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诗五首》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docx

    • 资源ID:13711186       资源大小:37.52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诗五首》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docx

    1、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诗五首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第30课诗五首教学目的1积累与诗五首相关的语言、文学常识,背诵五首诗。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积累与诗五首相关的语言、文学常识,背诵五首诗。课时:3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的背诵饮酒和行路难,并加以鉴赏。教学内容与步骤学习饮酒情景激趣公元416年,刘裕洛阳,西晋故都得到光复。第二年又攻克长安。朝廷为了讨好刘裕,下诏书封刘裕为相国,总管朝政,又封他为宋公,食邑十个郡,加九锡,位在各诸侯之上。那一年秋天,陶渊明总是闷闷不乐。他早就看透,东晋的气数已尽,刘裕篡位只是时间问题,他整天为这件事悲伤郁悒。只要东晋存在,他曾祖父陶侃的功绩

    2、就光辉灿烂,照耀家邦。一旦东晋灭亡,就一笔勾销了。他又想一切都在发展变化,兴衰荣辱也在不断地交替更换。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莫不如此。为这些事烦恼也没有用,还是多喝点酒,好好睡一觉吧。陶渊明只要弄到酒,没有一个晚上不喝他个一醉方休。他认识到,人生在世像闪电一样,稍纵即逝,就应该坦荡从容,无忧无虑地度过。醉酒之后他反而诗兴大发,先后写了20首诗,陶渊明把这一组诗题为饮酒二十首。由于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课文选自第五首。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诗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用(

    3、1,2,)标出诗内层次,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列出不懂之处。一、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人境:人聚居的地方。尔:这样。相与相伴。见:在这里读音为:“jin”,看见。心远地自偏:心远离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悠然:悠闲自得的样子。山气:指山中景象,气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说出来却忘了要说的话。真:指人的自然本性。二、整体理解前四句:作者的人生的态度。后六句:获得的享受与启迪。小结:通过写诗人隐居南山闲适、恬淡的生活,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的生活情趣。第二步,背诵课文,梳通诗意1抽学生叙述诗意2老师评点强化译文把房屋建在人群聚

    4、居的地方,却没有世俗往来的喧嚣。你问我如何能达到这样的境界?(那是因为我的)心远在闹市之外,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在东边的篱笆下采摘菊花,无意中看见了南山。(傍晚南山)山气氤氲(yn yn),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优美,更有飞鸟,结伴而归。这其中蕴含着隐居生活的真正意义,想要说出来,却忘记了该如何用语言表达。第三步,背诵诗歌,个性解读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表达了怎样的内容?“车马喧”有怎样的表达作用?明确:写诗人虽然居住在污浊的人世间,却不受尘俗的烦扰。“车马喧”正官场上你争我夺、互相倾轧、奔走钻营的各种丑态的写照。2你赞成作者“心远地自偏”的说法吗?明确:赞成。因为“心远”反映了诗人

    5、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有了这样的精神世界,就不会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请分析一下它成为名句的原因:明确:用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见”字也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而用“菊”象征了作者高洁的品格。小结:全诗以平易朴素的语言写景抒情叙理,形式和内容达到高度的统一,无论是写南山傍晚美景,还是或抒归隐的悠然自得之情,或叙田居的怡然之乐,或道人生之真意,都既富于情趣,又饶有理趣。如

    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那样景、情、理交融于一体的名句不用说,就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这样的句子,虽出语平淡,朴素自然,却也寄情深长,托意高远,蕴理隽永,耐人咀嚼,有无穷的理趣和情趣。4你对本诗还有哪些与众不同的见解?5学了本诗你有哪些收获?总结固趣本篇是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诗歌的主旨是展示诗人运用魏晋玄学“得意忘象”之说领悟“真意”的思维过程,富于理趣。然而,它不是枯燥乏味的哲理演绎。诗中写了悠然自得的情,也写了幽美淡远的景,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含蓄着万物各得其所、委运任化的哲理;这哲理又被诗人提炼、浓缩到“心远地自偏”、“此

