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转载史学观念的转变与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docx

    • 资源ID:13719417       资源大小:39.31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转载史学观念的转变与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docx

    1、转载史学观念的转变与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转载:史学观念的转变与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节选) (2008-07-29 11:46:52) 标签:高中历史史学观念教育 分类:教育专栏作者:华南师范大学历史系 黄牧航.2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主要体现了哪些史学观念 尽管我国的史学研究成绩显著,但近20多年来学术研究的巨大变化并没有催生出一本广为接受的世界通史性著作。许多历史学家都是依据某一视角和方法在有限的领域中进行研究。然而,作为大学的学者,他们可以回避通史的问题,但作为中学的历史教学,通史的问题却是无法回避的。如何充分汲取史学研究的新成果,使之在新时代的中学历史教学中体现出来,反而成为了历史新课程的难题。

    2、通观初中、高中的历史课程标准,我们可以发现其中较突出地体现了三种史观唯物史观、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对这三种史观的把握,既是我们进行新课程教学的前提,也是我们备战新课程高考的基础。下面简单地分别叙述三种史观的主要内容。这里需要声明的是,由于当前学术研究活跃,学术成果丰富,学术思想精深,企图通过一篇短文以提纲挈领的方式来归纳各种史观的内容是很冒失的行为,亦非笔者学力所能及,其中挂一漏万、以偏概全的失误在所难免,请读者朋友明辨。 首先是唯物史观。 建国后的中学历史教学体系是依照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建立起来的。唯物史观不仅给我们搭建起一个完整的历史学科体系,而且给我们提供了一套完备的思想方法。但随着研

    3、究的深入,我们发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有多种,有原本的马克思主义,有经斯大林教条化的马克思主义,也有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业已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当前的历史新课程,我们仍然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但在一定程度上抛弃了被苏联僵化了的、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唯物史观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以罗荣渠为代表的现代话观备受瞩目。现代化史观在坚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扭转了过去不少教条化的认识,提出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 现代化的定义:18世纪后半期西方工业革命以后出现的一个世界性的全球发展进程。从广义来看。我们可以把现代化理解为工业革命以来的生产力发展引起了社会生产方式的大

    4、变革,进而引发了全球政治、文化、思想、社会组织、社会行为等系列领域的深刻变化。而从狭义来看,则可以理解为第三世界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过程。下面的例1和例2是对现代化的广义理解,例3和例4是对现代化的狭义理解。 【例l】(05上海历史)如何理解19世纪中期英、法、美资本主义经济取得了“全面胜利”? 【例2】(07广东历史)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下列哪些国家和地区的历史经验有密切关系 A美英法B英法俄C美法德D英法德 【例3】(05上海历史)新航路的开辟,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既促进着全球联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20世纪60年代发展中国家 A召开亚非万

    5、隆会议 B成立七十七国集团 C组建华沙条约组织 D开展不结盟运动 【例4】(06上海历史)“如果世界上有更多陆地。他们也会到达那里。”诗人卡蒙斯 现代世界的南北分裂、贫富悬殊,其历史根源可追溯到大约公元1500年之后的几个世纪。在这几个世纪,西方探险家和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把相互隔绝的区域紧密联系在一起,逐渐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亚非拉国家而言,正如一个埃及记者所说:已经陷入了重围 (1)“南北分裂”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其历史根源可追溯到1500年前后? (2)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下半叶,世界市场是怎样形成的?它带来了什么积极作

    6、用? (3)在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陷入了重围”的亚洲国家在19世纪作出了不同的反应,请概括出两种不同反应的类型。 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核心的,但同一性质和水平的生产力可能与几种不同的生产关系相适应。这一观点极大地改变了我们过去的一些机械的想法。过去我们一度认为,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必然会有一种惟一与之相对应的生产关系,但我们却很难解释清楚一个问题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生产力究竟有何不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又有何本质的差异?现代化史观认为,到现在为止,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无非是经历了三次大的跃进工具制作和火的使用、农业生产力和工业生产力,而同一生产力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生产

