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年人教版必修五 归去来兮辞 学案 2.docx

    • 资源ID:13714291       资源大小:44.19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年人教版必修五 归去来兮辞 学案 2.docx

    1、学年人教版必修五 归去来兮辞 学案 2归去来兮辞并序解读与探究预习提示陶渊明归去来辞写于东晋义熙元年(405)十一月,这时他四十一岁,任彭泽令仅80余天,却决定弃官隐居。陶渊明为什么辞官归隐,他在“序”里说:“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萧统陶渊明传则曰:“遣郡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但一般认为,陶渊明决绝官场,退隐归耕,不会如此简单。陶渊明从小接受儒家教育,少有大志,“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因此他抱着“大济苍生”的理想,从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起为州祭酒,到义熙元年

    2、作彭泽令,十三年中,曾经几次出仕。但是当时的政治社会极为黑暗。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军阀桓玄篡晋,自称楚帝。元兴三年,另一个军阀刘裕起兵讨桓,打进东晋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至义熙元年,刘裕完全操纵了东晋王朝的军政大权。这时距桓玄篡晋,不过十五年。伴随着这些篡夺而来的,是数不清的屠杀异己和不义战争。陶渊明天性酷爱自由,而当时官场风气又极为腐败,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一个正直的士人,在当时的政洽社会中决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抱负。陶渊明的品格与政治社会之间的根本对立,注定了他最终只能归隐。清陶澍陶靖节集谓陶渊明之归隐,“初假督邮为名,至属文,又迁其说于妹丧以自晦耳。其实悯晋祚之

    3、将終,深知时不可为,思以岩栖谷隐,置身理乱之外,庶得全其后之节也。”由此可见,陶渊明的归隐是理想在现实中的碰壁,是无法“远翥高飞”的无奈。本文共有“序”和“辞”两部分,故以“归去来兮辞并序”为名,“辞”是文体的名称,属辞赋一类;“序”写於“辞”的前面,交代写作原由,帮助读者理解文章的内容。关于“归去来兮”,一般的解释是,“归去”是辞官归隐的意思,“来兮”都是语气助词,无意义。但清林云铭古文析义初编:“就彭泽言谓之归去,就南村言谓之归来。篇中从思归以至到家步步敘明,故合言之曰归去来。”毛庆蕃也持此说:“于官曰归去,于家曰归来,故曰归去来。”逯钦立陶渊明集卷五:“归去来兮,来、兮并叹词,以示兴奋喜

    4、悦。”而钱钟书先生则认为,“来”与“田园将芜胡不归”中的“将”同义,为“将而尤未之辞”。这些看法可供参考。本书采用一般的说法。学习这篇课文,建议采用如下方法:(1)熟悉背景。不仅包括作者生平,还要了解东晋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特别是儒家、佛家和道家对陶渊明的影响。只有了解上述背景,才可理解作者在课文中抒发的情感。(2)捕捉线索。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是叙事线索,一是抒情线索,前者大体按空间转换叙述,后者按作者的心理历程叙述。阅读时必须牢牢把握这两条线索,特别是抒情的线索,体会作者内心情感的变化。(3)把握体裁。这是一篇辞赋,既继承了楚辞的风格,又有六朝骈赋的特征,把握这一特点,有助于体会其内在的音

    5、韵美和诗意美。课文解读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我家境贫穷,靠种地不能够养家糊口。耕植:耕田植桑,泛指农事。自给:依靠自己的生产满足自己的需要。给,j,供给,供应。)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孩子又多,米缸里没有余粮,如何才能得到生活所需的东西,我实在没有办法。幼稚:小孩。稚,zh,幼小。盈室:满屋。瓶:瓦瓮,这里指盛米的陶器。粟:本指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这里泛指粮食。生生:使生者生,即维持生计。前一个“生”为动词,后一个“生”为名词。所资:所凭借的办法,即下句的“术”。资,凭借。术:途径,方法。这里指谋生的手段。)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亲戚朋友大多劝我去谋