    7、中有真意”等警句,给读者以理性的启示,整首诗的韵调也更显得隽秀深长。这首诗刻画了诗人的不同流俗的精神风貌。他不像一般隐士那样标榜超尘出世,而是“结庐在人境”;他置身“人境”,却能做到“无车马喧”,不染世俗之事。原因何在?诗人意味深长地说:“心远地自偏”。心静,境自静。心无杂念,即使身居闹市,也宛如在山。这深刻的道理被诗人平淡地说出,亲切感人。诗歌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飞鸟相与还”,那只在晚照中翩然归来 的鸟和那个“悠然见南山”的人,心神契合,仿佛都在这幽静的山林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学习行路难情景激趣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诗风豪放、清新、飘逸,享有“诗仙

    8、”之美称,与杜甫并称“李杜”。杜甫有诗赞曰:“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其诗作大家熟知的有静夜思秋浦歌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等。“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语),可见其影响。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行路难”是乐府古题。李白以此为题的诗有三首,大约写于天宝三年(744)。其时,作者应召人长安已两年,未能受到重用,“济苍生”“安牡稷”的愿望无法实现,愤而写了这组诗。这首诗抒写了怀才不遇的悲愤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课文所选为第一首。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诗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用(1,2,)标出诗内层次,

    9、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列出不懂之处。一、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茫然:迷惘的样子。金樽: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清酒:清醇的美酒。珍羞:珍贵的菜肴。羞:通“馐”,佳肴,美味的食物。直:通“值”,价值,价钱。箸(zh):筷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吕尚和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业,诗人借此表明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歧路:岔路。淮南子说林里说,战国时杨朱见到歧路便哭起来:路在哪里呢?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

    10、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会:当。济:渡过。沧海:大海。二、整体理解第一层(前四句):美酒珍馐,无心享用。第一层(中四句):欲为受阻,心存幻想。第一层(后四句):行路虽难,壮心不已。小结:诗的一开头,“金樽美酒”,“玉盘珍羞”,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仿佛看到了吕尚、伊尹由微贱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诗人心理上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急遽变化交替。“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传神地传达出进退

    11、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结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通过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第二步,背诵课文,梳通诗意1抽学生叙述诗意2老师评点强化译文: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

    12、山。遥想当年,姜太公溪边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小结:行路难前四句以金樽玉盘的酒宴,消除不了诗人心头的郁抑不平来写诗人内心的苦闷、寂寞和惆怅。五、六句以“冰塞川”“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的艰难和仕途的阻塞,交待了诗人惆怅的原因。七、八句写诗人面对黑暗现实,想隐退闲居,可又幻想随时能受君命,实现“安黎元”“济苍生”的宏愿。“行路难今安在?”是诗人理想抱负不能实现而发生的悲愤的慨叹和痛苦的呼号。最后两句展示了一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相信未来是非常光明

    13、的。第三步,背诵诗歌,个性解读1前四句表达了什么内容?明确:写了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写了作者的心绪茫然。2“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有怎样的表达作用?明确: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3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什么?明确: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小结:作者是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象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4在“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中,作者运用吕尚、伊尹典故的目的是什么?明确:自比吕尚、伊尹,

    14、自信终将有为。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的含义是什么?明确:尽管前路障碍重重,终将到达理想的彼岸。6本诗的主旨什么?明确: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郁愤和相信理想、相信未来的勃发情志。7你对本诗还有哪些与众不同的见解?8学了本诗你有哪些收获?总结固趣饮酒是陶渊明归隐田园后写的抒情小诗;表达了他对田园的热爱和生活在田园的安乐、惬意之情,也可从心灵安逸、远离世俗烦恼的高度来认识。唯其具有宁静安详的心态,才能有“采菊东篱下”的闲适,“悠然见南山”的自得以及看山岚雾霭飞鸟的真趣。行路难是李白借乐府古题抒发怀才不遇之感的诗篇,忿忿不平之气溢于言表。这两位诗人抒发的情感不同,除了他们的身世。追求不

    15、同的原因外,还有一个大的社会背景问题。陶渊明身处晋宋易代之际,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虽有济世情怀却不能施展,只能远离尘俗,保全“真我”;李白身处恢宏开朗的大唐盛世,士人学于人人自奋,期望施展才华成就功业,所以仍存积极进取之心。布置作业背诵己亥杂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2课时教学目的背诵己亥杂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并加以鉴赏。教学内容与步骤学习己亥杂诗情景激趣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庵,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进步思想家和诗人。他学识渊博,对于经学、史学、文学等有很深的造诣,与林则徐、魏源等结成“宜南诗社”,讲求“经世致用”的学问,主张改良内政,抵御外侮,是近代史上改良主义运动的先驱之

