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修订解读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性设计.docx

    • 资源ID:13583505       资源大小:28.55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修订解读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性设计.docx

    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修订解读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性设计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性设计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修订解读2001年,国家启动了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过十年的实践探索,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构建了有中国特色、反映时代精神、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各学科课程标准得到中小学教师的广泛认同。同时,在课程标准执行过程中,也发现一些标准的内容、要求有待调整和完善。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教育部组织专家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并决定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

    2、版)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涵盖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的所有学科,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品德与社会、音乐、美术、体育等19个学科。其中,外语科目还细化到英语、日语和俄语三种。第一部分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概述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特点1、四项内容强化“德育为先”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进一步加强了德育。一是各学科把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修订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科内容进行了有机渗透。二是进一步突出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如语文课程专设了书法课;数学建议将九章算术列为教材内容;历史增加了传统

    3、戏剧等反映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三是进一步增强了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和时代性。根据我国多民族的基本国情,按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在原有民族团结教育内容中更加突出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共同发展”的内涵。四是强化了法制教育的内容。2、三项要求突出能力培养我国基础教育有重视“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统,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比较薄弱。为此,此次课程标准修订特别强调能力培养,提出三项要求:一是进一步丰富了能力培养的基本内涵。如数学课程把传统的“双基”目标发展为“四基”,增加了“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思想”的新要求。二是进一步明确了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如针对教师反映对“探

    4、究学习”指导有困难的问题,提炼了“探究学习”的基本步骤和一般方法,以加强对能力培养的指导。三是理科课程强化了实验要求。如物理明确列出了学生必做的20个实验,化学要求学生独立完成8个实验,以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3、与时俱进创新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及时反映了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如历史增加了“十六大以来的新成就”。充分反映了科技进步新成果。如物理增加了与“宇宙探索”“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新能源”等有关知识。一些学科结合学科特点,把我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现实问题作为课程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判断。如化学把“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臭氧空洞和臭氧层保护”等有关知识列入了课程内容。同时,为了使

    5、母语教育符合不同年龄孩子特点,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低、中年级适当减少了写字量,高年级相应增加了写字量,小学阶段识字写字总量保持不变,仍然要求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 4、回归传统学写毛笔字根据教育部的要求,一至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写能力,首先要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从三年级开始,过渡到硬笔软笔兼学。在这次公布的新课标中,对三到九年级的学生提出了毛笔书法的要求。其中规定,三到四年级的学生除了能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还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五到六年级学生能用毛笔书写楷书,而七到九年级的学生,能够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5、培养创新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新

    6、课标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特别是提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与高中课程标准形成更好衔接,有利于老师们更为系统地开展教学。以地理学科为例,新课标要求地理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为学生自主学习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世纪之交党中央国务院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升综合国力,做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本次课程改革着眼于建立有中国特色、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研究制定基础教育各学

    7、科课程标准是其中的核心内容。2001年印发的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十年的改革实践中,极大地促进了教育工作者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大范围引导了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方式转变,得到中小学教师的广泛认同。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也发现了一些需要进一步提高与完善的地方。如有些学科容量偏多,难度偏大;有些学科具体内容体现循序渐进的梯度不够;相关学科、学段间的衔接有待加强等。课程标准有待修改完善。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与时俱进,推进课程改革的任务要求。基于上述背景,教育部委托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组织开展了此次义务教育

    8、课程标准的修订与审议工作。1、课程标准修订的组织实施和审议(1)、组织实施一是开展实验情况的调研。2003年和2007年,先后组织对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来自国家级实验区的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约11.7万人的大规模调查,全面了解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实验情况。二是确定修订的原则和重点。明确提出课程标准修订要坚持德育为先,各学科有机渗透;要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坚持能力为重,注重知行结合;要坚持与时俱进,充实新思想和新内容;要坚持减轻负担,控制课程容量和难度。三是加强力量,建立机制。教育部成立了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了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和专家工作委员会。共遴

    9、选了172位专家,组建了各学科课程标准修订组。四是组织开展修订工作。2004年,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组织修订各学科课程标准,重点加强了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德育内容。2007年根据大规模调查的结果,开始对各课程标准进行全面修订。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为贯彻落实有关任务要求,再一次组织专家对课程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五是广泛征求意见。修订过程中,课程标准修订组深入教学一线跟踪研究,召开近千场(次)的座谈会,广泛听取一线教师的意见。修订工作基本结束后,向全国32个省级教育行政部门、16个大学基础教育课程中心、11家出版社及教科书主编征求关于各学科