    7、关系。例如,农业生产力可能导致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也有可能导致封建制的生产关系,还有可能导致既包括奴隶制因素、又包括封建制因素的生产关系。同样,工业生产力可能导致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也有可能导致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还有可能导致既包括社会主义因素、又包括资本主义因素的生产关系。中国1978年以后所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其实就同时包含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因素而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其实也是承认在工业化的生产力水平上,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可以在一个国家里并存。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认为“社会主义运动是落后国家采取非资本主义方式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的特殊方式”。心下面的题目只要我们细细品味就可以发现

    8、,命题者的立足点并不是社会主义如何与资本主义一较高下,而是社会主义国家如何探索自身的发展道路,而道路的方向,其实就是追赶西方,发展工业化的生产力。 【例5】(07上海历史)列宁晚年在总结十月革命经验时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办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这一“不同的办法”是 A进行全面的改革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建立苏维埃政权【例6】(07广东文基)下列关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A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制度的建立 B“大跃进”期间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C19561966年经济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D经济体制改

    9、革首先从城市取得突破 从近些年的高考题中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直接对资本主义进行评价的题目大量减少,甚至“资本主义”这个词汇都很少出现,代替它的就是“工业化”这个词汇。这其实就印证了现代化史观的思想无论是资本主义制度还是社会主义制度,其生产力基础无非就是工业化的生产力。尤其社会主义制度,由于大多是在落后的亚非拉国家中建立起来,发展工业化生产力的任务尤为迫切,因为事实证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可以取代,而与这个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物质基础是不能取代的。2007年几乎所有全国和各省区的试题都涉及工业化生产的内容。 【例7】(07全国文综一)欧洲经济史描述了18世纪中期以来欧洲某些地区出现的现象,

    10、“贵族的炫耀生活,受到财富日益增长的资产阶级的仿效,甚至受到挑战。虽然他们有时被人轻蔑地说成是暴发户。但是,他们的购买力形成了他们自己竞相仿效的基础。” A革命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 B启蒙思想的传播消除了人们的等级观念 c政治革命使封建贵族告别了昔日生活 D科技进步降低了生活成本,物价相对低廉 【例8】(07北京文综)博物馆陈列着三张图片。下列按图片顺序对应的信息,不准确的一组是(图略) A哈格里夫斯史蒂芬孙卡尔本茨 B人工动力 蒸汽动力 燃油动力 C18世纪60年代19世纪初19世纪60年代 Dx-,_lk革命_v-lk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例9】(07上海历史)下图反映了20世纪出现的一种新

    11、的工业生产组织方式,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这一生产组织的创始人是(图略) A亚当斯密 B泰勒 C比尔盖茨 D洛克菲勒 【例10】(07广东历史)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化 B殖民战争 C资产阶级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 非经济因素对历史的发展起着巨大作用。过去我们对非经济因素的评价,仅局限于承认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起反作用,但现代历史学研究表明,事情绝非如此简单。亲缘关系、宗教观念、政治权力等非经济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有时是非常致命的。对中学教学而言,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关于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该问题是建国后史学研究的热点,为的是证实毛泽东的论断要不是西方

    12、侵略的打断,中国一样可以自己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然而,今天西方的历史学界对“资本主义萌芽”这个概念仍然感到莫名其妙,如我国的学者到加拿大讲学,“讲到明末以后中国历史的大局面的时候,我理所当然地要讲资本主义萌芽,讲其有无,讲其下稍。学生们却说什么也不理解我说的the sprouts 0f Capitalism是什么东西。我去求教于波纳,他也不懂。于是我给他看白寿彝的英文本中国史An Outline History0f China,他还是觉得这个词载义不明。”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也是副产品和负产品多于正产品。所谓副产品,指的是大大深化了我们对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了解,今天大多数学者都承认明清时期经济的商

