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上.docx

    • 资源ID:13604265       资源大小:27.06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上.docx

    1、高考古代文化常识上2018年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单选题精编(上)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宣德、景泰都是明朝皇帝的年号。如宣德炉,即明宣德年间所造的铜香炉;景泰蓝,即明景泰年间盛行的工艺品。B御史是中国古代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例如宋代的包拯就做过御史,他以刚正不阿、铁面无私著称。C薨是死亡的用语之一,天子死叫“崩”,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的死叫“薨”,大夫死叫“卒”,士死叫“不禄”。D庙堂,宗庙之堂。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中的“庙堂”便是此含义。同时庙堂也借指朝廷。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家,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

    2、职,即官员受贬之后被重新起用为官。B祭酒,职官名,汉置六经祭酒,秩上卿,后置博士祭酒,为五经博士之首。C摄政,代替君主处理国政,在古代摄政的可能是朝廷重臣、太后或者太上皇。D赐姓,多指天子以国姓赐予功臣,以表恩宠;如汉代娄敬,高祖赐姓刘氏。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受禅”是我国古代继承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梁祖受禅”即梁祖接受禅让。B“翰林学士”,古代官名,唐玄宗时,翰林学士成为皇帝心腹,常常能升为宰相。C“太子”古指预定继承君位的皇子,一般为皇嫡长子。“太子少保”是辅导太子的官。D后唐主李存勖是晋王李克用的长子,他是后唐王朝的建立者,“庄宗”是他的谥号。4下列

    3、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教授”是官职名,宋、元以后府、州、县学的学官,掌管学校考核、测验等职务。B“酬倡”亦称“唱酬”“唱和”,指朋友间用诗词相互酬答唱和,是古代文人雅事。C“自请以归”指官员上书皇帝请求辞官回到家乡,与“乞骸骨”“致仕”词义相同。D“铭其墓”即“墓志铭”,古代的一种文体,包括志和铭两部分,志多用散文撰写。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车驾”本指由马驾的车,后也专指帝王所乘的车,常用为帝王的代称。B“考课”就是朝廷依照相关法令,在一定的年限内,对各级官吏进行考核。C“服阕”是守丧期满除服。按封建礼制,父母死后子女须穿丧服

    4、守孝三年。D“除秘书监”指卸任了秘书监的职务。“除”在文中是除去官职的意思。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祭酒”本是在大飨宴时以年老宾客一人举酒祭祀地神的风俗,后用为官名,意为首席、主管。B“檄”原是指较长的竹木筒,用于书写比较重要的文书,后成为古代皇帝征召时所用文书的专称。C“服阙”最早出自汉朝蔡邕的贞节先生陈留范史云铭,指守丧期满除服,与“服除”同义。D“谥”号是古人死后依据其生前行迹所立,用来褒贬善恶的称号,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削籍”是革去官职,古代用于对犯罪的官员施以惩戒的一种手段。B“称旨”指符合皇

    5、帝的意思,官员往往会因此而受到提拔或者重用。C“诣阙”是前往京都,类似的意思有“赴行在”,指到皇帝临时行宫。D“进秩”是逐级推荐的意思,是古代官吏选拔制度的一种常见形式。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C“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祗、人鬼。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

    6、“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科举殿试时录取者都叫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B“优人”指古代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或称戏曲演员。文中的朱虎山就曾为优人。C“株连”指古代因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的一种刑法,文中的吴月案被株连的有千余人。D“盗”“贼”“寇”“匪”在古代都表示破坏国家正常秩序,而“盗”侧重于表示抢劫。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名,一般指姓名,幼年时一般由父亲命名;多用于自称,或用于做传时介绍传主。

    7、B. 行陈,亦称“行伍”,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二十五人为行,代指军队。 C. 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南宋在杭州设立临安府(意为临时安顿),称之为行在。 D. 乾道,年号名,古代纪年的一种常见方式;改元,指同一皇帝在位期间更换年号。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刺史”,汉武帝始置,“刺”,检核问事之意。孝成帝把刺史改称州牧,职权进一步扩大,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B“普通元年”是用年号纪年。我国古代的纪年法常用的有王公位次纪年和年号纪年及干支纪年。中国古代从秦始皇时开始使用年号纪年。C“服阕”,又叫服除,指守丧期满除去丧服。根据与死者关系的亲疏,

