的治国理想,又符合孔子晚年隐含的出世隐居的心态。D听了曾皙的回答,孔子喟然长叹。这喟叹表现了孔子对曾皙志向的赞许,又表现了孔子对那种理想境界的向往。7.下列加点字词不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一项是()A.鼓瑟希,鏗尔 B.如会同,端章甫C.风乎舞雩 D. 三子者出,曾皙后8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摄乎大国之间 摄:夹,迫近 B因之以师旅 因:因为 C以俟君子 俟:等待 D鼓瑟希 鼓:弹奏?9“亦各言其志也”的“其”应讲作( )A他 B你 C自己 D其

    4、中10下列句子中“方”的解释与例句的“方”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方六七十A有朋自远方来 B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C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D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参考答案】选择题:1 .D哂shn。2. A比,等到。答案: A3 .C如:或者。答案: C4. A为状语后置句。5. C6 .B“直接用理性的语言述说”不妥,应是“用移情入景,以景抒情”的方法,描绘出了一幅春光明媚、惠风和畅的理想蓝图。7. A8B (“因”应为“接着”)9C10B 二、齐桓晋文之事孟子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衅钟(xn)数罟(c ) 忖度(cn du) 彼恶知之()B供养(n) 便

    5、嬖(bin b) 赴愬(s) 弃甲曳兵(y)C商贾() 饿莩(pio) 放辟(p) 邪侈(ch)D赡养(zhn) 衣帛(y) 庠序(xin) 孝悌(t)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臣固知王之不忍也B.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挟太山以超北海C.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D.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莅中国而抚四夷释词、译句不正确的一项是()A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御:抵御,通过安抚百姓实行王道,没有谁能阻挡得了。B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易:换。宜:适宜我并不是吝惜钱财才拿只羊去替换牛,难怪百姓要

    6、说我吝啬哩。C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乃:是。没有关系,这正是仁爱之道,(因为您只)见到牛没有见到羊。D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独:难道。现在大王您一片仁心施于禽兽,而百姓却一无所得,这是什么原因呢?释词、译句不正确的一项是()A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抑:难道。难道您要拿起武器,危害您的臣下和士兵,和诸侯结下深仇大恨,然后才快活吗?B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见:看见。见:被。一车木柴看不见,是不愿用视力;百姓不被爱护,是您不愿广施恩泽。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及:推及。尊奉自家的长辈,

    7、推广开去也尊奉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人家的孩子,那么,治理天下便可以像把一件小东西放在手掌上转动那么容易了。D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缘:攀登。凭您现在的所作所为,去追求您所想得到的东西,简直像是爬到树上去抓鱼一样。与“甚矣,汝之不惠”句式相同的两项是()A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B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C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D若是其甚与?指出通假字并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刑:通“型”,作榜样。B对曰:将以衅钟 衅:通“釁”,取牲血涂钟行祭。C无以,则王乎? 以:通“已”,止。D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涂:通“途”,路途。E盖亦反其本矣!

    8、 盖:通“盍”,何不。对加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因:就、随之。B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侈:奢侈。C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 制:规定。D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赡:足。通假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已:通“矣”,语气助词。B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罔:通“”,张以伺,犹言陷害。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黑白相间。D则盍反其本矣! 盍:通“盖”,“何不”的合音字。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A放辟邪侈,无不为已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B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C盖亦反其本矣!王欲行

    9、之,则盍反其本矣!D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对本段内容层次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开头至“罔民而可为也?”为第一层,论无恒产导致民乱政暴,反面论证“制民之产”的必要。B“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奚暇治礼义哉!”为第二层,古今对比论证“制民之产”的必要。C“王欲行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为第三层,正面阐述怎样“制民之产”。D这一段从治理百姓、巩固统治进而统一天下的角度来论证,因此,对作为统治者的齐王来说,具有极大的说服力,文末描述的一幅王道乐土图客观上也有利于百姓。【参考答案】选择题:1、答案C 解析A项“恶”读w,B项“便”读pin,D项“赡”读shn。、答案A 解析A

    10、项“固”都是副词,相当于“本来”。B项“以”:介词,表方式,相当于“拿”“用”;连词,同“而”。C项“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相当于“对”;介词,引进动作的对象,可不译。D项“而”:连词,相当于“却”;连词,连接并列关系的词组。 D(独,副词,却) ABD(主谓倒装)B(不仅涂钟) B(侈,放荡)D(非通假字)B(A做。B随即/跟随。C何不。D舒缓语气)C(还有教育百姓)三、庖丁解牛/庄子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所踦(y) 硎(xn) 怵然(ch)B. 騞(hu) 砉然(hu) 向然(xin)C大郤(x) 大窾(kun) 然(hu)D中音(zhn) 肯綮(qn) 庖丁

