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六章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docx

    • 资源ID:13686278       资源大小:68.68KB        全文页数:5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六章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docx

    1、第六章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目 录第一节 概 述 11基本概念 11.1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11.2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 11.3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2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类型和特征 12.1事故的类型(见图6-1-1) 12.2事故的特征 13.本地区可能出现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13.1重金属污染 13.2氯气、氯化氢泄漏及氨氮污染 14.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危害与影响 25.预防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对策 错误!未定义书签。5.1、广泛宣传,提高认识 错误!未定义书签。5.2、预防为主,安全第一 错误!未定义书签。5.3、加强应急监测的能力建设 错误

    2、!未定义书签。5.4、建立紧急救援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 放射性污染事故应急监测 21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1.1基本概念 错误!未定义书签。1.2放射本底来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1.3放射防护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2.放射性污染事故的特点与分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2.1辐射事故的基本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2.2辐射事故的分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3 核事故的应急监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3.1监测内容(见图6-2-1)。 错误!未定义书签。3.2监测仪器 错误!未定义书签。3.2应急监测(略)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 毒气泄漏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 51概述 51.1有毒有害气体对环

    3、境污染的特点 52毒气泄漏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2.1毒气泄漏事故应急监测的开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2.2典型毒气泄漏事故的应急监测 6第四节 有毒化学品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 131概述 132有毒化学品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 132.1有毒化学品事故应急监测的开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2.2典型有毒化学品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 13第五节 爆炸性环境事故的应急监测 181概述 181.1燃爆危险性物质的种类 181.2 爆炸的分类 181.3 爆炸的基本特征 192爆炸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 192.1爆炸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开展 192.2典型的爆炸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开展 1

    4、9第六节 溢油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 241概述 241.1溢油的概念 241.2溢油的特点 242.2溢油事故的主要类型及特征 242.3溢油的应急监测 24第七节 腐蚀性物质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 251概述 251.1腐蚀性物质的分类 251.2腐蚀性污染物的分析方法 262、腐蚀性污染物造成的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 262.1 用于处理处置酸碱腐蚀性废物和物质的筛选原则 272.2酸碱灼伤的急救措施 272.3酸性腐蚀性污染物的处理处置 272.4碱性腐蚀性污染物的处理处置 27第八节 农药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 281 概述 281.1健康危害 281.2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282农药污染事故的类型与

    5、特点 283农药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 293.1农药对农产品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处置 293.2农药对水源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处置 293.3 农药对大气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处置 29第九节 衡阳市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监测能力 301应急监测基本配置 302存在问题 302.1设备老化、试剂过期 302.2设备配置尚不能满足要求 313 建议 31第六章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第一节 概 述1基本概念1.1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不同于一般的环境污染,它没有固定的排放方式和排放途径,都是突然发生、来势凶猛,在瞬时或短时间内大量的排放污染物质,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和破坏,给人民的生命和国

    6、家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恶性事故。1.2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 是环境监测人员在事故现场,用小型、便携、简单、快速检测仪器或装置,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对下述内容:污染物质的种类;污染物质的浓度;污染的范围及其可能的危害等做出判断的过程。2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类型和特征2.1事故的类型(见图6-1-1) 图6-1-1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类型2.2事故的特征事故的特征主要有形式的多样性、发生的突然性、危害的严重性、处理处置的艰巨性。3.本地区可能出现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3.1重金属污染衡阳市是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化工等企业很多,涉铅、镉、砷较多。据2009年8月全市环境安全隐患

    7、大排查调查,初步统计全市涉铅、镉、砷、铬企业有175家,因此重金属污染是衡阳市的一项重要安全隐患。衡阳市重金属污染重点区域主要为:常宁市松柏工业区、衡南县松江工业区和衡东县大浦工业园。3.2氯气、氯化氢泄漏及氨氮污染衡阳市城区东北部分地下有较厚的盐层,以盐卤为资源形成了制盐、烧碱、盐酸、氯气、AC发泡剂、PVC、纯碱等产业。这些产业主要聚集在茶山坳、金甲岭和松木工业园。氯气、氯化氢泄漏及氨氮污染也是衡阳市的一项重要安全隐患。3.3 有机磷农药污染湖南莱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湘华化工厂、金雁化工厂生产有机磷农药有30多年的历史,目前主要生产乙酰甲胺磷、盐酸苯肼、乙基氯化物、稻瘟灵等剧毒农药或中间体。

