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青少年心里发展及教育课程word版.docx

    • 资源ID:13713451       资源大小:395.49KB        全文页数:4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青少年心里发展及教育课程word版.docx

    1、青少年心里发展及教育课程word版第一章 青少年心理发展理论与教育概述第一节青少年心理发展理论与教育研究对象一、青少年心理发展理论(一)青少年1.乳儿期(01岁)2.婴儿期(13岁)3.幼儿期(36岁)4.儿童期(6-12岁)5.少年期(10、1114、15岁)6.青年初期(14、15-18、19)青春期(10、1118、19岁)(二)心理发展1.发展:是由一种新结构的获得从一种旧结构向新结构的转化组成的过程(1)是连续的、稳定的变化;(2)是非空间变化;2.正确理解发展(练习)(1)明暗适应(2)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进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3)黑暗时听力会增强(4)幼儿会背儿歌3.儿童

    2、心理特点(1)幼稚性(2)纯真性(3)好动性(4)好奇性(5)模仿性强(6)喜欢成功二、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一)教育是心理发展的主要外因(二)教育对儿童智能和个性品质形成起着重要作用第二节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二、实验法三、临床法第三节 心理发展理论一、发展理论1.描述一个或几个心理领域的发展过程心理现象:吉布森(知觉);皮亚杰(思维)2.描述几个心理领域之间的变化关系认知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前提,是人发展的基础(语言、记忆、社会交往范围等)3.解释发展的因素(动机)和机制二、发展理论的作用(一)组织信息理论与事实的关系:图纸与建筑材料的关系(二)指导研究1.启发思考2.促

    3、进新观察3.产生新信息三、发展理论的分类(一)格赛尔成熟势力发展理论(二)吉布森知觉学习理论(三)行为主义发展理论(四)精神分析发展理论(五)日内瓦学派认知发展理论(六)社会文化历史心理发展理论(七)习性学的发展理论第二章 格赛尔成熟势力发展理论第一节 理论基础一、卢梭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1.儿童是按自然指定的计划而成长的。2.爱弥儿3.他的哲学思想:(1)坚决反对把儿童看成小成人(2)自然(遗传)对儿童发展所起的不可抗拒的作用二、达尔文1859年物种起源三、霍尔: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他接受了当时的进化论和复演论第二节 格赛尔成熟势力的基本观点一、遗传决定的重要性1.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

    4、的是因素生物学结构,而这个生物学结构的成熟取决于遗传的时间表。2.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没有足够的成熟,就没有真正的变化,脱离了成熟的条件,学习本身并不能推动发展。3.格赛尔认为个体的发展取决于成熟,而成熟的顺序取决于基因决定的时间表。儿童在成熟之前,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只有准备好了,他才具备了学习的条件,学习就会发生,而在未准备好之前,成人应该等待儿童达到对未来学习产生接受能力的水平。4.“教育万能论”盛行的今天,从整体教育目的的制定,到某一教育活动目标的确立,人们特别强调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而忽略了儿童的实际水平、发展的可能性、儿童的准备状态。导致过分夸大早期教育在儿童发

    5、展中的作用,过分宣扬早期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功能,过分注重儿童知识技能的获得与训练以及在某一方面智力因素的开发等等,最终造成儿童负担过重而失去了童年应有的快乐。思考:案例1:一位小学生在3岁第一次登台演出之后,参加的各种演出和比赛已不下百场,目前已怀揣了44本证书。案例2:一位四年级的小学生已拥有32种证书,包括书法五级、钢琴七级、剑桥少儿英语二级等。案例3一位忙于考证的孩子说:“长这么大,我还从来没到儿童乐园去玩过!” 二、发展的性质成熟是通过从一种发展水平向另一种发展水平突然转变而实现的三、发展的原则1.发展方向的原则(1)由上而下:(2)由中心向边缘:(3)由

    6、粗大动作向精细动作发展:2.相互交织的原则人体结构是对称的,保证了机体的平衡发展。如走路需要屈肌和伸肌。3.机能不对称的原则利手或优势手的发展;手眼协调;手脚协调4.个体成熟的原则个体的发展取决于成熟,而成熟的顺序取决于基因决定的时间表。儿童在成熟之前,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格赛尔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好的教育应尊重儿童的实际水平,过分超前的教育或过度的潜能开发,对儿童来说既是一种浪费,也是一种无效劳动,更有可能是对儿童的“有形的摧残”。(证书)5.自我调节的原则格赛尔认为自我调节是生命现象固有的能力,儿童能自我调节自己的吃、睡和觉醒的周期,经历一段时间的波动,儿童通过自我调节自己会形成固定的模式

