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最新智能汽车行业HUD专题研究报告.docx

    • 资源ID:13665025       资源大小:212.65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最新智能汽车行业HUD专题研究报告.docx

    1、最新智能汽车行业HUD专题研究报告2021年智能汽车行业HUD专题研究报告 导语据测算,2020 年 HUD 行业市场空间为 13.32 亿元,此后 HUD 整体渗透率提升,且 AR-HUD 的 渗透率提升带动 HUD 产品均价提升,HUD 行业的市场空间快速扩张,预计至 2025 年 HUD 行业 市场空间将提升至 193.6 亿元左右,2017-2025 年市场空间复合增长率为 46.6%左右。1 HUD 产业链、技术壁垒分析1.1 HUD 基本概念及成像原理HUD(Head Up Display,抬头显示系统)是将车速、油耗、胎压等行车重要信息投影到前方挡 风玻璃上的一套显示系统。HUD

    2、 最早应用在战斗机上,旨在降低飞行员低头查看仪表的频率,使 得飞行员能在保证正常驾驶的同时,观察到各项重要指标并接收地面传输的信息,从而提升飞行 的安全性和便捷性。1988 年,通用汽车率先将 HUD 技术应用到汽车上,随后奔驰、宝马、奥迪 等豪华车厂商陆续在产品中配置 HUD。HUD 主要是基于安全性,即将驾驶员的注意力集中在前 方道路,避免因低头观察仪表而忽视前方路况,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HUD 主要由投影单元及成像载体构成,投影单元中集成了反射镜、投影镜、投影仪、调节电机及 HUD 控制单元等,成像载体主要是半透明树脂玻璃(C-HUD)和汽车前挡风玻璃(W-HUD 和 AR-HUD)

    3、。HUD 的成像原理是:控制单元从汽车数据总线获取车速、导航等信息,转换为光信 息从投影仪发出,经过反射镜反射到投影镜上,再由投影镜投射到前挡风玻璃,最终人眼将看见 的是玻璃前方数米的虚像。1.2 HUD 成像部分是核心HUD 的产业链上游是零部件企业,下游是整机企业。HUD 整体可以分为成像部分、投影部分、 软件部分,其中成像部分是 HUD 产业链上游的核心。成像部分包括 PGU(Picture generation unit,图像生成单元)、成像芯片和光源。PGU 是 HUD 的成像装置,具有 4 条不同的技术路线。目前 TFT-LCD 的 PGU 厂商主要包括日本的京瓷、JDI 以及国内

    4、的京东方、天马、信利等,DLP 厂商包括德州仪器以及国内的水晶光电、广景视睿等, MEMS 激光扫描厂商包括 Microvision、丰宝电子等,LCOS 厂商包括 Digilens、Waveoptics 和一 数科技等。成像芯片是成像部分的核心壁垒,目前主流的 TFT-LCD 和 DLP 芯片技术分别被爱普生和德州仪 器垄断,议价能力较强。HUD 的光源以 LED 光源为主,为保证清晰的显示效果需要足够的发光亮度,主要供应商包括斯 坦雷、欧司朗和日亚化学等。投影部分主要包括光学镜面和挡风玻璃。HUD 需要使用自由曲面投射镜和特殊处理挡风玻璃,因 此技术壁垒较高。光学镜面主要供应商包括舜宇光学

    5、、富兰光学、亮宇光学等,挡风玻璃主要供 应商包括福耀玻璃、圣戈班、旭硝子、康宁等。软件部分主要包括车载地图、导航系统、语音系统等。HUD 整机企业通常会向软件商购买软件系 统后整合到 HUD 中,成本占比较低,主要供应商包括四维图新、斑马智行、XX地图、高德地图 等。HUD 整机企业是对上游零部件和软件进行软硬件整合,形成完整的 HUD 解决方案提供给整车企 业的厂商。国外 HUD 整机企业发展较早,产品与技术相对成熟,日本精机、电装、大陆、伟世 通、博世等国外企业占据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近年来国内 HUD 整机企业逐渐成长,华阳集团、泽 景电子、中国台湾怡利等成熟企业开始为国内车企提供 HUD