    6、个官职,我内心也动了这个念头,只是求取官职又没有门路。亲故,亲戚朋友。长吏,指地位较高的县级官吏。汉书百官公师表:“县令、长皆秦官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担,是为长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为少吏。”这里泛指做官。长,zhn。脱然,犹“霍然”,轻快的样子有怀,有所思念,有了想法。靡途:没有途径,即没有门路。靡,m,无,没有。)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碰巧各地发生战乱,州郡长官都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因为我的贫苦境况就把我举荐上去,于是我被任命在小城做官吏。会:遇,适逢。诸侯:指州郡长官。家叔:指陶夔,作者叔父,曾任太常卿,掌国家祭祀礼乐之职。见:表被动

    7、的句式。邑,城。按:对这个句子各家注释不一,教材注:四方之事,指安帝义熙元年,即公元405年,刘敬宣欲辞去建威将军和江州刺史,遣陶渊明去朝廷向刘裕递求解职表。本书编者认为此说欠妥。陶渊明从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即公元393年起为江州祭酒,到义熙元年八月任彭泽县县令,不久辞官归隐。其间共计十三年,先后数次出仕任地方官吏。这个句子当是对这段生活的概括,不是专指某一具体事件。)以上交代自己出仕的原因。这段文字,陶渊明字面上讲出仕是因为家贫,为了养家糊口,实际上他有难言之隐。陶渊明少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大志,但仕途并不顺利。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出任江州祭酒。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

    8、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安帝隆安四年,他到荆州,投入桓玄门下作属吏。桓玄窥伺着东晋政权阴谋篡位,渊明对仕桓玄有悔恨之意,于隆安五年冬天,因母丧辞职。元兴三年,刘裕起兵讨伐篡位的桓玄,渊明投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但不久,便对刘裕剪除异己,培植亲信,杀殷仲文,觊觎晋室的行为不满,于是又辞职隐居。义熙元年转入刘敬宣部任建威参军。三月,刘敬宣离职,他也随着去职。从上述经历看出,陶渊明仕途不顺,每次出仕都只是“见用于小邑”,不得重用,宏大志向无从施展。他内心的这些苦衷都浓缩在“四方之事见用于小邑”这个句子里。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当时战乱未息,时局不

    9、定,心里害怕到远处做官,彭泽县离我家仅有一百里地,作为俸禄的官地收获的粮食,足够用来酿酒饮用。风波未静:战事未已,时局不定。这里指刘裕讨伐桓玄。惮:dn,害怕。远役:指到远处做官。彭泽:县名。在今江西湖口东。去:距,距离。家:陶渊明家在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公田:指供俸禄的官地。利:收益。足以为酒:萧统陶渊明传:渊明“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尝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秔,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 秫,sh,黏高粱。秔,jng,同“粳”。)故便求之。(所以我才请求做了彭泽县令。之:指彭泽县令。)这里说明他最后一次出仕彭泽县令的原因。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到任后不久,因思念家乡便产生了

    10、归隐的念头。及:到,指到任。少日:不久。眷然:眷恋思念的样子。欤:语助词,无意义。)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为什么呢?我生性真率自然,不是勉强做作得来的。质性自然:本性真率。矫励,违背本心,勉强做事,这里引申为“做作”。)饥冻虽切,违己交病。(挨饿受冻虽然来得急迫,但违背本心做事身心都很痛苦。切:切迫、急迫。违己:指违背自己的本性与志向。交病:指身、心同时遭受痛苦。病,忧苦。)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以前也曾出仕为官,都是为了养家糊口、填饱肚皮而自我驱使。人事:指出仕为官。口腹自役:为生计所迫而役使自己去做所不愿做的事情。役,役使,驱使。)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于是惆怅感慨,内心

    11、激动不平,为有负于平生之志而深感惭愧。怅然:失意的样子。平生之志:指过不为官场所羁绊的自由自在的生活。)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本指望干满一年之后,便应该收拾行装乘夜悄然离去。一稔:庄稼收获一次,即一年。稔,rn,谷物成熟。敛裳:指收拾行装。敛,lin,聚集。宵逝:犹宵遁,指乘夜悄然离去。)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不久,我那位嫁给程氏的妹妹在武昌去世,按情理应当疾速奔赴那里,所以我也就自己免官离职。寻:不久。程氏妹:渊明同父异母的妹妹,嫁于程氏。见祭程氏妹文。武昌:地名,在今湖北省鄂州市。情在:按照情理应当。骏奔:急赴,骑快马飞奔。)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从仲秋到入冬,在任

