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版 课时分层集训31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docx

    • 资源ID:13722314       资源大小:152.70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版 课时分层集训31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docx

    1、版 课时分层集训31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时分层集训(三十一)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建议用时:45分钟)(对应学生用书第325页)A组基础达标1(2014海南高考)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 B该种鱼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营养级可能不同 C底栖动物与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D据题意,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而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为食,因此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

    2、捕食关系;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食物结构可能发生变化,所以其所处的营养级也可能变化;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是同一物种的不同发育阶段,在水中的分布属于种群的分布。2(2018青岛市高三一模)某地区为保护生态环境,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逐渐发展到稳定阶段。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B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K值 C群落中自下而上的草本、灌木和乔木形成了植物的垂直结构 D演替过程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 的消亡 D演替是优势物种的替代,而不是消亡,即一

    3、般不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由此判断D项错误。3(2018襄阳高三调研)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某一地区人工绿地、林地、农田3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 【导学号:67110078】样地类群数个体数第1层第2层第3层第1层第2层第3层人工广场绿地14831827422某植物园13741909218农用地11849211321 注:第1层为距地表05 cm;第2层为距地表510 cm;第3层为距地表1015 cm。 A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数 B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 C人类活动对土壤动

    4、物的数量和分布没有影响 D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均为“S”型 B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时,常用取样器取样法,A项错误;从表中数据可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B项正确;人类活动导致农用地的表层土壤中动物个体数较人工广场绿地和某植物园少,C项错误;从表中数据无法判断各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的趋势,D项错误。4某人工鱼塘(静水)一次性放养适量的鲢鱼苗(鲢鱼与青鱼、草鱼和鳙鱼合称四大家鱼,主要的活动水层不同,另外鲢鱼在流动的水中才能繁殖),每天投放适量的有机饲料,并且水质等其他条件均适合鲢鱼的生长。下列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A该鱼塘内所有鲢鱼和其他动植物不能构成生物群落

    5、B由于环境容纳量的制约,该鱼塘内鲢鱼的密度会呈“S”型增长 C流经该池塘的总能量不仅仅是池塘内生产者固定的太阳光能 D若再放养适量青鱼、草鱼和鳙鱼,则可充分利用水体资源 B该鱼塘内所有动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A正确;人工鱼塘内水不流动,鲢鱼不能繁殖,故而该池塘内鲢鱼的密度不会自然增长,B错误;流经该池塘的总能量包括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和有机饲料的能量,C正确;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主要生活在池塘不同水层,故而可以充分利用水体资源,D正确。5科学家对挪威旅鼠和北极狐的数量进行研究,得到的结果绘制出下图,图中曲线表示北极狐的数量周期变动,箭头表示旅鼠的大发生年。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6、A根据题中信息推测旅鼠和北极狐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B可以用样方法调查北极狐的种群密度 C碳在旅鼠和北极狐生物体中的存在形式是含碳有机物 D北极狐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北极狐同化量的一部分 C从图中可知,北极狐随着旅鼠的数量变化而变化,因此北极狐和旅鼠之间是捕食关系,A错误。由于北极狐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故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B错误。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是含碳有机物,C正确。北极狐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其上一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的一部分,D错误。6(2018贵阳市高三一模)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地衣阶段演替到森林阶段,不存在地衣和苔藓植物 B环境因素是决定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7、的因素之一 C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 D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是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产生的积极影响 A群落的演替只是优势物种的取代,原先的物种并没有消失,A错误;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B正确;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群落先出现,接着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C正确;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有利于生态环境的稳定,是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产生的积极影响,D正确。7(2017新课标压轴卷)某区域中有a、b、c、d四个生活习性相近的种群,若环境因子由A(以“”表示)逐渐变为B(以“”表示),如下图所示,则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a、

    8、d两个种群间将消除竞争关系 Bd种群中的个体数量较以前会有所增加 Ca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会发生定向改变 Dd种群生物性状更适应B环境 A据图可知,随着环境因子由A逐渐变为B,a种群中的个体数量逐渐减少,d种群中的个体数量有所增加,说明a种群比较适应A环境,而d种群比较适应B环境,但a和d之间的竞争关系不会消失。8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和群落都具有典型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不同地区的群落演替最终都会演替到森林群落 C种群数量的周期性波动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 D在食物和环境资源十分充足的条件下,蝗虫种群的数量就会呈指数增长 C只有群落具有典型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A

    9、错误;自然条件会影响群落的演替,条件适宜,可以演替到森林阶段,B错误;种群数量的周期性波动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C正确;虽然食物和环境资源十分充足,但可能存在天敌等环境阻力,蝗虫的种群数量可能呈“S”型增长,D错误。9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B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C人类活动可能加速群落演替、改变演替的方向 D群落自然演替的结果一定会使群落丰富度增加 C群落演替是外界因素和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部因素是根本。火灾后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人类活动可能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

