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于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docx

    • 资源ID:13687246       资源大小:46.09KB        全文页数:2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关于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docx

    1、关于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关于成都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一、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10年是“十一五”最后一年,也是我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起步之年。在市委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和支持下,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各项部署,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奋力推进三次产业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扎实推进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全面推进扩大开放年各项工作,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完成了市十五届

    2、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年度计划。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得到国家肯定并纳入全国“十二五”规划纲要进行推广。全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如下:地区生产总值5551.3亿元,增长16.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4255.4亿元,增长5.7 %(剔除灾后重建因素后增长1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417.6亿元,增长18.8%。出口138.7亿美元,增长32.0%。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1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26.9亿元,增长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35元,增长11.7%;农民人均纯收入8205元,增长15.1%。城镇新增就业15.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

    3、.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3。人口自然增长率2.5。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情况如下:(一)经济持续向好发展1、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连续20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一季度、上半年、一至三季度、一至四季度的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增长18.3%、16.8%、15.3%、15%,增幅一直稳定在15%以上,是近17年来的第二高增速。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5.1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480.9亿元、增长19.8%,第三产业增加值2785.3亿元、增长11.8%。2、三大需求持续增长。一是投资保持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在去年高基数的情况下,仍然保持增长,比计划增加755.4亿元。二是社会消费

    4、稳定增长。在促进消费政策的持续作用下,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定增长,达到2417.6亿元,增长18.8%。三是出口大幅增长。随着世界经济形势总体复苏,全市出口大幅增长,达32.0%。3、重大项目支撑作用明显。全年实施585项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87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33.7%,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44.1%,发挥了重大项目对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支撑作用。4、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一是财政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6%,其中,税收收入完成372.2亿元,增长31.5%;非税收入完成154.7亿元,增长48.3%。基金预算收入987.4亿元,增长115.3%。二是城乡居民

    5、收入稳步增长。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35元,增长11.7%;农民人均纯收入8205元,增长15.1%。三是民间投资增长加快。全年民间投资2564.8亿元,占全市投资的比重达60.3%,比去年同期提高6.3个百分点。四是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5512.6亿元,增长27.2%;实现利润357.8亿元,增长41%;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97.1%。(二)灾后恢复重建取得决定性胜利1、灾后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全市灾后重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28.9亿元,占估算总投资的93.9%。对口援建项目380个完工376个。城乡住房重建全面完工,分别累计完成4.3万套

    6、和13.7万套,建成灾后重建集中居住点749个。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重建基本完成,169所中小学校和239个卫生重建项目投入使用,电力、通讯、交通等重建项目全面竣工,全省首个灾后重建重大项目成都至都江堰铁路建成运营,二王庙古建筑群抢救保护工程全面完成。“新家园、新生活、新风尚”文明活动深入开展,建成农村新型社区180个。完成50万亩大熊猫栖息地为主的生态修复工程,灾区生态环境加快改善。2、灾区经济振兴发展。灾区产业重建项目推进顺利,工业403个、农业16个重建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投资116.8亿元和53.5亿元;旅游重建项目开工18个,完成投资20.4亿元;商贸服务和粮食流通重建项目开工906个,

    7、完工率98.4%。灾区旅游和绿色生态农业加快发展,都江堰“10万亩现代生态农业集聚区”、“闽彭产业园”等合作园区加快建设。都江堰、彭州、崇州、大邑等重灾市县三次产业全面恢复并超过震前水平。3、抗击山洪泥石流灾害取得胜利。面对“8.13”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充分运用抗击特大地震灾害成功经验,立即启动防汛应急预案,及时协调组织救援力量和落实监测防范责任,加强水情、气象监测和地质灾害排查,全力解救被困人员,妥善转移安置受灾群众8.4万人。千方百计恢复交通、电力、通信和供水等基础设施,保证了灾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尽快恢复。(三)试验区建设深入推进1、规划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研究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8、二个五年规划的基本思路,按进度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 “九化”规划原则和规划建设导则,构建了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的城乡空间布局和“一区两带五楔六廊”的城市发展格局。编制了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规划纲要、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和11条示范线规划以及城市绿道系统建设规划。修订完善市域现代交通体系规划和新农村规划建设技术导则,在全国首创乡村规划师制度。推进成都经济区等区域规划合作。2、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化。按照合理划分事权、管理重心下移和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进一步向五城区下放了规划、国土、建设、城管等管理权限。研究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的办法和措施,促进