    7、。这一原则揭示出儿童的发展并不是一种线形的上升运动,儿童在发展的许多方面,在发展的某一段时期进步很快,在发展的某一段时期停滞不前,甚至还会出现倒退。这种自我调节的现象是儿童的一种自我保护。见表(2-1)白天工作不瞌睡;夜间睡觉不起夜;上床很快能入睡,说明生物钟准时正常,是健康的表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物钟”。如果人长时间改变自己的生活节律,就会改变体内激素分泌量,导致神经紊乱,体内生物钟必然受到影响。因此,要尽可能提倡主动养生顺应人体内部规律的生物钟养生法。 最佳起床时间:早晨5-6点钟是人体生物钟的“高潮”,体温升高,此时起床会精神抖擞。 最佳饮水时间:起床后饮水既可补充一夜消耗的水分,

    8、又可稀释血液,有洗涤肠胃、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餐前1小时喝一杯水,有助于消化液的分泌,促进食欲;睡前饮水,可冲淡血液,使循环通畅。 最佳工作时间:上午10时至下午3时工作效率最高。一般而言,上午适于脑力劳动,下午适于体力劳动。 最佳午休时间:人脑的活动能力在下午1时左右为低落,故此时午睡最佳。 最佳锻炼时间:一般下午4时以后,是进行体育锻炼的最佳时间,这时人体耐力上升,肌肉温度高,血液黏滞性最小,关节最灵活。 最佳减肥时间:饭后1小时左右,缓速步行20分钟,有利于消耗热量,以利减肥。 最佳刷牙时间:应在饭后3分钟内进行,因此时口腔内细菌分解食物残渣所产生的酸性物质,会腐蚀和溶解人的牙釉质,此时

    9、刷牙效果最好。 最佳吃水果时间:饭前1小时吃水果有益无害,饭后2小时吃水果其营养成分最易被吸收。 最佳喝牛奶时间:牛奶中含有一种成分,具有催眠、镇静作用,因此睡前喝一杯牛奶,既可补充营养,又有助于睡眠。 意大利热那亚市女研究员罗塞拉 阿瓦洛内科研人员研究发现,牛奶之所以具有镇静安神作用,是因为含有一种可抑制神经兴奋的成分的吗啡类物质-苯甲二氮萆。医学家发现,睡前喝一杯热牛奶,可使人很快入睡。睡前喝牛奶不但不会胖,反而还 补充身体里的钙。 另外牛奶中含有使人体产生疲倦感的L色氨酸。 大豆、谷类等食物也具有显著的安神功效。 v 养生贵在“主动”。平时还要多观察自己的呼吸、脉搏;体温、血压等,也要定

    10、期查看; v 当还未疲乏时,就要注意休息,让身体及时“充电”,不至于过度疲劳; v 当心理承受力差时,要及时调整心态,随时化解压力; v 不要等各种营养素缺乏时出现了症状,再去补充,而要在平时注意补充。 人体生物钟人体生理时钟00:0001:00浅眠期多梦而敏感,身体不适者易在此时痛醒。01:0002:00排毒期此时肝脏为排除毒素而活动旺盛,应让身体进入睡眠状态,让肝脏得以完成代谢废物。02:0003:00休眠期重症病人最易发病的时刻,熬夜最好勿超过这个时间。09:0011:00精华期此时为注意力及记忆力最好,是工作与学习的最佳时段。12:0013:00午休期最好静坐或闭目休息016岁儿童行为

    11、周期变化表(表2-1) 儿童 第一周期 年龄行为阶段 第二周期 年龄第三周期 年龄 一般的性格发展质量2510稳定、整合较高2.1/25.1/611分离、不稳定较低36.1/212恢复平衡较高3.1/2713内向较低4814精力充沛、豁达较高4.1/2915内向/外向较低51016稳定整合较高格赛尔指出:儿童从出生到16岁有3个“行为周期”,即25岁、510岁、1016岁,这一观点告诉我们:成人应科学对待儿童的发展,正确理解儿童发展的阶段特征,并采取恰当的方法,提出合理的要求。第三节 行为模式和个别差异格赛尔不仅关注动作量的发展,更注意行为模式。发展本身就是模式化的过程。模式化:就是指神经运动