    8、生产过程、产品储运等的爆炸、泄漏是衡阳市的一项重要安全隐患。4.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危害与影响、生命威胁与健康影响、经济损失、造成社会不安定因素、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第二节 应急监测方案1 点位布设、采样及样品的预处理1.1 布点原则由于污染事故发生时,污染物的分布极不均匀,时空变化大,对各环境要素的污染程度各不相同,因此采样点位的选择对于准确判断污染物的浓度分布、污染范围与程度等极为重要。一般地,点位的确定应考虑以下因素:事故的类型(泄漏、爆炸、火灾等)、严重程度与影响范围;事故发生的地点(是否为饮用水源地、水产养殖区等敏感区域)与人口分布情况(是否在市区等);事故发生时的天气情况,尤其是风向

    9、、风速及其变化情况。考虑以上的因素,应急监测的布点原则是 :采样断面(点)的设置一般以突发性环境化学污染事故发生地点及其附近为主,同时必须注重人群和生活环境,考虑对饮用水源地、居民住宅区空气、农田土壤等区域的影响,合理设置参照点,以掌握污染发生地点状况、反映事故发生区域环境的污染程度和污染范围为目的;对突发性环境化学污染事故所污染的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和土壤均应设置对照断面(点)、控制断面(点)、对地表水和地下水还应设置削减断面,尽可能以最少的断面(点)获取足够的有代表性的所需消息,同时需考虑采样的可行性和方便性。1.2 布点采样方法1.2.1 对于环境空气污染事故(1)尽可能的在事故发生地就

    10、近采样,并以事故地点为中心,根据事故发生地的地理特点、盛行风向及其他自然条件,在事故发生地下风向影响区域、掩体或低洼地等位置,按一定间隔的圆形布点采样,并根据污染物的特性在不同高度采样,同时在事故点的上风向适当位置布设对照点。在距离事故发生地最近的居民住宅区或其他敏感区域应布设采样点。采样过程中因注意风向的变化,及时调整采样点位置。(2)对于应急监测用采样器,应经常予以校正(流量器、温度计、气压表),以免情况紧急时没有时间进行校正。(3)利用检气管快速监测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范围,现场确定采样流量和采样时间。采样时,因同时记录气温、气压、风向和风速,采样总体积应换算为标准状态下的体积。1.2.2

    11、对于地表水环境污染事故1 监测点位以是故发生地为主,根据水流方向、扩散速度或现场具体情况进行布点采样,同时应测定流浪。2 对江、河的监测应在事故发生地、事故发生地的下游布设若干点位,同时在事故发生地的上游一定距离布设对照断面(点)。3 对湖(库)的监测应在事故发生地、以事故发生地为中心的水流方向的出水口处,按一定间隔的扇形或圆形布点,并根据污染物的特性在不同水层采样。4 在沿海和海上布设监测点位时,应考虑海域位置的特点、地形、水文条件和盛行风向及其他自然条件。1.2.3 对于地下水环境污染事故1 应以事故发生地为中心,根据本地区地下水流向采用网格法或辐射法在周围2km内布设监测井采样,同时视地

    12、下水主要补给来源,在垂直于地下水流的上方向,设置对照监测井采样。2采样应避开井壁,采样瓶以均匀的速度沉入水中,使整个垂直断面的各层水样进入采样瓶。3 若用泵或直接从取水管采集水样时,应先排尽管内的积水后采集水样,同时要在事故发生地的上游采集一个对照样品。1.2.4 对于土壤污染事故(1)应以事故地点为中心,在事故发生地及其周围一定距离内的区域按一定间隔圆形布点采样,并根据污染物的特性在不同深度采样,同时采集未受污染区域的样品作为对照样品。必要时,还应采集在事故地附近的作物样品。(2) 在相对开阔的污染区域采取垂直10cm的表层土。一般在10m10m范围内,采用梅花形布点方法或根据地形采用蛇形布