    13、品化程度的确是迅速增强了;所谓负产品,指的是很多研究表明,“中国经济自数百年前的所谓萌芽以来却未显示出自己发展资本主义的动向”。阻关于这个问题,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作了一个很巧妙的表述:“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第一方面承认有“资本主义萌芽”这回事,第二方面对它能否修成正果不作判断,第三方面就是强调专制主义的政治因素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摧残。其含意很清楚明清时期中国有向资本主义发展的势头,但这一势头被专制主义的政治野蛮地扼杀了。由于这个问题实在不好把握,所以近几年都淡出了高考命题的内容。对现代化史观运用得最明显的是2007年广东高考历史试题。请看下例:

    14、【例11】(07广东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二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

    15、高?(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影响。 这道题目在高考的历史上可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因为它第一次明确地告诉学生你们可以用不同的评判标准来看待历史事件。从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其实是面临着两大任务:一是反帝反封建,赢得国家的独立;二是如何走出中世纪,建设成一个现代化的国家。第一个任务在1949年已经基本完成,而第二个任务直到今天我们仍在努力之中。中国走向现代化国家之路依然遥远而艰巨,这是现代化史观给我们开拓的新的研究视野。 类似的命题思路在其他省区的试题中也有所体现。请看下例: 【例12】(07北京文综)中国近现代史上,

    16、国共两党均曾经历由夺取政权向执掌政权转变的经验。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不断探索,执政能力不断提高。这体现在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北戴河会议通过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A B c D 1949年以前,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革命党,她成功地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赢得了民族的独立,这是她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1949年以后,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个执政党,她所面临的任务就是如何把自己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强国。直至今天,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

    17、迈向强国之路仍任重而道远。 同样的一个历史问题,由于研究者的思路和角度不同,研究的成果也大不一样。上述题目在内容上并没有超出中学教学的要求,但它们却充分地反映了命题者的旨趣。归根到底,这就是史学观念的转变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的命题思路。 其次是文明史观。 文明史观发端于德国历史学家斯宾格勒,集大成于英国史学家汤因比,此后,西方的文明史巨著层出不穷。然而,西方文明史研究中学派林立,各家的观点和思路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本文不拟作详细的分析。我国研究文明史的学者中,马克垚教授和赵林教授是比较突出的两位。下面简单归纳一下文明史观对新课程的教学到底产生了什么影响。 文明史观认为历史研究中可以独立说明问

    18、题的基本范畴或单位是文明。 许多高中教师认为,新课程呈现的并不是通史,而专题史。其实,新课程呈现的也是通史,只是与我们过去所理解的通史有所不同。旧课程的所谓通史,是把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串连起来的编年史,而文明史观认为,这些短时段内发生的事情并不足以说明人类发展的趋势,必须以更广阔的视野,突破国别史、朝代史的界限,才能够更好地挖掘事物的本质特征。例如,在旧课程的学习中,尽管学生能够很流畅地叙述封建王朝的变更,并且罗列大堆的事件和人物,但却很难准确地指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特征是什么,经济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特征是什么,相反,文明史观却能够较好地解释这些问题。因此,文明史研究的也是通史,只

    19、是视角转换了。在旧课程中,我们的教学体系是以五个社会形态的“嬗变”为依据建立起来的,而文明史观有更多样的分类方法。例如,根据文明形态,可以划分为采集文明、狩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等;根据地域特色,可以分为古代埃及文明、印度文明、中国文明等;根据宗教特色,可以分为中世纪的西方基督教文明、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中国儒家文明等。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以政治文明、经济文明和文化文明来构建必修模块的体系源自汤因比的思想。汤因比认为,任何一个文明都可以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去分析,而在这三个方面中,作为精神活动集中体现的文化是文明的精髓。因此,对三个必修模块的理解,不能够停留在过去的政治史、经济

    20、史和文化史的划分,而应该从文明史的角度去理解。【例13】(06上海历史)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不同区域的文明,产生了不同特征的法系。观察下图,回答问题。(图与问题均略) 文明史观强调的是长时段的历史变迁。 当我们以文明作为研究单位时,就不可能一一照顾到具体的国家和民族的变迁线索,而必须在一定程度上超越具体的时间和地域来把握历史发展的宏观特征。例如,我们把“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作为一个专题,其立足点就是把它视为人类近代政治文明的一个进步。在讲述这一制度文明时,涉及英、美、法、德等多个国家,正是这些国家几百年的发展才显示出代议制度的特征。相反,当我们拘泥于某一国的人和事的时候,