    6、 产品,并积极布局 AR-HUD。国内还成 立了大量的 HUD 初创公司,包括未来黑科技、锐思华创、乐驾科技、疆程技术等,部分产品有望 在国内外车企上实现量产。1.3 HUD 技术壁垒及难点目前主流的前装 HUD 存在诸多技术难点,对于 HUD 的成本控制和产品升级而言是挑战。(1)自由曲面投射镜。汽车前挡风玻璃是无对称性的自由曲面,自由曲面会使成像出现扭曲。如果 HUD 投射的图像是正常无扭曲的,那么在投影到前挡风玻璃上后,人眼将看到发生畸变的图 像。解决方案是将 HUD 系统中的投影镜也做成自由曲面,拟合前挡风玻璃以抵消图像畸变。为了 形成精确图像,自由曲面投影镜需要极为精密的制造仪器和技

    7、术,例如德国大陆的 HUD 投影镜采 用注塑成型方法生产,容差控制在 5 微米以下,需使用万级甚至十万级无尘室车间。(2)特殊挡风玻璃。普通的前挡风玻璃使用夹层结构,由双层玻璃与内部 PVB 夹层组成,如果 将 HUD 图像直接投射到前挡风玻璃上容易出现重影,影响显示效果,因此需要对挡风玻璃进行特 殊处理。目前的主流解决方案有两种: 楔形 PVB 膜方案。将 HUD 前挡风玻璃的内部 PVB 膜 制成楔形,使挡风玻璃呈现上厚下薄的形态,能够消除重影现象。 镀膜方案。在前挡风玻璃上 镀透明纳米膜,其与偏振光的组合作用能够在消除副像的同时增强主像,提高主副像之间的亮度 比值,从而消除重影。与楔形膜

    8、方案相比,镀膜方案开发周期更短,能实现更大的图像尺寸。(3)VID、FOV 和视野盒大小。VID(Virtual Image Distance,虚拟图像距离)即人眼到图像焦 点的距离。在实际驾驶过程中,驾驶者通常关注前方 20 米左右的路况,VID 过小将导致 HUD 的 显示图像与道路不在同一平面上,此时人眼需要在道路和 HUD 图像之间来回切换、调整焦点,导 致驾驶者视觉疲劳。FOV(Field of View,视场角)和视野盒大小,即成像的可视角度和成像大小。可视角度和成像 大小越大,可显示的信息就越多。VID、FOV 和视野盒大小直接影响显示效果,也是 HUD 产品最 重要的参数,例如

    9、 AR-HUD 产品需要达到 10的水平 FOV 以及 7.5 米以上的 VID,而目前主流 的 W-HUD 产品仅实现 6的水平 FOV 和不到 3 米的 VID。为了实现更大的 VID、FOV 和视野盒大小,需要让投影虚像在光机内反射足够的距离,这将提高 HUD 的结构复杂度和体积,增加整体成本,目前成像距离、大小和 HUD 体积、成本之间的权衡 是车载 HUD 普及的一大挑战。(4)亮度和散热。HUD 的显示效果由投影光线的亮度和环境光亮度共同决定,汽车前方的环境 光通常很强,尤其是在太阳直射的时候。为实现全环境清晰显示,一方面需要提高 HUD 的发光亮度,通常要求达到 10000nit

    10、s,作为对比液晶电视的峰值亮度一般为 1000nits;另一方面汽车也会 面临阴天、隧道、夜晚等较暗的驾驶环境,始终保持高亮度显示会对人眼造成伤害,因此 HUD 需 要实现根据光感不同自动调整亮度的功能。HUD 通常布置在车载仪表前方,直接暴露在太阳光下,阳光倒灌问题要求 HUD 具备良好的耐高 温性能;此外 HUD 的高亮度需要大光源支持,这对于 HUD 内部散热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 HUD 散热性能不佳,在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下(例如车规 85环境)容易造成光学和电子元件的损坏, 影响 HUD 使用寿命。为提升散热性能,HUD 厂商通常采用大面积散热孔、贴敷导热硅胶片等散 热设计。德州仪器在

    11、其 HUD 样机中使用全金属结构辅助散热,但成本将增加。1.4 四种主流 HUD 投影技术HUD 投影技术由图像生成器形成图像,通过一系列光学手段将图像放大、拉远后呈现在驾驶员前 方。目前 HUD 使用的投影技术主要有 TFT-LCD 投影、DLP 投影、MEMS 激光扫描投影和 LCOS 投影四种。TFT-LCD 投影技术以 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作为 HUD 的投影单元,投影原 理是 LED 背光源发光,随后以电场控制液晶分支的旋转方向,从而改变光的行进方向和呈现颜色 来成像。TFT-LCD 由于技术基本成熟、成本较低,成为当前最主流的 HUD 投影