    16、一。他的诗,多取材于社会现实,具有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语言瑰丽,气势挺拔,颇有特色。他是晚清重要的诗人,著有定庵全集己亥杂诗是龚自珍(1792-1841)创作的一组诗集。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己亥年),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龚自珍所作诗文,共315首。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写出了作者对清朝政府不重视筹划的痛心疾首,言语之间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盐铁生计堪危。课文选自第5首。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诗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用(1,2,)标出诗内层次,

    17、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列出不懂之处。一、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浩荡: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吟鞭:诗人的马鞭。 东指:东方故里。天涯:指离别京都的距离,亦可翻译成天边,形容很远的地方。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化作春泥:变成春天的泥土。二、整体理解一、二句:写诗人愤然辞官后扬鞭东去远赴天涯。三、四句:写诗人愿像春泥般关注民众心系国家。第二步,背诵课文,梳通诗意1抽学生叙述诗意2老师评点强化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

    18、成了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第三步,背诵诗歌,个性解读1“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明确: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浩荡”形容愁思无穷无尽。作者以“白日斜”“天涯”来烘托离愁,可见诗人辞官心情的痛苦。另一方面,在作者看来,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景理交融,被视为名句而广为流

    19、传从这句诗中你会联想到什么?明确:这两句诗为读者展现了动人景象:一片片飞花离开故枝纷纷坠落,在那一丛丛花树下堆砌起来,化作红粉香泥,养护新苗新花。诗人以落花自喻,向春天发誓:我们这片落花啊,绝不是无情的废物。花落归根,最后化作春泥了,我们也还要去滋润未来的花,去孕育未来的五彩缤纷的春天。今天用此来表达为了美好事物勇于献身的精神。即使自己像花一样凋谢了,也要化作“春泥”去护花,为社会做一些有益的工作。3你对本诗还有哪些与众不同的见解?4学了本诗你有哪些收获?总结固趣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龚自珍论诗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

    20、人”(书汤海秋诗集后),他自己的创作就是最好的证明。主旨:抒发了自己辞官司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全诗移情于物,形象贴切,构思巧妙,寓意深刻。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情景激趣杜甫,字子美,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人称“杜工部”。他自幼学习刻苦,七岁时便学会做诗,到了十四五岁,其诗已备受前辈诗人的称赞。他三十五岁来到长安,本想为国家做一番事业,可是处处受到排挤、打击,就连小儿子也活活地饿死了,这苦难悲惨的遭遇,使他认识到了社会的黑暗,于是开始用诗歌反映人民的痛苦,批判封建统治者,著名的“三吏”(潼关吏新安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

    21、老别无家别)。他的诗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有“诗史”的美称,杜甫本人也被尊称为“诗圣”。此诗作于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八月。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又辗转经同谷(今甘肃成县)到了巴陵。公元760年(乾元三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公元761年(上元二年)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诗人由自身遭遇联想到战乱以来的万方多难,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诗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

    22、相关位置处。用(1,2,)标出诗内层次,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列出不懂之处。一、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秋高:秋深。怒号(ho):大声吼叫。三重(chng)茅:几层茅草。三,泛指多。挂罥(jun):挂着,挂住。罥,挂。长(chng):高。塘坳(o):低洼积水的地方(即池塘)。塘,一作”堂“。坳,水边低地。忍能:忍心如此。俄顷(qng):不久,一会儿,顷刻之间。布衾(qn):布质的被子。衾,被子。恶卧:睡相不好。裂,使动用法,使裂。丧(sng)乱:战乱,指安史之乱。沾湿:潮湿不干。何由彻:如何才能挨到天亮。彻,彻晓。庇:遮盖,掩护。寒士:“士”原指士人,即文化人,但此处是泛指贫寒的士人们。

    23、突兀(w):高耸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广厦。见(xin):通“现”,出现。足:值得。二、整体理解第一节:秋风破屋凄惨。第二节:群童欺我无奈。第三节:家贫屋漏难眠。第四节:厦庇寒士满足。第二步,背诵课文,梳通诗意1抽学生叙述诗意2老师评点强化白话译文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

    24、渐黑下来了。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第三步,背诵诗歌,个性解读1“八月秋高风怒号”的“怒”有怎样的表达作用?明确: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从而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而且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2

