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三峡作为生态符号的价值.docx

    • 资源ID:13727856       资源大小:21.56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三峡作为生态符号的价值.docx

    1、三峡作为生态符号的价值三峡作为生态符号的价值 摘 要在亟需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的当下,三峡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镇,有着极其积极的示范作用。本文从符号学的角度,解析了三峡符号化为生态符号的过程。这一解析的过程,是围绕三峡的各种话语自我显现的过程。在显现过程中,三峡作为自然物的价值、作为人造物的价值、作为生态符号的价值都得到了理性呈现。三峡作为各方话语展开的符号域,其生态符号价值是其他“物-符号”无法取代的。 关键词三峡;符号化;物-符号;符号域;生态符号 中图分类号I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848(2014)05-0025-05 “生态”已成为时下热门词汇,它源于古代希腊字“Ec

    2、o”,意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们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三峡之地貌特征,自古已有记载,北朝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曰:“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总写了三峡的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正因这样的地形,在千余年之后,三峡工程于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了。在高峡出平湖之后,三峡更是名动天下。然而,三峡工程是人类活动作用于自然环境的结果,这次人类介入自然的活动是否会破坏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则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一直以来,众声云云,难以形成众口一词的局面:有赞扬三峡工程发电防洪者,有责难三峡工程引发次生灾害者,等等。这种激烈的

    3、申讨,无疑使“三峡”落入了一个意义生产的空间即符号域。而符号域正是这样一个多元实现的区域,包容多样性的空间。由此,三峡便成为生态符号。而这一符号化过程如何实现以及实现后的价值何如。这正是本文试图探究的中心问题。 一、三峡作为自然物 (一)三峡作为自然物的使用性 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三峡原本乃自然物,由于其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夹持长江滚滚东流,成为古巴蜀通往外界的交通枢纽,而具有使用性。 以诗为证,通过分析诗仙李白进出巴蜀的诗文,可以发现古三峡作为交通要塞的使用价值。李白在蜀道难中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以致“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巍峨险峻的秦岭阻碍了巴蜀

    4、与中原的交通。 然而,天无绝人之路,滚滚长江东去之势,斩断巫山,冲出夷陵,凿通了巴夔与荆襄之道。李白因李?U案,流放夜郎,取道三峡,途中遇赦,心情海阔天空,旋即而作下江陵曰:“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一日间,千里江陵即可到。 通过比较李白入出巴蜀的诗句,可管窥三峡水路对于巴蜀与外界沟通何其重要。而今也因三峡两岸连山的地形特征,三峡大坝斩断长江天堑,高峡出平湖了。三峡在古今交通中的使用价值兹不赘言便已明。 (二)三峡符号化带上实用意义 三峡并不是为了“携带意义”而出现的,但也确实“携带了意义”。三峡作为具有使用性的交通要塞,必然成为人们意向的“事物”对象

    5、,而人们的意识具有追求“意义”的意向性,势必把意识投向三峡,把三峡构筑成获意意向对象,以期获得意义。三峡由具有使用性的“物”变成负载意义的“物-符号”,是经由符号化来实现的。所谓符号化,即对感知进行意义解释,是人对付经验的基本方式:无意义的经验让人恐惧,而符号化能赋予世界给我们的感知以意义。 那么三峡是如何被符号化的呢?赵毅衡在符号学一书中认为给任何物一个称呼,就是一个符号行为。命名就是符号化。巴尔特在符号学原理一书中认为任何物一旦被人类使用,就会符号化。艾柯在符号学理论一书中认为符号化有三步:一是思维的主体确定某物“有某功能”,二是归类为“用于什么目的的某物”,三是由此命名为“叫做什么”。三

    6、峡被符号化的过程是比较复杂的,其名称经历了几度演变。据蓝勇在长江三峡历史地理一书中对三峡名称演变所做的杂考认为西晋文学家左思三都赋中的三峡就是今日的三峡。三峡之名的演变是不同思维主体不同获义意向活动投向事物的结果。赵毅衡认为不同的“物-符号”功能在不同的语境中意义千变万化,“物-符号”在不同的语境中,分别表现出各种功能。因此,三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符号化过程必然存在着语境上的差异,其名称的演变也就为题中应有之义了。 三峡不仅指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而且还成为一个区域性的名称,它包括重庆市和湖北省的广大地区。三峡不仅具有巴蜀水路枢纽的使用价值,而且还几经符号化成为具有实用意义的符号。不仅瞿

