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全国高考模拟试题高考语文三轮冲刺练习2先秦诸子百家.docx

    • 资源ID:13718013       资源大小:107.69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全国高考模拟试题高考语文三轮冲刺练习2先秦诸子百家.docx

    1、全国高考模拟试题高考语文三轮冲刺练习2先秦诸子百家2015高考语文三轮冲刺练习:2先秦诸子百家1、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 是非君子之道。曰: 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孟子滕文公下24.孟子这段话的话题是什么?_25.它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_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将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

    2、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论语阳货篇)注居:坐。 荡:放荡。好高鹜远而没有根基。 贼:害。 绞:说话尖刻。 _ _ _ _ 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324题。(1)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2)“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孟子告子上)从第(1)段文字看,“圣”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实践“仁”途径是什么

    3、? _从(1)( 2)两段文字看,孔孟对“仁”的理解是有差异的,请作简要分析。_4、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然后回答问题。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将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认为周礼集夏商两代之大成,从上述选段中,你能看出他为推行恢复周礼做出了怎样的努力?结合选段,谈谈你的看法。 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2324题。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篇下)君有过谋过事,将危国家

    4、、殒社稷之惧也,大臣父兄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去,谓之谏;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死,谓之争;有能比知同力,率群臣百吏而相与强君挢君,君虽不安,不能不听,遂以解国之大患,除国之大害,成于尊君安国,谓之辅;有能抗君之命,窃君之重,反君之事,以安国之危,除君之辱,功伐足以成国之大利,谓之拂。(荀子臣道)孟子和荀子的话均阐述了君臣关系,请写出论语中讲述君臣关系的语句。_结合论语相关语句及上面两段文字,概述孔子、孟子、荀子三人观点的主要内容。_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324题。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

    5、,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古罗马诗人贺拉斯(Quintus Horatius Flaccus,)说:行善积德过了头,常人就应称为疯子,君子就应称为小人。以上观点反映了一种怎样的哲学思想? _请具体阐释这种哲学思想的涵义。_7、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离娄上)(1)请根据上面选段,用自己的话分别简要概括“自暴者”和“自弃者”的行为表现。

    6、答: (2)请根据上面选段,简要分析孔子和孟子对于“仁”的各自看法。答: 8、阅读下列经典选段,回答问题。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论语公冶长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论语颜渊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论语宪问子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左传襄公二十三(1)从所引内容可以看出在“言语”方面孔子认为一个仁者应 言,而不该 言。(在空格内以一字填充) (2)孟子长于论辩,气势充足。这样的语言表达特点与孔子所述是否矛盾?请结合以上选段谈谈你的看法。_

    7、 9、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燕人畔。齐宣王曰:“吾甚惭于孟子。”陈贾曰:“王无患焉。王自以为与周公孰仁且智?”王曰:“恶,是何言也?”曰:“周公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知而使之,是不仁也;不知而使之,是不智也;仁智,周公未之尽也,而况于王乎?请见而解之。”见孟子,问曰:“周公何人也?”曰:“古圣人也。” 曰:“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也,有诸?”曰:“然。”曰:“周公知其将畔而使之与?”曰:“不知也。”“然则圣人且有过与?”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过,不亦宜乎?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

    8、之,又从为之辞。”【注释】畔:通“叛”。 恶,是何言也:啊,这是什么话。有诸:有这事吗?宜:应该,整句的意思是,不也是很正常吗?顺:掩饰,将错就错。更:改正。(1)按文意理解,文中的哪些人是“古之君子”,哪些人是“今之君子”? “古之君子”: “今之君子”: (2)结合文段概括“古之君子”和“今之君子”对待错误的不同态度和做法。 (3)指出文段运用的一种主要论证方法,并做简要阐述。 10、阅读下列经典选段,回答问题。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论语公冶长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

    9、之得无讱乎?” 论语颜渊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论语宪问子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左传襄公二十三(1)从所引内容可以看出在“言语”方面孔子认为一个仁者应 言,而不该 言。(在空格内以一字填充)(2)孟子长于论辩,气势充足。这样的语言表达特点与孔子所述是否矛盾?请结合以上选段谈谈你的看法。_11、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题。甲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115)乙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