    12、八十多天。仲秋:古人将每个季度三个月依次称孟、仲、季。仲秋,指农历八月。)这里交代辞官归隐的两点理由:一、“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也就是说自己本性自然,不会扭曲自我,不会强迫自我去做本性不想做的事。当然,他也不是没有思想斗争,因为毕竟“饥冻虽切”,但这样“违已交病”,违背自我性情会身心交病,比挨冻受饿更加难以忍受。二、“程氏妹丧于武昌”,需要奔丧。其中第一条是根本,第二条是催化剂。自己本性使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官场有违自我性情与志趣,所以才最终弃官归隐。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因辞官归隐这件事顺遂了我的心意,所以写了这篇文章,题目叫做归去来兮。命篇:给文章命题。)乙巳岁十一月

    13、也。(时乙巳年十一月。乙巳岁:晋安帝义熙元年,即公元405年。)最后交代写作归去来兮辞的原因和“序”的写作时间。从文中看出,作者先写辞,后写序。辞前序言,可分为三层,第一层从开头到“故便求之”,略述自己因家贫而出仕的曲折经历。第二层从“及少日”到“在官八十余日”,写自己决意弃官归田的原因。第三层从“因事顺心”至结尾,交代写作归去来兮辞的时间和原因。序和辞的关系密不可分,但谋篇之法,迥然不同。序是对前半生出仕道路的省思,以实录之笔叙之。辞则是在脱离官场之际,对新生活的想象和向往,以虚拟之笔出之。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归回家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去呢?来兮:助词。芜:田地荒废。胡

    14、不归:为何不归去。诗经邶风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胡,何。)开篇一声长啸,直抒胸臆,惊天动地,劈空而来,这是作者对人生大彻大悟之后作出的果敢决断。在诗人的深层意识中,田园,是生命的根,是自由生活的象征。田园将芜,意味着根的失落,自由的失落。归去来兮,是田园的召唤,也是诗人本性的回归。在结构上,此句有振起全篇的作用,清林云铭云:“篇首田园二字是通篇纲领”,“涉园一段,了却园事,而园不就芜矣”,“西畴一段,了却田事,而田不就芜矣”。归去来兮辞行文之法,正以“归园田”三字为中心,将“归去”之事“历历”想来,一一写出。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既然自己认识到出仕不是出于本心,而是心神为外物役

    15、使,为什么现在一旦辞官归隐却又怅然若失而独自悲伤?心为形役:心志为外物所役使。役,役使、左右。奚:为何。惆怅:感伤失意的样子。)长啸之后,作者回过头来描写作出这个人生重大决断时所走过的心理历程。心为形役,是对出仕原因的概括,照应了“序”中所说“口腹自役”,即出仕不是出于作者本心,而是为生活所迫。“惆怅独悲”描写了作者辞官时的心情。既然自己认识到出仕不是本心,照理说,辞官应该欢欣鼓舞,但真的一旦辞官归隐却又感到失意而独自悲伤。对这种矛盾的心态,作者自己也感到奇怪,禁不住向心灵拷问:这是为什么?其实,出现这种矛盾心态的原因是,作者出仕的本心并不只是为了“口腹之役”,而是为了济天下苍生酬报国救民。但

    16、因不甘被黑暗的现实、污浊的社会所左右,不得不违背本心辞官归田。实际上辞官也是“心为形役”,不得已而为之,怎么不会“惆怅而独悲”?那么作者怎样解脱这种困惑呢?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认识到过去的错误不可挽救,知道未来的事情还来得及补救。谏:止,犹救正、挽救。追:补救。此二句语出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作者引用这句话也暗含有“今之从政者殆而”的意思。殆,危险。)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误入了迷路好在走得还不太远,觉悟到今天辞官才是正确,昨日出仕大错特错。迷途其未远:化用屈原离骚:“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