    10、课程标准修订稿的意见,得到反馈意见两万余条。同时还向近三年对课程建设提过建议的89位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征求了意见;就语文、历史、思想品德以及地理课程标准向中宣部、外交部、中央党史研究室分别征求意见;就有关学科课程标准向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的委员征求了意见。各学科课程标准经历了一个反复修改、不断完善的过程。(2)、修订审议第一,组织有广泛代表性的专家学者参加审议工作。另行组织了包括课程、学科教育、学科、德育等学术领域的专家和来自中小学一线的优秀教研人员、教师、校长以及教育管理方面的专家组成的审议组,共154位。其中,两院院士和著名学者20余人,一线特级教师36人,保证了审议工作的权威性和代表性

    11、。第二,严格审议程序。设计了综合审议、学科审议、再综合审议、投票表决的基本程序,并严格按照这一程序开展审议工作。与以往仅重视学科审议不同的是,这次特别强调了综合审议,对各学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渗透、学科和学段间的衔接、课程内容容量和难度、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等重大问题进行跨学科的整体把关。第三,加强专业咨询,提升审议质量。审议中,教育部特别提请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进行了专业咨询,参会的24位院士和著名学者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咨询意见和建议。2、课程标准修订后课程容量与难度上的变化本次课程标准修订积极回应社会各界对教育问题的关切,努力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12、和需要出发,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容量和难度。在课程容量控制上,大部分学科进一步精选了内容,减少了学科内容条目。在课程难度控制上,有些学科直接删去了过难的内容;有些学科降低了一些知识点的学习要求,从“认识”和“理解”调整为“了解”;有的学科对难度较大又不宜删除的内容,以“选学”方式处理,既增加课程弹性,也控制了难度;还有些学科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适当调整了不同学段的课程难度,使梯度要求更加清晰,更好地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第二部分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修订解读本次修订立足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实施10年的经验和问题,反复研究来自教师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分析社会发展对公民化学素养的需求和未来化学科学发展的趋

    13、势,从新的视角审视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要求。修订重点放在如何应对国际科学教育改革和我国新时期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上,着力提升初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一、修订的依据和原则对教师和有关专家的多次问卷、访谈所得到的信息反馈是,他们充分肯定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核心内容,普遍认为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果是巨大的,也反映了一些问题,这些调研结果为课标的修订提供了重要的依据。1、充分肯定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改革的方向对实验区教师的调查表明,经过多年的实践,广大初中教师高度认同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实验稿),修订后简称标准(2011年版),对标准的具体内容和

    14、实施效果总体是很满意的。2、高度重视科学探究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教师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探究是化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3、密切关注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此次修订试图整合“集中与分散编排”内容的方式。在内容点的分布上,社会性知识大致控制在20之内,以免影响化学学科核心知识的建构。4、力求减轻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学习负担通过对若干国家教材内容“学习难度”的国际比较发现,我国目前的初中化学教材“学习难度”处于中等略偏上的水平。与大纲相比,标准(实验稿)中的知识要求已有较为明显的下降,但仍然存在进一步降低的空间与可能。本次修订把握了“不扩充内容、不提高要求”

    15、的原则,适当降低了某些条目的要求(如从“了解”降为“知道”),对开放性较大的某些内容加以一定的限制,并修改了有关的“活动与探究”条目,化学用语和定量计算仍然维持在较低水平的要求上,并在教材编写建议中阐明内容组织必须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以保证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之间保持较好的“一致性”。二、修订的具体内容1、弘扬化学课程的基本价值本次修订着眼于从学生发展、社会需求和化学发展的视角,重新审视学科价值和课程理念,观点阐述力求更严谨,更符合中国的教育实际。在文字组织上凸显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实际指导意义。在“导言”部分,本次修订明确阐述了化学学科的发展以及化学教育面临的时代挑战、改革与发展的趋势,阐述了

    16、化学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作用和深远意义。对“化学”这一概念作了全新的阐释,明确指出:“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而实验版的描述则是:“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侧重于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以及物质转化的规律和调控手段”。修订后的描述抓住了分子、原子这两个核心概念,更贴近化学学科的本质属性。在“课程性质”部分,突出化学课程三方面的功能,即课程的启蒙性和基础性,化学实验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影响,化学学习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作用。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增加“培养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树立为

    17、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进步而勤奋学习的志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加“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境”。在课程总目标中增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增加“增进对科学探究的体验”;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增加“安全意识”、“可持续发展观念”、“敢于质疑”等重要观点。2、调整“科学探究”的内容要求“科学探究”主题的内容和目标要求更为具体。为保证科学探究学习的顺利进行,本次修订将具体内容进一步细化,由3方面扩展到4方面,实验教学和科学探究的要求更明确。修订后的内容标准