    9、社会资本向农村流动。实施全域成都城乡统一户籍改革,推动市域城乡居民自由迁徙。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加强重要期货交易品种交割库等资本市场建设,扩大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范围,组建成都农商银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管办分离取得实质性进展,建立市医管局,在13个区(市)县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试点。文化体制改革继续深化,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加快,组建西部首家综合性文化产权交易所,成都音像出版社、时代出版社、市杂技团转企改制有序推进。3、农村“四大基础工程”进一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取得重大成果,确权颁证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长久不变”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建立集体公益林

    10、生态保护资金制度,核实发放耕保基金19.6亿元。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成效明显,市本级财政下拨专项资金4.3亿元,实施项目34002个。土地综合整治稳步实施,初步建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指标交易制度,实施土地整理项目95个,新增耕地7.8万亩。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加快完善,村民议事会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水平不断提升。(四)产业跨越发展势头强劲1、战略功能区建设起步良好。着眼于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完成了全部市级战略功能区总体规划和核心区的城市设计。建立健全市县两级统筹推进市级战略功能区管理体制和分级负责、整体联动的长效工作机制。49个县级功能区建设同步推进。市级功能区引进重大项目167个,完成

    11、投资795亿元。新能源产业功能区获批国家新能源产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和新能源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新材料产业功能区获批国家高性能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2、服务业发展加快。全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785.3亿元,增长11.8%,获批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和国家高技术服务产业基地。一是金融中心建设加快推进。中国人寿等28家金融机构集聚金融总部商务区,新增澳新银行等7家中外资金融机构,驻蓉金融机构银行达到46家,保险公司54家,证券公司42家;建立国内首家合资消费金融公司,获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首家本地保险公司锦泰财保获批成立,成都银行新增重庆分行等3家分行,新增A股上市公司5家。二是商贸物

    12、流中心建设全面推进。航空物流园区、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等重点物流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开通成都至班加罗尔直飞客运航线,第三方和第四方物流发展迅速;商贸业提升发展,实施“中调”战略,总部经济发展迅速,仁恒置地等16个重大商贸项目竣工投用,成都国际商贸城、百扬大厦等121个重大商贸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三是旅游业繁荣发展。获批首批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新增国家3A、4A级旅游景区10个,接待国内外游客6818.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03.9亿元,分别增长22.3%和20.5%,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美食之都称号。四是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出台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工作实施意见,房屋交易成交量回归理性,全年累

    13、计成交商品房2938万平方米,比2009年减少22%;其中,中心城区成交1133万平方米,比2009年减少37%;全市商品住房成交均价为5759元/平方米,同比上涨17.8%。五是会展、软件等产业加快发展。成功举办西博会等会展节庆活动382个,会展业直接收入32.4亿元,同比增长26.9%;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22亿元,增长34.7。3、工业经济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40.1亿元,增长23.6%。一是重点产业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机械汽车等六大重点行业完成增加值1258.5亿元,增长23.8%。二是重大工业项目扎实推进。完成工业投资1301亿元;实施亿元以上重大

    14、工业项目425个,完成投资684亿元,其中,一汽丰田搬迁、神钢“创百亿”迁扩建等182个项目投产达产,彭州石化、一汽大众二期等143个项目加快建设,富士康等95个促进开工项目动工建设。三是重点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取得进展。全市88户大企业大集团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300亿元,增长33%;新增神钢、一汽丰田、水电七局等销售收入过百亿企业3户,全市超百亿企业10户;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深入实施,制定扶持鼓励政策,支持微型企业发展,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较上年增加300户。四是工业集中发展区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91亿元,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获批设立,成都经开区列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4、农