    21、这一特征是难以反映出来的。同样的道理,我们讲述“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的时候,就应该跨越两千年的时空来探索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而不是满足于让学生熟记每一朝代发生了什么重大的经济事件。 【例14】(06上海历史)文明、文明的意义只有在历史的长时段中才能凸现,站在今天,回顾人类从早期游徙不定到定居生活的转变过程,最具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 A谷物种植 B房屋建造 c陶器制作 D牲畜饲养 文明史观认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同样重要。许多教师提出,新课程能否先教经济史,再教政治史,这样才方便学生理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其实,政治文明、经济文明和精神文明虽然都属于文明的不同剖面,但它们都具有相对的

    22、独立性,并不存在教条化的谁决定谁的问题。例如,二战后的法国,其政治、经济的世界影响力都在减弱,但文化上的影响力却相对稳定,我们谈到流行文化首先想到的是美国,而谈到高雅文化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法国,这与法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是分不开的;又如,建国后毛泽东极其强硬的对外政策成为了新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不是单纯由当时中国的生产力水平所能够解释得通的,这需要从毛泽东的个人性格和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中去寻找答案。因此,精神文明的传承有的时候有其自身的规律,不一定非得从经济基础中去找原因。 【例15】(07上海历史)罗马帝国瓦解了:但罗马人却把他们的文明留给了欧洲人。这一文明包括 A楔形文字、查士

    23、丁尼民法大全 B拉丁字母、汉穆拉比法典 c拉丁字母、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D楔形文字、汉穆拉比法典 文明史观认为应该在历史中寻找对今天仍然起作用的东西。 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内容实在是太多,一名专业的学者即使穷其一辈子的精力,也只能涉猎其中一小部分。中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究竟应该学习哪些内容,这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文明史观强调学者应该着力研究那些对今天社会仍然起着重要作用的历史内容。这一学术导向对我们设计中学的历史课程非常有启发意义。如前所述,中学历史课程存在的理由就是帮助学生认识现实社会,而非进行专业教育。好些历史内容对于历史专业来说是异常重要的,但对于帮助中学生理解现代社会来说却不一定是必不

    24、可少的。例如,对于中国古代史研究来说,农民战争当然是一个重要内容,然而从今天的认识来看,农民起义值得同情,可以理解,但绝对不能够提倡。学生掌握大量农民起义的内容无助于他们理解现代社会。高中新课程在内容设置上已经作了很大的变革。例如,我们并不需要学生掌握完整的古希腊史和古罗马史的内容,只强调当中的民主精神和法律精神,因为这是古代文明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而且这些精神产品至今仍强烈地影响着我们的现代社会。 从近几年的高考题目来看,好些思路和结论与教科书背道而驰,究其原因并不在于命题者故意标新立异,而是他们的研究观念已经发生了改变。请看下例: 【例16】(06广东历史)上述材料(材料略)反映了英国工人

    25、工作和生活状况的哪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分析英国政府制定1802年工厂法条例和1834年济贫法(修正案)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评价英国政府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为。(材料略) 19世纪是欧洲各国进入工业革命的重要时期,也是劳资矛盾极端尖锐的时期。当时马克思开出的药方是暴力革命,但英国人倒没有照单抓药。从上题可见,英国政府很努力地通过制度改革来缓和劳资矛盾,而这样的思路更为现代文明所认同。再看下例: 【例17】(07天津文综)立法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回答2324题: 23拿破仑法典阐述的原则是: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契约自由和法律面前平等。它的历史作用不包括 A把启蒙思想的原则规定

