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中语文 5拿来主义第二课时精品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二册.docx

    • 资源ID:13620531       资源大小:80.98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语文 5拿来主义第二课时精品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二册.docx

    1、高中语文 5拿来主义第二课时精品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二册2019-2020年高中语文 5拿来主义(第二课时)精品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二册教学要点在熟读课文、理清思路的基础上,理解作者关于继承文化遗产问题的精辟论述。教学过程一、诵读鉴赏第8、9段1.指定一名学生朗读。2.提问:作者是如何形象地揭示“拿来主义”的具体涵义的?学生讨论。明确:作者形象地把文化遗产比喻成某穷青年偶得的一所大宅子,以对宅子处理的不同态度来形象说明什么是“拿来主义”。作者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首先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这是批判继承的先决条件和必备的态度。然后剖析三种错误态度:“孱头”式,“昏蛋”式,“废物”式。作者在

    2、否定了这三种错误态度之后,再从正面论述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即占有、挑选。(加点字板书)3.结合语境,揣摩“孱头”“昏蛋”“废物”的含义。明确:“孱头”指不敢接触,不敢择取的人;“昏蛋”指盲目排外全盘否定的人;“废物”指崇洋媚外、全盘接受的人。(加点字板书)方法点拨:上一节课我们谈到对作品语言讽刺色彩的学习,谈到“把要否定的现象漫画化,示其滑稽”。这里,作者把准备批判的观点形象化,然后着重刻画它可笑可憎的面目,予以无情的否定,没有生硬的说教,读来生动形象,却又力透纸背。在我们的写作中应学习运用这两种方法,以取得较好的讽刺效果。(加点字板书)4.比喻说理使论述具体形象,读来意兴盎然而便于理解,

    3、易于认同,试结合第9段分析“鱼翅”“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各比喻什么?明确:“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对于精华部分,应该接受;“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互见,须批判吸收的部分;“烟枪烟灯”比喻文化遗产中完全没有价值,但可适当保存以教育后代的部分; “姨太太”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应果断抛弃。(加点字板书)方法点拨:作者运用比喻说理,把抽象的关于如何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理论问题转化为一个简单的经验性问题。对本文的学习,有助于我们的议论文写作,避免枯燥生硬的说教,力求具体生动形象,达“润物细无声”之效。板书:5.学生自由朗读89段,体会比喻说理的妙处。二、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

    4、10段1.集体朗读第10段。2.多媒体显示:阅读本段,完成下列题目。(1)揣摩“使用”“存放”“毁灭”与上文的对应关系。(2)“拿来”者应具有的素质是什么?(3)填空:“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拿来”的目的是为了_。(限填两字)(4)请用一句话概括段意。选四名学生回答。明确:(1)使用(鱼翅)吃掉,(鸦片)供治病;存放(鸦片)送到药房去,(烟具)送一点进博物馆;毁灭(烟具)大可以毁掉,(姨太太)请她们各自走散。(2)“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3)创新(4)“拿来主义”的重要性、必要性。三、学生集体朗读最后三段,体会作者思维的严密性和形象性。四、

    5、课堂小结同学们,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已近七十个年头了,今天,重读先生的文章,犹在耳边回响。面对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势在必行,我们应该如何去拿呢?首先,“拿来”必须爱国。没有爱国心,只能当亡国奴,只能实行送去主义,是没有胆量“拿来”的。一百多年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其次,“拿来”必须有用,要有选择地拿,不要抱着“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的偏见。最后,“拿来”的目的是为了创新。五、探究性思维训练1.以“拿来主义”审视已学的中国古代文学或外国文学作品,说说“拿来主义”提倡的“占有、挑选”原则。2.以鲁迅先生的思想发展变化为依据,说说他对“拿来主义”这一主张是如何实践的。3.以“拿来主义”审视

    6、我国的改革开放,说说“拿来主义”提倡的“占有”“挑选”“创新”三原则。4.“送去”就是“媚外求荣”吗?5.在新的发展机遇面前,我们如何看待“送去”与“拿来”?请同学们任选二题与同桌讨论交流。教师分发文字资料,指导学生深层探究。材料1 这些采取(旧形式的采取),并非断片的古董的杂陈,必须溶化于新作品中,那是不必赘说的事,恰如吃用牛羊,弃去蹄毛,留其精粹,以滋养及发达新的生体,决不因此就会“类乎”牛羊的。旧形式是采取,必有所删除,既有删除,必有所增益,这结果是新形式的出现,也就是变革。而且,这工作是决不如旁观者所想的容易的。(且介亭杂文论“旧形式的采用”)中国木刻图画,从唐到明,曾经有过很体面的历