    12、技术方案,广泛 应用于 W-HUD 产品中。然而 TFT-LCD 存在投影距离较近、耐高温性能较差等问题,在 AR-HUD 产品上的应用需要攻克以上难题。目前德国大陆、华阳集团、水晶光电等企业已经或正在研发 TFT-LCD 的 AR-HUD 产品,有望在中低端车型上应用。DLP(Digital Light Processing,数字光处理技术)是美国德州仪器(TI)的专利技术。在 DLP 投 影技术中,图像是由 DMD(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数字微镜器件)产生的。DMD 集成 50- 130 万个微型镜片,每个镜片代表 1 个像素,通过控制镜片的转动来反射需要

    13、的光,同时通过吸 收器来吸收不需要的光,实现对图像的投影。DLP 具有高亮度、高对比度和高分辨率等优点;工 作温度区间-40 - 105,满足车规级要求;能够实现 5 米以上的成像距离,满足 AR-HUD 的宽视 角工作场景,因此成为当前 AR-HUD 的最优解决方案。但由于 DLP 投射的是整个屏幕,为改善 显示效果需要针对不同的挡风玻璃定制高精度的反射非球面镜,导致整体成本较高。DLP 是目前 最受认可的 AR-HUD 技术路径,日本精机、德国大陆、华阳集团、泽景电子等国内外知名厂商均 采用了 DLP 方案。MEMS 激光扫描投影是将激光模组与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

    14、hanical Systems,MEMS) 结合的投影显示技术方案。MEMS 投影技术属于扫描式投影显示,在 MEMS 扫描振镜扫过显示区 域时 RGB 彩色激光二极管将同步施以脉冲,将图像直接投射于挡风玻璃上。MEMS 投影技术采 用聚焦的激光束投射图像,不需要重新对焦,因此能大幅度简化光学系统的尺寸和复杂度、降低 整体成本,同时实现较高的对比度和亮度。但 MEMS 投影目前仍然存在两个问题:(1)分辨率 不高导致图像较为模糊,并且改善分辨率成本较高;(2)激光二极管耐高温性较差,目前难以 实现车规级应用。目前仅有先锋、松下等少量厂商的 HUD 产品应用 MEMS 激光扫描投影技术, 国内新

    15、锐企业锐思华创自主研发了具有高分辨率、高亮度和高可靠性的 AR-HUD 激光扫描成像模 组 OpticalCore。LCOS(Liquid Crystal on Silicom,硅基液晶)投影技术是一种基于反射式的微型矩阵液晶显示技 术。LCOS 投影原理与 LCD 投影类似,区别是 LCD 投影是利用光源穿过 LCD 来调光,属于穿透 式;而 LCOS 投影机中是利用反射的架构,属于反射式。与 TFT-LCD 和 DLP 相比,LCOS 具有 体积小、光利用效率高、分辨率高等优势,已经应用于 Google Glass 上。但硅基液晶目前尚无法 量产,导致 LCOS 的成本过高,目前难以在量产

    16、车型上应用。国内另一家新锐企业一数科技坚持 “自主创新 国产替代”的战略,成功自研以 LCOS 为基础的 AR-HUD 解决方案。2021 年 4 月 18 日,华为在 HI 新品发布会上发布了一系列新智能化部件及解决方案,其中包括华 为自研的 AR-HUD。作为华为智能座舱系统的重要一环,华为希望将 HUD 的功能从提供车况、 导航信息升级为绝佳的影音娱乐场景,让用户享受 AR-HUD 带来的驾驶安全辅助与沉浸式视觉体 验。华为 AR-HUD体积仅为 10L,而 DLP式的 AR-HUD体积普遍超过 12L;规格方面,华为 AR-HUD 提供 13 5的超大视角、7.5 米的成像距离以及最大

