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精品教案2含教材分析.docx

    • 资源ID:13694711       资源大小:33.17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精品教案2含教材分析.docx

    1、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精品教案2含教材分析22 古诗两首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2.自学生字新词,学会“聿”字。3.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懂得不断读书,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意。2.领悟诗中蕴含的道理。三、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1、导入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第22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诗,看老师写题目。(师板书课题)2.谁来读诗题?认读“聿”字。齐读诗题,读懂了吗?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题目的?3.提到陆游,大家应该不会陌生,他是( )代著名的( )诗人。之前,我们积累过他写的哪些诗?还记得吗?选一首背一背,好吗

    2、?希望你的背诵能传递出你对这首诗的理解,传递出陆游作这首诗的心情、愿望。(生背诵)4.那么陆游想用冬夜读书示子聿这首诗告诉他的儿子什么呢?我们又能从中明白什么道理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首诗。二、学习古诗1.自己先将古诗多读几遍,看看自己读懂了诗中的哪些字、词、句,把自己知道的写在书中,等待与大家一起智慧共享。2.谁愿意来读一读古诗?指名多位读。3.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呢?说一说和大家一起共享。全班交流。4.还有自己不懂的地方吗?提出来让大家帮助你解决。生质疑。5.理解了诗意,你认为这首诗陆游想要告诉儿子的是什么呢?(板书:学习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实践)6.这首诗是作者在冬夜读书时的感想,也可以

    3、说是一种灵感,我想问一问同学们,陆游为什么突然想到要告诉他的儿子这些呢?你能走进陆游,走进他的内心想象一下,他当时是怎么想的吗?7.同学们的想象使诗歌更加立体起来、丰满起来。请大家看插图,在一个冬天的深夜,陆游在灯下专心读着书,突然有了一些感想,于是奋笔疾书,之后便叫来自己的儿子子聿,把他想到的告诉他的儿子。他会怎么说呢?用你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注意你的语气和态度。(1)指名说(2)请你用成语来形容刚才“陆游”在教育他儿子时的态度。8.请你也来语重心长地读一读古诗吧。指名读,评价。背诵。三、作业:1.背诵这首诗。2.积累陆游其他的古诗。第二课时1、导入:常常说“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那读书有

    4、那些所得呢?今天我们将通过观书有感来学会如何赏析这些名句佳作。二、赏析观书有感教师印发观书有感的赏析文章,让学生加以体会,并进一步展开讨论,哪些地方特别精彩?哪些地方有不同的见解或补充?观书有感是南宋时期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作品,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全诗在写法上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抽象的思想用具体的事物表现了出来,很有特色。如:用:“半亩方塘”比喻书本,用池塘的“水”比喻书中的知识、学问、思想;用“源头活水”比喻读书得来的新知识;用“天光云影共徘徊”来比喻读书的感受。三、四句诗人在写法上采取了自问自答的方式,给我们揭示水如此清澈的原因: 这水为什么如此清澈呢?因为源头有活水一直不停地流下来。在

    5、一问一答中,诗人用池塘中的“水“比喻书本中的知识、学问、思想,用“源头活水”比喻读书得来的新知识。这两句诗看似说明水清的原因,实际上是借此现象告诉读者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哪怕已经学到了不少知识,但如果就此不再读书了,原有的知识就会慢慢枯竭、老化、思想就会僵化,只有不断学习,知识学问、思想观念才能不断地得到充实更新。四、朗读训练1.在你们的学习中相信也有这样的体会?请把你的体会融入到你的朗读之中。自由大声朗读这首诗。2.指明学生读,大家评议。3.齐读。试着背一背。教学板书: 22 古诗两首 冬夜读书示子聿 观书有感 做学问 无遗力 写景:(前两句)以动衬静绝知此事 要躬行 议论:(后两句)洞彻

    6、事理23 学与问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教学重难点:1.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2.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教具准备:光盘、挂图、录音机。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新课。2.揭示课题:23学与问3.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二、初读指导1.自学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查字典或联系