    18、“科学探究”中增加了“(四)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明确提出“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安排和组织学生至少完成下列实验活动”的要求: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燃烧的条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溶液酸碱性的检验;酸、碱的化学性质。这8个学生必做实验,是在教学实践层面上的最大变化。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亲身经历、感受实验和探究过程,在化学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价值,教师应把对化学教学的基本认识统一到“没有化学实验和科学探究的教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化学教学”上来。强化“实验安全”和实验中的“环境保护”意识。

    19、与课程目标相呼应,在科学探究主题的内容之三“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中增加了“化学实验应高度关注安全问题,避免环境污染”。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增强科学探究学习实例内容的准确性和指导性。“有关科学探究学习的实例”部分删去了难度较大的活动,修改了有关的探究案例,使探究活动的指向更为明确,要求更为合理。删去“活动与探究建议”的具体内容,降低其要求。在“课程内容”部分,标准(2011年版)列出了“活动与探究建议”,虽不要求硬性执行,但作为一种导向,也直接影响教材编写和教师的教学过程。本次修订力求降低实验探究活动的难度,使之更适合初中教学

    20、实际。删去了一些操作难度较大的实验,降低了一些实验活动的要求,从而达到既合理安排科学探究活动,也不弱化探究要求的目的。删去的实验主要有:“观察在水中加入少量盐后凝固点和沸点的变化”;“用简单的方法将衣料上沾有的油污等洗去”;“分离氯化钠固体与铁粉组成的混合物”;“用实验证明铁粉和硫粉混合加热生成了新的物质”;“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氯化铜溶液用石墨电极通电分解”;“在加热条件下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等等(见表1)。表1 标准(2011年版)降低要求的实验主题(单元)标准(实验稿)标准(2011年版)二(一)协作设计并完成实验: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相对含量的变化。实验探究: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相对含量

    21、与空气中二氧化碳相对含量的差异。二(四)使用pH试纸测定唾液、食醋、果汁、肥皂水、雨水和土壤溶液等的酸碱性。使用pH试纸检验唾液、食醋、果汁、肥皂水、雨水和土壤溶液等的酸碱性。当地农村常用化肥的鉴别。常用铵态氮肥的检验。四(一)设计实验推断孔雀石(或碱式碳酸铜)分解的产物。设计实验证明加热碱式碳酸铜有新物质生成。观察硫酸铜溶液(或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快慢的影响。观察二氧化锰、硫酸铜溶液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影响。增加少量的“活动与探究建议”,加强实验的针对性。如增加了主题四(二):实验:镁条燃烧、高锰酸钾加热分解;设计实验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3、降低课程内容的学习要求标准

    22、(2011年版)严格控制内容的深广度:微观知识主要限于对分子、原子的认识,对离子、电子的具体作用不作要求;元素化学以生活中常见的简单物质为主,不要求建立复杂的知识系统;化学定量要求只涉及有关公式含义的理解和最简单的计算。还降低了一些核心知识对应标准条目的要求(见表2)。表2 修订后降低学习水平的内容主题(单元)标准(实验稿)标准(2011年版)二(一)2.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2.知道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二(二)7.了解结晶现象。7.能举例说明结晶现象。二(三)3.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3.知道可用铁矿石炼铁。二(四)3.会用酸碱指示剂(酚酞、石蕊)和pH试纸

    23、检验溶液的酸碱性。3.了解用酸碱指示剂(酚酞、石蕊)和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四(一)1.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1.初步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3.认识催化剂的重要作用。3.知道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重要作用。四(二)3.了解人们如何利用化学反应改善和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3.知道利用化学变化可以获得新物质,以适应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五(一)3.理解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形成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3.知道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树立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五(三)2.了解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如糖、淀粉、油脂、氨基酸、蛋白质、

    24、维生素等)。2.知道一些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如葡萄糖、淀粉、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等)。4、进一步明确基础知识的学习要求标准(2011年版)对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作了更为准确、具体的描述:有的将综合的内容分条目具体阐述,有的对学习内容作了一定的限制(见表3),使学习的目标更为明确,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表3 进一步明确要求的课程内容主题(单元)标准(实验稿)标准(2011年版)二(一)2.知道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2.能结合实例说明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二(二)3.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3.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

    25、溶质和溶剂组成的。4.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6.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7.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能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二(四)1.知道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酸碱的腐蚀性。1.认识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知道酸碱的腐蚀性。三(一)2.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3.能从元素组成上认识氧化物。4.知道无机化合物可以分成氧化物、酸、碱、盐。三(三)2.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2.记住并能正确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四(一)2.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重要性。2.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