    13、点方法(采样点不少于5个)。(3) 将多点采集的土壤样品除去石块、草根等杂物,现场混合后取12kg样品装在塑料袋内密封。1.2.5 对于固定污染源或流动污染源监测布点应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在生产污染物的不同工况(部位)下或不同容器内分别布设采样点。1.2.6 对于化学品仓库火灾、爆炸以及有害废物非法丢弃等造成的环境化学污染事故,由于样品基体往往极为复杂,此时就需要采取合适的样品预处理方法。1.2.7 对于所有采集的样品,应分类保存,防止交叉污染。现场无法监测的项目,应立即将样品送至实验室分析。样品必须保存到应急行动结束后,才能废弃。1.3 监测频次的确定原则上,采样频次主要根据现场污染状况确定

    14、。事故钢发生时,可适当加密采样频次,待摸清污染物变化规律后,可减少采样频次表6-2-1 应急监测频次的确定原则监测点位应急监测频次跟踪监测频次环境空气污染事故空气事故发生地初始加密(数次/天)监测、随着污染物浓度的下降逐渐降低频次连续两次监测浓度均低于空气质量标准值或已接近可忽略水平为止空气事故发生地周围居民等敏感区域初始加密(数次/天)监测、随着污染物浓度的下降逐渐降低频次连续两次监测浓度均低于空气质量标准值或已接近可忽略水平为止空气事故发生地下风向34次/天或与事故发生地同频次(应急期间)23次/天,连续2、23天空气事故发生地上风向对照点23次/天(应急期间)地表水环境污染事故江、河事故

    15、发生地及其下游初始加密(数次/天)监测、随着污染物浓度的下降逐渐降低频次连续两次监测浓度均低于空气质量标准值或已接近可忽略水平为止湖(库)事故发生地、受影响的出水口24次/天(应急期间)连续两次监测浓度均低于空气质量标准值或已接近可忽略水平为止江、河上游,湖(库)事故发生地对照点1次/天(应急期间),以平行双样数据为准近海海域监测点24次/天,随着污染物浓度的下降逐渐降低频次连续两次监测浓度均低于空气质量标准值或已接近可忽略水平为止地下水污染事故地下水事故发生地中心周围2km内的水井初始12次/天,第3后,1次/周直至应急结束连续两次监测浓度均低于空气质量标准值或已接近可忽略水平为止地下水流经

    16、区域沿线水井初始12次/天,第3后,1次/周直至应急结束连续两次监测浓度均低于空气质量标准值或已接近可忽略水平为止地下水事故发生地对照点1次/天(应急期间),以平行双样数据为准土壤污染事故事故发生地受污染区域1次/天(应急期间),随着污染物浓度的下降逐渐降低频次1次,应急结束后对照点1次/天(应急期间),以平行双样数据为准1.4 监测项目的选择首先,可根据事故的性质、现场调查情况初步确定应监测的污染物。其次,可利用检测试纸、快速检测管、便携式检测仪等分析手段,确定应监测的污染物。 第三节 毒气泄漏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1概述1.1有毒有害气体对环境污染的特点1.1.1污染范围广 有毒气体能随风扩散

    17、一定距离,给事故现场周围尤其给下风向的人、牲畜、植物等造成一定伤害。1.1.2污染中毒途径多 毒气可通过多种途径引起人、畜中毒。如可通过吸入中毒;皮肤接触引起中毒;也可因误食(饮)受污染的水或食物引起中毒。1.1.3受气象、地形条件的影响大从气象条件说,风速大,有毒气体易被吹散,起到稀释和减少毒害作用。下雨时有毒气体可被冲走。从地形条件讲,高山可阻挡有毒气体的传播,森林使有毒气体滞留而增加了毒害作用和持续时间。2典型毒气泄漏事故的应急监测2.1氯气泄漏的应急监测2.1.1氯气污染与中毒氯是一种强烈的刺激性气体。主要作用于支气管和细支气管,也可作用于肺泡。导致支气管痉挛,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周围炎,