    7、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2.检查自学情况。()认读词语。不懈探求 相辅相成 翱翔()大致交流词义。()指名读课文,读通顺。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四、写字指导1.指导要点:钥缤瞬辅翱2.学生在书

    8、上描红。五、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2.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听写词语。二、精读课文1.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自己读,思考:哥白尼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究之路的? (2) 理解“不懈追求”。(3) 简介哥白尼及其地动说。(4) 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启发学生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2.学习第3自然段。()知名朗读。()结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提问: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怎么办?()问:向谁问?()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能者为师”的理解。()引读第3自然段。3.学习第4自然段。()过渡: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

    9、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联系起来,在这方面,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小时候是怎么做的呢?()自己读第4自然段。()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理解古诗意思,知道身阔的疑问:为什么同是套话,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沈括问妈妈,妈妈是怎么回答的?()后来沈括是怎样明白其中的道理的?()从这个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4.学习第5自然段。()指名读。()讨论:学与问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3、朗读课文,总结全文,布置作业1.指名读课问。2.指名说说主要内容。3.说一说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写下来。教学板书: 23 学与问 勤学 问思结合 好问 养成习惯24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目标1.理解

    10、这里的文字指的是知识。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自然中充满各种知识,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2.理解“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等句子。教学时间:1课时一、由“文字”引出课题。1.板书“文字”。问:你知道什么是文字吗?2.还记得以前学过的课文石头书吗?除了石头,大自然中还有哪些事物有文字呢?揭示课题。二、自学课文。要求:1.读通、读顺课文。2.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3.弄懂为什么用“大自然的文字”作为课文题目。三、检查自学情况。1.开火车分节朗读课文。正音,评议。2.交流字词的意

    11、思。铁砧星座罗盘3.说说为什么用大自然的文字作为课文题目?四、引导学生琢磨、体味重点句子,让学生体会从小怎样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1.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举了哪些例子说明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对人类的作用,划出有关句子。2.交流勾画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认识。如:“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征兆,应该离它远些才好。”从这句话我知道了云也是大自然的文字,飞行员可以根据砧状云的位置预测到雷雨,及时避开它,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3.朗读课文2-6自然段。概括主要内容。(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可以辨别方向,观察气象,了解历史的沧桑。)4.认识大自然的文字有很多的好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呢?自由读

    12、课文最后一段,想一想。指名说一说。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五、小结课文,拓展延伸。1.小结课文。谈一谈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2.拓展延伸。你还收集到大自然的哪些文字?四人小组交流。各组指定人员向全班汇报。六、课后实践活动。各学习小组把收集到的资料汇集起来,出一份以大自然的文字为主题的小报。七、作业完成练习册教学板书 24 大自然的文字25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一、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凭借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让学生了解报纸的一般内容,阅读报纸的一般方法,读报的好处。教育学生养成读报的好习惯。二、教学重难点:懂得为什么要养

    13、成读报的好习惯以及怎样才能养成读报的好习惯。三、教学时间:1课时一、导入课文。师述:有件事情也许就发生在你的身边,也许就是你的爸爸、妈妈,也许是你的爷爷、奶奶,他边读报纸边烧菜,报纸还没读完,焦味却已充溢房间-原来读报读得着迷了,把锅里煮的佳肴忘到九霄云外,鸡鸭鱼肉变成了一堆黑炭。二、初读课文。1.自学课文,要求读准生字字音,理解生词的意思,读通课文。2.检查自学效果。(1)生字:佳肴(yo) 上瘾(yn) (2)理解词语:充溢 佳肴 诚然 惊天动地 回肠荡气 层出不穷 诱惑 陶冶 良师益友(3)指名朗读课文。三、根据问题自学课文:1.出示问题:(1)报纸上有魔力吗?为什么这么说?(2)报纸上