    10、虽多,亦奚以为?” (论语135)【注】专对:独立应对。从上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的教育观。甲: 乙: 上面的两种教育观之间有什么联系,试作简要分析。_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324题。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子)曰:“赐也亦有恶乎?”(子贡)曰:“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文段阐述了儒家什么思想?请分别结合论语中的某一相关章句,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_请分析文段中孔子与子贡之“恶”的不同之处。_13、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子曰:“

    1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注】孙:同“逊”。(1)根据上面三个选段内容,简要概括儒家君子观的内涵。_(2)联系实际,谈谈儒家君子观的现实意义。_14、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下面题。 (1)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 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2)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3)或曰:

    12、“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4)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5)子曰:“乡愿,德之贼也。”第一章子路的话中有一个字是衍文。请指出哪一个字是衍文,并说明衍文现象产生的原因。衍文: 产生原因: 中庸,是儒家的道德标准,指做人处事守正不偏,无过不及。孔子对中庸极为推崇,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但也有人认为孔子所说的中庸就是无原则的折衷主义。请根据上述有关论述,作出你的判断,并指出中庸之道的原则及现实意义。15、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为政以德,譬

    13、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0、根据“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一句,概括一条四字成语。 11、就以上两章内容,说说孔子治国的基本思想及局限性何在? 16、阅读论语中的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38)23.(1)子夏向孔子请教的是由诗经诗句引起的“素”与“绘”的问题,却又问到了“礼”。两个问题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2)从这个文段中可以看出子夏具有怎样的学习意识?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学思想?请分

    14、别用一个成语作答。17、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孟子曰:“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注不下带:带,腰带。古人视不下带,即只视带之上。此处比喻注意眼前常见之事。(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判断言语的好坏,关键要体会它有没有深远的意义。B一个人能够遵守约定并且施与广博,那么他行的就是善道C放弃自己的田地不耕种,却跑到别人的田里去除草,往往是人们的毛病。D我们不应该对别人要求严格,对自己却降低要求。O%下标(2)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与人。”请结合上面

    15、选段中有关“操守”的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8、阅读下面两则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17.1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3.23)(1)孔子所说的“乡原”,是指什么样的人?(2)请简要阐述“和而不同”和“同而不和”的区别。19、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尽心上?六)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尽心上?七)孟子曰“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离娄下?二三)(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

    16、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认为羞耻之心,人皆有之。只有无耻卑鄙之徒才不知世间有羞耻二字。B孟子认为羞耻之心对于人至关重要!不以自己不如别人为羞耻,就赶不上别人。C孟子认为如果及早知耻,以羞耻为动力,化羞耻为力量,亡羊补牢,未为晚矣。D孟子认为行事过程中处在两难的情况下要以知耻为行事标准,否则有损于义。(2)结合上面的选段,谈谈孟子说的“人不可以无耻”中耻的对象是什么,请简析。答:_。20、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篇)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篇)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

    17、不正确的一项是 ( ) 、谈的是学习方法,孔子告诫弟子要对学过的知识及时复习。、孔子认为学和思不能偏废,但他也认为“思而不学”比“学而不思”更糟糕、更危险。、提出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一种智慧。、都是谈论的都和学习有关,对于今天仍有很强的教育意义谈谈你对“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理解。21、阅读下列课外经典短文,完成文后3个小题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1)“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2)“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18、。”(论语先进)(1)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翻译:-(2)“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翻译:-(3)上述对话中,孔子的回答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答:- 。22、阅读论语中的一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1)从上述文字中,找出与战国策中的“苟无民,何以有君”思想相通的一句。 (2)有若的观点体现了儒家的什么思想?为了践行这一思想,有若希望哀公采取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23、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 孟子曰:“曾子养曾晳,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问有余,必曰有。 曾晳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 (孟子离娄) 注彻:通“撤”,撤除。与:通“予”,给予。 下列对上面两个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养”父母如果缺乏恭敬之心,那与“养”犬马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B.在侍亲方面,曾子和曾元供养父亲都有酒肉,但孟子对曾子的言行更加肯定。


    注意事项

    本文(全国高考模拟试题高考语文三轮冲刺练习2先秦诸子百家.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