    8、居丧者的服丧期长短不同。D“尚书”,一指尚书,是现存中国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以记言为主;另指官职,本文“尚书左丞”就是辅佐尚书令的职官。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母丧免,指古代官员遭遇了母亲的丧事要免去官职,为母亲守孝三年,停止娱乐和交际。 B古代朝廷多居于中原地区,周边则有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之说。文中用“夷狄”泛指少数民族。 C驰驿,古时官员因急事奉召入京或外出,由沿途驿站供给差役、马匹和粮食,兼程而行,称驰驿。 D籍其家,籍”是登记的意思,这里是把他的家产都登记造册,意同鸿门宴中“籍吏民”中的“籍”。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

    9、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纲纪,州郡属吏中的高级人员的总称。汉以功曹、五官掾为郡国的纲纪,有时也将主簿包括在内。后来州牧的主要属吏别驾、治中也称为纲纪,魏、晋均沿用此称。B上巳,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旧俗以此日在水边洗濯污垢,祭祀祖先,叫做祓禊、修禊。魏晋以后一般把上巳节固定为三月三日,举行水边饮宴、郊外游春活动等。C“崩”是典型的象形汉字,形自上而下之势,从周代开始常用山塌下来比喻帝王死;殂,形声字,从歹且声。“歹”与“且”合起来,相当于迅速死亡、安乐死。D卤簿,中国古代王公大臣出外时的仪仗队。石林燕语卷四:“唐人谓卤,橹也,甲楯之别名。凡兵卫以甲楯居外为前导,捍蔽其先后,皆着之

    10、簿籍,故曰卤簿。”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术数是中华古代神秘文化的主干内容,基础是阴阳五行、天干地支、河图洛书、太玄甲子数等 B公主是中国古代对皇女、王女、宗女的称谓;公主出嫁称为出降,迎娶公主称为尚。 C王,多义词。既指古代一国君主的称号,也可指中国古代皇帝以下的最高爵位,文中指王爵 D“介”指古代战士戴的帽子,“胄”是用来防身的一种武器,即铠甲。介胄分别指头盔和铠甲。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京兆,就是京城,是周朝王畿、秦代京畿之后对都城的称谓。B东宫是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指太子所居之宫

    11、,此处借指太子。与“中宫”可借指“皇后”同理。C岭外泛指南方五岭以南地区,又名岭南、岭表。古时岭外地区的经济、文化远不及中原地区,被称为“蛮夷之地”。D刺史是官职名,汉代始置。刺,检核问事,即监察之职;史,御史。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视事,指就职治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后来也经常用来指官员的任职。B.践阼,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称阼阶,天子祭祀升阼阶,后用践阼指皇帝祭祀祖宗。C.大司农,官职名,始置于汉,掌钱谷之事,为九卿之一。由魏至明,历代相沿,或称司农。D.晏驾,本义是车驾晚出,汉以前用以讳称帝王死亡,

    12、而汉以后则讳称驾崩。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京兆原是汉朝京畿都城地域的名称,也是古代行政单位,隋唐均设京兆尹管理该地区。B贡部是主持贡举的部门唐代的科举分为常例的“贡举”和皇帝因事临时设置的“制举”。C“领省事”中“领”一般指高级官员兼任低级职务,也可指低级官员暂时代理高级职务。D卒指人死,礼记记载“天子死日崩,诸侯死日薨,大夫死日不禄,士死日卒,庶人死日死”。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由自己取定的,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对自己称字,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某种志趣或情感。

    13、B“刺史”,原为巡查的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行政长官,有时称太守。唐白居易曾任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C“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萎婉说法。D“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追加的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19对原文画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字”,是古代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的,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B.“太祖”,太宗之类的称呼叫做庙号,是古代帝王生前所获得的封号。只针对特定人群去世之后的封号称为谥号