    15、业稳定发展。农业增加值285.1亿元,增长4.1%。一是农业生产保持稳定。新增节水灌面26万亩,全市粮食总产量274.8万吨,蔬菜、水果、花卉、茶叶、肉类、禽蛋等产量保持稳定。二是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实施农业项目746个,完成投资227亿元;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0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25个,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33个、标准化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230个,获批全国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新增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认证161个,新增国家和省级农产品名牌44个。三是农业和农村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步伐。彭州濛阳农产品批发市场、三联家禽市场等农业物流基地初步建成,基层农业

    16、综合服务站启动建设128个,其中建成投用49个。同时,4万亩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林业产业总产值268.9亿元。新解决农村3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五)发展方式转变步伐加快1、结构调整大力推进。实施高端发展战略,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步伐。一是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编制完成现代服务业规划和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引导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二是强力推进产业集中集约发展。完善工业集中发展区“一区一主业”产业定位和工业项目投资强度控制指标及土地容积率、产出效益等控制标准,工业集中度达到74.7%,同比提高4.5个百分点。制定推进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的实施意见,

    17、推动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三是企业技术进步加快推进。全市完成技改投资1000亿元,工业新产品产值率达21%,规模以上高技术工业企业达到445家,高技术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4.7%。三次产业结构由2009年的6.9:46.5:46.6调整为目前的5.1:44.7:50.2。2、自主创新积极推进。以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为载体,系统推进了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和企业创新。建设科技应用创新平台,加快建设高性能纤维测评平台、中试实验室及光伏中心、物联网、太阳能、工业设计等一批产业共性技术平台,引进和培育中科院成都物联网产业研究发展中心、成都新能源产业研究院、成都新材料产业研究院等一批研发机

    18、构,构建新能源汽车、医疗器械等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实施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国家半导体照明示范应用工程,加大对新药创新、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云计算、物联网等重点领域技术攻关,新增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基地12家、重点实验室6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72家。继续推进和完善科技保险创新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参保科技保险126亿元。全年通过知识产权质押为企业提供融资1.6亿元。全市专利申请量31261件、25981件,继续保持全国前列、中西部第一。3、节能减排扎实推进。一是健全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强化节能减排责任制,分解下达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健

    19、全环保准入机制、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和严格的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从源头上控制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二是扎实做好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加强嘉陵电厂等重点企业的监管,关停落后产能企业168户。三是深入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中心城区18条重点河道综合治理加快推进,集中式饮水源地环境保护全面加强,完成50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主要河道水质不断改善。四是大力治理大气环境。大力实施结构调整和清洁能源改造,实现三环路内全面“禁煤”,开展裸土覆盖、道路硬化、绿化带提档降土“三大工程”建设,实施机动车环境标志管理,开展饮食服务业油烟污染专项治理,强化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中心城

    20、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6天,比去年同期增加1天。荣获“国家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低碳中国贡献城市”、“最具竞争力的低碳产业基地城市”称号。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节能减排任务。(六)开放和合作成效显著1、招大引强取得实效。围绕高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引进带动产业升级的大企业大集团。新签约引进德州仪器、戴尔、联想、SK集团、富士康、仁宝、纬创等重大项目374个,其中完成注册261个,新增世界500强企业12家,累计落户我市的世界500强企业达189家。成功举办第五届中国欧盟投资贸易合作洽谈会、商界领袖成都论坛、中央企业成都合作发展论坛、跨国公司成都行等投资促进活动,新加坡四

    21、川创新科技园落户我市。实际利用外资64.1亿美元,增长43.2%,实际到位内资1932.3亿元,增长33.5%。2、对外经贸和交流合作取得良好成绩。一是对外贸易大幅增长。实现进出口总额246.6亿美元,增长38.6%,其中出口138.7亿美元,增长32.0%,进口107.9亿美元,增长48.0%。新批外商投资项目294个,增长37.6%,合同外商直接投资金额达49.8亿美元,增长197.9%,外贸服务体系创新、国际市场拓展等对外贸易工程深入实施。完成境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6.8亿美元,增长19.7%,完成彭州外派劳务基地建设。二是对外交流合作持续推进。成功举办“世博会成都日”、“全球招募

