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六年级科学下册14.docx

    • 资源ID:13626360       资源大小:229.87KB        全文页数:3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六年级科学下册14.docx

    1、六年级科学下册146-43-六科-026六年级科学 第1课 放大镜一、填空1放大镜又叫(凸透镜),有(放大)(聚光)的作用。放大镜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2放大镜的构造(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3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4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5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它是(英国)(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6(培根)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7(水滴)和(装水的透明容器)都有放大镜的作用。8凸透镜的(凸度越大)

    2、,放大倍数越高,放大倍数与(镜面的凸度)有关,与(镜面的大小)无关,每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固定的。9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楚(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二、问答1应该怎样正确地使用放大镜呢? 答:方法一:镜动,目、物不动 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方法二:物动,目、镜不动 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2放大镜的镜片和能放大物体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特点?(或:放大镜为什么能放大物体?人们把放大镜叫做凸透镜?) 答:因为放大镜和能放大的器具是中间凸起,而且透明,光线通过凸透镜产生折射,所以可以放大物体。6-43-

    3、六科-027第2课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一、填空1昆虫的眼分(单眼)和(复眼),复眼是由许多(小眼)组成,各种昆虫的复眼数目(不同)。苍蝇、蜻蜓、蜜蜂等都是复眼。2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3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蝴蝶的触角是(棒状),蚕蛾的触角是(羽毛状),蝗虫、蟋蟀的触角是(丝状),天牛的触角是(鞭状),蚂蚁的触角是(膝状)。4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的(鼻子),能分辩各种(气味)。5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的(小鳞片),这些鳞片是(扁平的细毛)。6(草蛉)和它的(幼虫)都是蚜虫的天敌。7在(10倍)放大镜下我们可以看清(蚜虫)的肢体。二、识图填空在每个图下分别填上它们是哪个昆虫的触角

    4、。6-43-六科-028第3课 放大镜下的晶体一、填空1像(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2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的。3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4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的针),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5食盐、白糖的晶体都是(立方体的),碱面的晶体是(花瓣),味精的晶体是(柱状)。二、问答1自然界中的晶体是怎样形成的? 答:自然界中有的晶体是从溶液中蒸发得到的,如:海水蒸发

    5、得到盐。有的是在一定的高温、高压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物。2怎样制作晶体? 答:制作一些浓的食盐、食用碱或味精的溶液,用滴管滴几滴在玻璃片上,待水分自然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在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迹,就是晶体。6-43-六科-029第4课一、填空1显微镜是用(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组装起来的。2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外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3荷兰的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4(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5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

    6、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6青苔看起来好像绿茸茸的“地毯”,在显微镜下看,简直就像是(一片丛林)。二、问答1怎样制作显微镜? 答:显微镜是用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组装起来的。上下移动调整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找到物体最清楚的图像,用纸筒和胶带把两个透镜固定下来,一个简易的显微镜就做好了。6-43-六科-030第5课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一、填空1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2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能够观察到(非常小的物体)以及物体的(精细结构)。3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软

    7、木薄片的结构,发现它们像(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即(细胞)。4洋葱表皮由一个个比较规则的(多边形)组成,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5从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相反)。6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观察物体,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7为了便于观察,制作的植物切片标本要求(薄而透明)。二、填图并回答1在图中标出相应部分的名称。2如果实验中需要将镜筒下降,那么我们的眼睛应该注视(物镜)。3你在目镜中观察到物体图像在左上方,如果要将图像移到中央,你认为应该把玻片向(左上方)移动。6-43-六科-031第6课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一

    8、、填空1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2(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3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人是(罗伯特胡克)。4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5细胞的生物作用是: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来进行的。6细胞是由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组成。第7课 (三)一、填空1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2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

    9、履虫、变形虫)等。3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4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5(列文虎克)发现了微生物。6在观察水中微生物时,常在载玻片上放一些棉花纤维的目的是(使微生物运动缓慢)或(来控制微生物的运动)。7霍乱、肺结核、伤寒等可怕的疾病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8鱼缸里的水变绿,是因为(微生物繁殖的结果)。9植物(叶表皮)中的(气孔)和(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呼吸)(光合作用)很重要的部分。6-43-六科-032第8课 微小世界和我们一、填空1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让我们看到了(微生物)(细胞