    7、史。但现存的新的木刻,却和这历史不相干。新的木刻,是受了欧洲的创作木刻的影响的。别的出版者,一方面还正在绍介欧美的新作,一方面则在复印中国的古刻,这也都是中国的新木刻的羽翼。采用外国的良规,加以发挥,使我们的作品更加丰满是一条路;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也是一条路。如果作者都不断的奋发,使本集能一程一程地向前走,那就会知道上文所说,实在不仅是一种奢望的了。(且介亭杂文木刻纪程小引)材料2 “五四”以后,鲁迅在思想上有了很大进展,他虽未斩断与尼采思想上的联系,但所取于尼采的,已有别于前一阶段。为配合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时代需要,鲁迅强调了尼采彻底破坏旧传统的反抗精神。他把尼采和

    8、易卜生、托尔斯泰一起称为“近来偶像破坏的大人物”,赞扬他们“不单是破坏,而且是扫除,是大呼猛进,将碍手碍脚的旧轨道不论整条或碎片一扫而空。”他坚信“旧象愈被摧破,人类便愈进步”。他提倡树立尼采那样不怕孤立的精神。鲁迅在这一时期对尼采的批判态度也是很鲜明的。到1919年,他已感觉到尼采的超人“太觉渺茫”,他批判了自己在前一阶段所接受的尼采的“置众人而希英哲”的思想。鲁迅和尼采的彻底决裂是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1934年,他在拿来主义中写道:“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予,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次年,他进一步指出,尼采的超人哲学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发狂和死,另一条

    9、是收缩为虚无主义者。早期鲁迅曾以尼采的新理想主义和唯意志论为理想,希图改造国民精神以挽救祖国的命运。“五四”时期,他把尼采“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的学说作为反帝反封建的武器,以尼采的“超人”精神鼓励人们不怕牺牲改革旧弊。20世纪30年代开始,他批判了尼采脱离现实、脱离人们的思想观念,但依然肯定尼采对资本主义社会现象精到而深邃的观察。鲁迅正是把尼采学说中某些有用部分加以吸收改造来充实和阐明自己的观点的。材料3 据柯文辉的艺术大师刘海粟传、吴作人等的徐悲鸿、梅绍武的我的父亲梅兰芳等人物传记及20世纪30年代的一些文史资料介绍:1934年刘海粟一行在柏林巴黎广场普鲁士美术馆举办中国画展极其成功,大长民族

    10、志气,“获得无上光荣与极大成功”;1933年,徐悲鸿在西欧举办中国画展,震动了西欧各国艺坛,破除了西方人轻视中国文化艺术的偏见,在世界艺坛上弘扬了祖国的绘画艺术;1935年,梅兰芳应邀访苏演出,这次演出促进了两国人民的友谊,促进了中苏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是爱国之举。仔细揣摩课文第一段文字,语含讽刺,带有贬义,应从两方面理解:第一,这是鲁迅先生的偏见,鲁迅是伟大的,他有许多真知灼见,但并不等于他对任何人任何事的评价总是客观的,全面的;第二,不应脱离鲁迅杂文语言的特点生硬地理解,为了加强讽刺力度,杂文语言是可以带有主观色彩的。所以,我们对拿来主义,同样要“运用脑髓”“自己来拿”。材料4 正在进行的

    11、“上海国际友好城市电视节”,我们“拿来”了十五个国家的十八个城市的电视节目。人家的艺术,我们可以观摩、思索、借鉴,既开阔了观众眼界,又有利于提高我们的电视艺术,可谓采他山之石,琢本山之玉。这是“拿来”。此外,还有“送去”。据了解,明年,本市将在汉堡举办“上海电影周”,在澳大利亚举办“上海儿童电影周”,上海杂技团,舞剧大禹将赴欧、美、加、日等国演出等等,真是进进出出,热闹非凡。“拿来”和“送去”,这便构成了中外文化交流。这种交流会使我们文化更充实,更成熟。切勿一提“开放”,就担心人家那儿的“苍蝇”和“蚊子”,只要注意借鉴,我们就可大胆地“拿来”,也可大胆地“送去”。材料5 在文化交流方面,中国是

    12、个很有特色的国家。从蒙昧的远古起,几乎是从一有文化起,中国文化中就有外来的成分。“有容乃大”,中国人民是最“有容”的,我们肯于和善于吸收外来的好东西,不管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所以才能创造出这样光辉灿烂的文化。鲁迅先生提倡“拿来主义”,正表示了这种精神。但是,中国不但能“拿来”,我们也能“送去”。历史上我们不知道有多少伟大的发明创造送到外国去,送给世界人民。从全世界范围内历史和现状看,人类文明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这样辉煌的程度,中国人民与有力焉。可惜的是,西方国家自从产业革命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世界上其余的国家都争先恐后地向西方学习,中国也不例外。今天,中国人民对西方的了解远远超过西方