    14、。C.“布衣”指平民百姓的普通的廉价衣服,代指平民;纨绔指用细绢做的裤子,泛指富家子弟穿的华美的衣服,后世称富家子弟。D.“致仕”是指交还官职,即官员退休。致仕的年龄一般是七十岁(有的朝代也有特殊规定),有疾病可以提前。官员自请退职也可称之为乞骸骨。20.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部”,是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下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B.“擢刑部侍郎”中的“擢”是指提升职务,古文中同样表示提升职务的还有“升”、“拔擢”、“陟”“超擢”等;相反,“罢”、“免”、“解”、“

    15、黜”、“夺”、等表示官员因过失解除职务或贬官降职外调远方。C.“登第”指登进士第,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二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D.“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谥号是对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谥号按性质分为三类:表扬性的、批判性的和表同情的。2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三礼是古代汉民族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仪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

    16、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B. 学士,最早是指在国学读书的人,魏晋时指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魏晋以后是指以文字技巧供奉朝廷的官吏。C. 门生,中国东汉称儒学宗师亲自授业者为弟子,转相传授者为门生;科举考试,考生得中进士后,对主考官亦称门生。D. 谥,即谥号,古代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而给予的一个带有褒扬意义的称号。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左氏春秋,又称左传,编年史著作,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B劾,弹劾,指皇帝裁定官吏的过失或罪行,与现代西方社会的“弹劾”的含义不同。C中官,指宦官。君主时代朝廷内侍奉帝王及

    17、其家人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D祠,文中指祠堂,祠堂可以指社会公众或某个阶层为共同祭祀某个人而修建的房屋。2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行台也叫行台省,是魏晋至金代御史台临时在外设置的分支机构。 B京师出自大雅公刘“京师之野”,后世因以泛称国家的都城。 C朔即朔方,杜甫“一去紫台连朔漠”中的“朔漠”即北方的沙漠。 D郊指古代都城以外,百里以内的地方,郊迎指出迎于郊以示敬重。 2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永乐为明朝第三个皇帝明成祖朱棣的年号。元年指的是帝王改换年号的下一年B六军本指天子所统领的军队。后來泛指禁

    18、军。其具体组成部分各朝代并不一致。C北狩本意是到北方狩猎。此为皇帝被掳到北方去的婉词,即明英宗被瓦刺俘虏。D谥武靖即陈懋的谥号为“武靖”。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2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吐蕃是活跃在蒙古高原对我国隋唐政权造成严重威胁的少数民族部落联盟。B.男子二十岁称弱冠,表示已经成人,并给自己起字。C.进士是通过会试之后取得的身份,第一名为状元。D.谥号是根据死者生前的品行和功绩给予的一种评价性称号,比如汉武帝。2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居丧,古代为直系亲属(父母或祖父母)服丧,尊亲死后

    19、,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根据生者和逝者亲疏关系的远近,居丧时的丧服分为五个等级,依次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B.阙下,阙本指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阙下则一般指帝王所居之处,后来又常常借指朝廷。C.谥号,古代帝后、诸侯、卿大夫等死后,朝廷会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称号以褒贬善恶。文中的“忠武”和“章穆”都是表示褒扬的谥号。D.卒,古代指大夫死亡,后为死亡的通称;而“崩”,在古代指帝王或王后及诸侯之死。2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乡闾,周礼记载“五家为比,五比为闾,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即二十五家为闾,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文中的“乡闾”指民众聚居之处

    20、。B视事,指官员就职办公处理事务。如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中“崔子称疾不视事”。古代表示官员就职的词语还有“下车”。C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常见谥号。从汉朝开始,王朝的开国皇帝谥号通常为“太祖”,第二代帝王谥号常常为“太宗”。文中指唐太宗李世民。D悬军,指深入敌方的孤军。悬,空无所倚的意思。“悬军深入”后来演变成成语,意思是孤立无援的军队深入到敌人战区。2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戚,指关系较远的亲属,如妻族,“亲”指直系或与自己关系较近的亲属,“亲戚”泛指父母以及其他有血缘关系的人,如“悦亲戚之情话”。B.节:用于代表君主出征、监察、办案、出使外国等重大