    18、吸入大量时引起中毒性肺水肿。氯气对人的急性毒性如表6-3-1所示。表6-3-1 氯气对人的急性毒性浓 度反 应mg/m3ppm30001000吸入少许可能危及生命300100可能造成致命性损害120-18040-60接触30-60min,可能引起严重损害9030引起剧咳186刺激咽喉3-91-3有明显气味,刺激眼、鼻1.50.5略有气味0.060.02嗅觉阈浓度2.1.2应急监测方法(1)便携式气体检测仪 ATJ C16(2)快速化学分析方法-荧光黄检测管法:原理:当含氯的空气经过用荧光黄和溴化钾溶液处理过的硅胶表面时,置换出溴,溴与荧光黄反应,生产红色的化合物,改变了指示粉的颜色。变色柱的长

    19、度与氯气的浓度成正比,根据这个关系定量测定氯气。制备:称取1.5g溴化钾、0.05g荧光黄和0.5g碳酸钾溶于50ml水中,再加入0.5ml 10%的氢氧化钾溶液。把此溶液与甘油、水等体积混合,制成荧光黄弱碱性溶液作为指示液。在蒸发皿中每5g 80100目硅胶加入2ml指示液,搅拌均匀,使指示粉自然干燥、装管。选内径2.42.5mm,长180mm的玻璃管,两端用脱脂棉固定并熔封。用标气标定,制成浓度标尺。干扰:卤素、氨、盐酸蒸汽、二氧化氮及氯胺对测定有干扰。2.1.3应急处理措施食盐电解生产:必须备有足够的压缩泵,保持电解槽和管道的负压。注意各部门用氯的平衡,以免压力骤增,氯气大量外逸。氯化反

    20、应必须密闭生产,加强设备维护检查,防止跑、冒、滴、漏。抢修设备必须戴防毒面具。液氯贮存筒须防热。钢瓶灌装不得超重,注射密封。处理含氯废气或废水,可用石灰或氢氧化钠做吸收液。急性中毒者须立即移到新鲜空气处静卧,注意保暖,松解外带,吸氧。皮肤灼伤按酸灼伤处理。2.2硫化氢泄漏的应急监测2.2.1硫化氢污染与中毒表6-3-2 不同浓度硫化氢对人体的影响浓度(mg/m3)接触时间毒性反应1400立即30min昏迷并呼吸麻痹而死亡,除非立即人工呼吸急救。于此浓度时嗅觉立即疲劳,毒性与氢氰酸相近1000数秒钟很快引起急性中毒,出现明显的全身症状。开始呼吸加快,接着呼吸麻痹而死亡。7601560min可能引

    21、起生命危险发生肺水肿、支气管炎及肺炎。接触时间更长者可引起头痛、头晕、激动、步态不稳、恶心、呕吐、鼻咽喉发干及疼痛、咳嗽、排尿困难等全身症状。3001h可引起严重反应,眼及呼吸道粘膜强烈刺激症状,并引起神经系统抑制,6-8min即出现急性眼刺激症状,长期接触可引起肺水肿7015012h出现眼及呼吸道粘膜强烈刺激症状,长期接触可引起亚急性或慢性结膜炎,吸入2-15min即发生嗅觉疲劳而不再嗅出臭味,浓度越高,嗅觉疲劳发生越快3040随臭味强烈,仍能耐受,这是可能引起局部刺激及全身症状的阈浓度47中等强度难闻臭味0.4明显嗅出0.035嗅觉阈值2.2.2应急监测方法(1)便携式气体检测仪 ATJC