    12、系统对于特定情境的特定反应。每一个特定的行为模式都标志着一定的成熟阶段一、胎儿期及新生儿行为,动作发展规律:(受精至出生第一个月) :1.胚芽期(受精至第二周)细胞迅速分裂受精卵着床于子宫壁上2.胚胎期(2-8周)主要的器官和身体系统开始生长3.胎儿期(8周出生)主要器官开始分化出来受精卵形成后,母亲在16个周(4个月)能感受到胎动。胎儿踢腿并紧握拳头,能够听到子宫外的声音胎儿的健康状况会受到母亲饮食、健康、年龄和药物的影响开始出现反射这是生命的第一周。受精卵经过多次分裂,形成一个细胞团,逐渐长大,同时开始分化,一部分变成胎儿,另一部分变成了供给胎儿营养并保护胎儿的附属器官。v 这是生命的第二

    13、周,小生命生长得非常迅速,脊椎形成了,脑组织、脊髓及神经系统,还有眼睛,都具有一定的雏形,脊椎的另一头是一个小小的尾巴。此时开始有血管。 v 心脏尚未形成,但在心脏生成的部位有心跳。 v 这是生命的第四周,出现心脏,又过1周出现肢体萌芽,眼睛、耳朵随着出现,肺、肝也开始出现雏形。 v 人脑重量增加很快,明显快于其它动物。 v 这是生命的第三个月 (811周)开始被称为胎儿。 v 第八周初胎头占整个胎儿全长的l2,以后生长加快,至第十二周末身体重量增加1倍。 v 内脏系统已开始具有功能:能吞咽羊水,变成尿液排泄出来。 v 第九周时,男女胎儿外阴大致相似,至第十二周末,已显示成熟胎儿男女外阴的形态

    14、。 v 这是生命的第四个月 (1215周) v 胎儿身长已达16厘米,体重约120克,生长迅速。胎头与身体的比例不那么悬殊了,腿相对变长,骨骼迅速骨化。在肝、胃、肠的功能作用下,已形成绿色的胎便,等出生后才能排出。皮肤出现胎毛。心率是成人的两倍。 v 这是生命的第五个月 ( 1619周) v 孕妇就会感觉腹内胎儿在踢自己以显示他的存在,这就是胎动。 v 胎儿传来的另一个信息是可以在腹部听到胎心音,一般为120160次分。 v 胎儿已具备听力,能听见声音,可开始进行胎教了。 v 此时胎儿体长约25厘米,重500克。 这是生命的第六个月 (2023周)胎儿约30厘米长,660克重,两条胳膊弯曲在胸

    15、前,两只膝盖提到腹部。这时出生往往仅能存活几个小时,因为呼吸系统发育还不完善。 v 这是生命的第七个月 (2427周) v 胎儿约35厘米长,1000克重,看起来像个小老头儿。 v 这时出生虽能有浅表的呼吸和哭泣,但仍很难存活。 v 这是生命的第八个月 (2831周) v 胎儿身长约40厘米,体重约1700克。 v 胎儿在子宫内活动自由,胎动协调,位置基本固定,一般头部朝下。 v 神经系统进一步完善,肺及其它内脏已基本发育完成。这时出生的早产儿,如在暖箱里精心照料,已能存活。这是生命的第九个月 (3235周末) 胎儿约45厘米长,体重在4周内可以增加1000克,发育基本完成。这时出生的早产儿如

    16、果能精心照顾,成活率可达90以上。 这是生命的第十个月 (3640周) 胎儿发育完成,约50厘米长,3000克重。皮肤呈白色微带粉红色,体表有一层白色的脂肪,胸部发育良好,双乳凸出,会打嗝、会吮自己的拇指,男性睾丸位于阴囊内。v 分娩,虽然是几个小时到1天,或更长一些时间,但胎儿要经受巨大的考验。 v 一个发育完善的胎儿能够耐受缺氧、挤压等的考验,顺利分娩。 v 阴道分娩的孩子比剖宫产分娩时间较长一些,但适应外界的能力比剖宫产的孩子强。 v 新生儿行为,动作发展规律: v 新生儿的动作:028天为新生儿。 二、乳儿期行为,动作发展规律:(0-1岁) : (一)出生后有许多反射1、巴宾斯基反射(