    13、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在此情况下,我们认为,既然西方不肯来拿,我们只好送去了。这是我们的国际主义义务,我们必须认真完成。我们必须把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精华部分送给世界各国人民,使全世界共此凉热。(选自季羡林东学西渐丛书)六、布置作业1.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方法说理,是本文的一个显著特征。请编出能够阐述“拙劣的模仿会导致丧失自己原有的东西”的寓言故事。提示:庄子邯郸学步 伊索寓言鹞子和天鹅 成语故事东施效颦2.运用“农夫和蛇”的寓言故事,运用扩散思维进行不同的立意。提示:农夫的愚昧、蛇的狠毒。农夫把爱看得比生命更重要,高扬“爱”的旋律。保护野生动物是人类的职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允许有不同的立意,言之成理

    14、即可。板书设计拿来主义延伸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题。有一则笑话,一位胡先生看戏回来,对戏园里的一副对联连声叫好,别人问他,究竟是一副什么对联呢?胡先生皱着眉头想了一刻,惋惜地说:“上联记不清了。”下联呢?“下联”胡先生努力地想了一会儿,说:“好像是,什么什么春。”真个可笑!一副极好的对联,只记得一个“春”字,还没有十分把握;而只记得一个“春”字,却又连声说好。这位胡先生的学风,实在恶劣。这个笑话虽然有些夸张离奇,但胡先生式的学风却不可说少见。有的人读书很不认真,甚至是跳跃式,一翻就是十几页,几十页;有的人读书,只看字面,不管内容,更不动脑子,粗枝大叶,不求甚解,书本一撂,一无所获。像站在马

    15、路上看行人一样,只知有不少人过去了,却不知过去的是什么人,这种学风,很与砂子“吸水”相似。砂子的所谓吸水,只是“过水”而已。这种过水的砂子,一经日晒风吹,立刻干燥如故。可见这种砂子过水式的学风,不足称道。因此,我们想到了另一种学风,海绵吸水式的学风。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粗枝大叶()不求甚解()一无所获()2.作者说胡先生的学风“实在恶劣”,具体指什么?请简要回答。3.第三段中,意在用“海绵式”学风与第2段的“砂子式”学风做对比论证,以此表明作者的观点,即“砂子式”学风不足称道,“海绵式”学风值得提倡。请你按照这个思路,展开联想,续写第三段,并在班上对这两种学风展开评论,以树立良好的学风。

    16、要求:字数300字左右;对比论证要鲜明;观点要明确。参考答案:1.精雕细刻 精益求精 满载而归2.只记得对联中的一个“春”字,还没有十分把握,却连声叫好。3.略2019-2020年高中语文 5林黛玉进贾府名师导航 鲁教版必修2内容感知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最优秀的古典小说,它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高度的艺术成就,它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全书以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黛玉和宝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揭露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荒淫腐败,歌颂封建大家庭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仆的反抗行为,反映了当时

    17、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对封建礼教等传统思想进行深刻的鞭挞和批判,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小说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见闻来描写贾府的典型环境,让贾府中一些重要人物先后登场亮相,并精心设计了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第一次见面。本文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中心事件,以其行踪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出场的人物众多,安排入情入理。基础梳理 一、字音 1.典型字杜撰(d zhun) 敕造(ch) 纨袴(wn k) 翠幄(w) 忖度(cn) 阜盛(f) 敛(lin) 攒(cun)盥(gun) 瞋(chn) 懵(mng) 孽(ni) 憨(hn) 幺(yo) 羹(gn

    18、g) 螭(ch)绾(wn) 觚(g) 嫡(d) 惫(bi)绦(to) 蜼(wi)2.通假字 二、字形 三、词义1.重点词放诞:行为放纵,不守规矩。风骚:这里指姿容俏丽。惫懒:涎皮赖脸的意思。懵懂:不明了,糊涂。结束:结扎束缚。乖张:偏执,不驯顺,与众不同。2.近义词怯弱怯懦 怯弱:除胆小怕事之意外,常含身体纤弱之意。怯懦:是指人天生的性格,怕事,不勇敢。如:“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标致标志 标致:指相貌、姿态美丽,多用于女子,形容词。标志:标明特征的记号,名词;表明某种特征,动词。如:“天下竟有如此标致的人物。”委屈委曲 委屈:指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而心里难过。委曲

