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

    • 资源ID:13725879       资源大小:41.36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

    1、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送东阳马生序教案教材分析: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晚年写的一篇劝学文章,是一篇赠序。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重、赞许之辞。这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古人有所谓“赠言”,到了唐代,赠言才成为一种文体,叫作“序”。但它和“序言”不同。“序”是一种文体。“序”有书序和赠序两种。书序比较早,多为叙述著作者的意趣、写作缘起等,如易序太史公自序等。赠序创于唐初,用于临别赠言,如韩愈的送孟东野序、柳宗元的送薛存义序等。宋濂写下这篇赠序,结合自己的实践说明“为学之难”,勉励马生勤苦学习。这篇赠序不是板着面孔说教,也非轻施谀词以恭维对方,而是现身说法,

    2、因而写得事信、情真、理足,文辞流畅,其中所讲道理对我们今天也很有启发意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2.理清本文的思想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3.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掌握重点字词,理解文章大意。2.通过反复诵读,增强文言文语感,理清行文思路。3.通过合作式、研究式学习,探究写作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刻苦求学,努力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人生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教学重难点:1.重点:(1)翻译、背诵课文,掌握重点字词。(2)学习文章的对比手法。2.难点:理解

    3、作者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后生勤奋学习的。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你学过的或见到过的特殊的文言文体。师生交流,如:书,表,记,疏等。你看到过“序”吗?它都写些什么?研读课下注释,了解序。2解题:这是作者写给他的同乡后生马君则的一篇文章,节选自宋濂全集。这是一篇“赠序”,它不同于一般印在书前评价作品或说明写作目的的“序”。赠序是古代文体之一,有临别赠言的性质。本文的重点是叙述自己的力学苦学的情况,以激励对方努力学习为目的。“生”是对晚辈的称呼,也有亲密的意思。二、作者简介学生介绍,教师补充介绍。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1朗读课文。(1)教师

    4、范读,学生听读。(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学生自读课文,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理解文意,在不懂的地方做标记。(1)注音释义。嗜(sh)学:喜爱学习。俟(s):等待。屣(x):鞋子。衾(qn):被子。容臭(xi):香袋。臭,气味,文中指香气。裘(qi)葛(g)之遗(wi):裘,冬衣;葛,夏衣;遗,送。(2)明确重点语句中词语的解释。余幼时即嗜学。嗜:喜欢。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致:得到。假:借。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游:交游。趋:跑。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俟:等到。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被:穿。腰:腰佩。(3)小结“以”字句。以

    5、衾拥覆(介词,“用”)生以乡人子谒余(凭借身份)无从致书以观(连词,表目的,“来”)以中有足乐者(表原因,“因为”)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介词,“把”,“拿”)3复述课文大意。四、理清课文层次全文共6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1第一部分(12),写自己求学之难和用心之专。2第二部分(34),写当前的住在太学里的学生们的优越的学习条件。3第三部分(56),点明这篇赠序的写作背景和意图。再读课文,自由设置疑问,师生共同探究,合作解释。不能解决完成的下一节课解决。五、布置作业1课下熟读课文,争取背诵。2积累常见文言词语。3请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基础积累”作业。第二课时一、检查课文朗读学生朗读课文。接上

    6、一节课梳理学生疑难。二、合作探究理解文本小组合作探究过程:学生先独立选择探究品味点,思考批注,然后在小组内探究、讨论、交流。1读12自然段。(1)讨论探究:“我”求学时有哪些不利因素,“我”是如何克服的,取得的效果如何?学生交流思考结果,回答。师生共同明确归纳:致书之难。因为家中贫寒,没有钱买书。解决的办法是向藏书人家借,亲自抄写,并且从不超过约定的期限,坚守信用。在抄书过程中,天寒地冻,砚池中的水结成冰,手指都不能伸直,但我依然不敢懈怠。因为我讲信用,所以大家乐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有机会博览群书。从师之劳。所居之处无名人硕师和他交往,学习中遇到的难题难以得到解答。解决的办法是跑至百里外求师

    7、,且对待老师的态度是毕恭毕敬,对老师要察言观色,等到他休息好了,怒气消了,心平气和了,才敢去请教。所以最终结果是“卒获有所闻”。奔走之苦。奔走的路途遥远,季节又是寒冬腊月,路又崎岖不平,还有大风大雪,走到目的地后,手和脚被冻裂了而全然不知,四肢都冻僵了,要旅店的人用热水浇洗、棉袄覆盖才能暖过来。生活之艰。比较点我同舍生吃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日多食,有鲜肥滋味之享穿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感受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2)讨论探究:太学生和我年幼时的求学相比,有哪些优越之处?比较点我太学生吃日再食,无鲜肥滋

    8、味之享廪稍之供穿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岁有裘葛之遗住寓逆旅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行行深山巨谷中无奔走之劳师未尝稍降辞色未有问而不告书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结论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2.本文最后一部分表明了写作原因及目的,写作原因及目的是什么?原因大约有两点:一是马生得到同辈的赞赏,是位“善学者”;二是同乡之谊。目的是勉励马生更加刻苦学习。4请简要介绍马生,谈谈作者对马生所持的态度。三、理解主旨学习了本文,你有哪些想法?学生自由畅谈。本文的启示:这篇文章,作者自述少年时得书之难,求师之艰,刻苦攻读,终于有所成就。通过今昔对比,勉励马生珍

    9、惜良时,刻苦力学,以期有成。作者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的当然和今天不同,但仍很有启发。“业精于勤荒于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我们每一个学生的光荣任务,专心向学,读书有得,胸中自有真乐。宋濂尊师重道,不畏艰苦,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效法的。四、归纳写作手法这篇赠序在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对比论证。第14段内容层层相比,通过对比突出了作者的见解。例如吃的方面,“廪稍之供”与“日再食(每天只吃两顿),无鲜肥滋味之享”对比;穿的方面,“葛裘之遗”与“缊袍敝衣”对比;读书方面,“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与“(为求学)行深山巨谷”对比;老师方面,“有司业、博士为之师”,而且“未有问而不告”与“尝趋百里外从

    10、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而且“未尝稍降辞色”对比;书本方面,“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与“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对比。这些对比之后,结论便自然得出了:在如此优越条件下如不能有所成,那就不是“天质”低下的问题,而是用心不专的问题了。五、布置作业1课下搜集古代名人勤学苦练的例子。2请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课内精读”作业。板书设计得书之难借书抄书、录毕送之从师之难立侍左右、俯身倾耳求学之苦负箧曳屣、四支僵劲生活之艰食无滋味、缊袍敝衣勤且艰板书设计(二)送东阳马生序对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积累文言词汇,领悟作者“勤且艰”的好学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求学态度,并引导学生运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作品。学生在之前的古文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些文言知识,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能力,本文除个别难懂的字句外,大部分都能理解,但对作者生活经历及其感悟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必须灵活设计教学过程,精心指导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觉得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对比,作者在对比中突出了自己的观点。例如在生活上,吃的方面,“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与“日有廪稍之供”对比;穿的方面,“缊袍敝衣”与“裘葛之遗”对比;在学习上,读书方面,“行深山巨谷中”与“坐大厦之下诵诗书”对比这节课我重点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对比,在对比中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可以说在教学重点上有所突破。


    注意事项

    本文(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