    11、(po)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良庖岁更刀岁:每年,名词活用作状语。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游水,名词动用。C以无厚入有间 厚:有厚度的刀刃,形容词用作名词。D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德:恩德,名词。3对下列句子的句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断句)B技经肯綮之未尝。(定语后置)C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状语后置)D提刀而立,为之四顾。(省略句)4下列加点词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视为止,行为迟。B虽然,每至于族。C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D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中经

    12、首之会 中:合乎B.技盖至此乎 盖:何,怎样C.技经肯綮之未尝 技:技术D.如土委地 委:卸落.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B.进乎技矣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因其固然 因利乘便D.善刀而藏之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乃中经首之会 中:合乎 B批大卻,导大窾 导:指导C族庖月更刀,折也 族:众,一般 D 然已解,如土委地 委:卸落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嘻,善哉!技盖至此乎盖:大概 B批大郤,导大窾 批:劈、击C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怵然:警惕的样子 D善刀而藏之 善:拭擦下列加点

    13、词词类活用不同的一组是 ( )A良庖岁更刀 族庖月更刀 B而刀刃者无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C令诸君知天亡我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D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掠江东南飞10.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砉然向然,奏刀 然 B技盖至此乎 C而况大 乎 D善刀而藏之11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官知/止而神/欲行 B视为止,行为迟 C官/知止而神欲/行 D视为止,行为迟12下列加点词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 B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C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D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13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庖

    14、丁为文惠君解牛 为之踌躇满志 B手之所触,肩之所倚 始臣之解牛之时C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以无厚入有间14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杳不知其所之也 B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 族庖月更刀C为之四顾 视为止,行为迟 D技盖至此乎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15. 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况大 乎 儿之成,则可待乎 B.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瞋目而叱之C.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吾见其难为 D.善刀而藏之 善哉!吾闻庖丁之言16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庖丁解牛论理深刻透彻,层层相扣,逻辑严密。先

    15、说“所好者道也”,提纲挈领;然后具体分述解牛经过的三个阶段:起初的迷惘,继而的执着,最终的顿悟;最后,以“怵然为戒”说明要想获得自然之道以达到养生的目的,还必须注意就算技艺再高超在关键地方也要小心谨慎,专心致志。B文章语言精练而富有表现力。“触、倚、履、踦”四个字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庖丁解牛的娴熟技术;比拟庖丁进刀“合桑林之舞,中经首之会”,有形有声有态;解牛结束“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的怡然自得的神态跃然纸上。C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主要是三个方面:其一,强调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其二,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尊重规律。其三,谨慎小心,收藏锋芒:“怵然为戒,视为

    16、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简而言之,“依理谨行藏锋”。D庖丁解牛阐明了庄子的养生之道。其主观意图是宣传消极处世的人生哲学,在人类社会中,人们只有像庖丁那样避开矛盾;客观上却告诉人们,只要反复实践,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17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B.导大窾,因其固然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C.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臣之所好者道也D.乃中经首之会 乃有二十八骑18下列加点字读音全不同的一项是 ( )A切中肯綮 德艺双馨 罄竹难书 钟磬 磐石 凤凰涅槃 三聚氰胺B秋深潦缩 眼花缭

    17、乱 字迹潦草 瞭望 撩拨 心急火燎 燎原之势C肩之所倚 掎角之势 膝之所踦 犄角 绮丽 崎岖难行 风光旖旎D促膝长谈 休戚相关 亟来问讯 秀颀 哂笑 汲汲求仕 莘莘学子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选自庄子.养生主,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著作,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作品B.庖丁解牛是一个寓言故事,庄子通过这个寓言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生动直观,使抽象的道境形象化C.文章先后用了三种反差鲜明的对比来进行说理:一为庖丁解牛之初与三年之后的对比,一为庖丁与普通厨工的对比,一是将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对比D.文章先写庖丁解牛的熟练动作和美妙音响,再写文惠君的夸赞,

    18、引出庖丁对自己追求的道的解说,以此表明主旨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参考答案】选择题:1答案B解析B“騞”应读“hu”,“砉”应读“hu”。2答案D解析D德:名词用作动词,感激。3答案B解析B宾语前置句。4答案D解析A古义:行,动作。为,因为;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B.古义:即使这样;今义:转折连词。C.古义:指牛生理上的天然结构;今义:指自然的法则。、答案C解析:技,应为枝,支脉.D,解析:均为连词,表顺承;/A一是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短语,一是名词,处所;B,均为介词,一表比较,比,一表对象,对;C均为动词,一是依照、顺着,一为乘着,趁着答案 B解析 导:顺着,循着,导入 .答案A

    19、 解析:盖,“盍”,何,怎么.答案 B解析: 形作名/使动(A名作状,C使动,D名作状) .答案 C解析;向响,盖盍,善缮答案 D解析:视为(之)止,行为(之)迟 . D. D 解析:介词,用(A 介词,替,给/介词,因为;B 结构助词,的/取独;C表转接/表修饰). C 教参解释为:因为(A结构助词,的/动词,到;B筋骨交错处/众,一般;D 表疑问/“然”). B 连词,表修饰(A 语气助词,表反问/表感叹;C句末语气助词/动词,下刀;D通“缮”,擦拭/好)C.其一,“强调对技术的追求”错。庄子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探求“道”解牛的规律作为实践的目标。1. A 所+动词构成名词性词