    19、:指曲调、道路、河流等弯弯曲曲的,曲折。事情的底细和原委。一概一律 一概:副词,修饰中心语。一律:除以上意思,还有“相同,一个样子”之意。3.相关成语不经之谈:荒诞的、没有根据的话。敛声屏气:有意识地收住声音,抑制呼吸,形容人安静。敛,收拢;屏,抑制呼吸。雕梁画栋:在栋梁等木结构上雕刻花纹并加上彩绘,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建筑艺术。纨绔子弟:指只知享受,什么事也不能干的富贵人家子弟。 四、文学常识1.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清朝著名小说家。祖籍辽阳,其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家奴)。所著红楼梦为我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2.小说是作者对社会生活进行艺术

    20、概括,通过叙述人的语言来描绘生活事件,塑造人物形象,展开作品主题,表达作者思想感情,从而艺术地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的类别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小说的特点主要有三点: 第一,以塑造人物形象为反映或表现生活的主要手段; 第二,有较完整、生动的情节; 第三,有具体的、典型的环境描写。 因此,人物、情节和环境被称为“小说的三要素”。 五、名篇名句1.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2.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

    21、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3.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句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1.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剖析:林黛玉未到贾家前,已通过以前母亲之口和今日初见贾家几个三等仆妇的吃穿用度,了解了贾家的与众不同,联想到自己的身世,言行不敢有丝毫

    22、的“出格”之处。“步步”“时时”“一句”“一步”表明她初到贾府时极为小心谨慎、在意留神的心理状态。“惟恐被人耻笑”,表明了林黛玉既有自卑的一面,更有自尊的一面。2.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剖析:“大石狮子”“兽头大门”“大书”“五个大字”,连用四个“大”字描绘出的宏伟景象,赫然地射入黛玉的视野,也凸现在读者面前。这宏伟的气派、显赫的布置,充分体现了贾府的权势、地位的特殊性。“正门不开”,说明进出贾家上下尊卑有序,等级森严。“敕造”,既表明了贾家特殊的、显赫的社会地位,也表明了贾家巨大财富的来源。 3.(王熙凤)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

    23、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 剖析:“我先料着了”“我已预备下了”,这表明了王熙凤早已作出安排多么精细!办事周到细致,未雨绸缪。王熙凤随机说出此语,意在显示自己的精明能干。“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则又表明她对太太是非常尊重的讨好取巧,不露声色。如果事先并未“料着”和“预备”,那就会临事而迷,也不能显现出王熙凤的精明强干。王熙凤此时的表现,不仅讨好了王夫人,更赢得了老太太的欢心。这一表演丝毫不露破绽,充分体现她处事周密、机巧逢迎、八面玲珑的特性。4.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

    24、方挨王夫人坐了。 剖析:“心中料定”,表明黛玉心思的细密。落座之前,还要细心观察,害怕坐错了位置,盘算之后,方“向椅上坐了”。后经“再四”相携,“方挨王夫人坐了”。连坐在什么地方都如此“留心”,看似繁冗的描写,其实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出黛玉的步步小心、时时在意的特点。刻画人物细致入微。5.黛玉一见,便大吃一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剖析:黛玉一“惊”,一方面“惊”的是对宝玉的形象有似曾相识之感,另一方面又与从别人处听到而形成的印象不相吻合,有很大的反差。黛玉对别人给宝玉所下的评语产生了怀疑。但“惊”发于内,显得内敛,

    25、这恰是她“步步小心,时时在意”的表现。宝玉一“笑”,笑的是眼前的妹妹很眼熟,似曾相识。“笑”发于外,是因他娇纵惯了,故照直说出,口无遮拦。二者正好形成了对比,突出了二者不同处境下的不同性格 初次相见,却心有灵犀,似曾相识,正与小说开篇“木石前盟”相照应,也为小说中宝黛爱情故事的进一步发展作了铺垫。6.(宝玉)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剖析:当初贾母问她读何书时,黛玉说“念了四书”,可当她听贾母说几个姊妹“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之后,这里便改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之所以改口是因为她从贾母的三言两语中,一下子便