    10、)。2在放大镜和显微镜没有发明以前,人们只能用(眼)(耳)(鼻)(知)(手)五种感觉器官探知世界。那时候,人能观察到的最小动物就是(蚂蚁)等昆虫。3我们周围的(垃圾)和(污水的处理)也要靠微生物,如果没有(微生物),地球就将成为垃圾的世界。4有些微生物能为我们提供(食物)或帮助我们(生产食物)。5人们通过生物技术,克隆出(牛)(羊)等动物,还可以把(人胰岛素)基因插到细菌细胞中,生产大量(胰岛素)用于治疗(糖尿病)。6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我们的皮肤表面每平方厘米含有的细胞数量超过(10万个)。7自然界的大多数生物都是由(多细胞)组成的,但也有一些生物,它们只有(一个细胞),称为(单细胞生物

    11、)。比如(草履虫)(眼虫)(喇叭虫)(变形虫)(钟虫)(太阳虫)(细菌)等就是一个细胞。动物的卵比如(鸡蛋)也是一个细胞。8细胞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9血液中的(红细胞)负责运输吸入的氧气和产生二氧化碳。10细胞还能和(病毒)(细菌)作战,保护我们的健康。(白细胞)就是这样的战士。11各种各样每种生物的(大小)(外形)和其他(性状)也是由各自的细胞所决定的。12在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微生物,常见的有(草履虫)(变形虫)(喇叭虫)(眼虫)(团藻)等。二、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有哪些?答:利用显微镜

    12、发现细菌,抵抗制服疾病;克隆生物;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酱油、醋、酸奶等;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三、用流程图表示观察工具的发展和观察范围的拓展放大几倍到几十倍,晶体,生物较小的器官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放大镜光学显微镜肉眼小昆虫分辨百分之几纳米原子、分子放大几百万倍细菌、病菌、原子放大几百倍,细胞、微生物、细菌 2易拉罐压扁、水结冰是(物理变化),火柴燃烧、铁钉生锈、点燃蜡烛是(化学变化)。3弯折铁丝、加热水、折纸是(物理变化)。第2课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1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2物质的变化有(快

    13、)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态)(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这种变化叫(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化学变化)。3混合沙子和豆子是(物理变化)。4小实验:加热白糖 将勺子里的白糖放在蜡烛的火焰上加热,开始加热时白糖逐渐(熔化),这时白糖发生的是(物理)变化,继续加热,白糖变成了(红褐色)的物质,并(冒烟),这时白糖发生了(化学)变化。5观察蜡烛燃烧中的变化:蜡烛熔化成液体的蜡油是(物理变化),蜡烛油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并发光和热)属于化学变化。6-8-六科-036第3课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一、填空1米饭的主要万分是淀粉,在米

    14、饭上滴一滴碘酒(会变成蓝紫色)。2利用淀粉和碘酒反应时(颜色会发生变化)这一特性,可以来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3含淀粉的食物有(土豆、红薯、玉米、莲菜、饼类、粉条、南瓜、米饭、馒头、面粉等),不含淀粉的食物有(蔬菜类莲菜、土豆除外例如花菜、红、白萝卜、菠菜等)。4用毛笔蘸淀粉调制的液体,在白纸上写下几个字,晾干滴碘酒,字就显出来蓝紫色,这是因为(淀粉遇碘酒会变成蓝紫色)。 (制作神秘信件的方法)二、问答我们天天在吃米饭,吃进去的米饭发生了什么变化呢?(米饭出现甜味说明了什么?咀嚼馒头的外皮会出现甜味,为什么?)答:米饭或馒头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我们的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磨成可以吸收

    15、的营养物质(麦芽糖),所以原来并不甜的米饭,渐渐地出现了甜味,这是化学变化。第4课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1小苏打的特点是(白色粉末),白醋的特点是(无色透明液体,有酸味)。2把小苏打和白醋在玻璃杯中进行混合,盖上一块玻璃片,用手触摸玻璃杯外壁,(手感觉比较凉一些),因为这个反应是(吸热反应)。3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产生(气泡),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4二氧化碳气体能使(燃着的火焰熄灭),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比空气(重)。5我们喝的一些饮料中,就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当打开汽水瓶盖时,冒出的气泡就是(二氧化碳)。6我们呼吸时(呼出)的气体中也含有(二氧化碳),蜡烛燃烧也有(二氧

    16、化碳气体)产生。7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一种新物质二氧化碳气体,这样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6-8-六科-037第5课 铁生锈了 第7课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一、填空1铁生锈变成了铁锈,这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2铁生锈的原因是(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的结果)3铁钉放在煮沸的水中、干燥的空气中、食用油中(不生锈),是因为(与空气和水隔绝),把铁钉放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最快),放在自来水中(生锈较慢)。4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非常迅速),铁生锈的速度(比较慢)。5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二、怎样防止铁生锈、减缓铁生锈的速度?答:把铁与水、空气隔绝是