    10、方向进行,如加快演替进程、使群落演替按照人类的需要进行,而不一定适应自然环境,群落演替的结果取决于群落环境,如草原退化。10下面是某地沙丘中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示沙丘上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初生演替 B引起上述群落演替的环境因素最可能是该地区雨水增多 C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中所有种群的数量都呈“S”型增长 D不同时期群落中优势种群不同于植物对光、肥、水等的生长需求不同有 关 C在沙丘、裸岩等上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初生演替,生物的种类从无到有,A正确;植物类群的增加受多种环境因素影响,如土壤含水量、温度、光照、矿质元素等,不同地区、不同植物、不同生长时期影响生长的

    11、因素不同,干旱地区植被影响生长的主要因素是水,B、D正确;演替中优势种的数量会增加,而劣势种数量一般会减少甚至消失,C错误。11(2017淄博市高三二模)下表为物种、种群和群落之间的关系,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AA1A2A3A5BB2B3B4CC1C3C4DD1D3D5 (1)若A1为某种植物,调查其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若D5为草原上的野驴种群,调查其种群密度最佳的方法是_。 (2)根据表中信息可知:分布最广的物种是_;群落物种丰富度相对最高的是_;种群是物种存在和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_的基本单位。 (3)若为林木群落,该群落在水平结构上具有_的特点,在垂直结构上具有_现象,其意义在于_ _

    12、。 (4)若B3为某种鸟的种群,科学家对B3进行密度调查时,用专业的数字录音机记录其鸣唱,并对个体的鸣唱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获得了若干信息。与传统的标志重捕法相比,该方法的突出优点是_ _。 解析(1)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野驴种群个体较大,分布范围较小,因此可采取逐个计数法。 (2)物种A在群落、 、均有分布,而B物种在、 、有分布,C物种在、 、有分布,D物种在、有分布,由此可知分布最广的物种是A。群落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析表可知,中3个物种,中2个物种,中4个物种,中2个物种,中2个物种,则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相对最高。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研究的对象为种群,即种群

    13、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3)林木群落在水平结构上具有镶嵌分布的特点,在垂直结构上具有分层现象,这种分层与林木植物与对光能的利用有关,即提高了群落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率。 (4)传统的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需对其进行抓捕且进行标记,有时标记物过于醒目,易被天敌捕食等,给测量结果带来误差,对调查鸟群可能有损伤等,而用专业的数字录音机则可避免上述弊端等。 答案(1)样方法逐个计数法(2)A群落(或生物进化)(3)镶嵌(或镶嵌分布)分层提高了群落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率(4)无损伤、低干扰(答案合理即得分)B组能力提升12(2018100所名校高考冲刺)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14、() 【导学号:67110079】 A种群密度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如果时间允许,弃耕的农田总能形成森林 C群落演替过程中新的优势种的出现常淘汰原有优势种 D荒漠中,“食草昆虫青蛙蛇鹰”可以构成一条食物链 A种群密度是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因此种群密度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A项正确;如果时间允许,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的农田会演替成森林,若在干旱的荒漠地区,群落的演替就很难形成森林,B项错误;群落演替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新的优势种的出现不会淘汰原有优势种,而是使原有优势种变为劣势种,C项错误;青蛙是两栖类动物,不会生活在严重缺水的

    15、荒漠中,D项错误。13科研人员对某地群落自然演替过程进行了数年追踪研究,结果如图。AI表示群落逐渐发展到稳定阶段的过程。下列对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A群落中自下而上的草本、灌木和乔木形成了植物的垂直结构 B在AI群落发育阶段中,植物丰富度的变化为先减少后增加 C所调查的当地植被及其无机环境可以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D群落植物丰富度越高,其所处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A群落中自下而上的草本、灌木和乔木形成了植物的垂直结构,A正确;在AI群落发育阶段中,植物丰富度的变化为先减少后增加,后又减少,B错误;生态系统是由群落及其生存的无机环境组成,C错误;群落中物种丰富度越高,其所处生态系统的抵抗

    16、力稳定性越强,不只是植物,D错误。14(2017天津高考)大兴安岭某林区发生中度火烧后,植被演替过程见下图。 据图回答: (1)该火烧迹地上发生的是_演替。与相比,中群落对光的利用更充分,因其具有更复杂的_结构。 (2)火烧15年后,草本、灌木丰富度的变化趋势均为_,主要原因是它们与乔木竞争时获得的_。 (3)针叶林凋落物的氮磷分解速率较慢。火烧后若补栽乔木树种,最好种植_,以加快氮磷循环。 (4)用样方法调查群落前,需通过逐步扩大面积统计物种数绘制“种面积”曲线,作为选取样方面积的依据。右图是该林区草本、灌木、乔木的相应曲线。据图分析,调查乔木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是_。 解析(1)林区发生中