    17、未远。”迷途,指出仕做官。今是而昨非:以今之退隐为是,以昨之出仕为非。)这四个句子是作者从“心为形役”中自我解脱之辞。前一句引自论语,后一句出自离骚,作者对先哲圣贤的教导一“悟”、一“觉”,反思过去,展望未来,于是从出仕与归隐的“惆怅而独悲”中解脱出来,毅然选择了归隐。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归舟在水上轻快漂荡,寒风飘飘吹拂衣裳。遥遥:漂摇放流的样子。轻飏:轻疾,形容船行驶轻快的样子。飏,yng,飞扬,飘扬。)这两句似写景实写情,船行顺风,轻快如飞,心情愉快亦尽在其中,见得弃官如释重负。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向行人打听前程还有多远,遗憾天未亮晨光暗昧朦胧。征夫:远行之人。熹微:天

    18、色微明。熹,x,放光明。)这是作者想象他的归程。问路行人,可见暗自计程,迫不及待。“恨晨光之熹微”,怨时间过得太慢,天色亮得太迟,以表现其急切盼归的心情。阅读本文要注意的是,辞写于作者辞官之前,因此有关归途、归居、归耕的描写均系想象之词。周振甫先生说:“序称辞作于十一月,尚在仲冬;倘为追录、直述,岂有木欣欣以向荣、善万物之得时等物色?亦岂有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植杖而耘籽等人事?其为未归前之想象,不言可喻矣。”钱钟书先生认可为周先生的说法,也认为本文自“舟遙遙以轻飏”至“亦崎岖而经丘”,“叙启程之初至抵家以后诸況,心先历历想而如身正一一经”。而彭泽与陶舍,咫尺之遥,作者无须问途,所以

    19、“舟遥遥”这四句也当是想象之景,并非写实。第1段,写辞官归田时从出仕与归隐的困惑中解脱。开头一句,开门见山地喊出久郁心中之志:“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但真要辞官归田之时却“惆怅而独悲”。于是作者转入反思,在反省中觉悟“今是而昨非”,在悔悟与庆幸中获得解脱,最后想象将轻快地奔上归途。乃瞻衡宇,载欣载奔。(一眼望见我简陋的家门,心中欢快向前飞奔。乃:于是、然后。瞻:望见。衡宇:横木为门的房子。衡,同“横”。宇,屋檐。诗经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意思是贤者安于贫贱。古代常用“衡门”、“衡宇”指贫贱者的居处。载欣载奔:一边高兴,一边奔跑。载载,又又。)写初见家门时的欢欣雀跃之态。僮仆欢

    20、迎,稚子候门。(年轻童仆上前欢迎,年幼儿子候望在家门。僮仆:尚未成年的仆人。僮,“童”的本字,古称未成年的男子。萧统陶渊明传:渊明出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稚子:幼小的儿子。渊明此时共有五子,长子十三岁,幼子五岁。)家人欢迎,使作者感到丢官的快慰。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家园萧条近于荒废,青松秋菊凌风傲雪,尚喜犹存。三径:用东汉蒋诩于王莽时免官归家的故事。汉代赵歧三辅决录卷一:“蒋诩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求仲、羊仲从之游。”后因以“三径”指归隐后所住的田园。就:接近。)这里是说出仕之后,庭

    21、院的小路都快要荒芜了。惋叹之余,大有恨不早归之感。所喜手植松菊依然无恙。松菊犹存,以喻坚芳之节仍在。携幼入室,有酒盈樽。(领着幼儿进入室内,备有美酒斟满酒樽。樽:盛酒器。)儿女在侧,享天伦之乐,有酒盈樽,享口福之乐,示平生之愿已足。“乃瞻衡宇”起八句想象抵家时欣喜若狂之态,作者变六字长句为四字短句,以表达其欢欣畅快的心情。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取来酒壶举杯自斟自饮,悠闲地观赏庭中的树木心旷神怡,喜笑开颜。引:取来。壶觞:酒壶与酒杯。觞,shng。眄:min,斜视。这里是悠闲观赏的意思。柯:树枝,代指树。怡颜:使脸上露出愉快颜色。怡,愉快喜悦,这里用如动词,使动用法。)倚南窗以寄傲,审容