    14、有什么东西这样令人着迷呢?(3)该怎样读报呢?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方法?(4)读报还要注意些什么呢?(5)这篇文章给你什么启发呢?2.生自学后,交流。四、了解全文的结构,整体感知课文1.了解结构。第一段(1-3自然段):每天读报的好处。第二段(4-5自然段):怎样读报。第三段(6-7自然段):读报的收益。2.大家交流读报的好处以及收益。3.理解:(1)原来读报读得着迷了,把锅里煮的佳肴忘到九霄云外,鸡鸭鱼肉变成了一堆黑炭。写出了读报入迷的程度,也说明报纸作为人的一种精神需求,有时会超出人对物质的需求。(2)这样,报纸就天天有新内容,每天都会给你新的感受,新的启示。这里连用了三个“新”字,第一个“新

    15、”表示报纸的时效快,紧跟时代和社会,后两个“新”说明人们不断地通过报纸了解社会,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五、了解课文的写作特色1.全文用了不少问句,比如:“报纸竟有这么大的魔力吗?”“报纸上有什么东西这样令人着迷?”等,这些放在自然段的开头的问句,揭示了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也提醒了读者对这一问题的注意。2.篇末点题。3.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全文,发出号召,点明写作本文的用意。教学板书:25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每天读报有好处怎样读报才有效读报收益有多少第七单元 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这个单元的主题为“读书有方”,安排了古诗两首、学与问、大自然的文字和养成读报的好习惯四篇课文,分别从不同角度讲述了人们在认

    16、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求知的过程、方法以及重要意义。古诗两首,选取了我国南宋时期两位著名诗人陆游和朱熹教导世人读书的心路历程及方法,给我们提供了关于读书的真知灼见。学与问以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和中国古代科学家沈括的两则故事分别讲述了在求取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勤学好问,将知识同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并且教育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将“学”与“问”结合起来,从小就要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大自然的文字则是一篇生动的说理文。它告诉我们,大自然也有自己独特的“文字”,这些“文字”记载了自然变幻无穷的历史进程。瑰丽神奇的大自然到处都是学问,人们只有对大自然有更深刻地认识和了解,才能利用大自然的规律更好地创造生

    17、活。养成读报的好习惯主要讲述了日常生活中读报的重要性。它告诉我们报纸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通过报纸我们能获取丰富的知识。作者在文中也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去读报,读报要注意什么问题?督促我们从小养成读报的好习惯。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让学生明白读书的方法及重要性,让学生进入知识的海洋,以灌溉其心灵,陶治其情操。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的课文。背诵古诗两首。2学会本单元课文中的13个生字,其中绿线中的2个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本单元教了许多学习的方法,要引导学生不仅要了解这些方法,更要把这些学习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主动地学习,勤学好问,爱读报,会读报,养成在

    18、自然中、生活中留心学习的好习惯。4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能够对语文课本的故事进行相关的补充阅读和链接,达到自由写作,发表自己的感想的目的。5通过语文与生活,让学生了解“煮书”的含义及“煮书”的做法,进一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6诵读与积累:旨在让学生理解古今贤文的基础上,懂得读书对于学习的重要性。7在本次口语交际的学习中,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读自己喜欢的书,在推荐中学会表述自己的理由,学会推荐图书,培养口语表达能力。8继续学习写钢笔字和毛笔字。三、教学重点本单元教了许多学习的方法,要引导学生不仅要了解这些方法,更要把这些学习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主动地学习,勤学好问,爱读报,会读报,养成在自然中、生活中留心学习的好习惯。四、教学难点1本单元教了许多学习的方法,要引导学生不仅要了解这些方法,更要把这些学习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主动地学习,勤学好问,爱读报,会读报,养成在自然中、生活中留心学习的好习惯。2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能够对语文课本的故事进行相关的补充阅读和链接,达到自由写作,发表自己的感想的目的。五、课时安排古诗两首 2课时学与问 2课时大自然的文字 2课时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2课时习作7 2课时练习7 3课时


    注意事项

    本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精品教案2含教材分析.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