    17、法国神经病学家巴宾斯基所发现)故得名。当用火柴棍或大头针等物的钝端,由脚跟向前轻划新生儿足底外侧缘时,他的拇扯会缓缓地上跷,其余各趾呈扇形张开。此反射最早可在46个月的新生儿身上看到,它是因中枢神经通路(锥体束及大脑皮层)还不成熟而引起的。该反射约在618个月逐渐消失,但在睡眠或昏迷中仍可出现。2岁后则出现与成人相同的足庶反射,若再出现此反射,一般是锥体束受损害的表现。若无反射,则可能为神经病变。2、躯体侧弯反射(incurvation reflex)是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一种。用手托住新生儿的胸腹部,轻轻上举,然后在背部沿脊柱向下轻划,或用手掐腰部一侧的皮肤,可引起躯体向刺激侧弯曲,同侧的膝关

    18、节会伸直3个月后仍未消失,则可能患脊髓弥漫性脑损害。 3、行走反射大人扶着新生儿的两腋,把他的脚放在平面上,他会做出迈步动作,好像两腿协调地交替走路。4、摩罗反射又名惊跳反射:(Moro reflex)出现时间:03个月当新生儿忽然失去支持或是受到高声、疼痛等刺激时,表现出头朝后扬,背稍微有些弓形,经常伴有身体的扭动和双臂立即向两边伸展。然后再慢慢向胸前合拢,像拥抱姿势,同时发出哭声。 此类反射在出生后4个月左右消失。动作显示意义这是婴儿对外界刺激所作的反应,目的在于观察婴儿神经传导路径到脊髓的原始反射以及两只手的功能是否正常。因为有些婴儿可能会有臂神经丛麻痹,使得反射反应只出现单边。 此反射

    19、超过4个月还有则婴儿可能神经病变;超过6个月还有则肯定有神经病变;若有上肢不对称反应则可能为半身轻瘫、臂神经丛损伤、锁骨或肱骨骨折;若下肢反应消失则疑为脊髓下段损伤与先天性髋关节脱臼。5、击剑反射(不对称强制性颈部反射)当新生儿仰卧时,把他的头转向一侧,他立即伸出该侧的手臂和腿,屈起对侧的手臂和腿,做出击剑的姿势。控制平衡的半规管以及淋巴的流动等原因都会促使姿态的改变,这是测试传导路径的完整性。约56个月之间会消失,若持续存在可能是因为婴儿的脑部或是发展方面有异常状况,而婴儿也会因为转头,但身体呈现拉弓状而无法成功翻身。6、对称强制性颈部反射Symmetry Tonic Neck Reflex

    20、将低着的婴儿头伸直抬起时,可见到手臂伸直、双腿弯曲的现象,而使其低头屈颈时,动作则相反。一般到婴儿练习爬行时,此反射即消失。若继续存在,则为脑性疾患,婴儿不能爬行 动作显示意义这种反射,出现在出生后的数周内,能阻止新生儿由仰卧滚向俯卧或由俯卧滚向仰卧。正常情况下,并不能每一次均能引发这种反应。若每次操作均能引发反射,不论婴儿年龄都应考虑为异常反应。若出生3个月后继续存在,则为脑性病变。消失时间:在出生后3个月左右消失7、降落伞反应反射9个月后才会开始出现为一种保护性反射。检测方式有数种,其中一种为抱着婴儿,让他感觉到突然往下坠的感觉,婴儿的双手便会对称地突然张开;或是让婴儿坐在床上,轻轻侧推他

    21、一下,婴儿会因为身体往旁边倾斜而伸手扶着床。动作显示意义测试婴儿神经中枢与外围以及婴儿的自我保护机制是否正常运行。8、Landau氏反射10个月(通常为发展最好的时间)2岁之间让婴儿呈现趴卧姿,正常的情况下婴儿的头会微微往上仰,躯干伸直,但若是突然的将婴儿的头往下轻压,婴儿的下肢便会缩起来。动作显示意义:可测试婴儿的伸展肌肉群是否正常发展,消失时间在22.5岁之间。9、交叉伸腿反射:大人们可用一只手按住小宝贝的一侧膝关节,另一只手划一下该侧的足底。这时,可见到他们的对侧下肢上缩、伸直,然后内收,触及受刺激的下肢或与之交叉。2-3个月即消失10、觅食反射:用手指轻轻触一触小宝贝的面颊,正常情况下