    22、熊猫守护使”等重大国际交流营销活动,“中央选送赠澳大熊猫”活动圆满成功,与英国谢菲尔德缔结友好城市,与澳大利亚珀斯等5座城市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国际友好城市增至13个,荣获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合作奖。3、成都经济区一体化步伐加快。成都经济区合作机制初步完善,先后签订了10个多边合作协议和4个次区域合作协议,成都、资阳和眉山实现区域通信并网共用长途区号。共建工业园区取得实质性进展,成资、成眉、成阿等合作工业园区初具规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3.9亿元,引进项目78个,其中超亿元项目44个。成绵乐城际铁路、成简快速通道、三岔湖旅游快速通道等跨行政区域的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科技文化、医疗卫生、劳动保障、环

    23、境保护、广播电视、工商、食品药品监管等领域合作积极推进。成凉经济合作深入推进,组织企业参加“第六届中国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投资说明会暨项目签约仪式”。同时,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区域城市合作进一步加强,穗蓉异地就医结算顺利实施。(七)城乡现代化建设和管理取得良好成绩1、现代田园城市示范线建设进展良好。11条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线和100个示范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完成示范线内城乡规划设计,优先安排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一般场镇改造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等项目,配套实施113个现代农业产业化项目。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步推进农村新型综合社区建设,21个土地综合整治示范点建设顺利实施,1.4万农村居民居住

    24、条件得到改善。同时,积极打造健康绿道体系,示范项目基本完工,世界遗产廊道健康绿道体系投入使用。2、综合交通通信枢纽加快建设。实施了一批重大交通设施项目,西部综合交通主枢纽地位基本形成。机场设施方面,双流机场第二跑道和机场新货站建成使用,新航站楼建设进展顺利。铁路方面,成昆铁路货运外绕线、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成运营,成绵乐客专、成都东客站、成蒲铁路、成都至都江堰铁路彭州支线等项目加快实施,成渝客专、成雅铁路、火车北站扩能改造和铁路“一中心三基地”项目顺利启动。高速公路方面,第二绕城、成德绵、成自泸、成安渝、成德南等5条高速公路开工建设,邛名高速建成投运。通信设施项目建设全面加快,成都电信1G国

    25、际直达数据专用通道开通,“无线成都”综合应用平台、万国数据存储与容灾系统等项目建成投用,成都超级计算中心二期、物联网示范应用等工程加快推进,成都互联网同城直联试验网运行良好,3G网络基本覆盖全域成都。3、现代化城市风貌逐步呈现。一是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力度加大。中心城区“两轴四片”新开工项目19个,完成投资220亿元,东郊企业生活区危旧房改造惠民工程、城中村改造分别完成投资10.2亿元和32亿元。二是市政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进展顺利。地铁1号线顺利投运,地铁2号线加快建设,川陕路改造工程竣工,机场路东延线上跨红星路南延线立交桥、三环路龙潭立交桥、天府大道新会展中心下穿隧道等建成通车,中心城区42座人

    26、行天桥建成投用,打通断头路7条。自来水六厂C厂建成投产,高压架空下地、电力虹桥工程完成13公里。城乡消防、农田水利、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三是县城和优先发展重点镇建设扎实推进。完善重点镇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重点镇建设完成投资264亿元,一般场镇改造完成投资30亿元,黄龙溪、平乐、街子等古镇建设成效明显,新居工程安置房和新型社区分别新增竣工230万平方米、216万平方米。四是绿化生态建设步伐加快。开工建设滨江路、三环路等健康绿道示范段,继续实施“三绿工程”、公园景观打造提升、198区域生态环境等生态建设工程,加强572.4万亩天然林管护,完成龙泉山脉8万亩生态植被恢复年度任务,新增绿地