    26、下来 B奠定资本主义社会立法基础 C推动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确立 D摧毁了法国小农土地所有制 24罗斯福说,工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具有深远意义”的法规。实施该法的主要目的是 A,实现经济复兴 B增加就业机会 C国家干预经济 D防止盲目竞争文明史观强调历史对个人的影响以及个人对历史的影响。在旧课程中,我们习惯了宏大叙事,总是从社会形态的高度来把握历史的发展,其负面作用就是把鲜活的历史内容挤压成几条干巴空洞的原理,学生的心中有社会形态、有国家、有民族,惟独没有活生生的个人。当教师讲三年自然灾害中国死了很多人的时候,有学生冲口而出:“这样好!中国的人口太多了。”教师居然无言以对。其实,我们完全可

    27、以反问学生:“如果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你愿意为国家做贡献,成为被饿死的一个吗?如果你不愿意,你凭什么要让别人这样做呢?”现在,社会观念的发展反而走在我们教学观念的前面,从美国的影片拯救大兵瑞恩到2007年热播的国产片集结号,我们都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人性的光辉和个体生命的价值。 从文明史的角度看,历史最激动人心的一面倒不是英雄们金戈铁马、气吞山河的传奇故事,而是老百姓的桌上餐、身上服如何静悄悄地改变。隋唐的均田制不只是一项国家政策,它直接关系到每个农民有多少田可耕;哥伦布到达美洲不只是他个人的伟业,还直接关系到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辣椒和烟草消费国。作为高考命题来说,也越来越多地反映了这样的思路。 【

    28、例18】(07上海历史)一位历史研究者想要编写昭君出塞一书,涉及长安民俗生活的情景,他可利用的素材是 A吃葡萄、喝肉羹 B盖棉被、穿绸衣 C放鞭炮、听说书 D抽卷烟、烤番薯 【例19】(07天津文综)日常生活现象折射着社会文明的曲折历程。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开始出现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菠菜等。这一情况透露出唐朝 A农业生产的发达 B对外交流的繁荣 C西域都护的设置 D泉州口岸的开放 【例20】(07广东历史)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29、 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文明史观的研究方法强调多学科的综合。 20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和西方的历史研究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专业味道太重、研究视野狭窄、研究力法单一等弊病,如中国把历史等同于政治史,西方把经济史视为历史巾的显学。70年代后,史学与各学科联姻成为。r大趋势,如侯建新教授指出的:“2000年第19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在奥斯陆召开,大会提供的论文选题,从权力与暴力、宗教与信仰、种族和民族主义、地区与地方主义、自杀与疾病史、环境史、休闲史、媒体革命,到时间与全球史的撰写,可谓异彩纷呈,与传统的历史学选题相比几乎面目全非。牛津大学每周举行一次

    30、经济一社会史专题研讨会,并在互联网上定期公布研讨和讲座题目。从近年的研讨题目看,经济一社会史的探讨范围涉及经济发展,农业、工业、贸易与金融的变化,人口,国家社会政策,家庭及社会关系,女性问题,科学、生态史,习俗与信仰等各个方面。例如,家庭的建立和解体、家庭生汁与消费、某地区的家庭构成、20世纪婚后性行为的变化、避孕药的后果、现代早期社会的私牛子、英闻家庭的长期趋势、战后家庭建立与解体的趋势、离婚的趋势等。生态环境问题也是重要议题,例如:人们对自然环境态度的变化、树林的历史、土壤的历史、水域的控制、乡村生态环境史等。此外,还有精英人物与非精英人物死亡率的差别、西方人饮用咖啡习惯的早期传播、经济增长与健康的相反关系、英国从制造业到服务业的转变、死亡与性别、19世纪埃及的旅游业等,可见该专业视野之宽阔。”0这样的观念变化,在近年的高考命题中已经有了一定的体现。请看以下例子: 【例2l】(05上海历史)上述两则材料用了民俗调查、基因分析等研究方法,除此之外,你认为还可用哪些方法研究人口迁徙问题? 【例22】(06广东历史)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据统计,以下为19491952年各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出现的高频率语汇。其中属于1952年的是 A严重、困难


    注意事项

    本文(转载史学观念的转变与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