    26、领悟到贾母是在遵从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观念,便立即改了口,可见黛玉的聪颖机敏,也可见她多虑多思、小心谨慎的特点。 二、重点语 1.“一时黛玉进了荣府,下了车”至“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 剖析:小说通过黛玉所见,一方面写出了贾政院森然的布局和轩昂壮丽的建筑,初步揭示贾政的特殊身份;另一方面,小说还借黛玉之目,着重描写了“荣禧堂”的华贵陈设。“荣禧堂”三字乃皇帝御笔亲题,后盖有皇帝的印玺,这象征皇帝对贾府巨大恩宠。“青绿古铜鼎”象征着贾府显赫的地位,“待漏随朝墨龙大画”则显示着主人的勤于政务,“楠木交椅”“乌木联牌”以及所引的一副对联,则说明了主人醉心仕途经

    27、济,热衷官场应酬。从这一段描写中,显示了主人贾政是一个谨守君臣规范、恪守伦理道德的封建卫道士,同时也显示了主人的富贵奢华,还揭示了贾府荣华富贵的来源和社会地位。在这一段描写中,以一匾、一联、一画为重点,按从上到下、从中央到左右的顺序逐一道来,让人有条理清晰之感。2.写宝玉西江月二首。 剖析:课文借“后人”(作者的托辞)写的两首西江月词对贾宝玉的品行、性格作了恰当的概括。从写法上说,这两首词运用了似贬实褒手法,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贾宝玉,说他是腹内草莽、不知乐业,“天下无能第一”,甚至是“于国于家无望”,可谓不值一钱;而实际上却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形象写照:贾宝玉不愿受封建正统思想束缚,怕读圣贤

    28、文章,不去追求功名利禄,“不通世务”,尽管受到“世人诽谤”,却我行我素。他不顺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也不安于他们所规定的本份,对于这样一个人,在封建统治者的眼里,当然是“于国于家无望”的不肖子孙!这正是作者用正文反作的方法对贾宝玉的赞颂。结构图解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情节,分为三部分,其结构如下图: 主旨探讨关于本文的主旨有如下表述:1.本文通过记叙林黛玉初进贾府的见闻感受,展现了封建大家族贾府的富贵豪华,生动地描写了贾府这一“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的奢侈生活,初步揭示了红楼梦中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贾母等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2.节选的部分介绍了小说中的一批主要人物及其活

    29、动的典型环境,从而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森严的礼法制度,揭露了封建贵族的奢侈生活以及这种生活所依赖的封建王朝对农民的残酷剥削,也展示了小说男女主人公初见就两心相通、感情相投的微妙关系以及他们与封建正统观念的格格不入的叛逆性格。3.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这一天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她的所见所闻,介绍了贾府的一大批重要人物,形象地展现了贾府这样一个“与别家不同”的豪华府第,拉开了红楼梦故事发展的帷幕。我的观点:_审美鉴赏聪明灵慧 气韵非凡 林黛玉形象赏析 黛玉在作者的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对她肖像的描写,作者也采用了与众不同的手法,突出了黛玉内在的气质和神韵。 在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作者对林黛玉的肖像描写实际上

    30、是分三次来完成的。其中第一、二两次描写比较简略。第一次是通过众人之目而加以描写的:“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因而,林黛玉一开始便是以一位气质不俗而弱不禁风的面貌出现在读者面前的。第二次是借王熙凤之目来进行描写的,从王熙凤的“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等奉承之言中,可以见得黛玉的自然之美。 第三次对林黛玉的描写是通过与之“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贾宝玉之目来进行的。这一段描写当是最为全面深刻的。 首先,作者抓住其最生动典型的气韵神情:“烟眉”,清、淡、秀;“含情目”,性灵之光;“愁、娇、泪”,暗示其悲剧命运,并寄寓深切的同

    31、情,使人顿生爱怜。 再者,作者用虚笔写意展示黛玉的肖像,突出其才情女子超尘拔俗的空灵感:那种脉脉之情袅娜之态,那种欲说还休的柔媚,“娇羞默默同谁诉”的眉目,那聪明灵慧的谈吐,都从这独具匠心的肖像描写中显示出来。黛玉的美不仅在外貌,更在精神气质书卷气、灵秀气、孤傲气。显其神而略其形,正是为免落俗臼,使这一形象更美好、更理想、更浪漫、更富有魅力。问题探究 问题:读了这篇课文后,你一定有阅读红楼梦原著的欲望吧,这里有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精彩纷呈的故事情节,请你以“走进红楼梦”为主题,进行一次探究活动,领悟这部作品的艺术魅力吧。 导思: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经典,蕴涵极其丰厚,此外,长期以来专家学者们的研究积累的大量文献资料,再加上有关红楼梦的影视资料以及实物资料(如位于北京郊区的“大观园”),也为探究的开展提供了优越条件。探究时可以结合上述文献与资料进行,在通读原著的基础上选择一个小课题,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语文 5拿来主义第二课时精品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二册.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