    17、防锈的好办法。 把铁钉放在干燥空气中、沸腾水中、涂上油脂都不会生锈。 生活中具体做法有:刷油漆、涂油脂、电镀、加膜、晾干。三、铁片和铁锈比较记录表颜色光泽空隙手感敲击导电磁铁铁片灰白色有光泽无空隙光滑较韧能导电能吸引铁锈红褐色无光泽有空隙粗糙较脆不导电不能吸引四、研究报告研究的问题: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我们的假设:铁生锈与水分、空气有关实验方法:对比实验实验器材:5个相同铁钉 5个相同的烧杯 沸水 自来水 食用油实验步骤:在同样大小的烧杯A中倒满沸水,B中不倒水,C中倒入半杯水,D中倒满自来水,E中倒满食用油;分别放入5个铁钉,并密封A杯(如图); A B C D E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放置

    18、位置沸水干燥的空气中潮湿处自来水中食用油生锈速度不生锈不生锈生锈快生锈较慢不生锈实验现象铁钉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干燥的空气中、沸水中、食用油中不会生锈;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较快,水中生锈较慢实验结论:铁生锈与水和空气有关系。第6课一、填空1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2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如(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沉淀物)(产生气体)。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产生了新物质)。3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属于(化学变化)。二、问答1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我们会观察到什么现象?(或用什么证据说明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19、答:会观察到浸入溶液的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这就是从硫酸铜溶液中析出的单质铜,浅蓝色的溶液颜色会逐渐变浅,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液逐渐变为红褪色,由此判断,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产生了新物质,这个变化是化学变化。2物质化学变化伴随哪些现象? 答:物质化学变化伴随着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沉淀物、产生气体等现象。3我们怎样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答:看有没有产生新物质;看物质的化学变化是否伴随产生某种现象。6-8-六科-038第8课 物质变化与我们一、填空1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会发生变化。2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前者的特点是(不产生新物质),后者的

    20、特点是(产生了新物质)。3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很多,最重要的特点是(产生了新物质)。4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了(物理变化)。5物质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6一块铁完全生锈后,体积可增大(8倍)。7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我们的体内,要经过许许多多的(化学变化),才能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8水泥的生产过程包含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9烟花在空中爆炸是(化学变化),产生了(五彩缤纷的色彩)。10由于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消耗量的急剧增加,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土壤沙漠化)、(大陆和两极冰川融化),给全球环境

    21、造成巨大的压力。11人类进行的所有生产生活和人类的生活都是利用了(物质的变化)。12放在(潮湿的地方)的铁制品很容易生锈,(裸露在空气中)的铁制品不是很容易生锈,(涂了油漆)的铁制品却不太容易生锈。13(水分)和(氧气)是使铁容易生锈的原因,光有水(不会使铁生锈),只有当(空气)中的(氧气)溶解在水里时,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叫(氧化铁)的东西,这就是(铁锈),铁锈是一种(棕红色或红褐色)的物质。14物质之间的变化是常见的,物质变化产生了(新物质),它(不会消失),(物质)是不灭的,只不过(转变成了其他物质)。15燃烧充分的蜡烛生成的是(水)和(二氧化碳)。16中国古代的黑

    22、火药是(硝石)(硫磺)(木炭)和一些辅料如(砷化合物)(油脂)等粉末状物质的均匀混合物。二、连线加工木材 燃放烟花生产水泥 物理变化 茶叶溶解到热水中制成温度计 化学变化 火药制作制作橙汁饮料 制作柠檬汽水三、问答: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答:我们加工木材,制成桌子、凳子等家具为我们所用;客人来了,泡上一杯茶,茶叶中的物质溶解到热水中;利用物质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温度计;建筑用的水泥是通过物质的物理、化学变化制成的;我们吃的食物,变成可吸收的营养,需经过种种化学变化。6-8-六科-001 第三单元 第1课 地球的卫星月球一、填空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是离地球(最近)的星球,月球围绕地

    23、球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运行。2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人类探索的脚印终于印在了月球的表面。3我国探索月球取得的成绩: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绕月工作一年,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发射成功。4月球直径大约是地球的(),质量大约是地球的(),体积大约是地球的(),月球引力大约是地球的()。5月球的地形地貌:(环形山,月海)6“我迈出了一小步,但人类迈出了一大步”(阿姆斯特朗)7月球公转与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二、问答1从古到今人类对月球探索历程。 答:古人肉眼观月;伽利略用望远镜来观