    21、事务,古代可指符节,是朝中大臣的一种凭证;又特指出使外国所持的凭证,即使节。C.纪:古代记年的一种方式,木星绕地球一周约需十年,故古称十年为一纪,李商隐的马嵬“如何四纪为天子”一句中的“四纪”即为40年。D.谥:有官谥和私谥,多为官谥,指古代帝王、贵族、大臣、后妃等死后,按其生前事迹给予寓意褒贬的称号,李兑谥号“庄”是对他的褒奖。2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禖祝中的“禖”是求子之神,禖祝是禖祠的住持,类似庙祝。B.谷梁和公羊左传一样,都是阐释春秋的“传”。C.黄门是官名,汉黄门令等官多由宦官充任,故后亦称宦官为黄门。D.上林即西汉的皇家园林上林苑

    22、,司马相如曾为之写过上林赋。3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古代科举制度中,在礼部主持的殿试中获得“进士第一”者,经皇帝钦点即成为万众瞩目的状元。B“当路”既可以指执掌政权,也可以指掌权之人,本文是后者的意思。C诏,是天子给臣属下达命令的一种文体,有手诏、遗诏等。D古人迷信,认为一些自然变化的和人世的吉凶祸福有关,把星象的异常变化叫“星变”。2018年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单选题精编(上)参考答案1D【解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中的“庙堂”指朝廷。2A【解析】“受贬谪不做官被重新起用”错误,应该是一个人由平民出身而晋升为官员。3 D【解析】“唐庄宗”是他的庙号

    23、,而不是谥号。4C【解析】“自请以归”与“乞骸骨”词义相近,但与“致仕”词义不同。5D【解析】“除秘书监”指被授予秘书监的职务,“除”在古代指授予官职。6B【解析】“檄”是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下行文种名称之一,并非皇帝征召时所用文书的专称。7D【解析】进秩:进升官职,增加俸禄。8A【解析】古代男子20岁成年,行加冠礼,又称“弱冠”,而非18岁。9D【解析】“盗”侧重于指盗窃。10. B【解析】 行陈,是巡行军阵的意思。11B【解析】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用年号纪年,是从汉武帝开始的12D【解析】“籍”是“籍没”的意思,即把私人财

    24、产没收充公,也就是抄家。与鸿门宴中的“籍”意思不同。13.C【解析】“崩”是形声字;“迅速死亡、安乐死”没有依据。14.D【解析】应是“介”指铠甲,“胄”指头盔。15A【解析】指京城及其辖区,是汉朝京畿都城地域的名称,是周朝王畿、秦代京畿之后对都城辖区的称谓。16.B【解析】“践阼指皇帝祭祀祖宗”解说不正确,践阼指的是“皇帝登基”。17D【解析】礼记.曲礼说:“天子死日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18A【解析】字是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号才用于自称,来显示志趣或抒发感情。19.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项,“是古代帝王生前所获得的封号”错误,庙号专用于古代帝王死后

    25、;“只针对特定人群去世之后的封号称为谥号”说法不准确,谥号指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20.C【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熟记能力。C项,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21. D【解析】“褒扬”应当为“褒贬”。22B【解析】“指皇帝裁定官吏的过失或罪行”错,应是有关官员检举官吏的过失或罪行。23. A【解析】“御史台”错,应是尚书台(省),此题可用排除法。24. A【解析】“下一年”错。应为“第一年”。25D【解析】A“活跃在蒙古高原”错;B“给自己起字”错;C“通过会试”错。26.D【解析】诸侯之死不能称之为“崩”。27C【解析】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太宗是庙号,不是谥号。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常见庙号。从汉朝开始,王朝的开国皇帝庙号通常为“太祖”,第二代帝王庙号常常为“太宗”。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一些邻近国家亦有使用。28. C【解析】“纪”,木星绕太阳一周约需十二年,故古称十二年为一纪。“四纪”,四十八年。此指玄宗实在位四十五年,将近四纪。29. A【解析】“祝”是祝词,祭祀所用;庙祝是寺庙里管香火的人。30.A【解析】殿试是皇帝主持的。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古代文化常识上.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