    17、 70 寸的虚像成像尺寸,能够在主驾驶位 上覆盖三车道导航,在副驾驶位上成为影音娱乐的大投影屏;分辨率可达 1920640,并支持 2K 高清画质。为适应强光直射环境,华为 AR-HUD 最大亮度可达 12000nits,远超目前主流的 8000nits。投影技术方面,华为 AR-HUD 没有采用主流的 TFT 和 DLP 技术,而是凭借自身在 ICT技术上的积累,采用 LCOS 技术结合 ODP 光学芯片、多反空间光学技术、AR 引擎等,能够在强 光直射、温度较高时维持工作。此外,目前的 AR-HUD 需要对前挡风玻璃进行特殊处理以消除重 影,华为 AR-HUD 能够在普通挡风玻璃上应用,从

    18、而大幅降低硬件成本。2 HUD 产品形态:未来 AR-HUD 是发展趋势HUD 目前存在三种产品形态,分别是 C-HUD、W-HUD 和 AR-HUD。C-HUD 以后装市场为主, W-HUD 和 AR-HUD 适用于前装市场。C-HUD(Combiner HUD,集合型抬头显示系统):以一块外置的半透明树脂玻璃作为投影成像的载体,投影成像距离小于 2 米,成像大小 6-8 寸。受制于成像大小,C-HUD 显示信息多为车速、 油耗、距离等数字信息。C-HUD 由于价格较低、安装便利,曾经在后装市场热销。然而,CHUD 存在以下缺点:(1)成像区域不大,信息量有限;(2)投影距离较近,驾驶员在行

    19、车过程 中视线频繁远近切换容易导致晶状体疲劳,不利于平稳驾驶;(3)外置的树脂玻璃在汽车发生 事故时可能对驾驶员造成二次伤害。基于这些缺陷,C-HUD 逐渐被汽车市场淘汰。W-HUD(Windshield HUD,挡风玻璃型抬头显示系统):以汽车的前挡风玻璃作为投影成像的 载体,与C-HUD相比投影成像距离与成像大小均有所增加,支持显示天气、娱乐、电话接入、周 围路况等更多信息。W-HUD 光学结构较为复杂,并且需要对前挡风玻璃进行特殊处理以避免重 影,因此成本较高。目前 W-HUD 技术已较为成熟,成为市场主流的 HUD 产品,广泛应用于中高 端车型中,并逐渐往中低端车型普及。AR-HUD(

    20、Augmented Reality HUD,增强现实型抬头显示系统):与 W-HUD 同样使用前挡风玻 璃作为投影成像载体,相较 W-HUD 具有更远的成像距离及更大的成像区域。AR-HUD 通过 AR 技术与 HUD 结合,能够将行车信息与实际场景结合,类似于 3D 投影一样把车况信息和导航信息 动态呈现在驾驶员视线区域内。AR-HUD 还能够结合 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在驾驶员视 线中直观地呈现交通灯预警、跟车距离预警、车道偏离预警等信息,使驾驶员能够迅速作出反应, 保障行车安全。与 C-HUD 和 W-HUD 相比,AR-HUD 宽广的成像距离和显示区域能够融入更多的信息,显示效

    21、果 更好;并且 AR-HUD 能将信息的单独显示升级为指引性显示,使 HUD 信息更易理解、更有科技 感,更能满足消费者对智能网联汽车的期待;未来 AR-HUD 还可能承载车内一部分功能的交互, 实现看视频、听音乐等影音娱乐功能。综合以上,HUD 源于对安全的需求,AR-HUD 因汽车智能 化浪潮成为未来的主流发展方向。目前 AR-HUD 的大规模量产仍然存在许多难点:(1)AR-HUD 需要对道路实况进行解析建模, 再把 HUD 需要显示的信息精准的投影到前方对应的位置,确保人眼、HUD 显示面、真实道路在一条视线上,才能达到最佳的 AR 显示效果,这需要精确的算法和强大的运算能力。(2)包

    22、括高 精地图在内的 AR-HUD 的相关配套设施仍未成熟,制约了 AR-HUD 的发展。(3)HUD 存在阳光 倒灌的问题,并且 AR-HUD 对投影单元的耐高温性要求相对 W-HUD 更高,目前成熟的 TFT 投影 技术的耐高温性较差,无法满足高规格 AR-HUD的耐热要求,而耐热较好的 DLP技术成本较高, 难以在中低端车型普及。(4)目前的 HUD 均采用两级反射的光学结构,在这样的结构下,为追 求更大的 FOV、更远的 VID,需要更大的非球面反射镜,导致 AR-HUD 的整体体积非常大,通常 达到 12L 以上,难以在中小车型上应用。华阳集团正在开发的光波导技术不需要复杂精密的两级