    24、察月球;无人月球探测飞行器近距离进行科学探测;人类登月进行科学考察与实验。2说说对“我迈出了一小步,但人类迈出了一大步”这句话的理解。 答:自古以来,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很有限;从伽利略观察月海到“阿波罗”登月,这是一个从直觉到验证这样一个艰辛的历程;“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登月是科技的发展,推进了人类对月球探索。6-8-六科-003 第3课 我们来造“环形山”一、填空1月球地形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2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3环形山的特点:(分布杂乱随机)、(数量众多)、(大小、深浅不一)。4环形山成因的两种学说:(火山喷发说)和(撞击说)。5

    25、(“撞击说”)认为,环形山是长期以来流星、陨石撞击月球留下的痕迹。6月球上没有(水)、(空气),但月球表面有(平原月海)和(众多的环形山)。二、简答1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 答:目前公认的观点是“撞击说”,这种观点认为环形山是长期以来流星、陨石撞击月球后遗留下来的痕迹;月球上的环形山,可能是火山爆发形成的。2实验名称:模拟环形山的形成 器材:塑料盆、细沙、石子 步骤:1、倒入半盆细沙,代表月面,小石子代表陨星体; 2、让“陨星体”使劲撞击“月面”。 现象:看到陨星撞击的地方中央低,周围高,形似圆形。 结论:可能是巨大的陨星撞击月面时,在其四周溅出岩石,与土壤形成了一圈一圈的环形山。6-8-六科-

    26、002 第2课 月有阴晴圆缺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地球做公转运动。2月球围绕地球公转一周约需要(29.5)天,农历就是古代中国人根据月相变化制定的历法,月相变化具有周期性。3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4 什么是月相? 答: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月相。5月相形成的原因? 答: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月球都被太阳照亮半个球面,由于月球在公转的时候,月球、地球、太阳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地球上看到月球被照亮的部分有时多,有时少,这就是月相变化的原因。6月相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答:月相变化是伴随着月球在空中的方位变化发生的,初一是新月,

    27、初三、初四蛾眉月,初七、初八上弦月,十一、十二上凸月,十五、十六是满月,十八、十九下凸月,二二、二三下弦月,二七、二八(残月),三十又回到新月,月相变化是循环出现的,周期为农历一个月(29.5天)。7月相: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由圆到缺1月相变化模拟实验及代表事物一半被涂黑的皮球 月球自西向东绕着地球公转皮球黑色的一面始终背对着黑板 居住在地球上的人们举着皮球的同学逆时针走动一圈 被阳光照亮的月球 小圆里的几个同学 太阳 黑板 月球的亮面朝着太阳6-8-六科-004 第4课 日食月食一、填空1日食一般发生在农历(初一)前后 月食一般发生在农历(十五)前后2日食分(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

    28、) 月食分(月全食)、(月偏食)3(日食)和(月食)是地、月、太三天体相对运动而形成的天文现象。二、日食、月食成因:1日食成因:月球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2月食成因:月球围绕地球,地球围绕太阳转,当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转到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时,月球处在地球的影子里,地球上的人就会看不到月球或只能看到一部分月球,这就是月食。3模拟日食月食实验 实验器材:乒乓球(代表地球)、玻璃球(代表月球)、手电筒(代表太阳) 实验步骤

    29、:1、让学生拿乒乓球站在教室一白色墙壁前 另一学生拿手电筒照射,墙上出现乒乓球的影子 2、第三名学生拿玻璃球绕乒乓球逆时针自西向东转动 实验现象:当玻璃球转到乒乓球后面时,乒乓球的影子挡住了玻璃球,这是“月食现象”;当玻璃球转到乒乓球的前面时,玻璃球挡住了一部分光,形成的影子落在乒乓球上,这是“日食现象”。6-8-六科-005 第5 课 太阳系1我们把自身能发光的天体叫(恒星)。太阳是一个(发光发热)的球体,是(恒星)。2太阳系里有(太阳一颗)恒星,(八)大行星,还有(小行星)、(卫星)、(彗星)。3太阳系里的八大行星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

    30、星)、(天王星)、(海王星)。4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包括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太阳系)。5金星自转周期(243天),公转周期(225天),所以金星的一天比一年还长。6太阳直径(140万)千米。6-8-六科-006 第6、7课 在星空中1为了便于辨认,人们把天空的星星分为一群,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就称为星座。2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它位于大熊星座的背部和尾部。北极星位于小熊星座的尾巴尖端,可以帮助人们在夜间辨认方向。3北斗七星和北极星在我国北方天空常年可见。通过大熊星座上的北斗七星我们很容易找到北极星。4星座在天空中是运动变化的;把全天划分为88个星座。5夏季是观


    注意事项

    本文(六年级科学下册14.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