    7、塘峡、巫峡和西陵峡成为长江三峡旅游中的金牌景点,而且在该地区中的许多自然景物都籍以三峡的名号,成为三峡旅游路线上的颗颗明珠。例如,神女峰,乃巫山十二峰之一,其由海底礁石和第四纪冰川岩石构成。由于天地造化,鬼斧神工,使其形成了奇特景观,成为具有实用意义的旅游符号。 二、三峡作为人造物 (一)三峡作为人造物的使用性 在三峡大坝斩断长江天堑之后,三峡进入了“后三峡时期”。三峡从“自然物”变为“人造物”。三峡大坝成为了三峡的地标。它的建设起到发电、防洪和航运等作用。 三峡工程的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每年可为华中、华东和广东地区提供大量清洁能源;三峡水库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

    8、立方米。将中游干提防洪标准由目前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有效保证江汉平原2000万人口的生命财产安全;三峡工程蓄水通航后,显著改善了库区航运条件,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2011年和2012年,三峡船闸通过货物连续突破亿吨大关;等等。这些都集中体现了后三峡时代三峡作为人造物的使用性。 (二)三峡作为人造物的实用意义符号 毛泽东同志在水调歌头?游泳中起伏跌宕、荡气回肠的名句“更立西江石璧,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早已把三峡大坝符号化给予世人了。三峡大坝的修建既具有使用价值也是人工制造的实用意义符号。三峡在作为自然物时,随着历代文人墨客的赋诗赞许已被符号化为实用意义符号,带动了三峡地区旅游业的

    9、发展。 而今,随着大坝的竣工,高峡平湖之景色,世界第一大坝之奇观,既让无恙的神女惊喜当今世界殊,更引世人前来信步于大坝,流连于山湖水色。三峡大坝的落成,让整个三峡的旅游业从中国十大风景名胜换挡加速为令全世界人民所瞩目的神话了。 三峡成为了举世瞩目的旅游品牌后,旗下聚集了许多的子、副品牌。这可毫无讽刺地譬如为“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例如,“水下碑林”白鹤梁、“东方神曲之乡”丰都鬼城、建筑风格奇特的石宝寨、“巴蜀胜境”张飞庙、蜀汉皇帝刘备的托孤堂、龙骨坡巫山文化遗址等人文景观,都籍以三峡工程之浩荡而投射入世人眼底,成为人们逃离闹市喧嚣而为心灵所找的新居所。 三、三峡作为“生态符号” (一)三峡作为

    10、生态旅游的居所 三峡既是一条雄奇壮美的自然之峡,也是一条诗情画意的文化之峡。在三峡大坝截断长江之后,水位虽然陡升,但两岸崖壁所固有的雄、险、奇、幽的特色并未发生变化,且库区所辖预淹没人文景观蓄水前也做了搬迁处理。鄂渝两地都举力推出了“长江三峡”黄金旅游线路。在1999年,重庆推出的特色旅游系列为一个中心,一条主线和八大景区。其中,一条主线指长江三峡黄金旅游线。与此同时,在1999年3月下旬,湖北省启动了“长江三峡神农架生态之旅”。三峡旅游资源既丰富又独具特色,文化底蕴既深沉凝重又源远流长,例如名山的鬼城;既有中国历史上各时期的古文化遗存,又有世界古文化遗产遗址,例如张飞庙、白帝城;既有古老的巴

    11、渝文化和巴楚文化,又有近代现代的峡江文化,例如石宝寨、三峡人家;既有巴山蜀水的风俗民情,又有现代化工程代表的当代文明,例如农家乐、三峡大坝,等等。 体验性是当今消费者的一个特点,他们寻求的不再是物、商品和地方,而是尽量个性化的、独特的体验。三峡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即让人从显现的东西本身那里如它从其本身所显现的那样来看它。同时,三峡也是这样一个地方即“文化居所”。在居所内,游客可以感受到“地方精神”,这种精神既体现在传统中,也体现在新近的阐释和发展中,是过去的知识与新语言的混合。畅游在巴渝文化、巴楚文化及近代现代峡江文化所构建的“文化空间”中,游客们深度体验了“地方精神”,充当了一次“当地居民的角

    12、色”。 值得一提的是,游客在庐山旅游时,有张玉、李秀明饰演的庐山之恋,将他们带回那年那事;而在三峡旅游时,游客可以领略到更多的长江三峡影视题材的影片,如巴山夜雨、等到满山红叶时、漩涡里的歌、三峡情思、大江东去、世纪之梦、国家行动、千秋三峡、大三峡、中国三峡、三峡纵横、巫山云雨、三峡好人、男人河等,这些影视作品也是构成现代峡江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它们与巴渝文化、巴楚文化一道构成了三峡文化空间的符号与姿态。 (二)三峡作为生态建设的重镇 长江是中国水量最丰富的河流,因此在中国论水必论长江水环境。而三峡工程更让长江水环境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三峡大坝落成后,对上游库区的水环境影响是全局性的,使过去的河