    22、膝之易安。(靠在南窗寄托傲世之情,深知居室狭小易得安闲。倚:靠。南窗:居室南面之窗,窗外可见葱秀俊伟的庐山。寄傲:寄托傲然自得的情怀。审:明白,深知。容膝:仅能容下双膝的小屋,极言居室狭小。韩诗外传卷九:“楚庄王使使赉金百斤,聘北郭先生。先生曰:臣有箕帚之使,愿入计之。即谓夫人曰:楚欲以我为相,今日相,即结驷列骑,食方丈于前,如何?妇人曰:夫子以织屦为食,食粥毚履,无怵惕之忧者,何哉?与物无治也。今如结驷列骑,所安不过容膝;食方丈于前,所甘不过一肉。以容膝之安,一肉之味,而殉楚国之忧,其可乎?于是遂不应聘,与妇去之。”按:“箕帚之使”指妻子。“结驷列骑”指车马成队,形容地位高贵。“食方丈于前”

    23、是说摆在面前的食物有一丈见方之多,形容生活奢华。作者引用这个曲故,表示自己宁安容膝之贫居,而不愿出去做官,同时也暗寓了对妻子的赞美,萧统陶渊明传:“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这四句想象归舍。饮酒开怀,陋室易安,写出作者知足长乐;斜视庭柯,傲倚南窗,写作者孤介傲岸。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每天漫步家园兴味无穷,院中虽有柴门常闭关。涉:涉足、散步。常关:经常是关闭着的,意谓不常与人往来。)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拄着拐杖漫步休息,时尔抬头远眺闲观。策:杖,这里用如动词,拄着。扶老:手杖的别名。流憩:指无目的地漫步和随时随地地休息。流,周游。矫首:抬头。矫,举,抬起。遐观:远望。

    24、)这四句由居室移到庭园,写涉园之乐。作者日日园中散步,其乐无穷;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作者望到了什么?“遐观”二字引起下文。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闲云悠悠飘出山间,鸟儿疲倦也知飞还。无心:无意,形容云随意飘荡的样子。岫:xi,有洞穴的山,这里泛指山峰。)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夕阳渐暗日将落山,我抚摸孤松流连忘返。景:指日光。翳翳:yy,光线暗弱。入:指太阳落山。孤松:独立挺拔之松,是卓然高节的象征。盘桓:徘徊、逗留。)此四句寄托深远,作者“矫首而遐观”,望见云、鸟、日、松,触景生情,于是“抚孤松而盘桓”,又产生“惆怅而独悲”之情。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评上二句:“此陶渊明出处大

    25、节。非胸中实有此境,不能为此言也。”清陶澍集注靖节先生集评下二句:“闵晋祚之将终,深知时不可为,思以岩栖谷隐,置身理乱之外,庶得全其后凋之节也。”这些评说启发我们,研读这几个句子必须透过景物描写窥视作者内心对国事的焦虑。“云无心以出岫”,反衬作者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有心出仕,“鸟倦飞而知还”,结果在宦海中搞得筋疲力尽,下决心返归园田。但是,陶渊明为东晋元勋之后,曾祖陶侃是东晋初期的名将,他能对晋王室的前途无动于衷吗?“景翳翳以将入”,眼睁睁看着东晋王朝像落日一样衰微下去,却是无力回天,于是“抚孤松而盘桓”,那种独木难支的痛苦在作者的内心煎熬!第2段,写作者在解脱了出仕与归隐的困惑之后,想象归

    26、家的欢乐。此段分三层,第一层承上段而来,作者归心似箭,在到达家园之时完全变成欢呼与雀跃,“乃瞻衡宇,载欣载奔”,一派狂喜之态。“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家人主仆热烈欢迎。“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可以想象举家欢宴,开怀畅饮的情状。第二层由居室到庭院,写居室之安,涉园之趣,有情有景,情景交融,一派悠然自得之情从字面流露出来。第三层写遐观之景,触景生情,引出对国事的焦虑。作者至此,在一阵狂喜的高潮之后,复又盘桓回思,念及国事,情调转为低沉。那么陶渊明又是怎么从此种焦虑中解脱出来呢?请看下文。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归回去吧,让我与世俗之人断绝交游。息交:断绝与世俗的交往。绝游:与“息交”同义。)再以