    17、度火烧后,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在其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针阔混交林比草本、灌木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更复杂的分层现象, 因此中群落对光能的利用更充分。 (2)分析图中曲线,火烧15年后,草本、灌木的物种数即丰富度都是先下降后保持相对稳定。主要原因是乔木更高,在与草本、灌木的竞争中更易获得阳光,即草本与灌木获得的阳光逐渐减少。 (3)针叶林凋落物的氮磷分解速率较慢,氮磷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就慢。火灾后若补栽乔木树种,最好种植阔叶树,其凋落物的氮磷分解速率较快,能加快氮磷循环。 (4)据植被演替过程图可知,该林区物种数为草本灌木乔木,据此可知,最下面的曲线为乔木对应的曲线。 用样方法调查群落物种丰富

    18、度时,若样方面积过小,统计的物种就不全面,当达到最大物种数的样方面积后,继续增大样方面积会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故对于乔木来说,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为S3。 答案(1)次生垂直(2)下降后保持相对稳定光逐渐减少(3)阔叶树(4)S3课时分层集训(五)细胞膜和细胞核(建议用时:45分钟)(对应学生用书第273页)A组基础达标1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膜的糖蛋白在细胞间具有识别作用 B细胞膜对膜两侧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 C细胞膜内外两侧结合的蛋白质种类有差异 D载体蛋白是镶嵌在细胞膜内外表面的蛋白质 D载体蛋白是镶、嵌或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中的蛋白质。

    19、2生物膜上的蛋白质称为膜蛋白。下列有关膜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A部分膜蛋白具有催化作用 B膜蛋白在细胞膜内外两侧对称分布 C载体的种类决定细胞主动运输物质的种类 D膜蛋白的种类和含量决定了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 B膜蛋白在细胞膜内外侧呈不对称分布,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决定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载体具有专一性,载体的种类决定运输物质的种类。有的膜蛋白具有催化作用。3科研上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常用“染色排除法”。例如,用台盼蓝染色,死的动物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的动物细胞不着色,从而判断细胞是否死亡。这项技术所利用的是细胞膜的哪种功能() 【导学号:67110019】

    20、 A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的功能 B信息交流功能 C控制物质进出功能 D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相对稳定的功能 C活的动物细胞不能被台盼蓝染成蓝色,死细胞可被染成蓝色,说明活的动物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能控制物质的进出。4下列哪一项不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 A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 B高等植物细胞放入浓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 C精子和卵细胞相互接触完成受精作用 D胰岛细胞形成的胰岛素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组织细胞 B高等植物细胞放入浓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是渗透失水造成的,B不属于细胞间信息交流。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通过胞间连丝交流、直接接触交流和通过血液运输交流,故A、C、D都属于细

    21、胞间的信息交流方式。5(2018保定模拟)如图为细胞膜的模式结构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具有识别和免疫功能 B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有关 CA面为膜内侧,B面为膜外侧 D为磷脂分子亲水性头部,为磷脂分子亲脂性尾部 C图中糖蛋白具有识别、保护、润滑作用,还能参与免疫反应,故A正确;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由、蛋白质决定,故B正确;A面有糖蛋白,为细胞膜的外侧,B面无糖蛋白,为细胞膜的内侧,故C错误;为磷脂分子亲水性头部,具有亲水性,为磷脂分子亲脂性尾部,具有疏水性,故D正确。6下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表示构成细胞膜的物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所表示的成分在细胞膜上能执行多种功能 B

    22、由参加的物质跨膜运输不一定为主动运输 C细胞膜的流动性与有关而与无关 D细胞膜的功能特性与都有关系 C本题考查细胞膜结构及特性。细胞膜的流动性是指磷脂分子的运动和绝大部分蛋白质的运动;为糖蛋白,有识别、信息交流、润滑、保护等多种功能;由载体蛋白参加的跨膜运输有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磷脂双分子层和载体蛋白都有关。7下列关于细胞膜结构特性和功能特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钾离子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B选择透过性的基础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和磷脂分子具有特异性 C细胞的胞吞和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D流动性的基础是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

    23、是流动的 B细胞膜的结构特性是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载体蛋白有特异性,对离子的运输有选择性,A正确;磷脂分子没有特异性,B错误;胞吞、胞吐过程是通过膜凹陷、融合等实现的,体现了膜的流动性,C正确;流动性的基础是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流动的,D正确。8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细胞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核内存在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B核孔使核质之间的物质可以自由进出 C核膜为双层膜,外膜上附着有核糖体 D克隆羊的诞生证明了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B真核细胞的细胞核结构包括核膜、核孔、核仁、染色质等,染色质是极细的丝状物,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A正确;核孔对进出细胞核的物