    26、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的重要性。四(三)2.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并进行简单的计算。2.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3.能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5、更新主题(单元)的“学习情景素材”本次修订从四个视角考虑学习情景素材的更新,即化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元素化学知识;化学实验情景(见表4)。每个主题(单元)增加的学习情景素材不仅与时俱进地体现了化学的发展和应用,而且更贴近了实际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表4 新增加的学习情景素材更新的视角情景素材实例化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自来水的生产工艺;宇航、潜水的呼吸供养;氮气的用途;现代汽车、潜

    27、艇、宇宙飞船所用的合金材料的发展;氢能源汽车;煤矿瓦斯爆炸的预防;面粉厂的防爆措施;我国能源消耗和化石燃料分布;新型陶瓷;二氧化硫排放与“酸雨”。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不锈钢餐具;食品中的乳化剂;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硬水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桂花十里飘香;葡萄糖在体内氧化释放能量;干电池和充电电池;用食醋清洗水瓶中的水垢。元素化学知识常见铵态氮肥的性质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海水的主要成分;铁的几种氧化物;人体需要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化学实验铜片在空气中灼烧后固体质量的变化;电解水实验及其微观解释。同时,删去某些针对性不强的情景素材。如“红墨水的纸上层析”、“服装干洗”、“制造自来水管材料的变

    28、迁”、“照相底片的感光”、“光化学烟雾”等。6、加强对课程实施过程的具体指导教学建议。根据课程实施的经验和问题重写“教学建议”,确立建议新的框架结构,充实有关教学目标设计、科学探究活动、教学过程优化等方面的内容,更贴近现实教学中的问题,提出了更明确的教学要求;针对教学实际,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思路,从实践中选择典型实例(例4、例5)并辅以扼要的说明,使教学建议更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评价建议。根据课程评价指导的过程性要求重写“评价建议”,确立新的建议框架结构,包括评价目标的确定、评价方式的选择、评价标准的设计和使用、评价工作的实施、评价结果的解释与反馈等方面,增加了具体的实例(例6、例10、例11

    29、、例12),进一步完善了例7、例8、例9,更好地突出了评价过程的实践操作性。教材编写建议。对原有的建议和要求进行重新审核,特别是结合近几年来义务教育化学教材使用和资源利用的特点,调整建议的框架结构,提出新的更具有针对性的要求。如增加“(一)根据课程标准选取核心知识,重视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增加“(六)采用生动多样的教材呈现方式,发挥教材的多种教育功能”等。在修订时吸取了实验区教材使用的经验,调整了有关实例,如删去原(四)中的两个实验活动等。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建议。根据现实教学中资源开发与利用情况,调整建议的框架结构,突出化学实验仪器和试剂使用、实验与科学探究实践活动组织、教与学经验的总结等

    30、,并增加了有关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一个完整的实例“山中之宝-石灰石”,使之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前瞻性。三、对教师教学的建议1、教学设计应始终坚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本10年的化学课程改革实践表明,教师通过对学习任务进行“三维目标”的分析,能较好地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合于实践之中,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但现实教学中较大程度上依然存在目标分离的倾向,偏重知识与技能,弱化过程体验,忽视对化学知识人文内涵的认识。因此,从制订学期总体的教学方案到每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教师必须一以贯之地思考如何落实科学素养的目标,其具体要素如何体现于课堂教学之中?特别要注意挖掘化

    31、学知识所蕴含的科学方法以及价值观目标要素,目标的指向要具体、清晰、可行,在实践中能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将三维目标融为一体,从而保证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2、充分发挥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的教学价值广大教师深感科学探究的重要,但恰恰又是教学的难点。调查表明,“科学探究”在实际教学中有效落实仍有一定的困难(认为“难易适中”的教师不足13)。教师必须形成观念:“科学探究”既是学习的内容目标,又是学习的方式;科学探究倡导以实验为主的活动,但更重要的是基于实验收集证据,进行推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性质”中强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明确提出“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在“课程内容”中规定了学生必做的8个化学实验;在“实施建议”中提出“精心设计科学探究活动,加强实验教学”。因此,化学实验作为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必须受到高度重视。教师要从思想认识和教学行为两方面扭转当前存在的忽视实验的倾向,更好地发挥实验探究的教学价值。3、深入研究启蒙阶段学生学习化学的认知规律标准(2011年版)在“前言”部分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激励学生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信心”。在“教学建议”部分,强调“真


    注意事项

    本文(《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修订解读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性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