    13、流水环境变成了湖泊型水环境类型。河流是一种带状的、流动性水环境,而湖泊是一种面状的、相对静止的水环境;而三峡工程对下游水环境的影响则是局部的,其河流水环境的基本类型没有改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三峡水库对下游的水量可以进行调控,有效防止水量失控引起的洪旱水患,而水患频发正是长江特别是中下游最重要的水环境问题,这对中下游水环境改善有重大贡献,同时水量的均匀化使水生境维持均衡也有利于水生态的平衡;但另一方面大坝对河流毕竟有阻隔作用,损害了一些水生物(比如洄游生物)的生境,可能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这种后三峡时期长江水环境生态问题正符合吉尔伯特?怀特在塞尔波恩的自然史一书中提出的把自然当作

    14、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来研究的整体论思想。虽然大坝建成后在发电、航运及防洪方面的积极作用,但的确也引发了生态退化现象。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甘复兴教授认为生态退化有两点主要表现:一是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流域水系里确是存在生物多样性减少的趋势;二是中游地区有湿地生态退化的问题。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在当年也谈到:建库后,库区水体流速减缓,水体自净能力减弱,复氧和扩散能力下降,将加重水体污染;将改变库区和长江中、下游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四、结语:三峡作为生态符号的价值 历史已经见证了“治水”的重要意义。例如,李冰修建都江堰水利枢纽,让成都平原成为了天府之国。引领

    15、民族复兴的两位历史巨人孙中山和毛泽东,都对长江特别关心,都有长江梦。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中最早提出“三峡建坝”的理想,“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以逆流而行,而又可资其水力”即为中国人首次提出三峡水力开发的设想。毛泽东对长江情有独钟,亲自召集水利专家,组织论证,思考建设三峡工程的方案。时间从远及近,长江流域对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的重要性始终未变。 三峡大坝截断巫山云雨之后,三峡对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确是产生了实质性的巨大影响。三峡生态研究在生物工程、环境科学等自然科学领域广泛展开,诚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主要的还在于生态文明理念的形成。考克斯(COX,2010)认为,“我们经历和影响

    16、着的环境大体上来说是我们如何谈论这个世界的产物”。用考克斯的话来说,就是人与人之间谈论环境的方式有力地影响着我们人类如何感知环境和自身,因而也影响到如何定义我们与自然世界的关系问题。由此可见,处在人与三峡之间的生态文明理念在人与三峡生态关系建构方面是何其重要。 奥斯汀(Austill,1975)从行为的角度研究语言,提出了著名的言语行为理论。塞尔(searle,2001)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言语行为理论,认为“任何话语都带有言外之力,话面意义和说话用意(言外之力)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认为每个以言表意的行为都是以言行事的行为。当我们提及三峡生态时,三峡生态不会只出现话面意义的时候,而是任何时候

    17、都具有言外之力。 在三峡生态文明建设中,言语行为表现在各个方面,这种召唤生态建设行动的符号包括具有独特作用的语言、艺术、摄影、影视、宣传、旅游甚至是科学报告等,通过这些形式,语言不仅诉说生态问题,最重要的是召唤生态建设行动。上述三峡由“物”逐渐符号化为“物-符号”的过程业已彰显了“言外之力”。三峡作为一个“符号域”,它囊括了言语行为的各个方面。因此,我们可以思及“新生态学”,它融合了对自然的尊重和对文化居所的保护,社区向历史敞开,不断生发出新的解释,并且和地方原有的精神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当前生态恶化现象普遍,例如雾霾、水污染、沙尘暴、温室效应、湿地退化等,这些已经危机到人类及其他生命的可持续

    18、性生存。与此相对,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才刚刚开始,相关有效理论还显阙如。尽管如此,但是中国以及全世界认识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例如,以“改革驱动,全球携手,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政府、企业、公众:绿色发展的制度架构和路径选择”为主题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4年年会在贵阳开幕。在闭幕式上,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秘书长章新胜发布2014年贵阳共识。贵阳共识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到全人类的福祉和未来,也孕育着世界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呼吁各方秉持平等、互助、合作、共赢的宗旨,以改革促创新,以创新引领绿色产业、绿色城市和绿色消费的发展,实现各国共同绿色发展,携手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撮要而言,把三峡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样板”,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三峡设立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相当重要。这一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区,势必成为传递正能量的生态符号。 责任编辑:王 琦


    注意事项

    本文(三峡作为生态符号的价值.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