    24、质有控制作用,B错误;核膜为双层膜,核外膜面向胞质,附着有核糖体,C正确;克隆羊是用已经分化的成熟体细胞(乳腺细胞)的细胞核和未受精的去核卵细胞形成的融合细胞发育而来的,克隆羊的诞生证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D正确。9如图为某种生物的细胞核及相关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的通道,不具有选择性 B图示中有中心体说明该生物为低等植物或动物 C在衰老的细胞中,细胞核体积减小,染色质固缩 DrRNA和蛋白质在核仁中合成并组装成核糖体 B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的通道,具有选择性,A错误;图示中有中心体,说明该生物为低等植物或动物,B正确;在衰老的细胞中,细胞核

    25、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C错误;rRNA是在核仁中合成的,但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D错误。10有人利用真核单细胞生物a、b做了如下实验,这个实验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A控制c性状发生的遗传信息来自细胞核 B控制c性状发生的遗传信息来自细胞质 Cc性状发生是由细胞核和细胞质的遗传信息共同决定的 D细胞核内的遗传信息控制生物一切性状的发生 A由题中实验可知,a细胞的细胞核放入经人工处理后去核的b细胞,培养一段时间后形成的c细胞表现出a细胞的性状。将b细胞经人工处理后得到的细胞培养一段时间,表现出b细胞的性状,显然细胞核决定性状,即控制c性状发生的遗传信息来自细胞核,与细胞质无关。本实验中的观察目

    26、标是细胞,并不能代表生物体的一切性状。11(2018福建质检)在机体局部发炎时,由发炎部位细胞发出信号,使该处的毛细血管壁细胞表达其膜上的P选择蛋白(一种跨膜蛋白),血浆中的白细胞与毛细血管壁细胞之间识别、黏附并移出血管(如下图),最后进入感染部位的组织中,吞噬病原体。据图分析回答: (1)细胞膜的化学组成主要有_和蛋白质。在毛细血管壁细胞中,合成P选择蛋白的细胞器是_。 (2)过程体现细胞膜具有_的结构特点。白细胞与毛细血管壁细胞之间能够识别,是因为白细胞的细胞膜上的_与P选择蛋白的相互识别作用。 (3)白细胞在感染部位吞噬并消灭病原体的过程属于_免疫。 解析(1)细胞膜的化学组成主要有脂质

    27、和蛋白质,毛细血管壁细胞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是由核糖体合成的。 (2)过程是白细胞运动和穿过毛细血管壁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结构特点。由题图可知白细胞的细胞膜上具有识别作用的是糖蛋白和糖脂。 (3)白细胞吞噬并消灭病原体的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1)脂质(或磷脂)核糖体 (2)(一定的)流动性糖蛋白和糖脂 (3)非特异性B组能力提升12下图是细胞膜局部结构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导学号:67110020】 A细胞膜的结构具有内外不对称性 B癌细胞的该膜上a物质减少 Cb物质肯定是被动运输的载体 Dc物质可能是神经纤维膜上的K通道蛋白 C细胞膜的外表面含有糖脂和糖蛋白,

    28、所以细胞膜的结构具有内外不对称性,A正确;a表示糖蛋白,细胞癌变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B正确;b物质上有ATP消耗,所以表示主动运输的载体,C错误;c表示通道蛋白,且运输的物质是从细胞膜内向细胞膜外运输,可能是神经纤维膜上的K通道蛋白,D正确。13(2018石景山区期末)大量事实表明,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常有较多和较大的核仁。根据这一事实可以推测() A细胞中蛋白质主要是由核仁合成的 B核仁可能与组成核糖体的物质的合成有关 C无核仁的细胞往往不能合成蛋白质 DDNA的转录和翻译通常发生在核仁中 B蛋白质合成场所是核糖体,A错误;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B正确;原核细胞无核仁,但也能合成蛋白质,C错误;DNA转录主要是在细胞核中进行的,而翻译是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中进行的,D错误。14科学家对甲、乙两种单细胞伞藻的幼体嫁接如图,将甲的伞柄嫁接到乙的假根上,长出了新的伞帽。对这一实验有关叙述最合理的是() A该实验证明了细胞核是代谢的控制中心 B第一次新长出的伞帽与乙的伞帽不完全相同,说明细胞核是遗传的调控 中心 C欲证明细胞核是遗传的调控中心的功能,需同时进行实验,将甲的假根 与乙的伞柄嫁接 D该实验主要证明了细胞核和细胞质有相互依存的关系 C该实验中缺少对照实验,不能证明细胞核的功能,要证明细胞核的功能必须再增加


    注意事项

    本文(版 课时分层集训31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