    25、“卷”、“飞”、“渡”、“洒”、“挂罥”、“飘转”有怎样的表达作用?明确:一个接一个的动态不仅组成一幅幅鲜明的图画,而且紧紧地牵动诗人的视线,拨动诗人的心弦。3作者群童抱茅入林去生气着急的原因是什么?明确:诗人十分穷困。小结:诗人如果不是十分困穷,就不会对大风刮走茅草那么心急如焚;“群童”如果不是十分困穷,也不会冒着狂风抱那些并不值钱的茅草。这一切,都是结尾的伏线。“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愿望,正是从“四海困穷”的现实基础上产生出来的。4“归来倚杖自叹息”,作者叹息什么?明确:叹息自己风吹屋破,无处安身,得不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叹息还有类似处境的无数穷人。5“布衾多年冷似铁

    26、,娇儿恶卧踏里裂”有怎样的表达作用?明确:通过写布被又旧又破表现自己的处境艰难,为下文写屋破漏雨蓄势。6“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几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明确:先人后己,心忧天下的思想境界。小结:杜甫身处漏雨茅屋,怎么会突发狂想,要“大庇天下寒士”呢?这和杜甫的思想是密切相关的。杜甫生长在一个“奉儒守官”的地主家庭,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对他影响非常大,使他从小就立下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志向。由于仕途不顺,生计窘迫,使他有更多的机会接近下层社会,关心民生疾苦,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的诗篇。他晚年客居成都,靠朋友接济为生,但忧国忧民之心不减,他因“

    27、茅屋为秋风所破”一事发出的不止是身世之慨,更有推己及人的博爱情怀。诗人由自己的苦难想到“天下寒士”,在这受冻的长夜,诗人首先想到的并不是自己,他甚至说:只要能看到这样的广厦,冻死也心甘情愿。总之,杜甫的感情是真挚的,是不容置疑的。7你对本诗还有哪些与众不同的见解?8学了本诗你有哪些收获?总结固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歌行体古诗。此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布置作业背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列出不懂之处。第3课时教学目的背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并加以鉴赏。

    28、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岑参(公元715770),江陵人。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其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做过宰相,所渭“国家六叶,吾门三相”。但他的伯祖父和伯父都是获罪被杀的,父亲岑植做过刺史,在岑参幼年时便已死去,由于父亲早死,家道中落,他从小便刻苦读书,以求出路。30岁中进士,授兵曹参军。时值西北边境一带战争频繁,岑参向往建功立业,曾两度从军到西北边防军队工作,有舍身抗敌的雄心壮志。晚年迁嘉州刺史,所以世称岑嘉州。56岁那年,客死于成都,有岑嘉州集传世。唐代天宝年间,李唐王朝与西北少数民族边境战事不断,许多文人也纷纷投入军人幕府,寻求个人发展,并体验到边塞紧张激烈的军旅生活和新奇独特的自然风光

    29、。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天宝十三载是岑参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节度使的僚属),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诗人在轮台送他归京(唐代都城长安)而写下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诗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用(1,2,)标出诗内层次,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列出不懂之处。一、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胡天:指塞北的天空。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各民族的通称。珠帘:用珍珠串

    30、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形容帘子的华美。罗幕:用丝织品做成的帐幕。形容帐幕的华美。这句说雪花飞进珠帘,沾湿罗幕。狐裘:狐皮袍子。锦衾:锦缎做的被子。控:拉开。瀚海:沙漠。这句说大沙漠里到处都结着很厚的冰。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惨淡:昏暗无光。胡琴琵琶与羌笛:胡琴等都是当时西域地区兄弟民族的乐器。这句说在饮酒时奏起了乐曲。羌笛:羌族的管乐器。辕门:军营的门。古代军队扎营,用车环围,出入处以两车车辕相向竖立,状如门。风掣:红旗因雪而冻结,风都吹不动了。一言旗被风往一个方向吹,给人以冻住之感。掣:拉,扯。第二步,背诵课文,梳通诗意1抽学生叙述诗2老师评点强化白话译文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嫌单薄。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二、整体理解胡地奇丽的雪景(直接描写)第一层:咏雪将士的苦寒生活(间接描写)酒宴第二层:送别


    注意事项

    本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诗五首》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