    22、16(2)常用快速化学分析方法-醋酸铅检测管法原理:吸附在硅胶上的醋酸铅能和硫化氢气体迅速反应,生产褐色的硫化铅,利用这一反应制成长式检测管定量测定硫化氢。制备:称取1.5g醋酸铅溶于10ml 2%醋酸中,按1:1的比例加入10ml 2%氯化钡溶液,然后用水稀释至100ml。制成指示液。每2g处理好的80100目的硅胶放在蒸发皿中加入1ml配好指示液,不断搅拌使指示粉自然干燥到颗粒之间互不粘附。装入内径2.33.0mm,长150mm玻璃管,装入80mm长的指示粉,两端用脱脂棉固定,熔封。用标准气进行标定,制作浓度标尺测定检测管。干扰:硫醇类物质对测定有干扰2.2.3应急处理措施在进行下水道、蓄

    23、粪池、井底作业时,注意通风换气。在进行可疑作业环境以前,可放入小动物观察有无硫化氢中毒现象。或用醋酸铅试纸(浸20%醋酸铅酒精容易)暴露于现场空气中30min,观察变色情况。1220mg/m3绿黄至棕色;2060mg/m3棕黄至棕褐色;60150mg/m3棕褐至黑色。注意当环境中有磷化氢或锑化氢时,也会出现相似反应,需加以鉴别。必须进入有接触高浓度硫化氢危险的场所时,应另有人在危险区外监护,作业人员需戴防毒面具,身上缚以救护带,并准备其他救生设备。急性中毒者应尽快将移至新鲜空气处,严密观察呼吸功能。窒息者立即施行人工呼吸或吸入5%二氧化碳的氧气。在口对口进行呼吸急救时,施行者要避免直接吸入患者

    24、呼气,防止中毒。除注射强心剂和呼吸兴奋剂外,有抽搐时可注射鲁米那等;给昏迷患者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及半胱氨酸、谷胱甘肽、细胞色素C和维生素C。眼损害立即用清水或2%碳酸氢钠冲洗,再用4%硼酸水洗眼并滴入灭菌橄榄油。2.3氨泄漏的应急监测2.3.1氨污染与中毒氨对人体的毒性见表6-3-3表6-3-3 氨气对人的毒性浓度(mg/m3)时间(min )反应3500-7000可即时死亡1750-450030可危及生命700立即唳咳553强烈刺激现象,可耐受1分钟175-35028鼻和眼刺激,呼吸和脉搏加速140-210尚可工作,但有明显不适140眼和上呼吸道不适,恶心、头痛70-14030可以正常工作7

    25、0呼吸变慢,皮肤电阻逆转67.2鼻咽有刺激感9.845无刺激作用3.5可以识别气体0.7感觉到气味2.3.2应急监测方法(1)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器 ATJC16(2)常用快速化学分析方法-溴酚蓝监测管法原理:用溴酚蓝酒精溶液浸渍瓷粉,制成桔黄色指示粉,在氨的作用下,变成蓝灰色。根据变色长短定量测定氨的浓度。制备:在玻璃容器中放入6080目洗净干燥的瓷粉,没10g瓷粉加入1ml 1%的溴酚蓝酒精溶液,不断搅拌。拌匀后,使其自然干燥,直至酒精全部挥发,制成氨指示粉,装管,熔封,标定。干扰:酸、碱及胺类蒸气有干扰作用。2.3.3应急处理措施急性中毒者应脱离现场,给氧气吸入,控制肺水肿发生,保持呼吸道的

    26、通畅。在治疗过程中应防止喉头水肿或痉挛,防止溃烂的气管内膜脱落而造成窒息,特别在中毒后2448小时内容易发生。皮肤污染和灼伤,可用大量水及时冲洗,再用硼酸溶液洗涤,此后可按一般灼伤处理。2.4磷化氢泄漏的应急监测2.4.1磷化氢的毒性人接触时在1.44.2mg/m3,即闻到烂鱼气味,10 mg/m3接触6小时有中毒症状。在409846mg/m3,30分钟至1小时致死。2.4.2应急监测方法(1)便携式气体检测仪-ATJC16(2)常用快速化学分析方法-硝酸银检测管法原理:用硅胶吸附硝酸银,遇到磷化氢后,硝酸银与磷化氢反应生成黑色的磷化银,该指示粉变色柱的长和磷化氢的浓度成正比,依此定量测定磷化