    23、反射结构,能够大幅减小 AR-HUD 体积,实现在 A 级车型上搭载。3 HUD 市场空间较大,AR-HUD 成长性高以国内狭义乘用车销量、HUD 整体渗透率、各类 HUD 产品占比及各类 HUD 产品单价为基础,测 算历年中国 HUD 行业及三类不同 HUD 产品的市场空间。对于乘用车销量,2020 年中国狭义乘用车销量为 1928.8 万辆,同比下滑 6.8%,系 2020 年发生 疫情导致销量下滑,预计 2021 年及以后疫情得到控制,整车市场回暖,乘用车销量将有明显回 升,假设 2021 年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 10%左右,此后年均增长 4%左右,测算中国历年狭义乘用 车销量。对于 HU

    24、D 的渗透率,当前行业整体渗透率不足 5%,根据亿欧智库,2021 年 HUD 渗透率将提升 至 10%左右,至 2025 年将提升至 30%左右;根据盖世汽车,2025 年 HUD 渗透率将提升至 40% 以上。HUD 能够使行车过程更加安全,当前越来越多车型开始搭载 HUD 产品,随着消费者的接 受度提升,预计 2021 年后 HUD 行业渗透率将快速提升。对于不同 HUD 产品占比,根据佐思产研,2017 年时行业内主要以 W-HUD 和 C-HUD 为主,且出 货量占比中 W-HUD 占比约 80%,C-HUD 约 20%。随 AR-HUD 技术的逐步成熟,当前已经有奔 驰等外资车型搭

    25、载 AR-HUD,但是总体渗透率仍然维持在 5%以内。预计未来随着更多车型搭载 AR-HUD,AR-HUD 的占比将快速提升,C-HUD 由于视觉效果不佳、行驶过程中稳定性不足等原 因,市占率将逐步下降。对于 HUD 单价,AR-HUD 当前价位相对较高,W-HUD 次之,C-HUD 整体价位偏低。根据观研 天下,假设 2017 年时 W-HUD 单价约为 1600 元,C-HUD 单价约为 415 元,AR-HUD 单价约为 3500 元左右,此后由于产量提升产生规模效应,HUD 成本下降,各类产品的单价也将逐年下降。据测算,2020 年 HUD 行业市场空间为 13.32 亿元,此后 HU

    26、D 整体渗透率提升,且 AR-HUD 的 渗透率提升带动 HUD 产品均价提升,HUD 行业的市场空间快速扩张,预计至 2025 年 HUD 行业 市场空间将提升至 193.6 亿元左右,2017-2025 年市场空间复合增长率为 46.6%左右。AR-HUD 凭借渗透率提升及较高的单车价值量,AR-HUD 市场成长空间较大。4 竞争格局:现阶段外资为主,国内企业市占率有望快速提升4.1 目前以外资为主,自主企业凭借性价比优势其市占率有望提升从全球范围看,HUD 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很高,以德国、日本、美国企业为主。日本精机作为全球 HUD 龙头企业,占据全球 HUD 领域 55%的市场份额,大幅

    27、领先其他企业;其次是德国大陆,占 据 18%的市场份额;日本电装占据 16%的市场份额,其他企业如美国伟世通、德国博世及日本矢 崎均占据小部分份额,综合来看,全球前六大 HUD 厂商占据 HUD 行业 97%的市场份额,行业集 中度很高。中国 HUD 市场上的主要参与者包括外资企业和自主企业两类,外资企业是全球范围内的 HUD 行 业领先者,主要包括日本精机、电装、伟世通、大陆等,国内的参与者包括华阳集团、怡利电子、 泽景电子、华为、未来黑科技等。从配套及量产的情况看,进入国内的外资企业都已经和其他的车企合作配套 HUD 产品并实现量 产,综合实力较强,具备了较为丰富的合作配套经验;国内自主企