    27、“归去来兮”领头,表示要谢绝交游,与世相忘。这是作者在心灵再次激烈碰撞之后又一次作出果敢决断,不仅返归田园,而且永远与官场诀别。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世俗与我互不相容,还驾车出游求仕做什么?相违:相互背逆,互不相容。复:再,还。驾言:“驾言出游”的省略,驾车外出交游,代指出仕。诗经邶风泉水:“驾言出游,以写我忧。”言,语助词,无意义。焉求:何求,求什么。)这是作者的自我解脱之辞。既然世俗与我格格不入,世人抛弃了我,官场容不下我,还出游求仕做什么?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亲朋故友的知心话语令我喜悦,琴棋书画带来的快乐可消除忧愁。情话,知心话。)“忧”字照应“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

    28、桓”,作者想象在田耕生活中在琴棋书画中找到的快乐,可以使自己从国事之“忧”中解脱出来。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农民告诉我春天来到,我将到西边田头从事春耕。事:指耕种之农事。畴:chu,田地。)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有时驾着有帷帐的马车,有时划起一叶小舟。或:时或,有时。巾车:有布蓬的车。棹:zho,桨,划船用具,这里作动词用。)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沿着深远幽深的山沟,经历高高低低的山丘。窈窕:深远曲折的样子。寻:沿着。壑:h,山沟。崎岖:高低不平的样子。丘:丘陵,小山。既亦,表示并列关系。)这是对田园农事的描写。诗人想象中的田耕生活,驾车乘舟,登山泛溪,好比是寻胜探幽,乘兴出

    29、游。“崎岖经丘”承“或命巾车”,指陆行;“窈窕寻壑”承“或棹孤舟”,指水路。作者用合叙的手法,造成一种整齐的音韵美;“崎岖”双声,“窈窕”迭韵,造成音节和谐美,读来优游从容,通过这样的语言,诗化了理想中的田园生活。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草木茂盛欣欣向荣,泉流涓涓细水慢流。欣欣:草木茂盛的样子。涓涓:细水慢流的样子。)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羡慕天地万物皆得其时,感慨自身生命行将结束。善:欣喜,羡慕。得时:适时,顺应天时、适合时令。行休:行将结束。指生命将要完结。)这四句写作者触景而生的感慨。草木欣欣,泉流涓涓,天地万物,适逢其时,对比自己,仕途乖舛,功名无望,光阴白白流逝,生命行

    30、将结束,那么,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又在哪里呢?作者又禁不住伤感不已,“惆怅而独悲”。第3段,写作者从“景翳翳以将入”而生出的忧虑中解脱后,想象农事生活之乐。诗人断然与污浊的官场断绝来往,再次唱出“归去来兮”的心曲,诗人的心灵也获得了自由与解放,他想象中的田园生活是诗化了的田园生活,是作者理想的生活境界。但是作者在享受躬耕陇亩的舒心惬意、搜奇览胜的幽雅闲适、情话相谈的融洽欢快之时,面对欣欣草木、涓涓山泉,感慨油然而生,感情由愉悦欢快复转为自伤自悼,情调由高亢昂扬复转为低抑深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饱受儒家熏陶的诗人怎么能消沉萎顿,怎么能让生命白白流逝?他需要再次寻求解脱,他需要找到新的

    31、精神支柱,于是文章自然地转入第4段。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算了吧,人生在世能有几时!已:止。矣乎:助词“矣”“乎”连用,加强感叹语气。寓形:寄身,托身。宇内:天地间。)曷不委心任去留?(为什么不随顺心意听任生命自然地生死去留?曷:何,为什么。委心:随顺心意。委,随从、顺从。去留:指生死。)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为什么还是忧心忡忡,心神不安,你到底想要追求什么?胡为:为何。遑遑:心神不定的样子。何之:到哪里去,这里是“追求什么”的意思。此句照应“感吾生之行休”句。)这里三个问句,前两个是反问,光阴荏冉,人生无常,还是听天由命吧!这是作者面对浩渺宇宙,纷纭人生发出的无可奈何的感叹。但是作者不甘沉沦,不屑颓唐,因此,他拷问自己心灵:你究竟想追求什么?由此引入了下面的回答。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荣华富贵不是我的愿望,神仙世界不可希冀。帝乡:神话中天帝住的地方,这里指仙界,成仙。庄子天地:“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期:期望、期求。)富贵功名,求仙不老,可以说这是自古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两大追求,但作者说“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他既否定了世俗的政治


    注意事项

    本文(学年人教版必修五 归去来兮辞 学案 2.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