    22、他们会反射性地把头转向被触及的一侧。如果触他们的口唇,他们会噘起小嘴,样子好似小鸟觅食,叫作觅食反射。约34个月后便会开始慢慢消失。 11、旋转反射两手抓住婴儿腋下,以臂膀平举向着检查者,然后将他转到一侧与 另一侧。头部会随着旋转的方向转动,若你用拇指限制头部活动,其眼球会转至旋转的那一侧。若发现头部与眼球均不转动表示有前庭功能不良,早期发现斜视也可使用此方法侦测出来。12、游泳反射把不满6个月婴儿俯卧放在水里,他会表现出协调很好的不随意游泳动作。在水中,他肺部的管道会自动关闭,张嘴,睁眼睛,用手和脚来游动。 满6个月以后,如果再这样把婴儿放在水里,他就会挣扎活动;直到8个月以后,婴儿才拥有有

    23、意识的游泳动作。13、瞳孔反射瞳孔会对明亮光线收缩,周围环境黑暗时则放松。瞳孔大小随光照强度而变化的反应是一种神经反射,称为瞳孔对光反射。瞳孔的大小可以控制进入眼内的光量。该反射的感受器为视网膜,传入神经为视神经,中枢为中脑的顶盖前区,效应器是虹膜。虹膜由两种平滑肌纤维构成,散瞳肌受交感神经支配,缩瞳肌受动眼神经中付交感纤维支配。瞳孔对光反应的特点是效应的双侧性,受光照一侧瞳孔缩小称为直接对光反射,未受光照的另一侧眼瞳孔缩小称为互感性对光反射。如果婴儿3个月时,眼球还不会收缩,应怀疑是否有智能缺陷、与视觉减弱或丧失。14.帕氏反射用一只手扶住婴儿成悬吊式俯卧姿势,另一手拇指由荐骨沿整条脊柱用力

    24、画向头部,婴儿头部和脊椎伸展,膝部弯曲到前胸,哭叫与排空膀胱。动作显示意义如无反射,可能是重大脑损伤、颈椎创伤、脊髓前角细胞疾病或严重肌萎缩。消失时间:34个月消失。反射的问题:1.小宝宝一出生就会游泳、会走路,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这些说法都是对发生在新生儿身上的一些现象的误解。正常的新生儿一出世就有一些先天的反射,这些反射能反映出你宝宝的机体是否健全,神经系统功能是否健全。出生后3-6个月反射仍不消失,就应去医院请医生进行检查。儿科医生常常采用机体反射测验,来诊断婴儿、特别是对那些有产伤史的婴儿的发育是否正常。有脑损伤经历的婴儿,他们的机体反射可能会减弱或根本没有,有时,他们的一些机体反射又

    25、会比正常婴儿强得多。脑伤还会使一些反射在应该消失时不消失。当然,反射的发生和消失时间,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所以,儿科医生常常在测验婴儿的机体反射的同时,配合以其他的婴儿发育测验。2.假如婴儿的反射反应的确有出现,但却是不对称的情形,如只出现单侧的反射反应。理论上婴儿的反射反应应该出现与消失在适当地年龄,但却是不对称的情形,如只出现单侧的反射反应。就表示可能是有问题存在。因为人两侧的大脑在早期尚未联系得很好时,两边的表现都会是对称的,且一岁半前的婴儿尚无明显地左、右大脑优势之分,故若反射反应只出现单侧的情况,就必须观察对侧大脑是否可能有病变。 3.为什么在孩子长到6个月左右时,大多数反射都会逐渐消