    27、氢的浓度。制备:在蒸发皿中放入100ml 0.25%的硝酸银溶液,然后加入15g 6080目处理好的硅胶,同时不断搅拌至硅胶颗粒互不粘附为止。作为指示粉将其装入内径2.62.7mm,长120mm的玻璃管中,装70mm长,两端用玻璃纤维固定并熔封,以100ml/min的采样气速进气100ml,进行标准气标定,制定浓度标尺。水分影响大,应在采样管路中放入装有氯化钙的吸湿管除去水分,放在暗处保存。干扰:硫化氢、砷化氢、锑化氢 气体对测定有干扰。2.4.3应急处置措施急性中毒时,一般对症治疗及给保肝药物。注意水和电解质平衡。预防与及时处理脑水肿、肺水肿。有心律紊乱者,可试用阿托品。误服磷化锌中毒者,先

    28、服1%的硫酸铜液每次一匙,至呕吐为止。在用1;5000高锰酸钾洗胃给予活性炭吸附,硫酸镁导泻。忌服油脂类食物。凡酸类与金属接触时,有生成硫化氢的可能,注意通风、密闭、防止吸入。磷化锌、磷化铝贮藏时,应防潮、防火、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防护口罩内可装高锰酸钾。2.5氰化氢泄漏的应急监测2.5.1氰化氢污染与中毒氰化物主要用于电镀业(镀铜、镀金、镀银),采矿业(提取金、银)粮仓烟熏灭鼠,制造各种树脂如硝基丙烯酸类单体,制造已二胺及腈类。也可作为中间产物产生,在焦炭炉中也可产生氰化氢。表6-3-4是氰化氢中毒的毒性。表6-3-4 氰化氢(吸入)中毒的毒性暴露时间(min)伤害浓度(mg/l)半致死浓

    29、度(mg/l)致死浓度(mg/l)0.50.51.01.52.02.510.40.50.71.550.150.20.30.40.5150.10.150.20.32.5.2应急监测方法(1)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器 ATJ C16(2)常用快速化学分析方法甲基橙检测管法:原理:氰化氢蒸气与用氯化汞和甲基橙溶液处理过的硅胶作用,生产粉红色变色柱,根据变色柱的长度定量测定氰化氢。制备:取10g 80100目处理好的硅胶放入蒸发皿中,加入1.5ml 2%的氯化汞乙醇溶液,再加入3ml 0.02%甲基橙乙醇溶液,搅拌均匀。放入60的真空干燥箱中抽真空干燥。然后将指示粉装入内径2.3mm,长160mm的玻璃管中

    30、,指示粉柱长85mm,两端用脱脂棉塞紧,熔封。根据不同浓度取100ml标准气标定检测管,并制出相应的浓度标尺。联苯胺检测管法原理:用联苯胺溶液和醋酸铜溶液处理过的指示粉与氰化氢蒸气反应后,指示粉由白色变成蓝色。根据变色柱的长度定量测定氰化氢。制备:在100ml蒸馏水中放入0.2g碱性联苯胺,加热使联苯胺溶液,在加入0.3mg 40%醋酸溶液,搅拌均匀,然后和醋酸铜溶液以1:1的比例混合,制成指示液。称取2g粒度为6080目的处理好的硅胶放入蒸发皿中,在加入1.5ml指示剂,不断搅拌,均匀后在干净空气中自然干燥半小时。装入内径为2.5mm,长50mm的玻璃管中,指示粉柱长20mm,用脱脂棉将两端塞紧,熔封。使用时,在20秒内采样180ml。这种检测管应及时使用,否则指示粉将在短期内失效。根据得到的变色柱长度立即查表6-3-4得到氰化氢的浓度。表6-3-5 氰化氢浓度表变色柱长2.03.05.


    注意事项

    本文(第六章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