    27、面积9700亩。4、城乡环境改善成效明显。中心城区主要干道和重要街区风貌整治扎实推进,人民南路、滨江路综合整治全面完成,人民北(中)路、蜀都大道等城区干道两侧建筑外立面、广告店招和景观照明综合整治基本完成。智能交通综合数据枢纽建设方案编制完成,公安交管指挥中心一期工程完成基本项目建设,在中心城区推行错时上下班。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新增公交专用道12条、公交车1200辆、出租车1000辆、公交场站11个。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扎实推进,深入开展“除陋习、树新风”专项行动,实施“五十百千环境优美示范工程”,城乡结合部、铁路沿线等区域环境进一步改善。积极推进数字化城管市域全覆盖。流浪乞讨管理成效明显。(八)

    28、民生持续改善1、就业优先战略深入实施。进一步完善创业带动就业、特殊情况下紧急就业援助、加强农民工就业等政策措施。以创建全国创业型城市为抓手,实施 “五大创业工程”和 “十项特别培训就业行动计划”,发放就业培训券20万张。鼓励多种形式就业和创业。深入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等“四项创建活动”,积极为富士康、仁宝等重大招商项目提供人力资源保障服务。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5.6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1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2、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深入实施城乡一体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和城乡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险

    29、办法,不断扩大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面,完成农民工综合社会保险向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转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348万人、168.5万人、712.4万人、371.7万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和法律援助水平进一步提高,被授予“中国爱心城市”称号。为全市109.1万人次发放各类计划生育奖励扶助金1.6亿元。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启动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发放廉租房租赁补贴2万户,新增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房源1.5万套,中心城区经济适用住房实现按需建设、保障供给,收入准入线由家庭年收入4万元提高到5

    30、万元,改善了近2.8万户困难群众家庭住房条件。实施第二轮农村扶贫开发计划。3、城乡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深入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促进城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不断完善城乡现代教育体系,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办学水平。加快推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满覆盖工程,推进名校集团发展、城乡教育互动联盟、城乡百校结对等工作,组建中小学名校教育集团117个,完成77个乡镇农村标准化中心幼儿园建设。深入实施职业教育攻坚。市属高校服务地方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全面推进。4、人民群众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实施农村孕妇分娩补助、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阳光

    31、救助等民生工程,免费为170万农村已婚育龄妇女提供生殖健康普查。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和叶酸片登记发放率分别为99%、97%,全市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较2009年分别下降5%、22%。在全国率先实行医疗救助社区首诊制度,完成330万人免费健康体检。初步建立基本药物制度,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全面完成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实施“单方农业人口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聆听和谐健康工程。实施“运动成都”全民健身计划,成功举办现代五项世锦赛、女子足球亚洲杯等国际赛事。市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市儿童福利院综合楼、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5、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深入实施基层公共文化“两

    32、馆一站一室”建设,加快建设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成都博物馆新馆、成都东区数字音乐公园等重大文化设施,创建全国民办博物馆发展示范城市取得突破。“盲村”直播卫星覆盖工程全面完成,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工程积极推进。成功创建首个全国版权示范城市,成功举办第二十届全国书博会、第三届中国(成都)道教文化节等文化活动。6、社会管理继续加强。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积极推进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初步建立覆盖城乡的物业管理服务体系。改革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办法,锦江区社会组织登记备案双轨制试点进展顺利,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社区管理机制逐步形成。开展涉及群众利益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完善群众信访工作逐级负责制和“大调解”工作体系,推行群众信访事项网上公开受理回复,城乡一体法律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平安成都建设有力推进,创新流动人口、特殊人群、虚拟社会管理,开展城乡结合部、公共复杂场所治安整治,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交通、消防、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严厉打击哄抬价格等不法行为。及时化解和妥善处置“42”柏木河垃圾污染事件等突发性公共事件。被授予全国人民防空先进城市。201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总体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在:一是投资拉动为主的局面还未从根本上改变,社会资金投资情况还不


    注意事项

    本文(关于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