    26、失。这时候,由于大脑的发育,由皮层控制的有意识的行为开始大量地产生。有些研究者认为,许多反射都是有意识动作产生的前奏,它们为有意识动作出了准备。孩子刚一出生,就能用他们的反射动作适应变化多端的外界刺激,这说明反射是许多复杂的、有目的的行为的产生基础。狼孩的故事。搭档摄影师特蕾西和凯莉专门选择出生只有5到10天的宝宝来拍摄这组“睡美人”照片。据她们表示,这主要是因为这些新生儿身体非常柔软,基本可以摆出摄影师想要他们摆出的任何造型,而不会伤害到宝宝自身;此外,出生5到10天的宝宝个个都是瞌睡虫,外界动静再大,也很难惊扰他们的美梦。(二)新生儿用哭表达的内容(三)睡眠时间:16-20小时(四)母乳喂

    27、养(五)关键期:3翻、6坐、9爬、12走四、婴儿期行为,动作发展规律:(1-3岁)(一)认知发展:1.理解物质世界中的客体永存和实验(视崖实验、延迟实验、自我知觉);2.开始使用表征和符号3.信息加工速度增快4.语言速度加快(二)社会性发展:1.婴儿展现出不同的的气质和活动水平2.面部表情似乎反应情绪,并理解他人的表情3.能体验共情4.出现了对他人的依恋风格社会性发展最重要的方面就是依恋形成。依恋是在儿童及特定个体之间形成一种正性情绪联结。安斯沃斯陌生情境现有的人持续时间情境变化1母亲、婴儿和实验者秒实验者向母亲和婴儿作简单介绍2母亲、婴儿分钟进入房间3母亲婴儿、生人分钟生人进入房间4婴儿、生

    28、人分钟以下母亲离去5母亲、婴儿分钟以上母亲回来生人离去6婴儿分钟以下母亲再离去7婴儿、生人分钟以下母亲回来生人离去8母亲、婴儿分钟母亲回来生人离去(1)安全依恋型关系当母亲在时的表现:当母亲不在时的表现:妈妈在这种关系中对孩子关心、负责。体验到这种依恋的婴儿知道妈妈的负责和亲切,甚至妈妈不在时也这样想。安全型婴儿一般比较快乐和自信。 (2)焦虑矛盾型关系当母亲在时的表现:当母亲不在时的表现:妈妈在这种关系中对孩子的需要不是特别关心和敏感。婴儿在妈妈离开后很焦虑,一分离就大哭。别的大人不易让他们安静下来,这些孩子还害怕陌生环境。(3)回避依恋型关系当母亲在时的表现:当母亲不在时的表现:这种关系中

    29、的妈妈对孩子也不很负责。孩子则对妈妈疏远、冷漠。当妈妈离开时孩子不焦虑,母亲回来也不特别高兴。(三)人格发展1.皮亚杰的感觉运动阶段;2.艾里克埃里克森的信任对不信任阶段(出生1岁半);自主对羞愧阶段(1岁半3岁)开始尝试去克服身边最到的困难 ,是在尝试探索自己的自主程度。不要让她(他)感到能力有限 问题:1、为什么2岁6个月以后的幼儿大多会发生“口吃”现象? 2、2-3岁的孩子,在大家高兴的用餐时,就拿着小马桶坐到一边排便,弄的成人很尴尬。3、如何看待3岁阶段儿童的逆反心理1.53岁各种词类比例变化表五、育儿观念“婴儿带着一个天然进度表降生到世界上来,他是生物进化三百万年的成果”儿童的差异是

    30、量的差异,不是质的差异每一位家长、教师要有耐心、客观、灵活的认识成熟规律固有的智慧。尊重儿童的天性,是正确育儿的第一要义。儿童许多问题出现,是成人忽略了他们的发展规律,强制性要求他们跟上成人所制定的计划对父母的忠告:1.不要认为你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完全是你的责任,你不要抓紧每一分钟去“教育”他。2.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尚未成熟时,要耐心等待。3.学会欣赏孩子的成长,观察并享受每一周、每一月出现的发展新事物。4.不要老是去想“下一步应发展什么了?”应该让你和孩子一道体验每一阶段的乐趣五、幼儿期行为,动作发展规律:(3-6岁)(一)关键期:5岁确立优势手(二)幼儿语言的发展(1)语音的发展(2)词汇的发展(3)词类范围的扩大(4)句法的发展六、儿童期行为,动作发展规律(7、8-11、12岁):(一)儿童期的语言:1.书面语言的发展2.阅读的心理过程3.写作的心理过程七、少年期的行为,动作发展规律(11、12


    注意事项

    本文(青少年心里发展及教育课程word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