    28、业中,主要是华阳集团、泽景 电子、怡利电子、水晶光电四家当前实现了为车型配套 HUD 并量产,整体实力较强;其他的公司 产品和技术尚在研究开发阶段,例如衍视科技、车萝卜等公司属于初创型企业,尚未配套量产车 型,华为主要在进行 AR-HUD 产品研发。从现有的配套车企及车型看,国外的 HUD 企业主要为外资及合资车企配套,国内的 HUD 企业主 要为自主车企配套。日本精机、大陆和电装作为全球 HUD 市场份额前三的企业,拥有广泛的配套车企及车型。日本精 机的合作方主要是德系和日系车企,具体包括宝马、通用、奥迪、奔驰、本田、马自达等,大陆 集团主要为德系和美系的车企配套,包括宝马、奔驰、奥迪、大众

    29、、福特等,电装偏向于为日系 车企配套,以丰田、现代、马自达等为主。自主的 HUD 企业更多是为自主的车企配套,少量配套宝马、大众等外资车企,中国台湾怡利电子为吉 利、红旗、大众配套,泽景电子当前合作的车企包括蔚来、吉利、大众等,华阳集团主要依托长 城、广汽、北汽、东风日产、长安等客户,目前 HUD 产品已经应用于长城 F7、长城 WEY、长城 哈弗等多个品牌及车型。在 W-HUD 与 AR-HUD 领域,外资企业都有产品布局,根据各公司披露的产品参数,大陆集团、 伟世通等外资企业的 W-HUD 产品性能更为优异。具体来看,伟世通推出了不同版本的W-HUD,其中最高成像距离能够达到 5米的上限,

    30、在各企业 中达到最远成像距离,更能够适应人眼的调节;该产品拥有 9*3的视场角,使驾驶员能够观 察到更大的 W-HUD 画面;在亮度方面达到 15000cd/平方米,视觉体验更佳,整体看综合实力在 W-HUD 中领先。大陆集团的某款产品同样能够实现 4.5 米的成像距离和 9*3的视场角,表现 不俗。国内企业中大部分 W-HUD 产品成像距离在 3 米以内,视场角相对外资 HUD 更小,同时虚 像亮度也不如外资产品,产品性能方面仍然有一定差距。HUD 成本包括产品的光学零部件等硬件成本以及人工费用、运输费用、研发费用、销售费用等, 国内企业凭借本土化布局能够更有效降低成本,例如泽景电子在西安布

    31、局研发中心,在上海布局 商务、市场部门,充分利用当地资源降低生产、研发及销售环节成本。在配套服务方面,部分国 内 HUD 企业已经提供了产品落地全环节的完善服务,根据 36 氪,在为车企配套 HUD 产品的过 程中,泽景电子会帮助客户建立产品定义、设计产品标准、定义检测方法,并为客户提供检测设 备,服务覆盖产品落地的全环节,还和车企的造型、质量等多部门沟通,确保客户以合适的方式 安装和使用 HUD,通过上述操作泽景电子能够提供优质服务,提升整车厂的粘性与合作意愿。国 内企业有望凭借本土化形成的成本优势及更加及时周到的服务切入合资产业链,从而获得合资车 企 HUD 新订单。4.2 自主企业提升市

    32、占率的路径选择国内自主 HUD 企业主要包括华阳集团、泽景电子、怡利电子、华为等,随着 HUD 行业不断发展, 各家企业在 HUD 不同的维度上存在差异,将导致市场份额变化,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能够凭借不 同的发展路径去抢占更多市场份额。国内自主 HUD 企业实现市场份额的突破主要依赖于三条路径,分别是产业链延伸能力、HUD 产 品及技术布局、配套车企合作情况。产业链延伸能力表示企业向上下游产业链的延伸,例如在光学领域所具备的技术能够使企业在 HUD 的研发中具备更强竞争力,从而实现市场份额的突破;HUD 技术路线更加多样、技术实力较强的企业能够研发出更有竞争力的 HUD 产品,通过新产品 实现市场份额提升;配套车企合作更多的企业具备量产经验,更容易获得新的 HUD 产品订单,从 而实现市场份额突破。(1)产业链延伸能力HUD 集光学设计、结构设计以及软件算法等技术于一体,具备较高的技术门槛,同时要和整车厂 定点配套,需要对光学和整车行业都有深刻理解,因此需要考验 HUD 企业的上游产业链延伸能 力,增强光学领域的积累有利于产品研发。泽景电子成立于2015年,创始人张波曾经在兵工科研所、微软任职,出来创业后曾经选择创办软 件公


    注意事项

    本文(最新智能汽车行业HUD专题研究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