    20、组(B 介词,依照/经由,通过;C 表停顿/引判断;D连词,又/副词,仅仅,只).答案 D19.答案C解析:只有两种对比,将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对比错四、烛之武退秦师【部编版高一下册】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A、秦军汜(s)南 夜缒(zhu)而出 佚(y)之狐B、共(gng)其乏困 若不阙(ju)秦 许君焦瑕(xi)C、秦伯说(yu) 杞( q )子、逢孙、杨孙戍(s)之D、微夫(f)人之力不及此 失其所与(),不知(zh)2、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若:假如) 以乱易整,不武(替代)B、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

    21、C、共其乏困(供:供给) 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D、夫晋,何厌之有(厌:厌烦)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略微)3、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C、舍郑以为东道主D、敢以烦执事4、下列句子中,与“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的“以为” 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吴广以为然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以为妙绝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A、 B、 C、 D、5、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秦伯说,与郑人盟C、失其所与,不知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6、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

    22、法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 B、以乱易正,不武。C、敢以烦执事。 D、越国以鄙远。7、下面对各句句式特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倒装句中的介宾结构后置)B、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C、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D、以乱易正,不武。(被动句)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退”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B、越国以鄙远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既东封郑9、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A、公从之。B、烛之武退秦师。C、夫晋,何厌之有。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10、下列各句

    23、中的“其”不作人称代词的一项是( )A、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C、君知其难也 D、失其所与,不知1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军:军队)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出门所带的包裹)C、朝济而夕设版焉(版:筑土墙用的夹板)D、秦伯说,与郑人盟(盟:盟誓)1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先秦散文分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两大部分,左传属历史散文。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纪传体史书,其作者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C解释春秋的著作代表性的有三部,分别是左传公羊传谷梁传。D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而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

    24、史书。14、对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执事:对人的敬称,此代指秦伯。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东道主:东边道路上招待客人的主人。C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那个人,指秦穆公。D失其所与,不知 所与:结盟。15、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B秦伯说,与郑人盟C失其所与,不知D何厌之有?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是:这 B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既:既然C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D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肆:伸展,扩张17、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

    25、的一项是() A秦伯说,与郑人盟B殚其地之出C宋有富人,天雨墙坏D晋军函陵18、下列各项中“子”的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是() A吾不能早用子 B子亦有不利焉C子犯请击之 D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1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 晋军函陵(驻扎军队)B何厌之有(厌倦) 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C若毒之乎(怨恨)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地位低下)D焉用亡郑以陪邻 (为什么)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认为)20、下列各句中的“焉”与例句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朝济而夕设版焉A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B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D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6、21、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焉用亡郑以陪邻 既东封郑 又欲肆其西封A与相同,与相同 B与相同,与不同C与不同,与相同 D与不同,与不同2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见:拜见。B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然:然而。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尝:曾经。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唯:只有。2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的一组是()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邻之厚,君之薄也今老矣,无能为也已A B C D24、下

    27、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秦两国国君亲率大军围攻郑国,郑国国土被占,国都被围,形势十分危急,佚之狐慧眼识英雄,推荐烛之武去说退秦师。B烛之武虽对自己一直未被郑伯重用而牢骚满腹,但在郑伯的自责面前,能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地奔赴敌营以解除国家危难。C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时,既充分考虑到郑国利益,又处处在为秦国利益着想,不卑不亢,委婉得体,表现出杰出的外交才能。D这篇优秀的历史散文,叙事能够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故事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25、下列对原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佚之狐的话“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

    28、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反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B、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烛之武,作者通过他的语言,不管是牢骚,还是说辞,都表现了他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C、秦晋围郑的原因有二:一是郑“无礼于晋”,二是郑“贰于楚”。D、本文除去主体说辞部分层层深入、步步紧逼之外,首尾几个自然段的叙事,尽管文字简洁,情节的推进变化却是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参考答案】选择题:1、C 2、D 3、B 4 、D 5、A 6、D 7、D 8、B 9、D 10、C 12、D 13、B【解析】左传为编年体史书,司马迁开纪传体先河。14、D【解析】“与”意思是结交、亲附,“所与”即同盟者,所字结构,应是名词。15、A【解析】B项说悦,C项知智,D项厌餍。16、B【解析】B项“既”意为“已经”。17、B【解析】A、C、D三项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只有B项是动词活用作名词,意思是“出产的东西”。18、C【解析】C项“子犯”是人名,其它均为尊称。19、A【解析】B项“厌”是“满足”,C项“微”是“如果没有”,D项“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20


    注意事项

    本文(部编版必修下第一单元古文选择题及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